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
」 歐盟 疾管署 新冠 俄羅斯 疫苗不只小米!評測機構點名智慧家電暗藏隱私危機 三星、華為也入列
隨著網路的高速發展,目前IOT(物聯網)的概念已經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家庭用品都連上了網路,從電視、手錶、門鈴,甚至是連空氣炸鍋都是如此。但根據英國最大的消費者評測機構《Which?》的最新研究,不少知名品牌的產品都有洩漏用戶隱私的風險,甚至將用戶的個人資料回傳到中國。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英國最大的消費者評測機構《Which?》的專家針對許多廠商的產品進行了隱私評級,其中主要是從用戶意願、透明度、資料安全、資料最小化、追蹤器和資料刪除等六個方面進行評判。而專家在其中發現目前幾款流行的空氣炸鍋不僅能「偷聽」使用者的對話,還可能將個人數據傳送到中國的伺服器。其中以Aigostar、Xiaomi Mi Smart和Cosori CAF-LI401S這三款空氣炸鍋尤其需要關注,因為它們不僅知道用戶的精確位置,還希望獲得錄音的權限。小米(Xiaomi)的應用程式甚至連接到臉書、Pangle(TikTok for Business的廣告網絡)和騰訊(Tencent)的追蹤器,Aigostar則要求用戶在設置帳戶時提供性別和出生日期。《每日郵報》曾為此詢問小米,小米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小米的空氣炸鍋並不適用錄音權限,該裝置也無法透過語音指令來進行直接操作。《CTWANT》也訪問一名消息人士,該名人士表示,小米的空氣炸鍋內並沒有設置麥克風等相關裝置,因此根本不需要取得錄音權限。有傳聞指稱該款空氣炸鍋一開始設計時,是要搭配小米自家的AI語音控制系統,消息人士推估應該是內部開發空氣炸鍋時使用到相關權限,但是到量產時因為取消配合計畫,所以移除麥克風等設備,但產品本身沒有特別移除錄音權限。而隱私洩漏問題並非只出現在空氣炸鍋上,《Which?》的專家測試了三款最受歡迎的智慧型手錶,分別是華為(Huawei)的Ultimate、Kuzil和WeurGhy的智慧型手錶。而研究發現,華為的設備需要用戶授權多達9項「高風險」權限,其中包括精確位置、錄音、訪問已儲存的文件以及查看已安裝的所有應用程式。而華為方面表示,這些權限是為了讓智慧型手錶發揮完整功能才需要的,而且在設置過程中已經向用戶明確說明。在智慧型電視方面,海信(Hisense)的40A4KTUK和三星的EU43CU7100KXXU在設置時,要求用戶輸入郵遞區號,而LG 43UR78006LK則雖然同樣也要求郵遞區號,但並非是強制提供。《Which?》的專家也注意到,海信的智慧型電視內部並沒有連接到任何追蹤器,但三星、LG的電視則連接到包括臉書和Google在內的多個追蹤器。除此之外,三星的電視應用程式還請求8項高風險電話權限,包括查看手機上所有其他應用程式的能力。對此,三星和海信的發言人均表示,他們非常重視客戶的隱私和資料安全,同時產品也有遵守相關法律規定。除家用設備外,智慧型揚聲器也存在隱私風險。《Which?》測試了Bose便攜式家庭揚聲器、亞馬遜(Amazon)Echo Pop和Google Nest Mini(2代)。其中Bose的揚聲器所要求的手機權限最少,但內置了多個追蹤器,其中包括臉書、Google和數位營銷公司Urbanairship的追蹤器。此外,亞馬遜Echo提供了一些選項,讓用戶可以跳過部分共享資料的請求。但是亞馬遜和Google兩家的產品,都沒有提供退出追蹤器選項。為此,亞馬遜發言人表示「產品設計中有包含保護客戶的隱私和安全,並讓他們掌控自己的使用體驗。例如,我們為客戶構建了易於使用的控制—包括物理按鈕或快門、簡單的應用程式控制以及設置過程中的提示,同時創建資源來解釋我們的設備和服務如何運行以及提供哪些選項。」Google的發言人則回應「我們非常重視客戶的隱私,Google的服務與產品均完全遵守相關隱私法規,並向用戶提供關於收集的資料及其用途的透明度。當用戶希望在Google Nest智慧型揚聲器和顯示器上增加隱私控制時,可以使用訪客模式來進行。當訪客模式啟用後,Google Assistant不會顯示或說出個人結果、個人聯絡人,並自動刪除音頻記錄和Google Assistant活動。」
歐盟加徵陸電動車關稅德憂引發貿易戰 中商務部批「保護主義」
歐盟委員會昨(4)日表決通過對中國電動車徵收反補貼稅的提案,擬加徵9%到36.3%的關稅,為期至少5年。中國進口到歐盟的電動車除了目前的一般關稅10%,依歐盟委員會調查認定不同車商受中國補貼程度及對歐盟提供資料配合度,擬加徵反補貼關稅,等於最高約45%。中國商務部表示,關稅將動搖和阻礙中國企業投資歐洲的信心,中國必將採取一切措施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中國對歐盟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表示強烈不滿,呼籲歐盟延後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避免貿易摩擦升級。根據外媒報導,歐盟成員國中,10個國家投票支持加徵關稅,包括法國、意大利、愛爾蘭、荷蘭等10個國家;而包括德國與匈牙利等5個國家投票反對;12個國家棄權。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在社群媒體X上表示:「儘管投票贊成這項關稅,但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歐盟執委會(EU Commission)不應引發一場貿易戰。」歐盟委員會也表示,願意和中國繼續談判替代解決方案,方案必須符合世貿組織規定,且充分解決歐盟委員會調查所確定的損害性補貼。
臺灣碳定價新制銜接國際 環境部將引領產業因應CBAM
我國已於8月底公布碳費3項子法,將試行今年度碳費申報,明(2025)年正式開徵碳費,也規劃於4年內啟動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向國際展現我國落實減碳的具體作法。歐洲時間9月16日環境部彭啓明部長在我國駐歐盟及比利時代表處李淳大使陪同下,率氣候署同仁前往歐盟相關機構就氣候變遷、碳交易、空氣品質管理、化學物質管理、塑膠公約及循環經濟等環境議題進行交流,並說明我國已於8月底公布碳費3項子法,將試行今年度碳費申報,明年正式開徵碳費,也規劃於4年內啟動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向國際展現我國落實減碳的具體作法,獲得高度肯定。歐盟於2005 年所建立碳排放交易系統(Emission Trading System,ETS)是國際上運作最成熟,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具有相當豐富執行經驗,可作為我國參考借鏡。本次出訪與高階官員交流發現,歐盟排放交易制度相關作法包括排放監測計畫、排放量盤查、查驗、總量設定、排放配額分配與拍賣、交易市場建構與排放配額繳交等,配套作法涉及多項專業且利害關係者眾多,已有『碳定價外交戰略』趨勢,值得我國重視。環境部預計於明年組團,邀請產業、環保團體與專家學者共同前往歐洲交流研習,以建立各界對於碳定價之正確認知與專業基礎,促進未來研訂排放交易配套時之充分討論,以順利完成相關法令並執行。另一方面,隨著歐盟逐期設定更嚴格的總量上限並降低免費配額比率,歐盟也對進口產品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我國受影響的主要對象為金屬扣件業(如螺絲、螺釘等)、鋼鐵及鋁等相關產業。目前歐盟CBAM還在過渡期間,國內業者在政府充分輔導下都能順利完成相關申報作業。關於產業擔心歐盟CBAM正式實施後,國內的碳定價如何與歐盟接軌?環境部表示,除了從CBAM法規內容外,本次拜訪歐盟也經面對面交流中確定我國碳費可扣抵應繳交的歐盟CBAM憑證數量,但扣抵的詳細規定需待明年中「第三國支付的碳定價如何扣減」及「EU ETS之下免費核配與CBAM制度調和」等細則公布才能獲知。考量其內容複雜且具高度專業性,環境部將於明年初指派專業專職人員常駐歐盟,即時掌握CBAM最新發展並參與協商,協助國內產業因應。彭啓明部長表示,這次出訪與各領域高階專家交流,讓我們對臺灣碳定價-碳費先行制度的未來發展更加有信心,談話過程中對於國內企業相當關注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也更了解其細節,環境部會持續追蹤掌握趨勢。本次拜訪已經建立起完整的溝通平台與互信,更讓歐盟更能掌握台灣身為全球重要科技供應鏈,在氣候變遷努力的企圖心,未來會定期舉辦雙邊交流會,持續對話。歐盟許多政界領袖、產業、智庫、媒體及環保團體等,在氣候變遷與碳定價議題的深化程度,近幾年有顯著躍進,也發展出不同風貌的淨零生態系,相關輔導培育做法,很值得我國參考。環境部表示,將繼續加強與歐洲的合作,確保台灣企業能夠順利轉型過渡,並在國際市場上保持競爭力。環境部準備好了,會持續當各界的堅強後盾!
Uber違法傳歐洲司機個資到美國 遭重罰103億台幣
荷蘭當局昨(26)日表示,叫車平台優步(Uber)因傳輸歐洲合作駕駛的個資至美國,「已構成嚴重違反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的事實」,被處以2.9億歐元(新台幣約103億元)罰款。荷蘭資料保護局(DPA)表示,過去兩年期間,Uber在將資料傳輸到美國伺服器時,未能充分保護歐洲司機的個資。這些數據包括帳戶詳細資訊、計程車執照、位置數據、照片、付款詳細資訊、身分證件,甚至還有司機的犯罪和醫療數據。Uber此舉已嚴重違反歐盟(EU)規定,被裁罰2.9億歐元(新台幣約103億元)。超過170位Uber司機透過法國人權機構申訴後,由於Uber的歐盟總部位於荷蘭,荷蘭資料保護局隨即展開調查,後續監管和催繳罰款的事情,將由荷蘭政府進行處理。事實上早在去年,母公司在美國的Uber,就因為多次違反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而被政府當局開罰1000萬歐元(約3.5億台幣)。Uber發言人尼克森(Caspar Nixon)回應,「這個有瑕疵的決定和高得嚇人的罰款,一點也不合理」,尼克森認為,「在歐盟和美國出現巨大不確定性的3年間,Uber的跨境資料傳輸程序都遵守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GDPR)。」他強調,Uber將對這項決定提出申訴。根據荷蘭資料保護局表示,申訴程序預計耗時大約4年,在所有法律追索權行使完畢前,任何罰款都會暫緩執行。
疾管署修新冠病例定義!不再叫「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9月起僅通報重症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0日)表示,考量多元監測方式已能有效掌握COVID-19疫情,為降低醫院通報負荷,經諮詢專家後,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名稱為「新冠併發重症」、通報時效為「1週內」,另修訂病例定義,調整臨床條件為「發燒(≧ 38℃)或有呼吸道症狀後14 日(含)內出現肺炎或其他併發症,因而需加護病房治療或死亡者。」並自今年9月1日生效;公費藥物開立條件不變,不影響民眾權益。疾管署說明,上週(8/13-8/19)新增274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8/6-8/12)新增347例下降,低於流行閾值,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45例本土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57例下降,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指出,國內新冠疫情下降,將觀察未來一週疫情趨勢,如持續低於流行閾值將可脫離流行期,惟目前重症及死亡病例數仍多,須留意重症發生風險。另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病例檢出皆以KP.3各占36%及27%為多,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表示,全球COVID-19陽性率於近期呈上升趨勢,其中,歐洲、美洲及西太平洋區陽性率上升,東地中海區則為上下波動,部分國家如韓國COVID-19住院數呈上升趨勢,美國陽性率持續上升,另俄羅斯、希臘及中國等國家之病例數亦處高點。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全球近28天(6/24至7/21)期間,與前28天期間相比,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分別增加了30%和26%。於7月下旬(7/15至7/21)之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KP.3、JN.1、KP.3.1.1、KP.2占比分別為29.4%、25.7%、18.6%、12.8%,惟尚未增加疾病嚴重度。疾管署提醒,國內疫情雖降,但重症死亡風險持續,且國際新冠疫情仍呈上升趨勢,民眾如有出國旅遊計畫,建議儘速接種新冠XBB疫苗,以獲得保護力,並落實勤洗手、出入人多擁擠或空氣不流通場所佩戴口罩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疾管署呼籲感染後易併發重症或死亡之65歲以上長者,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請再接種第2劑,提高保護力,抵抗疾病威脅。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肺鏈疫苗專區」(https://gov.tw/eU4)查閱。
全球日均溫再刷新高!鄭明典驚喊「海洋也熱起來」:全球暖化回不去了
氣候變遷引發極端氣候的情況與日俱增,熱浪、洪災、野火等天災不斷傳出,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歐盟(EU)氣候監測機構發布監測數據,證實7月21日為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且勢必會在未來的幾個月或幾年裡看到新的記錄被打破。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憂心直呼,全球平均氣溫又突破新高,「全球暖化回不去了!」鄭明典今(28日)在臉書曬圖發文表示,自去(2023)年6月起「全球平均日均溫」突異常大幅度增溫,直至今年幾乎每天都仍維持當日最高溫紀錄,雖然7月初日均溫已較去年高點來得低,但整體氣溫仍偏高。全球平均氣溫再度突破新高紀錄,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憂心示警,全球暖化恐回不去了。(圖/擷取自Facebook/鄭明典)鄭明典指出,今年下半年可能迎來「反聖嬰」現象,有助全球平均氣溫下降,不過「今天高溫破紀錄,還是一件很特別的現象!」對此,鄭明典說明,海洋具有儲存大量熱能的作用,被認為是穩定地球氣候最關鍵的要角,因此去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的原因,與海洋表面增溫息息相關,不過由於海洋不易升溫也不易降溫,未來天氣恐一年比一年熱,「現在海洋也熱起來,全球暖化的確是回不去了!」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回覆,「在座使用3C的各位包含我自己在內,都是元兇」、「各位都在書寫地球歷史,每年的夏天都是此生最涼的夏天!要好好把握呀~」、「氣溫越高,冷氣開越強,大部分人類的心態是這樣。」
全球平均氣溫再飆高!歐盟氣候監測機構證實:7/21創人類歷史上「最熱一天」
氣候變遷引發極端氣候的情況與日俱增,熱浪、洪災、野火等天災不斷傳出,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歐盟(EU)氣候監測機構發布監測數據,證實7月21日為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綜合《路透社》、《CNN》等外媒報導,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C3S)周二(23日)公布監測數據,指7月21日的全球平均氣溫達攝氏17.09度,相較去年7月的攝氏17.08度,高出0.01度,創下有紀錄以來全球最熱的一天。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主任卡洛布翁坦波(Carlo Buontempo)坦言,近期的這些監測數據記錄確實令人感到震驚,「人類正處在未知的地球領域中,隨著氣候持續變暖,我們勢必會在未來的幾個月或幾年裡看到新的記錄被打破。」事實上,這已經是全球平均氣溫連續第二年打破氣候記錄,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造成的汙染,是促使溫室氣體排放加劇,推動地球溫度上升的主因,全球氣溫將持續突破至驚人的新高記錄,2024年恐將超越2023年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氣候變遷日益惡化影,今年上半年印度、沙烏地阿拉伯、美國及墨西哥等地遭到酷暑肆虐,希臘及加拿大也被野火侵襲,肯亞、中國、巴西、法國則降下致災性暴雨,引起大規模洪患發生,人類對氣候的適應能力和生存極限一再受到考驗。
微軟全球大當機!機票錢怎麼辦? 專家曝「2方法」維護權益
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在昨(19)日出現全球大當機,造成各地機場、醫院等系統受到衝擊,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全世界約有近1萬航班延誤,並有約4400個航班直接取消。對此,專家認為這可能需要至少好幾天才能恢復正常,並給予了受到影響的旅客們幾項建議。根據《美聯社》的報導,機票搜尋網站Dollar Flight Club創辦人暨執行長傑西(Jesse Neugarten)表示,當班機延誤時,航空公司通常會自動幫遊客改票,但如果電腦系統還未恢復,遊客就可以嘗試主動聯繫航司,致電國際客服專線電話,或者在社群平台X上詢問航司,都可能比櫃台服務更快。傑西進一步提到,旅客可以善用航空公司APP來查詢即時資訊,這可能比航站顯示的資訊更加精準,或者能迅速找到其他未受影響的航班,趕緊詢問是否還有空位,或直接到其他機場搭乘,例如南航空與阿拉斯加航空就沒有受到全球大當機的波及。除此之外,報導指出,如果因為旅程受影響而想直接退票,航班被取消的旅客有權獲得全額退款,就算機票註明了「不可退票」亦適用此規則。不過,在此次事件中,阿姆斯特丹、柏林及蘇黎世機場的災情最嚴重,歐洲航空公司必須為航班取消或延誤負責,遊客可以依據EU261法規獲得補償,若超出航司能力範圍的「特殊情況」則不符合。同樣的情況下,美國並沒有類似法律規定,各航空公司會自行制定規則應對,但運輸部當局認為這次航班取消及誤點係於航空公司能力範圍之內,並且正在對其施壓,要求承擔旅客如住宿、餐點等額外開銷。
2024年6月成「史上最熱6月」! 高溫連13月破紀錄或成史上最熱一年
歐洲聯盟(EU)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8日表示,今年6月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6月。2024年上半年,全球多地出現極端破壞性天氣,例如洪災和熱浪。據《中央社》綜合法新社與路透社報導,「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發布公告,表示自2023年6月以來,全球連續13個月出現「前所未見的高溫」,每一個月都刷新先前的氣溫紀錄。「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負責人布諾坦普(Carlo Buontempo)說:「這不只是統計上的奇特現象,它凸顯了一種大規模且持續不斷的氣候轉變。就算這種特殊的連續極端現象在某個時間點上終結,隨著氣候持續變暖,我們也一定會看到新紀錄被打破。」布諾坦普表示,只要人類繼續製造溫室氣體,這種趨勢就「不可避免」。大西洋、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破紀錄海平面溫度也促使全球氣溫飆升。2024年6月的海平面溫度達到了新的里程碑,連續15個月創下新高,「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資深科學家尼可拉斯(Julien Nicolas)形容此一現象「令人震驚」。不過,全球即將進入降溫的「反聖嬰現象」(La Nina)。尼可拉斯說:「可以預期全球氣溫會在未來數月降下來。」「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表示,在截至2024年6月的12個月間,全球氣溫達到有紀錄以來最高,平均比工業化之前高出攝氏1.64度。但這不代表2015年巴黎協定同意控制升溫在「1.5度」內的目標被打破,因為這項目標是以數十年來衡量,而非單一年度。「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曾在6月表示,未來5年間,地球年平均氣溫有8成機率會至少暫時超過1.5度。
待冷氣房助長新冠! 專家示警「感染數上看150萬人」:8、9月恐又有一波
疾病管制署2日指出,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上升,上週(6/25-7/1)新增932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1週(6/18-6/24)新增815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64例死亡病例,較前1週新增40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對此,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也示警,由於今年夏天特別炎熱,因此民眾都躲在冷氣房內,而這可能會使疫情惡化,他也預估這一波感染人數恐上看150萬人。疾管署指出,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JN.1、KP.2及KP.3及近期快速增加的LB.1,皆因具免疫逃脫特性,具較佳傳播力,目前研究顯示無觀察到疾病嚴重度差異性;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亦持續有效。美國CDC評估接種XBB疫苗對青壯年與高齡者,皆具有效疫苗保護力,建議高風險者補接種疫苗,以得到更佳的保護力。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評估近期仍呈上升趨勢,7月中旬後可能進入高原期。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47%及38%,仍為國內主流株;KP.2的占比略升,分別為20%及25%,其餘重點變異株分別為LB.1占比為14%及9%,KP.3占比為9%及15%,XDV.1占比為8%及9%,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陳秀熙昨(3日)也指出,這波疫情各地發展沒有明顯差異,其中北北基屬於都會區,密集交流會加速病毒傳播,因此感染率相對高,且50至64歲,以及65歲以上這2大族群的致死率也會提升,尤其觀察最近1周,65歲感染後的死亡率是50至64歲的20倍。陳秀熙也點出關鍵,由於今年夏天天氣炎熱,因此民眾都待在冷氣房內,然而這種現象恐助長疫情。他也預估,台灣這一波流行的總感染數將上看150萬人,包括輕症、無症狀感染者。陳秀熙提醒,民眾可戴口罩、施打新冠疫苗,來加強防疫、預防感染,若有疑似症狀可使用家用快篩,並到醫療院所就醫。他也強調,台灣疫情發展和歐美相比,慢1個半月至2個月,目前歐美正流行新變異株LB.1,傳染力及免疫逃脫力不亞於KP系列病毒,若LB.1在台灣的病例占比持續上升,8、9月可能會再發展新一波疫情。疾管署則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以增進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肺鏈疫苗專區」(https://gov.tw/eU4)查閱。
日本通過新法防大型企業壟斷APP市場 違者罰國內銷售額20%超高額罰款
日本參議院於12日通過《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競爭促進法》,新法將監管大型IT企業壟斷APP市場。違規企業將面臨相當於日本國內銷售額20%超高額罰款,遠超日本現行反壟斷法的標準。新法明確禁止大型IT企業的妨礙競爭行為,如強制預裝自家軟體或優待自家產品,限制範圍包含操作系統、應用程式商店、瀏覽器和搜尋引擎。違規企業將面臨相當於其日本國內銷售額20%的高額罰款,遠超現行反壟斷法的罰款標準。此次立法被視為日本數字政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符合全球加強對巨大IT企業監管的趨勢,預期有助促進業者競爭,推動價格下降,並帶動創新讓使用者增加更多選擇。此外,還有望推動競爭從而使價格下降。新法也要求業者就手法情形作出彙報,若違反後拒不改善,則罰款將調升至30%。擁有壓倒性影響力的蘋果和谷歌,其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是「應用程式商店」。用戶通過商店安裝程式,在程式內支付的費用首先會進入蘋果或谷歌,扣除最多30%的手續費後才支付給程式開發商。東京一位不願具名的程式開發商對日本放送協會(NHK)表示,30%的手續費負擔相當沉重,如果手續費能降低,就能有更多資金投入新功能開發:「大型應用程式商店確實讓我們的作品可以觸及更多用戶,但希望新法能帶來適當的競爭,藉此減少手續費。」同樣的監管方面歐盟(EU)走在前列,今年3月全面適用對谷歌和蘋果等公司規定禁止事項的《數位市場法》(DMA)。日本政府計劃與歐美的監管機構合作,確保該法有效實施,並共同應對全球範圍內的數位市場壟斷問題。
手腳要快!免費「肺鏈疫苗」快沒了 僅剩約2.9萬劑
自5月28日起短期開放之50-64歲民眾公費接種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接種狀況踴躍。疾管署今(6日)表示,目前各縣市庫存剩約2.9萬劑,因疫苗數量有限,實施至本周各縣市疫苗用罄為止,請民眾欲接種前,先依各縣市公布之接種地點洽詢疫苗供應情形,再行前往。疾管署說明,本周提供50-64歲民眾接種之PPV23疫苗用罄後,恢復提供原65歲以上民眾與55-64歲原住民之PPV23公費實施對象,提供65歲以上民眾公費接種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1劑PPV23,兩劑接種間隔至少1年,如為65歲以上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高風險對象、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上述兩項疫苗則間隔至少8周即可;另55-64歲原住民則公費接種1劑PPV23。疾管署強調,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對中重症保護力可達75%,能有效降低感染後如肺炎、敗血症等及死亡機率,且PCV13及PPV23都是相當安全的不活化疫苗,PCV13為結合型疫苗,含13種血清型,可產生抗體與激發免疫記憶,因此保護效果較長。疾管署提到,PPV23為多醣體疫苗,含23種血清型,可產生抗體與提供更多種菌株血清型防護,因此接種2劑疫苗可有較長免疫保護力,且範圍更廣,獲得更完整保護,使保護效益最大化,呼籲65歲以上符合資格民眾請踴躍接種。疾管署提醒,接種院所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肺鏈疫苗專區」( https://gov.tw/eU4 )/疫苗接種院所查詢/【肺炎鏈球菌疫苗】各縣市合約院所名冊網址查詢。
乘客拒開飛航模式…班機延誤1.5小時 當事人遭航警「現場處置」
1支手機竟害班機延誤超過1小時。中國大陸一名成都航空班機乘客,因拒絕配合把手機轉為飛航模式,導致班機延誤起飛1個半小時,該名乘客最後也因為「公共安全問題」遭警方現場處置。據《極目新聞》報導,網友28日曬出空姐在機艙內拿手機講電話影片,表示他搭乘成都航空EU2703航班,「飛機都開出去了」,卻因為某個乘客不打開飛航模式,造成班機折返。影片也很快引發網友熱議。(圖/翻攝畫面)成都航空29日雖證實EU2703航班發生乘客拒絕開啟飛航模式事件,但澄清班機沒有空中折返,而是起飛時間大延誤,原定11時45分起飛班機,被拖延到13時15分才從威海航向成都。威海市上海公安局機場分局指揮中心也確認,當天確有航班人員因機上乘客不開飛航模式報警,並指該名拒絕配合的乘客遭到員警現場處置,但沒有網路上所稱的行政拘留裁處。此外,大陸桂林航空最近也發生類似事件,一名女乘客因無法正常起坐,一次購買2個座位並躺在椅上,卻拒絕配合在班機起飛時「正常坐在座椅上」,也不願下機離開,造成班機延誤2個多小時。事件曝光後,有網友批評女乘客造成其他人不便,也有網友認為航空公司應變能力不足,或是雙方應事先做好溝通。
遭牧師非法送養 比利時女夢見生父「一定把妳帶回家」回台尋親
一件尋親案揭開近半世紀前的送養黑幕。47歲雅斯敏(Yasmine Martin)從小被比利時養父母灌輸「被美國親生父母拋棄」,一度懷疑幼年時在台灣育幼院的回憶不過是幻想,直到養母去世後找到相關文件,並透過催眠療法重拾記憶、DNA鑑定,才確認自己是100%台灣人。據《中央社》報導,雅斯敏在大女兒出生後,夢見生母淚流滿面看著她、生父彎腰對她說「有一天一定把妳帶回家」,當場從夢中哭醒,開啟了長達20多年的尋親旅程。雅斯敏表示,過去向養母試探多次,都被拒絕談論身世話題,直到養母去世、網路發達逐漸爬梳出模糊線索。她表示,自己父親可能是南投地方望族,在新竹當兵買食材時認識顧攤的母親,但未婚生女的兩人不被生父家族認可,媽媽娘家無力扶養她,只能送她到翁節敦牧師在台北縣三重的福音育幼院。(圖/翻攝自臉書Taiwan in the EU and Belgium)但翁節敦3、4年後在沒取得生父母送養同意書情況下,偽造文書利用假的監護人、在公文把雅斯敏改名「翁仁義」方式,將她送到比利時。雅斯敏找資料時,也發現台灣1970年代的報紙以「牧師假慈悲,收養孤兒賣」、「受託照顧涉嫌遺棄,翁節敦被移送法辦」、「人口黑市」等標題及內容,報導翁節敦涉嫌多次違法送養。雅斯敏雖取得這條關鍵線索,還找到當年一起玩的牧師孫女寫信到比利時,並在信中稱她「小倩」,疑似親生父母替她取同音小名的信件,然而,司法爭議纏身的翁節敦赴美後已失去音訊數十年;孫女在她詢問生父母資訊後也斷了聯絡,尋親之路遭遇挫折。雅斯敏強調,自己不會怪罪任何人,只想找到台灣親人與當年育幼院夥伴,目前雖找到移民到美國的80多歲堂姑,並找到南投、陳姓、可能有親戚當過鹿谷鄉長等線索,但離找到父母還有段距離。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表示,會協助不會中文的雅斯敏尋親,如有相關線索可用以下方式聯絡電郵:bel@mofa.gov.tw 若會英文、法文,可至yashumble@yahoo.fr網頁留言:https://www.taiwanembassy.org/be/contact_us.html
全球連10月破高溫紀錄 專家揭「化石燃料」是元兇
全球氣溫連續10月破紀錄,根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C3S)最新報告指出,其中今年3月是有史以來最熱的3月,海面溫度也創下新高,氣候科學家指出,人類燃燒化石燃料排放的廢氣是氣候變暖的主因。圖為1940年1月至2024年3月與1850年至1900年每月全球表面氣溫比較。(圖/翻攝自climate.copernicus.eu)根據《法新社》和《路透社》報導,該機構統計,從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數據顯示,過去12個月是地球有史以來最熱,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時期(1850-1900)高出1.58°C。從非洲部分地區到格陵蘭(Greenland)、南美和南極洲,全球今年3月都出現高於平均的氣溫,該機構並指出,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是造成異常高溫的主因,據C3S副主任勃吉斯(Samantha Burgess)表示,這種異常高溫紀錄成為長期趨勢,「每月高溫紀錄清楚向我們表明,我們的氣候正在迅速變化」,令人擔憂。東太平洋表層海水變暖的聖嬰現象(El Nino)也是原因之一。(圖/達志/美聯社)按照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各國同意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度以內,而新的高溫紀錄不代表協定所設限制已遭突破,因為協定目標是以數十年來衡量,而非單一年度,不過勃吉斯表示,「現實是我們極為接近(上限),而且時間已經不多」。另外,英國倫敦帝國學院(GICCE)氣候科學家奧圖(Friederike Otto)表示,化石燃料排放的廢氣是氣候變暖的主因,若不盡快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地球暖化將導致更嚴重的乾旱、火災、熱浪和暴雨。除此之外,東太平洋表層海水變暖的聖嬰現象(El Nino)也是原因之一,儘管聖嬰現象3月後已趨緩,但平均海面溫度和海洋氣溫仍呈現不尋常高溫,海洋溫度上升意味著大氣含水量更多,導致天氣更不穩定,例如強風和豪雨。
想打要快! 公費流感疫苗開放全民接種10天「只剩下3萬劑」
公費流感疫苗3月5日擴大開放全民接種,疾管署15日公布最新接種數據,目前僅剩餘約3萬劑,最快在3月底使用完畢,因疫苗即將用完,呼籲尚未接種的民眾儘速前往接種,不可輕忽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威脅。疾管署說明,自3月5日起公費流感疫苗擴大提供全國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之民眾接種至疫苗用罄,過去7天(3/8至3/14)平均每日接種約1880劑,截至昨14日公費流感疫苗總接種數約654.4萬劑,整體疫苗使用率逾99.4%,僅剩餘約3萬劑。因疫苗即將用完,呼籲尚未接種的民眾儘速前往接種,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及醫事人員等高風險重點族群,另有意願接種民眾可先透過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查詢鄰近尚有疫苗的合約院所名單,或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查詢尚有疫苗施打服務的醫療院所,並提前向合約院所確認有疫苗後再前往接種。疾管署表示,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且國際實證研究顯示,接種第1劑疫苗3至5個月後,保護力會開始衰退;同時評估國內外疫情趨勢、疫苗儲備、接種實務狀況,並依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建議,65歲以上與免疫力不全或低下患者等高風險族群,需接種2劑新冠XBB疫苗。經提報3月14日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討論決議,為提升感染新冠後易發重症或死亡之高風險族群免疫保護力,建議再增加接種1劑新冠XBB疫苗(莫德納和Novavax擇一廠牌接種,可與第1劑不同廠牌),與前1劑間隔至少12周(84天)。疾管署說明,前述感染及重症、死亡高風險族群為65歲以上長者、55至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且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患者。開放接種時程將於進一步與各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並安排相關接種作業後,再行公布,預計最快可於四月上旬開打第二劑XBB疫苗。疾管署指出,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10.5萬人次,其中莫德納XBB疫苗累計185.1萬人次,Novavax XBB疫苗累計25.4萬人次。目前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394萬劑、Novavax XBB疫苗約14.6萬劑。國內COVID-19疫情雖緩降,惟仍需留意併發症發生風險,且上週再度有未接種XBB疫苗之幼兒死亡,呼籲年滿6個月以上之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儘速接種疫苗。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秋冬疫苗專區」( https://gov.tw/eU4 )或至各縣市官網查詢。疾管署呼籲,近期天氣不穩定,時因東北季風或大陸冷氣團影響而出現低溫,民眾不可輕忽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威脅,除注意保暖,也應儘速接種新冠XBB及流感疫苗,並做好個人衛生及防護。如有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維護自身健康安全。
紅到中毒 你不可不知的蘇丹紅食安事件
含不得檢出的致癌成分「蘇丹紅」辣椒粉流竄全台,人人自危,引發民眾恐慌,食安問題連環爆,近期地方衛生局公布,在辣椒粉中檢出有致癌風險的「蘇丹紅色素三號」,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7家下游業者遍及雙北市、台中、台南與高雄等5縣市,目前持續追蹤中。營養師林柏辰指出,致癌成分 蘇丹紅為工業用染料,常見蘇丹紅色素有蘇丹紅色素一號、二號、三號、四號等,皆不得添加於食品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WHO/IARC)的評估,蘇丹紅一號對小鼠皮下(皮膚下)給藥具有致癌性,產生肝臟腫瘤,而目前的多項實驗或報告程度的不足,無法評估透過皮下和口服給藥對蘇丹紅二號和三號進行的研究結果,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蘇丹紅1號、2號和3號視為「不可歸類為人類致癌性」(第3 組分類)。營養師林柏辰進一步說明,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歐盟(EU)等國家已禁止在食品中進行添加,且在2018年6月,美國環保署也宣布蘇丹紅這項具有食品安全風險的物質公佈為有毒化學品。從2022年至今,食藥署與地方衛生局驗出蘇丹紅色素的違規案例,多為辣椒粉及其相關產品,如本次事件中,高雄市衛生局查獲以蘇丹紅辣椒粉為原料製成的「麻辣藥膳湯粉」、「韓式泡菜湯粉」、「紐奧良烤雞香料粉」等,請民眾要特別注意跟堤防。林柏辰說明因為蘇丹紅屬於脂溶性毒物,在脂溶性物質在代謝過程會需要經過肝臟的代謝、腸道的排除,脂溶性毒素透過肝臟排毒解毒的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多種化學反應,透過 P450 酵素協助, 將脂溶性毒素與脂肪分開。第二階段則是一種酵素結合反應,也就是把毒素包覆起來,第三階段再把他們「排出體外」。因此,把握肝臟排毒及腸道排除的關鍵營養素就格外重要了,營養師林柏辰建議,若有不小心誤食的民眾,請多多補充來自食物中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C、E、及蔬果中的抗氧化物質,甚至是茶飲中的兒茶素,都能夠強化肝臟代謝機能,降低解毒過程對細胞的傷害,此外,建議要補充足夠水分,將這些廢物再透過尿液與糞便順利排出。如果有腸道壞菌太多而導致便秘的族群,可以再額外搭配優酪乳、添加益生菌等食物選擇,減少毒素再次吸收回體內。
年後新冠確診暴增!單週711例「創半年新高」 JN.1占比近7成
疾病管制署今(20日)表示,目前國內COVID-19疫情上升且處高原期,上週新增711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新增435例上升,為去年8月以來單週新高,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63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68例略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表示,近4週變異株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以JN.1(69%)為多,其次為EG.5(22%)及BA.2.86(8%)等;境外檢出病毒株以JN.1(88%)為多,其次為EG.5(8%)及BA.2.86(5%)等。疾管署說明,因國內疫情上升,加上近日各級學校開學、元宵燈節活動等人群聚集頻率增加,疫情傳播風險上升,地方政府為因應疫情,自18日起配合各地元宵燈節活動,規劃於燈會活動附近設站,提供新冠XBB疫苗接種服務,鼓勵民眾可多加利用並踴躍前往接種,詳情請以各縣市公布資訊為主。疾管署表示,去年9月26日新冠XBB疫苗開打以來,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分別占97%及98%。全國新冠XBB疫苗上週因春節假期影響,接種人次為2.7萬人次,目前已累計接種175.8萬人次,其中莫德納XBB疫苗累計154.8萬人次,Novavax XBB疫苗累計21萬人次。全國接種率達7.41%,65歲以上長者接種率達16.7%。疾管署呼籲,尚未接種疫苗民眾,盡速前往接種,以提升保護力。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秋冬疫苗專區」( https://gov.tw/eU4 )或至各縣市官網查詢。
年後新冠疫情恐衝高峰 最新研究!XBB疫苗保護力達5成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7)日表示,近期全球COVID-19陽性率處低點,惟亞太及東南亞地區陽性率處高點,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病例數呈上升趨勢,JN.1已成為全球主流變異株,佔比超過80%。目前國內COVID-19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根據疾管署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亦以JN.1(69%)為多,近日各級學校開學、元宵燈節活動等人群聚集頻率增加,疫情傳播風險上升,去年9月26日新冠XBB疫苗開打以來,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分別占97%及98%,提醒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民眾,儘速完成接種,以提升保護力。疾管署說明,根據加拿大定點醫師監測網絡(SPSN)2月15日發表最新研究指出,12歲以上青少年及成人接種新冠XBB疫苗對於新冠輕症預防效果佳,無論是12到64歲或是65歲以上之保護效益均為5成(分別為47%和52%),如為過去曾感染過新冠者,接種新冠XBB疫苗保護效益更高達67%。此研究亦為首見有涵蓋青少年族群之XBB疫苗真實世界保護效益分析結果,顯示青少年接種XBB疫苗,如同成人預防效果,能有效降低新冠輕症發生機會。疾管署表示,本週因前三日適逢春節假期,新冠XBB疫苗接種人次為1.7萬人次,雖接種人次略降,但開工後打氣已逐漸回溫。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174.9萬人次,其中莫德納XBB疫苗累計154.2萬人次,Novavax XBB疫苗累計20.7萬人次。目前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437.9萬劑、Novavax XBB疫苗約22.6萬劑。疾管署呼籲,莫德納和Novavax兩種廠牌均安全有效,12歲以上民眾可選擇一種廠牌接種,6個月以上至11歲兒童則依核准適應症,僅限接種莫德納XBB疫苗。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秋冬疫苗專區」( https://gov.tw/eU4 )或至各縣市官網查詢。
網傳美媒證實「打4劑疫苗恐關閉免疫系統」 疾管署揭真相
疾管署今(27日)表示,有關近期網路謠傳「美國主流媒體ABC電視節目承認第四劑疫苗接種可能會關閉您的免疫系統」等相關訊息,為2022年5月起即流傳之誤導影片,最近又開始於社群媒體轉傳,其實指揮中心早在2022年10月即已澄清,此訊息為錯誤解讀該電視節目來賓之個人評論,呼籲民眾不要誤信謠言。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19疫情仍呈上升且處流行期,病毒傳播風險持續,且受寒流影響下週預計疫情將達最高峰,為保護個人健康並減輕醫療負荷,請民眾踴躍接種新冠XBB疫苗。本週前4日新冠XBB疫苗接種人次為9.6萬,為9月底開打以來次高,截至25日已累計接種136.2萬人次,其中莫德納XBB疫苗累計126.3萬人次,Novavax XBB疫苗累計9.9萬人次。目前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424.8萬劑、 Novavax XBB疫苗約20.2萬劑。疾管署呼籲,新冠XBB疫苗自2023年9月開打後,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個案99 %未接種疫苗,加以國內疫情預期於農曆春節前可能達到高峰,寒流持續發威,提醒民眾在參加新年尾牙聚會、校園放寒假之際,注意加強保暖及留意自身健康狀況,也請符合接種資格民眾,儘速接種新冠XBB疫苗,以及時獲得保護力,莫德納和Novavax兩種廠牌均安全有效,12歲以上民眾可選擇一種廠牌接種,6個月以上至11歲兒童則依核准適應症,僅限接種莫德納XBB疫苗;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秋冬疫苗專區」(https://gov.tw/eU4)或至各縣市官網查詢。另外,有關近期網路謠傳「美國主流媒體ABC電視節目承認第四劑疫苗接種可能會關閉您的免疫系統」等相關訊息,為2022年5月起即流傳之誤導影片,最近又開始於社群媒體轉傳。其實指揮中心早在2022年10月即已澄清,此訊息為錯誤解讀該電視節目來賓(新聞工作者)之個人評論,也不是美國電視台主張的觀點,而且刻意曲解研究文獻的結論,以累積至今的科學實證來說,並沒有接種任何一劑新冠疫苗會導致免疫系統「關閉」或「產生耐受性」,此錯誤訊息過去也曾受MyGoPen、事實查核中心澄清,請民眾不要誤信,也不要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