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法案
」 歐盟智慧醫療新世代 衛福部成立三大AI中心
衛生福利部於今(7)日正式宣布成立「負責任AI執行中心」、「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以及「AI影響性研究中心」。各中心將透過建立跨層級、跨體系醫院之合作,有效解決AI應用於臨床場域所面臨的「落地」、「取證」及「給付」三大關鍵議題。此將不僅為國內AI醫療應用重要里程碑,更展現臺灣政府推動智慧醫療之前瞻性政策。三大類型AI中心補助計畫於今年7月23日公告並舉辦全國性教育訓練,8月1日截止收件,各層級醫院熱烈參與,共計30家醫院提交48案,經過國內外委員三階段評選,共計16家國內醫院通過決選(19案),包含臺大、中榮、北榮、成大、中醫大、三總、林口長庚等指標醫院。衛福部說明,各國在推動智慧醫療時,面臨的挑戰包括 AI 軟體在臨床應用時可能出現的偏見、不透明性以及資安與隱私問題。此外,AI 產品在取得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認證過程中,需要廣泛的數據來進行驗證,驗證數據取得困難。最後,一些關鍵應用如何透過科學方法來評估其健保給付,並驗證臨床效果,這些都是智慧醫療推動時所面臨的主要挑戰。因此,衛福部指出,先進國家開始推出一些法案架構和共識指南,作為監管的指引方向,例如世界衛生組織(WHO)之負責任AI六大原則,歐盟之AI法案,以及美國AI運算法透明及資訊共享規則(HTI-1)等。然而,這些政策宣示尚未在各國具體落實成為推動中心。為前瞻布局,衛生福利部輔導臺灣醫院成立三大類型AI中心,作為解決推動智慧醫療最後一哩路。以下分別對三大類型AI中心進行介紹:第一類「負責任AI執行中心」透過制定符合資安與隱私保護的管理辦法,公開AI模型、資料和效能等重要資訊,提供可解釋性分析結果,提升AI透明度,同時建立AI模型生命周期管理辦法,以確保AI在臨床使用具有持續可靠性。第二類「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為衛生福利部資訊處和TFDA合作,旨在解決國內醫療AI軟體取證過程冗長及蒐集具臺灣人群代表性驗證資料集的困難,以往AI外部驗證機制缺乏跨層級醫院協作、系統性常設機構和專責人員,該類中心將預先組成醫院聯盟,常設機構和專責人員串接跨體系及跨層級之電子病歷資料,藉以協助廠商驗證AI模型,提升驗證速度以及在臺灣人群的準確性,促進產品商業化進程,幫助國內民眾更快速享受到高品質的智慧醫療產品。第三類「AI影響性研究中心」為衛生福利部資訊處和中央健康保險署合作,旨在解決國內AI醫療應用爭取納入健保給付的挑戰,由於AI產品的價格無法依循傳統醫療器材從製造端進行成本評估,中心將建立跨體系、跨層級的臨床試驗機制,並由多專業團隊設計研究,進行AI臨床效益評估,確保AI產品兼具臨床有效性與健康效益,同時建立科學性的定價基礎。衛福部也與健保署合作,透過AI影響性研究中心協助國內AI醫療應用爭取納入健保給付,由於AI沒有耗材,難以比照傳統醫療器材從製造端進行成本評估,中心將建立臨床試驗機制,進行AI臨床效益評估,確保在臨床的有效性與健康效益,再交由專家評估是否納入健保。三大AI中心召集人、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全世界百工百業都在使用AI,唯獨醫療產業進展最滿,由於醫療牽涉到健康、生命、法律問題,要在確保服務品質安全的前提下處理。吳明賢認為,台灣醫院數位資料庫完整,已具良好大數據基礎,也有法規協助推動,三大AI中心的成立,證明台灣能在醫療產業領航全球。
德法點頭了!全球首部監管AI法案 歐盟可望夏季前通過
歐盟在法國和德國等主要成員國終於點頭下,2日批准在12月就人工智慧(AI)法案達成的政治協議,讓歐盟可望夏季前通過全球首部AI法案,從而開始監管包括背後有微軟投資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AI技術的應用。按照程序,接下來由歐洲議會內一個關鍵委員會就AI法案投票,通過後在3月到4月間由歐洲議會投票表決。順利過關後就可望在夏季前生效並在2026年執行,但法案中部分立法將提前生效。歐盟執委會三年前提出AI法案,目標是讓從銀行、零售、汽車到航空等大量產業,在使用AI上設定一個全球性標準,並為軍事、防治罪案和安全等領域在使用AI時設定一個界限。歐盟內部市場專員布雷頓(Thierry Breton)指歐盟提出的AI法案,是歷史性和全球第一個AI法案。他在聲明中說,歐盟成員國批准12月達成的政治協議,是認可參與協商的談判代表在創新與安全之間找到完美平衡點。專家最擔心的是生成式AI會強化深偽(deepfake)技術,即利用網路大量影音素材訓練AI演算法,創造看似逼真的虛構影片在社交平台上流傳,從而混淆事實和杜撰大眾生活情節。歐盟科技事務負責人維斯塔哲(Margrethe Vestager)說,最近美國流行樂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被偽造的色情圖片在社交平台上流傳,正突出新AI法案有執行必要。維斯塔哲在社交平台X發文指出泰勒絲事件,正好告訴大家若邪惡地使用AI是會造成傷害,因此規範AI的應用是相當重要。德法是最後同意12月政治協議的成員國,因為兩國也在發展AI產業,像法國AI新創公司Mistral和德國Aleph Alpha等,一直遊說各國政府有關AI立法可能妨礙歐洲AI產業發展。由包括谷歌、亞馬遜、蘋果和臉書等科技遊說團體「電腦暨通訊產業協會」(CCIA)的歐洲資深政策經理德尚普里斯(Boniface de Champris)批評歐洲的AI法案裡還有許多條文並不明確,可能拖累歐洲AI產業的發展與應用。
歐盟達成監管AI協議 ChatGPT和谷歌Bard納入控管
歐盟上週五(8日)艱難地達成了一項協議,該協議有望成爲西方世界最全面的人工智慧(AI)監管規定。歐盟執委會官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表示,該協議在促進創新與保護個人和企業權利之間取得了平衡,這讓歐盟朝向成全球第一個制定管理AI法案的世界強權邁進一步。外媒報導稱,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和27個成員國歷經將近24小時的馬拉松辯論,之後又協商近15小時,終於就AI監管法案達成協議同意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如OpenAI的ChatGPT和谷歌的Bard實施一系列控制措施,這些工具能夠按指令生成內容。布勒東日前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充分利用AI的潛力來支持執法,和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不希望歐洲發生任何大規模監視。布勒東指出,談判代表同意允許對面部進行一些實時掃描,但有保障和豁免。該協議將禁止根據政治或宗教信仰、性取向或種族等敏感特徵對人進行分類的生物識別掃描。擬議的立法將對違反規定的公司處以經濟處罰,消費者有權就AI不當應用投訴,要求獲得有意義的解釋。違規者將遭到重罰,從750萬歐元或營業額的1.5%,到3500萬歐元或全球營收的7%。該法案預計要到2025年才會完全生效。該立法草案仍需得到歐盟成員國和議會的正式批准。但該協議標誌著邁向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工智慧政策的關鍵一步,在美國國會沒有採取任何有意義的行動的情況下,該政策將為監管這項快速發展的技術定下基調。歐盟的目標是在亞洲以外的人工智慧領域制定第一個嚴格的護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