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S
」 瑞銀 美國 黃金 美股 Fed黃金已開採21萬噸「市值突破631兆」 全球前十大上市公司全買下沒問題
目前有消息指出,全球黃金已經開採21萬噸,而國際金價近期持續走高,全球黃金總市值首度突破20兆美元(折合新台幣約631兆元)大關,創下歷史性里程碑。而如此的價值,其實把全球前十大上市公司,如蘋果、微軟等企業買下是沒有問題的。根據外媒報導指出,Blokland智慧型多資產基金的創始人Jeroen Blokland於25日在社群網站X上表示「黃金的實時市值首次突破20萬億美元!」並附上一張該機構製作的黃金市值變化圖。(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實際上,根據世界黃金協會今年2月公佈的最新數據,截止2023年底,全球已開採的黃金存量為212,582噸。將這一數字轉換為盎司(1噸=35,273.96盎司)並乘以當前金價(週三盤中最高達到2670美元),總市值已超過20兆美元。報導中也提到,20兆美元的黃金購買力有多強大?若用股市相比,全球的黃金總市值可買下全球前十大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其中包括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亞馬遜(Amazon)、Google、沙特阿美(Saudi Aramco)、Meta、伯克希爾(Berkshire Hathaway)、台積電(TSMC)和禮來(Eli Lilly)等公司。回顧歷年市值變化,近4年是黃金市值飛速增長的時期。2020年疫情爆發前,黃金總市值尚未超過10萬億美元。然而,這一古老永恆的貴金屬在近幾年創造了價格飆升的奇蹟。即使遭遇全球央行的緊縮週期,理論上應不利於無息資產的黃金,但金價仍未停止上漲。而隨著美聯儲(Fed)和全球其他央行近期陸續進入新的寬鬆週期,黃金價格最近受到更大的上行推動。2024年以來,金價已上漲近30%,為過去30年來同期漲幅最大的一年。瑞銀(UBS)分析師在8個月的報告中表示「儘管金價驗今年創下多個新高,且表現優於主要股指,但我們認為未來6至12個月內金價仍有上漲空間。我們認為關鍵因素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資金大規模流入的復甦,這是自2022年4月以來一直欠缺的。」許多分析師預計,未來幾個月,特別是來自西方投資者的資金將加速流入黃金ETF,這將為已創新高的金價帶來更多利好。多家華爾街機構已將金價目標上調至每盎司3000美元。美銀(Bank of America)大宗商品策略師Michael Widmer在近期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投資需求增加、地緣政治緊張、降息和央行購買黃金等因素都可能提振金價。美銀預計,未來12至18個月內,金價將達到每盎司3000美元。
美股連跌別慌! 瑞銀再度上調標普500目標價至5900點
美東時間19日,美股三大指數再次抱團下跌。其中那指、標普500指數均創下4月以來的最大單週跌幅。不過,瑞銀(UBS)似乎對近期美股的回調並不買帳,再次上調了標普500指數的年終目標價。在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瑞銀今年第四次上調了該指數的目標價,該行現在預計標普500指數今年將收於5900點,這代表該指數較當前水平還能再漲7%。此外,該行還為今年年底設定了6500點的牛市目標,這意味著潛在的上漲空間是18%。值得注意的是,瑞銀今年最初的年終目標價僅4850點,但後來隨著AI熱潮不斷助漲美國股市,該行今年已經四度上調了標普500指數目標價。分別在1月份、2月份、和5月份上調至5150點、5400點和5600點,這次又上調至5900點。瑞銀美國股市首席投資長David Lefkowitz在上述報告中表示,「我們認為由於這些因素,市場背景仍然有利。一是利潤增長穩健且不斷擴大,再者,通膨放緩,加上聯準會轉向降息,最後是對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和應用的投資激增。」他說,今年以來美國股市16%的強勁漲幅,是由穩健的盈利增長支撐的,這一趨勢應該會持續到2025年。瑞銀預計,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今年的每股收益將達到250美元,年增11%,到2025年將增長8%,達到270美元。Lefkowitz表示,這樣的盈利和目標價估值對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來說,是歷史上最高的市盈率,但這是有根據的。他表示,市盈率是很高,但在有利的宏觀環境下是合理。而如果他所描述的牛市情景成爲現實,股市的市盈率可能會飆升得更高。最後,Lefkowitz表示,儘管最近經濟增長趨勢有所降溫,但經濟增長仍有堅實的基礎,勞動力市場仍保持健康。瑞銀強調,穩定的就業市場將最終支持股市進一步上漲。
Fed降息預期+中東局勢緊張 金價20日早盤破2440美元再創新高
隨著圍繞美國今年將降息的樂觀情緒升溫,加上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提振了避險需求,整體金屬市場價格都在上揚。金價今(20日)亞洲交易中創下歷史新高,現貨黃金上漲1.1%,觸及每盎司至每盎司 2440.56 美元的歷史新高;6月到期的黃金期貨則創下每盎司2444.55美元的歷史新高。截至發稿,現貨黃金漲幅收窄0.94%,至每盎司2437.4美元。近幾個交易日,交易員加大押注聯準會最快可能在9月降息。在上週數據顯示美國4月通膨放緩程度大於預期之後,美元下跌、美債上漲,為黃金提供了支撐。根據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數據,截至5月14日當週,交易Comex期貨的避險基金將黃金多頭押注提升至三週高點。在其他地方,俄羅斯和中東的地緣政治風險再次浮現。有媒體報導顯示,一架載有伊朗總統Ebrahim Raisi和外交部長的直升機週日(19日)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墜毀。救援工作正在進行中,但伊朗官員表示,他們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中東局勢進一步不穩定的前景,似乎再次提振了黃金。以色列也繼續對加薩地帶進行打擊,導致該地區局勢高度緊張。此外,烏克蘭無人機襲擊了俄羅斯一家小型煉油廠,導致煉油廠停產,而在此前一天(18日),一艘開往亞洲的油輪在紅海被葉門「胡賽組織」的飛彈擊中。同時,銀價接近11年高點交投,上週五(17日)銀價強勁上揚,受助於現貨金屬市場的外溢效應,因為它被用於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截至發稿,COMEX期銀日內大漲4.00%,現報每盎司32.51美元。現貨白銀日漲超3.00%,現報每盎司32.39美元;現貨金屬市場供應收緊同時也刺激了投資者對銅等材料的需求。上週,來自全球知名投資機構的策略師們普遍表示,未來幾個月這些貴金屬價格可能將延續強勁漲勢,進而持續創下階段性的新高點。盛寶銀行(Saxo Bank)的策略師們在近期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黃金價格可能很快就會測試2400美元這一4月曾創下的歷史最高點附近,白銀可能將攀升至每盎司30美元這一階段性的歷史高位,而鉑金則有上漲潛力達到每盎司1130美元這一歷史高點附近。華爾街對於黃金後市行情似乎相對樂觀,高盛將黃金的年終目標價從之前的每盎司2300美元上調至2700美元。在4月份,黃金價格一度創下每盎司逾2400美元的這段歷史新高點,主要因為當時市場擔心伊朗攻擊以色列可能導致中東戰爭升級。另一華爾街大行美國銀行的黃金價格預期則是3000美元,瑞銀集團(UBS)則喊出4000美元的這一超級高價,較當前價格幾乎翻倍。
美CPI數據本週重磅公佈 市場預期通膨將趨緩
本週的通膨數據將是聯準會在利率問題上採取鴿派立場後,市場面臨的首個重大考驗。在主席鮑威爾暗示不可能加息後,美國股市最近一路走高。投資者預計,鮑威爾的表態將利好股市。財報季表現強勁,加上一些較冷的就業數據,也令投資者對今年的前景更加樂觀。上週五(10日),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連續第8天上漲,創下自去年12月以來最長的連漲紀錄,同時也是2024年以來表現最強勁的一週。與此同時,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也從高點回落,目前在4.5%左右。但股市本週將面臨一個關鍵障礙,4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將於週三(15日)公佈。如果數據與預期相符,可能預示股市將進一步上漲,而數據明顯升溫可能會令投資者感到不安,他們擔心聯準會決策者將不得不重新審視利率預期。市場人士預期,美國4月CPI將公布年率化升幅為3.4%,低於前一月的3.5%;按月升幅料為0.4%,與前一月相同。至於核心CPI,按年升幅料由3.8%降至3.6%,按月升幅料由0.4%降至0.3%。今年以來,通膨數據對投資者至關重要。投資者不僅試圖解讀依賴數據的聯準會的舉措,而且最近的通膨報告本身也不那麼令人鼓舞,因投資者認為聯準會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回到2%的通膨目標。但投資者對即將公佈的一系列數據更有希望,瑞銀(UBS)表示,預計未來幾個月美國通膨將再度回落。同日,美國也將公布4月零售數據。經濟師預期,零售值將按月升0.4%,低於3月的0.7%。其他數據方面,美國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也是焦點之一。另一個焦點將是藍籌季度業績,沃爾瑪,家得寶(Home Depot)及阿里巴巴將是較具瞄頭的藍籌。富國銀行認為,零售巨擘的季度業績將反映消費者開支方面的趨勢保持良好,而且非必需性貨品的需求也會良好,令到股市受到鼓舞。FactSet分析師John Butters稱,如果不計及一些特別差業績的巨擘,指數成分股整體盈利表現更佳。
來台25年還是掰了 瑞信台北分公司5月底熄燈
又一家外資券商撤台。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25日宣布,金管會已同意瑞士商瑞士信貸台北證券分公司申請解散及終止營業案,最後營業日為5月31日,這是繼2020年8月17日德意志證券台北分公司撤台後近五年第二例,不過,高晶萍強調,目前在台外資券商仍有12家,且在台經營穩定成長,目前12家沒有表示有撤台打算,未來會持續鼓勵國際金融機構深耕台灣。高晶萍指出,瑞士信貸在1998年時就來台設立分公司了,在台存續期間近26年,在台主要有三項業務,證券、期貨經紀業務、擔任瑞信銀行倫敦分行境外結構型商品在台發行人,在證券、期貨經紀業務2023年市占率分別為0.107%及0%,自2023年11月起就不再接受客戶委託買賣,且已協助現有客戶轉移至國內其他業者,該分公司終止營業,對國內證券期貨業影響尚不重大。至於已銷售的境外結構型商品達237檔、規模有2.2億美元,投資人權益由瑞士銀行完全承擔。高晶萍指出,此次撤台是因為母集團瑞士信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redit Suisse Group AG)在2023年6月12日被瑞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UBS Group AG)完成收購,因此進行二家公司的全球據點整併作業。配合集團規畫,瑞士信貸台北證券分公司已申請解散及終止營業,並規劃最後營業日為2024年5月31日。高晶萍指出,截至2023年6月底止,瑞信台北證券分公司共34名員工,其中10名將轉任集團其他公司、10名申請退休、14名員工資遣。金管會表示,瑞信台北證券分公司相關安排均已和員工達成共識。高晶萍指出,2020年8月17日終止營業的德意志證券台北分公司也是因為德意志銀行集團德國總部(Deutsche Bank)在2019年7月對外發布集團組織重整計劃,將專注於銀行業務,並全面裁撤全球證券交易業務,因此德意志證券台北分公司配合集團規畫申請終止營業。金管會統計去年度在台的外國專營證券商有13家,其2023年經紀業務量較2022年度增加6.02%,顯示外國證券商在台經營穩定成長;金管會為營造穩健金融市場與友善金融環境,吸引國際資金來臺投資及進行財富管理,近年來積極開放多元金融商品與投資管道、拓展金融機構業務範疇以提供優質服務及推動各項重要政策,並持續鼓勵國際金融機構深耕臺灣。
美國通膨經濟仍熱 瑞銀:Fed明年恐升息至6.5%
近期指標數據再三印證美國經濟仍熱且通膨頑強,華爾街和市場紛紛下調聯準會(Fed)降息預期,瑞銀集團(UBS)更提出驚人預測,Fed不但不降息還要升息,基準利率明年調高到6.5%,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破4.6%。瑞銀的基本預測是Fed今年降息2次,但如今該行認為,通膨無法降回到Fed目標值的可能性愈來愈大,促使Fed恢復升息,進而引爆股債拋售潮。瑞銀策略師賓格(Jonathan Pingle)、巴威賈(Bhanu Baweja)等聯合撰寫報告指出,「要是美國經濟擴張仍保持韌性,通膨率滯留在2.5%或更高水位,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恐怕會在明年初前恢復升息,到明年中,聯邦基金利率將升抵6.5%。」瑞銀策略師預估,在經濟「不著陸情境」下,積極升息將使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急遽平坦化,基準殖利率「大幅攀升」,股市出現10%到15%跌幅。瑞銀策略師表示,投資人開始擔心經濟過熱,在高通膨情境下,政府公債料被拋售,信貸利差擴大,股票估值可能大降。美國經濟仍具韌性、持續擴大財政支出、通膨壓力復燃等多重因素作祟下,市場日益偏離原先對Fed降息的預測,也大大衝擊美國公債發行成本。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15日升抵4.61%,創2023年11月14日以來新高,4月開始至今升了約莫40個基點。16日10年期美債殖利率續揚至4.653%,刷新去年11月中旬來高點;對利率敏感的2年期美債殖利率,微揚至4.944%。此外從技術面來看,10年期美債殖利率的50 日及200日移動均線,已構成「黃金交叉」型態,上升趨勢獲得確認,進一步上揚的機率高,下一個阻力位預估在5%。市場起初期待Fed今年6月發動降息,2024全年降息3次,但目前預期今年只降1次。利率期貨交易員現預測6月降息機率剩2成,今年全年降幅約40個基點,若以每次降息1碼(25個基點)來看,代表Fed今年降不到2次。
數據平台Databricks:輝達交貨期限11個月縮為3個月 「今年AI晶片將大降價」
據香港媒體報導,近日,美國知名數據平台Databricks的CEO葛德西(Ali Ghodsi)發表觀點,今年AI晶片價格將大幅下跌,因輝達的AI晶片產能已經逐步提升。根據瑞銀(UBS)分析師表示,輝達有望大幅縮短AI GPU的交貨時間,並稱由於緊缺緩解,輝達AI晶片的降價亦在情理之中。機構認為,輝達大幅縮短AI GPU交貨時間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該公司正在規劃新的方案提高產能,滿足未來的訂單,另一種可能是暉達目前已具備足夠的產能,可以處理積壓的訂單,當然不排除兩個因素疊加的效果。按照目前的速度,輝達似乎將在未來兩到三季內完成累積的訂單,瑞銀將輝達的目標股價上調至 850 美元。2023年,Open AI的大模型爆火以來,輝達的AI晶片成為各方搶奪的戰略資源,交貨時間最長接近2年。不過,輝達如今的交貨時間從去年年底的8至11個月,縮短到了現在的3至4個月。作為代工廠商,台積電的產能瓶頸在CoWoS封裝環節。2023年第二季,台積電開始緊急擴充了CoWoS產線,這些產線正是在今年開始逐步投產。這可能是輝達提高交貨能力的原因所在。
緯創Q4毛利率9.25%創新高 瑞銀調高目標價喊至140元
緯創(3231)日前公告2023年第四季營收2306億元,單季毛利率更達9.25%的歷史新高,主因一次性工程費用(NRE)收入提升,且產品組合優化所帶動。全年營收 8670 億元,毛利率 7.9%也創歷史新高;每股純益4.08元,創2012年以來新高。瑞銀(UBS)發布報告指出,緯創人工智慧(AI)業務強勁增長,因此維持「買進」評級,並調高目標價至 140 元。緯創去年第四季營收2306億元,季增6.3%,年減12.6%;毛利為213.42億元,毛利率9.25%創單季歷史新高,毛利率表現亮眼主因伺服器佔比持續提升,同時旗下子公司緯穎(6669)單季毛利率亦同步締造新猷等因素帶動產品組合優化助益;稅後純益53.14億元,季增13%,年增30.3%,每股純益(EPS)1.18元。緯創2023年全年營收8670億元,年減12%;毛利為689.13億元,毛利率達7.95%,年增 0.8 個百分點,亦改寫歷史紀錄;營業利益273.33億元,營益率 3.2%,年增 0.4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 182.64 億元,年增 63.6%,每股純益(EPS)4.08 元、優於前年的4.01元,創 2012 年以來新高。瑞銀發布報告表示,緯創財報的亮點就是毛利率的大幅擴張,而獲利主要來自 AI 運業業務的強勁成長。市場也預期AI伺服器將年增幅度將大於雙位數。不過,緯創預估今年首季一般型伺服器出貨將季減雙位數、AI伺服器將季增雙位數,而一般型伺服器與AI伺服器都將成長。報告中指出,由於緯創位居輝達(NVIDIA)GPU基板的主導地位,以及AMD Mi300 GPU模組和基板的唯一供應商,未來改善產品結構應該會對混合利潤產生正面影響,預計緯創自有的伺服器和儲存業務將貢獻2024年獲利的15至20%,因此維持「買進」評級,並調高目標價至140元。
財經網紅曝台灣一半人口是「準富裕階層」 過來人嘆:生小孩後永遠在缺錢
財經網美胡采蘋近日分享UBS瑞銀集團的「台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並有感而發地表示,「準富裕階層」占了台灣人口的45%,因此走在路上有一半的機率遇到「準富裕階層」,掀起網友熱列討論。不過,在胡采蘋分享以前,也有網友詢問,究竟資產要到多少,才會感覺「不缺錢」,貼文曝光以後,立即出現許多過來人的回應。胡采蘋18日在臉書粉專《Emmy追劇時間》發文指出,分享了UBS瑞銀集團公布的「台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胡采蘋也因此有感而發地表示,淨資產位在3百萬至3千萬的「準富裕階層」,在台灣大約有960萬人,經過計算,「(960+69.3+7.1)/2300= 45%」,「這個圖表告訴我們,你走在台灣的路上,遇到的任何一個人,他有一半的機會是準富裕階層。」貼文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其實有房的就是」、「沒想到我竟然是處在準富裕層跟富裕層之間」、「準富裕的range也太大了」、「一直以為300~3000萬算中產而已」、「有工作的大概都中產,但有房直接晉級準富裕」、「現在的青少年只要父母從小有幫他們理財,很容易大學一畢業就是中產了啊」、「等等,能湊的出頭期款就是準富裕層?」事實上,在胡采蘋發布這張圖表以前,也有網友曾在Dcard出言詢問,資產究竟要到多少,才會感覺自己不缺錢,他表示,若是20歲以前,身上有2、30萬元,就能隨心所欲旅遊、買點小東西;到25歲左右,則是要有200至300萬之間,認為才會比較足夠,能夠出國旅遊、買車,或是咬牙湊出頭期款。對此,不少過來人也感嘆,自從孩子出生以後,「永遠都在缺錢」、「貪婪是無止境的」、「小孩真的是奢侈品」、「以前覺得幾百萬就很多了,後來當我40歲有小孩、淨資產已經來到3000萬了,還是覺得不太夠,有小孩真的會覺得不太夠」、「我從來不覺得自己缺錢,小孩子會帶財。其實是,有小孩之後,生活模式會改變,自然省下來的錢,就到小孩身上了。」
人工智慧年!2023十大熱門AI工具 ChatGPT勇奪第一
今年人工智慧(AI)技術突破的步伐飛快,許多人將2023年稱為人工智慧年。最新調查顯示,ChatGPT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生成式AI工具,在去年9月至今年8月間,訪問量超過140億次。線上內容寫作公司Writerbuddy.ai分析3,000多種AI工具發現,在去年9月至今年8月間,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的訪問量高達146億次,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生成式AI工具。排名第二的是前谷歌員工開發的聊天機器人Character.ai,訪問量達38億次。AI寫作工具Quillbot名列第三,訪問量為11億次。第四和第五名分別為AI圖像生成工具Midjourney和AI技術開源平台Hugging Face,訪問量分別為5億和3.17億。谷歌今年2月宣布、3月正式推出的AI機器人Bard位居第六,訪問量為2.42億次。Bard與ChatGPT最大的差異在於訓練模型資料來源,前者可不斷從網路取得最新資料。入榜的前十大AI工具還包括AI寫作工具NovelAI、視訊編輯器Capcut、AI聊天機器人Janitor AI和圖片生成器Civitai。根據Writerbuddy.ai的分析發現,去年9月至今年8月,前50大AI工具合計訪問量超過240億次,大部分使用者為男性。OpenAI在去年11月推出ChatGPT後瞬間風靡全球,在全球掀起AI狂潮,AI成為科技大廠和新創公司必爭之地,生成式AI的使用量也呈爆炸性成長。ChatGPT成為史上最快達到100萬名使用者的平台,短短5天就抵達該里程碑。ChatGPT的成就不止如此,根據瑞銀(UBS)資料,ChatGPT上線不到3個月,每月活躍用戶數即達到1.23億人,比TikTok更快實現1億名用戶的目標,後者花了9個月的時間,而Instagram用了2年半才累積到1億名用戶。儘管OpenAI近期爆出負面消息,從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被董事會開除又火速復職,再到潛在有害的AI發展,但仍不影響ChatGPT的人氣。
全球億萬富2023大調查 台灣46位每人擁26億美元「贏過日、韓」
瑞銀集團(UBS Group AG)11月30日發布《瑞銀億萬富豪報告》,據調查顯示,亞太區2023年億萬富豪數量仍是世上最多,從922位增加到1019位,而財富總額則增加8.1%至3.7兆美元(約新台幣116.5兆)。其中台灣的億萬富豪增至46位,僅次於中國、印度與香港,不過財富增長31.2%,增長率與新加坡並列亞太地區之冠。瑞銀調查報告指出,「自本報告出版至第9份以來,首次出現億萬富豪透過繼承所得的財富比創業要多,顯示強勁的財富轉移趨勢」。另外,全球億萬富豪的財富在過去12個月下跌近1/5,如今揮別疫情,世界億萬富豪人數與資產統計開始回升,由2376位增加至2544位,財富回升9%,由11兆美元升至12兆美元。報告中針對亞太地區的億萬富翁調查,2023年人數從922為增加至1019位,分別是中國520人最多,其次依序是印度153人、香港68人、台灣46人、新加坡41人、日本38人、南韓32人等;調查也揭露億萬富豪人數較少的市場,如印尼、菲律賓、新加坡以及台灣等地的財富增加近三分之一。報告指出,台灣億萬富豪人數從39人增加到46人,居亞太地區第四,總財富成長31.2%,達1224億美元,成長幅與新加坡並列為亞洲之冠。以1224億美金換算下來,台灣46位富豪平均每人手握約26億美金的財富,較2022年的23億成長不少。瑞銀財富管理亞洲區主席盧彩雲針對亞洲地區的報告表示,很高興看到亞太區的新億萬富豪人數為所有地區中最高,共有85位來自中國和香港,分別增長了11.3%和13.3%,其中幾乎所有中國的億萬富豪(98%)都是白手興家。
瑞士擬提新規防銀行擠兌 業者憂:客戶恐撤資削弱競爭力
據外媒引述多位消息人士透露,瑞士當局及包括瑞銀集團(UBS)在內的多家銀行,正在商討新措施,希望能防止銀行出現擠兌(Bank Runs),但此舉可能會影響數以10億美元計的存款。在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事件爆發後,瑞士廣泛重新檢討銀行系統的努力部分。根據報導,這些會談是對瑞士銀行業規則進行更廣泛審查的一部分,旨在針對瑞士頂級銀行。正在討論的措施包括分階段提款、徵收退出費用,以及對於長期的存戶給予更高的利率獎勵,也在討論之中。目前,UBS等頂級銀行和財富客戶將成為這些措施的目標,瑞士央行和瑞士財政部參與其中,但目前談判處於早期階段。瑞士財政部的一名官員表示,銀行擠兌問題是對瑞士「大到不能倒」的監管框架進行總體評估的一部分。並補充道,瑞士政府將於明年春季發表相關報告。瑞士經濟高度依賴金融業,2020年,瑞士銀行業的資產約相當於該國國內生產毛額的500%,數字約為美國的五倍。其中瑞銀、奧合國際銀行(Raiffeisen Group)、蘇黎世州銀行(ZKB)和瑞士郵政銀行,被視為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銀行,因為這些銀行的破產,可能嚴重損害瑞士的經濟和金融體系。今年稍早時,美國一些地區性銀行和瑞信遭遇到大規模的存款擠兌,導致一些銀行倒閉,監理單位不得不出手干預,以防止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爆發。此後,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一直在努力應對銀行擠兌的風險,但處於數位銀行和網路時代,擠兌的速度之快,一家銀行可能隨時因為醜聞而倒閉。瑞士央行行長喬丹(Thomas Jordan)周三(1日)表示,瑞士信貸的案例清楚表明,客戶存款外流的速度和範圍,可能比現有監管規定所假定的要快得多,流動性監管方面必須適應存款可能更快、更大規模外流的新現實。但部分人士指出,新規定可能削弱銀行競爭力,或是出現更極端的情形,可能迫使客戶搶先撤資,且如果只在瑞士推出的話,它們相當於在懲罰瑞士銀行。
2023年全球財富報告出爐 瑞士全球第1、台灣排名第12
瑞信研究所(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日前公布《2023年全球財富報告》(Global Wealth Report 2023),其中瑞士以人均收入68.52萬美元位居榜首,台灣則是以27萬3790美元身家居全球第15名。但倘若以財富中位數來看的話,台灣中位數平均收入為10萬8000美元,位居全球第12。瑞士銀行集團(UBS AG)15日發布《2023年全球財富報告》,報告中指出,截止至2022年底,全球私人財富總額為454兆4000億美元,相較於上一年約減少11照3000億美元,減幅約2.4%,其中個人人均財富部分為8萬4718美元,減少約為3198美元,減幅約為3.6%。會導致出現如此減幅,主要是許多貨幣兌換美元的匯率出現貶值所導致。而在個人平均財富排行部分,瑞士以68.52萬美元位居榜首,其次是美國的55.135萬美元位居第二、第三則是香港55.119萬美元。而台灣在這份榜單中以27.379萬美元位居第15名,平均資產相較於前一年減少1.893萬美元。如果來到財富中位數排行榜來看的話,其中比利時以24.994萬美元位居第一,第二則是澳洲,金額有24.745萬美元,第三仍然是香港,金額有20.241萬美元。而台灣則以10.825萬美元位居第12名,平均資產相較於前一年減少3720美元。(圖/翻攝自Global Wealth Report 2023)
受股市和債市影響 去年全球財富縮水2.4%
最新報告顯示,去年全球股市和債市遭遇亂流,導致全球財富減少2.4%,此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首次財富縮水,並讓百萬(美元)富豪人數減少350萬人,北美和歐洲為重災區。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與瑞銀(UBS)15日公布的2023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去年全球財富減少2.4%,降至454.4兆美元,主要受到投資資產跌價拖累。每位成年人平均財富下滑3.6%,降至84,718美元。報告顯示,全球百萬(美元)富豪人數減少350萬人,總計5,940萬人。全球1%富人的財富比重由45.6%下降至44.5%,主因是去年股市和債市崩跌,造成富人財富嚴重縮水。至於較能衡量個人財富的全球人均財富中位數,去年增加3%至9,167美元。瑞信與瑞銀指出,全球財富是計入金融資產與房地產等非金融資產,再減去負債。全球財富受到價格變化、貨幣波動、通膨和利率影響。美元升值與通膨雖影響去年的財富變化,但去年全球股市與債市下挫6.8%,總計損失19兆美元,對全球財富帶來最大的衝擊,特別是對富裕國家。受影響最嚴重的是北美與歐洲,總計流失10.9兆美元。以國家來看,擁有最多超級富豪的美國,去年財富流失金額也高居全球之冠,其次是日本、大陸、加拿大和澳洲。美國人的金融資產整體下滑9.1%,主要因為股票和共同基金重挫20.5%。不過房地產上漲則略抵銷股市的虧損,房地產升值讓非金融資產增加12.7%。加拿大人去年的金融資產與非金融資產雙雙萎縮,分別下滑6.5%和10.4%。瑞信與瑞銀估算,資產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超級富豪人數減少22,490人,降至243,062人。不過預期全球超級富豪人數將逐漸增加,2027年前將達37.2萬人。報告預測,未來五年全球財富將增加38%,總額將達629兆美元,主要受到中等收入國家推動。
「最後的股東會」瑞信董座首度道歉 透露本以為能轉虧為盈
根據路透社報導,瑞銀(UBS)與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併購案,在周二 (4日)獲得歐盟反壟斷機構的暫時許可,與此同時,傳出英國央行(BOE)也已批准瑞銀收購瑞信的英國業務,英國是瑞信在瑞士以外的最大市場之一。收購瑞信的行動,將使瑞銀成為資產超過 3 兆美元的財富管理巨頭,但在這之前,瑞銀需要先取得 58 個國家的同意,才能完成這筆併購案,且完成交易的時間拉得越長,瑞信就越難保住業務。外電同時也預測併購案過後,全球將裁撤最多3萬6000個職位,相當於3成人力。不過,目前兩家銀行尚未正式請求歐盟批准併購交易,雖然已獲暫時許可,但後續仍須向歐盟提出申請,啟動為期 25 個工作日的交易初步審查,待歐盟正式批准後,才算真正取得同意。根據歐盟併購條例,若企業未先獲得歐盟反壟斷機構批准,將面臨年度總營業額 10% 的罰款。瑞信董事長阿克塞爾萊曼(Axel Lehmann)在週二(4日)最後的股東大會上首度發聲,他向股東說明自己對「無法阻止市場對瑞信失去信任」感到非常抱歉,坦言最終奈些負責掌舵的人都有責任,包括自己在內。萊曼在會上表示,他能理解對於事態發展感到失望、不知所措或大受影響的人們反應,並稱公司直到最後都致力於尋求解決方案,但結果只有合併或破產兩條路。對於這場收購交易,不論是瑞信或瑞銀的股東都沒有機會對交易進行投票。萊曼提到,他一直相信銀行會成功「轉虧為盈」,但隨著事態快速演變,他才明白已經無力挽回;瑞士央行副行長史萊哲(Martin Schlegel)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表示,若在上月沒有將瑞信出售給瑞銀,不僅瑞信已經破產,一場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可能已經發生。
全球金融市場終獲喘息!瑞銀出手992億併瑞信 歐元小漲比特幣「一度漲超5%」
瑞士銀行集團(UBS)昨(19日)宣布同意收購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全球金融市場有望迎來喘息之機。與此同時,聯準會攜五大央行宣佈了一項協調行動,以支撐金融系統的流動性。交易平臺EBS數據顯示,歐元、英鎊和澳元匯率均小幅上揚,這是風險偏好即將反彈的早期跡象。此外,比特幣價格一度漲超5%。瑞銀將以30億瑞士法郎(約992億新台幣)的價格收購競爭對手瑞士信貸,比該行上周五(17日)收盤時的市值低約60%,約相當於4折,將以22.48股瑞信換1股瑞銀,並承擔高達54億美元的損失。瑞士信貸的股東將在很大程度上被淘汰。這筆交易由瑞士監管部門主導,收購完成後,瑞銀將逐步關閉瑞士信貸的投資銀行業務。該交易包括由瑞士央行提供瑞銀和瑞信1000億瑞郎(約1080億美元)的流動性援助。瑞士央行表示,瑞銀收購瑞信,是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確保金融穩定以及保護瑞士經濟的解決方案。瑞銀和瑞信都是金融監管機構密切關注對全球銀行系統具重要性的30家銀行之一,瑞信一旦倒閉勢必波及整個金融體系。過去一周,歐洲銀行股下跌近12%,創下一年多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日本銀行股下跌近11%,為2020年3月新冠病毒疫情衝擊市場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美國銀行股則連續兩周出現兩位數比例的跌幅。包含聯準會、歐洲央行和日本銀行在內的各國央行正在採取全球協調行動,將提升與美元的互換額度,幫助安撫因金融業動盪而驚慌失措的投資者。美國、英國和瑞士央行都計劃在下周舉行會議。對央行和政策制定者來說,目前的風險很高。他們都在強調本國銀行業的韌性,但也意識到,有必要遏制可能破壞金融市場穩定的信心危機。瑞士金融市場監管機關FINMA另宣布,在瑞士政府支持瑞銀收購瑞信後,瑞信面值約160億瑞郎的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將全部註銷。這代表AT1債券持有人恐將落得什麼都沒有的下場,引發債券持有人高度不滿。瑞銀執行長Ralph Hamers和董事長Colm Kelleher將繼續執掌合併後的銀行。瑞銀高層預告即將發生的結構性變化,董事長Kelleher表示將縮減瑞信投銀業務,但現在談論是否裁員仍為時過早。此外,瑞銀將保留瑞信的國內業務,但業界臆測在競爭問題考量下,該業務可能被剝離。瑞信董事長Axel Lehmann表示,這場合併是「最好的結果」。
政府牽線!瑞銀出價30億瑞郎 出手收購瑞士信貸
為了防止影響到全球金融市場,在政府的牽線下,目前瑞銀集團(UBS Group AG)同意以30億瑞郎(折合新台幣約991億元)收購目前被市場嚴重看衰的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 Group AG, CS)。瑞士央行也同意提供1000億瑞郎的支援給瑞銀。根據外媒報導指出,瑞士財政部長祖特爾(Karin Keller-Sutter)表示,這次的合作是純粹的「商業解決方案」,而並非是救援行動。瑞銀的董事長凱勒(Colm Kelleher)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對於瑞銀股東來說,這次收購非常有吸引力,但對於瑞信而言,這是一個緊急救援。」而被問及是否會中途退出這項交易時,凱勒表示「這起收購案不僅對瑞士金融體系,甚至對全球而言都十分重要,我們目標就是要完成,不可能退出的」。目前已知瑞銀將以30億瑞郎的價格收購瑞士信貸,瑞士央行也會向瑞銀提供1000億瑞郎的流動性援助,甚至位瑞銀所接管的資產提供90億瑞郎的擔保,以此降低瑞銀可能遭遇的損失。價值160億瑞郎的瑞信債券也遭到完全減記,這也是歐洲最大的減記事件。而在合併後,瑞銀估計將擁有5萬億美元的投資資產。
美IPO市場陷「冰封」期 今年僅募資2070億年減68%
據《彭博》報導,在2022年中國和中東股市的新股上市(IPO)集資激增的情況下,惟美國IPO市場猶如冰封,令今年全球上市集資額僅募得2070億美元(約新台幣6.3兆),比去年同期下滑68%,跌幅創2008年以來最大。由於通膨上升加上旨在抑制通膨的升息行動綜合下來,損害了股市估值,削弱投資人對近年推動交易高成長IPO候選人的興趣。今年全球首次公開發行(IPO)歩入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長的停滯期,投行預計,短期內不會出現反彈。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亞洲股票資本市場主管Edward Byun表示,外部資本市場活動要恢復,需要兩個條件,包括通脹的穩定性及加息路徑的能見度。他認為目前通脹已觸頂,利率前景明朗,將持續關注市場發展。瑞銀(UBS)認為,中國和中東兩個今年表現良好的市場,可能會保持這種趨勢,隨著中國政府放寬對房地產的監管,加上防疫限制逐步鬆綁,預計市場將會復甦。在房地產危機及當局清零政策立場不變的情況下,今年內地IPO仍能募得破紀錄的920億美元(約新台幣2.8兆);中東的公司則募集近320億美元(約新台幣9808億)。UBS外部資本市場主管Gareth McCartney預計,明年IPO市場將緩慢正常化,美國可能率先反彈,隨著大宗交易活動回升,出現了復甦的跡象。歐洲將緊追在後,亞洲的復甦則將取決於中國的重新開放,而不是通膨的方向。根據《彭博》數據,今年股市暴跌是2008年IPO估值狂瀉73%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此前,股市在2021年相當興盛,IPO募資達到6550億美元(約新台幣20兆)的新高。自那之後,無法維持獲利的高成長科技公司不再受青睞,在通膨上升的情況下,消費品公司也缺乏投資人支持。美國IPO市場是受到最大衝擊的市場之一,眾多公司借殼上市推動2021年飆升,隨著空白支票公司交易崩潰,美國市場也因此受到打擊。今年IPO規模約為240億美元(約新台幣7356億),達1990年以來最低,比2021年下降93%。
能源投資掀熱潮 瑞銀:全球超級富豪紛紛押注
受俄烏戰爭影響,能源供應面臨重大考驗。瑞銀集團(UBS)最新報告顯示,全球超級富豪們正在押注能源前景,認為該領域未來五年將提供最大獲利良機。矽谷和其他科技中心的創投資本家近幾年開始跨足核能產業,此為史上首見。在2015至2021年,創投對私人核能公司的投資增幅甚至超越氣候投資。根據瑞銀8日發布的一份調查,瑞銀近半數的超富客戶表示,在未來投資報酬和業務方面,能源領域在21個類別中最具吸引力。瑞銀還提到,富豪們偏好能源領域,可能是因為眼下能源供應受限,以及加速過渡到再生能源的現象。另有研究機構PITCHBOOK蒐集的數據顯示,在2015至2021年間,美國的創投交易量增加54%,交易額增幅高達294%,同期氣候投資交易量與金額分別激增214%和1348%,而核能領域的升幅更可觀,分別躥升325%和3642%。「印度煤王」阿達尼(Gautam Adani)也押寶綠色能源,迅速躋身為全球第三大富豪。同時,隨著美國煉油商PBF Energy股價飆漲,墨西哥電信大亨施林(Carlos Slim)及家人今年賣掉手中PBF Energy逾半數持股,已從中大賺一筆,還減持PBF Logistics股份,PBF Logistics股價自1月來躍漲75%以上,11月與PBF Energy完成合併。全球許多超級富豪近年一直在研究能源領域。建築設備大廠JCB背後的班福德家族,去年成立了一檔聚焦氫能產業的投資基金,歐洲油氣公司Perenco的所有者,也在2019年幫助設立了一檔鈾基金,鈾是核能發電的燃料。隨著俄軍入侵烏克蘭破壞了供應鏈,並造成全球原料短缺,能源領域的投資規模與日俱增。推測能源投資出現驚人增幅原因之一,是過去投資人鮮少涉獵該領域,其中核能投資比較基準幾乎是零,增幅因此令人咋舌。
憂中國能源需求前景 油價承壓WTI本周挫近10%
由於對武漢肺炎再度升溫的擔憂,為能源需求前景蒙上陰影,原油期貨周五(18日)均創9月底以來最低收盤價,連續兩周收黑,西德州中質原油(WTI)本周重挫近10%。與此同時,市場持續關注聯準會(Fed)的鷹派態度,也令油價承壓。據《Market Watch》報導,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12月交割價跌1.56美元或1.9%,收每桶 80.08美元,自9月30日以來最低收盤價;布蘭特原油1月交割價下跌2.16美元或2.4%,收每桶87.62美元,自9月27日以來最低收盤價。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為了降低清零政策的影響,中國開始放寬部分防疫限制,但過去兩周的染疫人數卻暴增6倍。《南華早報》先前報導指出,中國國務院警告各大城市不可「不負責任放寬防疫措施」。至於供應端,交易員正評估12月5日俄國石油禁運生效後,會有多少石油被迫退出市場,以及是否存在有效的價格上限,允許俄油以較低的價格進入市場。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大宗商品研究團隊的 Barbara Lambrecht表示,未來幾周,市場會把注意力集中在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其他產油國(OPEC+)的供應上,在官方宣布減產200萬桶後,日產量實際會下滑多少仍有待觀察。瑞銀全球財富管理(UBS Global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資長Mark Haefele也說,由於OPEC +減產,油市將進一步收緊,歐盟祭出的禁運令也將為俄羅斯原油生產帶來壓力。能源商品價格:12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9%,收每桶80.08美元,是9月30 日以來最低收盤價;天然氣期貨價格下跌2.4%,收每百萬Btu 6.303美元;汽油期貨價格下跌1.4%,收每加侖2.4213美元;熱燃油期貨價格下跌0.2%,收每加侖3.5168美元。此外,1月交割的Brent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4%,收在每桶87.62美元,是9月27日以來最低收盤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