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徵兆
」天氣濕冷病患人數暴增 疾管署提醒「有7徵兆」要馬上就醫
目前時序已進入12月中,不僅氣溫降低、寒流來襲,由於陰雨的關係,天氣變得又濕又冷,這也讓醫院的病患人數持續增加。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就在FB發文表示,近期上呼吸道疫情和腸病毒十分流行。而疾管署也表示,如果有7大重症前兆的話,應立即就醫。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日前在FB發文表示,12月上旬開始,上呼吸道感染和腸病毒交替流行,容易引起兒童發燒、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家長應注意孩子的健康狀況,保持警覺,尤其在公共場所要減少接觸,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張弘醫師也提到,近日頻繁接診病童,許多學校因疫情導致小朋友停課,家長們也因此倍感辛勞。而他也提醒家長,腸病毒主要透過腸胃道與呼吸道傳播。腸胃道感染通常是經由糞口途徑,食物或水源受到污染時也可能引發感染;呼吸道則是透過飛沫傳播。因此,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至關重要。值得注意的是,酒精乾洗手對腸病毒的效果有限,醫師建議應使用肥皂徹底洗手,以有效防止病毒傳播。而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1日至7日門急診就診有2萬1911人次,較前一週下降19.3%,但疫情仍處相對高點;另上週就診人次以0至4歲幼兒為主(46.0%),但是10至14歲(10.9%)近期呈增加趨勢。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克沙奇A2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疾管署提醒,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呼籲民眾不可掉以輕心,成人外出或工作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落實正確洗手,避免腸病毒危害嬰幼兒健康。腸病毒在家庭及人口密集之場所最容易傳播例如家庭、幼兒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籲請家有5歲以下嬰幼兒之家庭,應更加注意個人衛生、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並時常消毒、清洗兒童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如家中有孕婦、新生兒及幼童,應盡量避免與病患接觸,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並請家長及教托育人員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疾管署也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資深演員爬山突猝逝!醫曝猝死前7徵兆:以前「從未有過的感覺」
馬來西亞籍資深藝人「SAM哥」張詠華昨(27日)驚傳爬山時突然昏倒,緊急搶救後仍不治逝世,享年51歲。張詠華兒子悲痛證實父親死訊,透露父親從去年開始就有血管阻塞的問題,不過詳細死因仍待釐清。對此,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曾表示,猝死前會有7大警訊,且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感覺」。張詠華昨(27日)在柔佛登山時疑心臟病發突倒地,嚇得同行友人緊急替他實施CPR,警消人員趕抵後也立馬將他抬下山,送往醫院救治,沒想到最終仍不幸猝逝。事實上,張詠華2022年曾因心血管堵塞進行手術,開刀後恢復良好,怎料突然傳出噩耗,震驚演藝圈。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曾在節目《健康2.0》談及「猝死前7大警訊」,包括第一、心臟病發病前頭頸背部大量出汗;第二、臉色發黑發白,需慎防肺栓塞;第三、經常出現眼前發黑,會誘發心肌梗塞;第四、劇烈頭痛,腦部血管出問題;第五、身體不明原因疼痛,心肌梗塞缺血警訊;第六、胸部頻繁疼痛,恐是心血管中斑塊堆積;第七、無症狀。對此,陳欣湄提醒,猝死前很多人會莫名地不舒服,若同時伴隨「以前從未有過的感覺」那就是最高警訊,應該立即停下手邊工作前去就醫,才能及時挽救寶貴性命,尤其天氣變化大、患有慢性病及過勞等3大因素,特別容易引起猝死的發生。
如何即早發現大腸癌? 醫提醒出現「7徵兆」要小心!「這些人」是高風險族群
大腸癌近年來名列國人十大癌症人數榜首,不少名人更是因大腸癌離世。對此,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指出,大腸癌可怕之處在於無論性別、年齡,都可能罹患,但只要透過7種在家自我判斷的方法,有機會在癌症早期發現並及早就醫和治療,提高存活率。陳威佑11日在臉書發文指出,諸如藝人豬哥亮、賀一航、余苑綺、劇場大師李國修、知名導演楊德昌等許多名人都是因大腸癌離世,而大腸癌的可怕之處在於難預防,因為不分年齡、性別都可能發生。因此,大腸癌必須提早發覺、提早治療,才能提高存活率。不過陳威佑也指出,除了定期的腸鏡檢查外,其實有7個徵兆也可初步自我辨別。陳威佑提醒,當大腸瘜肉變成腫瘤,使得大腸的管徑被塞住,造成腸胃道食物回堵後,可能產生以下症狀:1.腹部疼痛、腫脹或痙攣2.食慾不振、易嘔吐3.變瘦、營養不良4.體虛乏力若是大腸中後端的堵塞,則會明顯影響排便:5.糞便可能會變成細條狀6.在糞便裡面會看到潛血7.便祕導致排便疼痛及呈現黑褐色大便另外,陳威佑也指出,平時多肉少菜、肥胖、有大腸癌家族史、超過50歲、缺乏體力活動、吸菸和中度至重度飲酒者等具有高風險的族群更要特別留意,務必要留心腸道出現異常的警訊。陳威佑也強調,儘管治療大腸癌的技術日益進步,但若腫瘤的位置太深處,沒有做糞便潛血或大腸鏡檢查,症狀會較不明顯,等到晚期才發現的時候便會增加治癒的難度。另外也建議,高風險族群定期做大腸鏡檢查,有發現腸道瘜肉就立刻切除,一般民眾亦需要留意身體的變化,若有相關腸胃道不適、特別是排便狀態的異常要盡早就醫。
余天中風腦部有血塊 醫曝7徵兆「FAST口訣辨識」:爭取黃金3小時搶救
資深藝人余天今(26日)驚傳中風,李亞萍透露,因發現余天右眼腫起來,雙眼一高一低,而且右手、右腳也抬不起來,抓東西抓不到,就醫診斷發現腦部有血塊,有中風跡象,還好服用抗凝血的藥慢慢化掉,目前須住院觀察至少5天。對此,醫師就提醒,腦中風的症狀以及好發位置,要民眾特別注意。腦中風分秒必爭,延誤1分鐘有200萬個腦細胞死亡,台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丁賢偉曾在節目《健康2.0》透露,中風分成2部分,一個是缺血性中風,另一個是出血性中風,後者就像是在腦袋中有個炸彈,從血管整個爆炸,導致所有的腦細胞都沒有養分和氧氣,所以一段時間後,細胞就會死亡。丁賢偉指出,腦中風好發的位置,最常見的是基底核跟丘腦,還有腦幹、小腦和大腦半球。腦幹及丘腦屬於無法開刀,基底核可以開刀,小腦部分比較特別,屬於「應該開刀」如果大於2公分以上可能壓迫到腦幹,如果要救命就需要開刀,而且時間非常緊迫。中風的位置不同,症狀也不同。(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至於腦中風會有什麼徵兆?根據丁賢偉提供的資料,左大腦會出現說話不清楚、右側無力麻痺;右大腦中風會忽略視覺、聽覺或觸覺,左側無力麻痺;小腦或腦幹中風,則會嚴重暈眩導致走路不穩,最後失去意識。另外,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也補充,腦中風辨識「FAST」口訣,「Face」: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rm」:請患者將兩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下垂;「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完整清晰;「Time」:出現以上任一症狀,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黃金3小時搶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