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出貨量
」 IDC 筆電全球前五大電腦品牌出爐「這台廠」贏蘋果 IDC:明年溫和成長
2024年第三季全球前五大個人電腦品牌出爐,蘋果僅拿下第四名。IDC(國際數據資訊有限公司)最新報告顯示,儘管全球經濟出現復甦,但2024年第三季全球傳統PC出貨量仍年減2.4%,降至6880萬台;預計明年市場將出現溫和的個位數成長,但相關的AI產品可能要等軟硬體與應用場景更多、直到2026年才會更加普及。以數據來看,今年第三季、全球個人電腦市占率冠軍為聯想(Lenovo),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成長3%至1650萬台,市占率24%;第二名為惠普(HP)的19.7%,出貨量成長0.4%、1360萬台,第三名是戴爾(Dell Technologies)的14.3%,減少4%至980萬台。華碩(ASUS)是第四名,出貨量成長10%至550萬台,市占率7.9%;蘋果出貨量大減24.2%至530萬台,衰退幅度居前6大廠之冠,市占率為7.8%,跟華碩並列第四;宏碁(Acer)出貨量成長4.4%至450萬台,市占率6.6%。IDC全球行動裝置追蹤研究經理Jitesh Ubrani表示,消費者和商用市場對個人電腦的需求已經恢復,但大部分需求仍集中在入門級產品上;較新的AI PC,如高通的Copilot+個人電腦、英特爾和AMD的同類晶片,以及蘋果預計推出的基於M4的Mac電腦,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會推動高階市場的發展。IDC全球裝置和顯示器研究副總裁Linn Huang則表示,雖然我們預計AI人工智慧將達到無處不在的程度,但目前看來,要到2026年才會邁向大眾市場,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將為這些支援人工智慧的硬體來開發軟體、應用場景和目標受眾。
DRAM起風了1/趁原廠減產跌價六成 模組廠「搶貨庫存滿倉」坐等漲價利潤
2020年疫情開始,全球生活方式轉變,在家上班(WFH)成為防疫的主要方式之一,個人電腦包括桌機及筆電熱銷,也讓關鍵零組件記憶體(DRAM)一時奇貨可居。但是到了2021年第四季,下游銷售急凍,記憶體又從當紅炸子雞霎時間成為燙手山芋,報價也出現急殺。為了穩住價格,DRAM廠美光在2022年9月底宣布降低2023年年度資本支出達3成、半導體設備支出更達5成,包括DRAM及NAND Flash將減產約2成;NAND Flash供應商鎧俠也在同年10月起減產3成,韓國SK海力士也跟進砍資本支出5成,並減產低毛利產品。全球最大DRAM廠韓國三星則是在2023年4月才宣布減產20%,第三季再加大力道,減產幅度來到25%,第4季預估達30%。這波的DRAM景氣有多慘?根據集邦科技報價資料,DRAM報價從2021年第四季開始下跌,2023年第四季開始回升,共連跌八季,跌幅達64%;NAND Flash則是在2022年第三季開始下跌,2023年第四季開始回升,共連跌五季,跌幅達61.2%。法人指出,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上半年,全球半導體業景氣下修,其中最早進入修正波,就是記憶體領域,主要是因為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未見起色,再加上PC出貨量仍受到之前疫情提前拉貨影響仍相對疲弱。美系DRAM廠美光喊漲價,市場看好模組廠的低價庫存將是主要受惠者。(圖/翻攝自美光台灣臉書)上游DRAM晶片廠減產之際,中下游的模組廠則是逆勢增加庫存。「DRAM是科技產業中最特殊的族群,一般電子廠商對於庫存相當謹慎,但只有DRAM模組廠卻會在報價低點時大量掃貨,觀察最近模組廠的庫存狀況,威剛、十銓創下新高,創見及群聯也是近年來的相對高點,加上之前美光又喊出要漲價,模組廠提前備貨一方面是等待後續報價正式回升時的收益,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景氣回溫了。」一位本土法人告訴CTWANT記者說。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顯示,威剛(3260)第三季的庫存金額已經來到144億元,創下新高,以威剛前10月營收264億元來算,已經是超過五個月的營收水準,連算是二線廠的十銓(4967)也衝高到62億元,今年前10月營收124億元,同樣也是超過五個月。堪稱是DRAM產業鐵嘴的威剛董事長陳立白則是7月就透露,上游供應商對DRAM價格態度已紛紛轉趨正向,議價空間緊縮,伴隨著減產效益將在第三季顯現,加上終端客戶的DRAM庫存水位普遍回復健康,在主客觀條件兼具下,預期第三季的DRAM合約價跌幅將明顯收斂,現貨價則可望領先起漲。陳立白強調,目前的價格反彈動力主要是來自於上游減產效應及通路回補安全庫存,但伴隨著智慧手機需求漸入佳境,同時PC出貨逐步回復常態,預期明年農曆年後就能見到記憶體產業的春燕歸來,屆時NANDFlash與DRAM價格仍將持續上漲。十銓直言,拉高庫存就是因為DRAM價格已經到底了。(圖/報系資料照)陳立白更喊出,整體產業正向趨勢至少將維持到2024年第三季,而上游原廠在2024下半年將可望由虧轉盈。此外,陳立白也預期,包括AI PC、AI手機等各類AI應用趨蓬勃發展,將推動上游原廠產能配置與新增投資都集中在HBM(高頻寬記憶體)及DDR5,為產業帶來新一波多頭,未來2、3年都會是記憶體產業的好光景。而陳立白所說的AI相關應用需求有多大?根據麥格理的分析報告指出,如果要在智慧型手機運行「生成式AI」,像是使用AI生成圖片功能,大約就需要12GB的記憶體,以目前手機記憶體主流容量多為8GB來算,等於增加50%;如果需要更強大的生成式AI技術個人助理,則記憶體需求更上看20GB,需要的記憶體容量更是翻倍成長。「美光之前宣布要漲價,其實就代表減產效益已有浮現,隨著市場需求被重新催化時,只要原廠堅持不要大幅度擴產,漲價就是必然的手段,也說明了產業有逐漸健康的方向發展。」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告訴CTWANT記者。群聯執行長潘健成之前已喊出,NAND Flash價格已經到底。日前在11月7日的法說會,潘建成更透露,由於原廠產能限縮,為了確保後續貨源穩定,公司擬預付款給供應商。
英特爾Q1營收跌36%虧損28億美元 史上虧最大
英特爾(Intel)周四(27日)美股盤後,發佈了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淨虧損28億美元爲有史以來最深,至少30年來首次連續兩個季度虧損。第一季營收同期相比跌36%,連續五季下滑,預計第二季續虧。PC和服務器晶片等主營業務部門收入均同比跌三成,轉型計劃核心的代工業務收入始終不佳。財報顯示,英特爾第一季度總營收同期相比跌36%、較前一季跌16%至117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11億美元,仍接近2010年以來低位,但高於公司給出的指引區間上限115億美元。預計今年二季度將繼續虧損且收窄毛利率預期。在PC個人電腦市場持續低迷、晶片市場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英特爾創其歷史上最大的季度虧損,超越2017年四季度的虧損紀錄6.87億美元,不僅是至少三十年來首次連續兩個季度虧損,也是2009年以來首次公佈調整後(非GAAP)的季度虧損,且連續五季銷售額下降。據數據供應商IDC統計,在英特爾收入中佔據很大份額的個人電腦PC出貨量在今年首季同期相比下降29%,延續了去年初開始的下滑趨勢。英特爾預計長期範圍內,一年的PC市場銷量約3億套。近幾個月數據中心對晶片的需求也有所下降,給英特爾銷售帶來進一步壓力。英特爾稱,服務器市場在2023年第一季萎縮。此前,華爾街預計英特爾等晶片股第二季的銷售額將較一季度顯示出復甦跡象,仍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但下半年或反彈,英特爾重申成本削減目標。公司CEO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財報聲明中稱,面對充滿挑戰的商業環境,仍對宏觀經濟前景保持謹慎,將推進晶片製造代工業務,使公司能夠最好地利用未來1兆美元的市場機會。並重申將採取行動裁員並尋求其他成本削減措施,今年將削減30億美元,最終目標是到2025年底的年度成本削減和效率提升高達100億美元。
IDC:亞太PC市場2022年減11.6% 估今年跌破1億台大關
研調機構IDC表示,根據IDC「全球個人運算設備追蹤季報」最新研究結果顯示,2022年傳統PC市場(包括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和工作站)在亞太地區(包括日本和中國)出貨量達到1.066億台,較去年同期衰退了11.6%。IDC表示,預期2023年PC出貨量也將再衰退7.6%,出貨量預計將低於9850萬台,主要是因為庫存調整、需求已滿足,經濟壓力也將繼續對PC銷售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在2023上半年。IDC指出,前五大PC品牌廠商中,華碩(2357)是唯一一家在2022年成長的前五大PC廠商,家用筆記型電腦出貨量連續第二年成長。此外,2022年第一季和第二季對韓國教育市場的大量出貨促使該國2022年的商用出貨量增加了五倍以上。而Lenovo(聯想)、HP Inc(惠普)、Dell Technologies(戴爾)及宏碁(2353)的出貨量年衰退都超過10%,其中以Dell Technologies(戴爾)的衰退幅度最大,達19.6%。IDC亞太區設備研究資深市場分析師Matthew Ong表示:「2022年初,亞太地區繼續受益於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的供應改善。然而,由於家用和商用市場需求疲弱,2022年的出貨量低於前一年。解除封城措施以及過去兩年之需求已被滿足,促成了消費重點的改變。」在2021年創下歷史新高後,亞太區整體筆記型電腦出貨量較去年同期下降8.6%,在2022年出貨量為7060萬台,而下半年需求減弱,導致各通路庫存過剩。桌上型電腦出貨量為3400萬台,較去年同期下降17.5%,因為在中國封城期間桌上型電腦市場疲軟。亞太地區(不含中國)的桌上型電腦出貨量有所成長,則歸功於辦公需求的回歸。
晶片巨頭英特爾去年業績下滑32% 股價挫逾6%市值蒸發2400億元
美國晶片製造大廠英特爾(Intel Corp)1月26日美股盤後公佈獲利預測不佳,2022年四季度業績未能達到市場預期,大幅下滑32%。《路透》報導,英特爾週五(27日)收盤重挫逾6%,股價收盤下跌1.93美元以28.16美元作收,市值蒸發將近80億美元(約新台幣2423億)。同時,該公司還預計,第一季度將出現意外虧損,這將是該公司自2010年以來最低的季度總營收,引發投資人對個人電腦(PC)市場下滑的憂慮。英特爾的供應商科磊(KLA)也因為預測需求即將放緩,股價緊跟英特爾重挫29.39美元或6.85%,收399.37美元,而英特爾的競爭對手超微半導體(AMD)、輝達(Nvidia)則分別上漲0.3%、2.8%。路透社報導,英特爾預估第1季虧損令人意外,數據中心事業成長緩慢也讓公司感到棘手。隨著全球對PC產品需求放緩,AMD、英偉達的單季度營收都曾遭遇超出預期的大幅度下跌。機構預計,2023年PC出貨量持續衰退,2024年恢復成長。另外,英特爾給出的今年一季度指引更是被市場視作災難級。財報顯示,英特爾四季度營收為140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創下2016年來最低季度收入,同比下降32%。在盈利方面,英特爾四季度的毛利率從2021年四季度的53.6%大幅下降至39.2%,淨虧損則達到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淨利潤為46億美元,同比盈轉虧,下滑幅度達到114%。在過去,PC業務佔據英特爾整體營收超5成,成為其財報的決定因素。從整個PC市場來看,去年四季度出現嚴重滑坡。根據IDC數據,2022Q4全球PC出貨量為6720萬台。具體數據顯示,客戶端計算業務營收萎縮36%,PC晶片部門的營業利潤萎縮82%。英特爾表示,消費者和教育市場尤其受到重創。數據中心的銷售額下降了三分之一,企業的營業利潤也鋭減了84%。為了扭轉頹勢,英特爾已經開始節衣縮食。該公司表示,裁員、減緩新工廠開支以及其他縮減開支措施將導致今年節省30億美元。實際上,不僅僅是英特爾,包括AMD和英偉達在內的PC晶片玩家均處於困難時期,加上消化顯卡庫存還需要時間,最終都會影響收益。不過投資機構對AMD下半年的前景顯得較為樂觀,認為今年第二季度末會開始反彈,利用EPYC處理器從競爭對手搶奪企業市場份額是關鍵。隨著合作伙伴逐漸清理庫存,加上GeForce RTX 40系列顯卡逐漸鋪開,英偉達在2023年的勢頭可能會比許多人想象中還要更強一些。IDC在26日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去年創下了10年來最低水平,其中第四季度表現尤為糟糕,這主要是宏觀經濟萎靡和消費者需求疲軟所致。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2.1億部,較上一年下降了11.3%,這是自2013年以來的最低年度出貨量。IDC稱,造成出貨量下降的原因是消費者需求大幅下降、通脹膨脹和經濟不確定性。
疫情反覆遠距教學再起 IDC:台灣NB出貨Q2年增11.5%
研調機構IDC(國際數據資訊)市場分析師劉伊菡表示,今年五月疫情再度爆發後,遠距教學的需求再起,市場買氣一度湧現,再加之上游零組件供應狀況逐漸恢復與大型教育專案的出貨,預期第二季筆記型電腦出貨量不論是家用或商用都能維持正成長的態勢,IDC預估台灣筆記型電腦第二季年對年可達到11.5%成長。然而IDC仍預期,2022年台灣整體PC出貨量仍不敵去年因疫情刺激的爆發性成長,預計年對年將小跌3.1%。IDC最新季度追蹤報告中統計顯示,2022年第一季台灣PC(包含桌上型/筆記型電腦/工作站)出貨量為63.3萬台,年對年成長5.6%,達到連續五季正成長表現。不過分析其內容,還是以筆電狀況最好,受惠於英特爾12代Intel CPU的新機與去年積壓的訂單到貨挹注,第一季的年增率達10.8%的雙位數成長。但是桌上型電腦受到DIY桌機市場挖礦熱潮減退影響,與去年同期相比微幅下滑0.6%,在智慧型手機方面,IDC統計,2022年第一季台灣智慧手機(Smartphone)市場總量為137萬台,年對年微幅下滑0.7%,主要原因為前年蘋果iPhone 12系列上市時程遞延,導致去年第一季仍處於 iPhone 新機大量到貨的旺季,同時也拉高了2021年基期,而iPhone 13系列如期在第三季上市,導致蘋果今年第一季年對年表現下滑了18.1%。另外,IDC指出,由於4G晶片持續吃緊,再加上5G手機的平均售價(ASP, Average selling price)不斷下調,第一季台灣智慧手機市場5G手機的出貨佔比已從2021年第一季的71.1%上升到91.6%,年對年出貨量成長28%。展望今年,市場的兩極化發展及手機功能特色推陳出新的速度漸緩導致換機時間的拉長,將持續影響臺灣整體智慧手機的發展,預期2022年對年將持續衰退 1.8%。IDC研究副總監嚴蘭欣認為:「國內疫情發展、全球供應鏈、國際政經環境的演變,為三大進一步左右下半年PC與手機市場供給及表現的指標。台灣PC市場在歷經去年與今年兩波疫情刺激市場買氣後,也需觀察商用需求是否能持續;手機市場則因為生產力與效能因素不若PC般急迫,在採購新機與換機需求上,則更容易直接受到其他民生支出排擠,及個人與家戶消費力所影響。」
台股3個交易日下挫341點 外資大賣科技股力挺「這類股」
台股本周受到外資賣壓出籠,加權指數下挫341.05點,跌幅1.93%,收盤指數為17,284.54點,跌落年線17,402點支撐。其中,漲幅以化學類漲1.89%最大,跌幅以半導體類跌4.15%最多,外資投信則以拉抬金融股撐指數,台企銀週漲6.95%、玉山金5.61%、兆豐金2.9%、彰銀2.86%與華南銀2.87%;生技類股也因國內疫情嚴峻湧進資金。永豐投顧表示,由於Fed官員發表談話幾乎全數認為5月升息2碼勢在必行,且出乎意料,FOMC會議紀錄顯示縮表進度、金額超乎市場預期,5月極可能開始縮表,每月金額高達950億美元,引發債市震撼,10年債殖利率衝高至2.66%,衝擊低殖利率的科技股。在費城半導體及Nasdaq領跌下,台股也因外湧入大量賣壓下挫,集中市場外資賣超830億元,投信買超61.17億,自營商含避險賣超100.6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869.55億元。。類股表現部分,科技股為重災區,外資以台積電、聯電及聯發科為提現標的,另一方面,通膨高漲,勢必影響消費力,業界傳出蘋果下砍手機及PC出貨量,外資券商趁勢調降多家相關IC設計公司評等,致半導體族群跌幅高達4.5%。
IDC:PC、平板需求高峰已過 2025年前僅維持平盤
市調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發布全球個人運算裝置追蹤報告,2021年傳統個人電腦(PC)出貨量預計將較去年成長13.5%、平板成長4.3%,但在供應鏈的限制和成本增加的狀況下,2021年第四季已經出現明顯出貨下滑狀況,預測2022年PC市場幾乎沒有成長跡象,而平板裝置甚至將出現5%的負成長。根據IDC的調查數據,2021年全年PC出貨量達到3億4,470萬台,出貨量同比成長13.5%,但在市場條件的影響下,預測第四季PC及平板的出貨量將各負成長3.4%及8.6%。甚至到2025年時,PC都只會有微幅的成長約2%上下,平板則是一路負成長居多。IDC 行動和消費裝置追蹤報告研究經理 Jitesh Ubrani 表示:「市場已經擺脫了疫情造成的 PC 需求高峰。」「雖然我們看到某些細分市場和市場的消費者需求有所放緩,但對遊戲的需求仍然是例外,整體消費者需求遠高於疫情前的水平。此外,教育市場的飽和開始是降低預期則是另一個影響的原因。」在連續兩年強勁的兩位數成長後,預計 PC市場將在2022年開始放緩。IDC預測至2025年的五年複合年成長率(CAGR)為3.3%,其中大部分成長來自筆記型電腦市場,平板電腦將繼續下滑,主因是受到智慧型手機和筆記型電腦的侵蝕。IDC分析認為,在商用、消費和教育這三個細分市場中,商用將是 2022 年唯一成長的市場。教育市場因供應鏈限制需求尚無法獲得完全滿足,但目前沒有看到廣泛的訂單取消的狀況,預估當供應趕上需求時,教育市場也會出現成長。
筆電出貨超越桌機 台灣PC市場出現黃金交叉 零組件缺貨扼殺2021成長動能
市調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表示,統計2020年台灣個人電腦(PC)全年出貨量受到疫情催化,筆記型電腦取代桌上型電腦的效應發酵包括商用機種與家用機種分別有15.4%及4.9%的成長表現,更預估筆電的出貨量在今年就會超越桌上型,出現黃金交叉的曲線。IDC統計,2020年台灣個人電腦(桌機、筆電、工作站)全年出貨量為244萬台,較2019年成長4%,連續兩年正成長。其中因疫情帶動遠距教學與在家工作的個人運算裝置採購需求,商用筆記型電腦達15.4%,家用筆記型電腦同樣也顯示4.9%的年成長。IDC市場分析師劉伊菡表示:「在新冠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PC市場的需求始終居高不下,其中筆記型電腦因方便移動與攜帶,加上逐漸提升的效能,不論在商用或是家用市場,取代桌上型電腦效應明顯開始發酵。2020筆記型電腦出貨佔總體PC市場比重再創新高來到48.8%,且預計將在2021年度佔比超過50%,與桌上型電腦呈現黃金交叉。」不過,這波成長恐怕將遭受因零組件缺貨影響而失去成長動能。IDC分析認為,2021年隨著全球零組件仍處於供不應求之態勢,上半年出貨量仍將持續受到供應鏈缺貨影響,其中又以筆記型電腦需求缺口最大,預估今年台灣PC市場年對年將由正轉負下滑2.9%,桌上型電腦負成長5.3%、筆記型電腦下游0.5%。
下滑10年PC鹹魚翻身 美Q3出貨成長11.4%
近10年持續走下坡的PC市場在疫情爆發後鹹魚大翻身,尤其在居家辦公、遠距教學成為常態後,今年第三季全球PC出貨量成長3.6%,其中美國PC出貨量成長11.4%,是10年來最大成長率。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最新報告指出,第三季全球包括桌機及筆電在內的PC出貨量年增3.6%至7,140萬台。同一期間,美國PC出貨量年增11.4%,是10年來首度重返雙位數百分比。顧能PC出貨量統計向來只包含傳統PC,不包含谷歌推出的平價筆電Chromebook,但因疫情爆發後各地學校擴大實施遠距教學,意外創造大量Chromebook需求,因此今年特別統計Chromebook出貨量。顧能報告指出,第三季Chromebook全球出貨量爆增90%,其中多數需求來自美國。若將Chromebook列入整體PC出貨量計算,第三季全球PC出貨量年增9%。另一研究機構Canalys的統計更加樂觀,顯示包含Chromebook在內的全球PC出貨量在第三季年增12.7%。
華碩估筆電滿單到年底 品牌商包廠、補貼生產線趕出貨
筆電產業第二季起受惠居家辦公、遠距教學需求急增,銷售、出貨強勁彈升,市場需求延續至第三季、台筆電品牌廠如宏碁、華碩及微星多樂觀預估筆電需求滿單至年底。趕不上產供的部分零組件下半年持續吃緊,為確保出貨無虞,品牌廠採取包廠、補貼生產線招工等方式,力求產能照進度走。今年以來隨著疫情的變化起伏,筆電產業猶如洗了場三溫暖。首季受停工停產的衝擊,第二季因急單湧進、銷售供不應求,不論是品牌廠或代工廠均喜迎訂單,第三季初不確定性仍高的現象,現已被高能見度的訂單需求淹沒,簡言之,自第一季走出疫災後,今年可說是受「疫」良多。各市場研調機構的統計數據多指出,第二季全球PC出貨量在居家辦公、遠距教學等宅經濟及宅娛樂等需求帶動下,有一成左右的年成長幅度。其中,筆電產品出貨更有逾兩成以上的年增幅。對此,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及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均指出,現有8吋晶圓產能不及應付市場突然暴增的需求,從電源管理IC元件、面板驅動元件到部分邏輯元件,陸續從吃緊、漲價或甚缺貨,為下半年原看好的營運動能埋下隱憂。胡書賓預期8吋晶圓的產能供應要明顯改善,至少得花兩到三季度的時間調整,也就是到2021年上半年才可紓解,因此除提前備料外,也持續與供應鏈夥伴密切討論因應方案。供應鏈業者表示,最有壓力的部分是目前驅動元件缺料漲價,使得面板業者隨LCD成本上揚,而調漲面板價格。雖筆電多採用IPS面板,但現階段持續大缺的TN面板,僅有友達、群創及京東方等三廠供應,下半年為應付需求持續爆發的Chromebook機款,恐出現產能排擠效應。為確保供貨,全球主要品牌廠除透過提前簽訂MOU、承諾明年度的下單量,來取得下半年的供貨基本水平,亦傳出陸系品牌廠聯想(Lenovo)包下京東方第三季的LCD產能、第四季則有美系品牌惠普全包的方式,穩定其下半年供應量。整體市場連續走衰、不振的PC市場,難得遇到此回「疫」外商機,各品牌廠抓緊機會、能賣多少是多少,誰也說不準這變化快速的市場,何時這波熱銷浪潮就會突然消退。廣達、仁寶、緯創 H2出貨樂觀NB代工廠受惠第二季市場湧現的急性需求拉抬,第三季也因品牌廠的通路回補庫存,下單仍舊積極,使台系主要代工大廠包括廣達、仁寶、英業達及緯創等業者,對下半年的筆電出貨抱持樂觀看法。廣達第二季以1,450萬台的筆電出貨量衝上歷年單季次高,仁寶單季也有1,250萬台的高水位表現。至於英業達及緯創,也雙雙在第二季有突破500萬台以上的出貨成績,各廠預期第三季將維持年增長走勢,力拚旺季表現。廣達第三季除來自Chromebook機款的需求持續強勁增溫,品牌客戶在中高端的消費筆電機款新品,逐步進入拉貨旺季,尤其主要美系客戶蘋果新一代的MacBook新品,將進入上市前的備貨期,皆有助其第三季筆電延續第二季的強勁出貨動能,甚至再向上揚升、有機會上看1,500萬台,創下其歷年單季新高紀錄。仁寶看好下半年來自教育型的筆電需求強勁,儘管目前部分零組件的缺口達15~20%左右,但下半年比上半年,仍有增長的出貨表現。英業達及緯創的筆電出貨,分別在第二季衝上570萬台及500萬台,7月出貨雖小幅回檔,也仍有往年旺季的高水位。預期在第二季拉高基期下,第三季將呈現季減走勢,然受惠美系及台廠品牌客戶持續拉貨力道強勁,只要零組件缺料情況未再惡化,樂觀預估下半年出貨將維持旺季的高水準、較2019年同期有正成長的表現。
超車惠普 蘋果Q2搶攻全球PC第二大
全球PC市場今年第一季受新冠肺炎疫災拖累逢亂流,市場研調機構DIGITIMES Research調查指出,因生產端供貨進程受累,加上市場需求面之物流運輸與企業支出能力等不利因素,影響AIO PC(All-in-One)首季出貨量亦季減29.4%、降至214萬台。惟第二季可望因出貨遞延效益帶動整體出貨量彈升,蘋果(Apple)並可望將以強勁季增幅拉抬其占比來到全球第二大。其中,全球前四大品牌廠分別為聯想(Lenovo)、惠普(HP)、蘋果及戴爾(Dell),各家出貨季減幅皆在兩位數。尤聯想在第一波爆發疫情的中國首當其衝,AIO PC出貨量季減幅達35%,另惠普與蘋果的走跌幅度則相對趨緩,但仍有27~29%左右的季衰退。至於蘋果則可望在第二季出現出貨量強勁彈升走勢,拉抬其市占排名一舉衝上第二,成為各品牌表現最亮眼的業者。
Windows 7終止支援 PC掀起換機潮
受到微軟(Microsoft)作業系統Windows 7在1月14日終止支援,帶動了不少企業換機,根據兩大市場調查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及顧能(Gartner)的調查報告顯示,這波換機潮中商業用戶的出貨比例增加,幅度最大。IDC統計,受惠換機潮帶動,去年第4季全球出貨 7,178 萬台,同期年增4.8%,累計全年出貨量為2.66 億台,年增率為2.7%。Gartner的數據顯示,去年第4季全球PC出貨量7,061萬台,同期年增率成長2.3%,累計全年出貨量2.61億台,年增率為0.6%,其中以商用機種出貨增幅最大。對於市場未來的發展,Gartner認為未來5年消費性產品出貨仍將持續下降,商用、專業型筆電則可持續成長。IDC則分析認為受到英特爾(Intel)的CPU缺貨影響,預估今年PC出貨將持平或小幅衰退。Windows 7於2009年推出,維期10年的服務支援到今年1月14日截止,用戶仍可以繼續使用執行這套作業系統的電腦,但微軟不會再提供任何技術支援、軟體更新、安全性更新或修正程式。
終結7年市場萎縮 2019全球PC市場見2.7%成長
國際數據資訊(IDC)最新研究調查指出2019年第四季全球PC市場出現少見的4.8%成長,數量為7,180萬台,這也是自2015年第四季以來單季最高出貨量,而全年整體也有2.9%的成長幅度。從2019年第四季的PC出貨量排名看,前5名依序分別為聯想(Lenovo)、惠普(HP)、戴爾(Dell)、蘋果(Apple)及宏碁(acer),這5家品牌共拿下市場78.8%的市場份額。其中第一名聯想市場占有率達到24.8%,第二名惠普緊追在後拿下23.9%市占,第三名戴爾為17.4%,這三家的年成長率都超過6%,戴爾更以10.7%成為成長幅度最高的品牌。另外,蘋果的市場占有率為6.6%,但在年增率方面大幅減少5.3%,宏碁的市占率為6.1%,年增率也是衰退了4.2%。IDC分析指出,亞太地區傳統的PC市場略高於預期,中國由於光棍節促銷期間需求強勁,筆記型電腦的增長超過預期。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地區,桌上型和筆記型電腦的表現積極,維持增長的局勢。在美國方面,也維持了個位數的成長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