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vian
」 特斯拉 電動車 Rivian 馬斯克 IPO川普勝選大贏家是他? 特斯拉飆漲近15%馬斯克穩坐全球首富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拿下超過半數的選舉人票之後,宣布在2024年總統選舉中獲勝。而選舉期間高調力挺川普的馬斯克(Elon Musk)旗下電動車特斯拉(Tesla),在投票日(5日)當天已收漲3.54%,周三(6日)更大漲14.75%。根據美聯社報導,特斯拉在美股盤中股價大漲14.75%,不過競爭對手通用和福特、Rivian和Lucid等電動車新創公司,則分別下跌8.3%和5.3%。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股價飆漲,馬斯克身家單日成長209億美元,財富高達2,856億美元(約台幣9.24兆元),穩居全球首富。美國財經外媒《CNBC》報導指出,共和黨對電動車並沒有好感,川普也曾放話若勝選,「上任的第一天,就要把電動車相關的補貼全部砍掉」;川普的副手范斯(J.D Vence),也曾推動將電動車補助改為燃油車補助的政策。對此,美銀證券集團(BofA Securities)分析師墨菲(John Murphy)提到,這對川普來說不是問題,因為公司已經實現盈利,「且之後可能推出入門產品」,將吸引其他不同族群。證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也透過報告表示,在電動車沒有補貼的環境下,特斯拉比起來自其他國家的電動車更具優勢。
現代汽車打破傳統銷售模式 消費者2024年「可在亞馬遜買車」
南韓車廠現代(Hyundai)於當地時間周四(16日)在洛杉磯車展上宣佈,從2024年開始,現代的美國經銷商可以在合作伙伴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平台上銷售新車,成為第一家允許消費者在電商平台買車的汽車公司。不用踏出家門的購物選擇,對美國消費者來說馬上要增加一樣,便是「在亞馬遜上買車」。綜合外媒報導,消費者未來只需要在亞馬遜平台上按照車型、顏色和功能搜尋所在地區經銷商門市的現貨車型,然後在網上選擇付款方式和貸款方案,即可自主提車或要求送貨上門。現代全球營運長慕諾茲(Jose Munoz)在洛杉磯車展上表示,儘管業界一直改善購車體驗,但客戶仍然對這一過程不滿。「他們看到在亞馬遜上購買其他產品是多麼容易,希望在買車時也能享受到這種便利。」此外,作為合作的一部分,現代汽車從2025年開始,會在旗下車型中採用亞馬遜的智慧助理系統Alexa。現代表示,預計最初只有15到20家經銷商能夠在亞馬遜上銷售汽車,但到明年年底將進一步擴大。此外,亞馬遜也指出,預計到2024年底,將增加平台上可以買到的汽車品牌產品。近年來,消費者已經開始接受繞過汽車經銷商的想法,尤其是在涉及到較新的電動汽車車型時。據產業研究公司Cox Automotive的一項研究顯示,與傳統燃油車買家相比,去年有更多的電動車買家願意線上購車。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特斯拉(Tesla)率先在業內採用了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銷售方式,Rivian和Lucid等競爭對手也採用了這種模式,這些公司都不太依賴傳統的汽車經銷商。連老牌車廠福特(Ford)也強調,如果拋棄經銷商採用直銷模式,平均每輛車可以節省2000美元的成本。現代和亞馬遜的合作,代表經銷商適應新時代的自救之舉。現代和亞馬遜都指出,線上購車可以為經銷商創造途徑,提高其產品的知名度,並向客戶提供便捷的購買新選擇。
特斯拉超級充電站收入2030年上看200億美元 華爾街投行:目標價350美元
華爾街投資銀行Wedbush上周五(25日)重申對特斯拉(Tesla)的跑贏大盤評級,目標價為350美元。該投行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表示,特斯拉專注於將充電網路擴展到特斯拉以外的車型。該公司超級充電站網路是電動汽車股價整體狀況的關鍵。艾夫斯指出,雖然目前電網中只有約5000個超級充電站,但今年稍早,根據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75億美元充電計劃,特斯拉同意將其充電站網路擴大一倍,在美國建立5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站。未來十年,隨著福特汽車(Ford)、通用汽車(GM)、 Rivian、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日產汽車、本田汽車(HONDA)和中國極星汽車(Polestar)等主要汽車廠商,採用特斯拉的北美充電標準(NACS),超級充電站網路將從不斷增長的充電需求中受益。艾夫斯稱,隨著特斯拉Magic Dock的推出,這款適配器將允許非特斯拉電動汽車按照NACS標準充電,這位該公司進一步擴大其充電足跡到整個電動汽車車隊提供了一個漸進的機會。Wedbush估計,特斯拉商業模式的超級充電站網路部分將佔其總收入的3%至6%,隨著特斯拉繼續發展,到2030年,將為該公司帶來100至200億美元的額外收入。艾夫斯認為,這是特斯拉的另一個長期戰略舉措,因爲超級充電站網路是一個巨大的貨幣化機會,該公司現在在美國國內充電網路生態系統中佔據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同時替未來十年成功的電動汽車轉型奠定了基礎。
從聖誕燈到車燈2/中國祭購車補助、車商庫存3月起逐月下降 車燈大廠:下半年訂單更明朗
除了聯嘉(6288)外,台廠還有哪些車燈廠有值得觀察?法人指出,包括艾笛森(3591)、帝寶(6605)、麗清(3346)等具有車燈模具的生產製造優勢,另外,光電業者像是佳凌(4976)、致伸科技(4915)、為昇科(2252)等廠,也具有光學技術與產品的產製能力,同時具有供貨海外車廠和車用光達業者的實績。華冠投顧分析師范振鴻表示,智慧車燈也就是「矩陣式LED 頭燈」,又稱為自適應前方照明車燈 Adaptive Driving Beam Headlamp (ADB),能夠使黑夜光亮猶如白晝,全新的頭燈科技可以創造出近似於日光的色溫,更清楚照亮彎道路況;而且能透過內嵌的感知器還有攝影機,根據路況自動調整燈光照射角度,同時還能偵測其他道路使用者,並調整光源配置,避免造成來車眩光。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分析2023年車市需求,儘管歐美通貨膨脹放緩,但全球經濟仍處疲弱,車廠透過降價刺激買氣,卻也讓整體車市進入價格競爭循環,預估自適應性頭燈(ADB Headlight)、Mini LED 尾燈、貫穿式尾燈(Full-Width Taillight)、標識燈(Logo Lamp)、智能氛圍燈等先進技術仍有望推升2023年車用LED市場規模來到 33.07億美元。除了車燈外,LED在整車有很大的應用空間。(圖/翻攝自聯嘉臉書)至於LED頭燈滲透率,TrendForce也分析,2022年LED頭燈滲透率於全球乘用車達到70%,其中電動車的LED頭燈滲透率更高達92%,預計2023年將分別提升至77%及94%。展望聯嘉後續營運,法人指出,有三大優勢,由於車用缺晶片問題已於第二季完全舒緩,再加上北美汽車銷量回升且LED車燈滲透率增加,有助聯嘉的營收增長。第二、聯嘉目前主要的電動車訂單為TeslaModel 3,未來會再新增GM 電動車、Tesla Cybertruck、Rivian電動貨車、保時捷電動車等,預估在下半年將陸續投產。第三、美國密西根新廠已在去年第四季小量生產兩款新車產品,預計今年第三季還有第三款車加入,將有助於開始貢獻獲利。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發布數據,6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4%,較前月55.4%下降1.4個百分點,雖庫存預警指數仍於榮枯線之上,但已於今年3月起呈現逐月下降。車燈廠麗清指出,觀察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經銷商加大庫存去化、以及車廠祭出促銷方案以刺激銷售買氣等,逐步挹注中國整體車市景氣回溫。儘管第三季向來是傳統汽車產業暑休淡季,麗清表示,下半年起中國大陸針對汽車購買陸續提供補助,讓訂單能見度更加明朗。今年3月起呈現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已逐月下降,加上下半年起中國大陸也針對汽車購買陸續提供補助,車燈廠營運將回溫。(圖/中新社)
卡位北美電動車商機 馳諾瓦充電樁導入NACS規格
自特斯拉2022年將自家TPC充電規格改為北美充電標準NACS,並在北美對外開放充電站後,各大車廠相繼宣布加入NACS規格,今年5月起,繼福特開響第一槍加入NACS陣營後,通用、Rivian、Volvo、賓士等車廠也陸續跟進,而Hyundai、福斯集團、Stellantis也考慮加入。順應北美市場廣大充電規格需求,飛宏(2457)旗下馳諾瓦科技也在25日宣布,將在北美市場充電樁導入NACS規格。根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評估,NACS將成為美國電動車市場的統一規格,也為全球充電規格的統一帶來影響。馳諾瓦科技繼陸續推出360kW、480Kw等高功率快速充電樁後,也宣布導入NACS規格,將配合合作夥伴在不同場域與充電規格的需求。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觀察,NACS規格統一可創造成本優勢,也能節省評估不同市場的規格需求。馳諾瓦科技表示,自家產品遍及全球35個市場,且陸續於美國、歐洲、日本等市場設立辦事處,並提供支援CCS1、CCS2及CHAdeMO等全球廣泛使用的充電樁系列產品,至今已在全球出貨逾60,000座充電樁。馳諾瓦科技北美分公司業務副總Manny Huguez表示:「推出支援NACS北美充電標準的充電解決方案,可全面提升整體充電體驗;此外,馳諾瓦的電動車充電解決方案也可自車輛收集到的充電訊息進行數據分析與應用,同時對充電樁進行狀態監控與遠端軟體更新。」日前重新開幕的大鵬灣國際賽道的賽道場地與駕訓空間,馳諾瓦也提供2款充電解決方案。(圖/馳諾瓦科技提供)不僅如此,馳諾瓦因應不同電車充電情境需求,提供車廠、充電站營運商等海內外合作夥伴跨場域應用產品,針對日前重新開幕的大鵬灣國際賽道的賽道場地與駕訓空間,也提供2款充電解決方案,包含移動式直流充電樁DM30,及同時滿足快充需求與廣告多元應用的DD360。
金融巨鱷索羅斯Q1清倉特斯拉 首度買入Netflix並加碼高通
據路透社上周五(12日)報導,最新一季美股13F持倉報告顯示,有「金融巨鱷」之稱的億萬富翁索羅斯(George Soros)旗下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今年第一季大舉清倉特斯拉,並減持電動卡車新創公司Rivian,但首度買進Netflix、沃爾瑪以及部分鐵路股,並加碼高通和Nike。根據公佈的報告顯示,索羅斯於去年購買了特斯拉和Rivian的股票,但在今年第一季賣掉了價值1600萬美元的特斯拉持股,並減持其他科技股,包含Rivian、Alphabet、亞馬遜等股份,並增持了Netflix的股份。其中,他賣出Rivian約1080萬股,剩餘的360萬股占其美股投資組合比重1.1%。至於增持部分,索羅斯上季首度買進沃爾瑪、Netflix和中國電商平台京東,加碼高通至10.4萬股,增幅達50.5%;加碼NIKE近2倍至16.7萬股,Uber的持股則增至81.9萬股,增幅接近五成。值得注意的是,索羅斯在本季度首次買進沃爾瑪、Netflix和中國電商平台京東,且新買入鐵路運營商CSX和諾福克南方各約3.6萬、2.7萬的股份。
Lucid空頭遭大屠殺?傳沙國大股東收購剩餘股份 股價一度暴漲98%
雖然美股大盤週五(27日)盤中曾下跌,但電動汽車股卻一片歡騰。當天電動汽車股中表現最好的當屬Lucid Group。據路透社報導,Lucid Group股價週五(27日)飆升43%,在市場猜測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想要收購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後,股價翻了一番回吐漲幅。電動車品牌Lucid其大股東之一為PIF,市場臆測PIF將把Lucid剩餘的股份全數收購並私有化,消息傳出後,Lucid盤中漲幅一度暴漲98%至17.81美元,創2020年9月上市以來最大盤中漲幅,此後漲幅收窄到50%以內,雖然之後回吐漲幅,但收盤漲幅仍高達43%,收12.87美元。臆測源於交易網站Betaville,而Lucid的交易量從週五午後開始增加,成為當天美國交易所交易量第6大的股票,也是納斯達克午後第三大漲幅股票。有媒體消息稱,PIF在製定計劃,要購買未被其持有的所有Lucid Group股份。PIF的長期計劃是,先將Lucid全部收購,然後考慮未來數年內,讓該公司在沙特證交所重新上市。PIF是一家主權財富基金,曾在2018年有意將特斯拉私有化,但交易沒有實現。於是同年首次投資Lucid,持有擁有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Lucid Group超過65%的股份。對此消息,PIF沒有立即回應評論請求,Lucid則是拒絕評論。在去年交付了4369輛汽車後,Lucid一直在努力推賣其時尚的Air豪華電動汽車。但隨著特斯拉的降價,Rivian Automotive Inc和Lucid等虧損的美國初創公司發現很難在競爭縮減的消費者錢包的行業中搶占份額。Lucid的空頭權益佔其總流通量的百分比約為37%,而特斯拉僅為3.5%。儘管如此,以美元金額計算,Lucid的空頭權益總計16億美元,而馬斯克的汽車製造商為150.1億美元。分析公司S3 Partners表示,隨著Lucid股價週五飆升,賣空者按市值計算損失了6.85億美元。然而,損失只有在賣空者平倉時才會出現;總經理S3 Ihor Dusaniwsky表示,隨著Lucid賣空者按市值計價的虧損攀升,我們應該預計空頭回補將在今天的空頭大屠殺之後真正開始。一位之前沒有接觸過 Lucid 的多頭空頭基金經理表示,決定做空 Lucid,因為此人認為飆升完全基於謠言。
電動車將失寵? 大摩:2023「重置年」逆轉為供過於求
摩根士丹利認為2023年可能是電動汽車行業的「重置年」,過去兩年的供不應求將被大幅逆轉為供大於求。隨著2023年到來,股票市場的投資者開始重新佈局各行各業的配置比例,而電動汽車行業似乎不再受市場寵幸。來自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Adam Jonas在上週曾警告稱,電動汽車行業從嚴重的供應不足轉向潛在的供應過剩,投資者必須考慮到2023財年企業利潤向負面修正的風險不斷上升,而這一動態勢必將衝擊一個相對估值較高,而且各項成本(包括債務、原材料供應鏈、大宗商品等)仍然高企的行業。上週,全球電動汽車領導者特斯拉在三個月內第二次下調了Model Y和Model 3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價格,而Rivian Automotive發佈了一份低於此前公司預期的交付數據報告。與此同時,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和蔚來的股價均出現下跌,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場對盈利能力的擔憂情緒遠遠超過了對增長的樂觀情緒。與整個汽車行業一樣,電動汽車行業也受到來自全球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在去年12月底,美國最大二手車零售商車美仕公司(CarMax)將疲軟的行業銷售數字歸咎於通脹壓力,強調通脹壓力影響了消費者對汽車消費的可承受性、導致利率上升和消費者信心驟降。展望未來,華爾街大行摩根士丹利認為2023年可能是電動汽車行業的重置年,過去兩年的供不應求將被大幅逆轉為供大於求,該行分析師Jonas指出,在這種環境下,我們認為在整個價值鏈(從汽車製造到上游原材料供應)中,具有自籌資金支撐(即那些不依賴外部資本融資的企業)、以及具有規模和成本領先優勢的企業可能是相對的市場贏家。因此基於這一理論,摩根士丹利仍然看好特斯拉,以及FREYR Battery和Rivian Automotive,但不看好菲斯克、Lucid Group、LI-CYCLE和QuantumScape等股票,大摩認為這些股票在電動汽車行業衰退期間可能會遭受更大規模的損失和拋售力度。市場量化評級則與大摩給出的標的股票有所不同。雖然電動汽車行業的整體趨勢、盈利能力和價值等級等量化因素得分都很低,但在Seeking Alpha的量化評級的基礎上,仍然有少數幾隻股票脱穎而出。康迪車業、XPEL Inc以及Canoo是不考慮情緒因素、只看量化指標的備選股。
《富比士》:全球億萬富翁在2022年損失近2兆美元 首富馬斯克成最大輸家
據美國《富比士》(Forbes)統計的資料顯示,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緊縮貨幣導致各類資產價格崩跌的大趨勢下,全球億萬富翁在2022年總共損失了近2兆美元(約61兆新台幣),其中美國超級富豪就貢獻了6600億美元,而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更成為最大輸家,損失了超過1150億美元。據《網易科技》的報導,全球億萬富翁的總財富從今年元旦當天的13.8兆美元下降到12月9日的11.9兆美元,億萬富翁的人數也從2671人銳減到2523人,包括FTX創辦人班克曼-弗裡德(Sam Bankman-Fried)、嘻哈天王肯爺(Kanye West)以及電動車新創公司Rivian的執行長RJ斯卡林格(RJScaringe)等知名大亨都消失在榜單中。其中,榜單上300位科技富翁受到的打擊最為沉重,他們在2022年總共損失了超過1兆美元。亞馬遜的股價下跌了近50%,導致其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的淨資產損失了800億美元。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股價則慘跌36%,2位聯合創辦人佩奇(LarryPage)和布林(Sergey Brin)的財富各縮水了400多億美元。截至12月9日,微軟股價則下跌了27%,導致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和前首席執行官鮑爾默(Steve Ballmer)的財富縮水,不過比爾蓋茲在今年夏天向「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捐贈200億美元也有影響該項數據。被《富比士》歸類為媒體和娛樂人士的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今年財富則縮水780億美元,因為Facebook母公司Meta的股價崩跌了66%。而被《富比士》歸類為汽車業人士的馬斯克則成為2022年全球富豪中的最大輸家,因為他的大部分淨資產來自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截至今年12月20日,特斯拉股價已崩跌60%,導致馬斯克在2022年損失了超過1150億美元的財富。部分原因是投資者擔心,馬斯克在收購和經營推特上耗費了太多心力和資金。據《富比士》統計,今年年初,馬斯克還以700億美元的身家遙遙領先法國頂級奢侈品公司LVMH集團的董事長阿諾(Bernard Arnault),成為全球首富。但在本月早些時候,馬斯克把首富的位置短暫的讓給了阿諾,不過他目前仍然是全球最富有的人。《富比士》的資料顯示,截至12月27日,馬斯克的淨資產接近1390億美元。
北美車用客戶訂單到手 致伸墨西哥設前9月營收605億
致伸科技(4915)昨舉辦技術展ESG成果發表會。董事長梁立省表示,為就近供應客戶訂單需求,擬於墨西哥投資設廠。這是致伸在中國大陸、泰國、捷克之外,另一個海外新生產據點。新廠預計明年第2季投產,將以車用產品為主,未來將持續加碼投資亞美歐地區的4個國家,明年還會新增歐美地區2、3個車用客戶。原以聲學產品為主的捷克廠明年下半年也將新增車用產線。除了墨西哥廠明年中啟動生產外,在竹北新投資的創新中心預計2024年底、2025年完工,梁立省表示,在推動全球化布局同時,致伸全面推展智慧製造及智慧管理,大幅領先競爭者。法人估計,致伸受惠聲學、加上視覺影像及車用大客戶Tesla延滯訂單放量出貨,第3季獲利挑戰新高,每股純益(EPS)逾1.9元,推升全年營收及獲利達新高度,每股純益上看逾6元水準。致伸近年在警用相機、車隊管理、智慧家庭、安全監控領域有所斬獲,目前皆有相對應的忠實型客戶攜手佈局。而在車用領域方面也有新進度,集團考量製造成本,初期先在墨西哥當地租用廠房,就近供應北美客戶,詳細投資計劃與金額尚在研議階段,自有廠房盼2、3年後建立。此外,有消息指出,致伸明年車用相機業績成長幅度可達57%。特斯拉上海廠、柏林廠都是致伸客戶,出貨產品包括駕駛監測鏡頭模組,以及前端三合一車用鏡頭。在整體景氣降溫之際,特斯拉與美國新創變動車品牌Rivian成為致伸營收支柱。梁立省提到,致伸今年獲利有望創下歷史新高,未來旗下各地產線將持續視產量情況加以分配。致伸今年9月營收75.3億元,月增1.4%、年增19.3%;今年前9月累計營收605.2億元,年增18%。針對明年景氣展望,梁立省直言,大環境因素非自我能掌控,在美中貿易角力戰中,只能順著局勢調整,每次當大家認為景氣大好時,其實就是反轉向下的開始,景氣不好其實也可能是轉好的開端,畢竟這景氣已好了十多年。
賓士將與Rivian成立合資企業 共同開發電動商用車平台
豪華汽車大廠賓士(Mercedes-Benz)8日宣布,將與電動車新創公司Rivian成立合資企業,未來將在歐洲生廠電動商用車,消息傳出後激勵Rivian的股價上漲約10%。綜合外媒報導,目前賓士已經以Rivian簽署合作備忘錄,目前正在計畫開發純電動商用車平台,其中1款為基於賓士設計的VAN.EA平台,另款則是Rivian Light Van的電動車平台。事實上賓士除了與Rivian合作外,先前已經與雷諾(Renault)、日產汽車(Nissan)合作,但合作車型各不相同;若賓士與Rivian成功聯手,新廠將會是Rivian在歐洲首座工廠,同時賓士也會重組生產商用車Sprinter的車廠,以應付生產電動車的高昂成本。而在2022年Rivian受新冠肺炎疫情推累,股價已經下跌近68%,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與賓士合作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合作消息傳出後,也激勵Rivian股價上漲10%。
電池芯逆襲秀1/特斯拉喊用磷酸鋰鐵電池 賓士福斯入門款電動車跟進 就連蘋果也入群
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在去年底宣布擴大採用磷酸鋰鐵電池,換掉了從2009年第一輛Modle S上市以來的鋰三元電池,纏鬥二十多年兩大電池芯陣營,一錘定音。「價格還是最重要的考量,成本低、蘊藏量高,電動車客戶在成本考量下,除了仍有高續航力要求的車種外,磷酸鋰鐵電池勢必成為車廠主流選擇。」一位電池廠高層告訴CTWANT記者。法人指出,在特斯拉獨霸電動車市場的狀況下,採用鋰三元電池直接拉高競爭門檻,確實是阻絕競爭對手的方式之一。「因為,磷酸鋰鐵的克電容量,的確比鋰三元電池低20-30%,價格也低20-30%。」該電池廠高層說。不過,當電動車越來越普及,動輒三百萬的電動車價格必須更親民,而成本比重將近40%的電池成了關鍵,儘管近年大陸及日韓等大廠電池技術越來越成熟,「磷酸鋰鐵克電容量已逼近鋰三元,且20-30%價格差距仍在,但電動車大廠遲遲不敢『換電池』」,法人說,直到俄烏戰爭爆發。鋰三元電池的主要原料,包括鈷跟鎳,由於俄羅斯是鎳礦產地之一,今年初俄烏戰爭爆發後,鎳價在倫敦期貨市場遭狂炒,從每公噸2萬美元上下炒到超過10萬美元,引爆「妖鎳」事件,而電動車廠都是根據倫敦期鎳月均價採購,車廠為了出貨,面對狂飆的鎳價也只能咬牙苦吞。這因而加速電池芯兩大陣營逆轉,鋰三元電池被磷酸鋰鐵電池取代為主流。特斯拉旗下Model 3及Model Y原本只有在大陸銷售的才改用磷酸鋰鐵電池,去年底正式宣布這兩款車種將全面改用磷酸鋰鐵電池;賓士及福斯也宣布入門版電動車改用磷酸鋰鐵電池,市場也預期,蘋果電動車也將以磷酸鋰鐵電池為主要電池。福特也在8月初宣布將從寧德時代採購磷酸鐵鋰電池,預估可降低材料成本10-15%(圖/福特提供、新華社)另外,福特8月初也將從寧德時代採購磷酸鐵鋰電池,確保未來10年的汽車電池和原材料供應。根據福特預估,採用磷酸鐵鋰電池將可以降低材料成本10-15%。而電動皮卡及貨車廠Rivian也計劃採用磷酸鐵鋰電池。磷酸鋰鐵電池的來勢有多猛?連全球第二大電池廠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原本都是生產鋰三元電池,現在也宣布要調整產線,增加一條產能為5GWh的磷酸鋰鐵電池產線。台塑旗下台塑新智能科技總經理劉慧啟直言,當客戶都決定要採用磷酸鋰鐵電池,供應商當然也必須要配合客戶要求。「根據市場預估,如果以每年全球車市總銷量約9000萬輛來計算,對於鋰三元電池的主要原料,包括鈷跟鎳,可能數年之後,就會把全球的儲量都消耗完畢。但是磷酸鋰鐵電池主要原料是鐵,是全球儲量最多的礦產,不用擔心原料問題。」劉慧啟說。電動皮卡及貨車廠Rivian也計劃採用磷酸鐵鋰電池(圖/翻攝自Rivian臉書)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也認為,鋰三元電池因為主要原料是貴金屬,價格將是一個大問題,另外安全性(遭撞擊後的易燃性)也是必須要考量的地方,相較之下,磷酸鋰鐵也因為安全性較好,這點同樣贏過鋰三元電池。研究機構TrendForc指出,2021年,鋰三元電池在動力電池市占率超過60%,磷酸鋰鐵市占率約32-36%,但隨著技術進步,磷酸鐵鋰電池性價比優勢不斷提升,預估到了2024年,磷酸鐵鋰電池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裝機量占比將超過60%。
生醫女王賣電池2/一台特斯拉需要5千支iPhone電池 台灣產業龍頭爭相跨界「新石油」鋰電池大戰
2022年才過完7個月,全球產業鏈已從晶片缺貨風暴,遷移到電動車電池缺料的更大風暴中。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光是今年就4度調漲售價,原因是電池供不應求。創辦人馬斯克日前在推特上直言:「鋰電池就是未來新的石油」,甚至不排除自行開採鋰礦。今年,台灣傳產龍頭台塑集團、台泥,也爭相加入這場新石油大戰。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電動車(含純電、油電、插電混合動力)在2021年在全球汽車市場約660萬輛,占比約10%,不過在2022年Q1,電動車銷量同年比成長了75%,達到200萬輛;IEA估計到2030年電動車銷量將會成長至全球汽車市場30%,用電量則會來到全球總用電量(25,851.15 TWh)的4%,約台灣年用電量的4倍。而電動車有3分之1的成本都來自電池,因此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才會不斷強調鋰電池的原料的重要性,就連電動車新創公司Rivian的執行長RJ Scaringe也說「現在的晶片缺貨,相較於未來20年電動車面臨的電池缺貨只是小事」。電動車電池用量有多大?以特斯拉Model 3與iPhone 13 Pro Max的電池進行比較,Model 3電量為85kWh,iPhone 13 Pro Max的電池容量4,352mAh、額定電壓3.85V,換算同單位為0.0167kWh,1台Model 3的電池容量相當於5,089支iPhone 13 Pro Max。以電池電量計算,1台特斯拉Model 3 相當於5,089支iPhone 13 Pro Max。(圖/翻攝自Tesla、Apple)Adamas Intelligence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前10名電動車電池主要供應商,有6家來自大陸,其中第1名為大陸的寧德時代市占率32.6%,第2名韓國的LG化學20.2%,第3名日本的Panasonic 12.2%,其餘市佔皆未超過10%,台灣廠商沒人上榜。不過,台灣傳產及科技三大龍頭,已起步加入電動車電池供應商的行列。2021年10月,台泥旗下三元能源科技斥資120億元,在高雄建置1.8GWh的電池芯廠,預計生產鎳三元電池,有別於物美價廉的磷酸鋰鐵電池,台泥董座張安平表示,鎖定的客群是高價電動超跑所需的電池。今年8月初,台塑四寶、台塑生醫投資新成立的台塑新智能科技,宣布與美國太陽能車新創公司aptera Motors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宣告以磷酸鋰鐵電池加入電動車電池產業鏈,總經理劉慧啟說「預計在2024年Q1彰濱廠就會試車、投產。」台灣的傳產除了台塑集團加入電池產業,台泥在董座張安平堅持下也切入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圖/方萬民攝)鴻海集團則是與中碳、榮炭、碩禾合作組成上下游產業鏈,在高雄和發產業園區注資60億元設立磷酸鋰鐵電池芯廠,初期產能預計為1GWh,未來是台灣市場需求近一步擴充產能,鎖定的是電動巴士、乘用車以及儲能應用。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台廠切入電池市場的時間較晚,但過去的電池佔比多是價格已經飆高的鋰三元電池,特斯拉等傳統汽車大廠已經開始轉為採用平價鋰鐵電池,如果台廠可以掌握到穩定的電池原料,未來的勝負還是未知數。
生醫女王賣電池4/新創太陽能車加速比特斯拉還要快 aptera Motors相中台塑MIT實力
美國新創電動車廠除了特斯拉、Rivian外,還有間主打太陽能車的aptera Motors,為了找到更符合成本的電芯,與台塑四寶投資的台塑新智能展開合作,未來電動車還有機會MIT。位在美國加州的aptera Motors,2020年發表續航力達到1,600公里的太陽能電動車Paradigm,3輪設計加上水滴流線造型大幅降低風阻,還沒正式上市就已經接下3萬張訂單。為了在未來拿到台塑磷酸鋰鐵電池產能,aptera的CEO Chris Anthony特別來台尋求合作,內部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aptera會找上台塑主要還是透過協禾國際,因為協禾正在幫忙找組裝廠位置,知道台塑將在2024年投產鋰鐵電池就趕緊來談合作,除了電池外,台塑生產的複合塑膠材料,也有相當吸引力。」此次簽署合作備忘錄aptera Motors也將太陽能電動三輪車Paradigm運來台灣,Chris說,受惠於輕量化、低風阻的設計,Paradigm的加速非常快,且相當節能。aptera Motors CEO Chris Anthony指出,來台與台塑合作的原因,主要看中製造電池以及複合材料的實力。(圖/張文玠攝、翻攝自aptera Motors臉書)Chris解釋,「傳統汽車在行駛時,大約有60%的能耗在抵抗風阻,而Paradigm的風阻只有0.13 cd,比Pick Up的後照鏡風阻還要低,馬達分別採用150kW與100kW動力,零百加速只需要3.5秒、5.5秒,比特斯拉、奧迪的電動車都還要快,極速達到175km/h,售價只要新台幣80萬元。」Aptera Motors的亞太CEO邱延正補充,公司掌握2個關鍵的技術,第1個就是非平面的太陽能板,可以佈置在車體上進行充電;第2個就是低風阻,因此續航力才可以達到1,600公里。未來也會推出4輪車型甚至是皮卡、貨車,但現階段主要還是把3萬張訂單交出去,「未來也會在台灣建立年產能2萬台的工廠,將提供4千個工作機會,預計在2028年底全球會有9個工廠。」太陽能電動三輪車可上台灣高速公路?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轉述Chris回答,「Paradigm在美國原本沒辦法上高速公路,但相關單位看到太陽能車的速度快、安全性又高,所以後來就核准,在台灣部分已經查過法規、詢問相關單位,Paradigm的定位就是紅牌重機,可以上快速道路,只有高速公路不能上。」三輪車Paradigm的風阻僅0.13 cd,因此1次充電才有1,600公里的續航力。(圖/翻攝自aptera Motors臉書)
加碼注資電動車 美國汽車大廠福特傳裁員8千人
全球車廠為了搭上日漸抬頭的綠能意識,持續開發電動車型以及轉型,外媒報導指出,美國汽車大廠為了注資電動車部門,準備裁員8千名員工降低公司支出,裁員佔比約25.8%。外媒《Bloomberg》報導指出,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汽車大廠福特(Ford)預計在未來幾週內裁掉約8千名的員工,主要受害的就是燃油車部門「Ford Blue」以及其他營運團隊的僱員,而目前美國福特約有3.1萬名員工,裁員比例達25.8%。執行長Jim Farley在2020年10月接任職位後,就致力推動福特轉型計畫,今年3月先是將旗下業務拆成Ford Blue燃油車部門以及Ford Model e電動車部門,並宣布加碼到2026年投資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49兆元)到電動車部門。對於裁員一事,福特發言人拒絕對市場臆測的評論,強調目前公司正持續轉型並加快電動車的成長速度;截至20日為止福特股價在今年已經下跌39%,主要受到轉投資電動車製造商Rivian損失54億美元(約新台幣1,617億元)影響。
馬斯克裁員10%成真「有員工只領1週資遣費」 電動車、科技大廠開始搶人才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日前決定裁員10%的內部信遭到公開,始終沒有對外證實,近日傳出內華達工廠已經有500餘名員工陸續遭資遣,而死對頭電動車廠Rivian、Amazon以及Apple都開使找尋其中的人才。根據外媒《Business Insider》報導指出,目前Apple、Amazon以及Google已經開始錄取數十名前特斯拉的員工,還有另外90名前特斯拉員工加入電動車廠Rivian、Lucid Motors的行列,另外也有前特斯拉員工加入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等傳統車廠以及電池回收公司。外界原本以為馬斯克給內部的裁員信被曝光後,應該會延遲裁員動作,卻低估馬斯克對經濟前景的擔憂,但馬斯克的裁員計劃也被認為不符合聯邦的《勞工調適及再訓練法案》,在大量解僱前應該要有60天的預告期。甚至有部分員工只拿到1週的資遣費,為此地方法院提出緊急動議,保護特斯拉員工的權益,不過目前特斯拉、馬斯克都沒針對未依規定資遣員工一事進行回應。
特斯拉殺手1/Rivian未來兩年滿手訂單台廠供應鏈沾光 馬斯克:供應鏈挑戰才開始
2021年尾,電動車成了美國股市主旋律,電動車大咖特斯拉(TSLA)10月25日股價衝上1千美元,創辦人馬斯克(ElonMusk)以3,350億美元(約新台幣9.3兆元)身價翻身全球新首富,接著11月10日電動車新秀Rivian(RIVN)的公開上市(IPO)再寫傳奇,股價5天內從78美元飆上172.01美元,這家只交付156輛車的Rivian成了全球市值第三大車廠。市場資金力捧的Rivian,其實手握訂單。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資料,Rivian已有5萬5,400輛R1T電動皮卡及R1S SUV車的訂單,推算2023年底才能消化,11月23日再收美國休旅車租賃公司Outdoorsy的1,000輛電動卡車和SUV車的訂單,可以預期Rivian未來兩年不愁訂單,供應鏈也將跟著吃香喝辣。隨Rivian晉身全球前十大車廠,台廠供應鏈也跟著沾光,包括提供車用電池管理系統(BMS)線束的貿聯KY(3665)、駕駛輔助助系統(ADAS)的致伸(4915)、汽車PCB板的敬鵬(2355)、輪圈廠健信(4502)、汽車捲簾廠皇田(9951)、石英元件廠晶技(3042)及傳動系統廠和大工業(1536)都在榜上。雖然台廠對於成為Rivian供應商一事不多表態,其中一家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客戶給的預期需求相當不錯。」點出了掌握未來相當不錯的訂單量,從Rivian的產線產能來看,供應鏈業者未來2年吃穿都不是問題。對於後起之秀Rivian成了「特斯拉殺手」,馬斯克不改嗆辣,一個多月前在推特(Twitter)發文,「與規模化生產和供應鏈相比,原型車微不足道。」直指Rivian尚未大規模生產汽車,挑戰還在後頭,11月12日再度貼文「我希望他們(Rivian)能夠實現高產量和損益兩平,這才是真正的考驗。」Rivian創辦人人史卡林格(Robert R.J. Scaringe)坦言,公開上市後最大的挑戰是供應鏈健康問題。(圖/AP)話鋒一轉又說,「放眼過去100年,包括電動車和內燃機汽車的數百家初創汽車公司中,一上市就能大量生產和正現金流的美國汽車製造商,只有特斯拉一家。」特斯拉2010年上市時,交車數量即超過1,400輛,已有真正量產的能力。對於馬斯克貼文,Rivian創辦人史卡林格(Robert R.J. Scaringe)沒有回應,但他在公開上市後坦然表示:「Rivian最大的挑戰是供應鏈健康問題。」永豐金證券分析,電動車製造商上市不是難事,但是能否持續經營,並且實現正向現金流和營收,才是真正的考驗。提到Rivian,不少人也會想到一樣在美國上市的大陸電動車品牌小鵬汽車(XPEV)。2020年8月27日,小鵬汽車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是繼蔚來汽車(NIO)、理想汽車(LI)之後,在美國上市的第三家大陸造車公司,上市發行價為每股15美元,上市一年多來股價已站上54美元,漲幅達138%。亞馬遜(Amazon)持有Rivian 20%的股權,並下單10萬輛Rivian電動貨車,圖為準備交付亞馬遜的電動貨車。(圖/AP)由於小鵬汽車股東陣營堅強,包括阿里巴巴、IDG資本、紀源資本、晨興資本等大企業及資產管理機構的外部投資,加上今年10月底累計交車數量已破10萬輛,單月交車數量破萬台,是大陸電動車業者中交車數量最多的品牌,第三季營收達人民幣57.19億元(約新台幣249億元),業界普遍認為,小鵬汽車與Rivian並列為電動車界明日之星。
特斯拉殺手2/交車156輛公開上市市值飆千億美元 Rivian學霸創辦人是車迷
與電動車一哥特斯拉比起來,「特斯拉殺手」稱號的新創公司Rivian,可說是集市場資金寵愛於一身,IPO首日,股價從78美元衝上106.75美元,收盤在100.73美元,市值逼近千億美元(2.8兆新台幣)大關,五天後股價來到172美元,市值1,519.5億美元(約新台幣4.22兆元),成為美國第二大、全球第三大。僅次於特斯拉(Tesla)及豐田(Toyota)。和Rivian的5天暴衝傳奇,特斯拉(Tesla)則是冬眠10年才大地驚雷一聲響。特斯拉2010年6月30日以每股17美元公開上市(IPO),隔天跌至3.84美元,一路躺平到了2013年才回到10美元,直到2020年1月才衝破100美元,8月中飆上1,500美元天價,進行拆股「一拆五」,分割後股價又從330 美元,在今年10月竄回千美元關卡,站上1,116美元。全球電動龍頭特斯拉負靠著美國及大陸等地的超級工廠建立起量產的製造能力,全球出貨量超過百萬台,背後供應鏈的管理是一門大學問,圖為大陸上海超級工廠。(圖/特斯拉)這兩檔在美股各自奇航的電動車創辦人,史卡林格(Robert R.J. Scaringe)與馬斯克(Elon Musk)也因此被外界拿來PK,從成長過程、學歷、電動車事業,甚至是外表,都認為這位MIT的機械工程博士,與年輕的馬斯克有點像,兩人年輕時一樣都是文質彬彬,骨子裡有的是創新的本事。Rivian的成功要從它的創辦人史卡林格說起。根據史卡林格的自述,他出生在一個工程師家庭,父親是一位工程師,和許多男孩一樣從小就喜歡車子,程度可以用「痴迷」來形容,經常跟鄰居小孩一起東拼西湊的玩零件、一起修理車子,甚至還曾經在鄰居的車庫中幫忙修復了一輛保時捷356。高中畢業後,他去了美國紐約州的著名的理工大學倫斯勒理工學院(RPI)就讀工程系,畢業後繼續在鄰近的麻省理工學院(MIT)深造,最後在著名的斯隆管理學院(斯隆汽車實驗室)獲得機械工程博士學位。MIT學成後他並沒有選擇進大公司工作,他想要實現夢想,打造一部一加侖汽油(約3.78公升)跑六十公里的省油汽車,比省油車代表豐田Corolla一加侖汽油跑三十公里,還要省油二倍。他研究了2年,在2010年代初創造了一款跑車原型,但距離「節能」的目標還很遠。失望之餘,他看到汽車市場新面孔電動車,像是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2005成立的FISKER、2007年成立的Better Place等,儘管電動車的核心技術跟傳統燃油車的機械電機完全不同,但他毅然決然轉向新賽道:做電動車。CTWANT調查,在史卡林格在提供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S-1表格(招股書)新聞稿中透露,「電動車的環保價值打動了我,這是為什麼Rivian 專注於SUV和卡車。」除了喜歡汽車,史卡林格另一個喜好就是各種戶外運動與探索大自然,特別的是,史卡林格跟妻子就是因跑馬拉松所認識的。而電動車的環保特點,更是到戶外探索時保護環境最好的交通工具;在史卡林格的IG上就可以看到許多他與家人在大自然遊玩、露營的照片,Rivian的電動皮卡正是他目前駕駛的車輛。馬斯克直言量產、供應鏈、物流及服務對新創電動車業者來說將是一大考驗。(圖/AP、翻攝自馬斯克推特)相較於史卡林格的低調,馬斯克顯得很高調。美國媒體《MotoBiscuit》分析,馬斯克是電動車的英雄,為產業開拓了新的時代,他自走炮的行為常引起爭議,例如2018年泰國12名學生與教練受困淹水洞穴,馬斯克稱其中一名救援人員是戀童癖者,引發譁然;對加密貨幣、新冠肺炎病毒及特斯拉股票限制貼文等,一言一行都吸引全球目光。
特斯拉殺手3/一支車展宣傳片贏得亞馬遜7億美元投資 貝佐斯女友牽線功不可沒
第一位將電動車新秀Rivian推上全球舞台的,就是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今年7月20日,他和三名同行者搭乘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載人火箭New Shepard上太空,在全世界目光下,他們進場搭乘的正是Rivian的R1S SUV電動車。貝佐斯也曾公開稱讚Rivian的創辦人史卡林格(Robert R.J. Scaringe),「他是我見過最棒的創始人之一,有著清晰的願景。」而上一個同樣被貝佐斯稱讚的人叫做拉里佩奇(Larry Page)跟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這兩位正是Google的創辦人。亞馬遜與Rivian的結緣,要歸功於貝佐斯的女朋友桑切斯(Lauren Sánchez),她是讓貝佐斯決定出手投資的關鍵人物。2018年,當史卡林格時正在準備洛杉磯車展時,他找到了一家航拍公司來合作拍攝影片,而這家航拍公司的老闆正是桑切斯。正巧,當時亞馬遜已經花了一年的時間找一家能大規模製造電動貨車的公司,在桑切斯介紹引薦下引起了貝佐斯的興趣,便飛到了密西根州Rivian的研發中心與史卡林格見面,兩人相談甚歡。透過女朋友桑切斯(Lauren Sánchez)的介紹,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得以與Rivian創辦人史卡林格(Robert R.J. Scaringe)相識,最終成為合作伙伴,亞馬遜持有Rivian兩成股權。(圖/AP)史卡林格對貝佐斯說明了環保電動車的願景及未來發展的進程規劃,甚至計畫如何透過亞馬遜的訂單來獲得穩定的金流、降低底盤的生產成本等,貝佐斯很快就決定要投資。貝佐斯是Google的A輪投資人,在產品還沒問世時撥了25萬美金,之後又追加上百萬美金,2019年更帶來了7億美元(約新台幣195億元)的投資。車展之後,Rivian的名聲更響亮,除了有亞馬遜外,福特汽車(Ford)也投資了5億美元(約新台幣139億元),還有普信集團(TROW-T. Rowe Price Group)投資了13億美元,這些大手筆的投資都讓外界不得不注意到Rivian。同年,亞馬遜決定下單了10萬輛電動貨車訂單,其中2022年先交付1萬輛,其餘在2030年前交付完成,Rivian的聲勢大漲,被認為是特斯拉的最強的勁敵。Rivian電動車的設計是屬於「滑板式底盤」,在技術上比起傳統整車設計,底盤上空間更大,更適合電動車需要在底盤放置電池,空間的適用性好,可以在一個底盤上開發不同類型的車型,以此降低成本。Rivian最大的特點是「滑板式底盤」,可以在一個底盤上開發不同類型的車型,不僅降低成本也縮短開發時程。(圖/翻攝自Rivian臉書)史卡林格在給潛在投資者和Rivian車主的公開信中提到,Rivian從一張白紙開始,沒有資金、沒有團隊、沒有技術、沒有供應商、沒有品牌,也沒有生產的基礎設施,但是擁有缺乏約束的想像力,這個特質不但令人陶醉、還很漂亮、而且靈活,也帶來了陡峭的學習曲線。「希望通過提供市場上根本不存在的效率、公路性能、越野能力、功能實用性和產品改進的組合來建立我們的品牌。」史卡林格強調「將Rivian打造為積極生活方式的品牌。」Rivian賣的不止是商品,還有生活態度與夢想,而2021年的美國市場完全買單。根據史卡林格提供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上市規劃說明書中提到,截至2021年10月31日止,Rivian已經生產交付每台售價7萬3,000美元的電動皮卡R1T共156輛,預計在2021年底時將交付1,000輛的R1T跟15輛的R1S SUV電動車,換算下來,目前收入約1,138萬美元的公司,一上市就成為價值1,000億美元的汽車製造商。 不過Rivian也不是凡事一帆風順,2019年史卡林格分別找上福特及通用汽車(GM),福特為了防堵通用,拿出了5億美元投資Rivian,並規劃共同開發林肯(Lincoln)品牌的電動車,拉攏意味十足,但這椿共同開發合作案在2020年就以新冠肺炎疫情為由取消,遲遲無下文。Rivian上市後不到10天,福特與Rivian共同宣布,「因計畫與需求出現變化,彼此將專注自己的產品線開發,雙方同意不進行任何形式的車輛開發或平台共享。」消息一出,Rivian在22日股價收跌8.16%,每股118.11美元,公司市值仍有1,007.3億美元,多於福特的818億美元與通用的930億美元。
全球IPO熱潮今年逾16.7兆元創史上新高 「特斯拉殺手」募資金額榮登第一
2021年全球IPO熱潮不減,金額突破6,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7兆元)已經創下歷年來新高紀錄。而今年最高一筆的IPO正是有「特斯拉殺手」之稱的美國電動車初創公司Rivian,其IPO募得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337億元)。今年全球在疫情趨緩、經濟復甦及資金寬鬆的政策支持下,也讓不少熱錢流進IPO案件中。根據統計,2021年還有一個多月時間才結束,全球已經有近2,850家企業,透過IPO的方式募集了超過6,000億美元的資金,不僅在交易數量及金額上超越了在2007年創下的歷史紀錄,也締造了新的歷史記錄。今年最大一筆的IPO案正是因電動皮卡聲名大燥的美國電動車初創公司Rivian。Rivian在這個月10日,在美股募得將近120億美元的資金,成為今年規模最大的上市案,也是歷年來美國第六大IPO案。市場人士指出,Rivian靠著高熱度的電動車題材,即使還沒有真正收入,公司股價在上市頭幾個交易日裡仍然上漲了一倍多,市值一度超過大眾汽車,登上全球第3大車廠。今年的IPO熱潮也在亞洲及歐洲地區出現,包括大陸的中國電信在8月A股的IPO案中,就募資達到54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元2,350億元)。波蘭寄存包裹業者InPost SA今年1月份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上市時,募到了28億歐元(約新台幣877.5億元),成為歐洲最大的IPO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