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步驟
」驚蟄打小人8步驟完整解析 體驗香港「非遺」專家大推
2023年3月6日,節氣來到「驚蟄」,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驚蟄日是以春雷驚醒蟄伏於地下動物之時日,蟲蟻走獸冬眠結束,而古人擔心「驚蟄」後,害蟲便蠢蠢欲動,就連冬眠的老虎也都會跑出來覓食。老虎在民俗上象徵口舌、血光、凶煞,蟲蟻蛇鼠則被認為是小人、煩人的是非,故節氣「驚蟄」期間,流傳打小人、引貴人、祭白虎的習俗。楊登嵙教授分享,香港銅鑼灣的鵝頸橋下「打小人」很有名,香港政府甚至將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打小人的地方一般會在陰暗處、三叉路口、橋底、山邊等地進行,因為這些地方容易招喚鬼神,而且三叉路口煞氣較大,能克制小人,叉傷小人。不過,在古代,「打小人」原本是種詛咒他人的巫術。「打小人」儀式的步驟:請神:用香奉請天地神明。稟告:將委託人之姓名、生辰八字等寫在百解靈符上。打小人:利用各種象徵物如委託者或施術者之鞋或宗教象徵武器毆打、傷害小人紙。祭白虎:若在驚蟄日打小人則須祭白虎。以黃色的紙老虎代表白虎,祭祀一般是使用小塊生豬肉沾上豬血,放入紙製白虎口中,代表餵老虎,當老虎吃飽後便不會再傷害人。化解:將一切是非禍害、災害等,用撒花生、豆子等小物體或百解靈符等以消災解厄。祈福:以紅色的貴人紙,為委託者祈求貴人幫助。進寶:將元寶、金銀紙等焚化供奉鬼神。擲筊:將兩個半月形,一面內平坦為陰、一面向外彎出為陽的半月形木塊擲出,一內一外為聖杯,出現聖杯表示儀式圓滿完成。打完後要將小人衣紙化掉,切勿將其帶返家中,用來打小人的舊鞋,也不宜再穿,整個流程類似祭改法,與替身巫術咒詛原理。楊登嵙教授認為,這也是一個洩憤的好方法,可以平衡個人心態,所以打小人這個行為,也應流存下去,讓積忿之人多一個宣洩機會,是一個在繁忙壓力的社會,安撫心靈,穩定情緒的方式。
「不便自行採檢者」如何快篩? 醫曝採檢8步驟
台灣本土疫情升溫,民眾為了檢測自己是否染疫,紛紛搶購居家快篩試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社區暨家庭醫學部主任林文元也特意提出8點注意事項,讓大家在協助如長輩與孩童等不方便自行採檢者時能有所依據。1、使用前先確認內容物是否完整及詳細讀說明書,各廠牌採檢方式略有差異,需多注意。2、幫助家人採樣時,採檢者請先確實洗手消毒並配戴口罩,請受檢者放鬆心情,頭部稍向後仰,讓採檢者方便使用採檢刷進行取樣。3、採檢刷深入至鼻腔約2.5公分直至遇到阻力即可。4、以旋轉方式進行,完成一邊後再取樣另一個鼻孔。5、將採檢刷放入試管中轉動3到5次後靜置一分鐘。6、取出採檢刷時,將刷頭沿著試管內側轉動,並用手擠壓試管側面,盡可能將刷頭吸附的液體擠出。7、滴3滴萃取液至快篩卡匣,靜待15分鐘,快篩結果將出爐。8、取樣完畢後,採檢者與受檢者確實執行消毒動作。林文元提醒,即使檢測結果為陰性,仍需做好自主健康管理,一旦出現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相關症狀,應配戴口罩,盡速前往就醫,且就醫時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示,若檢測結果呈陽性,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請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打1922,依指示方式處理;若是非居家隔離且非居家檢疫者,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進一步檢測,並將使用過的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一起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予院所人員處理。
疫情新受災戶!2萬名糞便潛血陽性者未回診 拖半年大腸癌機率增2倍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前往醫療院所就醫意願降低,以致癌症篩檢數量下降。經資料分析顯示,截至110年7月底四癌篩檢(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已超過240萬人次,相較109年同期篩檢數量減少約1成。定期癌症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異常,以大腸癌為例,大腸癌連續13年發生人數第1位,是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有超過1萬5千名大腸癌新診斷個案,男性的發生率又比女性多約1.5倍。大腸癌是男性發生率的第1位癌症,女性第3位,故鼓勵男性要特別留意。經國民健康署篩檢資料庫分析,109年男性的篩檢人數約52.5萬人,低於女性的71.8萬人,因為男性篩檢人數少,故早期發現息肉人數也較少,罹患大腸癌風險會相對增加。國民健康署補助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糞便潛血檢查沒有侵入性且檢查前不必限制飲食,可鼓勵符合資格的民眾(民國36年至60年出生)的民眾,帶健保卡就近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就可在家輕鬆採集檢體後送回醫療院所作檢驗。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篩檢資料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以及每20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而今年因受新冠疫情影響,造成大腸癌篩檢結果陽性個案,不敢進一步到醫療院所做大腸鏡檢查,截至7月底尚有約2萬名篩檢陽性個案尚未接受大腸鏡檢查,也就是可能會有1萬名大腸息肉及1千名大腸癌個案待檢查發現。若糞便潛血篩檢為陽性,是否可以再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而不做大腸鏡確診呢?根據我國研究資料分析顯示,超過6個月以上做大腸鏡,得到進行性大腸癌的風險增加2倍,而若超過1年才做大腸鏡檢查者,風險更達到2.8倍。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暨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醫師表示,現疫情趨緩,醫院也都有良好的感染防護措施,呼籲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越早進行大腸鏡檢查,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越低,是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的不二法門。國民健康署補助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糞便潛血檢查沒有侵入性,也不會造成疼痛,且檢查前不必限制飲食,安全又簡單的採便8步驟,符合補助資格的民眾可以帶健保卡到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再使用糞便採集棒刮取檢體並送回醫療院所,便可等待篩檢結果。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篩檢資料顯示,透過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及降低二期以上大腸癌29%發生率。早期大腸癌的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而第4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僅為1成4。國民健康署提醒符合資格的民眾,趁疫情趨緩加緊腳步至特約醫療院所接受大腸癌篩檢,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火場8步驟!「關上門延緩火勢發展」改變火災路徑 增救命時間
近日火警頻傳,錢櫃惡火、高雄醫家透天厝大火奪走許多條寶貴的生命,引起民眾對火災發生時應如何應對的重視。消防達人林金宏就整理出8個步驟,「在火場,只要有一個條件改變,可能應變做法會完全不同,所以我僅針對在我所設定情境下的疑問回答。」林金宏在粉絲專頁《林金宏的消防天地》以自製場景為例解說,煙熱從樓梯口上來,木造隔間,房門均處於關閉狀態,房間窗戶也均處於關閉狀態,但2、3號房的隔間上半部是玻璃,火災蔓延路徑的順序應為1、2、3、4、5,雖然4、5號房更靠近火點,但因2、3號房的隔間上半部是玻璃,玻璃會先破,煙熱會先侵入2、3號房。(圖/翻攝自《林金宏的消防天地》粉絲專頁)如果人(成人、身心健康)在3號房,發現火災時,門外已有煙、還沒有熱,但因建築物是單一樓梯,且起火點是在下面樓層,已經無法逃生,如何改變火災路徑。1、 先關A號門。(如果晚上睡覺時,房門本已關閉,這個動作就可省略)2、 從室內繞過去關B號門。(如果晚上睡覺時,房門本已關閉,這個動作就可省略)3、 打開X窗,全部打開。4、 關上C號門。5、 打開Y窗,開1/3即可。6、 跑到Z窗懸掛明顯物品。7、 躲在Z窗下方。8、 通知119受困的位置就是窗戶明顯物品處。林金宏強調,在看建議時,一定要先把上述設定的情境看清楚,目前設定的情境是受困者發現火災時,只有煙,沒有熱,此時就算房門沒關,在沒有熱的煙中,應該都還有時間及能力去把門關上;關上門就可延緩火勢發展,讓受困者有更多時間去做後續動作。一定有人會提出,萬一跑到B門時,煙熱已經很大,如何把門關起來。林金宏說,這是很多人在討火災應變時會出現的迷失,把不同的火災階段混在一起看;用火災已經燒得很猛烈的情境來檢討火災初期的應變,當然會覺得初期應變的做法有問題,所以如果有這種張飛鬥岳飛的問題,會選擇不回應。而關上門之後,因為玻璃破掉就會讓煙熱竄入房內,所以一定要先打開X窗,讓煙熱排至戶外,這是第一個改變火災路徑的關鍵。接下來關上C門,阻隔煙熱波及3號房,這是第二個改變火災路徑的做法;為了不要讓3號房因為1、2號區域的煙流竄入,造成濃煙密佈,應該在關上C門之後,將Y窗打開,讓這些流入的煙可以排出。但隨著火災發展,C門有可能在火災侵入2號房一段時間之後也毀損,這時煙熱就會竄入3號房。林金宏解釋,這也是為何他Y窗只建議打開1/3,因為1/3在一開始,已經足夠把流入的煙排出;不過到了C門已毀損的階段,代表2號房的火勢應該很猛烈,(圖/報系資料照)這時不能再提供太多氧氣讓火勢更猛烈,所以用通風控制燃燒,開了1/3的窗戶,不僅可以讓煙熱從這個開口排出,也可減緩火勢發展,這也是改變火災路徑的第三道防線。林金宏指出,到了這個階段,就受困者而言,已經很危險了,受困者在完成上述動作之後,應該要打開Z窗,懸掛明顯物品之後,立刻將窗戶關上,然後躲在Z窗下方,通知119受困的位置就是窗戶明顯物品處。針對為何躲Z窗下方,林金宏說明,因為這個點離刻意設計的火災蔓延路徑最遠,相對是最安全的區域,如果受困者沒關上C門,又打開T窗呼救,這也是改變火災路徑的做法,只是這種做法,會讓火勢迅速往T窗蔓延,反而容易造成死亡。當然,在上述這個情境,如果玻璃改成木板,那火災蔓延的順序就會改變,首先會受到波及會是4號房,此時就要先開3號房的Z窗、關上C門、躲在2號房。林金宏表示,希望這個案例,能夠讓大家瞭解如何改變火災路徑的基本觀念;不過他強調,如果大家怕自己找錯答案,會建議諮詢專案平台,由專業人員解答個別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