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 玩具腦 STEM 腦爸 STEM.org STEM教育平台親生兒才因吸毒過量身亡 YouTube前執行長癌逝「享年56歲」
2月時才傳出親生兒子因為吸毒過量身亡的YouTube執行長沃西基(Susan Wojcicki),近期驚傳因癌逝世,享年56歲。目前Google官方已經證實了這起消息。 Google執行長皮查伊(Sundar Pichai)甚至也在9日向Google員工發送通告信,告知這起憾事。根據外媒報導指出,沃西基的職業生涯可稱之為傳奇,其為Google創立階段前20名員工之一。Google於2006年以16.5億美元收購了YouTube的事情,就是沃西基親自向佩奇和布林建議的。而在收購完成後,沃西基成為YouTube的執行長,並在其領導下,YouTube 成為 Google的金雞母。2023年,YouTube光是靠廣告銷售,就獲得了81億美元的收入,佔 Alphabet總收入的近10%。而沃西基的家庭與矽谷之間也有廣泛的連結,沃西基一個姐妹是23andMe的執行長安妮(Anne Wojcicki),另一個姐妹珍妮特(Janet)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的兒科教授。其母親埃絲特(Esther Wojcicki)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著有大量關於如何培養成功孩子的著作。但報導中也提到,在2月時,沃西基的19歲兒子特羅普(Marco Troper)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宿舍內,因吸毒過量而身亡。當時特羅普只是該校的大一新生。面對沃西基的死訊,Google執行長皮查伊也在9日晚間向Google員工發出一封通告信,其在信中表達沃西基去世的悲痛,並稱沃西基是他見過的最積極和充滿活力的人之一,沃西基的去世對所有認識和愛他的人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悲痛「特別是對多年来由其領導成千上萬的Google人,以及全世界數百萬受其倡導和領導影響的人。皮查伊提到,沃西基的職業生涯充滿了啟發性,過去曾租給佩奇(Larry Page)和布林(Sergey Brin)的車庫開始,逐步成為YouTube 執行長,這段旅程令人敬佩。沃西基還利用自己的職位推動改善工作場所環境,並對教育充滿熱情,特別是推廣 STEM 教育到服務不足的社區。
美研究曝薪情最高科系!薪水最低竟是幼教系 讀這科畢業年收就破百
日益擴大的通膨和學貸壓力,使許多人開始審視讀大學是否「划算」,而升學所讀的科系也與未來職涯發展息息相關,更可能影響出社會後的收入多寡,根據美國一項研究,從事商科或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相關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薪水是所有領域中最高的;而薪水最低的科系則是幼教系。根據《CNBC》引述喬治城大學教育與勞動力中心最新研究發現,大學中最有「錢途」的兩個科系,分別是商科與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相關的行業,畢業後投身商業、健康、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大學生,一入行的平均年收入就可達3.7萬美元,約新台幣117萬元。至於收入最低的10個行業分別是幼兒教育、人類社會與社區組織服務、藝術、社工、教育、視覺與表演藝術、神學、基礎教育、戲劇藝術,以及家庭和社區服務工作,其中幼教系畢業生的薪水最低。這項研究也指出,工作者的學歷和收入高低呈正相關,擁有高中學歷的人,一生中的平均收入通常只有160萬美元,約新台幣5千萬元,但擁有大學學歷者的平均收入則可提升至280萬美元,大約新台幣89萬元。不過,大學修讀什麼科系的決定,其實比決定是否上大學來得更重要,從整個就業生涯來看,高中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薪資大約只有80萬美元,折約新台幣2500萬元,但不同科系畢業生之間的平均薪資差距更大,最高與最低的領域差距居然高達340萬美元,約新台幣1億元。另外,《美國教育研究雜誌》( American EducationalResearch Journal)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同樣發現,計算科學學系(CSE)的終身收入報酬率最高,其次是商業、健康、數學和科學等科系。在所考慮的10個研究領域中,教育、人文和藝術等科系的報酬率最低,包括紐約聯準銀行也發現,近期的全職工作中,大學畢業生比高中畢業生每年多賺2.4萬美元,約新台幣75萬元。大學選讀的科系將影響收入的多寡,其中投身商科和STEM領域者薪水最高。(圖/Pixabay)
教育部改博士生獎學金「每月領4萬」 7月實施「首批補助1200人」
教育部近日拍板「博士生獎學金」補助計畫,確定以定額與加碼兩種補助方式並行,定額補助金額為4萬元,並更聚餐語的產學合作情況進行加碼補助,預計在113學年度實施,每年提供1200位名額。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教育部曾於2023年6月規畫初版「博士生獎學金」,但其中將產學合作型歸類為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領域,輔助設定為7萬,學術發展類型卻僅有補助4萬。但由於學界認為,該項政策對人文領域博士生不公,外界抨擊後,教育部重新審視後,改為定額4萬元,另外針對餐與產學合作情況進行加碼補助。而教育部在詢問相關部會與學校意見後,近期拍板確定輔助計畫方式,計畫自113學年起,每年提供1200個名額,其中教育部補助2萬、學校與企業再補助2萬,補助對象為國內博一至博三的學生,自本月起向大學徵件,預計7月公告每校名額。除此之外,教育部也預計自115學年起,將補助人數從原有的1200人擴大至3600人,希望以此解決高教人才斷層問題。
護國神山症候群2/學子瘋衝半導體拿「預聘」逼師放人 學者憂:「每天老鼠打洞」學非所用
除了工商業界示警台灣經濟發展「偏重半導體」,CTWANT記者訪查,教育界及學界也驚覺不妙,近來半導體產業的高薪與預聘制,已在高教界醞釀「逼師放人」歪風,再者博士搶進高中生就可做的事,學非所用,「每天像老鼠在打洞」,尖端人力偏重同一學科,造成其他學科斷層,不利其他產業育才。教育部數據顯示,自112學年起,大學 1 年級學生人數將跌破 20 萬人;未來 16 學年,大學 1 年級學生平均年減 3.4 千人,少子化讓學校經營困難,因此大學多盡量推出與「當紅炸子雞」半導體有相關的課程,能見度高、還有政府補助和產學合作案,讓家長與政府都喜歡的科系,看似皆大歡喜。但一中部的頂尖大學主管向CTWANT記者提到,台積電等「護國神山們」就像「人才黑洞」,把碩士班人才都吸進去,還沒畢業就被企業訂走,越來越少人想讀博士班,且一股腦往現在的「顯學」跑,其他學科出現人才斷層,未來若產業風向變動,對長遠的學術發展有巨大影響。尤其學生在畢業前被企業「預聘」後,為了獎金制度,包括台大、交大和成大,都陸續出現有學生無心上課與研究,明明論文研究還沒完善,就要求教授放水、照時間讓他畢業的個案,若不從、就以影響工作權為由,威脅要找律師和民意代表等到學校鬧。近期Dcard上也出現台大學生議論,碰到老師「不放人」,有人以死相逼,同一討論串裡也有人用生病為由要離開學校,也有其他學校的同學表示,為了準時上工,論文還沒完成就休學了。另一間南部頂尖大學的老師向CTWANT記者感嘆說,跟其他老師談起來,發現北中南的學校都出現這樣的「個案」,越來越多的學生急著去賺錢,用工作聘書逼老師「給畢業」的風氣,是高等教育想要的結果嗎?沒畢業就有工作聽起來很酷,然而一名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所謂的『預聘』,就是一種『綁約』,業界因先前新人離職率太高,轉而在預聘合約中要求做滿一定時間才能拿到談好的高薪;且很多人就職後被鼓吹買房買車,屆時若不適應、想離開,就會發現百萬高薪還沒拿到手,跳槽後的薪水也負擔不起房貸,最後只能乖乖留在原位。」因此他提醒,拿到預聘資格先別高興,簽約前一定要搞清楚「遊戲規則」。從台積電退休的台大老師楊光磊,期盼科技人才們可以活得更自在。(圖/台積電提供、翻攝自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官網)「我稱這是台灣科技教育的美麗與哀愁。 」曾任台積電研發處處長、台大兼任教授楊光磊表示,美麗是因IC產業的高薪,能吸引全球人才,而哀愁就是台灣的升學主義文化,讓產學跟世代鴻溝越來越大。楊光磊曾面試過一些人才,發現他們對公司與產業沒有概念,只覺得台大畢業就該進台積電,然而「當你唸到一個物理的博士學位,卻去工廠做一些高中生就可做的事,就是學非所用。 」自稱是「地下員工關係部部長 」的楊光磊說,在職場時每周都有人跑來找他談心,九成因工作環境,都很不快樂,因為這一行分工很細,大部分枯燥無趣。儘管台積電有很棒的員工教育制度,會找優秀專家來上課,但他問員工心得時,回答卻是「我很喜歡這些老師來教我們,我知道他希望我們成龍成鳳,可是當我回到工作崗位,每一天都像老鼠在打洞。」 很多人嘲笑中國大陸做不出好的半導體,楊光磊說,因為他們的頂級大學畢業生,優先想去的是金融業,分析和投資半導體,不到工廠做苦工也能賺大錢,第二是去互聯網產業,像是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其實這跟美國很像,美國很少人想做半導體,因為其他產業更好更有想像空間,「『百家爭鳴』才是一個產業發展最棒的時代。」半導體人才向下扎根,從高中職就開始訓練。(圖/翻攝自高雄大學官網)偏重半導體的產經政策下,就連非科班學生也「嫁接」導入,從校園開始搶才,吸走其他產業的育才能量。除台清交成大等傳統理工科系大學畢業生為兵家必爭之地,在半導體業績大爆發、台積電等業者爭相向南部擴廠之際,高雄大學與中山大學2021年就開始合作,針對高中職開設「半導體數位產業先修學程」,一開課就爆滿,高中職畢業就能做製程與生產技術員。勞動部與陽明交通大學也在2021年推動「產業新尖兵計畫」,短期訓練培養半導體廠的即戰力,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表示,結訓的學員近半數非資工、資管科系出身,其中包含行銷、休閒管理、法律、心理、經濟、語文等科系;後續的人力銀行記者會上,就有財務金融系畢業的林同學,表示很開心因此能成功進入IC公司就職。「產業主打『人海戰術』時,反而讓事情越做越窄。」楊光磊感嘆,具有專業知識的碩博士生做第一線的工廠工作,而卡位在上層者認為「我們已經很棒了,為什麼需要改變?」造成 「上駟下駟化」。也就是最優秀出色的駿馬,反而被低等使用,完全是浪費人才。前科技部部長陳良基曾發文表示,半導體業真正做技術突破的尖端人力非常少,只有幾個將軍在打仗,所以整個支援系統須動起來,教育上加強STEM,也就是Science 科學、Technology 技術、Engineering 工程、Mathematics數學,現在的IC設計需要以人為本,也會應用到社會學、心理學等知識。IC設計龍頭聯發科技資深副總經理陸國宏也認為,應鼓勵孩子上大學前就要開始關注STEM。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呼籲要重視數理教育,才是科技國力的基礎。(圖/周志龍攝)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早在2021年就投書喊出「本土科技人才荒」,他分析近來新興科技領域,例如人工智慧、量子計算、量子通訊,台灣的基礎研究能力與成果落後甚多,頂尖國際會議的論文發表數甚至還少於韓國及新加坡,據此呼籲政府,重視從高中教育到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奠定數理教育基礎,有效鑑別數理人才,否則將導致人才錯置,並將本土優秀學子推到國外,損及國際競爭力、動搖國本。
茶渣變身吸油棉 高中生團隊「KC」奪三星提案競賽冠軍獲20萬獎金
第四屆台灣三星Solve for Tomorrow「新思維,心技術,永續星未來」創意提案競賽於24日進行決賽與頒獎典禮。這場賽事最終是由9組高中生隊伍闖入決賽。而最終,是以「KC」團隊提出的「茶渣的再生之路」以高度可行性的紮實想法獲得評審青睞,拿下這場賽事的冠軍。在這次的三星Solve for Tomorrow創意提案競賽競賽中,冠軍是由「KC」團隊的「茶渣的再生之路」拿下冠軍,亞軍則是技術過硬的「軟體工程師改變世界」的「SightPath-專為國高中生設計的資訊整合平台」拿下,第三名則是以長照為主題的「Tech-Aided Elders」團隊所提出的「SMILE!」拿下。而獲獎的三組團隊也分別獲得新台幣20萬、15萬與10萬元的獎金。「防災小隊」團隊成員。(圖/廖梓翔攝)除此之外,「軟體工程師改變世界」的提案,還因為最獲學子的青睞,拿下賽事的網路人氣獎。而「防災小隊」團隊提出的的「『CAM』 you help me 魚塭監測即時預警系統」與「創能小組」提出的「新式綠能溫差風力整合發電裝置」則拿下賽事的佳作獎。「創能小組」成員與領隊老師。(圖/廖梓翔攝)獲得冠軍的KC團隊表示,他們最大的想法,就是將生活中放眼所及的茶渣進行回收、再處理,讓茶渣可以進入有效率的回收系統,盡可能地達成完成茶渣的循環經濟。成員學生也解釋,他們透過附帶重量檢測的裝置,當店家的茶渣到累積一定程度後,就透過合作的弱勢族群進行茶渣的回收,將回收的茶渣送到工廠,接著將這些茶渣製造成輕薄的「吸油棉」。KC團隊成員。(圖/廖梓翔攝)KC團隊也解釋,其實他們所搭配的裝置成本並不高、後續的茶渣再利用的技術早已存在,這套回收系統,除了讓茶渣得以在更進一步的利用,不僅減輕焚化爐的壓力,同時也能幫助社會上的弱勢族群。而他們也表示,這套流程也是得以運用在咖啡渣上。(圖/台灣三星電子提供)獲得第二名的「軟體工程師改變世界」團隊也說明他們所提出的提案「SightPath-專為國高中生設計的資訊整合平台」,該專案的用意其實就是「資訊整合」,先是透過軟體將許多高中生感興趣的資訊進行整合,接著透過AI人工智慧進行篩選,直接讓高中生們徹底認識自己,甚至是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喜好,甚至還能透過通訊軟體的推播,多鼓勵高中生去接觸那些他們「可能」感興趣的活動。軟體工程師改變世界團隊成員。(圖/廖梓翔攝)「軟體工程師改變世界」團隊表示,其實有55%的大學畢業生,認為自己就讀錯科系,導致出社會時變成「學非所用」。這套系統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高中生找尋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道路,在高中轉換大學,從廣泛領域轉換到專業領域的重要時刻,可以透過這套系統,為每一個人建立專屬的AI模型,幫助高中生真正有興趣、可以持續深入學習的領域,達成「學有所用」的目標,降低生涯探索時的門檻。(圖/台灣三星電子提供)獲得第三名優選的「Tech-Aided Elders」的所提出的專案是「SMILE!」,「Tech-Aided Elders」團隊表示,其實這就是一套屬於長輩的「貼身管家」系統,不擅長使用3C產品的長輩,可以透過內建AI系統的「SMILE鏡」進行互動,內建攝影機功能的「SMILE鏡」在獲取到長輩的神色、情緒、語調後,就會進行長輩身體狀況的判斷,並且將判斷後的結果傳入App「SMILE Go」中。「Tech-Aided Elders」團隊成員。(圖/廖梓翔攝)而「SMILE Go」所扮演的就是一個整合的腳色,不僅會記錄長輩的情況,同時也能在上面新增一些長輩的「代辦事項」,也能透過物聯網的功能,將長輩的行程傳回「SMILE鏡」中提醒長輩。「SMILE Go」甚至還能將長輩一些重要的情況、甚至是進行即時性的通知,將訊息透過LINE BOT傳到有家屬、醫師的群組中。(圖/台灣三星電子提供)台灣三星電子行動通訊事業部總經理陳啓蒙表示「三星從2010年開始在全球範圍舉辦Solve for Tomorrow競賽,號召青年學子運用STEM領域知識和創新科技,解決在地問題。而台灣2020年開始推行,截至目前已經累積近300個團隊,超過1,200名學生及老師參與,每一屆都讓我們深刻感受台灣莘莘學子對環境與社會的關心、改變現狀的熱情,還有世界共好的決心。」評審團代表、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副執行長黃詩妤表示「從同學們的提案中,看到他們對生活周遭問題的關心、對環境生態的在乎,從天馬行空的創意到收斂為具體應用,轉化成今日的最終提案,讓我們再次為年輕學子的創新想法與落實計畫感到驚艷!5% Design Action很榮幸再度獲邀成為輔導業師團隊,每次輔導過程中,觀察到同學們在協作、團隊溝通能力的成長;也在IxDA台灣互動設計協會的業師輔導下,讓提案更臻完善、科技應用可行性及論述更加完備。非常開心三星持續回應承諾,提供這樣的舞台讓高中職五專學生完整體驗『設計思考』的旅程,相信他們未來都能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養分。」
教育部提產學合作型博士月領60K未落實 113學年起領4萬
台灣高教面臨人才危機,教育部31日表示,從113學年開始,博一至博三學生每月由教育部補助2萬元、學校及企業共同補助2萬元,合計4萬元,以吸引年輕人就讀博士班,預計5年投入41.04億元。而今年6月教育部提出產學合作型博士(譬如STEM領域)月領6至7萬元的想法,最終未獲落實。今年6月,教育部提出「博士生獎學金計畫」的初步想法,規畫未來產學合作型的博士(譬如STEM領域),一、二、三年級每人每月可分別可領到6萬元、6.5萬元以及7萬元,其中教育部分別負擔2萬元、2.5萬元、3萬元,其他4萬元則由學校及企業負擔。至於學術發展型博士一、二、三年級學生,每月分別可得3萬元、3.5萬元、4萬元,其中教育部分別負擔1.5萬元、2萬元、2.5萬元,其他1.5萬原則由學校和企業負擔。不過,教育部近日提出「因應高教人才斷層—提升教研人員待遇計畫」規畫博士生獎學金,已不將博士區分為產學合作型及學術發展型兩類,而是一律改為定額補助,博一至博三的學生,教育部每月補助2萬元、學校及企業共同補助2萬元,合計每月4萬元。2024年起每年補助1200人,至2026年起補助人數達3600人。教育部原先要將博士獎學金分成產學合作型及學術發展型兩類、並讓產學合作型博士生月領6至7萬元的想法,最後並未落得落實。陽明交大教務長陳永昇表示,學校不容易去界定產學合作型或是學術發展型博士,因此建議不要分類。未來博士每月領4萬元,但由於教育部會再對一些優秀學生加碼補助,他們每月領到獎學金雖還遠不如到高科技業工作的薪水,但已可支撐基本生活,會有較高意願留下來從事學術工作。
陽明交大邀「竹女」成附中將保留校名 望培育更多女性STEM人才
為培養更多女性理工科人才等因素,陽明交大有意邀請新竹女中成為附屬高中,陽明交大也證實,目前已與竹女成立工作小組擬定計畫書,工作小組成員包括學校主管與學生代表,據了解,初步暫定保留「新竹女中」校名,名為「陽明交大附設新竹女中」。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日前表示,陽明交大邀請竹女成為附中的起心動念,主要是因為現在政府與企業,都希望能培養更多女性理工科(STEM)人才,前陣子台積電也鎖定各大女校持續宣傳,鼓勵女性投入STEM領域,向下紮根培養更多科技業人才。而陽明交大早在去年就注意到此事,因此為了培養更多女性STEM人才,在新竹市最適合的就是與新竹女中合作,目前雙方已有過相關討論,也有初步合作的興趣,所以目前也共同成立工作小組,來擬定相關計畫書。據了解,新竹女中明年將慶祝創校100周年,學校深具歷史意義,日前陽明交大有意邀竹女成為附中的消息傳出後,就有竹女校友在網路表示,竹女是有歷史意義且是大新竹地區深具傳統的學校,很不希望「新竹女中」4字被消滅走入歷史,不論如何合併,竹女不應被消失。因此,未來若成為附中,校名將會保留新竹女中原校名,並暫訂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新竹女中」,合校後兩校仍維持獨立經費與人事,經費來源則有包括陽明交大、教育部,資源將可有效提升。
三星第四屆「Solve for Tomorrow」複賽階段起跑 以行動為學子培養面對未來世界能力!
台灣三星電子第四屆Solve for Tomorrow「新思維,心技術,永續星未來」創意提案競賽以永續為主題,號召全台高中、高職與五專生運用科技能力,尋求社會和環境問題的創意解方。競賽進入複賽階段,總計14組隊伍入圍並獲得由三星所提供的學習資源,包括線上影音課程、設計思考工作坊及與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合作的導師輔導課程。三星期待同學們能透過這些資源,不斷吸收新知、深入挖掘問題本質並反覆驗證與優化提案,進而發展出兼具永續思維、創意、科技知識且具可執行性的提案,進而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星電子行動通訊事業部總經理陳啓蒙勉勵同學們發揮創意、落實提案(圖/三星提供)。實體設計思考工作坊疫後回歸 線上協作 x 線下實作互動更有趣過去兩屆受到疫情影響,設計思考工作坊採線上授課方式進行;今年在疫情趨緩、防疫措施解封等條件下,回復實體工作坊方式,邀請入圍的團隊們一起透過線上協作 x 線下實作併行的方式,激發出精彩的創意火花。設計思考工作坊邀請到歷屆大受好評的講師-Social AED發起人林紹偉參與規劃,豐富的課程內容包括:如何發現問題、發揮同理心並洞察使用者真正的困擾,進而進行創意發想解決方案、原型設計與製作測試、提案優化至最終簡報技巧,由淺至深引導同學們互動討論、發想;並分享國內外Solve for Tomorrow 得獎案例,借鑑他人創意思維、拓展國際視野。設計思考工作坊邀請Social AED發起人林紹偉與團隊一起規劃豐富的課程內容(圖/三星提供)。在本屆實體工作坊中,同學們增加了更多動手實作的機會,運用簡單的材料,一起將創意轉化成原型,並應用在簡報中,讓台下聽眾與業師能更具象地了解提案想法。今年首度邀請到Skills for U執行長擔任講評業師,以業界角度出發,給予同學們的作品提點與鼓勵。黃偉翔在聽取兩梯次成果簡報後表示:「同學們的創意都很棒,也可以看到現在年輕學子關注的議題與熱忱,尤其當永續發展成為世界課題,我們如何善用專業所學,為世界提出解決方案,是未來人才的共同素養。」黃偉翔更鼓勵同學們在建構提案的時候,多思考現在團隊中成員的優勢並好好地發揮表現出來,會讓提案更有實踐性與說服力。也很期待同學們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有更多的學習,於決賽中有更好的表現!今年以實體工作坊方式,邀請入圍的團隊一起討論共創,激發出精彩的創意火花(圖/三星提供)。參與工作坊的同學及老師們亦回饋收穫良多,其中一位同學已是二度參賽,去年也參與了線上工作坊,熱情表示設計思考工作坊「真是太有趣了」!不但可以跟其他來自不同學校的同學交流共創,打造原型及上台簡報的環節也很有參與感,從與團隊線上與線下的互動能激發出更多的想法。另一位參加工作坊的致理科技大學鄭冠榮老師則表示,第一次參加Solve for Tomorrow競賽才知道三星真的投注很多心力在培育人才上,回去也會將工作坊所學作為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同學們在工作坊透過線上協作 x 線下實作併行的方式,激發出精彩的創意火花(圖/三星提供)。後續將由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導師群攜手IxDA台灣互動設計協會的業師群接棒,帶領團隊進行每週輔導課程。導師群來自服務設計、產品設計、商業開發、互動設計等不同領域的專業顧問,將協助團隊優化提案、輔助原型設計甚至落地實踐。同學們運用手邊既有材料快速打造提案原型(圖/三星提供)。全球「Solve for Tomorrow」競賽 三星以實際行動培育人才接軌國際三星「Solve for Tomorrow」競賽為三星長年於全球各地舉辦的競賽活動,旨在鼓勵全球青年運用STEM領域(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知識揮灑創意,透過科技解決當地社會問題。該競賽於全球推行13年間,已有30多個市場、超過200萬學生熱情參與。台灣自2020年開辦,迄今邁向第四屆,不斷累積口碑好評。第四屆Solve for Tomorrow「新思維,心技術,永續星未來」首次邀請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擔任指導單位,期借重其教育領域的豐富經驗與專業見解,使競賽更臻完善;創意提案競賽之決賽日期預計於2023年11月24日舉辦,並邀請永續專家加入決賽評審陣容。期待透過豐富的課程資源,團隊們能運用創新思維與科技技能為「永續社會」及「永續環境」議題挖掘具發展潛力的特色解方,同時培養面對未來世界的能力。今年設計思考工作坊首度邀請到Skills for U執行長擔任講評業師,以業界角度出發,給予同學們提點與鼓勵(圖/三星提供)。最新賽事資訊與競賽內容請參考競賽官網:https://www.samsung.com/tw/news/eventlist/2023-samsung-competition/。「新思維,心技術,永續星未來」創意提案競賽複賽至決賽重要時程:• 線上影音課程:2023年5月29日至9月3日• 設計思考工作坊: 2023年6月3日、6月10日兩個場次• 線上輔導課程(複賽階段):至2023年6月12日至8月20日 • 複賽提案繳交截止: 2023年8月27日• 決賽入圍名單公布: 2023年9月13日;決賽提案繳交截止:2023年10月25日• 線上輔導課程(決賽階段): 2023年9月25日至11月19日 • 決賽暨頒獎典禮: 2023年11月24日
買肌膚之鑰激光瓶就幫你做公益!讓全球女童得到幫助,能到學校讀書受教育!
合作計畫延長再 3 年 致力改變全球 570 萬女孩光采未來頂級保養化妝品牌肌膚之鑰 Clé de Peau Beauté 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 宣布彼此之間的合作關係延長 3 年,全球將有多達 570 萬位女孩得到幫助,兩方持續致力於透過加強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 (STEM) 教育、就業和女孩權益計劃,解決性別不平等問題。自 2019 起,肌膚之鑰與 UNICEF 展開首次合作,致力於解決性別不平等的根本原因。隨著進入後疫情時代,STEM 教育變得更加重要。2025 年,UNICEF 的 Skills4Girls 計劃預計將遍布全球 30 多個國家中,達成幫助 1150 萬位女孩開發潛力的共同目標,改變她們的未來。(圖/品牌提供)透過2023 #激光瓶 捐款 8900 萬 支持女童教育凡於 2023/1/1-12/31 間購買 #激光瓶,肌膚之鑰就會將 3 美元將捐贈給 UNICEF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肌膚之鑰將捐出 290 萬美元起 (約 8900 萬台幣) 的保證捐款,支持 UNICEF 合作計畫,資助其在世界各地的計畫。這些善款將繼續改變在孟加拉國、吉爾吉斯斯坦、中國、尼日爾、秘魯和越南等地拓展,並預計於印尼擴大類似的成功計畫,致力於解決後疫情時代 STEM 領域長期存在的性別平等差距,並為世界各地的女孩和她們的社區提供所需的 STEM 教育、就業和技能等機會,在整個 21 世紀中,為她們自己和世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九成台灣民眾:「女性是STEM潛力股」 3M提供100萬個學習機會
作為多元化科技創新企業,3M為持續提升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的公平性,在全球為弱勢族群創造超過100萬個STEM和專業技能相關的學習機會,並設立到2025年底前提供500萬個STEM教育機會的目標,且在2021至2022年期間該目標的完成率已逾20%。上述幫助的對象也包含女性族群,例如生活在資源匱乏家庭中的女童、或受限於教育機會不均的女性。多年來,世界各地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在各層面都存在顯著的性別差距,雖然女性在提升高等教育參與度方面取得巨大進步,但在這些領域中的女性從業人員占比仍屬少數。根據最新的2023年度3M科學狀態指數調查報告顯示,90% 的台灣人(全球為 85%)清楚看見科學的重要及能改善生活、90%的台灣受訪者(全球為86%)表示女性是STEM領域未被開發的潛力來源、86%的台灣受訪者(全球為78%)認為代表性不足群體(underrepresented group),包含有色人種、LGBTQ+、障礙者群體、或在特定領域中佔比較少的群體(在STEM領域而言,女性則屬於少數群體),往往無法獲得平等接受STEM教育的機會。「自小認識居禮夫人的事跡開始,發現歷史上女性科學家的貢獻如此精采多元,直到自己投身於科學領域後更割捨不下這份熱愛,」3M台灣子公司顯示器材料與系統部門科學家 丁均怡表示,「作為一名科技女性,我常笑稱自己是『科學界的柯南偵探』對於創新時面對的挑戰,我總是充滿熱情去解開一個又一個的科學謎團,其實所有對科學抱有熱情的女性,都是STEM領域內最寶貴的人才『潛力股』。科學的發展對於人類文明進步至關重要,也鼓勵更多女性投入科學的行列,領略科學魅力。」為促進STEM教育和職業機會平等,3M開展多項公益行動,致力守護女性在STEM領域發展的無限可能、幫助她們拓寬踏入科學相關職業的路徑。在台灣,自2020年起3M陸續透過線上與線下不同的方式,至今已為上千位都會及偏鄉的學齡孩童,創造許多科學啟蒙機會;2021年起,「點亮偏鄉智多星」計畫誕生,優先投注資源缺乏的偏鄉地區學童,除了提供3M生活科技產品,提升學習效能、優化學習空間,並輔以實境式的生活科學教育課程,由3M技術人員擔綱志工老師,指導6-12歲的孩子們從做中學去探索生活科技知識與原理。秉持「科技改善生活」的品牌理念,未來3M將持續貢獻己力,攜手各界共好共融,為女性及弱勢群體創造多元、包容、開放的科學世界,抒寫科學界的「她力量」。
玩出聰明腦1/開箱5款國外爆紅玩具 「積木界愛馬仕」首在台亮相
「玩具是大人和小孩接觸的媒介,透過玩玩具能更了解孩子的思維,遊戲化學習也能提升專注力與學習成效!」國際組織STEM.org東亞區教育總監、有10萬多會員的「玩具腦」創辦人,人稱「腦爸」的雍承書,12月一個周末下午在北市大直辦體驗會,開箱5款國外爆紅的積木,其中有「積木界愛馬仕」之稱的瑞士Cuboro首次在台亮相。在歐美很紅的「STEM教育」,指的是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Math數學,強調讓孩子邊玩邊動腦,這2、3年疫情間,也在台灣掀起一股熱潮。而STEM玩具中,又以每盒萬元起跳的Cuboro最爆紅,因為日本最年輕的天才少年、知名將棋手藤井聰太,曾透露3歲時媽媽就買Cuboro給他玩,培養空間想像力。其中來自瑞士的Cuboro軌道積木,可培養空間立體感,每盒要價萬元起跳,又被稱為「積木界的愛馬仕」。(圖/翻攝自玩具腦臉書、劉耿豪攝)「為什麼看到國外積木家長不會玩?因為傳統教育制約了我們的想像!」雍承書說,台灣傳統教育都是QA教育,每件事都有標準答案,STEM開放式教育的核心是沒有標準答案,孩子把積木拿在手上,自然會發揮無限創意創造玩法,從推疊和倒塌過程中,訓練挑戰精神、思考如何才能達到目標,「不設限,才能保留孩子未來可以飛翔的翅膀!」這場玩具沙龍的主角是台灣少見的5款STEM積木,由5位幼教界知名部落客擔任客座大師,吸引不少大小朋友參與,CTWANT記者獨家開箱。「現在看到這批Cuboro,是特別向國外訂購,在船上漂流4個月,11月底才來到台灣。」雍承書說。國內負責撰寫Cuboro教案的STEM種子講師Phyllis介紹,Cuboro每塊積木都有上中下層軌道,要思考軌道如何銜接才能讓滾珠通過,在玩的過程中,對於空間立體感能有很扎實的訓練。疫情趨緩,睽違3年「玩具腦」再度舉辦玩具沙龍,提供多款國內市面上少見的風格積木讓大小朋友試玩。(圖/劉耿豪攝)另外,英國Miller Goodman、瑞士naef也是國內玩具市場的稀客。雍承書表示,表情在幼兒美感是很重要的事,Miller Goodman的特色是有五官表情的積木,可以拼湊出各種不同的臉;naef則是特殊的楔型幾何積木,在瑞士已有60年的歷史。看著現場小朋友從1個積木當底座,疊上2個積木,再疊上4個積木,雍承書興奮地說,「這就是力學啊!」另一個也能訓練結構力學的積木是澳洲Connetix Tiles,它是一片片幾何圖形的磁力片,可以平面構圖,也能透過磁力及力學原理搭建出立體的形狀,「現在台灣爸媽非常喜歡,1歲半就能玩,很簡單可以上手,也很容易有成就感。」最後一個則是國內普遍熟知、稱霸幼兒園的丹麥加加積木,「它可以往上疊,也能左右延展,甚至從直的變成彎曲的。」曾分享過加加積木教案的部落客米思芘分享,家中5歲和2歲的寶貝,在他們1歲時就玩積木,組裝他們想像出來的東西,「比起玩卡通人物為主的玩具,玩創造建構式的玩具,孩子在想法表達、專注力及情緒穩定上更好。」部落客米思芘分享,5歲的兒子從小玩積木,剛開始需要陪伴玩,現在自己可以獨自玩1、2個小時,組好後會想要跟大人分享,大人除了給予回饋,也能更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圖為naef楔型幾何積木。(圖/劉耿豪攝)活動體驗家長Charles也分享,3歲半的大女兒從小就玩加加積木,發現她的手指掌控能力優於同齡小孩,透過觀察孩子拚出的東西,了解孩子對於事物感官的認知,認識STEM玩具後才知道原來能有目的性的玩玩具。加加積木是雍承書7年前最早代理引進台灣的一批STEM玩具,「但早期根本沒有人理解這玩具到底怎麼玩!」雍承書說,台灣人對於積木的認知多停留在樂高,一塊塊向上疊,因此當STEM積木來到台灣,家長不懂如何玩,接受度也就不高,加上飄洋過海,一盒要價數千元到上萬元沒有銷量,久之沒有通路願意上架,也就買不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想做玩具腦的原因,我們想引進國外好的STEM玩具,透過網路教案讓家長知道怎麼引導孩子玩玩具,舉辦體驗會的方式,讓大家親手玩到、摸到,理解它的價值,STEM玩具才有機會在台灣發展,讓更多家庭受惠。」雍承書說。為跟國際教育接軌,玩具腦申請STEM.org國際認證,是目前全亞洲唯一的STEM教育社群,也在因緣際會下,雍承書被邀請到STEM.org擔任東亞區教育總監工作,在台推廣STEM教育生態圈。
玩出聰明腦2/爸爸買不到好玩具硬氣自己引進 創電商卻成STEM教育平台
台灣STEM教育平台「玩具腦」的創辦人雍承書,其實也是全台最大母嬰親子網站「MamiBuy媽咪拜」的創辦人。10年多前,這位找不到奶瓶資訊的新手奶爸,創立母嬰資訊交流平台媽咪拜,隨著孩子進入學齡期,另成立玩具腦,「孩子對玩具的需求越來越大,希望能夠玩中學,越玩越聰明!」人稱「腦爸」的雍承書說。「小朋友今天要好好玩、努力玩,挑戰成功的,可以獲得積木王國準備的小禮物唷!」過去經常在媒體前曝光、論壇中分享創業故事的雍承書,近幾年消身匿跡,3日,他化身幼幼節目中的大哥哥,在事業第二春的STEM教育平台「玩具腦」活動中親自主持,他目前也是國際組織STEM.org東亞區教育總監。雍承書原本是一位平面設計師,10多年前當上新手爸爸後,為了尋找一支好用適用的奶瓶,花費許多時間精力蒐集資料,並把心得分享給朋友,收到大量好評,啟發他成立FB粉絲團寫育兒經的想法;接著他從法國買了5隻單價不菲的長頸鹿玩具,第一次在網路上揪團出售,沒想到10分鐘搶空,於是創業的念頭開始在他心中萌芽。2010年,雍承書正式創立媽咪拜,專注於媽咪的育兒需求,販售商品的同時,也透過資訊交流解決許多新手媽媽的困惑,短短5年時間,媽咪拜網站上就有300多家母嬰廠商及1000多個母嬰品牌,累積會員50萬人,號稱每2個媽咪就有1個是會員,2015年更開始布局海外跨境市場。雍承書成為爸爸後,也開啟創業之路,2010年創辦媽咪拜,2019年再創辦玩具腦。(圖/雍承書提供)不過據了解,正當媽咪拜發展如日中天時,雍承書找來創投支援,卻在開拓海外市場上出現意見分歧,成為雍承書離開自己創立公司的導火線,目前媽咪拜已轉由其他股東繼續經營,2021年營收約3億元。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充滿創業點子的他,馬上又發現新商機。「孩子對玩具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去百貨公司買不到有趣的玩具,然而我發現國外其實很多好玩具,怎麼台灣都沒有。」雍承書再一次因為自身需求沒辦法滿足,於是跨入供給的角色,2019年以200萬元資金創辦玩具腦,這次,他也記取上回創業經驗,選擇求穩不躁進,「我自己慢慢走,走好走穩,不要急著擴張。」他先複製媽咪拜的成功模式,套上自己熟悉的社群操作技能與網站平台架構,跨入產業後首要突破的,就是過去所有人的痛點,業者沒地方可以賣、也不知道怎麼賣,消費者對玩具認識不足、有興趣的也不知道去哪買。但光靠他一人,聲量不夠大,所以他邀集共同理念的幼教部落客、學者專家一起來參與、產出教案與文章,教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玩中學,提高家長對於STEM玩具的接受度後,自然更願意再去接觸其他STEM玩具,形成一個玩具生態圈,當然也包括吸引更多代理國外玩具的人找上門。雍承書邀集共同理念的幼教部落客、學者專家一起來參與、產出教案與文章,教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玩中學,提高家長對於STEM玩具的接受度後,形成一個玩具生態圈。(圖/劉耿豪攝)也因為推廣大於銷售的使命,玩具腦從最早的「推薦好玩具的網站」,演進成為「推廣STEM教育服務平台」,也是目前全亞洲唯一獲得STEM.org國際教育認證的平台。「有人覺得我很奇怪,這些部落客都能自己團購,為什麼我要幫人家做價?但我沒有很在意,我希望把這個生態圈養的更大,影響到更多的家長與小孩。」就像當初大家都以為媽咪拜只是電商網站,但他認為成為資訊流的提供者更有意義。對於國外引進的STEM玩具價格偏高,小資爸媽難以負擔,雍承書要大家不用擔心,「因為玩具腦除了介紹玩具外,部落客也會研發小小教案,在網站上教大家如何自己創造教具,而且完全免費,期待做到沒有門檻、人人都能受益的網站。」玩具腦成立4年,會員累計10萬人,提到營收,雍承書只透露,有損益兩平,今年營收是去年的2倍,「這不是一個很juicy的行業,要透過這東西營利賺錢是不可能的,電商只是讓我活下去的方式。」講到這裡,雍承書直說,「真的吃力不討好,不容易啊!」
玩出聰明腦3/家長想法制約孩子創造力 《玩具總動員》最聰明是「他」
歐美火紅的STEM教育風,在台灣原是一片沙漠,直到3年前108課綱上路後,才被學校及家長看見。「台灣STEAM教育卡關的障礙,其實是大人的思想被制約!」「腦爸」雍承書觀察。「在電影《玩具總動員》裡,把東西拆解重組的壞小孩阿薛,可能才是最聰明的。」國際組織STEM.org東亞區教育總監、玩具腦創辦人雍承書接受CTWANT採訪,他轉述一位幼兒心理學教授令人乍舌的觀點,以為在破壞玩具的阿薛,解碼內心世界,可能因為傳統的玩具造型已經沒有辦法滿足他,所以把它拆解,創造出新的「物種」。阿薛拔下娃娃頭裝上金屬蜘蛛腳,四不像的玩具為阿薛樹立起壞小孩的人設,但雍承書說,或許他只是想嘗試不同的可能性,若在現實生活的大人眼中,一定就是搞破壞、要阻止他,「但結果是沒有給他嘗試的機會,剝奪了孩子創造的權力。」108課綱核心素養概念都強調教育不應只停留在知識,而更要培養用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與國外的STEM教育不謀而合。圖為新北市崇德國小附設幼兒園。(圖/教育部提供)孩子的想像力無限,探索學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雍承書分析台灣傳統教育的3個痛點,在過度的保護主義下,家長常認為孩子做不到或限制不能做,相對來說在探索的「量」上面,較於歐美是非常的不足;再者,家長也會認為,這麼小的孩子是否有能力做到?在先期就否定了孩子願意嘗試的心態;延伸到長大後有「怕失敗」的心態,不敢嘗試新的項目,只求安安穩穩的過一生。他以外型酷似龜殼、有不同大小的瑞士Bilibo玩具為例,大人看到都打上問號,「這什麼?這怎麼玩?這是玩具?」但是小朋友的進入障礙是零,可以當容器、帽子、籃子、凳子,還可以腳踩訓練平衡,拿在手中就會出現很多玩法,「其實大人不是不知道怎麼玩,是怕玩錯,覺得可能有正確答案,但STEM玩具的特色就是沒有固定玩法,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瑞士Bilibo玩具大人看到都打上問號問「這怎麼玩?」,但是小朋友拿在手中就會自創玩法,進入障礙是零。(圖/讀者提供)STEM教育以學習者為中心,指的是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Math數學4個字的總和,是一套強調學生獨立思考及創造能力的教育方式,與108課綱核心素養概念不謀而合,培養學生用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新課綱2019年8月上路後,國人逐漸看到STEM教育的好處。不過,「推行時過於急促、沒有配套,從小也是接受傳統教育的第一線老師亂了套,不知道怎麼教。」雍承書因此率先站出來,研究國外STEM教育,集結專家學者觀點,轉化成各種資訊、教案放在平台上,提供幼教及國小老師參考,因此目前玩具腦網站已有10萬用戶,其中老師占了一半。當時,雍承書拜訪了非常多位國內從事幼兒教育的大學教授,「這些教授一個比一個思想前衛,比我更想改變這世界,但他們受限在學校,能教的是老師,不知道怎麼跟大眾宣導,玩具腦就成為一個資訊交流平台,讓專家有發表觀點的空間,正好與STEM玩具能相輔相成。」 玩具腦網站上除了介紹STEM玩具,也有不少部落客分享免費的教案及玩具DIY文章。(圖/劉耿豪攝、米思芘提供)面對普遍家長常把玩具與玩物喪志畫上等號,「給小朋友玩這麼多玩具幹嘛,念書比較重要。」雍承書直言,台灣的玩具市場,在傳統教育和觀念下,難有很大的突破,慶幸的是面對這場教育革命,還有一群幼教的教授和他站在一起,「我對抗的是觀念,他們對抗的是體制,各自在不同的領域為教育努力!」就像他們常認為,雙語幼兒園盛行,2、3歲就開始學英語,恐讓孩子忽視中文重要性,「當所有家長都期待下,它就像洪水一樣是檔不住,只能讓它轉彎,看怎麼把雙語導到STEAM、玩的身上才是對的。」現在滿街都是雙語幼兒園,下一個發展特色該望向哪?雍承書毫不猶豫給出答案,「自然就是STEM教育了!」雍承書最後說,「玩」這件事情對孩子的重要性其實大過一切,好好地玩可以保留孩子的創造力,讓還有更專注的完成他們想要做的事情,「我們所有的人都不會輸在起跑點上,而是應該堅持贏在終點上。」
國際再生醫療與幹細胞自動化高峰會議 展現台日應用能力
2022國際再生醫療與幹細胞自動化高峰會議今(11/4)日上午於臺北榮總舉行,衛福部石崇良次長、四位日本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界及國內頂尖專家與會,共同分享再生醫學及其自動化之研究成果與實務經驗,展現臺灣與日本於國際再生醫療應用的能力。再生醫學和幹細胞治療是本世紀重要的醫學領域。臺灣和日本政府都將再生醫學視為創新的治療方法和重要的投資方向,可用來治療身體部位受損需要修復的患者,像是心肌缺血、受損的視網膜等。再生醫學將為重建、替換或修復受損的身體部位和組織提供新的方法。目前日本幹細胞產業已從自體走向異體,以及研發自動化大量生產方式。作為新興領域,兩國政府也在不斷更新法律和法規體系,以因應新型醫療行為所產生的新問題。我國衛生福利部發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條文(以下稱特管辦法),開放六項細胞治療技術,兩年來已有54件計畫案應用於臨床,包含癌症的免疫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表皮組織修復與中風等。在日本政府大力的支持之下,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於國際上具有相當的地位與成就。而臺日長期友好的關係更是讓日本成為我國最佳的合作夥伴。前副總統陳建仁特別錄影致詞肯定臺北榮總、中研院、工研院、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等單位,在推動再生醫療的努力。臺北榮總陳威明院長指出,細胞治療是臺北榮總中長期醫療研究發展重點,近年來全球再生醫學與幹細胞研發與治療技術突飛猛進,國際上相關臨床研究與幹細胞平台日趨成熟。我國政府發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中,已開放六項細胞治療技術,包含癌症的免疫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表皮組織修復與中風等。本次討會不僅具有再生醫療及iPS臨床開創價值,顯現與國際間醫學交流的研究能量,更有助我國於再生醫學與幹細胞醫學研究臨床落地與全方位的發展。基於此目標與架構,臺北榮總近年來與日本著名的研究機構與學者建立並保持非常良好的交流。本次研討會很榮幸邀請到四位日本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界頂尖專家,包括日本諾貝爾醫學獎Shinya Yamanaka(山中伸彌)教授團隊成員吉田信介博士Shinsuke Yoshida、日本「神戶生物醫學研究與創新基金會」執行長 Shin Kawamata (川真田伸),I Peace(愛平世股份有限公司)幹細胞GMP生產總負責人Koji Tanabe(田邊剛士)及日本心臟再生醫療權威專家Sawa Yoshiki(澤芳樹)教授。吉田信介博士(Shinsuke Yoshida)是研發出誘導性萬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教授(Shinya Yamanaka)所主持的iPS細胞研究應用中心(Center for iP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iRA)團隊中最重要的學者教授。Shin Kawamata (川真田伸)教授是日本神戶生醫研究創新基金會(FDRI)細胞療法研發中心執行長。日本心臟再生醫療權威-大阪大學Sawa Yoshiki(澤芳樹)教授,是全世界第一位利用結合自體幹細胞與層片技術治療心臟缺損,並利用自體幹細胞iPS技術做成心臟層片,已經成功移植並治療20多例心臟衰竭病患,成果極為豐碩,並為全世界心臟再生醫療之先驅,為心臟衰竭只能等待換心手術的病人帶來一線希望。另外,I Peace(愛平世股份有限公司)幹細胞GMP生產總負責人Koji Tanabe(田邊剛士) 報告了近年GMP的iPS細胞量產化及系統建構在未來醫療上的應用,包含異體的iPSC 產品化,分化成神經細胞、心臟細胞、T淋巴細胞等等,並說明該公司的新製程,可達到藥品規模,供應臨床治療使用。國內演講者包括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李鎮宜副校長「應用於細胞品質檢測的半導體生醫晶片」、臺北榮總醫學研究部邱士華主任「細胞重新程和iPS技術在視網膜疾病之開發應用」,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謝嘉玲副主任「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異體細胞治療產品開發現況與前景】。另外,何美玥國策顧問、郭旭崧無任所大使、涂醒哲董事長、陳鴻震教授及謝達斌教授共同參與綜合座談,對再生醫療、幹細胞自動化生產製造等各項議題均充分討論。
無照醫師謊稱「5技術治療癌症」醫死人 2年詐2584萬下場出爐
新北市男子楊茗澤不具醫師資格,卻在新莊區成立佳鎂國際生技公司,自稱擁有NK療法等5種技術可以治療癌症,每次治療收取高達178萬元。他透過台灣免疫細胞應用協會高姓女總監等人的介紹,2年內先後有7名患者接受治療,合計詐財2584萬餘元。其中,罹患肺腺癌的台南市葉姓婦人,支付3期治療費用後,卻在治療過程中昏迷,經送醫急救,最後仍因病不治。台南地檢署歷經1年的偵查,全案除依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加重詐欺、加重竊盜及醫師法等罪嫌提起公訴,並建請法院從重量刑外,在押的楊男、高女等4人移審法院也被裁定續押。台南地檢署偵辦新北市佳鎂國際生技公司涉嫌違法利用NK療法治療患者查扣的相關事證。(圖/讀者提供)檢方指出,此案係被害人葉女的配偶及兒子,提告其母親被楊男等人注射不明針劑後昏迷,緊急送往成大醫院急救。檢方指揮台南市刑警大隊偵三隊蒐證並清查金流後,發現楊男僅曾就讀波蘭波茲南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未經醫師考試,並非合格執業醫師,卻成立佳鎂生技公司,雇用陳姓、徐姓女護理師替人治療。檢方指出,楊男等人除自稱擁有NK(Nature Killer Cell)療法,能從人體周邊血液抽離出NK,運用細胞激素培養及活化達到相當數量後,再注射回輸人體治療癌症外,還搭配WT-1(癌症疫苗)、Mesenchymal Stem Cell(MSC,間質幹細胞)、MSCGF(間質幹細胞生長因子)、Exosome(簡稱EXO,外泌體)等技術進行療程。台南地檢署偵辦新北市佳鎂國際生技公司涉嫌違法利用NK療法治療患者查扣的相關事證。(圖/讀者提供)楊男等人為取信病患,更謊稱「於日本跟隨曾振武博士傳授NK療程經歷」、「要將血液送至日本給曾振武博士團隊來製作NK針劑」、「療法可以使腫瘤變小至消失」、「團隊還有其他醫生在做治療,日本那邊有專門的實驗室,有教授在幫忙培養細胞」、「WT-1是日本的癌症疫苗,可以提高免疫力」,以提高病患接受治療的意願,甚至從網路下載、套印衛福部的同意書,增加醫療行為的可信度。檢方調查發現,楊男等人都未曾前往日本實驗室或曾與曾振武博士接洽,回輸或注射在病患身上的NK、WT-1,也都是透過鄭姓男子與大陸樂姓女子聯繫,自稱來自日本實驗室;至於MSC針劑則來自大陸北京,MSCGF與EXO來自台灣某醫學生物科技公司。偵辦過程中,檢方也發現陳女、徐女,曾於2020年2月至6月間,在她們服務的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內,竊取塑膠空針頭及酒精棉片等物品,提供楊男作為治療病人注射針劑等醫療耗材使用。檢方認為,楊男等人使用的免疫細胞治療技術,不僅沒有接受衛福部管制,使用的製劑也都沒有經過認證,加上MSC、MSCGF或EXOSOME均屬異體細胞或外泌體介入人體,輕則誘發免疫發炎反應,重則造成身體無法回復的傷害,甚至危害生命,他們卻利用病患與家屬渴望治癒、病急亂投醫的迫切心情,滿足一己私欲,置病患權益於不顧,收取暴利,惡性重大,犯後還矢口否認犯行,建請法院從重量刑。
細數為竹科做過的事 高虹安火大批對手無的放矢
新竹市長選舉「雙虹」之戰火花四射,民進黨參選人沈慧虹昨日公開指出,「高虹安從沒為竹科做什麼」,讓高相當不滿。高虹安今(14)日強調,她不只一直在幫竹科的忙,也幫新竹市民的忙、幫台灣的忙,並反批有人說自己只有口才好,但其實不只口才好,做事也很認真,稍微上網查證就能了解的事實,對手不應沒有根據就無的放矢,淪為不得體的失言。 高虹安表示,產業這兩年最憂心缺水、缺電,在303大停電後,她便多次質詢要求台電和經濟部強化電網韌性、保障用電,更數度與竹科企業溝通了解需求,除了要求科技部著手盤整科學園區水資源配置外,也要求竹科管理局建置數位水表,透過數據管理達到智慧節水。她說,攸關未來高科技產業永續發展的RE100要求綠電、碳盤查能量、再生水發展,以及污水收集回收,都是長期努力方向。此外,高虹安也提到,針對耗水費開徵與「再生水條例」施行在即的衝擊,新竹市公共污水下水道建置緩慢,恐影響再生水運用,她更是召開協調會,積極與營建署討論加速公共污水下水道的建置。針對資通安全,高虹安表示,園區產業經常遇到防不勝防的駭客勒索,自己絕對是立法院數一數二了解問題的立委,對企業需求也最能感同身受。她表示,已於今年3月在立法院成立「資通安全與科技發展策進會」,替科學園區及產業界營造資訊安全的環境,並提出產創條例修法,納入資安投資抵減項目,已三讀通過。高虹安也提到,自己協助園區產業缺人才的問題,曾多次監督產業STEM人才、資安人才培育政策,並提案修法「產學創新條例」三讀,促成園區科技產業和學術更緊密合作。高虹安表示,科學園區周邊的交通壅塞和住戶通勤、通學安全,更是園區工作人員和全體新竹市民的痛,她雖然沒有新竹市政府的資源,但仍把握可以協助新竹市的任何機會,包括要求交通部和科技部盤點新竹地區運輸系統,規劃交通改善計畫,並要求科技部以AI大數據方式,實際進行周邊交通改善。高虹安說,自已也會同新竹縣市政府,就長年未有效改善的交通壅塞問題提出可行改善方案,跨部門、跨政府多方協力共同解決問題。她也表示,自己率先為地方發聲,要求市府兌現都市計畫的光埔空橋建設,邀請地方官員召開座談會,會同中央營建署到新竹了解實際情況與需求,並與竹科管理局討論,得到竹科回饋金用來蓋空橋。除了上述的工作,高虹安也表示,還有持續為竹科實中爭取經費、為竹科爭取托幼福利等。她強調,每一項科學園區產業重視的議題,都會實際以質詢監督,甚至提案修法三讀;竹科園區需要的是中央政策跟上世界潮流,務實改善產業5缺,地方政府善盡治理職責,提供優質公共服務,讓企業無後顧之憂拚生產、拚創新,讓人才安心成家立業。
頂級鑽石品牌DE BEERS集團發表2021年12項永續計畫成果!「保護自然世界」、「共創繁榮社區」...實在太有愛!
作為全球領導性鑽石公司代表的De Beers集團,一直致力於「建設永恆」,期許透過集體的整合性措舉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而自宣布「2030年12項永續目標」後,經過完整的一年時間,De Beers於近日發表的最新永續報告中,可以看出即使2021年面臨Covid-19疫情持續影響,但De Beers在每一個優先重點領域都有大幅的進展。DE BEERS集團發表2030年永續目標之達成進度。(圖/De Beers提供)主要成果包括引領產業的道德實踐中,提升De Beers集團創新的鑽石追蹤區塊鏈平台TracrTM 的量能,現在每週可登錄高達100萬顆鑽石;啟動面向消費者的可信賴鑽石來源計畫De Beers Code of Origin的前導階段;將首批GemFairTM鑽石-符合道德開採的手工和小規模(artisanal and small-scale,簡稱ASM)開採鑽石引入市場;於獅子山共和國實施土地復墾計畫,讓舊的手工採礦區回復農業生產用途,維護當地居民的生計與糧食安全。參與GemFair在獅子山共和國的土地復墾計劃的一位婦女正在採收玉米。(圖/GemFair提供)而在保護自然世界目標中,基於De Beers致力在2030年於其所有營運中實現碳平衡之目標,已降低了11%的能源密度;持續推動在南非的威尼斯鑽石礦區建設60MW(6千萬瓦)太陽能發電廠的計畫;推出Okavango Eternal計畫,這項與國家地理的五年合作計畫,旨在協助保護非洲南部奧卡萬戈三角洲的水源;持續在位於非洲南部約50萬公頃的保護區內積極管控生物多樣性並保護瀕危物種;制定了因應De Beers集團全球供應鏈中的範疇三排放的策略。大象在威尼斯林波波自然保護區內漫遊,此地為南非鑽石之路的一部分。(圖/James Oatway提供)在合作共創繁榮社區願景中,透過在非洲南部的企業發展計畫,提供了超過2,600個工作機會,並援助南非25所學校的18,000多名學生;啟動與國家地理的合作,其中包括承諾提供非洲奧卡萬戈盆地1萬名居民工作機會,並協助維護一百多萬人的飲水與糧食安全;承諾投入680萬美元,資助De Beers鑽石生產國的疫苗採購和施打,其中包括在公司營運據點為員工及居民設置疫苗診所;為社會投資倡議投入3,500萬美元。參加De Beers WomEng研討會的學生。(圖/De Beers提供)在加快推動人人享有平等機會的目標中,已宣布追加300萬美元投資,擴大支持非洲南部女性企業家發展事業的AWOME計畫;與WomEng合作招募1,500名女孩投入修讀STEM領域(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學科),並與聯合國婦女署和加拿大獎學金計畫合作,提供21項獎學金給在加拿大大學修讀STEM學科的女性;透過De Beers的Shining Light Awards競賽,給予鑽石生產國12位年輕珠寶設計師培訓機會;與RAD Red Carpet Advocacy合作推出#BlackIsBrilliant活動,促成黑人珠寶設計師與頂級名人造型師的合作。南非一位29歲的馬鈴薯農,她參與了De Beers的AWOME計畫,旨在幫助女性微型企業家建立和發展業務。(圖/De Beers提供)除了致力於實現「建設永恆」的永續發展外,De Beers集團也持續以稅收和權利金、就業機會和當地採購等形式回饋其鑽石生產國及居民,2021年總計金額高達47億美元!並將公司的營運收入的80%都留在鑽石生產國內,就像De Beers集團CEO Bruce Cleaver所說:「我們的建設永恆永續目標,是我們為全人類和地球創造美好未來的承諾,我們會在2022年及未來繼續鼓足動力,完成這項遠大的目標。」
孩子宅家3C掰1/WFH請出神保母 特搜12款熱門玩具暖煲親子情
今年暑假很特別,因疫情停辦安親班、夏令營,孩子暑假要丟給線上課程和3C遊戲產品?專家表示,「『電子奶嘴』不見得能達到學習效果!」不少家長轉而購買寓教於樂的實體玩具,減少螢幕對孩子視力與腦部發展的危害,增加親子互動,本刊特搜12款熱門玩具及桌遊,暑期可親子共玩。隨著三級警戒的延長,家長將面對孩子暑假的來臨,在不方便出遊的狀況下,居家娛樂需求也隨之提升。根據PChome 24h購物觀察,自5月以來桌遊及玩具整體銷量對比去年同期成長近45%,其中以啟蒙教具類、運動體能類與積木類成為防疫熱門品類,熱銷價格帶又以390元至990元占最大宗,寓教於樂的商品深受爸媽喜愛。接案達人張鈺梅家有5歲就讀幼稚園的小寶貝,她在政府發布三級警戒時就買了SWITCH健身環。「(孩子)每天在家有用不完的體力,晚上也不好入眠,有時還會影響大人工作,SWITCH可以讓他消耗精力,不過也擔心傷眼睛,因此規定每天玩半小時,另外也買了一些科學玩具,很好打發時間又好玩。」疫情期間添購玩具的還有地產專家張旭嵐,身為三寶媽的她,日前居家接受媒體直播採訪,正襟危坐談著房市,兒子卻突然跑來找媽媽;電話會議時,3個兒子又扭打成一團,讓她分身乏術。「(疫情期間)他們最高興的是有很多正當理由可以用手機!」張旭嵐說,以前規定一天只能用10分鐘,現在為了能安靜工作,只好妥協讓他玩,近期花了超過5000元買桌遊、積木、魔方等玩具。「學習不一定只能靠3C,網路上東西太多難把關,如果只是將孩子丟給3C,很容易不知道孩子到底學到什麼。」STEM教育平台「玩具腦」營運長許嘉雯表示,3C就像傳統教育單方面地傳授訊息,而國外著重親子共玩共學,經由引導、演繹讓孩子能自己推理,過程中能了解孩子想法和學習程度,孩子給出的回饋常超越父母想像。
孩子宅家3C掰2/STEM教育引導思考邊玩邊學 積木、科學玩具熱銷
疫情停辦安親班、夏令營,孩子暑假要丟給線上課程和3C遊戲產品?專家表示,「『電子奶嘴』不見得能達到學習效果!」不少家長轉而購買寓教於樂的實體玩具,減少螢幕對孩子視力與腦部發展的危害,還能增加親子互動,本刊特搜12款熱門玩具及桌遊,暑期可親子共玩。根據PChome 24h購物觀察,自5月以來桌遊及玩具整體銷量對比去年同期成長近45%,其中以啟蒙教具類、運動體能類與積木類成為防疫熱門品類,寓教於樂的商品深受爸媽喜愛,其中「STEM」成為近年教育熱門關鍵字,同時市面上也出現不少STEM玩具。STEM教育平台「玩具腦」營運長許嘉雯表示,STEM教育意指融合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著重培養孩子生活解決能力,透過玩具體驗和思考,在國外相當火紅,近年也引入國內成為108課綱的精神指標。「玩具腦」成立於2019年,是亞洲第一間獲得STEM.ORG國際認證的STEM教育平台,提供STEM教育指引文章,同時也販售STEM玩具。玩具腦銷量最好的是多款積木及科學實驗玩具,許嘉雯表示,積木可以增加建構及數學邏輯的運算,學習物理化學不再是過往看老師寫黑板及死背。孩子透過接觸、動作,擴張他們對世界的認知,STEM玩具能讓小孩愈玩愈聰明。但她也強調,STEM的正確觀念,是小孩在玩玩具的同時,有人在旁邊引導思考,而非做了一堆科學實驗卻不知道原理。許嘉雯表示,孩子花在螢幕上的時間愈來愈多,是現代爸媽不可避免的事情,想要限制卻又會造成親子關係的隔閡,透過一個好的玩具,可以讓孩子離開螢幕,讓爸媽進入孩子的生活。
最新研究!加熱菸氣霧毒性低 傳統紙菸骨鬆機率較高
今年8月德國圖賓根大學Siegfried Weller創傷醫學研究所,在權威期刊《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發表一篇關於加熱菸、傳統紙菸對於骨骼影響的研究,結果發現加熱菸氣霧毒性明顯低於傳統紙菸煙霧。研究人員將「間質幹細胞」與「成骨細胞」分別暴露於加熱菸氣霧與傳統紙菸煙霧48小時、14天與21天比較,並以粒線體和酯酶(蛋白質)活性分析顯示,發現傳統紙菸煙霧降低細胞活性,且降低了骨基質的礦物質化,而加熱菸氣霧對於成骨原細胞所誘導的氧化壓力反應,顯著低於紙菸煙霧。簡單來說,該研究顯示,加熱菸的氣霧在骨質生成期間,對於成骨原細胞的危害明顯較傳統紙菸低。菸草燃燒之後產生的煙霧會有大量的有害化學物質,這些物質也是傷害健康最大的關鍵,研究發現,傳統紙菸煙霧所含的6500種化學物質中,有超過150種被鑑定為有害物質,吸入體內後,會透過血液而到達骨骼系統,以停經後婦女的骨質為例,抽菸者比未抽菸者每年多流失0.2%。且在60歲時抽菸者骨折的機會是未抽菸者的1.17倍,80歲時提高到1.71倍,90歲時更高達2.08倍,菸齡愈久與年齡愈大,對骨質流失的危險性就愈高。根據美國FDA資料顯示,若不能戒菸,加熱菸至少能夠「減少有害化學物質與身體接觸」,上述德國最新研究也以科學證據再次證明加熱菸的骨鬆危害較低。不過,不管怎麼樣,吸菸對身體都是有害處的,若能戒菸會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