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奈米晶片
」 台積電 英特爾拆解華為新機Mate 70曝真相 專家:晶片製程落後台積電6年
根據外媒報導,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在接受外交政策視訊專訪表示,華為最新的手機搭載由中芯國際製造的晶片,採用的是台積電2018年首創的製程,表示中芯國際的技術落後台積電約5至6年。華為最新Mate 70系列手機於12月初正式開賣。研調機構TechInsight對Mate 70 Pro Plus進行拆解後發現,其搭載由中芯國際製造的麒麟9020處理器,採用與去年Mate 60 Pro相同的 7 奈米技術。「晶片戰爭」一書作者米勒指出,華為最新手機採用台積電於2018年首創的製程,技術落後5、6年可能聽起來不多,但運算能力落後約3倍。米勒進一步解釋:「5年的差距可能看似不大,但根據摩爾定律,晶片運算能力大約每2年就會翻倍。」TechInsight先前拆解華為Mate 70 Pro Plus後發現,該機搭載的麒麟9020處理器所採用的7奈米技術與去年Mate 60 Pro相同,並未如傳聞所稱採用更先進的5奈米技術製造。這也證實了中芯在技術方面落後台積電約5年左右。台積電於2018年率先推出7奈米晶片,並於2019年開始量產7奈米強效版(N7+)。目前台積電已開放至3奈米製程,台積電在智慧型手機SoC和HPC市場上的3奈米市占接近100%,顯示台積電將在全球HPC市場具有強大影響力。
川普交易輸家?台積電13日殺尾盤 台股終場摔121點「3天跌掉快700點」
川普交易持續發威,美股連漲多日創新高後,前一交易日回調,台積電ADR則連跌多日,美國時間12日再摔1.09%,拖累台股今(13)日以下跌86.86點開盤,指數開低走低,終場大跌121.54點,收在22860.23最低點,跌幅0.53%。台積電(2330)本周傳出斷供大陸7奈米晶片,接著市場又傳出川普上任後,台積電將面臨「加廠、加 CoWoS、加二奈米或埃米」三部曲壓力,股價陷入盤整,13日最後一盤爆出6701張大量,探至1035元,跌掉15元,拖累大盤,累計台股本周3個交易日跌掉693點,持續回測季線支撐,成交量3809.0億元,較昨日4500億元收斂。鴻海(2317)收214元,跌6元;聯發科(2454)收1255元,下跌10元;廣達(2382)漲9元,收在322元;台達電(2308)收393.5元,跌3.50元;日月光投控(3711)收在157元,上漲4.50元。另外,金控雙雄富邦金(2881)與國泰金(2882)都跌1%左右,壓抑大盤走勢。大立光(3008)在10月中法說會中釋出保守的第四季營運展望,股價大幅回落,11月1日落底至2220元。不過,近日股價開始緩步回溫,今(13)日一早急攻至2420元大漲165元、漲幅7.32%,收盤上漲100元至2355元,漲幅4.42%。類股表現方面,塑化及鋼鐵族群表現疲弱,光學類股回神,中小型股表現活躍。八大類股漲跌幅為,泥窯股跌0.32%、食品股漲0.27%、塑化股跌0.63%、紡織股漲0.25%、機電股跌0.56%、造紙股跌1.3%、營建股跌0.7%、金融股跌0.55%。市場消息傳出,輝達伺服器GB200 NVL72將BBU(伺服器備援電池系統)從選配改為標配,激勵台股相關電池供應鏈成盤面亮點。新盛力(4931)、興能高(6558)、加百裕(3323)、順達(3211)與西勝(3625)亮燈漲停,其他如AES-KY(6781)、新普(6121)也都漲逾2%。漲幅前5名個股為,立積(4968)上漲17元,漲幅10%;康舒(6282)上漲3.05元,漲幅9.95%;隆銘綠能(3018)上漲2.95元,漲幅9.95%;合機(1618)上漲4.05元,漲幅9.93%;吉茂(1587)上漲3.85元,漲幅9.92%。跌幅前5名個股為,六方科-KY(4569)下跌26.5元,跌幅9.96%;谷崧(3607)下跌1.95元,跌幅9.31%;安普新(6743)下跌4.6元,跌幅8.85%;億光(2393)下跌6.1元,跌幅7.43%;大量(3167)下跌10元,跌幅6.99%。
華為找白手套拖累同行 傳美國禁止台積電向「中國客戶」提供AI晶片
先前傳出華為疑似透過第三方公司充當白手套,向台積電下訂類似華為AI伺服器晶片「Ascend 910B」的訂單,被台積電發現後,台積電已主動向美國方面報告此事。而目前有消息指稱,美國商務部目前已向台積電下令,除了華為外,要求台積電停止向「中國廠商」出口用於人工智慧的先進晶片,其中包含7奈米或更先進製程的晶片,推估會對原本在禁令外的小米、阿里巴巴等中國廠商造成嚴重影響。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整起事件是源自於科技研究公司TechInsights,他們拆解華為的Ascend 910B晶片時,從中發現了台積電的7奈米晶片。後續TechInsights通知台積電,台積電除了通知美國商務部外,同時也發布聲明,強調自2020年9月中旬後,台積電已經停止向華為供應晶片。後續台積電也循線調查,發現中國的「廈門算能科技(Sophgo)」有在當中充當華為白手套的嫌疑。而報導中也提到,目前美國商務部已經去信給台積電,要求台積電停止向中國廠商供應7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的AI晶片。而台積電也在第一時間向受影響的中國客戶進行聯繫,表示自11日起將會停止供應晶片。目前台灣經濟部發表聲明強調,台積電已多次與政府進行出口管制對話,會遵守所有國內及國際規定,具體問題交由台積電自行回應。而台積電發言人則表示,公司將依規遵法,承諾符合所有適用法規。報導中提到,這封美國商務部給台積電的信件屬於「知會(is informed)」類型,該類型的信件可以跳過冗長的規則制定程序,快速對特定公司施加新的出口許可要求。其實早在2022年,美國商務部就曾對Nvidia及AMD發出「知會」信函,限制其向中國出口高階AI晶片的能力,並限制蘭姆研究公司(Lam Research)、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及科磊公司(KLA)向中國出口製造先進晶片的設備。而根據香港《Yahoo科技》的報導指出,目前與台積電有7奈米、5奈米晶片合作關係的中國廠商,有阿里巴巴、百度等傳統大廠,而新能源車廠的蔚來、小鵬也是合作客戶,推估如果這項禁令屬實的話,將會對中國廠商造成嚴重的影響。
「白手套」事情餘波 傳台積電11日起斷供陸7奈米晶片
先前華為的昇騰910B處理器內出現台積電7奈米製程產品,台積電發現後緊急斷供並通報美國商務部。據《金融時報》報導,台積電將從11日暫停生產其最先進的AI晶片。這一決定涵蓋所有7奈米及以下先進製程的AI晶片,並可能需美國批准才能恢復供應。台積電向所有中國AI晶片客戶發送電子郵件,強調從11日起,將暫停向中國AI / GPU客戶供應7奈米及以下更先進製程。過去美國商務部限制台積電出貨給中國華為、壁仞、摩爾線程的投片都須經過美國同意,不在管制名單的公司只要頻寬、算力符合商務部規定都可以投片。未來新規定改為,台積電出口中國公司7奈米(含)以下,只要電晶體、頻寬、晶片面積達到條件的晶片,台積電在投片前都需要取得商務部許可,換言之未來大陸所有AI晶片包含車用、GPU、自動駕駛等晶片,都要先經過商務部同意才可以投片。報導分析,台積電「白手套」事件被盯上,再加上川普對台積電施加壓力,聲稱要徵收「保護費」,似乎讓台積電下定決心投誠,與美國商務部訂定嚴苛的審查制度,要全面封鎖中國的先進製程產能。未來中國的晶片公司無法再使用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恐對產品的性能和市場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中國晶片業供應鏈將重組,未來可能需要尋找新的晶片代工廠,也可能使其目前自給自足的先進製程產能再受限。
震驚業界! IBM發表2奈米晶片製程技術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6日發表最新2奈米晶片製程,相比主流7奈米晶片速度將可提升45%,不過發表歸發表,實際量產製造還需等上數年,預計2024年才會投入生產。綜合外媒報導,目前主流晶片為7奈米,即使是5奈米技術也僅被用在蘋果部分iPhone 12以及M1晶片上,緊接著3奈米晶片將會進行投產,並被大量採用。而曾經的晶片製造大廠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在6日發表領先全球的2奈米晶片製程,IBM指出,2奈米晶片相比目前主流的7奈米晶片速度提升了45%,電源效率提升75%,且晶片體積將更小,並在2024年正式投產。
曾挖台積電高層!武漢弘芯千億專案爛尾 通知遣散所有員工
曾經作為大陸推展本土半導體產業夢想,但卻在2020年爆發財務危機並被大陸政府接管的武漢弘芯27日傳出,近日公司以「無復工復產計畫」為由,要求所有在職員工在2月28日前提出離職申請。這說明武漢弘芯的千億專案正式化為泡影,該案也成為大陸激進推展半導體歷程中的慘痛教訓。集微網27日援引知情人士說法表示,武漢弘芯半導體現已開始遣散全體員工。弘芯高層已經在一個240人的內部群中公開表示,「結合公司現狀,公司無復工復產計畫,經公司研究決定,請全體員工於2021年2月28日下班前提出離職申請,並於2021年3月5日下班前完成離職手續辦理;休假人員可於線上辦理。」另據IT之家報導,弘芯半導體項目在2017年11月正式成立,計畫投資人民幣1,280億元、劍指14奈米及7奈米以下邏輯工藝製程,從此引來各方無數關注,甚至還在2019年爭取到台積電前營運長、目前身在中芯國際的業界泰斗蔣尚義出任公司執行長。同時,在美國技術封鎖下,武漢弘芯在2019年底為號稱「國內唯一一台能生產 7奈米晶片」的ASML光刻機舉辦了盛大的進廠儀式,但如今專案工程早已停滯,甚至近乎爛尾,而當時入場儀式標語卻是「弘芯報國,圓夢中華」。2020年11月,武漢弘芯被武漢市政府全盤接管,而原有班底李雪豔、莫森等人也宣布退出公司經營。目前弘芯總經理韓曉敏表示,爛尾晶片專案應當考慮對接大陸成熟龍頭企業接手或與科研機構合作,爭取實現一定程度的回收利用。
美車用晶片嚴重缺貨!白宮證實致函王美花
全球車用晶片嚴重缺貨,造成不少車商被迫減產,日前外媒報導美國白宮經濟顧問狄斯(Brian Deese)為此致函經濟部長王美花,白宮發言人莎琪於當地時間19日證實確有此事,且經濟和國安團隊已直接與製造商聯繫。經濟部長王美花昨表示,19日晚上就收到美方的電子信函,不過經濟部已跟廠商開過會,廠商已自己處理;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都很關心車用晶片缺貨,有這方面的需求存在,我們就盡量協助。莎琪在白宮例行記者會中間接證實,在大陸考慮停止稀土出口的消息傳出後,總統拜登將簽署行政命令,指示國安與經濟團隊優先審查稀土、半導體、高容量電池及醫療用品等關鍵供應鏈,未來檢討工作還會擴大至不同領域,包括國防、公共衛生、能源及運輸工具生產等,目的是確保不友善或關係不穩定的國家無法將供應鏈當作武器,用來對付美國。莎琪表示,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不是今天,但很快就會公布」。白宮經濟顧問狄斯(Brian Deese)致函感謝經濟部長王美花,協助處理美國車用晶片短缺問題。(圖/中央社)外媒報導,狄斯於17日致函王美花,轉達汽車業者的憂慮,並感謝她親自與製造商協調,協助解決車用半導體短缺問題;信中也提及台積電在亞歷桑那州斥資35億美元設廠,此舉有助強化台美在關鍵領域全球供應鏈的合作;美方也期待雙方在經濟上更緊密結合,包括促進貿易。莎琪還透露,除了狄斯,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也正努力協助車廠應對供應鏈瓶頸。先前,一位不具名的白宮官員也表示,白宮正在與所有利益相關方積極對話,看看可以採取什麼行動,至關重要的是要「找到更持久的解決方案,以解決半導體行業和晶片最終用戶面臨的長期問題」。對於白宮透露,美國經濟與國安團隊直接跟台灣製造商聯繫,外界猜測就是台積電,經連繫台積電查證,但截稿前無法取得回應。對美國進行半導體、稀土供應鏈審查,台經院研究員劉佩真一點都不擔心;她表示,美國盤點半導體供應鏈主要是擔心有斷鏈情況,畢竟美國雖然晶片設計全球第一,但從製造到封裝的生產環節比較弱。劉佩真指出,不管英代爾、格羅方德,都落後台積電,像英代爾7奈米晶片量產要到2023或2024年,可是台積電技術藍圖明確,3奈米明年就要量產,大單也都在握,「美國雖對供應鏈做盤點,但想看到效果沒那麼快,短期內撼動不了台積電地位」。至於台積電先前宣布到美國亞歷桑那州設廠,王美花也表示肯定,認為可以讓台美供應鏈關係更加緊密。
Intel財報市場不買單股價再跌10% 今年累計已跌2成
英特爾(Intel)股價跌跌不休,上週財報公佈後出現2位數的10%跌幅,市值蒸發250億美元(約新台幣7,250億元),今年下半年已經出現2次大幅下跌狀況,累計今年初至今,下跌達到19.5%。Intel第3季營收18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4.4%、淨利42.8億美元(約新台幣1,24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8.6%。23日財報公佈當天股價下滑10%,是繼上一次在7月因發生7奈米製程延遲,跌幅達到16.24%後,第2次股價跌幅達到2位數的狀況。本次公告財報引起市場最多關注的是英特爾執行長Bob Swan表示,明年初將決定就7奈米晶片是否交由台積電代工做出決定,Intel內部消息指出,將有自己製造與代工同時進行。Intel於10月23日公布最新財報數字後,股價出現10%的跌幅。(圖/Intel推特)英特爾財務長George Davis說明表示,營收下滑主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需求疲軟影響,其中來自企業與政府的營收同比減少了47%,另外,新一代高階晶片生產成本高,擠壓了利潤率,占比最高個人電腦終端業務營收為98億美元,僅成長1%。相較幾家競爭對手,輝達(nVidia)市值已經高達3,358億美元,超微(AMD)市值為962億美元,高通(Qualcomm)為1,454億美元,Intel市值僅剩下2,094億美元。Intel在處理器市場遭到AMD及高通的挑戰,AI及5G方面也受到輝達的競爭。
英特爾七奈米之後 五奈米訂單 台積電也快到手
處理器大廠英特爾23日召開法人說明會,執行長史旺(Bob Swan)在電話會議中指出,英特爾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決定7奈米晶片委外代工,如此一來才有足夠時間決定是英特爾擴大採購設備,或是由晶圓代工廠擴產因應。史旺指出,一旦決定委外代工,英特爾有信心及能力將產品製程移轉到台積電,當然也有自信能再順利轉回自有廠生產。英特爾先前提及7奈米製程恐延後至2023年量產,所以在23日法說會中,有關英特爾的委外代工策略成為分析師討論焦點之一。史旺表示,英特爾看好未來幾年包括中央處理器、繪圖處理器、人工智慧及物聯網晶片、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PGA)等眾多產品線的銷售動能,且會利用異質架構優點、內部及外部矽智財來完成,所以製造上將是自有產能及外部產能並行。英特爾會繼續投資先進製程及先進封裝技術,並彈性採用晶圓代工產能因應強勁需求。史旺表示,英特爾7奈米的研發進展非常好,會持續評估採用外部晶圓代工產能,主要評估三大重點包括時程可預測性、產品效能、成本經濟效益等。英特爾會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決定7奈米晶片是否擴大委外代工。史旺回答分析師如何順利將產品線移轉給台積電生產提問時指出,除了三大重點評估項目,英特爾也會評估產品製程及技術的移轉能力,一旦決定擴大委外代工,英特爾非常有信心及能力將產品移轉到台積電生產,當然也有自信未來能順利將產品轉回自有晶圓廠生產。英特爾先前在架構日(Architecture Day)中宣布將推出4款Xe架構繪圖晶片,其中Xe-HPG微架構GPU、Xe-HPC微架構GPU中的I/O單元及運算單元等,將會採用外部晶圓產能,業界預期台積電已順利取得英特爾7奈米代工訂單,明年開始進入量產。英特爾競爭對手超微發表Zen 3架構處理器及RDNA 2架構繪圖晶片,均採用台積電7奈米製程量產,明年底將開始為超微代工5奈米Zen 4架構處理器。業界預期,英特爾7奈米處理器擴大委由台積電代工幾乎已成定局,後續5奈米世代處理器亦有很高機率交由台積電生產。
外資今年賣超台股6,549億 唯獨這家買超了865億
台積電季季配持續上演,17日除息每股將配發2.5元現金股利、總計發出648億元,持股約76.5%的國際機構法人將獲得近500億元銀彈奧援,隨外資看好英特爾訂單提前落實,加上台積電8月營收登峰,市場對台積電氣氛偏多,股價有望挑戰近期區間上緣。統計2020年以來,國際資金對台股賣超金額仍高達6,549億元,就算台股終於改寫歷史新高,仍遲遲不見國際資金較大規模回補潮,同期間,外資賣超台積電1,278億元。有趣的是,計算國際資金6月以來動向,波段僅小買台股78億元,然買超台積電金額卻高達865億元,籌碼面已透露對台積電正向態度。反映在外資對台積電持股比例之上,外資現持有台積電比重上半年時曾降至約75%,現在約76.5%、已見回升,不過,比起2018年時動輒來到八成榮景,顯然國際資金尚有增持空間。外資圈人士說,國際股市近期動盪加劇,市場自然更期望長線外資獲得台積電充裕的季季配資金後,再度投入台積電、甚至擴散至其他台股績優股,產生穩定盤勢效果。台積電配息登場送暖台股放眼台積電的營運利多,大型研究機構如凱基投顧、摩根大通證券等,陸續把市場目光重新導回英特爾委外代工商機落實時間點上。凱基投顧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陳佳儀率先指出,英特爾下單給台積電的業務將從2021年起,由6奈米GPU與7奈米晶片組揭開序幕。摩根大通證券科技產業研究部門主管哈戈谷(Gokul Hariharan)則認為,英特爾2021年時,每個月將包下台積電7、6奈米製程約5,000~7,000片晶圓產能,生產Xe架構GPU與晶片組。進一步來看,英特爾正把5奈米製程CPU專案送交台積電製造,有可能在2022年上半年進入量產,比市場預期提前了6~12個月,相當令人感到振奮。高盛證券表示,雖然中美貿易關係緊張,可能影響短期需求,幸好台積電憑藉強大技術領先與執行力優勢,加上5G與人工智慧(AI)強化半導體產業成長性,長線前景無虞。另一方面,外資也看好蘋果、超微(AMD)、Nvidia訂單強勁,持續挹注台積電業績。
陸半導體公司4倍薪狂挖台積電員工 竟是「中國晶片史上最大騙局」
大陸武漢弘芯半導體近期宣布的一項投資計畫引發半導體業大震動,該項目擬投資1280億元(人民幣,下同),作為武漢市明星項目,並邀請到曾經履職台積電和中芯國際的半導體行業風雲人物蔣尚義擔任總經理,如今卻傳出停工,陸媒報導甚至稱之為「中國晶片史上最大的騙局」。據陸媒報導,弘芯這項投資計畫將主攻14奈米製程,項目啟動一年後將進軍7奈米製程,產能將達到每月3萬片。此言一出,震驚半導體行業。因為當前全世界僅有台積電、三星具備7奈米晶片量產能力。據報導,自2019年以來,大陸從台積電挖走了100多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薪水可以翻3至4倍,其中超過一半的人去了武漢弘芯半導體。今年7月30日,武漢官方發布的《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中明確提及,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鏈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引發軒然大波後,上述檔案也被火速刪除。不僅如此,對於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的進展,近期也有武漢市民在武漢城市留言板諮詢。對此,8月28日,武漢市東西湖區官方回覆稱,經區商務局投資協調管理調查,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因為資金鏈問題,項目暫停了。資料顯示,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僅有2位股東,分別為北京光量藍圖科技有限公司、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發展投資集團(地方國資),持股比例分別為90%、10%。然而,北京光量藍圖一直未曾出資,而武漢臨空港經開區的繳納出資額2億元。
台積電太神了!7奈米出貨逾10億顆 電晶體創「百京」新高
台積電宣布達成令人驚豔的里程碑,由台積電生產的7奈米良品晶片(good die)累計出貨量已在7月超過10億顆,面積合計超過13個紐約曼哈頓街區。同時,台積電優化7奈米製程推出的6奈米已經開始進入生產階段,並採用先進的極紫外光(EUV)技術取代部份浸潤式微影光罩層,相信可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創新。台積電自2018年4月開始量產7奈米製程,還不到兩年半時間就已達成累計出貨量逾10億顆的重要里程碑,台積電的7奈米為數十家客戶生產超過100款晶片,累計晶片面積超過13個紐約曼哈頓街區。由於每顆7奈米晶片內含超過10億個電晶體,亦代表累計出貨的電晶體數量已創下「百京」(one quintillion)的歷史新高紀錄。據了解,包括蘋果、華為海思、高通、聯發科、超微、賽靈思、輝達、博通等均是台積電7奈米客戶。比起其它製程,台積電7奈米的產能拉升速度及幅度均創下新高紀錄,也是全球首家導入7奈米製程量產的半導體廠,比起其它半導體同業,等於擁有更多時間及晶圓產能去提升品質及良率。台積電在7奈米製程開始採用EUV微影技術,並且是全球首家半導體廠在7奈米製程世代把EUV技術導入商用,而在EUV生產技術所累積的經驗,讓台積電得以在今年率先量產採用EUV技術的5奈米,並且成為全球第一家量產5奈米最先進製程的半導體廠。台積電在7奈米製程世代的創新未因為5奈米量產而停止,台積電優化7奈米技術並推出6奈米製程,已經開始進入生產階段,並利用EUV技術取代部份的浸潤式微影製程。台積電6奈米可以在標準晶元增加20%的邏輯集積度,設計規則及流程與7奈米完全相容,將可有效協助客戶在7奈米製程世代獲得更好的晶片效能及成本優勢。過去只有包括電腦處理器、繪圖晶片、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PGA)等產品會採用先進製程,但智慧型手機的推出為先進製程帶來更多需求,也讓先進製程晶片被搭載在數十億消費者隨身的電子產品中。如今,包括雲端運算及人工智慧應用興起,對於先進製程的需求亦進入快速成長階段。台積電相信更多的創新應用會在可見的未來不斷被創造出來,也會對先進製程帶來更大商機。
未來10年我最大2/成功給有準備的人 Intel失誤台積電被動當主角
先前,因地緣政治因素台積電宣布赴美設廠成為全球矚目事件,這次再被動的變成主角,正是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的失誤、超微、輝達等客戶搶產能及自身優異的工藝條件等順勢而成。在台積電銳不可當的壯大中,最令人驚奇的是,頭號勁敵「英特爾」執行長史旺(Bob Swan)7月24日在第2季財報聲明中宣布,「英特爾7奈米晶片製程內部進度落後半年,恐將延後半年量產,不再堅持自己生產,已把委外代工列為未來的選項。」雖然英特爾財報營收成長了近20%,但此消息一出,股價沒受到鼓舞反而重挫16.2%,同一天,台積電股價則上漲9.7%。巧的是,超微同時發表7奈米製程處理器。曾任英特爾首席工程師的皮德諾爾認為,過去10年英特爾並沒有專注在處理器業務發展,導致對手超微迎頭趕上。(圖/翻攝自推特)史旺坦承,因自家製程有缺陷,導致產能無法提升,原計劃明年推出7奈米產品來追趕競爭對手超微,如今恐怕得等到2022年才能問世,屆時超微恐怕已進入5奈米。目前英特爾仍採取傳統「垂直整合製造」(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的模式,從晶片設計、製造到封測都一手包辦,其產品包括處理器、記憶體、網路、通訊、晶片組、伺服器等,全球個人電腦處理器市占率超過7成。英特爾是一家從晶片設計、製造到封測都自己完成的垂直整合製造(IDM)公司,但其最新第10代CORE i9桌上型處理器,仍是14奈米製程技術。(圖/翻攝自WIKI)不過,英特爾近年發展中,處理器不再是重點。曾經擔任英特爾首席工程師20年的皮德諾爾(François Piednoël)曾指出:「英特爾過去十年並沒有專注在處理器業務上,反而進行了不少併購,讓一直苦苦追趕的競爭對手超微能趕上它。」美陸貿易戰裡,半導體技術成為突顯科技戰略位置的關鍵。(圖/新華社)其中,原本自行生產晶片的超微,自2009年轉為「無廠半導體公司」(Fabless),晶片委由台積電等大廠代工,投片量並不大(去年每月投片量僅有2,000到3,000片),連台積電前5大客戶都不是,但目前每月已提升至大約8,000片,明年更將成長至每月逾1.6萬片,全年20萬片。若依此速度,超微明年第2季起將會擠下蘋果,成為台積電最大客戶。
英特爾7奈米有瑕疵 台積電代工率增股價上看530元
晶片製造龍頭廠英特爾(Intel)新的7奈米晶片技術,因為發現「重大瑕疵」,必須費時調整,落後原訂時程六個月。外資券商摩根士丹利認為,英特爾未來委外台積代工機會將大增,台積電目標價408元,但最樂觀的預期,可上看530元。英特爾延後7奈米量產消息,造成Intel股價在盤後交易暴跌10%,競爭對手超微(AMD)盤後交易則大漲7.97%,而同時為兩家晶片廠晶圓代工的台積電,因可望兩頭受惠,在美掛牌的ADR,盤後也大漲4.68%。周五美股延續昨日跌勢,早盤明星科技股跌幅擴大,英特爾跌逾17%、特斯拉逾8%、美光逾4.84%、蘋果逾3%,受惠的台積電ADR則大漲10.63%。台積電24日開盤即跳空上漲,開在390元,盤中股價一度衝上395元,市值突破10兆元,再創歷史新高,終場在大盤大跌百點下,股價仍逆勢上漲1.18%,收在386元,成交量突破90,988張,外資買超台積電1.3萬餘張,牛氣噴發。大摩分析,英特爾的7奈米產品,要到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初,才能在市場上首次亮相,這比台積電於2022年下半年推出3奈米產品的量產時間慢,而英特爾也將委託外部第三方代工廠代工,作為其即將推出的首款繪圖晶片7奈米Ponte Vecchio GPU的應變計畫。市場猜測,英特爾的第三方代工廠就是台積電,而之後英特爾3奈米的CPU委外訂單,台積電也有機會大啖商機,尤其是台積電先進製程狠甩競爭對手,護國神山地位益發穩固,在此一聯想下,台積電股價逆勢飆升,不令人意外。由內外資券商對台積電的目標價來看,計14家券商在台積電法說會後同步調升台積電目標價,「4」字頭幾為市場共識。摩根士丹利給予台積電的目標價是408元,該券商也認為,長期而言,英特爾委外台積電代工的機會大增,在此一驅動力帶動下,台積電最樂觀情境預測,目標價將可達530元。目前法人圈中,里昂對台積電目標價保持500元的最高價位,包括美林、瑞銀(UBS)、高盛、花旗、匯豐同屬台積電目標價上看400元的外資券商。本土券商元大、凱基、富邦也同樣上調台積電目標價,進入「4」字頭,內外資券商給予台積電目標價400元以上的家數,已占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