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X
」 波音川普勝選華航斥資40億美元買客機 立委疑「繳保護費」
根據路透7日報導,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s)將下價值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90億)的長途客機訂單。路透分析表示,華航在美國大選後敲定採購案,強烈地反映出台灣希望新一屆美國政府繼續維繫雙方穩固的關係。報導指出,華航考慮選用波音(Boeing)777X和空中巴士(Airbus)A350-1000型,取代目前服役中10架波音777-300ER。華航可能一次訂購多達20架客機,並將訂單平分給波音和空巴兩大製造商。英國航空顧問公司Cirium Ascend估算,訂單總價近40億美元。川普政府曾大力支持台灣,然而川普在競選期間的言論卻引發台灣疑慮。他曾指出台灣應支付「保護費」以換取美國的防衛保障,並認為台灣搶走了美國的半導體生產業務。而華航在大選後迅速的決議,8日被我國立委形容為川普「交保護費」。立委李彥秀指出,2022年4月美國聯邦參議員葛理漢就曾在前總統蔡英文面前直接點名華航,希望台灣購買波音787,消息披露後外界質疑美方官員「強迫推銷」,總統府及外交部當時輪番反駁相關指控。不過,同年8月華航就宣布將斥資46億美元採購16架波音787-9客機。外媒分析這樣價值不斐的航機訂單,往往需將政治因素列入考量。尤其台美之間雖無正式外交關係,而華航是具備政府資本的企業,外交環境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決策。
3.3萬工人罷工「每日成本高達16億」 波音驚傳裁員1.7萬人
自9月13日以來,波音公司旗下有3.3萬名國際機械師和航空航天工人協會的成員在西雅圖罷工,波音耗損成本飆升至50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6億元)。為了降低成本的損耗,波音公司決定裁員1.7萬人減輕負擔。綜合外媒報導指出,根據波音首席執行官奧特伯格(Kelly Ortberg)的聲明,波音將裁減10%的員工,同時還會延遲原有訂單777X飛機的交付計畫,同一款貨機型號也不再接單生產,以應對罷工及質量控制問題帶來的財務影響。奧特伯格在給員工的備忘錄中表示,裁員將包括高管、經理及普通員工,總計約1.7萬人。報導中指出,奧特伯格原本是羅克韋爾柯林斯(Rockwell Collins)負責人,他是於2024年8月接任波音首席執行官,取代了因生產問題導致公司面臨更嚴格監管審查的前任首席執行官卡爾霍恩(Dave Calhoun)。奧特伯格強調,重建公司需要做出艱難的決策,必須進行結構性變革,確保波音能夠保持長期競爭力,為客戶提供服務。報導中也提到,目前波音最嚴重的困境,就是777X項目的延遲。原本預計在2021年開始交付的777X,現在交付時間被推遲至2026年。目前已知全球十多家航空公司共計下定481架,但由於多次延遲,目前波音已為此蒙受至少15億美元的損失。除此之外,波音還面臨如737、787的瑕疵問題,這些問題讓航空界對波音的信任近乎跌到谷底,甚至有不少航空公司轉而選擇已經空客A350。波音公司也因為過去飛機產生的問題,面臨多起聯邦調查,這對其財務和聲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卡達航空「取消頭等艙」 CEO:商務艙也有相同服務
卡達航空(Qatar Airways)對許多人而言,是頂級的象徵,而卡達航空也屢屢獲得獎項。不過,近日卡達航空宣布,將取消飛機的頭等艙,卡達航空CEO,商務艙也有相同福利,他不認為頭等艙有必要。據《FORTUNE》報導,卡達航空CEO貝克(Akbar Al Baker)說,卡塔爾航空公司將不會在下一代長途飛機上提供頭等艙,因為投資最豪華的座位不能拿到合理回報,而商務艙也提供很多相同服務。貝克表示,為什麼為一架有已經有頭等艙服務的飛機,再投資頭等艙,他不認為有必要。報導稱,卡達航空未來將升級商務艙Q-suite,將其品牌化,這就是下一代波音公司777X飛機沒有頭等艙的原因。據了解,在長途航線上逐步淘汰頭等艙並非沒有戰略風險,因為這和卡達的五星級形象和行業趨勢背道而馳,從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到澳洲航空公司、法國航空等,都加倍下注高端產品,而多年來,飛機客艙等級變得更加靈活,頭等艙更像是一種噱頭,客戶僅限於高層管理人員,或是普通乘客揮霍體驗千載難逢體驗的機會。此外,航空供應鏈成為卡達的一大擔憂,因為零部件短缺和生產線問題,影響了飛機訂單交付。貝克說,卡達今年預計接收的25架飛機,少了大概15架,「正是一個惡性循環,也該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我們增長的雄心,不得不受到產能短缺限制。」卡塔爾航空也表示,訂單交付延後的消息,不會在明年底前得到解決。
最後的空中女王!機師畫出「747后冠」與傳奇告別
有「空中女王」美譽的波音747在首飛54年後,最後一架747-8型貨機正式於31日交付,象徵4發大型寬體民航機時代結束。而機師從佩恩機場(Paine Field)飛至北肯塔基國際機場(CVG)時,還特地在空中畫出747后冠,以紀念747對民航界的貢獻。綜合外媒報導,第1574架、也是最後一架波音747在31日於華盛頓州艾弗雷(Everett)工廠舉行交機和歡送儀式,747開啟了可負擔的跨洲旅遊時代,也成為美國空軍一號和末日飛機的代名詞,還在點對點飛行與雙發寬體客機,取代到站後轉飛和4發寬體客機的現代,轉型成貨機繼續翱翔天空,對比無法轉為貨機並提早退場的空中巴士A-380,747無疑有更好的結局。747形塑了近2個世代的民航界樣貌。(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當最後一架747交付給亞特拉斯航空(Atlas Air)後,正式結束超過半世紀的747生產歷史,讓747和767專案副總裁兼總經理史密斯悲喜交加說道:「這是一個非常超現實時刻,我們的工廠50多年來第一次沒有了747。」儘管波音747已有777X作為「後繼者」,但777X最快要到2025年才能投入市場,且近期波音不論是在民航還是軍用界的聲譽都遭遇不小打擊,或許需要下一代的747來提振士氣。最遠可追溯至1963年美國空軍運輸機計畫「CX-X」的波音747,誕生於一場企業豪賭,波音在泛美航空要求下,製造出前所未見的雙走道、雙層大型客機,但由於當時從未有如此巨大民航機,不只安全性是未知數,許多媒體甚至懷疑747根本飛不起來。但隨著試飛員在1969年2月9日首飛時「差點把老闆嚇出心臟病發」的準特技飛行,以及後來蜂擁而至的全球訂單,不只證實波音寧可破產也要做出747的豪賭正確,也讓波音在很長一段時間與大型客機畫上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