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ford
」 美國 英國 新冠肺炎 封城 牛津大學美東北驚傳東部馬腦炎病例「致死率30%」 4城鎮緊急封鎖「29城鎮遭列管」
美國東北部於近期驚現罕見的東部馬腦炎病例,由於該疾病死亡率高達3成,且是經由病媒蚊叮咬所傳染,目前有關當局已經將4處具有嚴重風險的城鎮進行封城,另外還有29處城鎮遭到列管。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美國麻薩諸塞州最近出現4年來首例東部馬腦炎(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EEE)病例,根據當地州公共衛生部門(DPH)公告,感染東部馬腦炎的患者是一名80歲伍斯特郡(Worcester County)的男性,目前有關他感染病毒的具體地點和方式尚未公布,其健康狀況也未對外公佈。但由於這起病例,讓麻薩諸塞州4個城鎮被列為「嚴重」風險區,其中分別為道格拉斯(Douglas)、薩頓(Sutton)、韋伯斯特(Webster)和牛津(Oxford)。另外有6個城鎮被列為「高風險」區,分別是厄克斯布里奇(Uxbridge)、北布里奇(Northbridge)、卡弗(Carver)、達德利(Dudley)、米德爾伯勒(Middleborough)和普利茅斯(Plymouth)。還有23處城鎮被列為中度風險區。據了解,東部馬腦炎是一種罕見且致命的蚊媒疾病,感染者的死亡率高達30%。在2019年,馬薩諸塞州曾有12人感染EEE,其中6人不幸死亡。州公共衛生專員戈德斯坦(Robbie Goldstein)表示,EEE病例雖然罕見,但其嚴重性不容忽視,特別是在已經確認有EEE病例活動的區域,居民應該採取必要措施來保護自己。東部馬腦炎在美國極為罕見,每年平均僅報告11例病例,但一旦感染,其後果極為嚴重。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除了有30%的感染者會死亡外,許多康復者會留下持續的神經系統問題。面對這一危機,牛津(Oxford)鎮率先實施了宵禁,但這決定引發一些居民的不滿,認為會影響學校的體育活動。但報導中也提到,宵禁是根據州健康專家的建議實施的,專家們認為,從傍晚到黎明的時間段風險最高。同時,有關當局還建議居民使用含有美國環保署(EPA)認證有效成分的驅蚊劑,並穿著能覆蓋皮膚的衣物,以減少蚊子叮咬的風險。在普利茅斯(Plymouth)鎮部分,當地有一匹馬被診斷出感染EEE,當地官員已經封閉市政公園和運動場,禁止夜間訪客進入。馬薩諸塞州公共衛生部門與農業資源部門也宣布,將在普利茅斯郡進行空中噴灑,同時在伍斯特郡部分地區進行卡車載噴灑,以降低蚊子數量。
考完試了!19歲牛津新生「太嗨」跳泰晤士河慶祝 游不回岸邊溺斃
近日,1名就讀英國牛津大學大一的19歲少年,為了慶祝終於考完試,興奮跳入泰晤士河,沒想到卻不幸溺斃。據泰晤士河谷警方發言人所述,該學生的死因正在確認中,不過目前並沒有發現跡象顯示有外力介入。據英媒《獨立報》報導,這起悲劇發生在6月21日,地點位於牛津大學校園旁、鄰近泰晤士河的「港口綠地」(Port Meadow),當時許多學生因為考試結束,那怕還穿著學士服,依然興奮的跳入河中慶祝。事發地點緊鄰牛津大學校園,因此有許多剛考完試的學生經過。(圖/翻攝Google Map)然而,其中一名19歲的少年在跳入河中後,卻未能像同學一般游回岸邊,反而在河中失去蹤跡,岸上的學生發現情況不對,立刻報警求助,警消趕到後,立刻對河道發起大規模搜索,並將少年救起送醫,不過少年仍然在到院不久後被宣告死亡。牛津大學也發表聲明證實了這名一年級學生的死訊,並表示學院正聯絡死者家屬,持續向學生家庭提供支持,但出於對家屬隱私的尊重,不會公布該學生的姓名及科系。
美國司法首例!未成年槍手父母遭判「過失殺人」 需服刑10至15年
美國密西根州少年伊森(Ethan Crumbley)2021年時因持有父母買的槍枝在校園開槍造成4死7傷後,他的父母遭判過失殺人罪,並在昨(9)日將他們判處10年至15年徒刑。身上背負4條人命的伊森。(圖/美聯社)根據外媒報導,2021年11月30日當時年僅15歲、就讀密西根州牛津高中(Oxford High School)的伊森,從家裡拿了一把槍枝,在學校開槍造成4名年齡分別為14、16、17歲的學生死亡,以及7人受傷。伊森被捕後,馬上被判處終身監禁,目前在獄中服刑;至於他的父母47歲的詹姆斯(James Crumbley)和46歲的珍妮佛(Jennifer Crumbley)則是因疏於管理孩子有心理健康問題而遭陪審團判定過失殺人罪。伊森的父親在聽見自己的刑期後不禁落淚。(圖/美聯社)密西根州奧克蘭郡(Oakland County)巡迴法院法官馬修斯(Cheryl Matthews)昨日判處他的父母10至15年徒刑,而這也是這是美國司法有史以來,家長首度被判必須為孩子的殺人罪行,負起連帶責任的案例。據悉,該犯案槍枝為父母送給伊森的聖誕禮物,並在隔天就帶他去射擊場,珍妮佛甚至聲稱詹姆斯會負責保管槍,而伊森「只能在射擊場用槍」,怎知竟因疏忽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目前2人已在獄中服刑28個月,這些時間將計入刑期。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他們服滿10年刑期就可要求保釋,如果未獲保釋,服刑也不能超過15年。
TikTok禁令若生效 牛津經濟研究院:美國經損將達7774億元
美國聯邦眾議院於美東時間3月13日通過立法,要求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在6個月內,剝離其在美國擁有1.7億用戶的TikTok,否則TikTok將面臨禁令。對此,TikTok委託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撰寫的研究報告在4日指出,TikTok為美國經濟12項關鍵領域帶來了147億美元(約合新台幣4772億元)的收入,並在2023年為美國整體GDP貢獻了24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7774億元),因此一旦美國政府決定全面禁止TikTok,將為美國經濟帶來沉重打擊。據《雅虎財經》的報導,TikTok委託撰寫的這份經濟報告稱:「TikTok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了發展機會,允許他們推銷自己,並透過投資付費廣告和其他創作者行銷他們的產品。」該數據首先由《華盛頓郵報》披露,內容詳細分析了該應用程式廣泛產生的經濟效益,TikTok在美國的活躍用戶至今已累積至1.7億,企業數更超過700萬家,該研究則對其中1050家企業和7500名TikTok用戶進行了調查。報告分析了該平台對12個產業的影響,並指出4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將「業務成功的部分關鍵」歸功於TikTok。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食品和飲料產業,2023年TikTok為該產業貢獻了64億美元的收入,創造了7.3萬個就業機會。此外,該公司還幫助相關產業創造了22.4萬個就業崗位。該項報告發布之際,美國聯邦參議院正在討論上述已在眾院通過的法案。儘管TikTok的新加坡裔執行長周受資已在國會作證時,堅決否認TikTok有受到中國共產黨的控制,更承諾做出實際行動來保護美國用戶的隱私,然而美國的立法者長期以來卻聲稱,該應用程式與北京政府的關係,會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因此該公司最近也發起了一項耗資210萬美元的廣告活動來遊說參議員及美國民眾,試圖阻止這項法案在參院通過。而廣告也以TikTok用戶討論該應用程式的方式,來扭轉美國立法者及主流媒體對該應用程式的抹黑和指控,例如「想想全美有500萬小企業主依靠TikTok養家糊口。」
不滿兒作業多!他「1小時19通」狂call校方和警察 最慘下場曝
孩子的作業量太大,難免讓家長感到憂心,不過,美國俄亥俄州一名男子竟因此瘋狂打電話到學校抱怨,甚至騷擾該校校長;學校拒接電話後,他轉而開始打電話給警方,1小時打了18、19通。據《Times Now》報導,俄亥俄州牛津市(Oxford)一名37歲的男子亞當(Adam Sizemore)因認為就讀國小的兒子作業量太多,屢次打電話騷擾校方及校長傑森(Jason Merz),最後遭警方逮捕。警方表示,亞當自2月29日起便不斷向學校抗議,稱校方給的作業量太大導致他和兒子沒有時間好好相處。亞當聲稱,他是一名獨自撫養一子一女的單親爸爸,與孩子相處的時光對他來說格外重要,他只是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但他對校方「奪命連環call」,以及騷擾校長、辱罵校方工作人員的行為,都使對方不堪其擾,最後拒接亞當的來電。沒想到他並沒有就此罷休,反而開始瘋狂打給警方投訴,一小時內就打了18、19通到警局,要校長給出回應。校長因不堪騷擾向警方求助,他表示,亞當不但每天打電話騷擾他,甚至對他語帶威脅,讓他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深怕亞當真的闖進學校攻擊他。警方前往亞當住處,依電子通信騷擾罪和恐嚇罪將他逮捕,罪行成立的話可能面臨最高6個月有期徒刑及1000美元(約3萬2000元新台幣)的罰款。
「最幸福國度」芬蘭連續7年霸榜 芬蘭人唱反調:沒人比我們更懷疑這件事
聯合國資助蓋洛普執行的2024「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在3月20日公布榜單,芬蘭連續7年蟬聯榜首。然而,芬蘭人自己似乎對這個結果很有意見,芬蘭記者卡莉娜契拉(Carina Chela)20日便投書英國《每日郵報》表示:「沒有人比芬蘭人更懷疑我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個說法了。」契拉先是自我調侃,雖然芬蘭人的超速罰單金額以收入為計算基準,很可能也是世界上重金屬樂團最集中的地方,但每年此時,芬蘭人都要被迫在惡劣的天候與融雪的泥濘中打滑掙扎,來迎接「最幸福國度」的每一天。接著,契拉提到最近當選芬蘭總統的前總理史塔布(Alexander Stubb)在社群發表他認為芬蘭成功的原因是「自然環境」、「信任」與「教育」。在契拉看來,這3大原因她只能勉強同意。契拉指出,雖然芬蘭的教育系統在全球聲譽卓著,但根據最新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評比結果顯示,年輕一代的教育水準正在慢慢崩潰。經濟表現也不如人意,尤其是過去3個月內芬蘭已發生2場因政治引起的大罷工,政經部門飽受影響,政府與勞方工會也還未取得雙方滿意的前景。契拉還指出,芬蘭人普遍有人酗酒、服用抗憂鬱藥物的狀況,自殺率更曾在全球名列前茅,那怕如今自殺率雖已減半,但仍略高於歐盟平均值。唯一幸運的是:「出於某種原因,芬蘭年輕人現在未能追隨前幾代人醉酒的腳步。」為什麼芬蘭年輕人不再像父輩一樣沉迷酒精,契拉認為是因為國際局勢的緊張,加劇了年輕人的不安全感。契拉提醒,就在芬蘭旁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事已經邁入第3年,讓芬蘭放棄了維持多年的中立國地位,在去年4月正式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芬蘭與俄羅斯國界長達1340公里的邊境如今也已經徹底封閉,因為普丁(Vladimir Putin)正不斷將移民遷往邊境,而這對於依賴俄國市場的旅遊業者與相關行業來說,都是惱人的問題。聯合國自2012年起開始公布「世界幸福報告」,這項年度報告以美國市場研究公司蓋洛普(Gallup)的數據為基礎,由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領導的分析團隊收集全球143個國家和地區受訪民眾的意見,以0到10分評估他們的生活。根據2024年「世界幸福報告」,芬蘭以平均7.7分蟬聯榜首,第2名到第5名依序是丹麥、冰島、瑞典、以色列。最後2名國家是2.7分的黎巴嫩和1.7分的阿富汗,台灣則以6.5分排名第31。
兒校園開槍掃射4死!曾喊「家裡鬧鬼」沒人理 父母被指控過失殺人
美國密西根州牛津高中(Oxford High School)2021年發生校園槍擊案,造成4死7傷的悲劇。兇手伊森(Ethan Crumbley)的父母事後被指控4項過失殺人罪,檢方認為,其父母有嚴重疏失。根據美聯社報導,當時15歲的伊森(Ethan Crumbley)於2021年11月30日持槍在校園掃射,造成4死7傷。經過審理,伊森被判無期徒刑,不得假釋。2022年2月時,開槍殺人的伊森出席奧克蘭巡迴法庭聽證會後,被法警帶離。(圖/達志/路透社)事後檢方抽絲剝繭,認為伊森的父母有嚴重疏失,如果他們有提早注意到兒子的心理健康,就可以避免悲劇發生。據了解,伊森曾向父母表示,有出現幻覺等狀況,但沒有獲得重視。檢方指出,案發前4天,伊森的爸爸還買了九毫米SIG Sauer手槍給伊森;而案發的前幾個小時,當輔導員發現伊森畫了一幅暴力畫,通知父母將孩子帶回,但他的父母卻拒絕帶伊森回家,原因是要工作,結果沒有多久,伊森便拿槍對著同學掃射。奧克蘭法庭上播放2021年槍擊案慘劇的監視畫面給陪審團員看,伊森的母親當庭低頭啜泣,畫面右方的律師Shannon Smith則低頭以手撐住額頭。(圖/達志/美聯社)伊森的媽媽珍妮佛(Jennifer Crumbley)在法庭上辯稱,「身為父母,一生都在努力保護孩子免受其他危險,你永遠不會認為你必須保護你的孩子不傷害別人,這讓人震驚。」她表示,對於兒子提到的幻覺,自己認為是胡鬧,兒子總說家裡鬧鬼,「有幾次伊森對參加考試表示焦慮,我認為還沒有達到需要去看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健康專家的程度。」全案仍在訴訟中。奧克蘭縣負責此案的首席調查官Timothy Willis在法庭中展示凶手所寫的日記給陪審員看。(圖/達志/美聯社)首席調查官Timothy Willis被傳喚作證,談到此案他當庭時激動落淚,一旁的法官遞上面紙讓他擦拭。(圖/達志/美聯社)
2023年屢創恐怖紀錄!地球氣候已進入「未知領域」 彭啟明:令人擔憂
受氣候變遷影響,今年已出現許多史無前例的極端天氣紀錄。對此,國際氣候科學家聯盟近日也示警,最新的2023年氣候狀況顯示,地球的氣候危機已進入「未知領域」,這也讓氣象達人彭啟明坦言,「讀到這篇文章,有點令人擔心……」據Oxford Academic的報導,由牛津大學出版社(OUP)代表美國生物科學研究所(AIBS)出版的科學期刊《生物科學》(BioScience),24日刊登了一篇由國際氣候科學家聯盟所發表、標題為《2023年氣候狀況報告:進入未知領域》(The 2023 state of the climate report: Entering uncharted territory)的文章,內文指出,用來追蹤氣候變遷的35個地球生命體徵中,有20個處於創紀錄的極端數字,直言「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關於氣候危機的未知領域,這是人類歷史上未曾目睹的情況。」研究分享的數據顯示,許多與氣候相關的紀錄在2023年被大幅打破,特別是與海洋溫度和海冰相關的紀錄,例如7月7日南極海冰創下自衛星資料出現以來的最低每日相對範圍,另海洋酸度、冰川厚度和格陵蘭冰量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而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熱含量則升至歷史最高水平。氣溫方面,今年6月至8月更是有史以來最溫暖的時期,7月初創地球有史以來測得的最高全球日平均表面溫度,可能是過去10萬年來地球上最溫暖的溫度,另截至9月12日,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超過1.5°C的天數已超過其他年份,且總數恐會繼續上升。與此同時,加拿大今年的野火截至9月13日,已燒毀面積達1660萬公頃,排放超過10億噸二氧化碳,超過了加拿大2021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0.67億噸。此外,2021年至2022年間,全球樹木覆蓋率損失率每年下降9.7%,達到2280萬公頃。另根據2023年1月迄今的統計數據,3種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均達到創紀錄水準。內文強調,氣候變遷可能導致一系列重大的極端天氣災害,其中一些事件表明,極端氣候正在威脅更廣泛的地區。預估到21世紀末,全球恐有多達3億至60億人會發現自己處於地球宜居區之外,這意味著他們將面臨酷熱、糧食供應有限,以及死亡率上升等風險。對此,氣象達人彭啟明昨上午也在臉書分享這篇文章,並感嘆「有點令人擔心……因為今年的破紀錄實在太多,不大真實的感覺。」
排除隕石撞擊 火星大地震觸發原因讓科學家驚訝「來自內部」
火星也會地震!2022年5月4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洞察號(InSight)著陸探測器探測到火星出現規模約4.7的大地震,雖然這個震度對地球來說不算太大,但對於一個表層沒有活動中板塊的火星來說,已經是相當大程度的地震了。有鑑於火星沒有如同地球一樣的表層板塊活動,科學家懷疑這次是隕石撞擊導致的地震,不料火星上根本找不到隕石的撞擊坑,科學家因此得出結論,本次的火星地震是由「地殼板塊運動」所引起的,這意味著震源是來自火星內部的巨大構造力(也就是地球地震時內部的隆隆聲),而這巨大的力量可以讓火星震動長達6小時。地球的地殼上有許多不同板塊,板塊之間的移動與撞擊引發地震;而火星的地殼是單一板塊,因此沒有板塊撞擊而產生地震的理由。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行星科學家費南度(Ben Fernando)本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發表論文,表示「火星上仍然存在活躍的斷層。這顆行星仍在緩慢收縮和冷卻,儘管不再發生活躍的板塊構造過程,但地殼內仍然存在運動」,他認為這一重大發現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探索火星。洞察號自2018年服役以來,已經偵測過超過1300次的火星地震,其中只有8次確認是由隕石撞擊而成。對於此次地震,研究人員測量表示,這次震央位於火星南半球的Al-Qahira Vallis區域,在洞察號所在赤道的稍北東南方約2000公里處,他們認為地震可能源於地表下數十公里。同為論文作者,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行星科學家查蘭博斯(Constantinos Charalambous)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偵測到的大多數火星地震都與位於洞察號以東一個名為科柏洛斯槽溝(Cerberus Fossae)的區域有關」,並表明多數偵測到的地震位置都相當不確定,因為人們對於火星地震的觸發機制還沒有足夠的了解,「但這一特殊事件在揭示這顆紅色星球的地質歷史、內部和演化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次發現讓人類對於火星又有更深入的了解,未來可利用這個資訊,讓人類在探勘火星時能更順利,規劃任務時能規避更多風險,對於火星的構造也有更多了解。
工研院「創新50 洞見新未來」國際論壇 攜手國際六大廠針對挑戰提出解方
工研院今(12日)攜手國際合作產業巨擘舉辦「創新50 洞見新未來」國際論壇,邀請包括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美國玻璃大廠康寧(Corning Incorporated)、德商默克(Merck)、英國牛津儀器(Oxford Instruments)、日本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和汽車動力系統及測試設備公司李斯特(AVL List GmbH)等專家,共同探討2035未來趨勢觀察與產業的實踐案例,幫助臺灣提前佈局未來產業新商機。行政院院長陳建仁表示,工研院致力投入創新研發,提升產業競爭力,讓臺灣在全球半導體及高科技產業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而氣候變遷、人口老化、數位發展是全球未來共同面臨的挑戰,工研院已展開「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包括佈局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方向,期望工研院透過這樣的平台帶動更多國際合作機會與商機。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工研院已擬定「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作為研發方向,透過跨領域合作強化產業全球競爭力,同時也舉辦本次國際論壇,邀請美、英、日、歐駐台領袖及國際合作夥伴參與,以強化臺灣與國際夥伴的連結,為全球供應鏈的可靠與穩定奉獻心力。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將技術產業化過程中,國際合作是成功關鍵,必須積極掌握國際新局勢,藉由深化跨領域合作優勢,打造與國際接軌的強韌生態鏈。應用材料公司台灣區總裁余定陸表示,以應用材料公司為例,在半導體領域持續拓展市場同時,也非常重視ESG永續發展,並已開發一套架構,目的是希望與整個產業生態系合作,創造一條實現淨零排放的道路。台灣康寧總經理何宜修表示,精密玻璃層在新興顯示技術進步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何宜修更強調康寧將繼續堅持運用其在材料科學和玻璃製造方面的專業知識,打造永續未來。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李俊隆表示,企業想要長久經營,必須具備「永續創新」、「跨界創新」及「數位創新」等三個面向,如此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突圍,掌握產業脈動創造新商機。牛津儀器董事總經理Matt Kelly表示,牛津儀器除了在高功率電子元件材料、光電元件材料及顯示照明設備材領域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外,更透過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導入,幫助客戶開發高效低耗能的產品與應用,以達到減碳之目的。三菱電機國際本部長大家正宏表示,身為日本百年企業的三菱電機,這幾年不斷從「成長」、「獲利能力/效率」、「健全」三個視角,積極提升企業價值,履行對社會、客戶、股東、員工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責任,並且共同成長茁壯。AVL李斯特公司策略長Reiner John表示,臺灣想要成為歐洲戰略合作的理想夥伴,必須在移動載具、能源和基礎設施等不同生態系統上進行整合,並積極以協作及開放的思維投入跨領域跨國境之合作。
美科技巨頭本周公布財報 第一季GDP初值也成市場焦點
未來一周,包括微軟、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Facebook母公司Meta在內的明星科技股業績,將成為焦點。受聯穩會政策預期打壓美債收益率等因素提振,成長股成為今年表現最好的板塊之一。投資者還將密切關注美東時間周四(27日)公佈的美國第一季GDP初值,預計將顯示消費者支出今年開局強勁。數據還可能顯示通脹仍然過高,特別是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指標。美銀最新基金經理調查顯示,買入科技股成了最擁擠的交易。不過相關板塊業績前景存疑,據Refinitiv的數據,科技板塊盈利預計將下降14.4%,包括Meta和谷歌在內的通訊服務板塊將下降12%。依FactSet上周五(2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當周,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第一季盈利預計將下降6.2%。一周前,市場預計標普500指數本季收益將下降6.7%。若下降6.2%,將是自2020年第二季收益下降31.6%以來的最大收益降幅。亞馬遜、微軟、Alphabet和Meta的財報將在未來一周成為重點,投資者將關注這些公司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最新進展,以及正在進行的成本削減。D.A. Davidson的分析師福特(Tom Forte)表示,人們的期望值很低。他強調,本季整個行業持續裁員,表明科技行業的情況只是在走弱。福特指出,如果行業在季末裁員,表明宏觀經濟挑戰正變得更加困難。他認爲考慮到銀行業的小規模金融危機,以及Roku和Pinterest的裁員,這表明數字廣告可能倒退了一步。在經濟數據方面,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第一季將是今年美國經濟增長的高點。周四的GDP報告出爐之際,有關經濟是增長還是收縮的數據相互矛盾。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表示,儘管周四的報告可能會顯示今年第一季經濟出現增長,但幾乎所有增長都是在1月份實現的。
英國醫療系統瀕臨崩潰!病患被迫睡急診室地板 每週恐有500人因延誤救治死亡
英國在罷工潮、新冠病毒、冬季流感和甲型鏈球菌夾擊下,醫療系統瀕臨崩潰。上週有急症室病人送醫後等上99個小時才獲得床位,部分病人甚至被迫躺在急診室地板上。一名高級衛生官員預估,每週或有500人因延誤治療而去世。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1名病人上週由救護車送到英格蘭西部斯文敦(Swindon)的Great Western Hospital後,等了99個小時(超過4天)才得到床位。該院的一名臨床醫生向《星期日泰晤士報》直言「我們崩潰了,但沒有人理會」。首席醫療官則在發給員工的電郵中寫道:「現在的病例數是我們從業多年來沒有見過的。」與此同時,在牛津大學(Oxford)約翰拉德克利夫醫院兒童急症室(children's A&E department of John Radcliffe Hospital),一名3歲女童躺在膠椅上等了數個小時仍未獲治療。女童父親也在社交媒體上抱怨:「筋疲力竭、脫水,與多種疾病對抗,這是國民保健署最好的表現,來到急症室已5小時,而且是在我們撥電話求救的22小時後。」由於急診室部門對便攜式氧氣的需求激增,全國多家醫院的存量已處於危險低水平,因此國民保健署(NHS)敦促救護車人員節約使用氧氣。西南部一名NHS員工坦言,「我們正處於一個階段,氣缸沒有足夠氧氣治療在走廊、救護車和急症室自行求診區的病人。」《衛生服務雜誌》(HSJ)甚至表示,「氧氣供應商的報告稱,短缺情況比第一波新冠疫情大流行還嚴峻。」皇家緊急醫學學院總裁博伊爾(Adrian Boyle)在電台上談及醫療系統的情況時則表示,嚴重的流感季節加劇了系統性問題,導致數以百計的民眾不必要地死亡。他認為整個系統都要重組,不能說情況在冬季才特別嚴重,然後在下個冬季前什麼也不做,「我們需要增加醫院的容量,並採取其他措施,這樣病患才不會全部擠在急診室。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這是不安全且沒有尊嚴的。延遲救治與死亡率呈現正相關,我們認為每週有300至500人因延遲治療而死亡。」
全世界房產榮景「觸頂」? IMF:新興市場住房成本恐下挫25%
據《金融時報》引述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分析指出,疫情帶動的不動產榮景已在去年底觸及天花板,如今世界各地房市正步入金融海嘯以來最全面的不景氣。疫情後低利率與龐大現金儲蓄,推升從挪威到紐西蘭等41國房價飆漲。疫情過後,投資變得空前迷人,股市、加密貨幣、不動產幾乎都飆漲,特別房市,去年底前全球房地產還非常樂觀,但不到一年情況大變。隨著升息、通貨膨脹造成實際收入下滑、資產縮水,全球大部分城市房地產泡沫風險愈來愈高。今年開始,通貨膨脹、利率上升,甚至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還預測實際工資可能一年內下降,買房美夢成為惡夢。最大問題仍是貸款負擔愈來愈重。現在美國30年貸款約7%,是2008年以來最高,加上前兩年房屋成本上漲,現在典型房產每月抵押貸款成本從12個月前1700美元上升到2600美元。經濟學家預測2023年英國房價暴跌,各大機構預測範圍從4.4~12%。很多國家都有類似模式,歐元區抵押貸款費用升至近期最高,預期歐元區房價增長急劇下降,2023年底可能轉為負增長。紐西蘭、加拿大、挪威城市第三季房價也出現雙位數暴跌。國際貨幣基金(IMF)警告全球房市正處於「臨界點」,預測在最壞情況下,未來三年內發達經濟體房價看跌10%,新興市場住房成本可能下挫25%。IMF研究,政策利率每增加100個基點,就會導致房價增長下降1.5~2%。隨著房地產市場放緩,牛津經濟研究院預估,幾乎所有國家經濟都將在12個月內放緩,稱市場處於溫和下跌和大幅下跌之間,是2007至2008年後最令人擔憂的房地產市場前景。不過有分析師樂觀認為,多數大型經濟體房地產市場不會重演金融危機模式,當時許多工業化程度最高國家住房成本從2007年最高點下降13%至2012年最低點。主要差別是現在家庭債務佔收入比較低,以及失業不像金融危機後極端。牛津經濟研究院認為,失業率仍然很低,價格下滑可能會受限制,交易量低時成凍結狀態。
9月聯準會升息幾碼? 2碼呼聲漸高
由於美國8月後非農就業人口下降,對於9月聯準會可能的升息幅度,升息2碼(0.5%或50個基本點)的呼聲也逐漸升高。美國勞工統計局週五晚間公布數據,美國8月新增就業人數從7月的52.6萬人降至31.5萬人,而8月失業率則從上個月3.5%的50年低點升至3.7%。高盛最新報告中指出,預期在未來三次聯準會會議上,聯邦基金利率將再升100個基點,其中9月升息50個基點,11月、12月各升息25個基點。研究機構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Ian Shepherdson表示,加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增加,但通膨數據是FOMC決定的關鍵。我們預計數據會不錯,所以堅持升息50個基點的預測。信託機構Wilmington Trust首席經濟學家Luke Tilley對此也指出,就報告本身而言,不太可能推動聯準會加息75個基點。美國銀行首席經濟分析師Michael Gapen表示,8月的就業報告對聯準會足以放慢升息幅度,因此預期9月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於維持升息3碼預期的,則有Oxford Economics經濟學家Lydia Boussour,他表示,雖然就業放緩,但勞動力市場仍持續緊張,加上薪資增長強勁,可能會讓聯準會在9月加息75個基點。
8公尺巨鯊倒頭栽卡屋頂36年 竟被提名為文物紀念碑
社區住宅的屋頂若驚見一尾大鯊魚卡著,這會是甚麼樣的景象,沒想到這麼奇特的狀況竟真實發生在英國牛津市(Oxford City),在一棟民宅屋頂上就卡了一條8尺長的鯊魚而且長達36年,原來,這是屋主的父親為了抗議政府所設,如今市議會打算提案,將這個景象列入文物名單中,卻意外引發屋主的不滿!海丁頓鯊魚雕像原本是為了抗議政府,豈料如今被提名為文物紀念碑,讓屋主非常傻眼。(圖/翻攝自推特) 根據《WalesOnline》報導,位在海丁頓(Headington)這棟民宅上的鯊魚,其實是36年前,由屋主的父親、BBC電台主持人比爾海涅(Bill Heine)和一名雕塑家約翰巴克利(John Buckley),為了抗議二戰時期政府通過規劃法支持的戰爭、轟炸和審查制度,特地選在1986年長崎爆炸案週年紀念日時,豎立這尾鯊魚雕像作品,而此鯊魚象徵原子彈落於屋頂的情景。這尾鯊魚雕像原先被當地市議會認為太突兀要求拆除,經過屋主多年努力才得以保存下來,沒想到因為這特殊的景象,鯊魚雕塑甚至變成當地景點,現任屋主漢森(Magnus Hanson-Heine)還將鯊魚屋做為Airbnb出租,果然吸引不少民眾朝聖。由於這個景點實在太熱門,市議會竟打算將鯊魚烏規劃成文物建築,這讓漢森感到傻眼!據他表示,父親設置鯊魚雕塑的目的原本是要抗議政府,沒想到市議會如今竟要使其存在合法化,與父親的理念背道而馳。對此,牛津市議會則是透過發言人表示,海丁頓鯊魚變為政府規劃的文物建築是海丁頓居民的共同願望,「這棟房子已被公眾提名為文物紀念碑」。
全球首例女性「幹細胞移植治癒愛滋」 荷蘭發現變異病毒株…破壞免疫系統速度快2倍
人類對抗愛滋病的進展出現重大突破。1名感染愛滋病毒(HIV)的混血女性,在接受先天對愛滋病毒有免疫力的捐贈者的幹細胞移植後,成為史上第3例與女性首例「感染愛滋病痊癒」的患者,也是涉及臍帶血治療愛滋的首例。這種新的治療方式,有望替更多患者擺脫愛滋病的危害。據《紐約時報》報導,研究團隊15日在美國丹佛的「反轉錄病毒及機會性感染會議」(Conference on Retroviruses and Opportunisitic)上公開該個案的背景與治療過程。這名64歲混血女性在2013年6月被診斷感染愛滋後,使用反轉錄病毒藥物將病毒量維持在低水平;2017年3月,該個案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並於同年8月接受「單倍體臍帶移植」的臍帶血治療。由於臍帶血細胞移植可能需要6周時間,因此該名女性又從另位近親獲得部分匹配的造血幹細胞,而自從她接受臍帶血治療後,體內已無病毒14個月、3年後停止愛滋病治療,且4年後的血液檢查中「沒發現任何病毒與抗體」,代表完全痊癒。國際愛滋學會(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當選候任主席梨因(Sharon Lewin)表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3起愛滋病痊癒的案例,也是女性首例。前2例男性為白人與拉丁裔,他們的治療方式是經常使用在骨髓移植的成體幹細胞,而該名64歲女性使用的臍帶血治療,除相對容易取得外,對於捐贈者與受贈者匹配度也不像骨髓移殖要求的高,且其混血身分,也替未來不同族裔的愛滋病患者的治療研究提供更多幫助。然而,面對愛滋病毒的威脅,人類依然不能掉以輕心,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日前才在荷蘭發現新變異株VB,患者血液中的病毒量,是目前HIV病毒株的3.5到5.5倍,這意味著新病毒株「更容易傳染」,且破壞人體免疫系統速度更是「原版」的2倍快,目前已知至少有109人感染VB病毒株。
高鐵旁挖出4百具骷髏 40人遭被斬首…考古專家:這正常
英國考古學家最近在高鐵軌道旁邊,發現一個大型羅馬墓地,一共挖出425具骷髏,當中有40具遭到斬首,根據專家推測,這個墓地出現在羅馬帝國晚期,當時斬首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所以看到那些殘缺不堪的骷髏,他們也不感到意外。據《衛報》報導,CotswoldArchaeology、Oxford Archaeology 和 Pre-Construct Archaeology等公司,承包了英國2號高速鐵路項目(HS2)的考古項目,高鐵公司表示,這個約50人的團隊,在白金漢郡艾爾斯伯里附近的教區「Fleet Marston」一座大型墓地,發現一堆骸骨。報導中提到,這些骸骨從大型羅馬墓地挖出,一共有425人的骸骨,其中有40人遭到斬首,有幾個人的頭骨甚至被放在雙腿之間,或是腳旁邊;不過考古學家對於斬首這件事不感到意外,他們推測,這些被埋葬的人可能是罪犯,或是被遺棄的人,加上羅馬帝國晚期(公元410年末),斬首時常會發生。英國考古學家在高鐵沿線發現400多人的骸骨,其中有40人遭到斬首。(圖/翻攝自衛報)此外,考古學家還在「Fleet Marston」發現1200多枚硬幣,表明這是一個貿易和商業區;他們也發現勺子、別針和胸針在內的家用物,還有骰子、鈴鐺,這代表賭博以及宗教活動也充斥當時人們的生活。Pre-Construct Archaeology高級項目經理布朗(Richard Brown)表示,這次的發現對於描述這座羅馬城鎮的特徵,以及對許多居民的研究,都具有極大的意義。高鐵公司古蹟負責人瓦斯(Helen Wass)則說:「大型的羅馬墓地可使我們詳細了解『Fleet Marston』居民,以及更廣泛的羅馬不列顛歷史。」
美國高二生持槍入校殺4人 父母遭起訴過失殺人竟神隱
美國密西根州牛津高中(Oxford High School)於11月30日發生校園槍擊事件。高二學生伊森(Ethan Crumbley)攜帶父親的半自動手槍到校開槍,最後造成4死7傷的慘劇。目前伊森已經被警方逮捕,而他的父母也被指控過失殺人,但目前傳出,伊森的父母已經消失、脫離警方掌握,目前當地執法單位已經發布照片追捕。根據外媒報導指出,密西根州奧克蘭郡(Oakland County)司法單位日前在記者會上表示,伊森的父親詹姆斯(James Crumbley)及母親珍妮佛(Jennifer Crumbley)因為犯下嚴重過失,錯過阻止憾事發生的機會,因此會對其指控4巷過失殺人的罪名。記者會上也表示,在歷來的校園槍擊案中,會指控槍手父母,的確是一件罕見的事情,但檢調有著完整且充分的理由。檢察官麥克唐諾(Karen McDonald)表示,這對夫妻曾在11月26日帶著伊森前往商店購買手槍,預計要將手槍當作禮物送給兒子。返家後就將手槍放在一個沒有上鎖的抽屜中。而在槍擊案的前一天,珍妮佛接獲學校通知,表示有人發現伊森曾用手機搜尋「彈藥」等關鍵字,沒想到珍妮佛卻對伊森表示「我並沒有生氣,但你必須要學會不被人發現」。而在案發當天,伊森在桌子上塗鴉,畫上手槍、子彈、還有受害者,甚至還寫下令人驚悚的文句。這對夫妻接獲通知來到學校後,並沒有對學校表示聖誕禮物是手槍一事,甚至不願意讓孩子暫時離開學校,於是伊森得以返回教室,而槍擊事件就在下午發生。而事件發生之後,這對夫妻疑似為了卸責,詹姆斯打電話給警察,表示家中有一把手槍不見了,而且推測可能是自己的兒子犯下槍擊事件。密西根州警長辦公室則於3日表示,在珍妮佛與詹姆斯被起訴的幾個小時後,兩人就失去了蹤影,目前當地警方已經釋出夫妻倆的照片,同時也公布夫妻倆的車號。密西根州警長布查德(Michael Bouchard)表示,逃跑的行為只會增加指控的分量。但夫妻倆的辯護律師史密斯(Shannon Smith)則表示,這對夫妻並沒有逃亡,只是為了自己的安全離開當地,之後會回來當地自首並且接受傳喚。
美驚傳校園槍擊案 15歲男學生持槍掃射釀3死8傷
美國密西根州(Michigan)牛津市牛津中學(Oxford High School),週二(11月30日)下午近1時許,發生一起校園槍擊案。1名15歲男學生持槍闖進校園行兇,造成3名學生不幸身亡,另外還有8人受傷,其中1名傷者為教師。警方接獲通報後,立即前往校園並將該名學生逮捕帶回警局,全案目前仍在調查當中。根據《Edition》報導,槍手是該學校的二年級學生,事發當時其帶著一把半自動手槍,短短5分鐘內便開了15至20槍,造成3名分別為16歲與17歲和14歲的1男2女學生死亡,另有8人受傷,其中2人正在進行手術,其餘6人則傷勢穩定。透過影片可看到,有學生在槍奇案發生時,拍下教室內的景象,只見一群學生將教室門反鎖安靜地躲在室內;不久,門外傳來自稱是警方的人員敲門示意已經安全,但有幾名男學生仍驚恐大喊拒絕開門,其餘學生則趁機跳窗,在雪地上倉皇逃生。校園槍擊案發生時,學生把教室門堵住從窗戶逃生。(圖/翻攝自NY_ACTIONS Twitter)奧克蘭郡副警長麥凱比(MikeMcCabe)則於記者會上表示,槍擊案發生後,警局便接到超過100多通的報案電話,立即派出員警前往校園將槍手逮捕,「(槍手)在逮捕過程中沒有任何抵抗,嫌犯已要求聘請律師,但沒有就動機作出解釋。」而事發後,警方已在校園內進行3次搜尋,確保沒有其他受害者。報導指出,員警隨後至犯案少年家中進行搜索,行兇少年的父母已為兒子聘請律師,並要求孩子除非有律師陪同否則須保持沉默,至於少年犯案動機,則仍待警方進一步調查釐清。
AZ疫苗第四季漲價 除了開發中國家「不再提供成本價」
我國獲贈數量最多的AZ疫苗,製造商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宣布,自今年第四季起將不再以成本價販售新冠疫苗,而是要以小額獲利為目標來定價販售。據《美聯社》報導,業者和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共同研發疫苗,雙方都同意以美金2至3元的成本價販售,但製造BNT疫苗的輝瑞(Pfizer)以及莫德納(Moderna)都沒有這樣做,所以後兩間公司在這段大流行期間,得到了難以想像的巨額收入。阿斯特捷利康公司第三季提供的資料內容載明,預料拿到新訂單將逐漸轉變為小額獲利,以及第四季開始有限的獲利,將能支援新冠病毒雞尾酒療法的成本。但公司也表示,如果疫苗是賣給開發中的國家,仍然會以成本價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