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製造
」 PCB全球PCB第一大國將換人! 陸廠「新能源車+AI」估衝出267.9億美元產值超車台灣
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與工研院產科所出具報告顯示,2024全年,陸資PCB產業將快速成長至267.9億美元,全球市占率將提升至32.8%,可能成為全球PCB產值最大。據TPCA 2023年9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台灣PCB產值在全球市占中排名第一,陸資以31.52%居於第二,接續為日本15.9%、南韓10.67%。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與工研院產科所近期發布「2024中國大陸PCB產業動態觀測」。報告指出,2023年陸資PCB產業的全球市占率約為30.5%,產值達229.8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展望2024全年,報告指出,陸資PCB產業將快速成長至267.9億美元,年增長率達16.6%,全球市占率將提升至32.8%,陸資PCB將可能成為全球PCB產值最大,而隨著AI應用普及及新能源車搶市,帶動AI伺服器和車用電子相關的PCB需求顯著提升,已成為產業成長的重要驅動力。為推動半導體產業自主化,中國大陸啟動了第三期「國家大基金」,將AI晶片和高頻寬記憶體(HBM)列為核心投資方向。隨著中國大陸推動國產晶片自主化,亦將進一步推升其載板業務的成長。在新能源車領域,中國產製新能源車在全球佔比已超過六成,政府政策不僅於購車補貼與稅收減免,更進一步要求汽車製造商優先採用本土供應鏈,有助於提升陸資PCB廠商的市佔率。報告指出,面對陸資PCB的崛起,台資與陸資廠商的產品結構雖然相近,但主要客戶與終端產品定位仍有所區別,面對新競爭局勢,台資企業須審時度勢,強化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報告表示,中國大陸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PCB生產基地,2023年全球有51%的PCB產品在中國大陸生產,因應地緣政治變化及全球客戶對供應鏈多元化的需求,陸資PCB廠商也加速海外布局,以尋求更大的市場機會,泰國為其首選投資地,截至2024年底,已有27家陸、港資PCB製造商前往泰國投資,將帶動為數可觀的紅色供應鏈陸續赴泰群聚。TPCA 2023年9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台灣PCB產值在全球市占中排名第一,但陸資企業近年也直起直追,估算台資廠以31.97%的市占位居全球第一,中資廠以31.52%居於第二,接續為日本15.9%、南韓10.67%。
阿水講股/股市阿水:台股回升 追強當心物極必反
台幣兌美金匯率再走強、台積電迎來法說會,台股走勢漸漸清晰,投資人仍要注意:「物極必反」原則。台積電十五日法說會前,法人動向備受關注,若以雙十連假截稿前來看,目前外資對台積電已連續買超八個交易日,而在近期,外資連續八個交易日買超紀錄,是六月台積電股價仍在三百元以下的事,以目前四百五十元價位來說,市場挑戰前高四百六十六.五元的意味非常濃厚,連帶也讓台股即將一股作氣挑戰前高一三○三一點的可能性浮上檯面。就像專欄曾提及,加權指數月線是否上揚,其實是判斷大盤相對安全與否的簡易參考技術指標。加權指數從十月六日起開始上揚,在短線尚未與加權指數的月線乖離過大之前,仍有機會呈現驚驚漲的局面;此外,月均線的位置在一二六五九點,也比七月二十八日挑戰一三○三一點時的月線位置一二一九八點來得高,在此情況下,即使短線拉漲,也不至於出現短線正乖離過大。但讀者要注意,連假前台股雖大漲一百多點,若以市值回推,加權指數有很大一部分的漲幅,是由台積電貢獻的,其餘上市櫃各股則漲跌互見。在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大盤走勢下,選股特別重要,建議投資人還是從法人關注的熱門股及創新高的個股去挑選,比起只挑好體質、股價均線卻下彎的個股來得吃香些。從九月三十日至十月八日,三大法人在上市類股中一共買超四百六十五.九三億元,其中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買超三百七十二.一一億元,自營買超六十六.五二億元,投信則買超了十八.三○億元。可以看到,外資連續兩周淨買超,雖然金額沒之前的多,但阿水判斷,也是因為大盤指數才剛站上月線,外資的動作本來就較緩和一些,投資人可以再耐心多觀察。而最近五個交易日,三大法人合計買超排行榜,交叉比對有兩大法人以上合買的資料,台積電受益於八連買,已站上台股買超排行榜第一名,其他類股像是IC-設計、EMS (電子代工服務)也都進榜,若依產業細分,可看到法人買超的三大類股分別為: IC代工、PCB製造及IC設計。讀者朋友不妨從中挖寶,若搭配加權指數持續上漲,應該較弱勢股有利一些。阿水還是要提醒,資金流進台股易推升台幣的說法,在近日台幣匯率走強中獲得驗證,然台幣持續走強,出口商並不樂見,台股又以電子產業為主,行銷全球賺取外匯,受匯率的影響不可說不大。因此,若台股真的成功挑戰前高,一定要小心台幣匯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短線上很可能被拿來當成回檔的理由,投資人追強操作時,一定要特別小心注意。
【阿水講股】股市阿水:台股震盪下的操作祕訣
上周股票大盤逢高震盪,雙十一當天大盤跌了一五○多點,指數一路跌往二十日均價線(月線),但來到月線就止跌,整體大盤雖橫盤震盪,但同時個股表現並未相對弱勢。很多投資人想問,國際事件一天好消息、一天壞消息,到底現在是中長期再續漲的「休息段」,還是「作頭」現象已出現?關於這個問題,我要分享的還是那句老話:「散戶永遠站在資訊的最尾端」,所以要盡可能的觀察資訊前端的法人與大戶的動作。首先,要觀察資金流部分,可以參考新台幣兌美元的匯率走勢,若新台幣有走貶趨勢,接下來的盤勢就應該提高警覺。目前新台幣與十一月初相比,有稍走貶的情況,整體風險上還是要多加注意。第二點,就是觀察三大法人在台股的買賣超狀態,如果能持續維持買超狀態,且權值股能夠帶量創新高,對後市要持續走高才能有所幫助,若法人已經在縮手了,那麼身為散戶的我們,就應該退得更遠一些,不應憑感覺來操盤。尤其時間愈接近年底,也就更接近外資十二月中及十二月底大連休的情況,當下的台股量能也會明顯減少,投資人應從十一月中就開始留意。從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五日,三大法人在上市類股中買超九六.八七億元,其中外資買超一○七.六九億元,較前一周減少達三○○多億元,但目前外資的五日區間還是維持在買超部分,只需密切觀察即可。阿水也繼續分享獨家法人資金流向資料,表一為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五日,最新的近五個交易日,三大法人合計買超排行榜前三十名交叉比對有兩大法人以上合買的資料。從表一可以看到,鴻海是三大法人共同買超金額排行的第一名,甚至前幾大權值個股包括台積電、大立光、聯發科,也都還在共同買超名單當中。上周強勢類股包括IC設計、EMS,還有PCB製造類股等,十一月底還將迎來美國十一月二十九日的購物節,月增比預期多,是否能維持下去,會是美股投資人觀察中美貿易戰是否影響購物意願的重要觀察指標。有鑑於此,若以三大法人在大型權值股的動作來說,要認為大盤馬上就要轉弱作頭,實在有點太快了。畢竟以今年七月三十日下殺前一周來看,三大法人動作明顯就不是流入中大型權值股,所以在還沒跌破月線前,都不太需要自己嚇自己,只要小心觀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