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D
」 幼兒園 新北市車內放「精油瓶」!警轉開聞刺鼻味 逮駕駛持毒
北市中山分局員警日前巡邏時,發現一輛轎車違規逆向,立即上前盤查,未料在盤查過程中發現車內有一瓶不明液體,打開初步檢視後發現該液體散發濃厚刺鼻味,疑似為毒品,經檢測後確認該液體程搖頭丸與愷他命成分,當場將簡姓駕駛逮捕。初步了解,警方日前凌晨巡經南京東路2段巷弄時,發現有一輛轎車違規逆向行駛,因而上前攔停。不過在盤查過程中,警方發現簡姓駕駛相當緊張,並眼尖在車內中央扶手處發現一罐「精油瓶」,初步檢視後也發現該罐精油瓶相當刺鼻,疑似為毒品。後續經檢驗後,該液體呈現搖頭丸與愷他命陽性反應。而警方也進一步盤查,隨後又於其車內發現需領有處方籤之第四級管制藥品「贊安諾」、「悠樂丁」共20顆,且均呈苯二氮平類(BZD)陽性反應,當場將簡姓駕駛帶回偵辦,全案詢後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移送偵辦。中山分局呼籲,毒品對人體危害甚大,珍惜生命,遠離毒品,也提醒民眾應勇於拒絕毒害,勿心存僥倖好奇,以身試毒。近來警方陸續發現,有不肖人士將毒品包裝成各類型式,例如咖啡包、茶包、糖果、藥品等態樣,除規避警方查緝外,更可能讓不知情的民眾誤食毒品;使用管制藥品需有醫生開立之處方籤以符合管制藥品管理條例,避免不慎觸法。
創傷之潮1/性騷擾申訴增2.6倍 為何11年後才MeToo?專家揭大腦之謎
2023年5月底,台灣掀起#Me Too運動,從政治界一路燒進學術界、藝文界、醫界以及娛樂界,一位女性藝人在臉書上寫著「11年前那個晚上永遠是我不時會想起的惡夢。」性騷擾受害者選擇多年後發聲,是蹭熱度或跟風?CTWANT記者採訪多位專家,「因為『創傷』(PTSD)會隱藏在大腦非意識區域,直到受刺激時才被觸動,導致#Me Too事件連環爆。」事實上,近5年性騷擾申訴件數逐年上升。據衛福部資料,106年通報662件,到了110年數量已經達到1721件,成長將近2.6倍,其中109年、110年成長幅度超過4成;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申訴案件約75%調查屬實,背後是一個個#Me Too受害者的創傷。不少人好奇,為何#Me Too受害者在多年後才選擇說出真相?「創傷是以影像的方式儲存在我們大腦裡面,很難被言說,屬於一種內隱記憶,就好像已經會開車的人,駕駛時自然就知道如何前進與後退,創傷就是這樣地儲存在大腦非意識區域,平時不會感覺到,當遇到壓力或刺激時,大腦感受到威脅會自動反應這些創傷記憶。」諮商心理師黃宜靜向CTWANT記者解釋,所以當5月31日民進黨前黨工開出#Me Too第一槍時,諸多PTSD受害者的內隱記憶因此被觸動,紛紛挺身說出自己的經歷。何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身心科醫師潘建志在臉書分享,「PTSD是種由於經歷劇變事件,如性侵、天災、戰爭等,導致的嚴重情緒困擾,涵蓋以下4種主要症狀:創傷回憶的再現如幻覺或夢境、創傷相關情境會引發劇烈反應如出汗或噁心、回避創傷相關人事物、負面認知與情緒如易怒或注意力不集中。」若在創傷事件發生後出現4種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就可以確診PTSD。由於創傷會以影像的方式儲存於大腦,因此患者可藉由繪畫、美術等調節情緒,有助撫平傷口。(示意圖 /The Escape Artist提供)黃宜靜表示,無論任何年齡或狀況,都可能造成PTSD,「重點在於患者的主觀感受,甚至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只是聽說親近者發生重大事故,也可能導致PTSD。而且患者不一定立刻會有症狀,也可能在半年後才會出現創傷。」潘建志以一位PTSD患者的藥單及憂鬱合併焦慮的診斷舉例,包含鎮定、安眠的苯二氮平(BZD)、以及景普朗和伏憂寧2種憂鬱症藥物,還有另一種抗憂鬱症輔助藥物安立復,由此可見該患者屬於難治型的憂鬱症。「沒得過PTSD的人,不知道生這個病的痛苦,希望這張藥單,能讓大家多點同理心。像這樣積極藥物治療只是最基本的部份,認知心理治療,社工諮商通報,甚至法律扶助等專業的支持介入常常更重要。」PTSD可否完全治癒?「有一定的難度,但有機會復原,只要能做到傷口愈來愈小,就已足夠。」黃宜靜建議,平時多從事情緒調節的活動,例如畫畫、運動、瑜伽、正念等,或者是自己有興趣的休閒活動。潘建志也鼓勵#Me Too受害者,「這世上有很多壞人,但請相信好人更多,我們慢慢努力,少流點淚,多綻放點笑容,一定可以。」《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新北幼兒質譜儀均未檢出藥物 醫:事件可落幕
新北幼兒園疑似餵藥案,繼1幼童驗出微量苯二氮平類(BZD)經北榮以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檢測確定為陰性後,有4位先前尿液驗出巴比妥類的兒童,也到北榮檢驗,經北榮以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 、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LC-MS/MS)及液相層析四極柱串聯時間飛行質譜儀(LC-QTOF)三種方法擴大檢驗後,亦確定未檢出,且也無其他安眠鎮靜藥物反應,相關人員表示,這起案件,最後在認清了檢驗結果錯誤的判讀,應可以落幕。據瞭解,北榮近日有7位兒童求診,並進行尿液檢驗,7人經GC-MS等三種方法檢驗,均未檢出,其中有4位是這次新北幼兒園先前檢尿液檢出有巴比妥類藥的兒童,相關人員表示,擴大檢驗,是要進一步釐清除了苯二氮平類及巴比妥類之外,是否可能還有其他安眠鎮靜藥物反應,結果是均未檢出。近日新北市也決將幼兒園第一波驗出苯巴比妥的血液樣本,送往北榮檢驗,結果不久後應會出來。而為了協助調查,北榮也已緊急採購相關標準品和頭髮研磨器,提供有疑慮的民眾,進行巴比妥藥物的確認試驗。相關專業人士指出,這次新北幼兒園案初步檢驗方法是以酵素免疫檢驗法,因方法簡易、成本低且結果迅速,是臨床上最常用的藥物測試方法,但特異性較差,可能會導致假陽性結果。一般來說,在酵素免疫檢驗法初步驗出後,還需GC-MS或LC-MS/MS等特異性高的方法進行驗證,及臨床藥物使用來做綜合判定,以初驗結果來做推論,是非常危險的。雖然有部分醫師認為檢測時已超過藥物代謝時間,推測先前的藥物濃度可能很高,然而更有可能是根本沒有使用巴比妥藥物的情況,而是過度推論。相關專業人士說明,巴比妥類藥物測試假陽性的原因,包括與其他藥物的交叉反應,部分文獻指出可能導致假陽性的藥物包括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 (如naproxen ibuprofen),也有一些非正式網站資料指出抗組織胺、抗抑鬱和抗精神病藥物可能有交叉反應,另污染的樣本及實驗室誤差也是存在的。此次新北市餵藥案,相關專業人士認為是檢驗出了問題,且有些檢驗的方法都會有干擾物質存在,再加上幼兒們在冷氣房,多數人因為感冒服用了感冒藥,都會影響偵測的結果。最終檢驗結果,當然須待確認試驗法做確認,以及司法調查結果來判定,在結果未確定前,不應臆測幼兒園已確定有餵藥事實。
汐止幼童質譜儀檢測結果「出爐」卻不公布 王必勝揭原因:家長強烈不願意
新北市幼兒園餵藥案持續延燒,而同一連鎖集團汐止某私立幼兒園學童,也於15日傳出驗出微量管制藥品苯二氮平類(BZD)反應,衛福部再委由北榮以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檢測,而外傳檢測結果已出爐為「陰性」,王必勝今日則表示,已接獲口頭通知並第一時間通報家長,但家長強烈表達不願意公開檢測結果,後續也將進行毛髮檢測。據了解,由於該案件特殊,台北榮總16日收到檢體後,是以「特急件」處理,使用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檢測,結果於昨日傍晚出爐,並交由部立台北醫院對外說明,部立台北醫院副院長郭憲華上午則表示尚未收到正式報告。但王必勝證實結果已經出爐,昨晚在收到口頭報告後已先通知家屬,但家屬認為涉及個資,且將來還要走法律程序,強烈要求衛福部不准公開檢驗成果,衛福部已致電3通電話溝通,也提出去辨識化等處理方式,但家長依然不同意,也會諮詢法律專家,在尊重家長並維護社會大眾知的權利間取得平衡。王必勝也認為「驗不出來是預期中的結果」,他表示,假設事發點是在一、兩個月前,縱然有不當藥物使用,血液和尿液中早已代謝,而他也強調對此案不預設立場,相關案情仍要由檢調釐清。
孩童驗出「三級毒品」殘留 專家揭駭人真相:陰性不代表沒事
新北板橋某幼兒園餵藥風波未平,先前公布14人尿液檢驗為陰性,之後又公布其餘12人,有1人驗出三級毒品「苯二氮平」(BZD),雖然後續檢驗結果是陰性,但殘留量高於其他孩童。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指出,該藥物是管制藥品,不會莫名其妙跑到孩子體內殘留,重砲開轟:「是有多痛恨這些孩子?」一名媽媽在臉書《內湖 & 松山 & 南港 & 汐止 集團》呼籲,就讀該幼兒園的家長,盡快帶孩子去檢驗,雖然不清楚校方打算怎麼處理,但明確感受到「不讓其他家長產生疑慮」,回想調閱監視器查看的時間是下午時段,園方聲稱晚點是下課時間,擔心影響動線,將她指引到另一個小空間,說明調閱監視器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因此僅提供單一鏡頭,讓身為家長的她起疑。該名媽媽提到,雖然小孩就讀這一年並沒有什麼異常,但確實被檢驗出微量安眠藥成份,「試問哪個家長不擔心?」而且現在是在風頭上,還檢驗得出來代表是長期服用,擔心往後對孩子有不良影響和副作用。有家長在臉書社團呼籲帶孩子去做檢驗。(圖/翻攝自內湖 & 松山 & 南港 & 汐止 集團臉書)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在臉書痛斥:「孩子身體裡到底有多少麻醉藥?」由於苯二氮平是三級管制藥物,不會平白無故跑到小朋友身體裡面殘留,不會有背景值,檢驗結果應該要是零才對。正常來說,沒有醫師開立的處方籤,就拿不到,也不會被驗出,雖然數值是低於標準值和陰性,對人體不會造成太大的副作用,卻只能反映出「現在有多少」,而不是過去吃了多少。以苯二氮平的半衰期,大約是1至10天不等,經過這麼久身體還有29奈克,可想而知之前吃到的濃度有多高,喊話政府不應該甩鍋,陰性並不代表沒事,「小小的身體要去承受這麼高濃度的麻醉藥,而且可能還是巴比妥合併一起使用,是有多痛恨這些孩子?要這樣做?真的非常糟糕!」
美國傳奇影星死因就是它! 醫揭「巴比妥」黑歷史:難以置信
新北板橋某私立幼兒園,日前爆出有幼童被教保員餵食「巴比妥」藥物事件。對此,精神科醫師潘建志透露,巴比妥(Barbiturates)目前早就被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BZD)藥物取代。由於這款藥物對人體的缺點實在太多,過往還曾導致美國傳奇影星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在內不少人死亡,後來根本不被多數醫師使用,因此他認為,園方能餵幼童吃巴比妥,實在太離奇,也讓人難以置信。潘建志在臉書發文表示,新北市某幼兒園有8名幼童被驗出,血液有巴比妥的成分反應,實在讓人難以置信,因為拿巴比妥當鎮定劑已是上個世紀的事情,其早被苯二氮平類藥物取代,「就算巴比妥曾被當做成毒品濫用,所謂的紅中白板也早就不流行,現在一些年輕的藥頭可能聽都沒聽過。」他提到,巴比妥具有耐受性,和很多藥物都能產生交互作用,使人體上癮也會有戒斷症狀,服用低劑量就有可能中毒,一不小心就會抑制呼吸影響心律,上個世紀便曾因此害死不少人,美國傳奇影星瑪麗蓮夢露就是死於巴比妥過量。潘建志透露,後來因為巴比妥對人體存在太多缺點,所以不被多數醫師使用,目前精神科開的抗焦慮藥和安眠藥是新一代的苯二氮平類(BZD)藥物,各方面都比巴比妥安全不少。他指出,現在還有更新等級的「史蒂諾司(Stilnox)」,號稱是非苯二氮平類(Non-BZD)藥品,但仍被歸類在四級管制藥物,一定要上網同時驗醫師卡和病人的健保卡,不然開不出來,且一天最多就兩顆。潘建志說,因為巴比妥、苯二氮平和史蒂諾司都有濫用疑慮,所以都是三級至四級的管制藥物,一定要有醫師處方籤並核對病人的雙證件才拿得到。他解釋,鎮定類藥物會不斷進化,但被做成彩虹藥水,餵小小孩老舊的巴比妥,「實在太離奇太邪惡也太危險,會幹這種事情的人說是懂藥物也不懂藥。」
幼兒園爆不當餵藥! 專家曝:三級毒品巴比妥過量恐致死
板橋一間知名連鎖幼兒園近日陸續被指控餵食孩子安眠藥,家長發現孩子出現易怒、自殘等行為,詢問孩子後得知被老師餵食「不明藥物」,孩子身上被驗出有「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等藥物殘留,至少有11位家長報案。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警示,這2種藥物都是中樞神經抑制劑,過量恐導致意識障礙、走路危險、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孩童驗出巴比妥 疑被餵藥2年今年2月至4月間,3名家長發現就讀幼兒園的子女出現情緒易怒、自殘等行為,經詢問稱被老師餵食不明藥物及遭到不當體罰,5月14日向轄區派出所報案,事件爆發引起外界關注。隨後又有多名家長報案,一位江姓家長6月3日至海山警分局提告,表示兒子今年4歲,2歲時進幼兒園就讀幼幼班,就學一陣子後出現攻擊性,甚至會猛抓臉,造成自身多處受傷。當時以為孩子還小因此愛哭鬧,直到事件爆發,江姓家長也帶兒子至林口長庚醫院檢驗,果然藥檢結果出現「巴比妥」。警方表示,若民眾還有其他被害事證,可至新北市海山警分局指證。新北地檢署說,全案正由婦幼專組檢察官指揮警方偵辦中。目前至少11位學童家長備案,其中4位孩子體內驗出有藥物殘留,分屬於幼幼班、小班、中班。什麼是巴比妥、苯二氮平類藥物?巴比妥酸鹽類(Barbiturates):又稱「紅中」,為鎮靜安眠劑,為三級管制藥品與三級毒品。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同為鎮靜安眠劑,常用於治療失眠,屬四級毒品。疑點1:幼兒園如何取得藥物?顏宗海說明,巴比妥屬於老藥,早期用於治療癲癇或是開刀麻醉,因副作用較強,若患者情況嚴重才會使用,不過現今已有更安全的新藥,因此已很少使用巴比妥了。此藥同時屬於3級毒品,一般人是拿不到的,即使醫院也需管制使用,究竟幼兒園是如何取得藥物,有待警方釐清。吃下巴比妥會有哪些嚴重影響?顏宗海表示,倘若孩子被餵藥,過量恐導致意識障礙、走路危險、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後遺症包括長期恐嗜睡、影響學習甚至智力發展。呼籲家長留意孩子是否出現嗜睡、沒精神、手腳無力等症狀,若有異狀建議盡速就醫檢查。基本上建議多喝水,加速排出毒素。疑點2:為何後來的孩童沒驗出BZD顏宗海表示,苯二氮平類也是中樞神經抑制劑的一種,常用於安眠與鎮定。每個人的代謝能力與速度,依年齡、體重、性別等因素而有差異,但通常在使用後3-5天就驗不到。成人患者約3天左右就很難驗出該成分,但若是長期使用,加上小朋友器官尚未發育完成,確實可能需要更久時間代謝藥物,但詳細情形還仍待檢調進一步釐清。立委:要求政府部門儘速擴大調查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5日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部門儘速擴大調查,並給孩童全面協助。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歐良修於會上說明,兒童藥物安全不是把藥剝半給孩子吃就好,也不能只看體重,要看孩子的腎臟發育、精確給藥,藥物在好的範圍就是好的藥物,但是超過或是不應該接觸而碰到的話,對身體健康會有不良的影響。且由於單次看診很難看出孩子的變化,如果家長有發覺孩子的轉變,而且長期停藥還是會有上述問題,建議到兒童神經科進行完整治療。教育局表示,目前有11名幼生已離開園所,將依家長所提需求,即時媒合私立幼兒園協助幼生安置。此案若查證屬實,依教保服務人員條例從嚴裁處,行為人最重可裁罰60萬元,並通報全國不適任教保服務人員系統,終身不得擔任教保員;同時裁處幼兒園負責人6萬元罰鍰並廢止設立許可。家長強調,從事件時間推測至少長達2年以上才知道餵藥事件,實際上是否更久以前就發生?該幼兒園同一負責人2017年過去大陸分校,就已餵安眠藥管理小朋友了,質疑台灣分校的小朋友被餵藥多久了?且園方是透過何種管道大量取得管制藥物?是否有與不法集團掛勾,須深入追查。呼籲外界共同遏止層出不窮的虐童案、餵毒給孩童的歪風。備註:根據《兒少法》第69條規範,本案涉兒童及少年權益,不得揭示「足資識別之資訊」,其中包含學校名稱;經本刊於6月8日透過管道詢問主管機關新北市社會局,社會局建議不要刊載學校名稱。
公路總局開放民眾票選不受歡迎車牌! PEE、AR皆上榜
你能接受CAT(貓)、PEE(尿尿)、AR(虛擬實境)當車牌號碼嗎?英文代碼拼字是否不雅抑或因個人喜惡而異,公路總局為了解車牌英文代碼合適性,特地選出26組英文代碼,從2月24日至4月30日於監理服務網(https://www.mvdis.gov.tw)開放填寫網路意見調查。公路總局表示,現行核發汽機車車牌號碼採不分車種一車一號,由3英文代碼與4數字代號組成,另微型電動二輪車是2英文代碼與5數字代號組合。考量多元文化、個人觀點及時空環境等因素,為廣為蒐集各方意見,公路總局彙整近2年預計製作車牌英文代碼,包含自用小客(貨)車、普通重型機車、電動租賃小客車、電動大客車(含營業及自用)、550C以上大型重型機車及微型電動二輪車等6種車種,共計26組英文代碼,邀請民眾表達想法,調查結果將納入車牌英文代碼製作的考量。26組英文代碼中,有的是有意義,例如BZD(鎮靜安眠藥物)、CAB(出租車)、CAN(罐頭;可以)、CAP(帽子)、CAR(汽車)、CAS(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CAT(貓)、CBA(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CP(中國共產黨縮寫)、CCR(跨文化戀愛縮寫)、PDA(個人數位助理)、PDD(廣泛性發展障礙縮寫)、PDF(可攜式文件格式)、PEN(筆)、PET(寵物)、PGA(高爾夫球錦標賽)、EAR(耳朵)、EAT(吃)、AM(早上)、AR(虛擬實境)。有的是諧音或不雅,例如CCC(台語諧音死死死;或中文諧音嘻嘻嘻)、CCK(台語諧音死死去)、PEE(尿尿)、PGG(GG不雅諧音)、LGY(GY不雅諧音)。公路總局補充,新式汽機車號牌編碼是前3英文代碼,後4數字代號;微型電動二輪車號牌編碼是前2英文代碼,後5數字代號。英文字母的「I」、「O」穢語阿拉伯數字混淆,都去除;阿拉伯數字「4」與死字諧音,都去除。
好友相約摩鐵說好試精油卻下藥性侵 惡男遭判8年還得賠40萬元
高雄一名陳姓男子在2020年10月間,以測試精油為名,約認識超過10年的女性友人上摩鐵,卻趁著對方不注意在飲料中下藥,該名女子遭迷暈,還被陳男性侵得逞,女子隔天上班被友人發現異樣,到醫院採檢後驗出體內有安眠鎮靜劑成分,因此提告,高雄地方法院審理後依強制性交罪判處陳男8年徒刑,女子也提出附帶民事訴訟,須賠償40萬元,多年友誼更因此破碎。判決書指出,陳男過去因毒品案遭判刑7年6個月,2020年8月29日服刑期滿,後來他連絡上認識多年的這名女子,不時邀約她出門,還以試精油為理由,且邀約時還會詢問女子生理期,對方感到疑惑,陳男就以「生理期來小酌對女生不好」等等為由搪塞,最後女子答應邀約,2020年10月27日深夜就搭著陳男轎車,先前往超商購買酒類等飲料,再到汽車旅館開房。陳男趁著女子上廁所時,在她的杯中摻入有BZD成分的安眠鎮靜藥物,女子喝下後就失去知覺昏睡,期間遭到陳男性侵得逞,陳男還幫女子把衣著穿好,裝作沒有事發生,隔天醒來時將她載回家。女子過兩天上班時,同事察覺她有異樣,詢問經過後懷疑她遭人下藥,女子到醫院採檢尿液,發現竟有安眠鎮靜藥成分,她氣得向陳男提告,且檢警偵辦此案,發現女子私密處有撕裂傷,下體、內衣都採集到陳男DNA,綜合相關證據,將陳男依強制性交罪起訴。法院審理時,陳男稱兩人是合意性交,否認下藥,其律師質疑女子曾在精神科就診,診所也會開立含BZD藥物,加上驗尿時間離案發超過39小時,超過藥物代謝時間,不可能驗出,指女子因陳男事後未頻繁聯絡,因失落才提告。法官則認為,女子接受陳男邀約時,還問陳「真的不找其他人?」兩人見面應只是單純敘舊,若要構陷陳男,離開汽車旅館後就能到醫院採尿,不需等到同事提醒才檢查,且測謊時女子否認使用毒品,反應正常,BZD成分藥物服用後檢出時間也無固定標準,因此不採信陳男及律師說法,依加重強制性交罪,重判8年,女子也提附帶民事訴訟,求償100萬,法官則判賠40萬元。
女子穿蕾絲睡衣進超市又偷機車 「這原因」獲判無罪
彰化一名陳姓女子身穿連內褲都能看到的蕾絲睡衣前往超市,因此嚇壞超市內的眾人,還騎走陌生人的機車離去。員警獲報後追查,發現她正在大街上遊蕩,然而詢問她後,卻對自己偷機車一事毫無印象。警方將她以竊盜罪嫌起訴,彰化地院審理後,發現因她長期患有睡眠障礙,需服用安眠藥,當時因過度服用藥物才致意識混亂,因此判她無罪。根據判決書指出,2019年6月16日上午8點10分左右,49歲的陳女於彰化市一間連鎖超市附近發現停了一輛車鑰匙未拔的機車,於是將車騎走,停在路邊後就離開,車主事後發現機車遭竊,報警處理,檢方依竊盜罪起訴陳女。彰化地院審理此案後,陳女透露自己長期患有睡眠障礙,自2007年起多次就診,取得並服用蒂諾斯、美得眠、欣得眠及瑰樂平等藥物,藥物相關副作用有健忘、夢遊、反應遲鈍或痴呆等症狀,事發之前她剛好服用安眠藥,處於頭腦痴呆、意識混亂的狀態。 法官為求證事實,請彰化基督教醫院針對陳女進行精神狀態鑑定,醫院報告也說明陳女確實有服用過量BZD類藥物(常作為鎮靜催眠藥物)的情形,甚至導致中毒送急診。而且陳女過去也有類似行為,例如:開車自撞安全島、常跌倒等,陳女的兒子也說母親常有忘記關瓦斯及帶鑰匙等異常行為發生。超市店員也證實,陳女當時穿著確實不一般,嚇壞在場所有人,結帳時卻一直拿錯商品,還想將超市工作台上的抹布拿走,被制止才離開,之後就騎走一台機車,搖搖晃晃地離開停車場。找到陳女的員警也表示,當時陳女身穿蕾絲紗裙,還能看到內褲,整個人狀態不佳,看起來沒睡好,詢問她身分證字號也說不出,也不知道自己為何騎走陌生人的機車,也忘記自己去了哪裡,連自家鑰匙都弄丟。彰化地院法官審酌後認為,陳女偷竊機車卻又走在路旁閒晃,有違偷竊常理,不符構成竊盜罪「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規定,並無據為己有之意圖,且當時她處於意識混亂、神智不清狀態,店員、員警也都有作證,故陳女獲判無罪。
【舒心BAR】吳若權:負面能量 斷捨離
當你想要解開或放下,生命中的某一些人、事、物,你必須要學會如何切斷彼此的負向能量。唯有學會告別耗損的關係,才能加深滋養的連結。人和宇宙萬物,都是透過能量的聯繫,而互相流動。或許你會覺得很抽象,但是它確實存在於你和我之間。包括你會在時報周刊讀到這篇文章,都是因為我們彼此有能量的連結。而且,通常是屬於「正向的能量連結」,因為我和你之間,至少有很善意的交流。相對地,另一種會帶給你的不好感受、或是疲累的關係,就是「負向的能量連結」。《能量校準》這一本書用很多篇幅講解,要如何切除這些「能量束」,而且很重要的是,你只需切斷「負向的能量連結」,而不一定要徹底斷絕你和對方的關係。尤其,如果對方是你的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關係是無法真正斷絕的,你只需切斷你們之間負面能量的傳輸線。書中講的「能量束」觀念,很像是我們華人社會常提到的「冤親債主」,只要你學會做好負向能量的切割,也就是對「冤親債主」做「斷捨離」,就能告別耗損的關係,加深滋養的連結。能量束的連結傳輸我們先來聊聊,什麼是「能量束」?每一個人和所有宇宙萬物中間,存在著很多能量線和通訊線,依照它的強度、性質、大小等不同,可以把它稱之為能量束、能量繫帶、能量絲、能量縷、或是能量線。他們有些非常輕薄,有些非常短暫,但是有可能像巨大的河流般流動,而且這一些連結,可能來自我們過去,並且存在了好幾個世代,所有強烈的情緒,包括愛和恐懼,都是通過以上這些能量的連結,而迅速地傳播。當然我們身體上的痛苦、喜悅、知識和智慧,也是透過這些聯繫來傳遞。有一些附著的能量,是有益處的,它會讓我們活力充沛,但有一些連結,很可能會耗損,或削弱我們。能量束,可以令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交會。當能量繫帶的連結很強的時候,即使那一個人在千里之外,你還是可以感知到他的情緒、和他的想法。當彼此的關係不再具有建設性的時候,能量束的存在,就會對這段關係的結束,造成某種程度的困難。想想看,除非很有緣分,否則兩個人是不會相遇的。我們跟物品之間也有能量束,你手上的這一台手機、或你桌上的這部電腦,一定都是因為某種緣分,才會跟你相遇。換句話說,也就是彼此都擁有互相匹配的頻率。但這種頻率,可以簡單的分為兩種類型:一、正向的親和力;意味著它可以增強你的能量;另外一種是會消耗能量的,也就是二、負向的親和力。切除負面能量流動當你想要解開、和放下,生命中的某一些人、事、物的時候,你必須要學會如何告別耗損的關係。在切除任何的能量繫帶之前,你可以先看看是不是有其他實體的方式,可以阻止你的能量被耗損。有時候,其實只是需要簡單的環境轉換,移動一些物品就可以產生巨大的變化。譬如說如果你有一個親人,相處起來讓你覺得很累,其實你只要減少彼此相處的時間,就可以弱化能量束的連結。當你確定要切除能量繫帶,可以讓自己進入冥想的狀態,把自己帶回中心,譬如,你可以想像心中有一朵玫瑰花,觀想每一片玫瑰花瓣的弧度,想像它的香氣,專注的去感受著一朵玫瑰,讓其他紛擾的事物遠離。如果你可以非常專注而且平靜,維持冥想大概20分鐘,就能夠成功釋放那一些束縛著你的能量束。但釋放和某個人之間的能量繫帶連結,並不代表你再也沒有辦法跟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其實釋放負面的繫帶,反而有助於改善彼此的關係,這也並不代表你不再關心那個朋友,或者不想和對方成為朋友,這其實是意味著任何有害的、和耗損的能量,都會因為你切斷能量繫帶而被消融了,這個釋放會讓你擁有更多的能力和活力,也能夠讓你和別人之間,設立清晰的人我界線。清理空間淨化能量除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之外,從靈性的層面來看,清理雜亂的物品,等同於清除生命中的情緒阻塞與障礙。「雜亂」可能是表面下藏有其他「隱情」的指標;也可能是對恐懼的一種緩衝。例如:害怕被拒絕或擔心未來,或者是負面關係、未解決的童年問題、覺得自己不夠好、不斷地取悅別人、照顧別人,卻不關照自己的需求等等課題。如果不處理,那些與物品之間的能量束,會阻塞能量。當你無法解決物品雜亂的情形,你和環境之間的能量束,就會看起來像老鼠窩。這並不只是簡單清除你不喜歡和不使用的東西而已,你還要找到「源頭」,挖出堆積物品導致雜亂的主因,才不會一次又一次地累積。從更深層的意義來說,清理雜物是一種找回靈性權力的練習,因為只要物質需求,開始超越情感和靈性需求時,就會出現雜亂的情況,也代表你的能量束被能量碎片給堵塞了。所以,你必須清理空間,切斷你和雜亂物品之間的能量束,來淨化你的磁場。讀完這篇書摘重點,我想你可以開始練習清理了,歡迎你前往《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和我分享你的練習過程與結果!《能量校準》書封(圖/遠流出版提供)《能量校準》有「美國最佳神祕智慧守護者」之稱的作者丹妮絲琳恩,教導讀者進行能量校準,找到問題真正的核心。唯有徹底斷開負面的人事物,才能重新感受生命自在流動的喜悅。———————————————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
【舒心BAR】吳若權:父母頑強 子女難為
子女長大後,面對年老父母時的害怕、恐懼與憤怒,都只是根源一種潛意識:我們也害怕失去父母,甚至擔心自己,步上他們的後塵。你會不會覺得父母年紀愈大、愈頑強、也愈難相處?究竟如何陪伴父母走過晚年,不再彼此傷害?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來自父母單一的方面,如果你只是聚焦到父母的問題行為,而忽略了要主動改善彼此互動的關係,就可能很難走出困境。父母年紀愈老,就會愈抗拒改變,因為你所期待的父母的改變,有可能是會摧毀他們終生的自我防衛機制,所以在你的眼中,他們才會格外地頑強。幾乎所有難以相處的年老父母,在他們邁向晚年的期間,都會面對難以承受的失落,包括:失去青春、失去老友、失去健康,甚至失去伴侶。所有的失落之間,都有連鎖效應。 學習傾聽 鼓勵表達情緒當你的父母長期處於這些失落的狀態,而懂得回頭修正你的態度,就有機會改變彼此的關係。你所能夠做的是:留意自己的言行,避免踩到地雷。並且在父母願意的範圍之內,盡力協助他們,在晚年總結此生的遺憾,平和地接受一切過去的失落。與其為了年老的父母嘮叨不休而苦惱,或為了他們的沉默寡言而感到擔心,不如學習主動如何去傾聽父母,鼓勵他們把情緒表達出來。你可以藉由陪伴父母追憶過往、或者找其他人為父母提供更多的慰藉,引導他們走出哀痛的同時,你更需要學習的好好照顧自己。根據美國高齡照護組織「暮光服務網」的統計,因為父母難以相處,而感覺到焦慮的成年子女,比例超過50%。即使許多成年子女,其實很早就離家獨立生活,和父母保持距離,但是面對父母年老體衰,幾乎每個人都不得不重新回頭,面對這一段關係!近年來,台灣社會流傳一則,令人感慨良多的玩笑話:「我們是為孝養父母的最後一代;也是不會被子女孝養的第一代。」讓我們在會心一笑的同時,還帶著一點感傷。因為它不只是一句玩笑話,而是我們必須去面對的事實。有時候我們的害怕、恐懼與憤怒,都只是根源一種潛意識:我們也害怕失去父母,甚至擔心自己,步上他們的後塵?也許父母很難改變,但是你可以選擇一條和他們不同的路。甚至有一天,當令你受盡煎熬的父母,告別人世之後,你以為所有痛苦都在這裡解脫,但這往往只是一個更大的遺憾的開始。不過,即便事情已經走到了這個地步,你還有成長與自由的機會,同時也避免讓自己,在年老之後,成為一個難相處的人。自身覺察 把握改變機會你可以回頭檢視自己跟父母的互動,甚至發現自己身上也有父母難相處的影子。當你有所覺察,這就是改變的機會。《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書中,將年老的父母分為6種類型。分別是:1.依賴型的父母:這類型的父母難以忍受獨處,希望子女隨傳隨到。當你必須跟他分開的時候,他就會立刻表現出身體的不舒服。碰到這類型的父母,你必須要學習設定底線。讓父母知道,在哪個程度之上,你很樂意成為他們的依賴;哪一些事情,你無法辦到。因為你必須要擁有自己的空間,雙方才能共處。2.潑冷水型的父母:他們的行為特質是,對別人極度挑剔,卻沒有辦法承受別人的責難。不但不講理,而且總要別人讓步。你最好的應對之道是:避免做出容易引起父母負面反應的事情,選擇讓彼此都開心且樂在其中的活動。同時你也要小心,不要自己的性格變得負面,因為那幾乎是有傳染性的。3.自戀型的父母:這種父母的自我形象扭曲。一方面認為自己與眾不同;另外一方面又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通常只從他們自己的角度來看事情,從來不在乎會對別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碰到這樣的父母,你只能盡力停止你和他之間的意氣之爭,避免會讓彼此產生衝突。4.控制型父母:這類父母具有被動攻擊的人格,如果父母想要控制止,而子女的反應不如他們的預期,他們就會開始生氣。面對這樣的父母,你必須要知道:他們的內心深處是比你更痛苦。這時候你要特別的小心,你很容易也成為控制狂,回頭想讓父母一切都聽你的。5.自毀型的父母:他們可能有過一些成癮的問題、或是飲食失調的問題,甚至有某種強迫性的舉止。如果情況更嚴重的父母,還可能會有自殺的傾向。面對這一類型的父母,你需要專家的協助。你可以請教有經驗的老年照護社工師之類的專家,甚至考慮將父母送到精神科的日間照護中心。6.恐懼型的父母:這一類型父母常杞人憂天。他們會一直擔心、容易恐慌、有睡眠障礙,一天到晚都感覺到身體不舒服適,而其中有一些身體的狀況是真的;而有些狀況只是他們的想像而已。和這一類型的父母相處,你必須要深入了解他們的成長過程,設法了解他的恐懼人格形成的背景,因此而放下和他們對抗的想法,並且開始同情你的父母,割捨自己對於父母所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以上跟你分享的是,有關橡實出版《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這本書的摘要內容!歡迎你前往《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和我分享你與父母相處體驗喔!《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書封(圖/橡實出版提供)《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本書的功用之一,是讓你看到這令人痛苦的親子關係,可以透過應對心態及溝通模式的調整而獲得改善。讓為人子女者,能更加理解父母難相處背後的掙扎與痛苦。———————————————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