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ET
」20個月台積電成功落地熊本 背後原因讓美國只能乾瞪眼
台積電熊本廠於24日舉行開幕典禮,這也代表著,台積電僅耗費20個月的時間就蓋好熊本廠,如此驚人的速度也讓全球感到震驚。而回頭看,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設廠進度仍十分緩慢,就有外媒比較2邊的差異,這才揭露出台積電在熊本神速蓋廠的背後原因。根據《The Economist》報導指出,美國與日本兩國之間的差異,第一個就是勞資關係,台積電為了保證建廠品質與速度,一直希望使用台籍工人來建廠,為此也與與亞利桑那州建築業工會(Arizona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Trades Council)展開曠時費日的談判,最後雙方於2023年12月達成協議,台積電承諾會僱傭、培訓亞利桑那州的勞工。至於之後在建廠過程中是否會發生工會罷工運動也不得而知。報導中也提到,日本每年因為罷工而損失的勞動力不足1萬日,但是每年美國因為罷工而損失的勞動力則超過100萬日。而且日本建築工人平均薪資為每小時2000日圓(折合新台幣約410元),亞利桑那州的平均工資則為每小時24美元(折合新台幣約757元),一來一往之間就有很大的落差。而且日本工會較為彈性,願意日夜不停地施工。而第二個原因,就是台積電在日本當地獲得當地企業的大力協助,日本汽車零件製造商電裝(Denso)和日本電子大廠索尼(Sony)的晶片部門、豐田汽車(TOYOTA)都持有台積電熊本廠的股份與投資,而且這些企業在日本都有獨自完成大型計劃的經驗,因此相關經驗可以直接授予台積電。反之,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建廠是獨立建設,而且自1990年代以來,台積電未曾在美國進行過如此龐大的計劃。而熊本廠的建造,不僅還是日本索尼出面幫助台積電購買土地、取得執照,甚至還有鹿島建設來擔任工程總承包商,讓招工、動工的速度都十分得快。第三個則是補助的問題,日本經濟產業省在得知台積電要在熊本設廠後,隨即就快速批准80億美元給台積電,為熊本廠的建設補貼了將近一半的費用。而美國由於晶片法案的關係,讓對半導體的補助一直遲遲下不來,美國喬治城大學沃爾什外交學院智庫CSET(安全和新興技術中心)認為,這些看似對公眾有利的法規,其實就是嚴重阻礙半導體的發展,建議刪除這些不必要的條款,如此才能讓製造業在美國再次偉大。雖說目前美國商務部即將於近期公布最新的金片補貼,但美國政府預估會以本土企業優先,因此外界推估英特爾有能因此拿到100億美元的政府補助,而台積電與三星所能拿到的補助,推估會與英特爾有嚴重的落差。
美中晶片割喉戰1/不只台積電 還有這10大科技被列入美國關鍵報告
「國慶日魔咒」再度大大發威!台股11日一開盤就爆跌500多點,權值王台積電更是大跳水,終場跌掉36.5元,只因連假前美國對中國祭出新一波晶片管制,如同2018年國慶日後,台股狂瀉660點創紀錄,同樣有美中貿易戰及國安基金備戰等熟悉場景。「美國近期的晶片禁令動作有點出乎意料,現在的世界,幾乎所有東西都需要用到晶片,但當美國已設定中國就是最大對手,全球半導體產業都走到一個選邊站的十字路口,要不去中、要不就去美的兩邊化。」一位不具名的半導體廠商高層告訴CTWANT記者。而令台灣科技廠神經緊繃的,美國禁令清單上不只有晶片,「還有印刷電路板(PCB)、光纖、電子代工,下游的路由器、伺服器、交換器及液晶顯示器,電動車及電池等十大科技。」這位高層透露,這些全列在美國2月發布的《ICT關鍵供應鏈報告》中。讓台灣科技廠聞之色變的這份關鍵報告,其實是延續川普時代的抗中貿易戰,源頭則要追溯自2015年中國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為要從「世界工廠」晉身為「製造強國」,「中國製造2025」列出「三步走」:第一步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2035年達到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第三步,2045年中國建國百年時,進入世界製造強國,與美國並列,包括2020年16/14奈米製程正式量產,2025年半導體自製率七成等目標。前美國總統川普在2018年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當時的制裁清單就挑明對著「中國製造2025」相關技術。(圖/CSET提供、新華社)這個計畫,在川普2016年選上美國總統後,被視為「挑戰美國霸權」,從而在2018年啟動貿易戰,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當時的制裁清單就挑明對著「中國製造2025」相關技術。隨後,這項計畫從中國媒體及兩會工作報告中登出,但美國抗中力道絲毫未減。美國重要智庫CSET(美國科技安全智庫)2020年4月就發布了一份重量級報告「AIChips:What they are and why they matter?」明確提出抗中戰略就是:鎖定AI晶片。這份指引著美中科技戰略的報告中提及,人工智慧(AI)將是國家安全重要的一環,但AI系統難被限制,除了硬體,也就是AI晶片及製造設備等,而這些供應鏈集中在美國,美方若要控制AI技術發展,可從出口政策做限制。AI晶片有GPU、FPGA、ASICS等三類,而使用7或5奈米的最新晶片效率比舊晶片好上33倍,而中國在AI晶片設計及製造上,仍倚賴美國,例如Nvidia和AMD,以及晶圓廠台積電。總得來說,這份報告指出,中國缺少AI晶片供應鏈中和新技術的發展,而美國及盟友國的競爭優勢大,AI晶片技術及相關發展及應用極具關鍵戰略價值,接下來,就看如何運用這些優勢。據此,美中貿易戰從2018年制裁華為開始,2020年又制裁中芯,還不足以對抗「中國製造2025」,尤其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開,中國等陸續封城,導致供應鏈中斷,引爆全球晶片荒,加深美國意識到晶片供應鏈掌控上的脆弱與不安。因此拜登當上美國總統後,「川規拜隨」,2021年2月就下令研究ICT關鍵供應鏈,一年之後的2022年2月提出了《ICT關鍵供應鏈報告》,仔細盤點全球供應鏈,今年直接加大對中國半導體的制裁,台灣有十大科技也入列。拜登上台後所推出的晶片法案也是延續川普時代的政策,要阻止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目標,甚至還加大制裁力道。(圖/翻攝自SOSOrdi.net Entraide informatique臉書)先是8 月9日先通過520億美元的晶片法案,補助晶片廠商在美國設廠,自建半導體供應鏈,聯合台韓日組晶片四方聯盟;與此同時,今年初先通知EDA設備商出口中國禁令,8月底限制Nvidia及AMD的AI及GPU等高階AI晶片不得輸出中國,10月7日端出規模更大的新一輪管制清單。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個人臉書發文指出,美國對中國的封鎖從點到面,這次全面圍堵,這當中有三項重點,一、禁止高階晶片出售中國,二;禁止相關技術流入中國,三、禁止美國人(含持有美國護照的中國人)為中國半導體產業工作。「這等於是把產品、技術、人才一起打,因此,英國倫敦金融時報形容美國要把中國『打回石器時代』,「晶片戰爭已沒有回頭路,台灣受到衝擊會最大!」謝金河說。財經專家黃世聰則表示。「美國禁止高階晶片輸美,對『中國製造2025』影響很大,這讓中國的半導體技術被限制在某種層次,讓中國技術停滯,也會讓中國壓力更大。」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指出,近年來中國的科技技術崛起發展讓美國人嚇到,讓美國為了保持領先,才會使出這樣的手段,「美國禁令將決定權掌控在商務部手中,就像蝴蝶效應,關鍵是美國審核的嚴格程度。」一位法人告訴CTWANT記者,被列入關鍵報告的十大科技台廠,未來恐壓力重重!半導體設備廠成為最近受到最強烈管制的產業,其中龍頭廠ASML也宣布,將根據拜登政府的新規範,停止對中國客戶提供服務。(圖/ASML提供)
踩底線交出過半數量 台積電趕出880萬顆高階晶片給華為
趕在9月15日美國制裁禁令生效前,台積電到底趕出多少顆高階晶片給華為呢?答案是880萬顆,原本華為的訂單為1500萬顆,台積電趕出超過訂單一半的數量給華為。根據《快科技》報導指出,原本華為對台積電的訂單數量為1500萬顆高階晶片,但是趕在美國禁令生效前,台積電在有限的時間中,硬是將產能加速,趕出了880萬顆晶片給華為,超過了原本訂單的一半數量,但此消息並未經過華為、台積電的證實。由於美國禁令限制的關係,任何採用美國技術的晶片生產廠商,均不得與華為有任何供貨行為,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曾在8月的發表會上表示,Mate40搭載的麒麟芯片可能是華為自產的最後一代,屆時麒麟旗艦芯片將絕版。在耗盡這些晶片前,如果禁令依然沒有鬆懈的話,屆時華為的手機出貨數量可能大砍8成。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還意外曝光了台積電的晶片製程價格,媒體發現,台積電5奈米製程價格比7奈米貴上一些,根據美國CSET計算,台積電5奈米製程的12吋晶圓,成本約1.69萬美元,遠高於7nm製程的9346美元。但如果轉換成單顆晶片的代工價,5奈米僅有238美元,比7nm的233美元只貴了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