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T
」穀物期貨近期疲軟 小麥創本周最低價
據觀察近一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穀物期貨有漲有跌,其中玉米期市疲軟,因受小麥市場走低拖累,大豆期市場年內低檔波動,本周主要受到季節性收穫壓力。 美國大豆期周四(20日)反彈,出口銷售資料強勁及美元波動,提振市場對今後需求改善的希望。利多出口數據也支援大豆期約,而在最活躍的豆油期約創下四個月新高後,出現一輪溫和的獲利回吐而回落。另外,市場持續關注烏克蘭穀物出口走廊的進展。美國農業部周四公布,截至10月13日當週,美國大豆出口銷售總量為233.6萬噸,為一年來最大週度銷量。分析師原本預計大豆出口銷售量在170萬到280萬噸之間。另外,美國農業部公布,民間出口商報告向中國出售20.1萬噸大豆,向未知目的地出售13.2萬噸大豆。指標的11月大豆期約收高19美分,報每美分13.915美元,升至10日和20日移動均線上方。小麥期市本周走勢偏弱,主要市場一直關注烏克蘭穀物出口走廊的進展,加上部份地區軟紅冬小麥產區將迎來有利降雨,上周五(14日)小麥期貨大幅下跌,基準期約收低3.6%。因受小麥市場走低拖累,本周玉米期市呈疲,加上需求不振,以及能源市場和股市下挫,對玉米價格構成利空壓力,周三(19日)玉米期價連四日下跌,其中基準期約收低0.4%。近日原油價格沖高回落,也難為商品市場提供支撐,截至周四(20日)大豆期價上漲,基準期約收高1.4%,較上周同期比小跌,但較本月初低點反彈2.47%;玉米期價收漲,基準期約收高0.8%,本周皆維持在近期交易區間低檔波動。影響價格波動品項有:玉米19日近月報378.25美分,連四跌;小麥報941.25美分,本周最低價;豆油報70.64美分,連三日上揚8.18%;大豆20日近月報1391.5美分,較月初上揚2.47%;豆粉報413.38美元,較上周同比跌1.24%。
美國穀物收成不如預期 全球糧食供應將吃緊
多家農產業巨擘高層表示,美國今年農作物產量不佳,未能幫助減緩因俄烏戰爭而導致全球糧食供應緊張的問題。全球至少要二年以上有不錯產量才能減緩供應壓力。農業生技公司拜耳(Bayer),農業科技商科迪華(Corteva),糧商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ADM)與邦吉(Bunge)等高層近期均指全球穀物供應仍然緊張。美國與南美幾個農業大國氣候持續乾旱,加上烏克蘭農糧產量不明,使解除供應緊張問題變更困難。拜耳執行長鮑曼(Werner Baumann)指目前全球糧食供應緊張問題將持續下去。專家指今年夏季高溫令美國中西部產區乾旱惡化,像玉米種植需要大量用水,但部份玉米田因雨量不足,被迫延後播種耕作而令產量下降。農業部12日把全美玉米產量預測值調降至139億英斗,較8月預估量低3%,比去年產量大減8%。黃豆產量也較8月預估低3%,並略底去年產量。農業顧問商美國專業農民(PFA)8月預期,今年內布拉斯加州和南達科他州兩大玉米區產量將各年跌13%和22%。科迪華執行長馬格羅(Chuck Magro)指外界預期今年北美與歐洲的玉米產量低於往年正常水準,導致為供應全球而儲存的進展不順利。市場估計全球穀物與油籽必須連續二年產量正常才能穩定供應。ADM執行長盧西亞諾(Juan Luciano)也認為就算烏國穀物恢復出口速度加快,未來兩三年全球穀物也要有不錯產量才能達到供應充足水準。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黃豆、小麥和玉米等期貨價過去12個月各累漲14%、17%和28%。
食品界「黃小玉」價格狂飆 業者擔心有錢還買不到貨
國際大宗物資「黃小玉」行情翻漲,食品業者透露,目前手上的大宗物資庫存估計「過年後就用完了」,第一季勉強還可支撐,第二季開始恐要面臨高價原物料的壓力,加上缺櫃問題,現在是「有錢都不一定買得到」,食品業者今年營運挑戰恐加劇,尤其是仰賴黃小玉進口的飼料、油脂、農畜、烘焙等產業,挑戰更大!原物料漲幅有多驚人?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來看,今年3月黃豆期貨從去年第二季波段低點每英斗約820美分,漲到現在每英斗逾1,360美分,漲幅超過65.8%;3月玉米也從去年第三季波段低點每英斗約330美分,漲到現在每英斗約550美分,漲幅逾66%;3月小麥從去年第二季波段低點每英斗約480美分,漲到現在每英斗約640美分,漲幅逾三成。因應原物料大漲,據悉,國內飼料、油脂相關業者已有幾波調價行動,且為避免引起反彈,採分階段調漲方式。以飼料構成比重來說,玉米跟黃豆合計占比高達七、八成,有飼料業者坦言,其實從去年第四季就開始調漲,迄今已分批漲了五次,初期漲幅較和緩,近期有逐步拉大的趨勢。另外,在缺櫃危機上,食品業者也坦言,原以為耶誕節跟新年過後情況可望舒緩,但今年1月情況比去年12月更嚴峻,加上農產品的價格跟毛利率較低,許多船運公司不願載貨,「現在庫存水位低到每天都在算」,業者除了要比誰的採購能力強,再來就是誰能提早因應、緊急向其他地方採購。散裝船運與倉儲業界主管指出,穀物進口採用貨櫃運輸的主要是油脂廠進口的黃豆,在2018和2019年,有五成多是以貨櫃運輸,高雄的大統益去年11月到今年3月底連續五個月都沒有排散裝船進貨,但在缺櫃情況下,已經緊急採購一船半散裝船運輸的黃豆,將在2月底與3月底進貨,在先向台糖借豆情況下,估計不會開天窗,且4~9月進口黃豆則已全部改用散裝船。中聯去年11月到今年2月,有四個月沒有排散裝船進貨,因該公司庫存充裕,估計不會開天窗,且3月就有緊急採購的6萬噸散裝船會到貨,二、三季也是全部改以散裝船進貨。針對庫存壓力,多家食品業者不約而同表示,之前採購的低價庫存估計第一季會消化完畢,第二季開始就會面臨到較高價的原物料,且研判「黃豆、玉米價格要跌很難」,對毛利率將帶來一定的壓力;不過,由於國際豬肉供給相對短缺、進口量有限,加上國內支持「台灣豬」的環境氛圍下,估計台灣豬價將維持一定的高檔。原物料大漲因素很多,業內人士分析,主要可歸納兩面向,一是來自供給面的不穩定,如天候地理因素影響收成,若遇天災則衝擊加劇;二是來自需求面的結構性增長,大陸歷經非洲豬瘟後,在中央跟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目前豬隻復養情況佳,對原物料玉米、黃豆的需求量也高速增加,「只要他們一出手,外面就像地震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