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肝病毒
」 肝癌 C型肝炎 C肝9成藥癮者合併傳染疾病 「共用針具」輕忽肝炎愛滋危險
衛福部提出2025年根除C肝宣示,C型肝炎病毒傳染是經由血液或無保護之性行為傳染,靜脈注射毒品之藥癮者實屬高風險族群,由於共用針具與稀釋液等高風險行為,據統計有有高達90%合併B、C肝及HIV等傳染性疾病,亦間接成為傳播的絕佳管道。靜脈注射藥癮者因為涉及使用非法藥物,或擔心汙名化,往往不願主動就醫,多數藥癮者在罹患C型肝炎初期並無顯著身體症狀,也不影響日常生活機能,因而輕忽其危害。完成C肝治療的藥癮者小蔡(化名)表示,他在藥癮戒治過程中檢驗出感染C肝,後續配合醫院積極治療,目前檢驗已無C肝病毒,並且積極配合藥癮戒治讓他找回人生希望,感謝南投毒防中心及醫護人員的一路協助。南投毒防中心為減輕藥癮者戒癮治療經濟負擔,補助藥癮者進行戒癮治療時的相關檢查與治療。本縣三家藥癮戒治機構:南投醫院、草屯療養院、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皆有執行衛生福利部藥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提供每位接受戒癮治療藥癮者於初次門診即進行C型肝炎檢查。南投縣衛生局局長陳南松表示,若為C型肝炎抗體陽性者,表示可能曾經感染病毒性C型肝炎但已康復或病毒性C型肝炎正在感染中,為評估是否應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需進一步檢查C型肝炎病毒(HCV RNA)量,以及早接受治療,目前政府全額給付C型肝炎口服新藥治療,治癒率高達98%以上,此方案除提供藥癮者戒癮治療外,亦協助健康保健,達到身心兼顧的服務。若有任何毒品戒治問題或困擾,鼓勵勇於尋求協助,歡迎撥打24小時免費毒防諮詢專線0800-770-885(請請您,幫幫我),將由專人提供戒癮醫療轉介與即時諮詢服務。
吃早餐搭「經典配料」 男無病史不喝酒驚罹肝癌…醫:已經到中期
常見的早餐配料竟可能是肝癌元凶。一名無肝病病史、無飲酒習慣的70歲老翁,某天無故食欲變差,並在半年內瘦5公斤,就醫檢查確診為中期肝癌,醫師問診後推測,老翁吃了數十年的「花生醬」可能就是病因。肝膽腸胃專科醫師吳文傑在《早安健康》專欄指出,該名阿公除有胃口變差、半年瘦5公斤外,皮膚還在2個禮拜內開始泛黃,檢查時發現阿公右上腹位置有「凸凸硬硬」東西,再安排超音波檢查。照片顯示老翁肝臟有數顆肝腫瘤,最大長達10公分,後續化驗確認為肝癌中期。但令人不解的是,老翁既無飲酒習慣,也無B肝、C肝病毒,更沒有自體免疫肝炎問題,致病元凶一度陷入謎團。吳文傑進一步問診得知,阿公不只有開花生醬工廠,也吃了數十年的花生產品,推測花生醬就是老翁罹患肝病的元凶。吳文傑指出,花生製品若保存不當易受黃麴毒素汙染,且黃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具有很強肝毒性、致癌性。過往調查案例也顯示,穀類等食物容易因發霉遭汙染,其中又以花生醬存在毒素情況較嚴重,想破壞毒素還得用近260度高溫。吳文傑也提醒,由於花生粉、花生醬無法看出花生原形,因此吃加很多花生粉食物如豬血糕最好適量,不過吳文傑強調,偶爾吃花生粉、花生醬並不會致癌。
食物沒吃完「1毒素」狂孳生!醫曝恐罹肝癌:不是加熱就沒事
台灣氣候溫暖潮濕,食物放在室溫下通常無法久放,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提醒,食品保存不良容易產生「黃麴毒素」(Aflatoxin),若不慎吃下肚恐造成肝細胞損傷,嚴重甚至引發肝癌,更可怕的是黃麴毒素無法透過「加熱」消滅。李思賢在臉書發文表示,黃麴黴或寄生麴黴大量孳生時,便會產生具有高度毒性的黃麴毒素,是除了B肝、C肝病毒以外,「造成肝癌的主因之一」,常見於包括花生、玉米、大豆、堅果、香料、五穀雜糧和咖啡豆等保存不良的食材中。李思賢說明,黃麴毒素主要分成4種亞型,B1、B2、G1、G2,其中最常見的是B1黃麴毒素,具有非常高的肝毒性,容易導致肝細胞受損,嚴重恐引起DNA突變、誘發肝癌。李思賢提醒,台灣的環境尤其適合黃麴毒素生長,因此務必妥善保存食物,「黃麴毒素不是加熱就沒事,它耐熱可達260至280度,一般烹飪是很難處理掉的」,提醒長期飲酒、經常食用花生、服用肝臟代謝藥物患者(血脂藥或止痛藥)、B肝和C肝帶原者等4大族群,感染風險較高。至於如何預防黃麴毒素呢?李思賢教戰4大撇步,一、盡量選擇新鮮食材;二、開封後盡量用密封罐保持食材乾燥,並放在陰涼處;三、避免食用超過效期的食物;四、多購買小包裝,開封就盡量吃完,保持食物新鮮才是杜絕毒素的不二法門。
不慎吃下A肝莓果引發猛爆性肝炎? 醫呼籲勿恐慌:大多能治療
好市多引進的冷凍莓果近期被踢爆含有A肝病毒,引起許多消費者恐慌,擔憂吃下肚後恐引發猛爆性肝炎。醫師指出,雖然猛爆性肝炎致死率高達7成,但台灣40歲以上族群大多具有免疫力,因此國人不用太過恐慌,僅需注意1個月內的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症狀及早就醫,大多能夠治癒。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光恩表示,相較於B、C肝病毒透過血液傳染,A肝病毒的傳染管道為飲食,加上A肝病毒可在低溫下存活,因此無論是吃多少受汙染的莓果,都有可能引起肝炎發生。朱光恩指出,一般而言感染A型肝炎的死亡率為千分之三,但假如說病程已從A肝轉變為猛爆性肝炎,死亡率可達7成以上,不過通常只要及早發現症狀及早就醫,經由國內醫院的細心照護後都能痊癒。朱光恩說,A型肝炎的潛伏期為2周至2個月,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會出現全身肌肉痠痛、發燒、拉肚子、流鼻水等症狀,同時因肝功能受損還會產生疲倦、食慾不振等狀況,如右上腹開始疼痛,或眼睛出現黃疸就應立即就醫,因為代表已演變成急性肝炎。不過國內40歲以上民眾,面對A肝病毒大多具有免疫力,因此朱光恩也認為民眾不用太過恐慌,如真的不幸服用到沾染A肝病毒的莓果,可先觀察自身健康狀況維持1至2個月。北榮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冷凍莓果清洗不易,加上無法高溫烹調,因此建議民眾如已購買相關品項,還是拿去向業者退貨,如已無法退貨,也不建議再使用,才能有效避免感染風險。
8旬嬤洗腎合併C肝 短短8週治癒如獲新生
106年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截至今已治癒近12萬人,距衛福部設立2025年消除C肝目標(C肝全口服新藥治療人數達到25萬人)已完成近一半。消除C肝的最後半哩路,下一階段是傾力在社區找出未篩檢或篩出未治療的患者。為此,桃園市診所協會於去(109)年9月率先全台,啟動「桃竹苗基層醫療根除C肝卓越計畫」,結合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及苗栗縣,主動出擊、串聯基層診所及洗腎室,整合各診所C肝患者資料庫,及健保署北區業務組提供潛在收案名單,召回尚未治療C肝的患者,也同步透過跨科別平行轉診,將患者就近轉介至居家附近之肝膽腸胃科基層診所接受治療;同時安排腸胃科醫師進駐桃竹苗地區14間洗腎室,讓腎友們篩出即可治,減少其往返就醫次數及時間。本次C肝根除計畫主持人暨敦仁診所院長蕭敦仁表示,據109年9月至110年2月資料統計(附件一),北區C肝收案人數成長率,與前一年同期相比達71%,居全國第1,共有448位患者接受C肝治療,其中有近8成(354位)患者便是透過本次計畫展開療程!此外,比較108與109年C肝收案數(附件二),北區基層診所109年收案958人,成長率27.2%,是全國基層診所(7.6%)的3.5倍。蕭敦仁醫師指出,許多患者不清楚基層診所已於106年起可以開立C肝全口服新藥,以為僅有中小型地區醫院或醫學中心才能治療C肝,擔憂往返醫院耗費時間、金錢與心力,再加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成患者到醫院治療C肝的就醫意願降低。本計畫透過基層總動員大幅提升就醫可近性,患者於住家周邊肝膽腸胃科診所便可就近治療,大大提升治療積極度。一名洗腎逾20年、罹患C肝的8旬阿嬤,長期以來都有重聽、眼睛濁黃等症狀,儘管阿嬤一直都知道自己是C肝患者,卻遲遲不願接受治療。直到去(109)年9月,「桃竹苗基層醫療根除C肝卓越計畫」啟動,在醫護人員的積極鼓勵下,才終於願意接受治療。原本對治療效果不以為意的阿嬤,在4週療程後大幅改善以往容易感到不舒服、精神不佳等狀況,8週即治癒C肝,約12週過後更開始主動跟醫師聊天談心,一掃過去憂鬱陰霾。阿嬤驚喜表示,「原來現在治療C肝這麼簡單!」蔡坤宏醫師表示,透過上述個案可以發現,桃竹苗地區C肝患者多為中高年齡者,且仍停留在十年前傳統干擾素治療副作用嚴重的印象,導致對於C肝治療意願消極。尤其是洗腎患者,平時每週固定3天往返洗腎室接受透析治療,再加上感染C肝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洗腎室C肝患者不知道自己提不起精神可能是因為罹患C肝,導致多數患者不願花費額外時間去治療其他疾病。所幸,透過本次計畫,由肝膽腸胃科醫師主動進駐洗腎室,免去患者或照護者不願增加看診次數的擔憂與抗拒,不論是對於患者、照護者,以及洗腎室,都具有高度便利性。再搭配8週或12週短療程的全口服新藥,大幅提升患者治療意願。更重要的是,在衛生福利部積極爭取下,全口服新藥已開放健保全面給付,只要患者驗出C肝病毒,近二十萬藥費全由健保埋單。蔡坤宏醫師表示,C肝主要透過血液傳染,若不於早期積極治療,會演變為肝硬化或肝癌,還可能增加肝外病變。腎臟病、三高、糖尿病患者均屬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唯有早篩早治,才能避免惡化,也可降低共病治療之醫療成本。
不菸不酒仍罹患肝癌 醫:民73年前出生者最好每年照一次腹部超音波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天舉辦記者會,邀請藝人游安順擔任代言人,並啟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十年計畫」,免費為身障者、環保清潔員、運將、保全等勞工檢查。(圖/中國時報鄭郁蓁攝影)重視養生的65歲簡先生,平常不菸、不酒,沒有B肝、C肝,有機蔬菜更是餐桌上的常客,卻在2年前例行脂肪肝的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發現不明黑點,經診斷竟是已長了4公分的膽管癌(肝癌的一種),所幸發現得早,尚未侵襲血管、淋巴,經手術切除後已平安出院。醫師指出,國內高達八成成年人都曾是B肝帶原者或曾得過B、C肝,民國73年前出生者,最好每年照一次腹部超音波。台灣推廣肝病防治多年,肝癌從癌症10大死因的首位,變成現今的第2名,但每年還是有7000多人因為肝癌而過世。收治簡先生的肝病權威,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表示,肝臟因為沒有神經,不會有感覺,因此號稱「沈默的器官」,往往有感時已經來不及,好在簡先生為了中度脂肪肝的問題,每年固定會照超音波才揪出。許金川表示,自己過去研究時發現,肝腫瘤平均只要四個月,就可以從1公分長到3公分,也就是說,每四個月就會長大一倍,而3公分以下的腫瘤切除後,高達95%的人都可以完全治癒,一旦大於3公分後,越大治療效果就越差。許金川指出,國內是1988年開始,新生兒才全面接種B肝疫苗,也因此台灣在1986年以前出生的人,可以叫「舊台灣人」,約有一千萬人,而國內調查,這群舊台灣人當中,僅15%~20%的成年人體內沒有抗體也不是B肝帶原者也;就是說,高達8成成人體內有抗體,表示曾經感染過B、C肝,或本身是帶原者。許金川表示,肝臟長年受B、C肝病毒影響,難免會發生慢性發炎,因而產生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都是肝癌的高風險族群,因此呼籲民眾,應該維持每半年到一年就應該「超一次」,進行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尤其是有B肝、C肝、肝硬化者,應該半年就要做一次。而1984年以前出生者,更應該年年都檢查。他也表示,腹部超音波不僅可看肝,還可順便照到胰臟、腎臟。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天舉辦記者會,邀請藝人游安順擔任代言人,並宣佈啟動「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十年計畫」,免費為身障者、環保清潔員、運將、保全等勞工檢查,接下來希望透過募款,到全台各地偏鄉等民眾做免費腹超。
諾貝爾生醫獎揭曉 英美3C肝研究者共享殊榮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3英美病毒學家分享,而他們最大的成就便是研究C型肝炎。得獎人分別為奧特(Harvey J. Alter),赫頓(Michael Houghton)和萊斯(Charles M. Rice)。據美聯社和CNN新聞網報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這次主辦單位以線上直播的方式宣布得主。諾貝爾委員會5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得獎者時指出,這3名學者的工作有助於解釋C肝的主要來源,根據委員會表示,他們的工作使血液檢測和新藥成為可能,並拯救數以百萬計人的生命;3名獲獎人「對於透過血液傳播肝炎(血源性肝炎)做出決定性貢獻」。2020諾貝爾生醫獎由3位研究C型肝炎英美病毒學家分享。(圖/擷取自諾貝爾獎官方臉書)根據世衛組織(WHO)估計,全球有超過7000萬人感染C肝,每年約有40萬人死於這種疾病。C肝是慢性疾病,且是造成肝臟發炎和癌症的主因。諾貝爾委員會表示,「奧特、赫頓和萊斯的發現讓C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得以迅速發展。這是史上首度可以治癒這種疾病,為根除世界人口中的C型肝炎病毒帶來希望」。榮獲2020諾貝爾生醫獎的美國病毒學家奧特(Harvey J. Alter)。(圖/美國疾管局)榮獲2020諾貝爾生醫獎的英國生物化學家赫頓(Michael Houghton)。(圖/擷取自加拿大亞伯達大學官網)榮獲2020諾貝爾生醫獎的美國科學家萊斯(Charles M. Rice)。(圖/擷取自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官網)得主之一的阿特爾過去發現,有一種不明的肝炎病原體,這款神秘病毒當時被稱為非A非B型肝炎,直到1989年,赫頓的研究團隊,從黑猩猩血液中發現了 C肝病毒核酸,並藉由分子生物學技術,釐清病毒基因分子結構,才揭開C肝病毒的神秘面紗,而萊斯的研究則是發現C肝病毒會複製也會出現臨床病症,這項發現也讓萊斯找到控制病毒複製繁殖的關鍵,有助於C肝藥物的研發,而諾貝爾獎會頒給得主1枚金質獎章及1000萬瑞典克朗,折合新台幣約3200萬元的獎金。諾貝爾獎6個獎項從5日到12日陸續公布,除了首個揭露的生醫獎,還有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以及經濟學獎。由於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舉世關注,許多人原先認為,研發相關治療藥物、疫苗的科學家可能因此得獎,但根據以往紀錄顯示,獲獎的研究需要禁得起時間考驗。而這雖意味著新冠肺炎的相關研究短時間內極不可能得獎,不過依然可能為評審單位指點方向。
C肝索命1/肝癌風險暴增21倍 5種人應積極篩檢
每年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而B型肝炎、C型肝炎正是肝癌的關鍵原因,其中C肝已經有藥可醫,卻估計有15萬患者罹病而不自知,若能及早治療,就能擺脫肝癌威脅。根據台灣本土的大型臨床研究顯示,,若是罹患C肝,肝硬化、肝癌死亡風險倍數將提升至5倍、21倍。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暨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理事簡榮南教授指出,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的國人十大主要死亡原因排行中有6疾病(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十大癌症排名中有3大癌(肝癌、攝護腺癌、食道癌),都與C型肝炎有間接或直接關係。不只如此,台灣本土大型研究也發現,感染C肝後,體內脂肪代謝改變及血管硬度增加,與未感染C肝民眾相比,患者腦血管病變死亡風險攀升至2倍以上、心血管病變死亡風險倍數提升至1.5倍。C肝病毒也會降低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血糖上升,糖尿病罹病率提升至3倍、死亡風險攀升至1.5倍。C肝亦會加速腎臟功能惡化,腎變病死亡風險更是接近3倍。簡榮南教授提醒,若感染C肝,等於身上背著一顆不定時炸彈,呼籲民眾儘快篩檢、治療,治C肝保平安。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表示,考量C肝對全體國人健康衝擊甚鉅,衛福部自民國106年起每年編列全口服新藥治療預算,幫助民眾遠離肝病與肝外病變。且政府提供的C肝藥物療程短,只要8或12週,治癒率達98%。政府持續鬆綁政策,讓更多民眾受惠,經歷3年努力,原40萬的C肝患者,今日已有近10萬人(截至7月15日為止,已累積約9萬8千人)透過全口服新藥治療C肝,相信2025年可以達成消除C肝的目標。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蒲若芳主任說,自106年1月全面開放C肝全口服新藥後,每月平均約有4千人接受治療,去年治療了4.5萬人。本年度雖受疫情影響,但截至7月15日前,仍有逾2萬3千人已完成C肝全口服新藥治療,每月約有3千人接受治療。蒲若芳主任說,代謝性症候群、糖尿病、腎臟病也是國人好發的慢性病,若同時合併有C肝病毒感染和肝外病變的人,容易加重這些疾病的嚴重度,因此蒲若芳主任提醒,除了45歲以上、居住在C肝高風險潛勢地區的民眾以外,同時合併代謝性症候群、糖尿病、腎臟病的5種民眾更應積極追蹤、確認自己是否有感染C肝病毒。就算肝是沉默的器官,但是,只要更積極一些,就可以及早發現C肝,儘早去治療。
10年內取代B肝 C肝作亂威脅75萬人
隨著台灣實施B肝疫苗施打後,近幾年C型肝炎開始竄起,目前估計全台約有七十五萬人飽受C肝之苦,其中有五十五萬人處於慢性C肝的威脅。所幸C肝可以「根治」,但統計顯示,竟有近一半的C肝患者渾然不知自己已經「中標」!醫師特別呼籲,C肝同樣會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罹癌三部曲,一定要主動篩檢與治療,才能真正與C肝分手。大家一定聽過一句話:「肝癌是台灣的國病!」的確,台灣早年B肝盛行,肝癌人數居高不下,幸好政府在一九八四年實施疫苗施打後,B肝患者大幅減少。只是,近幾年C肝來勢洶洶,而且患者愈來愈多,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過去二十年來的研究發現「台灣是C型肝炎高盛行區」! 抗毒挑戰 就診率太低「國內肝癌病患中,有三○%是C肝患者,比起B肝,很多人對於C肝認識不足!未來十年C肝將會取代B肝,成為國人肝病的主要威脅!」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指出。楊培銘表示,急性C肝病毒感染後,約有五至八成的患者,無法在六個月內清除病毒,漸漸演變為慢性C肝。罹患慢性C肝後的二十到三十年,約有五%到二○%會變成肝硬化,而這些肝硬化患者中,高達三成會在十年內演變成肝臟衰竭,甚至每年有一%到四%會產生肝細胞癌。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所進行的調查,「就診率低」是C肝防治最需要克服的挑戰。楊培銘說,大約只有五成C肝患者知道自己罹病,且其中僅有一半的人會去看診,「有持續接受治療的大約只占百分之十五。」血液傳染 盛行率低估在台灣,C肝存在很明顯的南北差異。長期在南部關注肝病的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余明隆表示,過去台灣對於C肝的研究並不多,調查範圍多集中在北部與都市,以為盛行率僅○˙九%至一%。實際上全台盛行率平均應為三˙二三%,西南沿海地區為五%,部分偏遠鄉鎮則高達一○%以上。高醫大副校長余明隆表示,C肝存在很明顯的南北差異,在南部偏鄉尤其盛行。(圖/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提供) 余明隆回憶,當年一名高醫同仁隨口向他提起,有許多台南將軍鄉(已改制為將軍區)的鄰居親友沒有罹患B肝,也很少喝酒,卻因為罹患肝癌過世,「我們聽了覺得事有蹊蹺,一九九三年高醫組成醫療團隊到當地篩檢七百名居民,發現C肝盛行率高達六成,當下還不敢發表,反覆驗證後才證實,這數字可說是全世界第一高。」由於C肝是經由血液傳染,因此包括不安全性行為、以不潔針具刺青或穿耳洞、共用針頭或牙刷、刮鬍刀、刮痧板等器具,都是造成感染C肝的重要關鍵。穿舌環或紋眉等可能見血的行為,都可能因共用器具感染C肝。(圖/肝基會提供) 除了會引起肝癌三部曲,C肝還會帶來慢性疲倦和肝外病變(包括神經、心血管、皮膚、免疫系統、內分泌等病變)。歐洲肝病研究學會研究發現,C肝患者不只罹患肝癌風險高,其他癌症風險也會增加;另有研究指出,C肝患者不只罹患糖尿病機率大,嚴重度也較高。遵守醫囑 有機會痊癒雖然C肝影響範圍大,所幸這幾年的醫藥發展已能明顯打擊C肝,特別是在二○一二年首款新藥上市後,讓原本棘手的C肝治療可以進入「治癒」階段。楊培銘解釋,C肝是RNA病毒,只存在細胞質裡,所以比較容易控制,靠著藥物就能發揮作用,「反觀B肝病毒是DNA病毒,會進入細胞核及染色體,藥物不易控制,只能把病毒量壓下,難以消滅。」楊培銘說,傳統以長效型干擾素加雷巴威林治療C肝,但療程較長,副作用較大。新的口服藥具有治癒率高、副作用小且少、療程短(八周到十二周)等優勢,目前台灣已有九種C肝藥物可使用。超音波掃描是目前最常見的肝病檢查。(圖/肝基會提供) 「藥物的治癒率是最讓人感到振奮的,一般來說都有九成五以上,而且如果有定時回診、沒有提早停藥,治癒率更可高達九成九。」楊培銘進一步指出,因為藥物的有效性,衛福部也訂出了二○二五年根除台灣C肝的旗艦型計畫;不過,即使藥物這麼有效,目前還是碰到一些治療的瓶頸,包括像是病人病識感低、不主動篩檢、就醫不方便等等。肝基會執行長楊培銘教授強調,主動篩檢、積極就醫、早期治療可以瓦解C肝威脅。 楊培銘最後提醒,C肝是經由血液傳染,目前尚無疫苗可以使用。C肝盛行區的高危險群,三十歲以上要接受一次C肝篩檢;若為一般民眾,四十五歲以上也應每兩、三年接受一次C肝篩檢,「主動篩檢、積極就醫、早期治療,就一定可以瓦解C肝的威脅。」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9期《周刊王》和2165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8/14起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
王彩樺罹C肝20年 月初終於治癒
【記者/張雅淳】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以下簡稱肝基會) 今(108)年宣導主題為「恁甘有C肝(時間,台語諧音) 好心救好肝」,藝人王彩樺也以罹患C型肝炎近20年的病友身分,化身保肝衛教大使。肝基會執行長楊培銘教授表示,本次肝基會發布的全台近年最大規模C型肝炎篩檢與治療率調查,107年總篩檢人數7034人,因當時健保給付條件設限,治療率僅達3成。108年總篩檢人數6000人,隨著1月健保給付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不再有條件限制,治療率則提高至7成。王彩樺感受格外深刻,20年前透過健檢發現罹患C型肝炎,當下感到晴天霹靂,面對醫師說明後,才回想起可能是因為小時候身體不好,常看診打針,或者以前心情不佳時,也常藉由穿耳洞紓壓情緒,或許因此感染了C型肝炎。罹患C型肝炎後,王彩樺每年都會定期追蹤肝功能指數、胎兒蛋白指數及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她也曾想要積極治療,但因早期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的傳統治療副作用大,所以猶豫不決。直至今年初得知健保全面開放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的德政,符合健保給付條件,便於1月起接受8週治療,治療結束後經過三個月的追蹤,7月初確認體內無病毒,終於拿到「畢業證書」,確認成功治癒。楊培銘教授呼籲,政府大幅放寬藥物使用條件,只要抽血就可以知道體內是否有C肝病毒,剩下的就是如何有效找出患者,肝基會也持續在全台進行肝炎篩檢,只要積極治療、藥物治癒率高,希望台灣2025年能夠達成消滅C肝的目標。看更多↓↓減塑大作戰 日本企業開發「可食用容器」C肝新藥健保給付 患者人數近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