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T
」 登革熱 疾管署 日本腦炎 台南 疾病管制署台北市又新增本土登革熱病例 中正區首例、感染源不明
台北市中正區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確定病例,為50多歲女性,24日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25日就醫後通報採檢,26日研判為確定病例;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個案潛伏期間無出國也無新北市登革熱管制區活動史,同住家人1位無症狀,感染源尚待釐清。針對這起登革熱新增病例,北市中正區公所27日已召開區級應變小組會議,啟動跨機關防治作為,並發動社區清潔日,進行社區病媒蚊密度調查、孳生源清除及環境噴消等防治工作。衛生局表示,今年截至10月27日,台北市累計46例登革熱確定病例,3例為本土病例,其中文山區及大同區病例之基因定序結果,與新北市新店及中和區個案相同,研判來自同一群聚事件。中正區病例之感染源尚待釐清。衛生局指出,近期受康芮颱風外環環流影響,降雨容易造成積水,環境有利於病媒蚊生長,請民眾務必於雨後落實「巡、倒、清、刷」,定期「巡」視居家內外有無積水容器、「倒」空積水容器、「清」除不必要之容器及「刷」洗容器清除蟲卵,以清除病媒蚊孳生源,避免登革熱於社區蔓延。衛生局提醒,民眾進行登山、踏青等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做好防蚊措施,減少受蚊蟲叮咬風險;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骨骼酸痛、出疹或噁心、腹痛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有登革熱高風險地區活動史。
苗栗縣爆首例本土登革熱!30多歲男潛伏期「足跡遍及2縣市」感染源不明
登革熱疫情升溫!苗栗縣竹南鎮一名30多歲男子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紅疹等症狀,就醫後確認感染登革熱,而這也是苗栗縣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且潛伏期間個案足跡曾至彰化縣、新竹市,呼籲民眾提高警覺。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17日)表示,苗栗縣出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一名居住在竹南鎮的30多歲男子自10月7日起,出現發燒、肌肉痠痛、背痛、腹瀉、紅疹等症狀,就醫採檢後確診感染登革熱第一型病毒,不過由於新北登革熱群聚為第二型病毒,因此感染源仍待釐清;另個案於潛伏期間曾至彰化縣、新竹市活動,該地衛生單位也已展開相關防治活動。疾管署指出,個案潛伏期無國外旅遊史及本土疫情風險區活動史,主要活動地點為居住地及工作地,研判為本土病例,為防範疫情擴散,衛生單位已針對確診個案竹南鎮居住地周遭半徑100公尺範圍,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及孳生源清除等防治工作,同時苗栗縣衛生局今天上午起於竹南鎮設立社區篩檢站,盼透過擴大篩檢主動找出隱藏個案、及早阻斷疫情擴散。疾管署統計,截至今年10月16日,全台已累計236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入夏後累計72例,病例分布新北市66例、台北市及高雄市各2例、苗栗縣及花蓮縣各1例);另今年累計227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印尼88例最多,其次為菲律賓29例及泰國28例。對此,疾管署提醒,目前氣溫仍適合病媒蚊生長,請民眾澈底落實住家內外環境整頓與孳生源清除,並於雨後加強巡檢,以降低病媒蚊密度;戶外活動時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的防蚊藥劑,若發現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活動史,或至苗栗縣衛生局成立社區篩檢站篩檢。
上周新增51例本土登革熱! 疾管署提醒:山陀兒影響後是重點
疾病管制署1日表示,國內上週(9/24-9/30)新增5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分別為16例男性、35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80多歲,居住於新北市新店區29例及中和區22例,發病日介於9月13日至9月28日,多數個案因出現發燒、噁心、頭痛、肌肉痛、腹瀉及嘔吐等登革熱疑似症狀後就醫快篩陽性,採檢送驗後確診登革熱,無重症及死亡病例。目前衛生單位已針對確診個案居住地及共同活動區域進行相關防治措施,及進行區塊防治針對社區擴大預防性噴消與環境孳清,並加強疑似病例監測。此外,疾管署提醒,本週受強颱影響全台皆有豪大雨機會,請民眾注意自身安全並於颱風後落實「巡、倒、清、刷」。經疫情調查發現大部分個案有中和區三介廟、興南市場或新店區天山公園等疫情風險區活動史,與前公布群聚個案屬同一群聚事件,該群聚案累計57例病例,包括新店區32例、中和區24例及花蓮縣1例,其中約4成為接觸者或擴大篩檢檢出。疾管署指出,因應本起群聚,衛生單位持續加強確診個案住家及活動地周邊環境病媒蚊監測、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除三介廟至天山公園自9月24日起封山一個月,新店及中和地區亦於周末社區大動員整頓環境,中央亦於疾管署成立應變工作小組及機動防疫隊,不分平假日每日派遣2-3組人員至風險區協助防疫。提醒居住或曾出入疫情風險區之民眾應注意防蚊,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至醫療院所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疾管署統計,2024年截至9/30累計223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入夏後累計59例,病例分布新北市56例、高雄市2例及花蓮縣1例);另今年累計217例境外移入病例,高於近4年同期,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印尼88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27例及泰國26例。疾管署提醒,目前評估新北疫情已獲初步控制,但本週受強颱影響全台皆有豪大雨機會,請民眾注意自身安全並於颱風後落實「巡、倒、清、刷」,迅速清理家戶內外積水容器,避免病媒蚊孳生,整理家園及從事戶外活動時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同時籲請醫療院所提高警覺,落實詢問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及早通報,並請留意就診病患是否出現登革熱警示徵象,包括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及躁動不安等,給予妥適醫療處置。
今夏第3例本土登革熱!花蓮男發燒、頭痛就醫 曾赴高雄、新北
入夏以來第3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疾病管制署今(19)日公布,花蓮縣一名30多歲男子,在9月13日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就醫,經通報及採檢送驗後,9月18日確認為登革熱病例,密切接觸者11人目前無症狀。經調查,個案潛伏期無國外旅遊史,但曾至高雄及新北,可傳染期主要活動地點則為花蓮工作地及居住地,研判為本土病例,感染源待釐清。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這是今(2024)年5月以來第3例本土登革熱病例,該名男子一度在新北停留較長天數,且活動地點附近200公尺處,在8月初曾有境外移入個案,不免使人懷疑其關聯性。後經釐清,男子為登革病毒第二型,境外移入則是第一型,目前感染源仍待釐清。疾管署表示,為防範疫情擴散,花蓮縣衛生局已針對個案及接觸者進行防蚊衛教,並於個案工作地及居住地周圍進行病媒蚊密調、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高雄市及新北市衛生局也已展開相關防治工作。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9月18日,累計達167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入夏後累計3例,分別居住於高雄市2例及花蓮縣1例。167例本土並例中,分布於高雄市137例、台南市19例、屏東縣9例、嘉義縣及花蓮縣各1例。今年累計207例境外移入病例,高於過去4年同期,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印尼88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及泰國各24例。 疾管署提醒,目前全台氣溫仍炎熱且多有降雨,環境適合病媒蚊生長,呼籲民眾應落實住家內外環境整頓與孳生源清除,並在雨後加強巡檢。戶外活動或出國旅遊時,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以防範蚊蟲叮咬。疾管署強調,若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近期旅遊活動史;醫療院所也應提高警覺,加強詢問就診者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及早通報,以利衛生單位即早採取防治工作。
2女赴印度旅遊返台確診屈公病! 登革熱、屈公病「境外移入」創新高
疾病管制署24日公布上周國內確認境外移入屈公病,其中兩名女性是前往印度旅遊,返台前一天有發燒、關節痛等症狀,入境就醫後確診。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因為暑假出國潮影響,今年國內登革熱、屈公病等兩大蚊媒傳染病境外移入均創5年同期新高,提醒赴南亞和東南亞注意防蚊。根據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兩人分別是30多歲與40多歲女性一起到印度旅遊,返台前一天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痛、四肢紅疹、倦怠等症狀,入境後就醫一度診斷疑似登革熱,後來經過採檢確定屈公病,這兩人都在家裡休息,臨床症狀改善。另一名個案則是非本國籍男性,林詠青表示,這個個案8月中旬從印度抵台,隔天發燒關節痛,兩天後才就醫,最後通報確診屈公病,目前已經離境。今年累計9例境外移入,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度(4例)、菲律賓(3例)、印尼及馬來西亞(各1例),病例數亦高於2020年以來同期。疾管署指出,鄰近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疫情較去年同期嚴峻,包括泰國和馬來西亞持續有屈公病疫情報告,目前國內登革熱、屈公病疫情雖以境外移入病例為主,其中以印尼、泰國、印度及馬爾地夫等東南亞、南亞國家為多。疾管署也公布國內上周(8/20-8/26)無新增登革熱本土病例,但新增6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泰國(3例)、印尼(2例)及越南(1例)。今年截至8/26累計183例境外移入病例,其中近一個月共計26例當中,感染地以泰國11例佔4成為首,病例數高於2020年以來同期,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占88%)。羅一鈞也提醒,登革熱的潛伏期有3至14天,國人在國外遭感染後可能回國才發病,而這些回到居住地後始發病的個案,若受到斑蚊的叮咬,此斑蚊經8至12天後,將具有傳染登革熱病毒的能力,增加本土病例發生風險,因此民眾如前往登革熱、屈公病等蚊媒傳播疾病流行國家時應留意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另外,民眾若回國後出現發燒、四肢痠痛、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等症狀時,應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及落實防蚊措施,就醫時請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以利診斷。
麻油、樟腦、防蚊精油 醫提醒「這6物」別塗寶寶身上
兒科醫師傑登醫師,因為嬰兒神經系統和免疫力都在發育中,以前一些被認為很好的東西,現在發現對寶寶有害,如麻油和薄荷脹氣膏等6種物品。傑登醫師在臉書發文,「嬰兒神經系統和免疫力都還在發育中,有些以前認為很好的東西,後來被發現對寶寶可能有害。」6種不該往寶寶身上塗的東西:1.麻油2.薄荷脹氣膏3.樟腦4.大人的濕疹藥膏5.防蚊精油-檸檬桉油(PMD)6.酒精傑登醫師說,「古早時期麻油被認為是好東西,可以讓嬰兒皮膚保持滋潤並用在許多皮膚發炎上,但麻油可能造成嚴重過敏、阻塞毛孔問題,且若麻油保存不當遭到細菌汙染,塗在免疫力差的嬰兒皮膚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感染。寶寶皮膚有狀況時,建議選用有臨床驗證的嬰兒護膚品。」傑登醫師指出,「薄荷脹氣膏這東西以前很常被用在腸絞痛,但後來發現薄荷醇與類似物對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可能造成嬰幼兒過量使用引起呼吸停止、癲癇、意識混亂、痙攣。」傑登醫師表示,「樟腦常用作藥品、驅蟲劑或芳香劑使用,但樟腦會經黏膜與皮膚吸收並產生毒性,在兒童過量時容易引發嚴重的癲癇與痙攣,若是有蠶豆症更可能引發嚴重的溶血和黃疸,建議有寶寶的家中不要使用樟腦丸或樟腦製品。」傑登醫師提醒,濕疹藥膏大多都有類固醇,「類固醇強弱有分1-7等級,數字越小強度越高,成人一般會使用等級4以上較強效的類固醇,嬰幼兒皮膚薄吸收率高,通常會用等級5-7的弱效類固醇。使用成人類固醇藥膏雖然效果會非常卓越,但出現類固醇副作用的機會會大增,皮膚萎縮、免疫力下降等。」傑登醫師說,他說的防蚊精油不是其他香茅或薰衣草精油貼片,「我個人很喜歡PMD成分的防蚊液,PMD是唯一有科學實證防蚊效果的精油,效果很好與敵避(DEET)相當,且對環境友善,較不會傷害其他昆蟲以及汙染環境。但缺點是效果較短約2小時要補一次,且含有薄荷成分,建議至少2歲以上或3歲再使用較安全。」傑登醫師說,「因酒精擦在身上蒸發速度快,會有很明顯的涼感,在以前兒童發燒或中暑時很常拿來塗在身上,希望能快速幫助退燒。但塗上酒精後會造成局部微血管收縮,反而讓散熱變慢,而且大量酒精可經由皮膚或從口鼻吸入,導致兒童酒精中毒,出現精神不振、嘔吐、頭痛,甚至會出現代謝性酸中毒、癲癇、昏迷。」
夏季蚊蟲多! 醫揭蚊子「最愛的8種人」這血型好衰
夏天一到蚊蟲也特別活躍,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被咬了好幾個包,然而以前常聽到「吃太多肉或酸性體質」的人容易被蚊子咬,對此小兒科醫師傑登在臉書粉專「傑足先登傑登醫師」發文指,這些說法其實都已經過時,溫度、二氧化碳、氣味、深色,才是蚊子選擇下手的目標條件。此外,醫師也分享了蚊子最愛的8種人以及避免被叮的4個方法:容易被蚊子寵幸的8種人1 體溫較高蚊子對熱敏感,因此體溫較高的人更容易吸引蚊子。2 呼出更多二氧化碳蚊子會被二氧化碳吸引,代謝快的兒童、孕婦、體型較大的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較多,因而更容易被蚊子叮咬。3 「汗味」戰士人體汗水中有乳酸、尿酸和氨等,容易產生吸引蚊子的「香」味。因此出汗多的人和體味較重的人,更容易成為蚊子的目標。4 皮膚上的細菌皮膚表面某些細菌會代謝皮膚上的游離脂肪酸,產生多種不同氣味的羧酸,讓人更容易被叮咬。5 O型血有研究表明,O型血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叮咬。6 運動後運動後,人體分泌的代謝物增加,體溫升高,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這些因素都會吸引蚊子。7 穿深色衣物蚊子視力不佳,但對顏色有敏感性,特別是深色。因此,穿著深色衣物的人可能更容易吸引蚊子。8 愛喝酒飲酒後,人體散發出的乙醇及其他代謝產物也可能吸引蚊子。對此,醫師說明活潑好動的孩子,直接包辦了1半以上的條件,所以才會常一出門就被叮得兩腳紅豆冰。減少被「叮上」的4個方法1 穿著「淺色」長袖褲 物理性防禦,體毛多也可以防蚊。2 沖掉汗水、補充水分 汗水、體溫高、體味重蚊子最愛,洗乾淨和降低體溫會有幫助,另外香水也可能招蚊,建議少用。3 使用有效的防蚊液建議使用以下4種有效的防蚊液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 必安敵 - 檸檬桉油(PMD)伊默寧(IR3535)醫生提醒請認明這4種成份,並直接塗在外露的皮膚上,其他精油貼片或手環效果都不夠。4 和容易招蚊的人一起出門一聲笑說,雖然是開玩笑,但還蠻有用的,例如他和媽媽出門,總是媽媽被叮,自己沒事。
日本腦炎流行季「嚴重恐昏迷死亡」 花衛局籲:接種疫苗最有效
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的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而日本腦炎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和白頭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對此,花蓮縣衛生局提醒民眾,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衞生局提醒,民眾應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附近活動;如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以避免蚊蟲叮咬,降低感染風險。衛生局長朱家祥則表示,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截至國內今(113)年6月12日,國內已有5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其中高雄市3例,嘉義縣1例及屏東縣1例。日本腦炎大部分的人感染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等,甚至昏迷或死亡。朱局長也提醒民眾,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幼兒一般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家中若有尚未完成日本腦炎疫苗接種之適齡兒童,請儘速帶至衛生所或合約醫療機構完成疫苗接種。日本腦炎相關資訊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國內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撥花蓮縣衛生局防疫專線8226975洽詢。
出遊小心「這五種蚊蟲」 6月「恙蟲高峰期」...被咬到60%致死率
端午節到了,許多人都會計劃著外出旅遊,然而隨著端午節的來臨,氣溫也越來越高,這也是蚊蟲活躍的季節,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在粉專提醒,端午節出遊要小心「5種蚊蟲」。黃軒指出,在端午節過後,各種小蟲開始亂竄,外出郊遊自然會增加被蟲咬的風險,自己整理了一些常見的蟲蟲類型和防護措施,供大家參考。1. 蚊子(Mosquitoes)天氣變熱,蚊子開始大量繁殖,叮咬會引起皮膚紅腫癢,有些人甚至會有過敏反應。重要的是要注意環境清潔和個人防護,建議穿長袖衣物、使用防蚊液。2. 小黑蚊(Lasiohelea)小黑蚊的叮咬常常會造成劇癢,它們通常會在你忽略的小腿或手肘上叮咬,建議穿著適當的衣物,戶外活動時使用防蚊產品。3. 跳蚤(Flea)跳蚤叮咬會在皮膚上形成紅色凸起的小疹子,常常成一直線或一圈,建議保持寵物和家中清潔,遠離雜草和灌木叢。4. 禽蟎(Bird Mites)禽蟎通常是與鳥類接觸後傳染,叮咬會造成紅腫癢,建議避免接觸鳥類、清潔鳥窩。5. 恙蟲(Chigger)恙蟲叮咬會造成劇癢,並可能引起恙蟲病,症狀包括高燒、頭痛等,嚴重時可能會導致休克,建議戶外活動時穿長袖衣物和長褲,使用防蚊劑。黃軒也提醒大家,出門在外盡量不要在草地或灌木叢中停留,特別是那些未經修剪的地方;最好可以穿長袖衣服和長褲,並把褲腿塞進襪子裡,減少皮膚暴露的機會;在裸露的皮膚上噴灑含有避蚊胺(DEET)的驅蟲劑,並在衣物上噴灑含氯菊酯的驅蟲劑。此外,還可以穿著淺色衣服,這樣更容易發現附在身上的蟲子,從戶外回來後也要仔細檢查身體,特別是腋下、腹股溝、腳踝等容易被忽視的部位,「預防勝於治療!在端午節期間,不僅要享受節日的樂趣,也要做好防蚊措施,保護自己和家人免受蚊蟲的侵擾」。事實上,衛福部也曾指出,恙蟲病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歷年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呈現上升,6至7月達高峰,9至10月出現第二波流行,花東及離島地區病例數較多。臨床症狀為猝發且持續性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恙蟎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eschar)、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有時會併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在沒有經過適當治療的病患中,死亡率可高達60%。
成人幼童不可共用防蚊液 專業藥師建議「3年齡階段」分類使用
一般家庭計畫要去郊外踏青時,總是會幫自家小孩塗抹噴灑防蚊液,避免小孩遭到蚊蟲叮咬。但專業藥師花逸修表示,其實成年人用的防蚊液是不能用在特定年齡段的小朋友身上,如果要讓小朋友使用的話,建議要依照年齡段來選購相對應的防蚊液,才能保證小孩避免蚊蟲叮咬的情況下,同時兼顧到小孩的健康。小花藥師花逸修日前在IG上上傳影片,影片開頭就表示「成年人使用的防蚊液是不能跟小孩共用的」,花逸修解釋,在一般的防蚊液中,含有DEET(敵避)和Picaridin(派卡瑞丁)兩種成分,而這兩種成分是不能給2個月以下的小孩使用的,花逸修也因此建議,2個月以下的小朋友,不建議使用防蚊液、防蚊貼片來驅蚊,應當是使用物理性的驅蚊方式,比如蚊帳、長袖衣物。而2個月至2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小朋友,花逸修建議可以使用低濃度的DEET成分的防蚊液,濃度要低於30%以下。而2歲至3歲這個階段的小朋友,除了可以使用濃度低於30%以下的DEET成分防蚊液外,也能使用含有Picaridin(派卡瑞丁)成分的防蚊液。而到3歲以上,除了可以使用濃度低於30%以下的DEET、Picaridin(派卡瑞丁)成分的防蚊液外,也能使用精油類(尤加利精油、檸檬胺油PMD)的防蚊產品。花逸修也解釋,坊間認為精油類防蚊產品比較安全,但是在美國CDC是不建議使用在3歲以下兒童身上的,過去甚至有引發癲癇的案例存在,再加上精油類的防蚊效果短暫,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的話,花逸修還是建議使用DEET、Picaridin成分的防蚊液。(圖/藥師花逸修pharma.hua_note提供)
今年首例!岡山男「頸僵臉麻」確診日本腦炎9天亡 住家附近有這設施
疾病管制署今(15日)公布國內2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個案一為高雄市左營區70多歲女性,5月6日出現發燒、喉嚨痛、嘔吐及暈眩等症狀至診所就醫,5月7日再次就醫,於急診時因震顫、語速變慢、意識改變收治住院治療,後經醫院通報及採檢確診日本腦炎,目前持續住院治療中。疾管署表示,個案二為高雄市岡山區60多歲男性,5月4日因上腹痛住院治療,6日出現發燒症狀,9日出現頸僵硬、臉神經麻痺、吞嚥困難、聽覺障礙等症狀且意識轉變,後經醫院通報及採檢確診日本腦炎,12日因病況惡化於院內死亡。疾管署說明,2案平日活動地點皆以住家周圍為主,住家附近均有鴿舍、豬舍及水田等高風險場所,且皆查無日本腦炎疫苗接種紀錄,研判於居住地附近感染可能性較高。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活動地周邊豬舍懸掛誘蚊燈,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並請醫療院所加強通報。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5月14日,累計2例確定病例,臺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2020至2023年全國同期確定病例數分別為0、2、0及2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惟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不可掉以輕心。疾管署指出,臺灣傳播日本腦炎的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無明顯症狀,有症狀者會有頭痛、發燒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等,甚至昏迷或死亡。疾管署呼籲,請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病媒蚊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疾管署強調,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我國幼兒常規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適齡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此外,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落實防蚊,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不死小強3/「拖鞋直接打爆」會讓蟑螂卵四散嗎? 專家給答案!透露「我都直接捏死」
看到蟑螂出現,多數人都會驚慌失措,下意識就會拿起拖鞋直接拍打,網路上有傳言指出,每踩死一隻雌蟑螂,由於蟑螂尾部有卵莢,雖然本體死了,但尾巴卵莢裡還藏著20-60個小蟑螂,踩爆蟑螂時,剛好給它的寶寶們省下咬破卵鞘的力氣更易孵化,然後隨著你的鞋底,走到哪就帶到哪,進而在那裏繁殖孵化。環境部也曾呼籲不要用拖鞋打蟑螂,因為體質敏感的人若接觸帶有過敏原的蟑螂屍體碎片時,會產生過敏反應。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黃紹毅博士也認為,拖鞋打蟑螂後,蟑螂身上的細菌、病原菌會到處噴濺,反而更不好。殺蟑無數的除蟲消毒業者余夏則不這麼認為。「我覺得看到蟑螂直接擊爆,是一件很直覺的事,怎麼可能還跑去拿殺蟲劑,拿到時蟑螂早就跑掉了,我有時甚至是直接用手捏爆或打死牠,只要事後好好清潔、消毒,不用擔心散播病菌的問題。」台大昆蟲系徐爾烈教授則建議拿拖鞋打完蟑螂之後,要以酒精或漂白水徹底消毒地板與拖鞋。徐爾烈也曾澄清並非所有母蟑螂被踩爆後會跑出小小強,「要看蟑螂品種,居家常見的如德國蟑螂,卵莢會掛在母蟑螂身上,孵化後再爬出來,其他如美洲蟑螂、澳洲蟑螂、棕帶蟑螂等都有卵鞘,產卵後需要約1個月孵化,因此不會打死後跑出小蟑螂。」「巡倒清刷」是最有效的除蚊方式,例如一個水盆就可能藏有上萬隻孑孓,建議倒掉積水,再徹底刷去蟲卵。(圖/報系資料照)除了蟑螂之外,夏天也是蚊子孳生的季節,余夏建議使用經衛福部核可含有DEET成分的防蚊液,如果擔心睡覺時被叮咬,可以選用嬰兒使用的防蚊液塗抹在皮膚上預防,或乾脆使用蚊帳。「如果是使用捕蚊燈,除了在1~2坪的空間才有效,最好也要選擇吸入式,因為電擊式的會有火花,萬一遇到瓦斯外洩會發生危險。」余夏提醒,要減少家中的蚊子,就要做到「巡、倒、清、刷」,包括花盆、冷氣室外機排水管等,除了倒掉積水,也要刷洗才能除去蟲卵。另外,包括紗窗孔隙、門縫也都是蚊子進入家裡的「通道」,可選用較密的紗窗、或在門下方加裝棉條,才能杜絕蚊害。
清明掃墓注意恙蟲 出現6症狀快就醫「致死率高達60%」
清明連假即將來臨,民眾除了返鄉祭祖,也會安排出遊行程。不過,若前往草叢很多的地方,要特別小心,若接觸到恙蟲,就會增加感染恙蟲病的風險,死亡率高達60%,不可不慎。據了解,台灣全年皆有恙蟲病例發生,歷年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呈現上升,6至7月達高峰,桃園今年有4例確診病例,都有爬山或從事農作的活動史,後來出現頭痛、畏寒、起紅疹,經就醫治療均已恢復。由於恙螨體型微小,肉眼幾乎看不見,通常孳生在草叢間,伺機叮咬動物或人類,經由其唾液使宿主感染立克次體,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若感染恙蟲病的患者,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恙蟎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1周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有時會併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需特別注意的是,被恙螨叮咬感染後潛伏期平均為1至2周,早期發現可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死亡率不到1%,但如果沒經妥善治療,死亡率最高可達60%,提醒民眾不要錯過就診的黃金時機。衛福部呼籲,民眾清明掃墓或到郊外踏青,要做好防護措施,盡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在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塗抹衛福部核可成分之防蚊液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返家後應儘快沐浴更衣,避免恙螨附著叮咬。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利醫師及時診斷治療。
台南市登革熱疫情連4周下降 盼11月單周病例低於千人
疾病管制署今(27)日表示,台南市本土登革熱疫情已連續四週下降,上週(10/15~10/21)病例數1,451例,與前一週(10/8-10/14)1,571例相比降幅較小(8%),推測因受國慶連假人潮活動影響,致疫情傳播情形增加。近五日病例數較上週同期下降13%,且病媒蚊指數持續處於相對低點,估計病例數將進一步下降。透過強力孳生源清除、加速化學防治時效、整頓高風險環境髒亂點等手段,同時有效運用國防部自10月24日起增加之國軍支援人力投入化學防治,期能更快壓制疫情,於下週達成病例數較最高峰減半、下下週達成單週低於1,000例之階段性目標。疾管署說明,今(2023)年10月21日至10月27日期間,「登革熱前進應變工作隊」出動19組38人次,至北區、東區、南區、中西區、仁德區、歸仁區、關廟區、永康區進行社區診斷及化學防治後成效評估,並巡檢中西區、北區、東區教育部權管學校及中央權管場域。期間「登革熱前進應變工作隊」羅一鈞隊長亦參加台南市中西區聯合稽查及關廟區環境清潔日,並訪視台南市中西區、北區教育部權管校園進行環境巡查,建議覆蓋於水溝之細紗網須定期巡查並適時抽換;前往視察台南市東區中央權管場域提醒防盜用碎裂之玻璃瓶,可能成為隱性孳生源,建議採取其他防盜措施;另持續參加台南市政府登革熱防治一級指揮中心會議,與市政府及相關專家密切合作,分析疫情趨勢及提供防治建議。疾管署提醒,疫情雖持續下降,但仍不可掉以輕心,民眾仍需持續共同配合各項防疫措施,進行戶外活動時,務必加強個人防護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做好防蚊措施,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才能有效阻斷登革熱疫情,保護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健康。
台南登革熱疫情趨緩「高雄不降反升」原因曝 疾管署估11月病例減半
疾病管制署今(24日)表示,依據統計,今年10月17日至10月23日新增1,745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臺南市(1,426例)、高雄市(193例)、屏東縣(33例)、雲林縣(31例)、嘉義縣(19例)、新北市(10例)、臺中市(8例)、臺北市(6例)、新竹縣及嘉義市(各5例)、新竹市(4例)、桃園市(2例)、宜蘭縣、彰化縣及臺東縣(各1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以上,其中931例男性、814例女性,發病日介於9月19日至10月23日,另新增本土重症病例7例及死亡病例5例。死亡病例年齡介於70多歲至80多歲,為4名男性、1名女性,均有潛在病史,於發病後2至25天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疾管署指出,國內近7日新增本土病例數較前7日略降,評估疫情傳播風險仍高,須持續觀察。今年截至10月23日累計18,829例本土病例,個案分布於臺南市16,728例、高雄市1,023例、雲林縣563例、屏東縣144例、嘉義縣115例、新北市67例、臺中市39例、臺北市38例、桃園市33例、新竹市及嘉義市各18例、新竹縣及彰化縣各12例、南投縣10例、宜蘭縣及苗栗縣各3例、基隆市2例、臺東縣1例;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次高;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100多歲,其中大於60歲以上個案占37%,高於2014至2022年60歲以上累計個案數占比(26%);今年累計本土重症病例103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分別為臺南市83例、雲林縣15例、高雄市3例及屏東縣2例,另累計死亡病例37例;曾感染登革熱、年長及高風險族群須持續注意重症警示徵象及出血徵兆。疾管署說明,10月14至10月20日期間,「登革熱前進應變工作隊」羅一鈞隊長前往 參加臺南市北區、永康區環境清潔日及進行社區診斷;並訪視臺南市永康區、安平區教育部權管校園,進行環境巡查,同時提醒天溝及屋頂不易到達之處仍可能成為隱性孳生源;前往視察臺南市永康區中央權管場域,提醒投藥時須注意劑量濃度;另持續參加臺南市政府登革熱防治一級指揮中心會議,與市政府及相關專家密切合作,分析疫情趨勢及提供防治建議。疾管署表示,上週臺南市登革熱疫情已明顯下降,較前一週降28%,本週近5日病例數亦較上週同期下降11%,已顯示防治成效。因臺南市整體誘卵桶指數已連續3週減低,且氣溫轉涼、近日無明顯降雨,預估疫情將持續下降。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依據疫情中心監測結果預測,下週病例會更少,11月初可望降至1200例。針對台南疫情趨緩、隔壁的高雄卻增加,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解釋,高雄疫情主要發生在鳳山、三民、苓雅區,群聚疫情屬於多點分散,整體來看社區傳播風險相對高。疾管署提醒,疫情雖明顯下降,整體氣候環境條件有利於防疫,仍須民眾持續共同配合各項防疫措施,才能保全防疫成果,民眾外出參加全國運動會等戶外活動時,務必加強個人防護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做好防蚊措施,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才能有效阻斷登革熱疫情,保護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健康。
台南登革熱疫情「比上周降25%」 誘卵桶指數連續3周減低
疾病管制署今(20)日表示,上周台南市登革熱疫情已明顯下降,較前一周降28%,本週近5日病例數亦較上週同期下降11%,已顯示防治成效。因台南市整體誘卵桶指數已連續3週減低,且氣溫轉涼、近日無明顯降雨,預估疫情將持續下降。疾管署說明,10月14至10月20日期間,「登革熱前進應變工作隊」羅一鈞隊長前往參加台南市北區、永康區環境清潔日及進行社區診斷;並訪視臺南市永康區、安平區教育部權管校園,進行環境巡查,同時提醒天溝及屋頂不易到達之處仍可能成為隱性孳生源;前往視察臺南市永康區中央權管場域,提醒投藥時須注意劑量濃度;另持續參加臺南市政府登革熱防治一級指揮中心會議,與市政府及相關專家密切合作,分析疫情趨勢及提供防治建議。此外,期間登革熱機動防疫隊共出動24組48人次,至台南市北區、東區、南區、中西區、永康區、安南區、安平區進行社區診斷及化學防治後成效評估,並巡檢永康區、安平區教育部權管大專院校、高級中等學校。疾管署提醒,疫情雖明顯下降,整體氣候環境條件有利於防疫,仍須民眾持續共同配合各項防疫措施,才能保全防疫成果。適逢10月21日至10月26日在臺南市舉行的2023全國運動會,中央及地方持續辦理各項防治工作以保全防疫成果,於全運會舉行期間加強衛教宣導及孳生源清除查核作業,讓選手、教練與參與活動民眾等都能安心參與。疾管署呼籲,民眾外出參加全國運動會等戶外活動時,務必加強個人防護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做好防蚊措施,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才能有效阻斷登革熱疫情,保護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健康。
登革熱新增5死「台南再添2248例」 疫情略降!慎防連假降雨後反彈
疾管署今公布上周新增5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均為男性且具潛在疾病,於發病後4至18日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衛生單位已於個案居住地及活動地完成相關防治工作,並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依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上週(今年10月3日至10月10日)新增2,52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地臺南市(2,248例)、高雄市(168例)、雲林縣(50例)、嘉義縣(21例)、屏東縣(15例)、新北市(7例)、桃園市及彰化縣(各4例)、臺北市及嘉義市(各3例)、臺中市(2例)、新竹市及南投縣(各1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1,339例男性、1,188例女性,發病日介於9月4日至10月10日,另新增本土重症病例19例及死亡病例5例。疾管署表示,國內近7日新增本土病例數較前7日下降,可能因連續假期部分門診休診影響,評估傳播風險仍高,須持續觀察。上周臺南市登革熱疫情持平,較前一週略降2%,本週前三日病例數共計665例,較上週同期997例減少33%,誘卵桶指數連兩週下降,預估本週總病例數將明顯下降;此外,小犬颱風後臺南市偶有降雨,請民眾與政府一起動手清除孳生源,以保全防疫成果。疾管署說明,防疫無假期,「登革熱前進應變工作隊」連假期間維持每日派員前往疫情熱區及中央各部會權管場域查核及評估防治成效,確保防治工作執行情形。而羅一鈞隊長也參與安平區環境清潔日及進行社區診斷,提醒民眾放假勿忘清潔家戶內外環境,避免隱藏孳生源造成病媒蚊生長;另亦至教育部權管校園視察環境整頓狀況,請其與周邊社區民眾共同加強環境管理,避免病媒蚊孳生;同時持續參加臺南市政府登革熱防治一級指揮中心會議,與市政府和相關專家密切合作,分析疫情趨勢、監測醫療量能及收治情形,共同規劃進一步防治策略與提供建議。今年截至10月10日累計15,561例本土病例,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縣市出現病例,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次高;曾感染登革熱、年長及高風險族群須持續注意重症警示徵象及出血徵兆。疾管署提醒,近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各地仍有局部短暫陣雨發生可能,民眾於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做好防蚊措施,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
登革熱新增5死! 台南市上周再添2309例「已破萬人」疫情處高峰
疾病管制署今(3)日公布上週新增5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年齡介於20多歲至80多歲,為3例男性、2例女性,皆具潛在疾病,於發病後5至15日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衛生單位已於個案居住地及活動地完成相關防治工作,並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依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上週(今年9月26日至10月2日)新增2,542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地臺南市(2,309例)、高雄市(145例)、雲林縣(31例)、屏東縣(18例)、嘉義縣(17例)、新北市(13例)、臺北市及臺中市(各3例)、桃園市、新竹縣及南投縣(各1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1,334例男性、1,208例女性,發病日介於9月10日至10月2日,另新增本土重症病例12例及死亡病例5例。疾管署表示,國內上週新增本土病例數較前一週上升,處高峰期。今年截至10月2日累計13,036例本土病例,其中臺南市11,770例;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縣市出現病例,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次高;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大於60歲以上個案占37%,高於2014至2022年60歲以上累計個案數占比(26%)。今年累計本土重症病例68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分別為臺南市53例、雲林縣11例、高雄市及屏東縣各2例,另累計死亡病例20例;目前社區已出現第一型及第二型登革病毒,曾感染登革熱、年長及高風險族群須持續注意重症警示徵象及出血徵兆。今年累計176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泰國46例及越南33例為多,另累計境外移入重症病例1例。疾管署提醒,民眾於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做好防蚊措施,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時,務必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活動史,也請醫師落實詢問TOCC,並提高警覺,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同時留意就診病患是否出現登革熱警示徵象,包括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及躁動不安等,給予妥適醫療處置。
病毒大亂鬥2/登革熱疑北擴「新北婦感染源不明」 室內也需防蚊!6步驟自保
台灣爆發近8年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不僅跨越濁水溪以北,9月19日新北板橋更有一名婦人確診,且未出國、未到中南部活動,感染源不明,引發外界擔憂病媒蚊疑似已在北部。到底怎樣防蚊才正確?疾管署透露,今年疫情分析發現,不少確診者是在家中或室內公共場所遭蚊子叮咬,因此「室內也要防蚊」,專家提出「6招防蚊秘訣」供民眾自保。自疾管署6月13日公布今年本土登革熱首例,到9月18日已累計8481病例,短短3個月疫情就飆升,其中台南市7608例最為嚴重。回顧2015年的登革熱大爆發,台南市共2萬多名病例,同樣是全國之冠。為什麼南部的登革熱疫情總是較為嚴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台南、高雄及屏東正是台灣埃及斑蚊主要分布的3個縣市,雖然嘉義跟台東部分地區也有埃及斑蚊,不過以人口數和埃及斑蚊的密度,以及區域內人口移動頻繁的程度,台南、高雄和屏東是登革熱流行風險最高的區域。疾管署表示今年許多登革熱患者皆是在家中、室內被病媒蚊叮咬,提醒戶外、室內都要防蚊。(圖/宋岱融攝)此外,今年隨新冠疫情及國境解封,登革熱疫情不但跨過濁水溪以北,還出現境外移入。疫情解封前,2021年本土登革熱病例數是零,2022年僅3例,但今年自6月出現本土首例後,8月9日便出現死亡首例,加上天氣熱、颱風降雨,造成病媒蚊大量孳生,登革熱一路朝北進攻,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市在八月間出現近3~5年來的首例,9月19日,新北板橋更出現一病例,沒有國外旅遊史近期也沒有到中南部,僅去過陽明山區工作,換言之,感染源(病媒蚊)疑似在雙北市出現。國家蚊媒中心首席顧問陳錦生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北部也有引發登革熱的白線斑蚊,但沒發現過埃及斑蚊,但如果病媒蚊太多,還是可能引發小規模的流行。擁有病媒防治、環境用藥等認證的消毒業者余夏則認為,「登革熱確實已經跨過濁水溪以北,但我認為北部應該不至於大流行,因為地方政府比較積極處理,不像南部總是事態嚴重時才會重視登革熱的疫情。」羅一鈞表示,埃及斑蚊喜歡在陰涼環境中棲息,今年疫情觀察到60歲以上長者占比較高,發現許多長輩是在家裡或室內公共場所被蚊子叮咬,比如宮廟或有屋頂的室內公有市場等,所以不只戶外要防蚊,室內也要做好防蚊措施。國衛院國家蚊媒研究中心黃旌集博士表示,不論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都是「終生帶病毒」,除了「巡倒清刷」之外,防範之道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因為蚊子的世界只有黑與白,雌蚊針對黑色尋找血源,所以要避免穿黑色衣物,同時減少皮膚裸露面積,改穿長褲或搭配袖套。運動完要趕快擦汗,因為此時身上散發的味道和溫度正是蚊子的最愛。專家建議先噴防蚊液後,再穿上長袖衣物覆蓋,雙重防護更有保障。(圖/報系資料照)黃旌集建議使用經衛福部核可含有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液,噴防蚊液的方式也要正確,先拉起衣袖或褲管噴完再覆蓋,最好先噴在手,再均勻抹上。若不幸確診,就盡量不要出門,留在家自我用蚊帳隔離,因為埃及斑蚊喜歡留在室內,叮咬確診病患再叮家人,是造成居家感染的主因。「蚊子在攝氏13度以下才會死亡,20度以下會變得不活耀,最近氣溫雖有下降,但距離冬天還有一段距離。」黃旌集說。疾管署也提醒,曾經確診登革熱、老人家、懷孕婦女、嬰兒、具糖尿病、腎衰竭、慢性溶血疾病、肥胖等危險族群,由於重症風險較高,要格外當心。
登革熱新增3死「皆為年長女性」 發病短短10天內過世
疾病管制署今(26)日公布上週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均為女性,2人具有潛在疾病,於發病後1至10日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衛生單位已於個案居住地及活動地完成相關防治工作,並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依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上週(今年9月19日至9月25日)新增2,01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地臺南市(1,855例)、高雄市(82例)、雲林縣(27例)、屏東縣(20例)、嘉義縣(8例)、南投縣(6例)、臺中市(5例)、桃園市及新竹市(各4例)、嘉義市(2例)、基隆市、新北市、臺北市及新竹縣(各1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1,077例男性、940例女性,發病日介於9月3日至9月25日,另新增11例重症病例,其中10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死亡病例新增3例。疾管署表示,國內上週新增本土病例數與前一週持平,須持續觀察,疫情傳播風險仍高。今年截至9月25日累計10,496例本土病例,其中臺南市9,463例;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縣市出現病例,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次高;個案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大於60歲以上個案佔37%,高於2014至2022年60歲以上累計個案數占比(26%);今年累計本土重症病例56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另累計死亡病例15例;目前社區已出現第一型及第二型登革病毒,曾感染登革熱、年長及高風險族群須持續注意重症警示徵象及出血徵兆。疾管署指出,當出現登革熱個案時,代表當地有帶病毒的病媒蚊,實施化學防治可儘速減少環境中帶病毒病媒蚊數量,以降低疾病傳播風險。現行衛生單位室內使用之防治藥劑以合成除蟲菊精為主,人體可正常將其代謝,為減少暴露,請民眾配合並確實遵守衛生單位在噴藥通知上所提醒的相關注意事項:噴藥前收拾重要物品及食品,噴藥時門窗緊閉、人及家中寵物不可待在室內、飼養水生動物應加蓋或移出戶外,噴完藥1小時(至少30分鐘)後再戴口罩進入打開門窗、風扇等使空氣對流,待通風完全後再進入屋內活動。疾管署呼籲,民眾於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做好防蚊措施,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時,務必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活動史,也請醫師落實詢問TOCC,並提高警覺,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同時留意就診病患是否出現登革熱警示徵象,包括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及躁動不安等,給予妥適醫療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