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四公子
」 李俊毅 Lydia AI 魏寶生 趙式隆 林逸中新光救火隊3/魏寶生另類公益!為軍友社操盤買股賺逾2千萬 要帶新壽去勞軍
65歲魏寶生不僅是新光人壽董座,也是另類的公益信託基金董事長,他樂於將金融圈等業界人脈兜在一起,翻新公益活動。「我受邀擔任軍友社理事,負責操盤投資金融股,前年賺了1700多萬元,加上去年報酬應該逾2千萬了,算是有功,升到常務監事。」魏寶生開心地說,他正組一支勞軍團即將出發。「從小看父親喜歡交朋友,樂於助人,我也效法父親,回饋社會。」魏寶生生於公務員家庭,父親任職財政部,52歲時生下他,「讀國中時,父親提早退休,一次拿的退休金大部分給大哥出國留學,那時,我很清楚知道,未來要靠自己的。」1985年,27歲的魏寶生以經濟部駐外商務人員外派到美國,半工半讀在華府讀二個碩士,每月還寄200元美金給父母親做為孝親費。魏寶生憶起當年他在新竹念交通大學時,個性叛逆,留著一頭長髮(圖中的有剪短一些),圖為與父母、女友(現在的魏夫人)合影。(圖/魏寶生提供)「爸爸從來沒有罵過我,他很喜歡來學校看我,也會到我上班的地方看我,看我幾眼,就會離開」,「雖然我不知道跟他說甚麼,也因為父親與我年齡相差52歲,從小聽超齡的話語,可能造就我比較早熟的想法。」13年前,魏寶生辭去公職轉入民營企業時,便以父親之名成立公益信託「煥章慈善基金」,又以女兒就讀學校成立「達人教育公益信託基金],還受託管理「陳柏良(台灣足球隊長)足球教育基金」,贊助苗栗天主教聖方濟少女之家年輕學子就學、生活費與一名銘傳大學足球隊員。「我個人力量有限,三個基金存量不多,但週轉率甚高,也就是做公益的效率很高」,「已有三個孩子讀到大學畢業可以自立,也資助這名足球員每月3萬元生活費。」前陣子,他還陪贊助的孩子們去看威廉瓊斯盃籃球賽,由展逸國際董事長張憲銘安排招待,「看著她們說那位球員長的好帥……露出少女應有的甜美笑容,我覺得這很值得了。」魏寶生眼眶泛紅地說。新壽董座魏寶生說他樂於交友與助人,分享跟著軍友社勞軍畫面。(圖/魏寶生提供)其實,魏寶生離開公職近20年來,每年將自己薪水的20%拿出來當公益基金。問老董如何理財?他謙虛跟CTWANT記者說,「我在理財沒有什麼高明之處,助人為快樂之本,越捐越開心!」記者進一步追問,「定期定額買基金」,「買股票長期投資賺每年股息,讓資產穩定成長」,「最重要的還是,薪水希望保持愈來愈高,好做公益!」說著說著,魏寶生吐露一段秘辛,「跟你們說,2022年我退休(凱基銀行),那時擔心基金資金中斷,做了很多兼差(擔任許多公司獨董等)。」所幸擔憂很快一掃而空,去年接到一份新工作-新壽董事長。「我今天一早來公司,打電話給新光金控總經理陳恩光,最近有人跟我說他讀台大有踢足球,我邀請他參加今年的12碼PK射門友誼賽,踢進一球捐1萬元,沒踢進捐2萬元,展逸董事長張憲銘當守門員,他人高馬大的……。」新壽董座魏寶生提起出任保險司副司長期間,時任國泰人壽總經理的黃調貴(現為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給予許多提點與協助,是他在保險界上的一大貴人。(圖/國泰金提供)「今年還要帶新壽去海軍勞軍,軍中年輕人多,應該也是做ESG。」魏寶生組勞軍團,與他這幾年接觸不少年輕世代有關,尤其他在金融科技創新園區擔任審議委員後,做了不少新創案的導師mentor,「特別對AI很有感,應該是到美國認識了聯準會的葉倫,當時她暢談生成式AI的發展與影響力,讓我印象深刻。」像是CYBAVO(博歐科技)創辦人范紀鍠、BravoAI洽吧智能創辦人趙式隆、Lydia AI創辦人暨執行長李俊毅、Berry AI華捷智能創辦人暨執行長林逸中,被魏寶生稱為「AI四公子」,常請來到大學課堂中開講,「Paul(范紀鍠)是我交大的學弟,他作區塊練資產保全,我覺得根本就是做虛擬世界中的保險公司。」魏寶生在陽明交大經營管理研究所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學系兼任副教授,他自掏腰包100萬元,從業界請來上課的講師車馬費;2024年,魏寶生還將受邀到中正大學開設紫荊講座(不分學系),他已設計好新課程。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的全家福照,他提到自己喜歡跟年輕人打成一片,二個女兒的朋友也是他的朋友。(圖/魏寶生提供)在社會公益、金融科技及金融事業三大領域上,已手握大量人才、人脈資源及名片的魏寶生,不斷「給出來」,增加「周轉率」。採訪末了,魏寶生跟CTWANT記者特別提到,「我當保險副司長,初次接觸保險業務,國泰人壽黃調貴、華南產險戴英祥他們二位是我在壽險、產險業務上,給予我很大幫助,是我的貴人,我非常感謝他們。」如今魏寶生也樂當別人的貴人。
AI四公子9/從加拿大發跡現打入日韓市場 李俊毅不怕被抄襲盼整合金融端打造一條龍服務
近年AI浪潮掀起,各行各業紛紛導入AI技術,面對雨後春筍般的AI新創和應用,專注健康數據應用及發展的Lydia AI會不會擔心被抄襲、被比較?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李俊毅以堅定的口吻說,「科技是很難被完全複製的,我們使用最嚴格的科學精算法,目前沒有人可以做得到。」「我到日韓市場才發現原來有很多關於『健康分』概念的東西。」李俊毅告訴CTWANT記者,「就連量體重機的APP也有健康分,有很多人提出才表示有人注意,有人注意才表示有市場,有市場才表示有商機。」不過市場上這些「健康分」無法預估未來身體風險,保險業也不可能透過這樣的分數當作投保評斷。李俊毅樂觀地說,「我很開心其他人花了很多時間做市場教育,什麼是健康分、什麼是健康年齡,可是我們完全是不同格局的人。」Lydia AI已打入保險市場,下一步如何走?李俊毅表示,「目前我們使用的『健康分』只能做到前端,讓核保人員看到風險評估後,給予保戶投保建議,不過還有後端處理,像是如果今天理賠,是能自動匯入網路銀行?或是line pay?還是用其他方式?」他接著說,「我希望這整個過程都能數位化,所以現在也在與銀行做接洽。」李俊毅坦言,「其實有很多醫療界朋友們來找我們,比如說健康體檢體檢中心、營養保健品業者等等的,我跟他們說我們當然可以做,但是現階段沒辦法做太大,我認為一次專精於一個領域比較有效率,如果要分散執行,這樣速度會很慢,也有可能會失敗,所以我希望目前就是以金融、保險為主。」身為過來人,對於新創業者有沒有什麼建議?「我常去不同的大學,像實踐、陽明、交大分享,今天當你選擇去做新創的時候,就要準備好承擔超級大風險,包含無法跟家人在一起,因為你沒有時間,睡覺、運動甚至吃飯也會沒有時間,所以要有勇於面對和承擔的決心,才能選擇創業。」接受CTWANT記者採訪隔天,李俊毅還要飛日本談合作。除了認真投入工作以外,私下的李俊毅也熱愛衝浪,也如他所說的「平常穿得很休閒」。(圖/李俊毅提供、翻攝自金石創投阿里巴巴創業基金會YouTube)
AI四公子8/「Lydia不是我女朋友」 李俊毅不懂保險卻打造全球第一家HaaS讓保險業買單
53歲的張先生評估自身資產管理計畫後,希望在退休前投保醫療險降低往後可能發生的醫療負擔,即使作息規律、保持運動、穩定控制並定期追蹤慢性病,但仍因年紀和慢性病史被保險公司判定為高風險族群。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預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數20%,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意味著日後將會有越來越多像張先生一樣的案例,「像我本身做很多運動,可是我不能買保險,因為我有高血壓。」Lydia 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李俊毅告訴CTWANT記者。李俊毅分析,站在保險公司立場,保戶若有多項不易量化的健康風險因子,不僅保險銷售端難以評估適合客戶的保障組合,後續保單進件、審核流程更是曠日費時,「我希望透過『健康分』的方式,幫助核保人員做決定,也帶給更多人保障,不只是因為年紀、病史就被簡單認定。」李俊毅希望透過「健康分」的方式,讓想要保險的人不因為年紀、病史就被簡單認定為高風險族群。(圖/黃威彬攝)所謂的「健康分」,是Lydia AI以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演算法,餵入逾2,000萬筆健保大數據,能快速分析個人健康評估和風險預測的AI模型,也就是將自身健康數據轉化成個人專屬的「健康年齡和疾病風險」。常被問到Lydia(與流行歌同名)是你的女友嗎?李俊毅曾解釋,Lydia是古希臘一個多國語言混雜的小國,他創業初期以NLP(自然語言的機器學習技術)為主,希望能被多國使用,便取名Lydia。記者實際下載「AI健康分」APP,依序輸入基本資料、授權同意APP分析健保就醫用藥資訊,不到5分鐘Lydia AI就根據記者實際年齡、身體數值及健康存摺,跑出記者的「健康年齡」與同齡人相比的健康落點,以及癌症、慢性病、失智症、住院風險等4項健康風險評估表現,並提醒是否為高風險族群。李俊毅以自身為例,「就算不能買全部的保險,透過『健康分』的預測和評估,應該也可以買一些適合自己的,我們希望用這樣的方向不僅讓使用者掌握真實健康狀況,也能提供第三方單位作為KYC(Know Your Customer)憑證。」他也強調,「這個健康風險評估參考可以將結果分享給專業第三方,不過他們並不會取得完整健康報告,我們很注重隱私。」一如所有的新創業者,李俊毅全球第一家HaaS(Health-as-a-Service,健康即服務)理念的Lydia AI時,遇上不少挑戰,首先是融資,「最困難的就是讓任何人給錢,尤其是大量的錢。」所幸,李俊毅離家出走七年的人生磨難,說服了矽谷台灣幫的天使投資人徐旭明,取得初期資金,創業八年來共募得3.9億元。再者就是合作對象。「(為取得健康數據)和醫療合作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但可能需要花10幾年才能從中發展AI數據,過程太複雜且不容易。雖然我們跟台大醫院合作調校AI針對國內重大疾病的評估,不過醫療部分不會是我們主要的客人。」李俊毅務實地說,新創業還是要賺錢。「我很堅持對消費者永遠是免費這件事情,那我也沒有要賺保險代理人的錢,所以我的客人就是保險公司,畢竟也是幫助他們的客人更了解自身風險。」李俊毅回憶當初的苦惱,「我學電腦,沒有學金融、保險,要在短時間內熟悉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領域不容易。」「剛開始我們團隊只有3人,都沒買過保險,只知道媽媽有幫忙買然後付錢,在沒人懂的情況下卻要做保險科技。」李俊毅只好邊做邊學,「我當時為了更了解健康數據,在不同國家一共跑了80幾間公司,問他們的CEO(執行長)如何運用這些數據。」他像個保險人般,不斷參加保險討論,生活充滿保險事物,大量使用保險用詞。在不斷的努力下,名不見經傳的Lydia AI,在2018年韓國大都會人壽創新方案競賽中終於獲獎,2022年榮獲Deloitte評選為加拿大十大潛力新秀企業,也獲選為SparkLabs Taipei亮點新創團隊,更是國際金融科技媒體FinTech Global 世界百大保險科技公司,同時也是衛福部健保署「健康存摺SDK」官方合作企業。李俊毅開心地說,「我們在台灣第一個客戶是台灣人壽。」台灣人壽也表示,透過LydiaAI的「AI健康分APP」智能健康模型,可幫保戶產出專屬個人的AI健康報告、健康生活指南,進而訂定健康人生計畫,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醫療型保險商品。台灣人壽也因而獲2022年CELENT「模範保險公司獎」(ModelInsurer Awards)殊榮,從全球28個國家逾百件參賽作品中拿下「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大獎」(Data, Analytics, and AI),為台灣同業首例。台灣人壽為Lydia AI在台灣的第一個客戶,2022年更因此獲得CELENT「模範保險公司獎」(Model Insurer Awards)殊榮。(圖/台灣人壽提供)儘管,Lydia AI在2021年9月完成800萬美元(新台幣2.2億元)的A+輪融資,累計融資總金額達1,400萬美元(新台幣3.9億元),但公司如何讓投資人獲利?李俊毅直言,「2021年正式打入保險業後,已帶動全年營收倍數成長。」李俊毅也受邀至2023首爾AI World Congress分享健康數據應用,走入日韓市場。(圖/李俊毅提供)
AI四公子7/龍巖少東「離家7年人生磨難」說服創投 募得3.9億打造Lydia AI健康分進軍亞洲保險市場
今年36歲的李俊毅,沒法改變殯葬業大亨「龍巖集團」二代的身分,但他在17歲選擇不靠爸人生,離家出走加拿大偏鄉,半工半讀考上多倫多大學,2015年還創業。「他離家7年的人生磨難」說服矽谷台灣幫的天使投資人徐旭明投資,如今累計募資達3.9億元,李俊毅正以「Lydia 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頭銜,忙著將「健康分數」打入台灣及亞洲保險市場。接受CTWANT專訪當天,李俊毅綁起波浪長捲髮,一席正式西裝,他笑著解釋,「下午要去一場演講才穿得這麼正式,我平常其實穿很休閒。」事實上,CTWANT提出採訪邀約時,李俊毅人正在國外談生意,而採訪結束隔天,他又得飛去日本談合作,每日行程滿檔。提起「Lydia AI」創業歷程,李俊毅從9年前說起。「2014年我還在學校做關於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演算法,其實不太知道可以為社會做什麼,但我們都有技術人的精神,就是想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透過別人。」從小就是電腦重度使用者的李俊毅,半工半讀考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計算語言學系(COMPUTATIONALLINGUISTICS),多倫多大學正是掀起全球人工智慧(AI)浪潮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重鎮,而李俊毅的恩師,就是被尊稱為深度學習之父的辛頓(GeoffreyHinton)。當同學討論畢業出路時,李俊毅決定創業,2015年在加拿大成立AI新創公司Knowtions。「成立公司時,我仍在多倫多大學就讀,2015年底到2016年都在融資。」他感恩地說,有幸遇到矽谷台灣幫的天使投資人徐旭明。徐旭明曾公開表示,剛認識李俊毅時,「他想做的是翻譯,其實這個技術沒什麼門檻的。」但聽了李的故事後,「我就決定投資他,因為他離家7年的人生磨難,就是創業家的特質。」這段說服徐旭明的故事是,李俊毅為了不被父親控制,17歲時帶著12萬元離家出走,為斷絕家人聯繫及資金援助,他跑到加拿大東部偏鄉紐芬蘭島,住免費避難所、撿路邊食物,後來網上接案,包含商標設計、App開發、中英語翻譯,還代寫論文、代讀學位,直到2011年考上多倫多大學,才輾轉聯絡上家人,「只想告訴他們我還活著。」李俊毅的父親、龍巖集團創辦人李世聰,從殯葬業起家,2005年入主大漢建設借殼上櫃,有獨到的投資眼光,迅速累積身價,2013年以8.5億美元(約新台幣255億元)身家登上《富比士》台灣富豪榜第41位,也是全球首位進入《富比士》的殯葬業者。李世聰在2013年以8.5億美元(約新台幣255億元)身家,登上《富比士》台灣富豪榜第41位。(圖/翻攝自富比士官網)不過李俊毅堅持不靠爸,半工半讀讀完大學,創業也不讓與家人有關的任何人投資。為此,徐旭明引薦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出資50萬美元(約新台幣1,600萬元),成為李俊毅創業基金。李俊毅在創業初期的2位貴人,分別是天使投資人徐旭明(圖左)以及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圖右)。(圖/徐旭明提供、報系資料照)創業初期,李俊毅想運用自然語言學習(NLP,一種機器學習技術,讓電腦能夠解譯、操縱及理解人類語言)進行多國語言自動翻譯,但翻譯什麼?李俊毅曾提及,全球最大醫學資料分析商愛思唯爾(Elsevier)建議,北美地區之外的醫療環境,用戶數據未經過整理、取得不易,啟發他走向健康數據。「2017年,我們到亞洲尋找健康數據如何應用,接觸不少國家的健康數據,讓健康AI有一個較客觀的基礎。」他驚訝地說,進入市場才發現,原來以前在學校學的算法、數據多是經整理過,「真實世界的數據非常龐大、非常亂也非常特別,尤其是在健康數據這一塊。」這促使李俊毅團隊開發健康預測模組Lydia AI。「當初(將各國健康數據)套入算法時,並沒有想到原來可以預測到很多人5、6年後的身體狀況。」訪談中他也提及,「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自己和身邊的人也需要更了解健康狀況。」就在李俊毅朝健康AI前進時,父親健康出狀況。2017年,李世聰突然中風,隔年退出董事會,由兒子接替董事位,不過李俊毅表明不接班,「只是進去學習董事會運作」,李世聰生前便將名下市價逾百億的3成龍巖股權轉讓給女兒Kelly Lee(李凱莉),2020年由女兒接班,隔年,李俊毅退出董事會。拒絕接棒的李俊毅,健康AI新創事業有了表現,2018年參與韓國大都會人壽創新方案徵選,在9個國家共70多份新創案子中脫穎而出,並取得大都會人壽合作機會。這一年,Knowtions還獲得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基金及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的資金投入。Lydia AI公司團隊成員感情好,除了上班以外私下也會約一起路跑、運動。(圖/李俊毅提供)2019年李俊毅反台設分公司。「透過跟健保署、醫院合作調校AI針對國內重大疾病的評估。」「疫情也是一個轉機!疫情期間各國都有使用『健康存摺』,民眾有了自己的健康數據,可使用遠距離醫療,如果將傳輸到Lydia AI,還能看3到5年後的身體風險評估,可趁早規劃生活與資產。」李俊毅說。因此 Lydia AI轉而切入保險業,2021年與台灣人壽合作上線,同時完成A+輪募資,李俊毅意識到Knowtions一詞在非英語系國家較難行銷,改以「Lydia AI」為名,目前客戶有台灣人壽、富邦人壽、保誠人壽等。「加入日韓市場以後真的變得更忙,不管我在哪個國家,每週假日仍撥空去衝浪,認識更多當地朋友,沒有工作、沒有衝突,就是放鬆交朋友,我覺得很棒。」這位17歲選擇離家出走的富二代,20年後踩在健康AI浪潮上,正衝向亞洲市場。
AI四公子1/台灣新創大秀軟實力 金融科技成績亮眼
AI浪潮在ChatGPT橫空出世下,2023年在全球颳起狂潮,台廠科技「硬」實力再度發威,民間AI軟實力又如何?其實,近年有不少新創家利用AI開發出不同應用,尤其在金融創新領域,而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之前在國立陽明交大開課時,就從金融創新領域請出四位台灣AI新創家進入校園與學子分享。魏寶生口中的「AI四公子」,CTWANT記者兵分三路,採訪到其中三位AI公子,分享他們與AI新創的奇遇記。「AI四公子」包括BravoAI洽吧智能創辦人趙式隆,1985年出生,堪稱是台大學霸,因為看到無名小站高價獲奇摩併購而決定創業,2017年成立的洽吧,發揮了AI人工智慧的大量學習,協助保險公司建立系統來處理最耗費人力的理賠業務,另外還獲得保發中心的協助,建置了台灣汽機車強制險AI理賠系統,讓車禍受害者能及時獲得最基本的補償。趙式隆於2022年底應台北市長蔣萬安邀請,出任資訊局局長。第二位是Lydia AI創辦人暨執行長李俊毅(Anthony Lee),是龍巖集團創辦人李世聰的小兒子,他不接班執意走創業路,建構全球第一家HaaS(Health-as-a-Service,健康即服務)理念的Lydia AI,以人工智慧和全球健康數據為基石,利用AI分析不同的疾病和預測未來風險、發展趨勢,同時將自身健康數據轉化成個人專屬的「健康年齡和疾病風險」,目前已成功打入台灣、日本及韓國等地。台灣人壽則為其在台灣的首家客戶。第三位是Berry AI(華捷智能)創辦人暨執行長林逸中,其父親為飛捷科技董事長林大成,Berry AI原本是飛捷旗下的新事業發展部門,因應疫情所帶動的無人商店,發現到超零售時代影像辨識系統的重要性,而決定切入視覺軟體人工智慧辨識系統開發領域,目前美國速食連鎖品牌包括麥當勞及漢堡王、披薩店LITTLE CAESAR等一線品牌業者都為其客戶。至於2018年成立的數位資產保全設施CYBAVO(博歐科技),2022年6月獲高盛旗下、世界第二大穩定幣發行商Circle收購,專注建立以身份認證為基礎的企業用加密貨幣金庫,透過提供簡單、可規模化的區塊鏈基礎建設,讓交易可在安全且有風控管理狀況下進行;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范紀鍠取得陽明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後曾進入趨勢科技,擔任核心技術部門資深軟體工程師和資深經理後又轉任美國上市公司奇虎360擔任資深總監。今年二月舉辦的第六屆《Hit AI & Blockchain》人工智慧暨區塊鏈產業高峰會上,范紀鍠受邀演講時說,「數位資產領域對於私鑰管理安全方案的需求日漸增加,加密貨幣領域正興起的時代,我們CYBAVO致力推廣銀行級加密貨幣管理完整解決方案,公司創立目的,就是為了滿足這市場需求。」目前台灣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包括Max、BitoPro、ACE、數寶、Xrex等,都採用 CYBAVO 的加密貨幣金庫來保管該交易所的加密貨幣。2021年7月CYBAVO也獲得德國慕尼黑再保承保,為其量身定做CYBAVO加密貨幣金庫系統竊盜險。從公職到民間金融機構,魏寶生對於金融創新都始終相當有熱忱。(圖/業者提供)
AI四公子4/城市CTO服務數百萬人 ChatGPT在公家機關應該這樣用
隨著ChatGPT生成式AI問世之後,傳出不少公司都禁止員工使用,而能不能用在公家機關?也是外界關注的話題。身為台北市資訊局局長的趙式隆之前也認為,公家機關不適合使用,但是趙式隆在接受CTWANT專訪時說,因為公家機關不能給民眾錯誤的訊息,因此不適合讓ChatGPT直接面對民眾,但是對於服務民眾的第一線公務人員,則是可以使用ChatGPT,提供民眾更完整的訊息。「對於外部的大語言模型,公家單位需要的,是要有伺服器主機的主導權,不能出了問題,最後只能把插頭拔掉斷網處理。」趙式隆說。採訪當天,剛好是趙式隆準備跟著台北市長蔣萬安出訪首爾參加世界城市高峰會市長論壇前夕。趙式隆也計畫考察首爾近幾年打造元宇宙(Metaverse)的狀況,因為趙式隆也是「台灣虛擬擴增實境協會」共同發起人,「以首爾所公布投入的經費來看,在沒有親眼看到之前,感覺他們的宣示意味居多。」趙式隆說。回想之所以會接任資訊局局長,趙式隆說,在2013年成立學悅科技的時候,因為需要找律師幫忙處理公司法相關事務,經過人家介紹認識了當時還沒從政的蔣萬安,雙方也開始有了接觸,儘管最後案子沒有交給蔣萬安的事務所,但還是保持連絡。趙式隆跟蔣萬安(中)的結緣起於2013年成立學悅科技時,需要懂公司法的律師來協助。(圖/報系資料)談起對蔣萬安的第一印象,「我的習慣是拿到新名片就會去google一下,拿到蔣萬安的名片照例去google,結果讓我印象很深刻的,維基百科上面寫的是,以法律專長及相貌英俊著稱,法律專長沒有問題,但是相貌英俊是很主觀的,竟然會出現在維基百科上面。」趙式隆說。「到了蔣萬安要選台北市市長時,想要提出一些新創政策,雖然我也直接說了,這不是競選的主軸,但我還是幫他擬了創業三箭。」蔣萬安當選後,就多次約趙式隆碰面,原本以為只是要感謝幫忙,沒想到蔣萬安卻很急著要見面,「我心裡感覺不太妙,也大概有底了,自己問了媽媽,也請老婆問岳父岳母的意見,另外也通知洽吧的夥伴,大概會是什麼狀況,大家也都同意,就請公司創辦人跟董事在辦公室等我,如果確定了就準備開董事會。最後決定我辭職,公司由誰接手。」趙式隆說。對於資訊局局長這個職位,趙式隆說,這就像是台北市的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技術長)一樣,從資訊局的人員編制跟外部合作廠商人數來看,大概有250-300人,其實已經是一家中型上市公司的規模。但是這個中型上市公司所服務客戶的人數,則是數百萬人,不僅是台北市的250萬人,還有每天來台北市上班上課的外縣市民眾。接近400萬人下載台北通APP,裡面有很多的微服務,可以讓市民生活更加便利。(圖/資訊局提供)在台北市政府大樓的地下一樓,有一個台北大數據中心,其中的台北城市儀表板,就像台北市的戰情中心一樣,螢幕上每天24小時顯示著台北市的各項數據,包括全市路況、公車運行、房屋分布等,在上面都可以看到。趙式隆說,台北大數據中心是採用開放資料(Open Data),不僅市府可以使用,一般民眾或是公司行號也可以使用,希望可以將這樣的大數據模式也推廣到其他政府單位或是民間單位。另外台北通APP上面也有很多的微服務,也同樣可以複製到其他縣市,讓不同生活圈的民眾能獲得更完整的市民生活服務。
AI四公子3/兩位「貴人」成推手 趙式隆最自豪汽機車強制險保險AI人工智慧模型
參與過金控集團的聊天機器人的提案後,趙式隆有了新的思維。「隨技術成熟,我們後來下定決心,不再做聊天機器人,要找下一個發展機會,就是利用資料科學技術,訓練出一個有用的模型,這個模型必須要有資料為基礎來做訓練,但是誰有資料呢?只有兩個產業,一個地方叫製造業,一個地方叫金融業。」趙式隆告訴CTWANT記者。一開始,趙式隆決定先從製造著手,就去找了鴻海,做蘋果手機機殼的光學檢測,條件是團隊必須要進駐深圳龍華。「後來想想,製造業的特性就是要客製化,但是客製化的問題,就是只能給一個客戶,不能要給別的客戶,要用新資料讓模型再去學習,沒辦法大量複製,這樣的AI效益不是我們所想要的。」洽吧創辦人趙式隆(圖/黃鵬杰攝)既然製造業不行,那金融保險業呢?「雖然我們有之前聊天機器人的經驗,但是金融業是相當封閉的產業,還是要有人引薦,才有機會突破。」趙式隆說。於是趙式隆決定去找洽吧在台灣雲豹育成計畫(由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主辦)的企業導師,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希望能幫忙介紹。海英俊是金融背景出身,雖然不是保險出身,但是趙式隆還是決定「硬凹」幫忙。結果海英俊給了趙式隆一個電話,是當時凱基銀行董事長魏寶生。「一聽到又是銀行的人,其實有點傻眼,想說怎麼不是保險業的。」趙式隆說。「不過後來一查,原來『寶哥』是首任的保險局局長,才稍微感覺有點機會。不過就跟之前一樣,寶哥當時只給我們15分鐘的時間進行簡報。簡報過後,寶哥只說了年輕人想法不錯,讓我一度以為又沒機會了。」接下來,趙式隆就開始接到不少保險公司的人打電話來,都說自家董事長或是總經理想要跟他們聊聊,包括保發中心董事長簡仲明也是在此時認識,讓趙式隆「見識」到寶哥是真的很挺年輕人的,而趙式隆也很快就鎖定切入「理賠」領域。「保險業有一個特性,就是所有文件都保存的很完整,而且會按照日期、事件、時間等順序保存,以備金融檢查,這樣完整的資料,就是最好的機器訓練資料。」趙式隆分析。在保發中心董事長簡仲明的協助下,洽吧建立了一個公用的汽機車強制險AI理賠系統,讓車禍受害者能及時獲得基本補償,也是趙式隆最有成就的一件事。(圖/黃耀徵攝)他觀察,傳統上理賠的流程,就是資料登打、二校、三校,這些保險理賠資料經過數位化後,就可以成為洽吧AI人工智慧模型最好的訓練資料,只要理賠業務員將需要理賠的案件資料輸入系統,就會依照過去的資料找出最貼近的案例,算出最適化的理賠金額。不過,這套可行的模式,也不是所有的保險公司都適用。「因為系統成本問題,壽險規模較大,各家公司都可以自行建置自己的AI人工智慧模型,其他產險的數量規模較小,除了少數一兩家大型保險公司有能力,對於中小型的產險公司來說,不可能建置自己的AI人工智慧模型。」趙式隆回憶。而在保發中心的協調下,間接促成台灣汽機車強制險採用洽吧所開發的AI人工智慧模型,建置在保發中心,自2021年7月上線,讓車禍受害者能加速獲得基本補償。「這是我覺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趙式隆開心地說。
AI四公子2/無名小站獲併購興起創業念頭 與國際大廠較勁後轉攻AI保險理賠系統
頂著台大電機碩士、博士候選人的學霸學歷,洽吧創辦人、現任台北市政府資訊局局長的趙式隆,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道出三度創業的歷程。「因為見到無名小站高價獲雅虎併購,興起創業念頭。」2008年還在台大電機系就讀的趙式隆第一次創業,成立小型工作室,協助中小企業建置網站,有不錯的成績及收入。第二次創業時,趙式隆正在讀博士班,「因為博士生必須授課,我發現學弟妹們即使聽課時聽不懂,也不習慣直接在課堂上發問。」2008年,趙式隆便帶著四名台大電機系學生花4個月寫出一套「Zuvio」,可讓學生即時提問的互動系統。2016年,趙式隆售出「Zuvio」持股。隔年,趙式隆就拿著這些資金第三度創業。「當時最紅的關鍵字是人工智慧,所以就做chatbot(聊天機器人)。」至於公司為何取名「洽吧」?趙式隆哈哈大笑說,「因為我們都是工程師,也不太會想名字, 所以我們就是直接把它英文Chatbot英譯成中文,然後拿去算筆畫,結果還不錯,是大吉,就決定這個名字了。」記者反問了一下,你們取名也會參考算命喔?「有啦,就是多多少少,你看在大人物手上不是都戴佛珠,就是你可以選擇是大吉或是不吉的時候,你還是多多少少會看一下。」趙式隆有點靦腆的回答。洽吧最早的產品是聊天機器人,早期曾經為了降低民眾打電話,卻受限於技術問題,結果反而引來更多的電話來抗議機器人很難用。(圖/報系資料照)不過洽吧一開始與保險產品完全沾不上邊。五、六年前研發聊天機器人時,接了某縣市政府的案子,當時業主目標是希望減少民眾打服務電話的數量,改用機器人,趙式隆回憶說,「結果沒想到,電話不減反增,增加的電話全都是來抱怨說機器人很難用。不過以當時的技術能力,確實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趙式隆解釋,那時的聊天機器人跟現在不太一樣,現在是生成式AI(人工智慧),你跟他說一句話,它讀得懂,然後能夠從無到有,生出一句本來不在資料庫裡面的話,重點是這句話合乎邏輯又有意思,「但5、6年前我們的技術只能做一半,你把一句自然語言告訴機器,機器用它的方式理解,沒辦法從無到有生出一句合乎邏輯又有意思的話,這是當時AI技術的天花板。」因為親眼見證到無名小站獲奇摩高價併購,激發了趙式隆的創業念頭,讓趙式隆從大學時期就開始創業。(圖/報系資料照)2017年,國泰金控要開發客服機器人,現在的智能客服「阿發」的前身,曾找上洽吧團隊。「當時洽吧在開發聊天機器人算是小有名氣,也有新聞報過,所以他們除了找了某國際公司外,也有來找我們。」當時,趙式隆另有想法,「不要繼續再做聊天機器人,後來換做AI保險理賠。」趙式隆嘗試切入新領域AI保險理賠,「我們團隊拚了兩周順利完成提案。」「大公司的模式,就是會先找廠商來做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驗證),如果確定可以做,接下來才會簽約正式開發。」這次未與大型金控集團合作,反倒讓趙式隆跟洽吧走上另一條更寬廣的路。
AI四公子5/Berry AI創辦人林逸中組建夢幻隊伍+頂尖品牌顧問團 打造台灣唯一速食AI影像識別系統
近年台灣經歷疫情與地緣政治風險的威脅,被不少企業家形容「從未見過的艱困情況」,然逆境出勁旅,台灣有一支、也是唯一的影像AI辨識軟體隊伍「Berry AI(華捷智能)」,趁勝直攻速食業發源地-美國,與龍頭麥當勞以及漢堡王、披薩店LITTLE CAESAR等業者合作。在一個風雨交加的下午,CTWANT記者前往位在台北市內湖區的Berry AI辦公室,採訪今年29歲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林逸中,他身著西裝、白T恤搭牛仔褲,笑容溫和如鄰家大男孩,沉穩地介紹Berry AI於2019年1月從母公司飛捷(6206)獨立出來後,2020年就爆發COVID疫情。「台灣那時防疫做到是『世界唯一和平的島國』,矽谷幫回台,美國、歐洲創投與基金經理人在疫情間帶家人來度假、避難,一邊展開人脈、探詢機會!」林逸中與外資、外國客戶的話題,從半導體巨頭台積電轉移到科技創新及本土獨角獸;搭配既有硬體優勢,前瞻的AI種子也開始萌芽,台灣優勢再度被看見。林逸中從杜克大學、哈佛商學院畢業後,先到華碩負責Vivobook 筆電產品,23歲時進入父親林大成所經營的全球前3大POS機(銷售時點情報系統,又稱收銀機)供應商飛捷集團新事業發展部門,帶著無人商店Grabango經驗,從2張桌子、2個同仁開始,搭上2018年「Amazon Go」無人商店開張「監視器+AI」的新趨勢,進入視覺軟體人工智慧辨識系統開發領域。Berry AI的產品是速食業AI影像辨識軟體,能夠監控外國得來速情況並進行分析。(圖/方萬民攝、取自Berry AI官網)為何為公司取名Berry(莓果)?「在軟體整合電子跟機械的創新趨勢裡,成功例子是蘋果。」「監視器越來越融入日常生活的情況下,可愛的水果形象較不具侵略性。」林逸中俏皮地解釋。Berry AI的產品是AI影像辨識軟體,能夠整合到市面上任何監視器中,把影像轉化成數據到後台讓業者進行分析、進一步優化SOP、精準投放人力,解決營運問題,以「Berry AI」為品牌打入市場。Berry AI新創的AI商品並非一開始就打入速食領域。「初期嘗試無人商店,那是太大的議題,連亞馬遜都還沒發展成熟;後來找到麵包店,但是變因太多會干擾表現,像是麵包外型與顏色差異細微、從店內燈光、拿的時候被夾扁改變形狀… 都會影響外觀,導致精準度從95%達到99.9%很困難;第三個嘗試是外國郵局包裹識別,相對有效果,但因組織文化關係,導入時程較慢。」創業的前一年半內,Berry AI迅速轉換賽道的同時,正好迎來史上最大疫情。「有些產業注重體驗、有的則注重速度」,林逸中明快切入速食市場,獲麥當勞與溫蒂漢堡等青睞,應用在「得來速」(開車入速食店專用車道點餐取餐服務),AI影像識別系統有助人力配置可優化客戶獲利,因而提高了使用率。私下,林逸中還會挑不同時段坐在速食店田野調查,直接觀察店內情況、跟員工聊一聊,了解如何協助他們在工作流程表現更好。林逸中(圖中著深色西裝者)與團隊到外國參展介紹公司。(圖/Berry AI提供)Berry AI的第一筆訂單約10萬美元,來自全球最大、同時是速食業發源地的美國市場,在2021年、林逸中27歲時接到,「那時相當振奮!」他笑說,目前麥當勞及漢堡王、披薩店LITTLE CAESAR等美國一線品牌業者,都是Berry AI的客戶。疫情中,林逸中不僅切入速食業,他還建立一支「夢幻團隊」。去年四月,陽明交通大學「深度學習程式設計與金融科技產業實踐講座」請來林逸中當講者,簡介特別提及:「Berry AI團隊雖小,但不惜重本打造一支夢幻隊。技術團員分別來自Alibaba、Appier、AI Labs、聯發科、中研院、北京自駕車新創、矽谷無人商店新創與東京醫學影像軟體商。」目前Berry AI團隊約30人,以台灣為總部,美國另設分公司,員工年齡落在25~35歲,「這個時代的人是最懂AI的,早於這個年齡10年的人學校還沒有教,這也是我們的先天優勢。」年輕團隊搭配業界老經驗,Berry AI的顧問團隊名單全是來自麥當勞、漢堡王、TGI Fridays等大品牌的美國速食業資深高層。如何找到這群KEYMAN?「在職業社群平台領英LinkedIn上搜尋、參與各地演講與展會去認識。」林逸中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尋人,登門拜訪時則直接切入要害,「『等待時間下降7秒、營收成長1%』法則,時間是速食業的共同語言。」這支在疫情下、國際亂局中成長的新創公司,以陌生的產品、切入沒有前例可循的商業模式,就連客戶也要逐步教育,他認為成軍4年算是蹲馬步,「公司還沒獲利,要在現有客戶品牌拿下更多市佔率」,林逸中堅定地盼望,同時評估獲利甜蜜點是現在獲得數百間門市採用、成長到千間。林逸中在杜克大學的專題作品之一,是改良發電足球「SOCCKET」,在外面踢半小時能夠帶回家為燈充電,這個「遊戲集電」概念結合了實際情境與應用效益。(圖/Berry AI提供)
AI四公子6/新創AI獨角獸在哪? 台灣POS龍頭做惡夢子公司從速食業找到新解方
當AI概念股炒一大波後,市場開始問AI應用在哪裡?面對硬體科技最大痛點,台灣POS機霸主飛捷(6206)董事長林大成在2000年時就憂慮「以後還有人要用POS機?」他未雨綢繆,為要拉高非POS營收,鼓勵內部朝軟體研發創新,而4年前成軍的子公司「Berry AI華捷智能」,如今成效浮現,已在美國速食市場站穩腳步。在飛捷今年的股東報告書中,特別提及「華捷智能在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領先技術,已在餐飲場域取得良好的驗證反饋… 今年亦將產生營收」。早在去年,林大成就透露,Berry AI在台灣已有兩個POC(概念性驗證)案子,是連鎖餐飲約450家分店,目標是歐美市場。回顧林大成的創業歷程,與另外一位科技大老Barry、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相似。林大成與林百里都是從香港來台灣的僑生,自台大電機系畢業、搭上個人電腦崛起的浪潮。1984年林大成白手起家創設「飛捷科技」,從PC代工做起,隨競爭白熱化,他放棄薄利多銷的個人電腦,2000年時,轉做量少毛利高的客製化POS市場,一路越做越大,從6.5億元做到近年的50多億元,穩居世界前三大。Berry AI團隊年齡約落在25~35歲,面臨AI這樣全新的市場無所畏懼,因林逸中認為「這個時代的人是最懂AI的」。(圖/Berry AI提供)儘管飛捷的營收獲利逐年穩定成長,但林大成曾說,飛捷從2000年開始做POS機後,他每晚都會做惡夢,「一怕產業成熟,韓國跟中國加入競爭,二怕產業變動,人人還要用POS結帳嗎?」身為台灣POS機龍頭、想著POS業的未來,直到近4、5年,才正式投入Mobile POS核心技術,成立Berry AI,以及監控POS機的軟體公司英諾菲(inefi)等,投入物件辨識系統。讓這位POS機硬體共硬商成功轉軟的BerryAI,董事長由自聯發科延攬的飛捷總經理徐嘉宏擔任,實際操盤人是執行長林逸中,他曾應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邀請到陽明交大講課,「林逸中的父親為飛捷科技董事長林大成,他做的正是家族事業的智慧延伸」,他幫助侷限在櫃檯的POS機,轉向分布在店內的監視器,進而開發影像辨識系統。Berry AI辦公室中有一面「夢想牆」,上面掛照片是美國科技巨頭Google等初創的樣貌,Berry AI也給自己這樣的期許。(圖/Berry AI提供) 林逸中畢業於杜克大學機械系,進入哈佛商學院取得MBA,在一次參觀類似「Amazon Go」的無人商店,觀察到消費者入店後,商品拿了就走,店裡天花板則佈滿監視器,驚覺到超零售時代影像辨識系統的重要性,成了他創業的動力。林逸中雖有個富爸爸,但仍須按步就班。他是杜克大學「Design for America」社團共同創辦人,此一從關懷弱勢出發,結合不同領域人才集思廣益,提出科技解方的DFA組織理念,林大成也以飛捷文教基金會創辦「Design for Taiwan」。2016年林逸中進入飛捷集團,林大成沒有讓他進入董事會或給予高層職位,而是讓他與另2位同事從兩張桌子開始。直到林逸中練兵三年後,Berry AI才獨立出來,由林逸中在前線擔任執行長。林大成曾預估,2019年成軍的Berry AI,要先花1到2年時間練功,再花個2到3年才會有成績;不負「父」望,BerryAI提前在2021年就打入美國連鎖餐飲業。「華捷智能採租賃模式,單價依功能不組不同而計算,隨案量放大及時間拉長,加乘效果將更顯著。」林大成已訂出2028年飛捷集團軟體獲利要佔總體獲利一半的目標,對外則低調從未公開兒子在集團的角色,但林逸中已挑起不再讓父親做惡夢、拉高「非POS」營收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