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億
」14家金控前10月獲利出爐!創史上同期新高 10家超越去年一整年
14家上市金控的10月獲利全數出爐,壽險子公司10月獲利動能持續成長、銀行子公司10月獲利動能則是較9月微降,10月整體14家金控獲利為359.46億元,較9月的367.85億元稍降,下滑8.39億元,微降2.28%。14家金控前十月獲利達5,369.24億元,超越2021年的15家金控5,275.9億元,創史上同期新高。今年前十月獲利較去年同期的3,646.81億元,年增率達47.23%。以前十月獲利數字來看,已有10家金控前十月獲利超越去年全年,包含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凱基金、元大金、第一金、玉山金、永豐金、新光金、台新金,還有4家金控也距離去年全年獲利不遠,包含兆豐金、華南金、合庫金、國票金。在全年獲利預估上,預估11月、12月獲利若能維持約300億元動能,且年底未有大筆呆帳打消,今年全年金控獲利將有極高機會突破單年金控獲利最高的2021年5,806億元,締造單年金控獲利的新紀錄。觀察前十月獲利上,富邦金、國泰金在千億元基礎上持續上攻,分別為1,302.9億元、1,086.4億元,中信金為633.89億元,其次為兆豐金311.12億元、凱基金308.83億元、元大金303.36億元,紛紛突破300億元大關。第一金、玉山金、永豐金、新光金都在200億元以上。獲利年增率上,富邦金81.39%排名第一、國泰金66.57%居次,再來則是凱基金63.99%,前三大皆擁有龐大壽險子公司,新光金則是由虧轉盈。
突破4000億!14家金控前七月獲利出爐 富邦金奪冠
14家金控獲利9日全數出爐,7月獲利達943.89億元,前七月獲利一舉突破4,000億元,衝上4,318.04億元,年增率達58.23%,更一舉突破金控全年獲利第二高、第三高的2020年3,768億元、2023年3,652.79億元。由於接下來還有五個月時間,只要獲利穩健,今年將有望突破單年金控獲利最高的2021年5,806億元,締造單年金控獲利的新紀錄。今年前七月獲利中,第一名為富邦金1,078億元,國泰金931億元居次、中信金480.48億元排名第三,開發金、兆豐金、新光金、元大金均突破200億元大關。此外,第一金、玉山金、永豐金、華南金、合庫金、台新金前七月獲利也都突破100億元大關。以前七月的獲利年增率來看,共三家超過80%,包含富邦金94.41%、國泰金90.08%、開發金81.19%。此外,新光金由虧轉盈,這四家金控均是擁有大型壽險子公司的金控。整體來看,今年前七月金控獲利結構中,以9家壽險占1,971.71億元最高、13家銀行占1,816.14億元、13家證券占427.82億元。
台股漲逾百點上看20700 台積電一開盤797元上漲11元
受到美股四大指數全面上漲,台股7日以20634.62點開出,上漲111.31點,台積電(2330)以797元開出,上漲11元至797元,目前來到795元;聯發科、聯電、廣達、京鼎、創見、立積等也都上揚,光罩(2338)來到75.7元、十銓(4967)來到114元,兩檔漲停板。美股周一四大主要指數全面收漲,道瓊工業指數上漲176.59點或0.46%,收38852.27點;標準普爾指數上漲52.95點或1.03%,收5180.74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192.92點或1.19%,收16349.25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104.26點或2.21%,收4820.45點。亞股也表現不錯,日經225指數開盤上漲1%,至38,636.23點;東證指數開盤上漲0.8%,至2749.74點。韓國KOSPI指數開盤上漲1.6%,至2718.17點。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上週(113/4/29~113/5/3)外資在集中市場總買進金額為5,704.49億元,總賣出金額為5,352.56億元,買超為351.93億元,另統計自113年年初至5月3日止,外資總買進金額為10兆1,760.76億元,總賣出金額為10兆1,897.62億元,累計賣超為136.86億元。上週外資在集中市場買超351.93億元,買超臺企銀5.90萬張最多,其次為開發金、國票金;另賣超群創5.80萬張最多,其次為矽統、京元電子。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整理台灣證券交易所2024年4月1日前公布的財報,發現去年製造業上市櫃公司獲利衰退,營業利益年減26.4%,但業者為了維持領先優勢,仍積極開發技術,讓研發支出逆勢成長,其中以台積電投入1787億元穩居冠軍,占整體製造業研發費用25.8%,聯發科投入806億元為亞軍,瑞昱投入201億元居第三。研發費用前3大公司為台積電投入1787億元居冠,年增11.1%,占整體製造業研發費用25.8%,金額及占比續創歷年新高;第二名是聯發科投入806億元,第三名瑞昱投入201億元。
台積電研發砸1787億元不手軟 但2023年營收最多的是「這家」
經濟部統計處整理台灣證券交易所2024年4月1日前公布的財報,發現去年製造業上市櫃公司獲利衰退,營業利益年減26.4%,但業者為了維持領先優勢,仍積極開發技術,讓研發支出逆勢成長,其中以台積電投入1787億元穩居冠軍,占整體製造業研發費用25.8%,聯發科投入806億元為亞軍,瑞昱投入201億元居第三。 每年均有公布財報之「製造業」上市櫃公司共有1101家,不過去年因為終端電子產品消費動能疲弱,產業鏈持續進行庫存調整,所以整體營收淨額18.87兆元、年減10.7%,其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電子零組件業分別年減9.8%、10.4%。而營業利益1兆4851億元,年減26.4%。經濟部表示,2023年營收淨額前3大公司依序為第一名的鴻海3兆4486億元、第二名台積電2兆1533億元,以及第三名的和碩為1兆1820億元。營業利益前3大公司則為台積電9074億元、聯電487億元及聯發科423億元。不過即使營收及獲利減少,研發支出仍逆勢成長,2023年製造業上市櫃公司研發費用6927億元,為歷年新高,年增2.9%,其中以電子零組件業研發費用4507億元居首。研發費用前3大公司為台積電投入1787億元居冠,年增11.1%,占整體製造業研發費用25.8%,金額及占比續創歷年新高;第二名是聯發科投入806億元,第三名瑞昱投入201億元。 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前3大依序為台積電6350億元,占整體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5成3,其次為聯電793億元,以及力積電的479億元。摩根大通最新報告表示,台積電在技術創新和先進封裝領域的地位,未來在AI時代將起到關鍵作用,透過一系列技術突破,台積電有望在未來幾年繼續保持在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
防疫雙險理賠破806億「遠超出」全體增資額 業者:BA.5疫情不降十月破千億
「防疫雙險」隨著BA.5疫情升溫,今年以來八個月理賠金額總計逾806.63億元,已超出總收取保費55.18億元的15倍,目前第一波增資案中,國紀世紀與中信產險共140億元資金已到位,業界預估隨著單周理賠金增加50億元的速度,恐怕九月底、十月上旬即正式破千億元。金管會保險局今天(6日)公布統計,今年1月1日累計至9月5日為止,產險公司所銷售的「防疫保單」保險商品的承保件數為473.32萬件,保費收入45.06億元,理賠件數170.07萬件,理賠金額646.08億元,今年防疫險累計理賠金額已逾所收保費收入14.3倍。在產壽險公司皆有銷售的疫苗接種相關保險商品,今年1月1日累計至9月5日為止的承保件數為240.37萬件,保費收入10.12億元,理賠件數38.62萬件,理賠金額160.55億元。保險公司為了支應防疫險理賠已展開第一波增資案,目前已獲金管會核准的有富邦產險增資150億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增資147億元,國泰世紀產險增資100億元,中信產險增資40億元,增資金額共437億元;另有3家產險融通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