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RI
」與家禽、未消毒的牛奶有關! 專家示警:2025年恐爆發H5N1禽流感疫情
新冠疫情(COVID-19)自2019年12月底首度被發現後,隨後在2020年初迅速擴散至全球多國,造成全球至少700萬人死亡,是人類歷史上大規模流行病之一。就有傳染病專家示警,H5N1禽流感疫情已逐漸升溫,該病毒已導致美國10個州至少66人感染,而這些病例是由於患者接觸了受感染的家禽、牛隻,或飲用了未經高溫消毒的牛奶所造成的,目前尚未出現人際間傳播。根據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教授米漢(Conor Meehan),主要研究細菌如何傳播和演化,並專注於微生物群落的基因組成。他指出,前2年美國僅發生2例H5N1禽流感病例,但人類感染有30% 的死亡率,這將快速成為公共衛生官員應該優先考慮的問題。報導指出,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在本月18日宣布,全美境內出現第1起人類感染H5N1禽流感的重症病例,同時也是首例因接觸後院雞群而感染的案例。而在本週,加州已出現36例H5N1禽流感確診病例,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因此宣布全州進入緊急狀態。米漢表示,目前來看,H5N1禽流感似乎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這大大降低了它在人類中引起大流行的可能性」。然而,他補充說,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流感基因組中的單一突變,可能使H5N1病毒變得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從而可能引發大流行。據了解,在此之前,感染H5N1的人類患者,主要症狀為發燒、肌肉疼痛、結膜炎、咳嗽、喉嚨痛、腹瀉和嘔吐等輕微症狀。調查人員則說,上週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名患者因病毒住院,很可能是在處理後院家禽群中的病禽和死禽後感染了這種疾病。世界著名綜合性醫學研究及教育機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一名科學家在本月稍早透露,在乳牛中傳播的禽流感病毒株中,只要有一個基因突變,就能使其附著在人體細胞上。該研究團隊從德州一名因接觸受感染牛隻而患上禽流感的人身上,提取了病毒基因中產生的病毒蛋白,研究人員隨即對血凝素進行了不同的突變實驗,發現H5N1基因只需要一個微小變化,就能使其從感染鳥類細胞,轉變為感染上呼吸道的人類細胞。米漢示警,雖然目前H5N1人際間傳播的風險很低,但禽流感可能在2025年對動物健康產生更大的影響,隨著病毒在動物之間傳播,將使得更多人開始患病,「透過了解和預防我們的環境和周圍動物的疾病狀況,就能更好地準備和對抗那些可能進入人類的疾病。同樣,透過調查和阻止人類傳染病,我們也可以保護動物和環境的健康」。為此,英國已經購買了500萬劑H5疫苗,以預防禽流感擴大;美國政府則購買了疫苗,並委託莫德納(Moderna)製造mRNA禽流感疫苗;而在今年6月,芬蘭成為第1個提供人類禽流感疫苗接種的國家,為1萬人提供了2次注射,特別是曾接觸過動物的工人,都接種了疫苗。
科技師徒制2/工研院下海扮月老推半導體產業6個月師徒制 資策會AIGO計畫「起薪可多出1萬元」
為要幫台灣科技產業補上不斷擴大的人才缺口,政府正提出解方,包括工研院、國科會、資策會,以及教育部、勞動部都動起來,其中又以「產學研工程人才實務能力卓越基地計畫」備受矚目,結合產業進入校園,縮短學用落差,針對大三、大四及博碩士生提供6個月「師徒制」培訓計畫,每年可補給千名好手,「起薪,比一般畢業生多出一萬元!」扮演產業與學校對人才需求最有利的「橋接」角色,非工研院莫屬。工研院就2方面進行,一是辦理青年就業接軌訓練,例如配合產業數位化、綠色轉型等需求,工研院整合內部智慧資通訊、智慧機械、淨零永續等技術,與學校合作強化實作訓練,並辦理就業媒合活動。另一方面,工研院也接受政府委託,推動各項產學合作培育計畫。例如經濟部的專業人才能力鑑定考試,從產業的用人標準出發,制定鑑定內容,並在教育部支持下,鏈結41個學校場域,同時更鼓勵企業依實際需求,量身規劃優質實習訓練,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經驗,企業也願意用更好的薪資聘用考試通過的學生,由工研院協助媒合產學界人才培育。:高雄市政府也與成功大學合作,成立半導體學院加強人才培育。(圖/翻攝自陳其邁臉書)「幫產業找人才!」工研院電光所產業發展推動組組長梁涵玉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政府早在5年前就開始加強科技人才培育,去年政府端出「半導體學院」牛肉,今年更名為「產學研工程人才實務能力卓越基地計畫」,讓企業進入校園,帶領學生參與實務操作,提前培育人才。這套卓越基地計畫,採「師徒制」,由政府機關協調各大科技廠商合作,讓產業界中高階主管直接進入校園,陪同師生共同參與半導體、IC設計等領域的專題研究,目前參與的廠商有台積電、聯發科等,進入台大、淡大等多間校園,學生從實務操作中,提前了解產業營運模式與技術,如同「職前訓練」,預計每年可培育約千名「人才」,而非「人力」。這套師徒制,與傳統人才培育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針對全台大學、科技大學的大三、大四學生、碩博士生,並且開放對科技產業有興趣的非本科系學生參與,提供6個月的計畫,由業界工程師帶領學生執行專案、研究專題。「概念像是產業『出題』讓學生解答,挑戰不小。」參與此計畫的學生告訴CTWANT記者。「過去半導體產業傾向選用排名較優的學校新鮮人,如今擴及一般大學和私大,希望優化學生的實作能力,縮短學用落差,否則很多人力進入產業還得接受訓練至少一年,對業者來說也是成本問題,供應鏈都有風險。」梁涵玉說,迄今有千名學生參與。為要縮短學用落差,國研院半導體研究中心(TSRI)亦提供半導體基礎研究的研究設施及服務、半導體跨領域人才培訓,近三年平均每年參與半導體研究的博碩士生約2500人左右;並串聯產學研界技術能量,打造從設計、製造、封裝到量測的一站式整合性研究環境,大幅縮短業界培訓時間,每年培訓供應鏈上下游實戰人才約1萬4500人次。為加速人力培育,教育部亦鬆綁法規,去年公布「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增設大專校院半導體科技產業相關系所學程或學分,包括台大、成大、清大、陽明交大、中山等國立大學均設立半導體學院,以產學共育模式,培育下世代半導體高階研發人才。工程人才至日月光聯合研究中心參訪與交流。(圖/工研院提供)此外,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所長張育誠指出,「企業用人最大的痛點是『訓用落差』」,為此,資策會建立「訓用合一平台」,以顧問型式引導企業或機構依各自需求,發展出專屬的訓用合一機制與分科分級制度,協助企業覓得有實戰力的人才。資策會指出,例如今年由經濟部工業局委託的AIGO「產業出題x人才解題」計畫,由淡江大學教授張志勇指導及組成學研團隊,媒合企業合作解決AI轉型需求,透過以戰代訓模式,培養學生實務經驗,更快熟悉產業發展。張育誠透露,「多數接受指導的學生都很優秀,甚至受到企業允諾,每年有學生直接進聘,並提供比業界畢業生入職場多出1萬元薪資,拿到畢業即就業的職場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