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T-P
」救護天使暖人間2/女救護員死神手中搶命13年 最想念「媽媽的雞湯」
台北市有4個高級救護隊(高救隊)專責緊急救護,在死神手中搶命,入行13年的永吉高救隊女救護員陳冠穎認為,在救護工作的高壓下,最好的慰藉就是遠方時刻記掛她的父母,以及相戀7年的男友,而看過太多生離死別的她,每年的新年願望都是平凡又簡單的「盼所有人平安」。帶著眼鏡紮馬尾的EMT-P(高級救護技術員)冠穎,平時工作都是上一休一(上滿24小時休24小時),對於精神和體力都是極大挑戰,冠穎說幸好有交往7年的男友當精神支柱,且對方也從事消防工作,2人很懂對方的工作,有空互相吐露心情、討論案例,成為彼此最大慰藉。當年陳冠穎也曾揹水帶衝火場,體能訓練從不因為女生身分要求特殊待遇,女力展現讓一票男同事們刮目相看。(圖/當事人提供)冠穎在隊上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男同事們因為諧音將她外號取名為「罐頭」,冠穎個性好相處、總是笑咪咪,大家一起出任務出勤、訓練體能,她也從不因為是女性而要求特殊對待,同事們笑說「妳是女的嗎?」還誇她十分可靠仔細,「是神隊友!」不過,每次出勤總是未知的考驗,原來派單上只註明車禍或疾病等簡單事由,「到現場才最能確認狀況,即時做出最符合當下的因應措施,很考驗臨機應變,最重要的是平心靜氣」。冠穎說自己處理一起救護案,到場才知道是失戀女子鬧輕生,女子情緒失控持刀和她面對面,她的左手割傷血流如注,情況危急,冠穎不慌不忙以自己同為女生身分,接近對方安撫「先幫妳處理傷口,包紮好一起幫妳找想見的人」,女子激動情緒慢慢平復下來,加上眾人輪番勸說,才棄刀讓冠穎進行包紮送醫。 冠穎也回憶前年疫情三級警戒期間,高救隊轉為防疫專責隊,她和夥伴們每天穿著防護衣開車運送患者,天氣炎熱但怕傳染,防護衣脖子袖口縫隙全部封嚴實,光是穿脫就得花上20分鐘,「一天跑20多趟,從早上到半夜,防護衣裡的我已經快脫水,每趟回來救護車還要靜置消毒20分鐘,每天都在打仗」。即時工作再忙再累她仍心繫台南老家的父母,當時因疫情曾整整一年半沒回過家,「最想念媽媽的雞湯」。冠穎在家中排行老二,當年大姊和她前後考上警專,後來一個當警察,一個成為消防員,冠穎喜愛生物學,後續專攻救護,「爸媽年紀大,常擔心北漂的我和姐姐,尤其我們工作有危險性,以前出勤我都不說,現在則會讓他們知道情況、告訴他們我會好好照顧自己,不讓父母白擔心。」因為新冠肺炎肆虐,陳冠穎曾長達1年半沒回台南老家,她說北漂的自己總記掛著父母,最想念媽媽的雞湯。(圖/趙世勳攝)雖然警消人員中男多女少,但女救護員在各種意外現場,給傷病患們如同媽媽般的溫暖和專業救護治療,站在第一線守護著所有男女老少,新的一年開始,冠穎說自己從事消防工作後,年年願望都一樣「平安是福,希望所有人都平安。」
救護天使暖人間1/奪年度十大傑出救護員 她看盡生死「救回OHCA最樂」
日前一名女消防員因為身高不滿160公分,差了1.1公分遭「退貨」,消防員夢碎後她申請釋憲,引發議論。其實警消人員中女性仍是少數,但卻是意外現場如同媽媽般溫暖的存在,國內首位登上時尚雜誌的女救護員陳冠穎站在第一線守護民眾13年,曾在一天內迎生送死,她說跟死神搶命的工作很高壓,但每救回一人就更能在崗位上持續激勵奉獻自己,無怨無悔。位於信義區永吉路上的永吉高級救護隊(高救隊),是台北4大專責救護隊之一,早上8點整,10多名隊員已經集合勤教,今天正值每月一次醫療顧問團到隊上指導,坐在教室正中央,綁馬尾、戴眼鏡的陳冠穎(35歲)特別顯眼,也是在場唯一女性,她不但具備EMT-P高級救護技術員資格,還一舉拿下2023年十大傑出救護員第三名。永吉高救隊是台北4個高救隊之一,專責救護勤務,但重大火警、意外現場也能看到他們從死神手中搶命的身影。(圖/趙世勳攝)這時,出勤鈴聲大作,今天值第一班的冠穎和夥伴們迅速熟練上車坐定,遵守消防局規定、白天70秒出勤原則,趕到案發地進行勤務,這一次他們接到癲癇救護任務,地點在虎山登山步道,車子趕到登山口,一行人下車揹著救護裝備爬山,直到接觸傷者後給予處置,將他帶下山送醫,任務才算圓滿完成,這趟任務從出勤到收隊時間近3個小時。這是冠穎上班的日常,她所屬的高救隊有別於一般消防隊,平時沒有打火任務,僅專責救護,但在重要火警和災難現場有需要時仍會前往支援,因為擁有EMT-P的高級救護技術員資格,不僅能執行如傷口包紮、心肺復甦、緊急接產等初級救護工作,也能為患者實施氣管插管、心臟電擊等更具風險的侵入性醫療行為。 站在第一線用專業守護民眾,冠穎雖然年紀不大,但已看過許多生死。她瞇起眼睛回憶,某天一上班就接到任務前往1名孕婦家,發現她羊水破了、小孩頭已經出來,冠穎立刻幫忙接生,所幸僅5分鐘即順利產下小男嬰,孕婦開心哭了,一旁的丈夫和大兒子歡呼大叫,喜悅感染冠穎,「覺得今天很棒」;不過,值班快結束時,她接到OHCA救護,患者年紀很大、身體器官衰竭,她和家屬看著老人家嚥下最後一口氣,「一天內接生新生命也送走長輩,心情實在五味雜陳。」陳冠穎出生於台南,在家中排行老二,當年大姊和她前後考上警專,後來一個當警察,一個則成為消防員,而冠穎喜愛生物學,後續專攻救護,從打火女英雄轉職成高級救護技術員。拿下2023全國10大傑出救護員第3名,陳冠穎心中特別感謝男友的支持與體諒。(圖/當事人提供)由於專責救護隊的身分,常接到OHCA(患者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勤務,冠穎說,黃金救援必須在4分鐘內跟死神搶命,「救人一命,我覺得最有成就感!有次救回一位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我轉頭告訴家屬『心跳回來了』,對方當場感激下跪。」每次順利救人,冠穎覺得一整天就很值得,也因為這份成就感激勵、支持著,對冠穎來說救護員不僅是工作也是守護民眾的責任。
能登半島強震「台灣首支NGO」終於挺進重災區 副秘書長:為救援任務加油
日本1月1日能登半島強震後,台灣民間NGO「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台災協會)的4人先遣救援團隊終於受邀進入重災區石川縣珠洲市救災。一行人4日先開車挺進,5日又搭乘直升機挺入孤立災區,與當地NGO組織合作,前往避難所了解及協助災民健康照護。令和6年能登半島地震,各地陸續傳出災情。(圖/達志/美聯社)日本石川縣能登地區當地時間1月1日下午4時連續發生2起地震,規模分別為5.7、7.6,當局也隨即發布海嘯警報,各地陸續傳出災情。日本氣象廳事後更正式將該起地震命名為「令和6年能登半島地震」,指這是當地自1885年有記錄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台灣民間NGO「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台災協會)的4人先遣救援團隊終於受邀進入重災區石川縣珠洲市救災。(圖/翻攝自Facebook/社團法人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目前日本政府尚未正式接受外國救援隊馳援,但由於台日民間NGO團體平時交流密切,也存在跨國醫療救助訓練,熟悉彼此運作模式。例如台災協會與日本非營利組織「和平之風」(PWJ)飛行搜索醫療隊ARROWS於2018年簽署合作協定MOU,是合作訓練與災時支援的夥伴關係。台災協會也曾多次受邀,以模擬外國災難醫療隊國際人道救援的方式,跨海前往日本參加災害時醫療救助訓練。令和6年能登半島地震,各地陸續傳出災情。(圖/達志/美聯社)對此,台災協會副秘書長王為德回憶,該協會去年12月15日至19日才有16人小組到日本訓練,當時訓練情境包括下雪等極端氣候下的直升機後送等,沒料到才過2個多星期就發生這次強震。他續稱,能登半島發生地震後,台災協會秘書處持續蒐集情報,並考量當地天候、疾病及地形等因素準備器材,與和平之風及ARROWS確認最新支援需求後,正式通知台災協會派遣醫師、護理師、高級緊急救護技術員(EMT-P)以及後勤人員,組成災難醫療先遣小組。令和6年能登半島地震,各地陸續傳出災情。(圖/達志/美聯社)如今取得日本方面同意後,台災協會4人先遣小組,包括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災難醫學科主任蕭雅文、負責後勤的秘書長柳育漢、擔任護理師的副秘書長王為德,以及EMT-P常務理事姜尚佑,4日動身前往能登半島,搭機抵達小松機場後,自行駕車挺進重災區珠洲市,抵達時已逼近當天深夜。台灣民間NGO「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台災協會)的4人先遣救援團隊終於受邀進入重災區石川縣珠洲市救災。(圖/翻攝自Facebook/社團法人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能登半島強震發生後,ARROWS一直在現場支援避難所與指揮所總部,為避難的居民提供醫療援助對此,王為德表示,先遣小組5日也在ARROWS的指揮調度下,前往災區避難所了解及協助健康照護與衛生狀況,還一起搭乘直升機前往孤立區域協助評估民眾的健康需求。他指出,珠洲市當地目前還有1萬1000多人,開設53個避難所,多個NGO團體在當地展開行動、協助災民,台災協會的先遣小組希望盡一點綿薄之力,若日方後續有需求,也會加派人手協助,「讓我們一起為台灣災難醫療隊救援任務加油。」令和6年能登半島地震,各地陸續傳出災情。(圖/達志/美聯社)
劉冠廷幫安妮CPR 胡釋安拍火戲脫水中暑
消防職人劇《火神的眼淚》,演員們不僅要做消防訓練,也學習專業救護技術,溫昇豪則是公認學習力最快狠準的演員,演員也透露私底下還會互搶「功課王」頭銜,只為拿出最專業的表演。 首次專業救護課程結束後,劉冠廷坦言難度比想像高很多,「還好是用『安妮』來模擬救護課程,如果是真的人,我可能非常緊張,會一直跟他道歉、說不好意思。」林柏宏說,所有的救護跟消防訓練對日後的拍攝都非常有幫助,「不只要記得專有名詞,操作的步驟、節奏都要非常流暢才能呈現最真實、專業的樣子。」劇中陳庭妮不但是唯一的女消防員,其角色是救護人員中最高等級「EMT-P」(簡稱TP,高級救護技術員),無論是救護知識、和功能等同於半個醫生,為了呈現專業度,陳庭妮在實習過程中,自我要求超高,「很怕小細節沒有做對就會傷害了這些消防員的專業。」謝章穎也笑說:「大家私底下一定都有偷偷做很多功課跟複習,不然在現場拍攝時真的會不知所措。」陳庭妮(中)、劉冠廷(右)為演出消防員勤加練習救護動作。(圖/公視提供)林柏宏為演出消防員,做足功課。(圖/公視提供)《火神的眼淚》為求實景實拍,劇中呈現的火、煙幾乎都是現場真實安排管線放火,儘管事前都有安排打火訓練,對演員仍是一大考驗,胡釋安就表示:「一到現場看到真實的火焰與感受到那個熱度後全身的神經都緊繃起來了,儘管有再多的裝備保護,身體本能還是會感到很害怕,而且雖然有氧氣面罩跟氣瓶可以呼吸,我還是感到呼吸很困難,再加上氧氣瓶內的空氣都非常乾燥,所以教官都會叮嚀需要大量補充水分。我第一次拍攝火場戲時太專注於角色,被火烤了一整天都沒補充水分,我回家後就有點中暑、脫水的狀況。現在回想起來,教官訓練時說的話真的都是很重要的經驗談。」元康(左起)、林柏宏、邱木翰、謝章穎、溫昇豪、胡釋安、陳庭妮。(圖/公視提供)胡釋安第一次拍攝火場戲時,有輕微中暑與脫水。(圖/公視提供)《火神的眼淚》故事描述一群大員市消防局同安分隊的消防隊員,在每次面臨驚險的打火、救護與救援任務中看見人性與社會百態,透過他們執行的案件揭露許多消防職業不為人知的心酸故事。平時同安分隊是生命共同體,一起出生入死,脫下制服的他們,卻各自面臨不同的人生課題:邱漢成(溫昇豪 飾)在妻小與工作中陷入兩難,雖然熱愛消防,但卻無法顧全家中5歲女兒和將臨盆的妻子;唯一的女隊員徐子伶(陳庭妮 飾)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不輸男性,卻始終無法獲得家中的支持,武裝著自己脆弱的一面;張志遠(林柏宏 飾)平常執勤是最熱血、最奮不顧身的勇者,但在深夜,他總是做著相似的惡夢,他身上背負著什麼樣的過去呢?林義陽(劉冠廷 飾)是個充滿正義感的隊員,維護同伴不遺餘力,執行公務也時常與人發生爭執,成為令長官頭痛的對象。他們將共同面臨一場大火,改變彼此的命運。《火神的眼淚》將於2021年5月1日在公視以及myVideo播出。
十大傑出救護員!王翊龍到院前「心理支持」:救護可以有溫度
桃園市政府消防局大竹分隊小隊長王翊龍今年獲選為十大傑出救護員特別獎。生涯出勤8千多趟,也讓王翊龍擁有一套救護哲學,他引用急診醫師的名言,「面對無法救治的病人時,我們要救家屬」,期許自己無論在什麼位置,都要當個有溫度的人。「救護其實是可以很有溫度的。」王翊龍反問,在到院前的救護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心理支持」,那可以支持到什麼程度呢?「有時候,到了救護現場,發現病人已經是『那種』情況,我們跟他無怨無仇,為什麼硬要讓他們不能好好地離開?」他回憶,當年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受訓時,看著加護病房裡的病人與家屬,「那些病人困在身體監獄裡面,我也在想我真的要這樣活著嗎?」,這樣靠儀器剩一口氣,到底是病人的自由意願嗎?這樣尊嚴在哪?於是在心裡不斷反思,「我到院前的救護,當遇到救不了的病人時,我要救病人家屬的心理」。面對已經明顯無法救回的病人,王翊龍表示,他也曾經遇過類似的個案。他說,當時接到孫媳婦的報案,趕到現場、透過儀器分析,發現老奶奶已經是無脈性心電氣活動,正當現場救護人員依著程序替老奶奶進行急救、插管,正準備注射強心針時,負責照顧老奶奶日常的孫媳婦開口,決定不再進行CPR。他回憶,「當時她知道這是對阿嬤最好的決定」。但當鄰近的親友趕到現場,孫媳婦的表情開始不安時,王翊龍指出,當時我很清楚,病人無法救治時,我要救家屬、要治療家屬的心情,因為在這關鍵時刻只要一個處理不完善,留下來的人可能要花數十年來療傷。「於是,我決定我要幫她擋下責難」,他說,當下跟現場的所有人說,已經急救過一輪,如果繼續壓胸、電擊,對阿嬤都是折騰,建議讓阿嬤好好的離開。王翊龍說,當時跟他們說,聽覺是人離世前最後喪失的,「我帶著他們跟阿嬤說說話,道歉、道愛、道謝、道別,帶著家屬好好地放下」,雖然這一趟出勤紀錄上可能是拒送、是一趟無效的救護,但對我來說,我已經救到了家屬的心情。今年從3萬多名消防員中脫穎,拿下十大傑出救護員特別獎,王翊龍認為,靠的是對消防救護宣導的熱情與創意,「大概在救護宣導的部分,沒有人用漫畫、用貼圖來宣導」,原來知名消防短篇漫畫「熱血人生小劇場」就是他的發想。王翊龍說,「漫畫這一塊,就是想紀念工作」,很多職業都會被大家討論,但真正講台灣消防的東西很少,台灣消防常常是每日名嘴再說,卻很少有消防員出來說些正確的事情,導致錯誤的觀念一直都存在,「我那時候就想,該是自己出面的時候」,於是他開始聯繫一些漫畫家,想找個替代的IP來露臉說些什麼,用不同的方式宣導消防,透過比較生活的方式慢慢切入宣導的主題,也獲得不小的迴響,讓消防工作、消防常識透過輕鬆的漫畫、貼圖,一點一滴融入大家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