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兆
」 VR 元宇宙 AR台股這週交易「前3大」產業出爐 上市公司總市值守住70兆元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證交所)統計,2024年8月23日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收盤為22,158.05點,較上週(16日)下跌191.28點,跌幅約0.86%;台灣50指數收盤為18,004.74點,較上週下跌277.15點,跌幅1.52%;寶島股價指數收盤為25,247.65點,較上週下跌154.35點,跌幅約為0.61%。證交所指出,在產業別指數方面,漲幅以綠能環保類指數上漲4.83%為最大,跌幅以建材營造類指數下跌6.37%為最大,未含金融類指數下跌155.36點,跌幅約為0.80%,未含電子類指數下跌164.68點,跌幅約為0.82%,未含金融電子類指數下跌84.57點,跌幅約為0.54%。本週集中交易市場總成交金額為1兆6,387.14億元,全體上市股票成交金額為1兆5,274.48億元,股票成交量週轉率為2.41%。觀察各產業上市股票交易情形,成交金額前3名為:半導體類3,935.58億元,占全體上市股票交易金額25.77%;接著是電腦及週邊設備類1,633.26億元,占全體上市股票交易金額10.69%;第三名為電子零組件類1,569.11億元,占全體上市股票交易金額10.27%。而成交量週轉率前3產業為綠能環保類10.86%、居家生活類7.51%、電機機械類7.18%。證交所表示,累計今年年初開盤至今共155個交易日,集中市場總成交金額為68兆258.79億元,市場日平均成交金額為4,388.77億元,股票成交量週轉率為87.69%,股票日平均成交量週轉率為0.57%。截至8月23日,全體上市公司市場總值為新台幣70兆7,376.99億元,較上週減少5,918.56億元,減幅約為0.83%。
四寶腰斬1/台股飆高台塑集團股價卻逆勢創低 「五大隱憂」拚轉型
台北股市在美股與科技股帶動下,大盤指數6月連創新高,總市值突破70兆台幣,一片歡欣鼓舞中,昔日資優生「台塑四寶」卻逆勢重挫,股價跌破10年線,今年以來市值已憑空蒸發近4千億元,小股民急問:四寶怎麼了?自端午節以來,台股共有24檔市值破千億元,中小型股也有172檔個股改寫歷史新高,但今年以來的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都維持在50元左右低點,台塑化(6505)則約65元,導致台塑集團股市值大幅度衰退,台塑化市值約減少1409億、南亞約減少1253億、台塑約減少1158億、台化約減少597億。股價反映著去年以來的業績,台塑四寶2023年總計獲利達439.47億元,較2022年衰退51.24%。面對股價腰斬及業績大衰退,讓台塑四寶董事長在6月的股東會上,頻頻向股東致歉,不斷提及要轉型升級。81歲的台塑董事長林健男在交棒前,6月20日主持的最後一場股東會上哽咽地說,「希望各位股東能繼續支持台塑,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度過難關。」究竟是什麼原因逼哭了台灣第一大民營集團的董座?各界眾說紛紜,但從6月18日台化董事長洪福源在股東會的一席話可作為總結:「中國大陸新增石化產品產能情況『太瘋狂!』」,像是PTA(純對苯二甲酸)、POLY(聚酯纖維)為例,年產能高達8000萬噸,「這是天文數字」,這麼多產能要銷出去,就會削價求售,今、明年甚至後年都還是會面臨經濟問題,但是「我們沒有什麼好逃的,只有勇敢面對」,做出差異化。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廠區規模驚人。(圖/新華社)一位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解釋,中國大陸2016年允許民間企業做煉化一體廠,美國顧問公司樂得販售大量設備給中國,在不斷鼓吹下,導致一股腦投資過剩、產能集中開出,「目前乙烯、PX、PTA、CPL、MEG、SM、ABS等全都供給過剩,加上中國大陸房地產市況低迷,內需疲軟,影響相關石化、塑料及化纖需求,所以向外傾銷。」這對台塑四寶來說,無異是「非戰之罪」,整個東北亞國家廠商也都面臨相同困境,業內人士透露,包括供需失衡、中國大陸經濟復甦乏力、關稅、碳費、加上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等五大隱憂縈繞不去。資深石化分析師何耀仁也向CTWANT記者表示,「現在這個時代,傳統產業也要把自己做成科技業,不然很難生存。」何耀仁分析,整個亞洲的石化業者,除了要面對產能過剩問題,接下來還有減碳大挑戰,以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為例,在過去石化產業大好時,就把錢拿去做併購,去年7月買了專做二氧化碳的運輸管線營運商Denbury,以及德州的頁岩氣公司,就是要降低石油依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甚至以此做產品賺錢。南亞董事長吳嘉昭表示,將逐漸由工業級轉而生產半導體級與特殊化學品。(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南亞官網)而台塑四寶中,外界認為能轉型最快的就是生產電子材料的南亞。南亞董事長吳嘉昭在6月19日股東會上提到,電子業正迎來幾個新的發展機會,南亞對其成長充滿信心,包括:1.5G到6G等通信技術的升級、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的快速發展、AI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半導體先進封裝材料的需求。因為這些都需要更高端的材料支援,吳嘉昭表示,所以會持續導入新技術、開發新事業,逐漸由工業級轉移生產半導體級與特殊化學品,電子材料也會朝6G、低軌衛星等先進材料發展,深耕一系列超低損耗材料,並拓展全聚酯可回收用途發展,以及纖維產品應用領域。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今年起轉作最高顧問,由總經理曹明接董事長。(圖/報系資料照)石化產業轉型除了需要財力,也需要人才,不少小股民憂心台塑集團領導層多面臨退休,因此今年起台塑和台塑化展開專業經理人交棒,例如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轉作最高顧問、由總經理曹明接董事長,台塑林健男也交棒給原總經理郭文筆,「這波提拔優秀年輕幹部加入經營團隊,已讓員工平均年齡降為43歲。」林健男說。1954年就成立的台塑集團,走過無數次的景氣循環,經歷過高山低谷,這次遇上中國大陸的天文數字量產及傾銷,可說是史無前例,能否順利轉型翻身,走出營運谷底,千萬股民引頸期待著。
日經衝破39000點大關漲勢兇猛 日央狂賺32兆日圓
日經225指數截至上周五(23日)收盤報39098.68,衝破39000點大關,並突破1989年12月創下的38957.44歷史最高點。今(26日)開盤進一步走高,截至發稿,東證第一部指數上揚0.84%,報2683.08點;日經225指數則是上漲0.54%,報39309.80點。不斷買入日股ETF的日本央行帳面浮盈高達32兆日圓,而多數外資也認為日本股市的動能尚未結束。外媒報導,截至目前,日本市場的主要積極買家是海外投資者,傳統長期投資者對日本市場的興趣有所上漲。有機構認為,日本股市仍被低配,海外投資者的累計淨買進仍遠低於2015年「安倍經濟學」時期的峰值,未來日本本土買家的資金流入亦將攀升。日經225指數今年上漲近17%,超出標普500指數漲幅的兩倍,東證指數漲幅亦接近12%;東證指數的遠期本益比為15.5倍,接近2023年高點16倍,遠高於歷史平均13.7倍。自從2023年3月以來,可以看到國際資金重新買入日股的情況,但全球活躍基金仍然是對日本股市處於「減少持有」的狀態。此外,與美國或歐洲相比,日本家庭在其金融資產組合中相對少持有股票。日本國內股票僅佔其金融資產的11%,但隨著家庭從現金存款轉向股票等通膨資產,這一比例可能會上升,日本市場有充足的空間吸引資金流入。作為「安倍經濟學」的一部分,日本央行的寬鬆政策已經持續多年,除了收益率曲線(YCC)控制,還實行負利率政策,而且日本央行早在2010年就開始購買追蹤東證指數和日經225指數的ETF。數據顯示,截至上周四(22日)收盤,日本央行ETF持倉已激增至約70兆日圓(約新台幣14.7兆)的新紀錄,其中約有32兆日圓的浮盈。不過,日本央行的任務仍然艱鉅。有觀點認為,儘管日股重回往日高點,但日本經濟往日輝煌不再。如今,日本經濟正處於一個轉捩點,日本央行準備最快在今年春天逐步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越來越多的公司提高商品價格,薪資固化情況打破。儘管如此,日本經濟風險仍在,經濟連續兩季萎縮,家庭消費依然疲軟,尚未完全走出通貨緊縮。不過,隨著名目薪資成長加速及CPI通膨放緩,消費可能很快重拾成長。如果經濟再度加速,再加上更強的春季勞資談判,日本央行可能會繼續貨幣政策正常化,並且可能在4月升息。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裡,日本核心CPI一直維持在2%以上的水平,日本央行在對抗通貨緊縮數十年後似乎迎來了階段性勝利。
美國房市崩盤!半年市值縮水70兆 創金融海嘯最大跌幅
美國房市迎來大崩盤!美房地產市場的總價值在去年下半年縮水4.9%,約等於2.3兆美元(折合約70.5兆元新台幣),創下2008年以來最大跌幅,其中包括舊金山、紐約等地的房價都大幅跌落。據房屋經紀公司雷德芬(Redfin)的報告顯示,美國房地產市場總價值在去年6月衝至47.7兆美元的頂峰,但之後隨著抵押貸款利率因聯準會(Fed)升息不斷飆升,購房需求減弱,美國房產總價值也開始反轉向下,下半年共暴跌了2.3兆美元至45.3兆美元,與2021年同期相比下降4.9%,創下15年來最大跌幅。Fed極力壓抑通貨膨脹的結果,導致購買房屋的成本變得越來越貴。12月份平均30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利率升至6.36%。大約是2022年年初的2倍,這使得買家不願進場,並導致房價崩跌,去年下半年房價跌幅最大的城市,依序為加州舊金山的6.7%、加州奧克蘭的4.5%以及加州聖荷西的3.2%。即使美國整體房市景氣下滑,但在南部中型城鎮地區尤其是佛州當地,房價仍持續飆升,除了邁阿密房價上漲19.7%,其他包括佛州North Port-Sarasota、田納西州Knoxville、南卡羅萊納州Charleston等第房價漲幅也在17%以上。雷德芬負責人Chen Zhao表示,美國房市目前的總價值仍比2020年2月高出約13兆美元。(圖/翻攝自雷德芬官網)對此,雷德芬負責人Chen Zhao表示,房地產市場雖然失去了部分價值,但大多數投資客仍透過Fed在疫情爆發後開始實施的QE政策,在房地產榮景中獲得豐厚報酬,因為美國房市目前的總價值仍比2020年2月高出約13兆美元,意味著市場上還是充滿著大量熱錢,「不幸的是,很多人錯過了這波投資熱潮。即使抵押貸款利率在2021年觸底,許多美國人仍買不起房,這意味著他們錯過了一生難得的財富累積機會。」
中國解封紅利3/保守投資可先看這一類基金 有一國際股也跟著受惠
中國民眾在疫情間不敢消費,民間儲蓄推升到近70兆元創下20年新高,為解封後的報復性消費醞釀多強的力道?從2023年開市後港股恆生指數拉升破二萬一,中國內需餐飲、啤酒等個股集體嗨翻來看,市場信心加增,法人建議基金投資人可關注「台股中的大中華議題」等基金商品。自從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布自1月8日起,將新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亦即對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等措施。根據民調研究機構SWS統計,2022年第三季中國居民儲蓄率回升至13%,來到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準,顯示民眾在疫情管控期間大幅減少花費,而隨著感染隔離禁令解除,醞釀已久的民間儲蓄力有望轉換為強烈消費動力,帶來中國經濟成長活水。永豐基金經理人許書豪跟CTWANT記者說,「現階段可以關注包含中國、香港與台股的大中華議題基金」,主要是中國自疫情爆發以來,民眾外出減少、消費場景受限,非必需消費市場受到莫大衝擊;過去受疫情壓抑已久的產業消費需求,包括醫療、食品、紡織等,將是中國此波解封行情下的主要受惠者。永豐基金經理人許書豪建議挑選基金,可先關注大中華主題基金。(圖/永豐投信提供)目前中國醫療機構診療量尚未恢復至2019年前的歷史增速水準,預期解封後,屬於柔性需求的擇期手術、消費手術等,將逐步恢復正軌,進而帶動醫保支出及醫藥製造。衣食方面,新年長假將至,伴隨消費場景修復、消費意願及消費力增長,更有助刺激中國消費市場活絡。依據MoneyDJ統計至今年1月6日,海外的「大中華基金」最近三個月報酬率排行榜前五檔皆在19~21%,且都為美元幣別計價,分別為「首源投資環球傘型基金-首域盈信中國核心基金-第四類股」、「柏瑞環球基金-柏瑞大中華股票基金Y」、「瑞銀(盧森堡)大中華股票基金(美元)」「柏瑞環球基金-柏瑞大中華股票基金A」與「景順大中華基金C股美元」。群益投信國際部主管洪玉婷表示,主要央行採取升息舉措力抗通膨,雖令國際股市波動劇烈,經濟前景更引發市場疑慮,不過隨著通膨可望逐步降溫,且通膨與升息預期也已多反應至市場價格中,也讓股市投資契機浮現,區域來看又以美國、中國、印度與東協相對看好。中國則是在防疫政策大鬆綁,同時互聯網監管與房地產政策也有所放鬆下,可望迎來復甦行情;東協是全球少數經濟成長率預測高於長期平均,但通膨率低於長期平均的地區,中國提前解封,東協將受惠對中國出口增加,以及國際觀光客回籠,投資前景可期待。
消費電子產品需求大減 三星第1季營收恐驚現赤字
三星電子6日公布2022年第4季營收預測,預期這季營利將較前一年同期大減69%,創下10多年來最大跌幅,且今年上半年狀況將更加惡化,甚至可能出現13年來首次赤字,這表明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對消費電子產品需求的影響可能超乎預期。據《彭博社》的報導,截至去年12月的第4季,三星的營業利潤下跌69%至4.3兆韓元(約新台幣1023億元),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6.7兆韓元。根據公司聲明,銷售額降至70兆韓元(約新台幣1.7兆元)。三星計劃於1月31日提供包含淨收入和部門業績訊息的完整財務報表。在消費電子產品需求減少的大趨勢下,三星全年銷售額仍能續創新高實屬不易,對於營利不如預期的原因,三星罕見在宣布初估營收時詳細說明,並指出國際景氣遲滯等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延續,加上廠商年底消化庫存,造成NAND快閃記憶體部門需求低迷,再加上各國央行持續升息,降低消費欲望,導致智慧型手機銷售量走緩,也讓電子部門銷售較上一季大幅減少。嚴峻的數據給全球最大的內存芯片製造商三星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恐迫使其主動降低產量和資本支出,以轉虧為盈。里昂證券分析師Sanjeev Rana表示:「三星一直堅稱它沒有削減資本支出或供應的計劃,但需求和盈利能力的快速惡化意味著管理層可能被迫考慮減產計畫。」不只三星,包括全球排名第3的美國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Inc.)在內的內存芯片製造商都表示,他們預計到今年下半年才有可能復甦,並且已主動降低新設備和工廠的預算並削減成本。美光進一步示警,今年很難轉虧為盈,因此必須裁員10%,並進一步削減資本支出。排名第2的韓國SK海力士也預估去年第4季營利為赤字,因此將在2023年削減一半的資本支出。顯示整體產業前景並不樂觀。隨著競爭對手美光、SK海力士接連宣布減產規劃的狀況下,外界也關注至今仍保持「不考慮特意減產(記憶體)」的三星,是否可能改變戰略。
擔心債務違約引連鎖效應 美國債務上限再上調70兆元
美國參議院14日再度進行債務上限上調法案表決,最終以50票比49票通過,而此次將上調2.5兆美元(約新台幣70兆元),此次上調後將讓美國直到2023年不再發生債務違約事件。早在10月初,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就不斷示警美國的債務違約問題,在2019年時美國的舉債上限為28.4兆美元(約新台幣795.2兆元),並在8月1日恢復舉債限制。葉倫在10月初就不斷向國會示警,表示如果美國債務違約會造成大規模不可逆的經濟衝擊,而長期持有美國債券的投資人也不再認為美國債券是沒有風險的,屆時聯邦政府如果想要借貸,將面臨更高額的成本,呼籲國會能夠取消舉債上限。舉債上限的議題延燒至今,14日終於在參議院通過,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指出,該法案通過可以讓美國聯邦資金撐到2023年,能夠讓國會在2022年中的選舉前,不再出現債務上限的爭執。日前大摩執行長Jamie Dimon就曾表明,如果美國發生倒債事件,將會引起世界一連串的經濟崩盤,將會禍害美國長達百年。
70兆大商機1/臉書改名Meta進攻元宇宙 Nvidia、Google、蘋果搶卡位
在「只剩老人在玩」、「吹哨者爆料黑歷史」及大當機的灰頭土臉中,臉書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29日凌晨宣布,臉書集團更名「Meta」,12月1日起股票代碼從「FB」改為「MVRS」,全力衝刺元宇宙(Metaverse)服務年輕人,也開啟了「元宇宙商機元年」。到底什麼是元宇宙?它是集所有創新科技之大成,將5G、高速傳輸、AI(人工智慧)、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區塊鏈等技術結合而成的虛實擬真環境就叫做元宇宙。這些新技術應用在疫情下,因網路社交需求激增、數位化發展迅猛而催生,在元宇宙中,人們可以五感親身體驗科幻電影才有的虛實整合新世界。據彭博估計,元宇宙相關產值2030年將成長至2.5兆美元(約合70兆台幣)。什麼是元宇宙呢?就是結合5G、高速傳輸、AI、VR、AR、區塊鏈等技術結合而成的虛實擬真環境。(圖/翻攝自Facebook connect直播)身為全球社群網路龍頭的臉書,早已摩拳擦掌。今年7月22日時,祖克柏就表示,「元宇宙就是下一代網際網路。」計畫5年內要讓Facebook從「社群公司」轉變成「元宇宙公司」,將組建團隊研究元宇宙。當時即傳出臉書可能改名。而臉書在元宇宙的布局,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收購VR裝置商Oculus開始,目前臉書在VR眼鏡裝置的全球市占為第一。果然,29日的Facebook Connect年度大會上,祖克柏說,「臉書現今被認為是一家社群媒體,但骨子裡的DNA則是一家構建技術來讓人們連結溝通的公司,而元宇宙就是下一個發展的平台。」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認為,元宇宙的經濟規模終有一天將會大過實體世界。(圖/Nvidia提供)「經由元宇宙,使用者可以沉浸其中,使用真實世界或者網路的各項服務與產品。」祖克柏相當看好元宇宙的前景,他說:「未來10年,元宇宙應用可望成長到10億人,衍生出數千億美元的數位商務,並為數百萬創造者和開發者提供就業機會。」然而,臉書不是第一家看好元宇宙的科技龍頭公司。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被視為建構元宇宙最重要的軍火商。台灣AI教父、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曾說過:「元宇宙的經濟規模終有一天將大過實體世界。」今年8月Nvidia自首4月發表會「造假」,14秒投影片中的黃仁勳與身後廚房,都不是本尊,而是數位打造的分身,其強悍影像處理能力讓全球消費者被騙的心服口服,也對元宇宙有了進一步了解與想像。除了臉書、Nvidia外,Google、微軟等科技大廠也都爭相搶攻元宇宙商機,金融巨頭Visa也已開始布局。像谷歌是持續投入VR/AR相關技術工具與軟體的研發,將目標訂為「連結虛擬與真實世界」。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頭蘋果儘管保密到家,但許多消息皆指向蘋果正在研發屬於自己的VR/AR智慧型眼鏡,可能在明年上市。
70兆大商機2/趁燒搶進元宇宙概念股 手腳要快 以免套在山頂
「元宇宙」成為今年全球資本市場火熱話題之一,不僅臉書、微軟、Nvidia、谷歌、VISA等大咖紛紛搶進,由於元宇宙是集合5G、高速傳輸、AI(人工智慧)、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區塊鏈等技術而成,台灣廠商中,包括聯發科(2454)、宏碁(2353)、宏達電(2498)等元宇宙概念股也成為近期法人、投資者的熱門標的。全球社群網路龍頭的臉書相當看好VR、AR在遊戲上的應用。(圖/報系資料照)因著元宇宙成為科技龍頭發展的目標,法人紛紛上修2022年AR、VR裝置預估出貨量,估將達1202萬台,年增達26%。此外,元宇宙也將提升台股相關供應鏈包括:VR與IR製造商、音訊與影像IC、IP,第三代CPU與高階GPU所需高速運算的晶圓代工、封測,以及伺服器、ABF、散熱等族群。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認為,元宇宙結合了VR、AR、AI、雲端、5G與區塊鏈等當前各領域尖端技術而成。(圖/報系資料照)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分析,元宇宙是結合目前科技各領域的尖端技術,包括VR、AR、AI、雲端、5G與區塊鏈等而成,先前Nvidia發表的Omniverse平台也可被視做具體化的元宇宙,即是在3D虛擬世界,讓使用者身歷其境並可進行互動。台新投顧總經理李鎮宇表示,近期國際市場最熱的話題就是「元宇宙」,第一個將元宇宙寫進上市公開說明書的Roblox,去年市值僅約40億美元,今年3月上市後飆破400億美元;南韓4檔追蹤元宇宙概念股的ETF,日前正式掛牌上市,顯示資產管理公司已開始關注此新科技平台。儘管元宇宙概念股近期相當熱門,不過資深分析師杜金龍提醒投資人,像元宇宙這樣的新科技、新題材還有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等名人加持,通常會先漲一段,吸引散戶進駐,一旦搞清楚之後就跌了,建議還是要回到公司的基本面來看。永誠投顧分析師劉良梅也認為,現階段「元宇宙概念股」其實屬於短線題材,真正等到有產品問世可能還要數年之久,但因為現在市場上有人買單,所以股價飆漲。建議想介入的投資人,不宜選在已經飆漲一段之後還去追價,一旦手腳不夠快,就容易陷入整理行情。
70兆大商機3/宏達電推VIVE Flow博翻身 不放棄明年再推新手機
「元宇宙」(Metaverse)成了台股近來正紅概念股,最開心的就是10月14日深夜發表最新VR眼鏡VIVE Flow的宏達電(2498),原已躺平多時的股價,短短不到2周內,從34元附近起漲,一路漲到65.6元,漲幅逾9成,完全打敗大盤,就連集團相關個股威盛(2388)、威鋒(6756)等也隨之沾光。宏達電甫發表的VIVE Flow眼鏡,重量只有189公克,加上入手價格親民,內部預估可望成為宏達電史上最暢銷的VR產品。(圖/馬景平攝)比臉書提早兩周,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在深夜新品發表會上推出VIVE Flow眼鏡,重量僅189公克,大勝臉書VR頭盔OculusQuest 2的500公克,加上體積大幅減少,而且可以透無線傳輸直接與手機連接,上市價僅14900元,搭配電信商資費方案後,還可做到0元入手,重新吸引消費者目光。王雪紅說:「VR是打造人類更美好的生活。」除了持續優化硬體外,強調應該要有更好的VR內容,而不只是玩遊戲而已。因此宏達電持續跟醫療、設計、建築等產業一起合作。宏達電亞太區總經理黃昭穎表示,11月將會推出元宇宙專屬的內容平台。(圖/馬景平攝)宏達電亞太區總經理黃昭穎說,「輕薄短小加上合理適宜的入手價格,相信Flow系列能打破多數人對於VR眼鏡的既有想像,因此相當看好此次VIVE Flow的銷售力道,有機會成為歷來VIVE系列的銷售冠軍。」「VIVE Flow只是進軍大眾市場的第一步,加上5月推出的VIVE Pro 2、Focus 3,從企業用戶、專業玩家,這是第一次VIVE產品線從B2B到B2C全系列完整到齊,接下來11月將會推出元宇宙專屬的內容平台。」除了與國際大廠Valve合作,據了解,王雪紅還找來外甥、王貴雲次子陳信生幫忙布局VR市場。至於手機市場,黃昭穎說:「我們(宏達電)並沒有放棄,明年還會有新手機上市,請大家拭目以待。」
70兆大商機4/科技大咖爭相湧入元宇宙 蘋果庫克不跟流行語:「就是AR」
對於世界科技大廠來說,到底元宇宙是什麼呢?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Nadella)曾形容,元宇宙能讓整個世界變成人們的App畫布,透過軟體供應商的雲端運算服務,有望打造企業端的元宇宙。Google聯合創辦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認為元宇宙是未來幾年一定會發生的事。不同於其他大廠積極詮釋元宇宙,蘋果CEO庫克(Tim Cook)在接受《時代週刊》專訪時曾表示,「不要講什麼元宇宙,它(元宇宙)就是AR(擴增實境),各方顯然有不同說法,但我會遠離流行語。」庫克指出,AR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疊加,這種方式不會分散你對現實世界的注意,而會加強彼此的關係和合作。AR技術可增強人與人的對話、學習等,真正放大此些技術對於人們的價值。在台灣AI(人工智慧)教父、Nvdia執行長黃仁勳眼中,「元宇宙」則是正在到來的下一個時代。他說:「元宇宙是一個連接到我們所生活世界,由多人共享的虛擬世界。它有真實的設計和經濟環境,你有一個真實的頭像,既可以是真人,也可以是一個角色。」「在元宇宙中,您將與朋友共度時光。例如,你們會進行交流。在未來,我們現在可能就生活在一個元宇宙中。它將是一個通信元空間,不是平面的而是3D的,我們幾乎可以感覺到我們就在彼此身邊,這就是我們進行時間旅行的方式。」蘋果CEO庫克認為,元宇宙就是AR擴增實境,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疊加。(圖/蘋果提供)臉書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表示,元宇宙就是下一代網際網路,將會顛覆未來的人類社會。並說道:「今日的行動網路已能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因此,我認為元宇宙的首要目的是讓讓人們更自然地參與網際網路。」「元宇宙不是一家公司的事,而是許多公司和大眾共同創建。」因此計畫5年內要將Facebook轉變成元宇宙公司。新冠疫情促使人們生活數位轉型,也拉升AR、VR(虛擬實境)在遠端互動應用的普及度,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預估,2022年AR、VR裝置合計出貨量將達1,202萬台。但是「元宇宙」不僅帶動AR、VR硬體產業,還包括人工智慧、晶圓代工、社群平台、遊戲、金融等產業都將扮演關鍵性角色。
FB的AR麻吉3/AR濾鏡帶動使用者創造內容風潮 啟雲今年啟動A輪募資
「元宇宙」或「AR」聽起來很遙遠或陌生?其實已在你我身邊。今年農曆過年,麥當勞找來台灣在地音樂創作團體茄子蛋,創作了「史上最難賀年歌挑戰《新年恭喜薯來堡》,號召參賽者透過AR濾鏡技術一起快嘴挑戰,9月17日登場的全球首創美術館線上展《Step into Cat Art 走進喵次元》,由宏達電(HTC) 旗下VR應用平台 Viveport 攜手日本山本修老師為全世界貓奴打造的,就是CAT ART 元宇宙;10月16日起,三星(Samsung)在全台北中南美麗華、三創、勤美誠品南紡等百貨商圈推出的Fun AR智慧拍照機器人活動,也是運用AR濾鏡技術。宏達電(HTC)旗下VR應用平台 Viveport 攜手日本山本修老師為全世界貓奴打造的《Step into Cat Art 走進喵次元》線上美術館,運用了大量的AR技術,啟雲科技也有參與。(圖/翻攝自《Step into Cat Art 走進喵次元》)無論是麥當勞的使用者創造內容(UGC)、線上貓美術展,或濾鏡拍照,背後都有啟雲科技的3D技術及濾鏡AR技術。「3D的技術水很深,對影像的重塑非常逼真,幾乎就是動畫的等級。」儘管AR濾鏡同業如雨後春筍大量冒出,啟雲董事長丘立全自認無勁敵。丘立全以最新作品「水行俠」為例,「除了影像條件的基本需求,在做成AR時還得考慮光影、順暢度,都都考驗工程師的功力,濾鏡AR效果媲美動畫。」「我們和FB合作之前,啟雲是1.0的草創期,現在是2.0,接下來將進入3.0階段。」他領著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16人團隊,即將招募新血。「接下來我們有個新的商業模式創新的發展,要開發新一代的B2C平台,也跟AR、電商、社交(Social Media)及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代幣)有關係,預計公司會有大幅的成長。」丘立全透露,啟雲準備進入一個先蹲後跳的躍進過程。「2021屏東社區產業博覽會」中運用了啟雲科技開發的AR智慧拍照機器人Picbot,結合活動與拍照樂趣。(圖/翻攝自丘立全臉書)根據丘立全的規劃,今年底將進行募資,「為要強調我們的產品是原生的國際化,這一輪募資定義為A輪,正是為了更國際化。」目標是將現有資本及人力成長到三倍。一般而言,新創公司燒錢容易獲利難。「草創初期,面對的是如何創造獲利的經營模式,一直到了有華為及Facebook這樣的大客戶出現,才扭轉進入獲利。2020年的營收比2019年成長40%,獲利部分則成長60%。」他說,步入成功的祕訣是「要跟巨人做朋友。」「華為、Facebook,市場規模、市場能見度上都是世界一流,有這樣的合作經驗及資源,確實是翻轉的關鍵。」至於下一步,「要把AR做到極致,讓它從不是剛性需求變成是剛性需求,就是要做到最好,讓別人沒有其他的選擇。」市場推估元宇宙將攪動70兆元商機,而堪稱台灣元宇宙AR一哥的啟雲,正忙著築起技術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