USMCA
」 川普川普稱就任後要加25%關稅 加墨強勢回應「將抵抗報復」
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圖/路透)美總統當選人川普25日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就任美國總統後,將對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對此,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26日強硬表態,如果川普兌現其關稅威脅,那麼墨西哥將進行報復;另一方面,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也表示,加拿大必須團結一致,抵抗川普徵收關稅的威脅。外媒報導,薛恩鮑姆26日對此強硬回應,她讀出一封將寄給川普的信:「川普總統,威脅和關稅不是解決美國移民現象或毒品使用問題的方法。」墨西哥將以對美國進口產品徵稅作為報復,這將「使共同企業面臨風險」。她指出,墨西哥已採取措施應對。並強調,「移民大篷車,不再抵達邊界」。她補充道,毒品問題是「貴國社會中的公共健康和消費問題」。薛恩鮑姆呼籲對話解決夥伴之間的歧見。她補充說,「一個關稅會引發另一個關稅的回應。」據美國政府數顯示,美國2023年在《美墨加協定》(USMCA)框架內的商品貿易額達到1.6兆美元,而墨西哥更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外國商品供應國。在加拿大,杜魯道在議院回應表示,「與美國開戰不是任何人想要的事情」。他呼籲大家不要驚慌,而要共同努力。他表示,這是一段需要一定努力的關係,必須團結一致。另外,路透報導,據消息人士透露,川普的課稅計畫將不豁免原油。美國石油業對此表示擔憂,分析師也警告,此舉可能導致美國煉油廠面臨更高的原油成本,因加、墨油品是美國中西部煉油廠的重要供應來源。對此,川普團隊回應引用對中國徵收關稅的成功案例,稱此舉創造了就業機會、刺激投資,且未引發通膨。美國在2024年每天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約520萬桶原油及石油產品,其中超過400萬桶來自加拿大。
川普投顧2/「台灣絕對逃不掉!」台商憂東協跳板被廢 連馬斯克都掃到颱風尾
六年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開啟美中貿易戰,台灣廠商因應全球製造業「再平衡」,調整生產基地,鄰近大陸的東南亞成第一順位,如今川普參選再喊新貿易計畫,令不少台商憂心,私下向CTWANT記者透露,「被視為中國跳板『洗產地』的東南亞可能不太安全」,且「若川普當選,恐怕連台灣科技廠前進的墨西哥,都可能掃到颱風尾。」三三會在7月17日舉行例會,邀請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片山和之以「我個人的中國論」為題演講,當天剛好爆出川普對台灣不友善言論,引發企業大老們憂心,紛紛詢問他的看法。「若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將提升亞洲地區的不確定性,」片山和之說,倘若中國當前的社會體制繼續下去,美中關係仍不樂觀,呼籲不管是台灣、美國、中國和日本,都必須要正確理解對方意圖,不要發生誤解,但「在政治及安全保障層面上,短期應無解方。」「最近感覺連東南亞都不太安全,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中國製造的跳板,簡單來說就是『洗產地』,逃避美國的關稅。」在大陸廣東做傳產製造業30多年的台商告訴CTWANT記者,他們的工廠也早就移到東南亞去,「大家都知道川普是個生意人,不能硬槓、只能順著他的毛摸。」產能過剩,加上恐面臨貿易壁壘,讓在東南亞設廠的大陸光電業者陸續關廠停損。(圖/翻攝自longi solar臉書 )因為美國太陽能製造貿易委員會今年4月提交調查請願書,希望對東南亞四國,包括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進口太陽能電池發起「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就是認為這些地方的主要金主就是中國,10月1日將進行反傾銷初裁,全球業者屏息以待。除了有傾銷問題,太陽能產品也產能過剩,讓在東南亞設廠的大陸業者陸續關廠停損,像是隆基在越南、馬來西亞的生產基地停產,晶澳在越南與馬來西亞也停產,晶科越南廠轉向印度、馬來西亞廠,天合在越南與泰國廠也宣布停產,準備將設備轉往印尼。在廣東做五金製造出口的台商表示,看到太陽能業者的慘況,所以他也準備擴大墨西哥的廠,來轉移風險,但就怕連墨西哥與美國有簽經貿協定,也會被多加關稅。《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數家AI科技巨頭要求台灣夥伴赴墨西哥設廠,富士康和其他台灣廠商已經響應,加大對墨西哥的投資,想利用2020年生效的美墨加三國自由貿易協定(USMCA),以墨西哥為「近岸外包(nearshoring)」跳板,將製造業務從中國轉移到墨西哥。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雖多次公開提到尊重美國的民主制度、不對特定候選人作評論,但他也跟記者私下聊到,台灣廠商大約4、5年前開始往印度、墨西哥等地移動,除了因中國少子化與工資高漲,也是因應全球製造業「再平衡」趨勢。童子賢表示,「台灣代工廠不是純粹的製造業,是以服務業為核心,用製造業的手段去實踐」,所以為了服務美國的客戶,客戶協商往哪裡前進,供應鏈就必須考量轉移地點。儘管墨西哥有犯罪、供電不足,以及工資競爭等問題,但已有超過300家台灣企業在墨西哥設廠,除了高科技廠商,還有汽車、玩具、球鞋、家具及布料等製造業;而日韓、甚至中國企業也都大舉投資墨西哥,特別是汽車製造廠最多,試圖讓墨西哥取代中國,成為重要生產基地。墨西哥布局恐生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緊急暫停投資建設中的工廠。(圖/翻攝自特斯拉臉書、維基百科)不過,川普日前又有新想法,為吸引車商在美國境內生產汽車,將對從墨西哥進口到美國的汽車徵收高額關稅,嚇得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緊急在7月23日的法說會上表示,暫停投資建設中的墨西哥工廠,「要等到 11 月總統大選結束後,再對狀況進行評估」,不然若川普落實這項政策,那「巨額投資將失去意義」。「台灣絕對逃不掉!」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川普早在2017年到2021年當美國總統,各國業者就已熟悉他的風格,「現在大家都知道,誰花美國的錢、誰賺美國錢、誰搶美國人工作,誰就是川普的眼中釘。」若川普當選,孫明德整理出台灣「馬上面臨」的三大挑戰,就是半導體投資、軍武採購、以及美國留學與就業問題。他說,中國跟墨西哥這兩國因為賺他錢、搶他工作,影響最大,川普放話要將中國關稅調到60%,台灣也跑不掉,因為晶片生意賺太多錢,勢必上下游與供應鏈會被要求更多在美國投資,且會被檢視軍費支出是否符合美國要求等。「川普是生意人,會在生意上跟中國好好洽談,」片山和之認為,目前不管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對中國的觀點都是越來嚴格,美中仍是競爭關係,不管誰當選都一樣,「穩定健全的經濟關係很重要。」
特斯拉赴墨西哥設超級工廠? 官方證實「投資規模上看百億美元」
媒體昨天(3日)報導稱,特斯拉計畫在墨西哥北邊的新萊昂州(Nuevo León)建廠,該工廠的投資可能需要幾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的投資將達到50至60億美元,然後分階段達到100億美元的投資規模。州長塞繆爾.加西亞(Jaime Rodríguez Calderón)說,該州正在吸引包括特斯拉在內的諸多跨國企業,將對當地經濟帶來更多活力。特斯拉選擇的新萊昂州,是墨西哥靠近美國德州邊境的工業群集中心,該州首都蒙特雷距離美墨邊境僅有大約221公里。當地成本較低,勞動力充足,還有眾多的關鍵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這些因素擊敗了包括德國、荷蘭、哥倫比亞和印尼等在內的競爭對手。在墨西哥看來,特斯拉選擇在墨西哥建廠,代表該國獲得更多的製造業機會。墨西哥能夠利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USMCA)帶來的優勢,並從更近的距離將整車出口到美國市場。墨西哥政府也稱,這座工廠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工廠,占地近4200英畝。與之相較,特斯拉在德州工廠的占地為2500英畝,上海工廠更只有約212英畝(86萬平方公尺)。加西亞認爲,隨著特斯拉的進駐,該州將更多地吸引外國投資,這將改變並打破該州的所有經濟記錄。加西亞還表示,他正在與其他跨國公司談判在新萊昂的大投資,但拒絕提供細節。並表示今年該州的外國直接投資將從2022的大約43億美元增加至120億美元。特斯拉確認將在蒙特雷郊區建造一個新的電動汽車超級工廠,但沒有提供有關該項目的投資策略或範圍的詳細信息。迄今爲止,特斯拉已在全球投資約280億美元,最終可能會投資1500億至1750億美元來實現每年生產20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幾天前,墨西哥總統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AMLO)稱,本周稍早他和馬斯克通電話時,對方理解他的擔憂,接受了他的提議,他兌現了環保的承諾,其中包括特斯拉將在生產過程中採用回收利用的水。墨西哥工廠將是特斯拉擁有的第七座超級工廠,也將是特斯拉首次在美國以外的美洲地區設廠。去年12月就有墨西哥媒體稱,特斯拉將在新萊昂州建造一座Gigafatory,還稱新廠建成後料將先生產相關零部件,再生產一款新型的低成本車型。
拜登政府回顧貿易成果 台美貿易倡議列重要項目
美國貿易代表署於美東時間1日公布了2023年的貿易政策議程以及2022年度報告,報告說明了過去2年貿易政策的成果,包括去年6月啟動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美方期盼能盡快達成進展,並進一步深化雙邊貿易與投資關係。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的報告詳細列舉了2022年貿易政策的推動,除了與歐盟和肯亞的貿易合作夥伴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Economic Framework, IPEF)、「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AmericasPartnership for Economic Prosperity)和「美墨加協定」(USMCA)等,也將去年6月1日啟動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列為重要項目。報告中提到,美國與台灣的貿易關係不斷加深,並推動貿易和促進創新,致力於履行高標準承諾。美國與台灣進行了極佳的對話,涵蓋從貿易便利化、監管實踐到國內規章服務、反貪腐等議題,期望能取得進展。此外,美國與台灣有著長期且活躍的貿易關係。台灣是充滿活力的民主體,也是區域的重要貿易夥伴。去年6月,美台啟動了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雙方就11個貿易領域高標準與具有經濟意義的成果達成一致。報告指出,美台雙方一直在制定具有雄心的協商時間表,以盡快取得進展,包括最近一次在今年一月的會談。美方高度重視與台灣的合作,以進一步深化和加強雙邊貿易和投資關係。除了台美貿易倡議,報告還提到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去年,美台持續就主要貿易議題接觸並解決問題,包括美國牛豬市場准入,以及美國在醫療器材、版權立法、數位盜版、勞工權利與監管透明度等議題召開多次工作小組會議,重點討論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政策。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 爭取8月底洽談
因美國會眾議院議長斐洛西來台,拉高中美對抗、台海也陷危機,推動中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進度也引起關注。政院高層表示,此一重要倡議將於8月底前進入實質談判階段,我方認為,貿易便捷化和中小企業兩議題較有優勢,將爭取從此兩項著手進行洽談。至於具體的會談時間,行政院政委、經貿辦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表示,當然希望愈快愈好,只要日期確定,台美雙方將同步宣布,並敲定優先談判的議題。美方徵詢公眾意見最後期限為7月8日,時間已過,結果如何頗受矚目。鄧振中說,據他了解,「絕大多數意見支持台美進一步加深關係」,包含美國公司、商業團體、非政府組織等,都支持美國政府與台灣的倡議,但也有少數團體注意自身關注議題,而有些意見,但他未透露到底是那些團體。「現在台美各自在忙著內部準備,都好了,就會一起宣布進入實質談判。」鄧振中說,兩邊都還在運作,對於啟動正式談判日期「都希望盡快」,這是雙方都有的共識,屆時會同步宣布啟動,並各自對外說明。鄧振中還說,台灣目前能做的準備就是觀察國際趨勢,釐清國內法規政策還有持續了解企業界、民間的想法。主要參考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美墨加協定(USMCA)兩大架構,這些準備也是長久且持續進行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聚焦11項議題,範圍包含貿易便捷化、法規制定、農業、反貪污、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勞工、環保、標準、國營企業,以及非市場經濟等。鄧振中指出,宣布進入實質談判時,有望同時宣布那哪些議題優先討論,畢竟11項議題太多了些、東西也雜,因此有共識的會優先進行。
川普世爭議留青史 任期最後一天美國破40萬人染疫亡
4年前就職時,美國前總統川普在演說中承諾將結束美國「浩劫」,但當任期畫下句點,檢視其國內外政策卻充滿爭議,且加劇美國政黨政治兩極化。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暴亂,眾議院通過二度彈劾,更令川普任期尾聲蒙塵。而就在他任期最後一天,美國新冠肺炎死亡數破40萬人,甚至連離開白宮,也創下唯一未完成前後任交接的先例。川普任內改變美國政治進程,政治遺產仍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內政方面,川普最持久的政治遺產無疑是對聯邦最高法院的影響。他任命3名終身職大法官,使最高法院保守派與自由派大法官比例變6:3,這可能影響少數族群面臨的問題、生育權利、醫療保健、移民及勞工政策等。拜登在就任總統當日將發布12項行政命令,逆轉川普政策遺產。另值得一提的是減稅政策。川普2017年底簽署法案,將公司所得稅率永久性從35%降至21%,這對美國富人和大企業是福音。但減稅將使美國赤字10年內增加1.9兆美元,在保守派著眼削減社會安全網項目平衡預算之際,美國最弱勢族群可能付出代價。外交方面,川普常「不按常理出牌」,高舉「美國優先」,接連毀約退群,挑戰長期的外交規範。2017年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還單方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將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並試圖與北韓獨裁者金正恩發展外交關係。此外,川普承諾廢除並重談與他國間的貿易協議,成功終結追溯至柯林頓時期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以《美墨加協定》(USMCA)取而代之,其中包括更新勞動保護條款和環境條款,就連川普宿敵都承認比舊協議好。此外,川普引發美中貿易戰,給企業帶來不確定性。這場美中貿易衝突,並在各領域擴散,川普推出的打擊舉措之多,力度之重,兩國只差未爆發軍事衝突,川普將美國長達40年對中「接觸」政策轉為「競爭」乃至「遏制」,這便成了他最主要的外交遺產。川普在抗中過程中,大打「台灣牌」,包括簽署友台法案、軍售台灣、派遣官員訪台、邀台灣參加美國主導的雙邊或多邊會議等。卸任前的美卿蓬佩奧9日直接宣布,取消美台官員接觸「自我設限」。這些動作未必能改變拜登對台海兩岸政策,但卻增加新政府在調整對中政策上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