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掛牌
」 台股 美股「錫」捲科技廠2/有電路板就有它!靠研發低溫、回收錫成全球大廠ESG標配
「不要說電子五哥,電子十哥都是我們的客戶,也靠著這些客戶向品牌廠推薦測試,而打入產品供應鏈。」昇貿(3305)董事長李三蓮日前在50周年慶上表示,台灣為全球電子產品代工,昇貿的利基點就是靠著台商客戶介紹,也隨客戶需求搭上綠色環保節能風,讓自家產品「低溫錫」「回收錫」成為全球大廠ESG標配,國際大廠上門爭相合作。昇貿成立於1973年,早期產品多為工業用錫棒,隨著科技進步,電子零件越做越小,也漸漸發展出錫膏產品,「台商代工廠們做什麼,昇貿就配合到哪。」李三蓮說,舉凡電路板、半導體、封裝、汽車零組件、LED、太陽能電池等高科技產業,隨處都有昇貿產品的蹤跡。昇貿不僅是台灣電子業發展的見證人,也成為全球電子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原材料,並與日商千住、美商阿爾法位共同並列為全球前三大錫製品廠商。「未來公司將鎖定兩大方向,一為電動車,主要是充電椿用的錫棒;二則是ESG風潮下,品牌廠、代工廠為了減少碳排,低溫錫、回收錫將會是客戶的需求所在。」昇貿二代接班人、47歲總經理李弘偉明確表示,做材料不是自己閉門造車,隨著2026年歐盟碳稅將上路,沒做ESG的企業需負擔高額碳稅,已成為全球企業運動,因此昇貿跟著趨勢前行,回收錫及低溫錫都已在出貨中。昇貿跟隨著廣達、英業達、緯創前進墨西哥購廠,希望就近服務特斯拉,成為其供應鏈。(圖/報系資料庫、翻攝自electrek官網)李弘偉表示,目前車用比重持續提升,台達電為車用最大客戶,錫棒已導入台達電的充電樁,由於台達電耕耘電動車的主軸明確,若能擴大合作層面,將伴隨台達電版圖擴張,可望帶來成長動能。目前昇貿營收比重以錫棒為重,占營收比重約37%,主要客戶為台達電(2308),每月出貨量約20~30噸,而光寶(2301)每月也約有15噸的出貨量。另外,昇貿也跟隨廣達(2382)、英業達(2356)、緯創(3231)在墨西哥購廠,就近服務特斯拉,進軍電動車市場。該廠即將試投,相關設備將在11月底建置完成,預期2024年首季月產能即可達10噸。錫膏則占營收比重約22~25%,主要是電子五哥供應伺服器及NB,但錫膏的毛利較高,因此占整體獲利比重達40~50%,可說是昇貿獲利的重要支柱。李弘偉指出,尤其在金寶(2312)介紹下,近來昇貿的錫膏被應用於SpaceX基地台並取得認證指定採用,意外讓昇貿搭上低軌衛星商機。至於昇貿開發低溫鍚膏則是一場意外。2016年英特爾(Intel)為要解決電路板遇高溫加熱變形問題找上昇貿,團隊前後花了2、3年研發低溫錫和助焊劑才克服挑戰,當時成為英特爾4家合作業者之一,也是台灣唯一、亞洲唯二獲得認證廠商,除可廣泛運用在半導體封測上,也順勢搭上節能減碳順風車,如今客戶涵蓋微軟、蘋果、廣達、美光,也被市場歸類在AI概念股。李弘偉表示,目前昇貿營收主要來自錫棒,而錫棒最大客戶為台達電,昇貿可望跟隨台達電擴大錫在電動車上的應用。(圖/黃鵬杰攝)李弘偉解釋,低溫錫膏熔點較低,因此有助於大幅降低製造過程中所消耗的電量和碳排量,又能延長產品壽命,當製程採用低溫焊錫,可使消費性電子產品於組裝時減少25~40%的能量消耗,組裝時所需要的耐熱材料使用量亦可減少25%,大量降低環境的負荷。李弘偉看好明年低溫錫膏市場滲透率的提升,「低溫錫膏目前NB廠以聯想為主,而聯想也要求零組件廠陸續採用,如固態硬碟SSD領域,包括WD、美光、鎧俠、海士力等都已在出貨,會跟著聯想成長。」Intel也規劃2024年新CPU一定要使用低溫錫,其他晶片大廠如AMD、NVIDIA等也有相關規劃,面板、SSD、DRAM等也已在測試中,將成為昇貿未來營收獲利成長的動能。然而昇貿積極搶攻ESG綠色商機做的不僅如此,李弘偉表示,近年國際科技大廠開始要求使用再生材料,同時也希望把回收產品再利用,目前昇貿已是台灣最大PCB回收錫供應商,回收錫也已有小量出貨,未來也會成為帶動營運表現的金雞母。昇貿靠著研發追求永續成長,除了成立先進材料研發中心,布局半導體先進封裝、低軌衛星、電動車等多元應用外,今年更與中央大學共同設立聯合研究中心,攜手開發電動車元件組裝、AI晶片先進封裝技術,及低碳與低能耗製程的低溫焊錫材料,預計2024年導入市場。今年7月,昇貿與中央大學合作成立聯合研究中心,昇貿10年內將投入5000萬元,合作開發關鍵材料及減碳技術,培育高階半導體及綠領人才,搶占綠色商機。(圖/中央大學提供)展望明年,李弘偉表示,看好筆電將於明年上半年落底反彈,伺服器的量則一直往上,搭配AI伺服器、充電樁與車用電子、低溫錫膏及再生錫料出貨放量,預估明年整體出貨量可以成長1~2成。此外他也透露,大陸內需市場遲早步入復甦,昇貿將不排斥啟動併購,赴第三地掛牌,台灣則進一步轉型為控股公司,昇貿目前已經啟動組織架構的調整,逐步將焊錫事業整合至大陸蘇州廠,目標2025年於大陸A股掛牌上市。
富豪新列傳/來自台中大甲鋼鐵小廠的富豪新面孔「新萊應材」李水波 從食品級翻身半導體大咖最愛
台灣50大富豪總算出現了一張新面孔,「新萊應材」董事長李水波,這間1991年在台中大甲成軍的鋼鐵應材小廠,從食品跨足生物醫藥再進軍半導體產業,近年因大陸扶植半導體產業,營收獲利及在深圳掛牌的股價一躍而起,67歲的李水波也以11億美元身價,衝上富比士富豪排行榜。對台灣投資人而言,無論是新萊應材還是創辦人李水波,都很陌生,但對半導體大廠台積電或英特爾而言,新萊應材的2017年推出的半導體自有品牌「Nano Pure」,包括真空系統、氣體管道系統等高潔淨應用材料則是心頭好,包括合肥晶圓廠、台積電南京晶圓廠及英特爾在東北大連設廠,都使用新萊的產品。新萊應材的崛起,可說是另一則台灣之光故事。1956年出生的李水波,對機械有獨特興趣,台北工專畢業後,先後在台中大甲一帶鋼材廠工作,專精不鏽鋼材,一路從小職員做到廠長,1991年和妻子申安韶決定自行創業。新萊應材從食品產業不鏽鋼潔淨管起家,目前旗下共有5家子公司,橫跨食品醫藥、真空系統、氣體及包裝等。(圖/截自新萊官網)李水波夫妻倆的創業,從進入門檻較高的食品產業等級的潔淨不鏽鋼管切入,夫妻倆一個具有技術背景,一個是國貿背景,透過外貿單位的資訊尋求訂單,接到來自美國第一張訂單4萬美元時,李水波還是到大甲腳踏車設備廠借機台生產交貨。新萊應材站穩腳步後,在來自河南的岳父建議下,2000年到中國昆山設廠,專攻食品產業的潔淨不鏽鋼管,第一張訂單就拿到中國第一大乳品「伊利集團」的400萬人民幣訂單,成功打響知名度。爾後爆發SARS疫情,2004年中國醫藥界找上門,要求新萊應材打造生產疫苗設備專用的特殊不銹鋼材,李水波因而跨足生物製藥,兩年後,英特爾要在大連蓋廠也找上門,要求新萊應材提供晶圓廠真空無塵製程設備所需的特殊不銹鋼材,有此經驗後,2009年新萊應材也加入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成為會員。對於跨入半導體領域,李水波曾說,「精密的焊接、潔淨的表面處理、精密的機械加工,這三塊是新萊應材最核心的領域。」「製造過程中需要非常潔淨的環境,尤其半導體生產過程中需要透過管線輸送超純氣體,這樣晶片才不會被污染。因此,輸送管道很重要,公司產品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李水波看好導體生產過程中輸送管道的重要性,也順利打入台積電南京廠供應鏈。(圖/台積電提供)2017年新萊推出半導體自有品牌Nano Pure,專注研發高潔淨應用材料,包括真空系統、氣體管道系統等),正式獲得中國半導體廠採用,包括合肥晶圓廠、台積電南京晶圓廠所使用的特殊氣體管線,都是新萊的產品。目前新萊應材集團旗下共有5家子公司,包括食品醫藥相關的新萊潔淨、真空系統的新萊應材、氣體相關的昆山萊恒(Nano Pure)、以及2016年收購的美國GBN及2018年收購的山東碧海包裝,成了唯一跨足真空半導體、生物醫藥、食品安全三大領域的高潔淨應用材料製造商。美中貿易戰爆發,中國大力扶植半導體企業,新萊應材營收開始走高,2021年創下破20億元人民幣新高點,2011年在深圳A股掛牌的新萊應材股價,也一舉擺脫長年徘徊的10到20元人民幣區間,去年拔地而起,3月衝破50元人民幣,因價量異常波動,去年4月一度傳出內線交易遭查,股價跌回31.7元人民幣,隨後又反彈,去年10月最高來到107.5元人民幣,目前則維持在60-70元人民幣之間。從台灣西部小鋼廠翻身為半導體設備概念股,在中美半導體大戰及中國半導體自主化趨勢下,新萊可說是居於有利地位,儘管法人憂心疫情對解封後的中國仍有影響,但彭博社日前也報導,中國考慮改變撒大錢的方式來補助半導體產業,對李水波而言,2023年將是鴻兔大展年。新萊應材股價去年出現大幅拉升,儘管4月因為傳出疑似內線消息而拉回,但仍在基本面推升下續衝高,一度衝過百元人民幣大關。(圖/截自富途牛牛)
富士康大解密 用照片說32年發展史
32年前的6月6日,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將企業佈局延伸到大陸,選擇在深圳建立了第一座工廠世界工廠-富士康,32年富士康不僅在大陸多個省份成立據點,也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全球世界500強排名第32名。1988年富士康投資大陸第一個基地-深圳海洋廠。(圖/富士康)1988年成立的富士康(鴻海集團子公司),今(6)日度過32歲生日,富士康在微信官方帳號《富士康》分享32年來,自深圳開始布局設廠一步一腳印,用照片說故事,在第一張照片中就看到年輕時的郭台銘一行8人赴深圳投資考察後,在深圳街頭留影,照片右下角寫著88. 5. 25(1988年5月25日)。1922年深圳黃田廠開工建設留影。(圖/富士康)1988年,富士康第一個在深圳投資設廠的基地是深圳海洋廠、1992年增加了深圳黃田廠、1993年再增加江蘇昆山科技園廠、3年後,深圳龍華科技園開工建設、1999年,富士康建廠觸角西進到山西晉城,晉城科技園開工建設。在擁有5個基地工廠後,富士康經營的策略愈來愈明確,當時內部訂定了「長期、穩定、發展、科技、國際」的發展策略。1996年深圳龍華科技園建廠開工一景。(圖/富士康)2001年龍華科技園鴻富錦保稅工廠成立,意味著鴻海在出口業務方面已經更具經濟規模,2002年,富士康已經拿下大陸內地企業出口200強榜首,同年富士康IE學院成立,學院為員工開設多門課程,員工可以免費選修,時至今日,這些課程也獲得當地政府的學歷認可。2003年再新增了山西太原科技園、同年成立富士康奈米科技研究中心。2001年龍華科技農鴻富錦保稅工廠成立。(圖/富士康)2004年成立山東煙台科技園,同年深圳廠年度出口金額已經突破百億美元大關。2005年天津科技園開幕,集團也擠進《財富》雜誌世界500強第371位。同年,富士康國際控股(FIH)在香港掛牌上市。2006年集團營收突破新台幣1兆元大關,大陸專利排行榜也位居榜首。2005:郭台銘出席富士康國際控股(FIH)香港掛牌上市活動。(圖/富士康)2007年江蘇淮安科技園、湖北科技園、河北廊坊科技園開幕,當年大陸政府也為富士康開出春運員工專車-A286富士康專列。2008年,浙江嘉善科技園開幕,同年5月大陸四川汶川大地震,富士康捐出7,20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3.24億元)協助重建2009年,重慶科技園、四川成都科技園相繼開幕,富士康在世界500強的排名再前進來到109名。2009年重慶科技園產業基地奠基。(圖/富士康)2010年鄭州科技園成立,同年首屆「富士康之星」優秀員工評選活動起跑。2011年,廣西南寧高新園區項目投產。2012年河南濟原科技園開幕,首屆富士康之星優秀員工來台灣旅遊。2013年,貴陽第四代綠色產業園奠基,世界500強排名排名為第30名。2014年,提出「11屏3網2雲」及「雲移動大智網+機器人」產業生態鏈。2015年,推動「工業互聯網」。2010:鄭州科技廠奠基。(圖/富士康)2016年,集團母公司鴻海入主夏普,世界500強排名排名為再前進到第25名。2017年,鴻騰6088精密科技(FIH)在香港掛牌上市。2018年,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Fii)在上海A股掛牌上市。2019年,劉揚偉接棒郭台銘擔任集團董事長。富士康之星優良員工台灣旅遊。(圖/富士康)富士康入主夏普。(圖/富士康)劉揚偉接下集團董事長一職。(圖/富士康)
中國存託憑證新政上場 大利多為A股增添新動能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發表「開放共創繁榮,創新引領未來」的演說,主旨為加大開放和激勵創新,關於「激勵創新」的表現可以特別觀察中國存託憑證(CDR)新政,市場對於CDR的關注始於中國火速核准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互聯網(FII)赴A股掛牌。華頓投信認為,CDR試點讓A股為新經濟提供新規則,有望加速新經濟的優質上市公司回歸,為中國資本市場引入活水。 過去在A股嚴苛的發行制度下阻礙中國優質互聯網企業在A股上市,新經濟體的獨角獸企業或因獲利能力及公司架構等因素,無法滿足A股上市條件,導致大量優質上市資源只能轉向海外。過去境外的企業想回歸A股,往往需要經過私有化、回歸等流程,過程繁瑣用時冗長,CDR推出以後,有望推動境外上市公司加速回歸,為優質企業打通直接融資的管道。目前首批試點的目標企業規模預計達9兆人民幣;預計首批發行規模為2017年IPO募資規模的2-6倍。市場預測的試點企業主要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已經在境外上市的新經濟公司,5家上市公司分別是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京東以及網易,這五家的總市值約為7兆人民幣;另一部分則是當前處於快速增長,在行業內處於相對領先地位的尚未上市的中國公司,這些獨角獸企業目前估值預期約為2兆人民幣。華頓投信預期CDR制度將對市場產生正面影響。CDR制度將使得A股市場結構更加合理,讓資本市場更貼近新經濟。政策的傾斜將引導科技股新鮮血液的流入和回歸。未來可預見的是,隨著更多高成長的「獨角獸」企業在A股上市,A股市場結構將趨向合理。另一方面,對比目前A股、海外上市的中資股、美股科技類股估值、市值和盈利占比,海外上市的中資科技股業績增速最亮麗、估值表現最好。隨著中概股逐步回歸,市場的資金將流向基本面更好的CDR,獲利表現突出的中國科技龍頭將得以脫穎而出,是積極型投資人佈局中國不可或缺的核心配置。 (註﹕以上所提及之個股或公司,僅供作為說明或舉例之用途,並非推薦或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