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
」「最幸福國度」芬蘭連續7年霸榜 芬蘭人唱反調:沒人比我們更懷疑這件事
聯合國資助蓋洛普執行的2024「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在3月20日公布榜單,芬蘭連續7年蟬聯榜首。然而,芬蘭人自己似乎對這個結果很有意見,芬蘭記者卡莉娜契拉(Carina Chela)20日便投書英國《每日郵報》表示:「沒有人比芬蘭人更懷疑我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個說法了。」契拉先是自我調侃,雖然芬蘭人的超速罰單金額以收入為計算基準,很可能也是世界上重金屬樂團最集中的地方,但每年此時,芬蘭人都要被迫在惡劣的天候與融雪的泥濘中打滑掙扎,來迎接「最幸福國度」的每一天。接著,契拉提到最近當選芬蘭總統的前總理史塔布(Alexander Stubb)在社群發表他認為芬蘭成功的原因是「自然環境」、「信任」與「教育」。在契拉看來,這3大原因她只能勉強同意。契拉指出,雖然芬蘭的教育系統在全球聲譽卓著,但根據最新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評比結果顯示,年輕一代的教育水準正在慢慢崩潰。經濟表現也不如人意,尤其是過去3個月內芬蘭已發生2場因政治引起的大罷工,政經部門飽受影響,政府與勞方工會也還未取得雙方滿意的前景。契拉還指出,芬蘭人普遍有人酗酒、服用抗憂鬱藥物的狀況,自殺率更曾在全球名列前茅,那怕如今自殺率雖已減半,但仍略高於歐盟平均值。唯一幸運的是:「出於某種原因,芬蘭年輕人現在未能追隨前幾代人醉酒的腳步。」為什麼芬蘭年輕人不再像父輩一樣沉迷酒精,契拉認為是因為國際局勢的緊張,加劇了年輕人的不安全感。契拉提醒,就在芬蘭旁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事已經邁入第3年,讓芬蘭放棄了維持多年的中立國地位,在去年4月正式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芬蘭與俄羅斯國界長達1340公里的邊境如今也已經徹底封閉,因為普丁(Vladimir Putin)正不斷將移民遷往邊境,而這對於依賴俄國市場的旅遊業者與相關行業來說,都是惱人的問題。聯合國自2012年起開始公布「世界幸福報告」,這項年度報告以美國市場研究公司蓋洛普(Gallup)的數據為基礎,由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領導的分析團隊收集全球143個國家和地區受訪民眾的意見,以0到10分評估他們的生活。根據2024年「世界幸福報告」,芬蘭以平均7.7分蟬聯榜首,第2名到第5名依序是丹麥、冰島、瑞典、以色列。最後2名國家是2.7分的黎巴嫩和1.7分的阿富汗,台灣則以6.5分排名第31。
北一女師批108課綱「無恥」 教育部:沒有廢棄禮義廉恥
教育部108課綱大量刪減文言文讓北一女國文教師區桂芝相當不滿,網路近期流傳一段她痛批108課綱是「無恥」課綱的5分鐘影片,在許多社群及群組爆紅,點閱突破百萬;對此,教育部(8日)強調,108課綱並未廢棄文言文,也沒有廢棄禮義廉恥,反而是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和落實,而非僅背誦課文。教育部表示,108課綱強調讓學生在課程中學習到各種素養能力,進而在生活中實踐和落實,而非僅背誦課文。教育部也以近日OECD發布PISA2022調查為例,指出台灣的學生具備足夠素養能力,對於應具備的價值觀及生活態度,能從目前素養導向的課程中學習到,並透過生活中的議題思辨,進而實踐禮義廉恥的修養。「108課綱沒有廢棄禮義廉恥,而是鼓勵學子思辨和生活中實踐。」教育部指出,針對108課綱國語文課程,強調培養學生語言溝通與理性思辨的知識能力,教材編選著重多元取材。教育部說,取材範圍擴大至兼具時代特性、思想流派及文體多樣性之文化經典、台灣新文學作家作品,以及世界華文文學、翻譯作品和文學論述。另外,教育部也澄清,108課綱並未廢棄文言文,文言選文以兼顧不同時代、不同作者、不同文類,並依據普通型高中國語文課綱規定,文言文除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外,課數的比率須符合3年平均35%至45%。
「看影片就好」孩童識字率大幅降低 紐西蘭總理下令「校園禁用智慧型手機」
紐西蘭慈善機構教育中心一名研究人員於2022年警告,指稱其在經過調查後,發現有超過三分之一的15歲兒童,竟然幾乎不會讀寫,這完全打破過往紐西蘭高識字率的成果。為此,紐西蘭新任總理拉克森(Christopher Luxon)也表示,將禁止在校園內使用智慧型手機,希望以此來扭轉識字率下跌的情況。根據《德國之聲》報導指出,紐西蘭新任總理拉克森於1日訪問一間學校,在訪問過程中表示,將會履行自己在選舉時的承諾,也就是將在上任100日之內,禁止學生在學校使用智慧型手機。而拉克森也誇讚自己造訪的馬努雷瓦中學,因為該中學很早就開始規定學生每天都要進行一個小時的閱讀、寫作,還有數學課,力推這些課程,也是拉克森所屬的國家黨計畫實施的政策。紐西蘭慈善機構Education Hub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有超過三分之一的15歲兒童幾乎不會讀寫,報告中更直言「必須即刻採取行動,以此來解決紐西蘭的文盲率上升問題」。紐西蘭教育部長斯坦福德也在1日時提到這份研究報告,更指稱,目前只有不到一半的年輕人,具有符合自己所屬年齡應當具備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報導中也指出,過往紐西蘭的學生在國際上,通常在閱讀、寫作、數學、科學上有不錯的表現能力,雖然在2018年的PISA排名中,紐西蘭的評估分數已經遠遠低於中國、新加坡、日本、韓國、愛沙尼亞和芬蘭等表現最優秀的國家。整體評估下來,造成紐西蘭是文盲率上升的原因,智慧型手機被認為是一種主要的影響。因此拉克森才在選舉期間,表示將在上任後100日內,禁止學生在校內使用智慧型手機。其實不只紐西蘭,目前有許多國家都在實施類似的智慧型手機禁止政策,其中包含了美國、英國、法國、荷蘭,德國境內也有部分州實施類似的措施。
2030雙語上路 Miss Vivian:3歲起步學英文恰恰好
2030雙語政策,還剩7年就要上路,究竟孩子幾歲開始學英文,才是正確的?不少父母擔心:太早,會不會造成孩子混淆?太晚,會不會讓他輸在起跑點上?艾美英語執行長Miss Vivian指出,3歲開始,正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期。Miss Vivian指出,3歲起步學英文恰恰好,雙語學習刺激更有利孩童情緒發展和學習力培養(圖/艾美英語提供)。2020年被網路評為最具影響力的英文老師之一的Miss Vivian表示,國外研究文獻顯示,3-12歲是小朋友學習語言的最佳階段。因為人腦當中-布洛卡區(Broca's area),是語言訊息處理及話語產生的區域,當母語和第二語言的學習時間點重疊愈高時,不但不會造成混淆,反而有利孩童的學習效果加乘。教學經驗超過20年的Miss Vivian同時援引全球教改指標PISA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的研究結果也直指,3歲起,是語言學習和社學情緒發展的黃金時期,更是培養學習力的重要階段。所以父母毋需擔心過早學習外(英)語,會對孩童造成困擾,應該儘早營造有利的雙語學習環境,更能激發孩子們的潛質。因為這樣的認知,Miss Vivian為兒子從2歲起,刻意營造出雙語接觸的環境,讓他在「常聽」和「多聽」中得以潛移默化。在跨越剛開始的尷尬期後,如今11歲兒子的英文反應,不論是閱讀,表達甚至是講演上,都有不錯的表現,也讓理論充分在實際中被落實。她因此希望將個人在家陪伴的成功經驗,和更多家長們分享。英語,不只是工具,更是媒介-學英文,是學習和「世界」溝通的共同語言Miss Vivian說,英語不單是一門學科,而是學習的媒介,且是一把開啟知識殿堂的智慧之龥。溝通的對象不只限於「人」,就算是「未來AI人工智慧」世界,英文都佔了舉足輕重的位置。以最近火熱的話題「ChatGPT」為例,正是透過網路上的海量資訊來建構回答。根據統計,在網際網路世界裡,29.5%的網頁、70%以上的郵件、97%的科學期刊,都是以英語撰寫。顯然以英文提問,才能獲得更全面的答案。Miss Vivian總結說,英語,可說是目前和世界溝通的共同語言。不管是過去的人對人,或是未來的聊天機器人,想要獲得最新的第一手資訊,英文,不只要會「說」,還要能夠「看」,最後才有機會「懂」。因此,幼兒時期藉由英文閱讀來認識世界,對孩童的學習來說,其實是事半功倍的投資。若能在父母的陪同下一起閱讀,更有機會對孩子們的一生,產生重要而正面的影響。
搜奇/就是要歪樓才有特色 揭開「比薩斜塔」7百年無法解開之謎
建築是一種文化,是構成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縮影。而在建築漫長的發展歷史中,有些建築因為自然環境的影響、設計師的奇思妙想以及工藝進步等因素,最終成品顯得有些與眾不同,甚至看起來特別危險,像是世界7大奇景「比薩斜塔」,傾斜的模樣堪稱是705年來的無法解開的謎團,近日科學家終於解開謎題,原來是「土壤」讓斜塔傾斜,卻也是不會倒下的原因。此外,修復單位也努力從反方向拉正了4公分。比薩斜塔在西元1173年建造,塔樓最初的設計並不是斜的,在工程開始不久後,便因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開始傾斜。比薩斜塔(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最初在西元1173年建造,塔樓最初的設計並不是斜的,在工程開始不久後,便因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開始傾斜,原定為 8 層,高 54.8 公尺,當10年蓋到第三層的時候,塔體的一側下陷 30至40公分,因此比垂直線傾斜 5 公分。由於當時比薩與佛羅倫斯開戰,加上設計師想不出校正傾斜的方法,因此塔樓開始了將近100 多年的停工。1275 年左右,比薩斜塔重啟修建,繼續往上加蓋三層,並嘗試糾正塔樓的軸心,像是在某一面調整承重柱的重量、然而這樣的做法並未讓比薩斜塔掰直,反而是讓它更「彎」了。世界7大奇景「比薩斜塔」,傾斜的模樣堪稱是646年來的無法解開的謎團。1284 年,六層的塔體完成,已經有 48 公尺高。然而在 1287 年,當時的工程師擔心倒塌,就停工了。1372年完工後,塔身明顯傾向東南邊,這座塔最初目的是作為鐘樓,但因為擔心傾斜狀況釀成倒塌,始終不敢敲響鐘聲,但也因特殊的歪斜造型卻屢經地震而不倒塌,每天湧入成千上萬的遊客朝聖。根據英國布里斯托大學今年公布一項研究報告,比薩斜塔高度和硬度,與基座所在的地面土壤呈現互補,因為土壤太軟、沙化使得塔身傾斜,卻也能藉此避開地震的共振作用,解開斜塔不倒長年來的疑惑。這座塔最初目的是作為鐘樓,但因為擔心傾斜狀況釀成倒塌,始終不敢敲響鐘聲。另外,比薩斜塔監視組織負責人薩爾瓦多薩提斯(Salvatore Settis)教授表示,這座57公尺高的紀念碑在過去的20年中已被拉直了4公分,傾斜度比以往少了一點,推估至少還能再撐200年,雖然比薩斜塔就是要傾斜才比較有特色,但考量到建物壽命和旅客安全,因此決定重新修復,目前已經恢復到19世紀初的傾斜度。比薩斜塔就是要傾斜才比較有特色。
2022全台兒童閱讀大調查出爐! 閱讀習慣兩極化,7-9歲是黃金養成期 影響兒童閱讀行為關鍵在父母
未來親子學習平台《未來Family》17日於「兒童閱讀與學習力趨勢論壇」發布「全台兒童閱讀大調查」, 這份調查針對全台各縣市家中有3至15歲小孩的家長進行電話訪問,了解兒童閱讀現狀、家長對閱讀的想法與行為等。進一步分析,有三大觀察重點:重點1‧「閱讀」是家長最看重的能力,同時也反映對素養考題的擔憂108課綱偏重情境描述的新型素養題型變多,多數家長表示擔心小孩考試時看不完或看不懂考卷(65%),其中更有近三成(27.5%)的家長表示非常擔心;顯示長文閱讀對於看慣網路短文、碎片化閱讀的數位時代的孩子而言,並不容易,而且是被認為需要發展的能力。調查中也呈現「閱讀」(75.8%)比起語文(66.4%)與數理(40.7%)等能力,更受家長重視,被視為孩子學習過程中必要的基礎能力;交叉分析可以發現,家長重視閱讀卻也擔心孩子無法深讀。重點2‧七至九歲為孩子閱讀量最高的年齡,也是閱讀習慣養成的黃金關鍵期調查中統計兒童一年的紙本書閱讀狀況,有近三成(27.7%)閱讀超過30本,其中又以7-9歲孩子有最高比率閱讀達到這個數量,且閱讀時間最長。以閱讀動機來說,「自己有興趣」(58.7%)與「老師指定作業」(58.6%)為兩大主因,其次為「父母陪伴/要求」(41.7%),顯示在興趣之外,學校與父母的引導和態度佔重要角色。值得關注的是,閱讀情況中,父母伴讀以3-6歲孩子比率最高,因老師指定作業而讀以7-12歲比率最多,因考試而讀則以10-12歲比率最高;可以發現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和學習需求變化對閱讀動機和閱讀數量的影響。重點3‧閱讀習慣漸趨兩極化,影響孩子閱讀行為的關鍵因素是父母排除教科書和參考書的閱讀時間,近五成(46.6%)孩子每周低於3小時用在閱讀(含電子書),交叉比對家長每周閱讀時間,同樣有五成(53.9%)每周閱讀時間低於3小時;但調查中也發現另一群重度閱讀者,每周閱讀時間14小時以上的家長佔13%、兒童則有6.4%。再進一步分析,閱讀量高的家長,越容易為小孩購買書籍,連帶提升兒童對閱讀的興趣和時間,孩子每周平均多2.5小時閱讀,顯示父母身教極其關鍵。另外,對於如何加強閱讀能力,家長普遍認為「親子共讀」(61.7%)最有效果,其次是鼓勵廣泛閱讀(56.6%)、增加閱讀量(45.9%)等。兒童閱讀與學習力趨勢論壇,專家解惑關於閱讀與學習的各種提問「讀寫能力,是21世紀知識社會的共同貨幣,也是決定國家的競爭力!」知名教授洪蘭,在今(17) 日論壇中引述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的論述;同時也強調「榜樣是教養中唯一重要的東西」,家長想讓孩子喜歡閱讀要從自己做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宋曜廷則提醒,我們已進入淺閱讀時代,閱讀材料偏向輕薄短小,也缺少反思;從淺閱讀要進入深閱讀,在於從娛樂性的閱讀轉成目標導向的閱讀,先深化動機,再漸進提升閱讀能力,讓孩子對自己的進步有感,就能持續提高閱讀動力。未來親子學習平台許耀雲社長在解析調查時提到,閱讀的本數不代表閱讀品質,廣度和深度同等重要,進入高層次閱讀需要一定的學習和養成,掌握閱讀技巧和閱讀策略將能事半功倍;讓孩子愛上閱讀是家長投報率最高的投資,因為當孩子學會「只要有書本,就能找答案。」他已經取得學習表現的致勝關鍵。成立20周年,長期關注兒童教育並持續推動閱讀學習的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為回應父母師長對閱讀議題的各項關注,除公布調查結果之外,於9/17(六)起一連舉辦六場線上論壇,分別就整體趨勢、圖畫書、知識書、閱讀理解、親子共讀及閱讀的關鍵橋梁切入,共邀請15位知名講者暢談如何培養閱讀習慣、如何適性選書及內化文本。n 「兒童閱讀與學習力趨勢論壇」系列活動報名:https://bit.ly/3PUXkBsn 「2022全台兒童閱讀大調查」內容詳見:https://bit.ly/3BK2iMM
日本學生閱讀能力「慘滑7名次」 大陸學霸從27名衝至榜首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3日公布了2018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從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到,日本學生的閱讀能力大不如前,從上一次的第8名大幅下滑到第15名,平均僅504分。專家認為,此一現象與使用智慧型手機與網路盛行等因素息息相關。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PISA每3年舉行一次,今年為第7屆,施測對象為完成義務教育的15歲學生。2018年PISA調查共有79國的學生受測,日本全國有來自183所高中,約6100人參加。這次調查重演2003年的「PISA驚嚇」事件,當年日本學生閱讀力排名第14,2006年再下滑至第15名。有名東京知名大學的教授不禁感嘆,他在批改試卷及報告時,明顯察覺到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衰退的趨勢,除了文章段落不分明,無法清楚說明論點或歸納資訊外,並且經常出現錯字及漏字狀況。OECD指出,現今處在數位時代下的日本學生,已無法閱讀太複雜的文章。日本專家推測,此一現象與使用智慧型手機與網路盛行息息相關。(圖/翻攝自經濟新聞)2018年PISA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大陸北京、上海、江蘇及浙江地區」學生的閱讀能力排名居首,從上屆第27名一口氣衝到第1名,總分555分,中國大陸這4個地區,同時也囊括數學應用力及科學應用力,這2個項目的冠軍;閱讀能力第2名是新加坡,第3名則是澳門,而台灣則排在第17名的位置。
【奮戰108課綱11】陳立:家長學生壓力來源 學習歷程檔案公平與客觀性
【記者/李蕙璇】補教界知名的陳立教育創辦人陳立老師則提到過去用聯考制度至少是公平的,而他最在意的也是公平。他在補教界40多年來經歷過多次教改,各界參與教改初衷都是希望孩子念書不要那麼累,希望孩子求學學習知識是靈活有創意,制度都有其良好立意。「當學習歷程也成為分數,涉及到主觀性與評鑑制度,是我對108課綱唯一擔憂的地方。」陳立說。陳立強調,學習歷程立意很好,但當成一個大學分發考量的因素時,唯一擔憂的是其公平性與客觀性,這也是家長學生最大的壓力來源。他也提出其三點分析。一、學習履歷:這本就是要做的工作,就按照教育部的規定,每學期上傳,過去是在高三才整理,現在學生可以每學期檢討自己有方面,還需要加強,還可以補救。二、閱讀素養是好的政策,考試規則這麼定,大家就遵守,這只是未來在考試方式的改變,多了閱讀方式的測驗,如PISA,雖然是考試內容方式的改變,但大方向是好的。三、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若併入大學分發的考量因素時,唯一擔憂的是公平性與客觀性,這也是他觀察到許多家長、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待續)看更多↓↓【奮戰108課綱2】多錢入學?補素養 一天要價2萬【奮戰108課綱1】揭 花錢拚分數的軍備競賽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6期《周刊王》和2162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7/24起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時報周刊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