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V
」 智慧工廠汽車業唯一 中華汽車榮獲「壯世代就業菁采獎」,實現職涯無極限,為中高齡員工打造友善職場
根據104人力銀行的中高齡就業趨勢報告,48%中高齡者希望企業能提供適性職務安排或協助,幫助員工穩定工作,中華汽車以一系列創新且具前瞻性的措施,落實對中高齡與高齡者的就業支持與關懷,打造中高齡友善職場,繼榮獲「第19屆遠見ESG企業永續傑出方案樂齡友善首獎」,2024年再度榮獲勞動部「壯世代就業菁采獎」,成為汽車業首家獲獎企業,展現公司對中高齡同仁關懷照顧與職涯發展的卓越成果。睿華國際管理顧問公司積極輔導中高齡同仁轉任專業顧問,延續職涯價值。(圖片提供/中華汽車)中華汽車三大計畫 建構中高齡友善環境為建構友善職場,中華汽車自2012年起,陸續推動「中華三【零】長青啟航計畫」、「齊新躍進專案」和「世代共融計畫」,提供45-65歲中高齡同仁從工作環境、身心健康到未來發展的完整照顧。為改善產線作業疲勞度,導入62台AGV無人搬運車、推行彈性工時制度等,提升中高齡同仁的工作舒適度與效率;在健康照護上,提供優於法令的健康檢查、公司內設立健保門診等服務,讓同仁擁有即時的醫療支持。實現職涯無極限,協助同仁提前規劃退休生活,成立「睿華國際管理顧問公司」,積極輔導中高齡同仁轉任專業顧問,延續職涯價值,截至2024年累積輔導43位同仁順利轉任,多年來借重中高齡顧問的專業技能,協助76家中小企業進行制度建置,營運規劃和各式教育訓練課程,授課時數達3,397小時。推動「世代共融計畫」,善用中高齡同仁之專業技能與經驗,培育新生代人才。(圖片提供/中華汽車)啟動「世代共融計畫」同仁留任率高達9成中華汽車透過每年持續優化與創新各項員工照顧與關懷措施,不僅提升同仁工作舒適度與職涯發展性,更增強同仁對公司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自2024年起於企業內部推動「世代共融計畫」,促進不同世代員工相互理解與交流,善用中高齡同仁之專業技能與經驗,培育新生代人才,有效帶動企業留任率從2023年90.5%提升至2024年97.2%;針對中高齡員工的聘任也同步提升,進用率達到16.4%,以友善、平等的職場環境促進世代共融。中華汽車副總經理錢經武表示:「『企業永續來自於人才永續』,我們重視中高齡與高齡同仁的需求與優勢,將持續推動友善中高齡及高齡者的職場照護措施,促進穩定就業,並創造跨世代理解與交流機會,實現世代共融,持續為員工、企業、社會三方創造永續價值。」
統一集團砸235億蓋物流園區 拼2028年啟用提供逾千個工作機會
統一(1216)集團由統一超商(2912)斥資235億元興建桃園航空城物流園區,近日舉辦動土祈福典禮,預計2028年取得使用執照後啟用,未來將可服務大桃園、新北市部份地區等,超過2千家7-ELEVEN、康是美、星巴克等物流需求。統一集團計畫在北、中、南、高等區建置大型複合式多溫層物流園區,在北部地區則選擇「桃園航空城計畫優先產業專用區」做為發展用地,統一超商向桃園市政府透過公開標售取得「H基地」25,522坪土地,經1年半建築規劃並取得建造執照後動土,為繼新市、台中港、民豐等物流園區後,第4座大型物流園區,也是單一園區投資金額最大。「統一企業集團 桃園航空城物流園區」總樓地板面積7萬坪,委由「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執行設計,以綠建築為規劃,園區營運效率納入節能減碳考量,包括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引進AS/RS自助倉儲系統、AGV無人搬運車、Sorter自動分揀機及其他自動化/智能科技的運用。統一集團也指出,不同溫層的物流中心同時進駐,可達成營運共同管理、公共區域整合、物流配送相互支援調度、庫存空間共用等,以達成減碳效果,呼應2050年淨零排放政策。同時,園區內設置北區物流營運總部大樓暨國際會議中心、低溫物流中心、常溫物流中心等,進駐物流關聯企業包括統一速達(宅配物流)、捷盟行銷(常溫物流)、統昶行銷(低溫物流)、大智通文化行銷(EC物流)、捷盛運輸(多溫層配送)及統一精工(物流車專用加油站)、統一超商(便利服務)等,未來將可提供逾1,000個在地工作機會。
姊弟拚冠軍1/冠軍建材第三代露頭角 掌舵前「一句話」先刷家族企業三觀
磁磚大廠冠軍建材(1806)走過52個年頭,第二代老董林榮德逐漸將舞台讓給下一代,由林孟瑜、林祐宇姊弟挑大樑,今年1月30日,擔任副董的林祐宇收到40歲大禮「升任總經理」。農曆年前,姊弟倆首度同框受訪,向CTWANT記者親吐,「我們不比人專精,就海納百川廣招人才」,更語出驚人,「如有更適者願退居二線!」直接刷新老牌家族企業三觀。冠軍建材集團創始於1972年,前身為信益陶瓷工業有限公司,創辦人林田村而後自創「冠軍磁磚」品牌,堅持生產高品質磁磚,行銷國內外市場。1990年二代長子林榮德接任董事長,搭上房市起飛成了業界龍頭,近十年,第三代的林孟瑜、林祐宇陸續浮上檯面協助家業。根據冠軍公告,累計2023年營收達31.39億元,年增4.4%;最新的2024年1月合併營收達3.51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24%,連續6個月繳出年增水準,並創2020年7月以來單月新高成績。過年前一個平日上午,CTWANT記者拜訪位於苗栗造橋、總面積13公頃大的冠軍磁磚工廠,兩姊弟領著記者搭上高爾夫球車,從大門開往園區最深處,年產量約980萬平方米的磁磚生產基地。這天,產線正生產一塊塊90X90的大磚,經由運輸帶送往數位印刷機,透過工廠人稱「小乖乖」的AGV系統自動搬運機,將瓷磚再送到1250度窯爐中淬鍊,「磁磚生產就像做餅乾一樣,麵粉壓完乾燥後淋糖漿上色,就變成了磁磚上的花紋,自然乾燥冷卻後即可加工和包裝。」今年42歲擔任董事長特助的林孟瑜拉開嗓門,在機器運轉轟隆隆聲中,淺顯易懂地介紹磁磚生產過程。國人居住坪數越來越小,冠軍建材開闢大尺寸磁磚產線,推廣小宅可使用大磚,讓視覺更寬闊;同時預估疫後會流行裝飾類磁磚,如圖中仿金屬色的磁磚,觸覺也能做到仿金屬觸感。(圖/冠軍建材提供)「這幾年很流行啞光面或凹凸面的磁磚,也都是用數位噴墨印刷噴上紋路!」林孟瑜同時也不忘宣傳自家在ESG上的努力,「窯爐的熱能還能熱回收到前面的烘乾階段,減少熱消耗、降低碳排放。」對市場潮流瞭如指掌的林孟瑜分析,磁磚花色過去流行大理石及石紋磁磚有段時間,疫情間,流行的磁磚款式及花色幾乎沒有太多變化,甚至趨於保守,她預估,2024年全球疫情穩定後,應該會在視覺和觸覺上大放異彩,「今年或許會流行裝飾類磁磚,比如金屬花紋或是類似壁紙材質的磁磚。」「大磚會是未來趨勢!」林祐宇很有默契地切入市場變化,「過去台灣所見大尺寸磁磚,都是靠國外進口,冠軍5年前推出90X90公分磁磚,又再耗時3年研發、設備更新推出90X180公分磁磚,光生產成本就比90 X 90公分高出5成。」截至去年11月底,90X180磁磚銷售突破1.2萬片,預估大磚市場在2年後將占公司總營收5%左右。在外人眼裡,這對冠軍姊弟很不一樣,姊姊活潑開朗,弟弟溫文儒雅。「我倆個性完全相反,祐宇對於數字敏感,經常交叉比對很多資料,負責經營管理面;我比較抓大方向,專注在設計企劃和外銷。」林孟瑜說。一樣的是,姊弟倆皆畢業於美國佩柏戴恩大學,隨後進入公司上班,從各部門基層員工學習做起。林孟瑜曾負責國貿業務,經常接觸國際品牌及趨勢;林祐宇則被安排到大陸公司歷練,在大陸商業環境快速變化下,練出快速適應和靈活應變的能力,直到2020年,大陸事業「海鷗冠軍」由合資方台商海鷗負責,林祐宇返台。成立超過半世紀的冠軍建材有許多資深老員工,一旁的廠長張慶富(左1)就是看著姊弟倆長大,因此林孟瑜、林祐宇非常清楚,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不是要跟員工比專業,而是做好上下和內外間的溝通橋樑。(圖/劉耿豪攝)對於接班大計,林孟瑜笑說,董事長並沒有刻意為之,只是從小耳濡目染。「我們永遠不可能跟別人比專業!」姊弟倆環視身旁老臣、資深員工,全是叔伯姨哥姊輩分。「以前曾經覺得必須扮演什麼角色,後來退一步看,應該要扮演的是海納百川,盡可能容納更多人才進來,這才是我倆應該做的事。」林孟瑜話才說完,林祐宇就接腔,「我們實務經驗肯定是不足,技術上要專精才能做到出類拔萃、做到第一,但我們沒有那個時間、精力每項都專精,我們能做的是設法讓大家有更好的共識,並且對外找資源、交流,讓公司持續進步。」林祐宇解釋,董事長管理模式較雷厲風行,辦事要求高效率、高標準,大家會畏懼,「但我們和董事長、專業經理人的相處時間都比較長,我們能做為很好的溝通橋樑,尤其大環境變數越來越大,更需要多方意見才能做出更好決定。」曾參加家族企業研討營的林祐宇認真地說,家族企業較看重長期,感情牽絆下,可能會想得多一點,容易錯過短中期的機會,反而專業經理人較無感情牽絆,在短中期的決策上或許是最好的,沒有絕對對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集團能發展得更好,這是我們都有的共識。」「如果有人更適合坐這位子,我認為一樣可以往第二線靠。」冠軍第三代姊弟接班,立刻刷新家族企業三觀,冠軍的下個50年已露出了新風貌。
姊弟拚冠軍2/客戶缺工改變市場風向 磁磚龍頭跟緊ESG為內憂外患解套
過去4年,全球產業都經歷疫情、塞港、缺工、原物料漲價等大考驗,冠軍建材(1806)也不例外,新一代接班人林祐宇接受CTWANT記者獨家專訪,被問到哪項最具挑戰性,他認為這波變動中,影響冠軍最深的是「缺工」和「料漲」。而令這位新接班人內心最不平的,則是長年受東南亞磚傾銷之苦。據海關統計,國內使用進口磚比例超過5成,雖然2021年10月起針對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及印尼4國展開為期5年課徵反傾銷稅,但國產現在要符合ESG和淨零碳排新法規及增加成本,東南亞磚卻沒有碳排壓力,不用在意是否有環保、綠建材等標章。「社會本來就不是公平的,只能靠自己努力改變!」儘管大嘆「不公平」,但身為國內磁磚業一哥總座的他很清楚,必須扮演好「龍頭角色」。冠軍磁磚工廠坐落苗栗造橋,農曆新年前,記者進入這座幾乎用不著人力的自動化生產磁磚工廠,為何還擔心缺工?「人口老化、傳產比較難吸引年輕人投入,這產業需要一定時間技能養成,大環境的問題,不是我們可控的,要去適應,所以我們在意如何簡易鋪貼磁磚。」原來不是自家缺工,林祐宇最大擔憂是下游客戶營建業的缺工。林祐宇解釋,營建業找不到人或人力成本高,就會選擇低成本的東南亞磚,或是這幾年台灣流行的SPC石塑地板(塑料加石粉製的仿木紋地板)取代鋪貼磁磚。由於鋪貼磁磚須由營造廠自行找人施作,但若是選用SPC,廠家都是連工帶料銷售,營造廠不用再請工人鋪磁磚,施工快速又能省去人力的煩惱。為因應下游缺工問題,冠軍2005年陸續推出大尺寸磁磚、2023年推出輕量磁磚,減輕營建業的人力負擔;同時2021年也賣起SPC石塑地板、VSPC地板等各式表面建材,使客戶能有更多替代的選擇,目前非磁磚產品占營收1%多。「我們十年前就改名叫冠軍『建材』集團,包括壁紙或漆料等各種材料都有關注,也都有它的需求在。」林祐宇說。2年前,董事長林榮德在冠軍集團50周年慶時宣示,「最佳表面建材系統提供者」,再再預告冠軍不只賣磁磚。冠軍為提升自動化和減少生產耗損做了不少努力,如購置價格相當於一台賓士車的AGV系統自動搬運機;並使用窯爐熱回收系統,可將窯爐排放的熱能回收到前段製程的烘乾階段使用。(圖/劉耿豪攝、工業局提供)雖然SPC快速崛起,但從小在磁磚廠長大的林祐宇認為,還是磁磚耐用、好清潔的選擇,未來仍以綠建材磁磚為銷售主力,「但不論何種表面建材,能快速施工又不製造垃圾的,未來都會成為發展重點!」成本不斷高漲,也是林祐宇心頭一大挑戰,去年國際能源與市場通膨嚴峻,電費、原物料及匯率波動等價格上漲,包裝紙箱、運輸費用跟著漲,「只能從各項支出開源節流。」明年還有另一大筆成本要面對,就是2025年碳費徵收正式上路。冠軍以磁磚製造為本業,生產過程涉及天然氣、原物料消耗,讓林祐宇不敢大意,「2023年我們已經完成組織型碳盤查,也提交了ESG報告書,盡可能走在最前面,但衝擊很難避免,推估對成本影響超過千萬。」「對於大環境政策我們沒辦法掌控,內部會更進一步優化自身效益,採購最好的設備,提升自動化或減少生產耗損,來降低成本、減少衝擊。」林祐宇表示,冠軍磁磚2006年起已落實生產熱能、廢水及磁磚廢胚高比例回收,2015年啟動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在零碳時代前不管在生產節能、設備節能都已做好準備。此外,冠軍還加速新推綠建材。林祐宇特別提及可防風、抗震,還能減碳的高性能厚磚乾掛工法,「這種工法,產品輕量化可降低碳排,讓建物增加空氣對流降低能耗,可幫助建商達成淨零建築。」冠軍於2023年取得高性能綠建材認證,也是首家為建築業取得認證的磁磚業者。冠軍了解幫客戶解決問題就是為自己打開市場,因此和建商一起思考如何達成淨零建築目標,與遠雄建設合作將現場切割邊角料的廢磚回收再製。圖為2013年冠軍推新產品時,找來時任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代言的歷史資料照。(圖/冠軍建材提供)去年,冠軍也搶先完成在建築資訊模型BIM中建立營建元件,能幫助建築師計算使用磁磚將產生的碳排量;冠軍還做起角料回收生意,與遠雄建設合作磁磚循環再生,將工地施作產生的磁磚餘料回收後,透過環保公司回收再運送回工廠進行再製,成為可再次回到案場使用的再生磁磚,為建築廢棄物處理提供解方。儘管環境動盪、成本不斷漲,又有東南亞磁磚的不公平競爭,但林祐宇將目光看準政府為接軌全球淨零趨勢,推進2050年100%新建建築物達到近零碳建築,迄今已提供超過200多款綠建材產品,目前綠建材產品銷售占比逐年提高,2023年至少成長2成以上,在新一波的淨零浪潮中,努力蛻變為新龍頭。
迎戰雙11!統一超、萊爾富推線上線下優惠 全家加入新物流中心配送產能增3成
雙11即將到來,超商紛紛大動作迎戰搶商機!除了統一超(2912)線上線下齊推「7-ELEVEN Day 購物節」活動,自11月7日起限時6天推出多項優惠以外,萊爾富即日起至11月14日也推出「好康購物節」活動吸客;全家(5903)包裹則針對寄取服務產業鏈再升級,強化取貨體驗。統一超藉OPEN POINT生態圈串聯門市、安心取、i預購、iOPEN Mall,線上線下齊推「7-ELEVEN Day 購物節」活動,超過6,800家7-ELEVEN門市自11月7日起限時6天推出豐富優惠:包含「12大品類指定品項4件最低75折起」、「指定支付工具滿額立折」、「滿千贈衛生紙等好禮5選1」,另加碼推回饋10%的「7-ELEVEN Day隨取卡」;i預購除了全館免運,更享「消費滿額送OPEN POINT點數」、「指定商品最低111元起」、「使用AFTEE支付享滿千輸碼現折150元」等多重好康;iOPEN Mall則祭出3大回饋,包含「門市取件免運」、「指定店家結帳最高贈1111點數」、「下單贈1111折價券」。統一超提到,「7-ELEVEN Day購物節」活動期間使用icash Pay或指定銀行信用卡結帳,單筆滿500元立折50元、滿1,000元立折100元; 11月7日至11月12日12大品類指定品項皆享任選2件79折、4件75折,包括思樂冰、酷聖石複合店、哈根達斯等,還可再搭配滿額立折活動。同時,睽違3年的「愛‧Sharing」,今年以當代藝術之都「巴塞隆納」為聖誕主題城市,11月17日起將在台北時代百貨與高雄夢時代展出。萊爾富也看好雙11購物節商機,即日起至11月14日於Hi-Life VIP APP內的「Hi點商城」祭出1111購物狂歡慶,指定商品最低3.5折起,並同步祭出聯邦銀行指定支付優惠。此外,Hi-Life VIP APP 內的萊票券也自11月6日至11月26日期間祭出肯德基、必勝客、怡客咖啡、漢堡王、聖瑪莉等名店異業餐飲票券,商品票券最低下殺4.7折起;更於11月14日至11月18日推每日限量100,000組的「萊領包裹 爽賺20元萊爾富滿額購物金」活動。全家針對包裹取貨流程精進,回應消費者無法精準掌握貨態及到店取貨耗時等待的痛點。(圖/全家便利商店提供)全家為了迎接下半年電商最大檔雙11,全家今年甫稼動的新台中物流中心,首次加入電商購物旺季的運能支援,透過導入螺旋輸送機、自動疊棧設備、AGV無人搬運車等自動化設備,除提升包裹配送產能3成,更可節省30%人力成本,全力衝刺電商購物節的包裹運送高峰需求。全家便利商店數位金融部劉東豪部長表示,看好C2C(Consumer-to-consumer,指個人對個人的交易)電商購物模式當道,全家近年更著重於提升個人社群賣家服務體驗,雙11前夕再推出商品整合專區幫助賣家導購曝光產品,並輔以收貨通到府收件服務、賣+補給站的備品補充服務;另外,買家包裹取貨終端部份,則透過全家Fun心取推出爭議包裹退貨平台,同時於會員APP推出業界唯一的包裹預約自取及跨平台貨態查詢服務,取貨更便利省時,並有配客嘉循環網購包材回收服務,透過完整的包裹一條龍旅程佈局。「全家」2019年起領先同業以「好賣+」開店平台幫助小賣家輕鬆開店,至今已吸引逾50萬名賣家、開設超過百萬個賣場、成交超過2700萬筆訂單。迎雙11電商購物旺季,「好賣+」此次推出商品整合專區,整合8大類、超過百項商品於平台上曝光,包含時下最受歡迎的夯品、當季節慶主題商品等,更透過「全家」會員APP導流、每日限量免運券行銷活動,幫助社群賣家們擁有更多元宣傳渠道及導客效益,助攻賣家於電商重點檔期提升銷售成效。另外,對應消費者「快行動」行為模式,針對包裹取貨流程精進,回應消費者無法精準掌握貨態及到店取貨耗時等待的痛點,於會員APP推出業界首創「包裹預約自取」與「跨平台包裹貨態查詢」服務,幫助消費者可事先預約取貨時間,並省下臨櫃取貨時等待店員找包裹的時間,使用人數每月穩定成長1成;「跨平台包裹貨態查詢」讓消費者可隨時掌握包裹動態,已超過25萬人體驗使用。
ChatGPT掀狂潮3/台廠硬體優於軟體 台積電成最大受惠 IP、封測也有甜頭
面對如浪潮襲來的AI需求,法人指出,對於台廠來說,畢竟還是以硬體優勢為主,因此半導體廠商還是主要受惠族群,預料包括台積電(2330)還是主要受惠廠,另外IP、封測廠也會受惠,至於軟體部分,能受惠廠商就相對有限了。外資券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指出,儘管短期生成式AI因為ChatGPT確實有炒作狀況,但是從用戶數等數據來看,生成式AI仍是值得投資人認真看待的題材。而摩根士丹利也選出20檔AI股票未來12個月上漲潛力強大,其中唯一的一家台廠就是台積電,預估其ADR漲幅有望達 66%。AI運算需要大量的GPU,台積電將是主要受惠廠。(圖/黃耀徵攝)研究機構TrendForce表示,AI晶片大致可分為CPU、GPU、FPGA與ASIC(客製化晶片),隨著物聯網設備不斷擴增,例如工業機器人、AGV/AMR、智慧型手機、智慧音箱、智慧攝影機等,加上自動駕駛、影像辨識、語意辨識、運算等技術在各領域深化應用、升級,將催化AI晶片及技術市場迅速成長。在多方需求高漲下,AI晶片勢必迅速成長,預期2026年AI晶片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30億美元。由於ChatGPT屬於開放源,法人表示,因此勢必會有很多廠商開發相關應用,尤其是新創公司,對於矽智財(Semiconduct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IP)的需求將會增加,也會讓相關廠商有商機,預料包括創意(3443)、世芯-KY(3661)等。其中創意近期就已因為ChatGPT題材而推升股價一度衝過1000元大關,創下1010元的歷史新高。AI也將帶動伺服器需求,伺服器管理晶片廠信驊董事長林鴻明也看好今年營運。(圖/信驊提供)法人也挑出包括威盛(2388)、穎威(6515)、巨有科技(8227)、信驊(5274)、系微(6231)、技嘉(2376)等ChatGPT概念股。至於在小晶片供應鏈部分,法人指出,除了創意外,日月光投控(3711)及欣興(3037)也可以觀察。其中在小晶片生態系的Universal ChipletInterconnect Express(UCIe)聯盟廠商中,唯一的封測廠就是日月光。而小晶片的設計也會搭配更多的先進封裝基板,載板廠欣興也扮演要角。
疫後缺工轉型1/世足賽航空業迪卡儂都要「它」 RFID成自動化解決方案標配
「新冠疫情持續了三年,已經陸續改變了就業慣性,當舊的人員再也不會選擇回到先前的市場後,缺工就成為廠商必須面臨的問題,接下來就要加速自動化進行轉型,由機器來補上。」一家智慧化設備廠告訴CTWANT記者。隨國境解封,出入境旅客大增,歐美機場大掀缺工潮,最近也吹向桃園機場,元旦期間,長榮地勤員工因不滿年終獎金罷工,波及數十航班旅客,連董事長也下海搬行李,對此,Podcast節目《股癌》主持人謝孟恭在臉書上表示,「海外航空業者全力在行李管理上運用 RFID 優化,都算是被缺工逼到轉型」。一位航空主管透露,桃園機場原打算2019年11月導入RFID系統,旅客託運行李在輸送帶上即可辨識航班,自動分送至指定行李轉盤,再由地勤人員將行李裝櫃,運往機坪班機,但遇上疫情旅客大減,航空公司暫緩這項計畫。近期解封後出國旅客大增,也凸顯出機場後勤人員缺工的問題。(圖/讀者提供)「要提升自動化,就必須要建構可以讓機器與機器之間進行溝通的環境,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每一個物件都能讓別人簡單容易辨認的『身分證』,就是要靠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系統)。」一位RFID零組件廠商解釋,只不過這樣效益,需要一定數量的設備才能發揮。RFID整套系統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標籤(Tag),主要是附著在產品或物體上的條碼;閱讀器及射頻天線,閱讀器用於掃描並讀取解碼標籤上資訊的電子設備,射頻天線則是標籤及閱讀器之間傳遞訊號;數據中心,則是負責管理產品資訊,也是最終資料儲存的位置。剛結束的世界盃足球賽,首度採用RFID將這場全球最大票務的智能化。為了避免偽造門票及人員管控的問題,與國際足總第三度合作的美商HID Gobal,首次嵌入RFID供應約200萬張門票,驗票閘門也採用UHF長距離讀卡器,這讓在卡達五個城市八個比賽館場上百個閘門,加速球迷通關,賽事管理平台可即時掌握人流數字。甫落幕的2022世界盃足球賽,其門票內部也嵌入了RFID系統。(圖/翻攝自 HID Global臉書)研究機構RAINAlliance也在去年12月的產業報告中指出,新冠疫情造成產業的變化,讓RFID獲得了一個有利的成長環境,像是電商購物,讓消費者可以線上購買、店內提貨等。據VCDResearch的產業研究,2020年全球約銷售210億個RFID標籤,2021年成長到接近300億個,預估到2028年將達885億個。而RFID的普及,與成本逐年降低有關。據了解,RFID解決方案公司SimplyRFID旗下的RFID標籤單價,從之前2-3美元,降到3.6~4美分(約新台幣1.1~1.2元),「這應該已經是終端客戶可以接受的價格了。」一家倉儲物流管理系統廠高層說。 國際大廠的採用是RFID普及的重要關鍵,例如美國零售巨擘沃爾瑪在2020年在門市導入RFID技術,以追踪統計服裝商品的接收、展示和銷售情況,2022年初更要求包括消費電子產品、無線通訊設備、廚房與餐飲、家居裝飾、衛浴用品、倉儲、汽車電池等產品的供應商,須在9月前嵌入RFID標籤才能上架。台灣導入RFID的廠家也是以物流業及零售業為主,例如運動用品商迪卡儂隨法商母集團2013年導入,據統計,以往透過掃描條碼結帳,一件商品大約需要12秒時間,改採RFID則不用3秒,因此省了不少人力,更大的效益則是庫存管理,據了解,迪卡儂將RFID與AGV無人搬運車相結合,讓貨品的管理效率提升了2倍以上。運動用品廠迪卡儂導入RFID後,讓消費者結帳時間跟後端的庫存管理都有很大助益。(圖/翻攝自包爾科技官網)國內超商龍頭統一超商2020年12月也在旗下未來商店X-STORE 4導入RFID,上萬件商品都貼上量身訂製的OPEN新式智能標籤,消費者只要將商品放置於自助結帳區就能秒速結帳。另外服飾品牌包括H&M、Zara及優衣庫(Uniqlo)也分別在2014、2017及2018年全面導入RFID系統。因應業者需求,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紡織所)則是在2019年將RFID放入織品中,開發出1.58mm的RFID紗線,取代原本的將電子標籤貼在標籤或吊牌上,讓衣服從最開始的紗線、到中間的加工過程,最後的包裝、銷售,甚至回收,都能完整追蹤,建立紡織品生產履歷,並在2021年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疫後缺工轉型2/速食龍頭麥當勞開「無人化」第一槍 科技大咖搶做機器人
「缺工問題近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而台灣不少行業更是事求人,但還是找不到人,因此機器人能否取代部分人力工作也成為產業關注焦點。不過以目前來看,要完全取代難度太高,如果透過數位化,搭配部分的專業型機器人,才有機會取代部分工作,但也是要看不同產業而定。」一位製造業主管告訴CTWANT記者。M觀點創辦人Miula指出,台積電(2330)的虹吸效應是缺工問題的原因之一,因為台積電持續擴廠,讓其他產業,特別是傳統產業,面臨極大的人員流動問題,因為如果台積電技術員一年薪水60-70萬元,等於月薪大概也有5-6萬元,對於不少獲利能力相對較不穩定的產業,成本壓力大增。另外一個缺工的原因,則是屬於非典型就業的外送行業,根據非正式統計,如果外送員一天工作八小時,每周五天,大概也會有四萬元的薪資,這種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因此也排擠了其他產業的用人需求。缺工問題有多嚴重?以美國為例,像是速食業龍頭麥當勞在2022年12月就將德州一家分店改為無人餐廳,消費者先透過手機APP點餐,就可以依照指示開車到得來速車道取餐。甚至還有美國一個麥當勞店經理為了解決缺工問題,將時薪提高到50美元,結果還真的有員工願意從早上六點上到晚上11點,一天就賺進850美元。美國一家麥當勞店長為了吸引員工上班,將時薪提高到美元,也讓該店一位店員slaytok1一天上了17小時的班,賺850美元。(圖/翻攝抖音)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曾經指出,機器人將比電動車更具市場價值。而去年9月30日,特斯拉(Tesla)的「人工智慧日」(AI Day)活動中就展示了讓馬斯克所認為理想中的人型機器人Optimus。不少台灣廠商也在研發各式型態的機器人,從鴻海(2317)替軟銀設計研發的Pepper,廣達(2382)集團旗下達明機器人所生產的產線協作機器人,華碩(2357)的智慧機器人Zenbo;和碩(4938)新一代商用服務型機器人Aria;仁寶(2324)的AGV搬運機器人;緯創(3231)的自主移動機器人Wifundity;微星(2377)智能防疫消毒機器人;佳世達(2353)智慧運輸機器人MiBot等。不過這些機器人多屬於協作型或是服務型居多。對於勞力密集產業來說,機器人能夠取代的部分依然相當低,以精密組裝來說,像是蘋果(Apple)iPhone,就仍無法用機器人來組裝;另外在搬運機器人部分,目前主要還是以倉儲為主,屬於較固定式的空間,對於像是貨物放入物流車等非固定式堆疊的工作,機器人的限制仍多。「就目前的技術來說,非固定式的作業環境對於機器人來說,除了本身的負重能力,另外還需要像是鏡頭等空間測距等不同技術相互配合,因此現在最多就是透過協作機器人來協助物品搬運,至於要完成像是裝箱或是上架等最後一哩路,還是要以人工為主。」一位負責機器人的廠商研發主管直言。廣達旗下達明機器人所生產的產線協作機器人目前負重能力已達20公斤。(圖/翻攝自達明機器人臉書)
Discovery揭開《後疫情時代》創新科技 疫情下台灣「宅科技」躍上國際舞台!
2020年以來,Covid-19病毒席捲全球,至今已有6億多人染疫,超過658萬人喪失生命,各國採取不同的措施杜絕病毒擴散,台灣在防疫人員及全民努力之下,截至今年4月底止,台灣的染疫比率遠低於先進國家,即便今年5月疫情流行後,台灣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38個會員國中,仍舊排名第四低,防疫成效頗獲國際肯定。而隨著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一群優秀的台灣團隊因應民生需求挺身而出,以創新科技與技術打破時空限制,從Homespital「宅醫療」為主的居家照護、遠距醫療,一直到智慧物流、線上教學等,各領域不斷突破翻轉侷限,用「宅科技」開創未來生活新型態。疫情讓醫療需求大爆發,但也加速智慧醫療發展。台中榮總運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物聯網裝置、醫療資料互通,打造全台第一套「住院病人病情惡化預警系統」,從數據資料庫中,先蒐羅病患資料,並利用大數據,嘗試找到住院病患的風險預測模式。中榮團隊更成功以AR加5G進行偏鄉的遠距醫療諮詢以及遠程協作,讓偏鄉病患者把握黃金救援時刻及時得到手術救治,節省交通運送的時間,成功搶救生命!在建築防疫方面,小智研發因應疫情需求,創建出可以在24小時內靈活組裝、具高度移動性的負壓病房套件,台達電子公司則研發出比酒精更具殺菌效果且「能與人共存」的特殊抑菌光,並將其應用在各類大型公共場所、醫院、診所、居家等地,打造更健康的建築空間。此外,網購數量逐年增加,疫情期間更產生特定品項如口罩酒精、保健食品或是遠距工作所需的3C產品等搶購潮,商機的提升與疫情期間不穩定、不定量的搶購形式,也讓物流技術的更新成為首要發展目標。展望未來,PChome期望最新的A7智慧物流中心,能利用Shuttle(四向穿梭車)、AGV(潛伏式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加速完成理貨揀貨等龐大工作,讓無人化智慧倉儲升級再進化,同時也能用最快的速度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上,持續提供消費者快速、穩定、有品質的物流服務。而疫情也推動了遠距教學的發展,除了線上教學平台,HTC團隊與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合作,將蒙娜麗莎帶入虛擬實境世界,運用日新月異的VR技術,將台灣數位學習、虛擬教室帶進新的宇宙,打造不一樣的教育視野。五個故事將接力在節目中登場,並加入數位專家唐鳳、觀察家詹宏志、公衛專家陳其邁等各領域趨勢專家觀點,展現隨著後疫情時代的開啟,「宅科技」中的遠距技術逐漸成為新世代生活中更方便、更有效率、且更不受限的「快捷鍵」,看見台灣面對大環境的轉變與挑戰,如何運用「宅科技」營造新常態,將科技技術突破和勇於創新的挑戰精神推向國際。《後疫情時代》節目將於11月21日星期一晚上9點於Discovery頻道隆重獻映,並陸續於東南亞及日本播送供各地觀眾收看。
東元公司派老神在在!11名董事候選人同框亮相 聚焦機電能源空調三領域
東元電機(1504)公司派再出招,由董事會提名的董事候選人今天齊聚於東元南港總部,與多個部門專業經理人展開非正式交流,了解現任董事長邱純枝所提的「聚焦機電、能源、空調三大領域,進攻智慧製造、能源、城市商機的中長期發展方向策略。東元電機也公布交流畫面,依圖片前右起順時鐘方向,依序為前台北市府人事處長程本清、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顧問高渭川、中山普萊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所所長黃協興、安信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林麗珍、東元董事長邱純枝、東元現任董事黃茂雄、玉山國際顧問董事長周守訓、華新獨董陳翔中、東元常務董事黃呈琮、東安資產副董事長翁文祺。11名董事候選人中,有4人為現任董事成員,其他7人為新面孔,平均年齡較現任董事平均年齡年輕八歲,尤其獨立董事候選人的平均年齡,較本屆獨董下降了12歲。東元多個部門專業經理人也提出,「以機電整合發展,聚焦車用動力系統等三大核心」、「轉型自動化解決方案,邁向智慧製造」、「攻能源、瞄準儲能、太陽能及風電」與「智慧生活,全方位雲端家電」四項經營主軸。負責機電和電動車相關業務的協理高飛鳶在見面會中指出,機電整合、車用動力系統、和智能化綠色生産體制是東元機電部門的三大核心,由於各國政府對節能減排和高效率的政策的要求,永磁馬達的高效率和輕量化的優勢將成為市場需求的重點,其中又以車用馬達為大宗,東元將朝向馬達和驅動器的機電整合方向來發展,預估機電相關營收在今年全年可達到20%的成長。高飛鳶表示,看好電動車動力系統的發展,東元已在台灣中壢及印度投資新建車用馬達專用產線,未來也考慮規劃在美國德州的東元西屋馬達廠建置車用馬達生產線。至於綠能產業方面,除了日前已曝光將承製國內離岸風電發電機定轉子的原型機之外,美國廠已經簽下了風機的代工生產,這些都是近期東元投入綠能產業的實績。由銷售單品轉向提供模組化或系統數位化解決方案,是東元智慧化產品的轉型目標,協理林勝泉表示,東元的智慧化解決方案可以協助既有工廠升級為單站智慧機械附加機聯網。若進一步連結到上層IT,就可以提供多樣化的智慧製造管理方案。而東元自動化部門除了近期研發生產應用於不同場域的自主導航移動型機器人之外,下半年將接續推出跟隨型AGV、多車移載系統,與整合型驅動模組,可應用於機械手臂的關節、電動載具、小型移動式醫療/測試設備。至於東元發展主軸中的能源工程部分,已經拿到900MW的離岸風電陸域變電站工程外,將藉由陸域變電站的整合能力及自有之電力設備,爭取海上變電站的商機。協理張松鑌指出,東元能源工程累積了過去IDC、儲能系統、太陽能電廠和離岸風電產業建置的豐厚經驗,今年正是起飛的關鑑時刻,可望成為營收重要的成長動能。家電部門協理彭継曾表示,在結合關係企業東捷資訊、東元捷德、和東訊的智慧化軟硬體技術後,逐步轉型變革,提供虛實整合的雲端管家服務,東元產品已從白色家電到家用空調、商用中央空調全方位的雲端覆蓋,使得產品更增添人性化與主動式服務;而結合能源管理系統的空調產品,更是台灣各大校園教室的最愛,已搶下具有指標性的國小空調標案。
4強聯手打造全台第一座5G智慧工廠 5G商用價值落地了
全台第1座5G智慧工廠正式亮相,由遠傳電信、台達電子、台灣微軟及參數科技4家ICT業者聯手,共同導入多項創新應用,成為去年5G正式開台後,企業5G專網應用在智慧製造上首件公開的案例。多年前在大陸已經展開智慧工廠布局的台達電子,去年開始籌劃桃園龜山工業區廠區的智慧工廠規劃,耗時約半年,由4家業者共同合作打造台灣首座應用5G環境的智慧工廠,成功升級的變頻器產線主要生產工業用向量控制變頻器產品,導入自動插件設備(RTM)、無人搬運車(AGV)、自主移動機器人(AMR),以及運用虛擬實境與混合實境(MR)、擴增實境(AR) 所建構的組裝訓練、操作輔助、視覺化設備控制與管理等智慧功能。達到隨時替換各式治具、產線快速配置、遠程協同合作的效益。台達電表示,這座5G智慧工廠正式上線後的實測數據,人均產值可大幅提升69%、全線產值提升初期即可達75%。台達總裁暨營運長張訓海表示,隨著少量多樣生產需求的趨勢日漸成形,台達智慧工廠在各個產品面,生產配置必須具備高度彈性調整的特質,如隨時替換各式治具與快速產線配置才具效益。穩定且安全性高的5G通訊支援這些彈性需求,讓生產設備在無線通訊模式下處於隨時移動狀態,資料傳輸與場域空間規劃也有更高的機動性。台達電桃園智慧工廠導入導入自動插件設備(RTM)、無人搬運車(AGV)、自主移動機器人(AMR),以及運用虛擬實境與混合實境(MR)、擴增實境(AR)技術,在目前少量多樣的趨勢下,新的智慧工廠配置更能彈性管理與提升效率。(圖/台達電子)另外,智慧產線中的AIoT應用,則是運用微軟Azure雲端服務與參數科技的Vuforia AR,進一步搭配微軟 HoloLens,透過這些創新的應用,可以提供遠端即時調整製程的參考,並有助於提高檢測精準度,讓產品良率與產能都能有效提升。遠傳總經理井琪表示, 上線至今3個月,不僅協助工廠端降低製程不良率、改善生產效能、提升設備稼動率與製程平衡率等重要指標效益。台達副總裁暨企業策略業務發展和聯盟總經理柯淑芬指出,未來可望開創CT+OT+IT新藍海,帶動台灣製造產業轉型,加速邁進工業4.0進程。台達電全球主要生產基地包括台灣、大陸、泰國等共計超過20個廠區,目前都有持續進行智慧產線的建設與升級。
東元董事名單還在喬!總座領軍搶訂單 智慧展秀防疫機器人
正當東元各大股東為了5/25股東會選舉的新董事名單,如火如荼地展開協商與溝通,東元集團今年召集東元電機、東元家電、東捷資訊、宅配通、安華機電等關係企業,共同參與2021智慧城市展,東元電機總經理連昭志現場展現AIoT行控中心、智慧防消毒機器人用於商辦大樓情況,以及社區型智能綠電方案,以解決老社區電動車充電需求。東元電機今天召開董事會,對於新董事提名的名單人選,還未確定。同時,經營團隊則由東元電機總經理連昭志領軍各家關企出席2021智慧城市展,今年參展主題「Smart TECO, Smart Life」,分成四大區:「智慧防疫服務」、「智慧物流」、「智慧運輸」、與「智能建築」。東元電機總經理連昭志表示,以AI和物聯網技術,優化智慧城市中的各項應用,也讓生活更安全便利。尤其在智慧防疫主題,推出了智慧消毒防疫機器人、科技防疫門禁、入口空氣抑菌箱等,適用於都市裡的各種商辦大樓、車站公共空間等,讓民眾在後疫情時代擁有安心的生活。東元集團智慧城市展現場。(圖/東元電機提供)在智慧防疫的主題,東元也有多項產品及解決方案展示,包括自主研發的智慧移動平台,去年因應疫情需求,開發出「智慧UVC消毒防疫機器人」,採用由LED紫外線燈管發出UVC照射進行殺菌消毒,及利用鉀離子水對環境進行大面積的噴霧消毒,目前已運用在人流眾多的商辦大樓大廳、交通車站公共區域等場域。另外,由東元集團關企東捷資訊代理的科技防疫門禁管理系統,可結合測量體溫、出勤打卡和門禁管理,節省廠辦的人力、更減少接觸。而在智慧建築方面,東元空調暨家電開發防疫新產品,將UV-C抑菌光應用在入口、循環及換氣裝置上,例如在入口處,使用空氣門裝置UV-C抑菌光,形成「入口抑菌」,能在引入新鮮空氣或循環過濾空氣時,達成抑制細菌和病毒的效果,有效降低帶入生物性汙染物(黴菌、霉、真菌、細菌、塵蟎⋯),還有換氣及循氣抑菌。東元集團智慧城市展。(圖/東元電機提供)至於大家非常關切的老社區電動車充電需求,「社區型智能綠電解決方案」是東元在智能建築區所推出的重要解決方案,關企安華機電特別針對老舊社區無法負擔日漸增加的電動車充電需求,及解決停車場或大樓因電動車充電而超出與台電契約容量增加電費等問題,提供社區客製化、結合太陽光電、又能節省電費的系統規劃,加速國內社區綠能發展的腳步。台灣電商、網購成長快速,由其去年疫情期間更是明顯,宅配物流業的管理系統更為重要。東捷資訊為物流業行控中心設計了戰情室,透過視覺化儀表板輕鬆掌握即時資訊,目前已運用在宅配通的實際管理運作上,從各站所及行進宅配車輛的籠車溫度監控、即時貨物查詢、駕駛關懷、行車軌跡、車輛調度,到完整績效檢視,搭配倉儲管理部分的智慧揀貨系統、以及智慧眼鏡、和智能跟隨車(Smart AGV)的運用,藉由大數據與AIoT技術,使宅配業者,可以實時掌握最新資訊,工作上更流暢。除了視覺化行控中心,東元集團更引進針對駕駛的AI影像監測系統,可以在行車違規判別即時提醒,降低違規率,提供安全的駕車環境。
24小時熄燈工廠啟用 雷軍:首款生產小米透明版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11日在小米10周年主題演講中表示,小米智慧工廠已經正式落成投產,生產的第一款產品就是最新發布的小米10至尊紀念版的透明版。他指出小米智慧工廠位於北京亦莊,目前投產的為第一期,是擁有全自動化生產線、能夠年產百萬台高端手機的「黑燈工廠」。據《新京報》引述雷軍所說,該工廠還將承擔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預研,智慧設備研發,全自動化生產線研發等任務。而雷軍也透露小米智能工廠3年後還會有第二期大陸IT之家報導指出,小米智慧工廠可以 24 小時熄燈生產,無人干預,配備智慧地面,AGV 運輸系統,支援微米級除塵科技。小米官方稱未來甚至可能每秒生產一台手機。此外,雷軍也發佈一款「透明電視」,上面搭載了一塊55寸 OLED面板,10bit色深,處理器為聯發科的MTK 9650,雷軍說這是目前最先進的電視晶片,而這款小米透明電視大師售價為4萬9999元人民幣,這也是小米有史以來發佈的最貴量產產品。
遠傳5G執照到手暑期開台 5G智慧工廠應用上線
繼中華電信取得我國第一張5G執照後,遠傳也通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審核後核發3500MHz、28000MHz頻段5G特許執照,成為我國5大電信業者第2家拿到執照的電信業者。NCC表示,遠傳電信標得3500MHz、28000MHz頻段用以發展5G,陸續完成事業計畫書變更、資通安全維護計畫及各項網路建設之法定義務,並向NCC申請核發特許執照。NCC委員會議考量該公司申請案之法規面義務均已達成,故決議核發遠傳電信5G特許執照。遠傳表示,自4月獲得系統架設許可後積極進行網路建設,目前已建設數百台5G基站,將如期在暑假開台。遠傳也著手在5G智慧工廠的應用,目前已與台達電子、微軟合作,搭配5G 80MHz連續頻寬,在台達桃園龜山廠生產線導入AGV無人搬運車、AOI瑕疵檢測設備、微軟雲計算、物聯網與混合實境科技三大應用。NCC說明,依業者規劃進度,預計最快於今年7月我國將邁向5G新紀元,國人將可運用5G網路之高寬頻影視(4k/8k)、多樣化AR/VR、360°視訊等服務及其應用於運動賽事、演唱會之場景,體驗5G大頻寬、低延遲、大連結之特性。
年研發砸近400億元鴻海5G+工業互聯網示範區深圳啟動
隨著5G被視為創新產業應用的新驅動力,各家企業正積極佈局5G在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在深圳園區提出的「富士康5G + 工業互聯網應用示範園區」入選廣東省工信廳舉辦《廣東省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範園區試點方案》,試點期限為2020年-2022年。日前廣東省公告第一批「5G + 工業互聯網」應用示範園區核可名單,其中由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工業富聯)、控股子公司富華科精密工業(深圳)、中國聯通深圳分公司聯合申報的「富士康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範園區」成為深圳地區唯一入選的專案,另外入選名單中還有來自廣州、珠海及佛山的企業,行業別從通信業、機電業、家電業等。工業富聯表示,目前已有多個合作項目進入測試階段,其中有涉及AGV移動視覺檢測及反向控制、刀具壽命預測等技術的「5G+精密刀具」專案,是該業內首個實現5G在精密刀具智慧作業場景的部署及應用,近期就會投入使用。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解釋:「5G技術的低延遲特性,使生產製造決策變得更準確、更智慧、更有效率和價值,提升了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價值。」工業富聯表示,近年持續進行5G + AI的核心技術研發,研發費用也持續增加,2019年投入的研發費用高達人民幣94.27億元(約新台幣396億元),相較上血年同期增加了4.76%。依照廣東省工信廳規劃,目標在2022年時,工業園區及園區內營收超過百億元的工業企業,都將完成5G網路全覆蓋的計畫。
7天縮短成4小時 創新數位技術裝假牙1天搞定
過去裝假牙必須先印模再製作,中間至少需等待7至14天才能完成,過程耗時,病患使用臨時假牙在咀嚼上也有脫落的風險。金屬中心研發「即時贋復解決方案」,透過口掃與數位科技,能將療程縮短在1天內完成,大幅改善傳統假牙製作流程與效率,榮獲2020年度iF設計大獎。金屬中心研發成果獎聲不斷,繼日前以「金屬扣件產業製造智慧化技術」、「仿生智能AGV艦隊系統」揚名2020年美國愛迪生獎,近期「即時贋復解決方案」與「可降解鎂合金血管夾」分別榮獲德國iF設計獎及德國紅點設計獎。其中,金屬中心以「即時贋復解決方案」於2020年度的iF設計大獎56個國家,計7,298件設計作品參賽中脫穎而出,奪下產品設計獎,展現創新研發的軟實力。「即時贋復解決方案」藉由全面性整合口掃系統及穿戴式眼鏡、雷雕系統、矽酸鋰玻璃陶瓷,以同樣療程為例,傳統假牙製程需要7天以上,但此套系統將可縮短為4-5小時,在診所端1天內就能完成加工及讓病患進行補綴。病患早上進入診間,下午就能裝好假牙,很快就可以正常飲食,病患無須經過漫長等待和使用臨時假牙的不便,大大提升贋復治療效率。另一個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的「可降解鎂合金血管夾」,從合金設計、加工技術與表面處理著手,是全球第一款具人體吸收性,於體內可降解鎂合金的止血夾。「可降解鎂合金血管夾」使用生物可降解之醫材,術後不需再次手術取出,透過材料逐步降解,減少組織二次傷害;改善傳統不鏽鋼或鈦合金止血夾,於病患體內存有金屬物品,以干擾核磁照影等檢查,降低病患術後追蹤疑慮;不僅操作簡易、快速、更有利於醫師臨床使用。金屬中心執行長林秋豐表示,將科技技術融合美學設計,強化人因工程的介面整合,突破技術上的限制瓶頸,金屬中心將持續研發符合民生或產業需求的產品設計,並以國內自主的創新技術,開創研發成果運用的全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