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度
」 食道癌 高溫29歲男「長期胃食道逆流」買成藥緩解 醫照胃鏡驚覺「食道癌」
食道是食物進入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常暴露於致癌因子及病菌當中,進而產生病變。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每年食道癌新發生個案有2700人、死亡人數約1800名,其中高達9成以上為男性。而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也提醒,除了基因影響外,食道癌的發生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新增約2700名食道癌病例,約1800人因此病過世,且九成以上為男性。食道癌在男性癌症發生率中排名第6,死亡原因則排第5。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長期吸菸、嚼食檳榔和飲酒過量等不良習慣,以及口腔衛生不良的人長期食用高溫或太燙、醃燻燒烤、醃漬、加工肉類等食物,都是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的危險因子。根據台灣社區世代研究,菸、酒、檳對食道癌之終身風險,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0、2.29、2.62倍。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在《醫點不誇張》節目中指出,除了基因影響外,食道癌的發生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抽菸、喝酒、嚼檳榔及過燙飲食(超過攝氏65度)都是高危險因子。此外,胃食道逆流也是食道癌的風險之一。蕭敦仁解釋,食道癌患者年齡多集中在50至70歲之間,年齡中位數為59歲,但該病有年輕化趨勢。蕭敦仁也分享自己經手的個案,最年輕的病例是一名29歲男子,他沒有抽菸、喝酒或嚼檳榔等不良習慣,卻因長期受到胃食道逆流困擾,選擇自行購買成藥緩解症狀。直到某次病情加劇,感到不適才前往就醫,結果經胃鏡檢查發現已罹患食道癌。蕭敦仁說明,胃酸持續逆流會損傷食道黏膜,導致不同於其他危險因子引發的癌細胞類型。大多數食道癌為鱗狀細胞癌,但胃食道逆流引發的食道癌多為腺癌。儘管腺癌僅佔食道癌病例的10%,台灣每四人中就有一人罹患胃食道逆流,因此這類風險不容忽視。
男「不酒不吃檳榔」…首次健檢驚罹食道癌 醫曝1症狀:恐已3期
定期健檢相當重要,可以及早發現潛藏的疾病並提早治療。醫師近日就分享1起案例,一名略為肥胖的40歲男子,平時沒有吃檳榔、喝烈酒習慣,身體也沒有任何不適,沒想到首次健檢,竟然就檢查出食道腺癌。對此,醫師特別示警,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發現時通常已經是第三期,在治療上非常困難,因此民眾務必提高警覺,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胃腸肝膽科醫師林相宏日前在粉專發文分享,先前有名40歲的男子,身高170公分、體重80公斤,BMI指數為28屬於略為肥胖,雖然有抽菸習慣,但不會吃檳榔及喝烈酒,平常身體也沒有任何不適,只有偶爾有胃食道逆流、胸口灼熱感等症狀,沒想到首次做健康檢查,赫然發現胃和食道交接處有一個腫瘤,切片後發現是食道腺癌,所幸發現當下為早期,可即早接受手術治療。林相宏說明,食道癌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吞嚥困難,初期是固體食物吞不太下去,經常需要配水,但9成的民眾「要腫瘤阻塞食道近4分之3,才會發生吞嚥困難,通常已經是第三期,在治療上非常困難」。林相宏補充表示,其他不明顯的症狀還包括吞嚥疼痛、胃酸逆流、胸痛等,與胃食道逆流通常難以區分,若晚期還會出現體重減輕、吐血、解黑便及咳血等情況。而肥胖與胃食道逆流都是食道癌的風險因子,建議患者要定期做內視鏡追蹤。至於該如何預防食道癌呢?林相宏提醒,食物方面要避免含有亞硝酸鹽,像是醃漬、燒烤、煙燻、加工肉品等;也要避免過燙的食物,WHO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因此當覺得食物燙口時,儘量等食物稍微溫涼後再食用。最後林相宏強調,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若出現喉嚨卡卡、咳嗽、常清痰、聲音沙啞、食物逆流、火燒心、胸痛、體重減輕等,務必提高警覺,及時就醫檢查,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期。
暖化加劇!日軌道熱到冰敷 台逾60℃可降速停駛
極端氣候影響,連日高溫影響鐵道,7月台鐵花蓮玉里段鋼軌疑因過熱輕微變形,日本也有類似狀況,甚至搬出冰塊幫軌道「冰敷」。台鐵統計,近5年監測軌溫達50度天數皆近100天,且今年迄今達55度預警已14天,快超越去年整年的17天。為應對未來高溫,雙鐵都備妥監測系統與處理流程嚴陣以待。日本JR鹿兒島本線日前鐵軌扭曲變形,維修員搬出冰塊替鐵軌降溫,鐵道公司研判為酷暑影響所致,同樣高溫還有台灣,氣象署日前發布氣候變遷影片提及,全球暖化加劇,未來夏季恐長達210天,將影響民眾生活。觀察雙鐵應對,台鐵各工務分駐所設軌溫監測系統,軌溫達50度即通知道班人員不得擾動道床,派專人監控,達55度派員巡查,達60度即通知道班人員整備機具待命並加強巡查,司機員若發現異常會即時通報,時速降至30公里或停駛確保安全。台鐵監測近5年軌溫,2020至2023年達50度分別有96、93、83、88天,今年迄今有42天,每年都近百天;達55度分別有15、13、26、17天,今年已有14天,顯示今年才過完一半,就快超越去年天數;達60度僅有2020天的1天。台鐵目前推動軌道巡檢通報資訊系統,列管巡檢發現的路段並追蹤改善,盡速完成修復,另針對未來極端氣候高溫頻繁,除優化監控系統,每日也有鋼軌裂縫快篩系統產出報告,再由工務段檢視保養。台灣高鐵也設有天然災害告警系統,可透過鋼軌溫度偵測器測量軌溫,連線至行控中心,軌溫若達告警標準,便立即採取相應措施,確保營運安全。高鐵56至60.9度為2級告警,派維修人員隨車巡檢;61至64.9度為3級告警,列車限速120公里;逾65度為4級告警,影響區域暫停運轉。台灣高鐵表示,通車迄今未發生過因軌溫過高須限速或停駛狀況,但天災難防,強調會依流程處理。
60歲婦人半年急瘦8公斤「確診食道癌末期」 專業醫提醒:10習慣養出一身癌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近期分享案例,內容提到一名年過60的婦人,因為吞嚥困難導致半年內急瘦8公斤,後來該名婦人確診食道癌末期,甚至還轉移到肺部肝臟。洪永祥醫師解釋,該名婦人日常習慣吃過鹹的醃製醬菜、喝酒,久坐,這些都是容易致癌的壞習慣。洪永祥醫師也為此列出10大養癌的壞習慣清單,呼籲民眾不得不防。洪永祥醫師解釋表示,在討論致癌的壞習慣時,大家往往會想到抽煙、喝酒和嚼檳榔這三個主要因素。然而,有許多其他容易被忽視但卻有罹癌風險的生活習慣,希望大家能及時改正。洪永祥醫師也為此列出10大養癌的壞習慣清單:第十名:喜歡喝會燙口的熱湯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逾攝氏65度C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口腔是身體非常耐熱的部位,通常可以容忍到約攝氏60度C左右,黏膜被湯燙傷約3天左右的時間就能修復好,但若不停反覆傷害黏膜,在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也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與食道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民眾遇到感覺會燙口的熱湯熱飲,務必再放涼一些再入口。第九名:保麗龍碗裝泡麵並用書本重壓在講到泡麵之前先來澄清一下用紙杯塑膠蓋裝熱騰騰咖啡會不會致癌?台灣人愛喝咖啡出名,根據國際咖啡組織(ICO)統計,台灣人2021年全年咖啡消費總數約28.5億杯,平均每人每年約喝122杯,一大早上班族都會人手拿著一杯用紙杯與塑膠蓋的熱咖啡,大約於 2013 年傳出熱咖啡杯蓋會致癌, 6 號PS(聚苯乙烯)杯蓋不夠耐熱,溶出致癌物苯化合物的疑慮,衛福部當時也公開澄清,6 號塑膠的標準為耐熱度攝氏 95 度、持續 30 分鐘的條件,強調正確使用就不用擔心。後來咖啡業者改用更耐高溫5號 PP聚丙烯可耐熱達100-140度。來消除大家喝熱咖啡致癌的疑慮。洪永祥醫師表示,基本上若業者守法照規定來,喝熱咖啡用紙杯裝與塑膠蓋還算安全,但這邊要特別提醒當心的反而是泡麵碗,很多6號塑膠會使用在泡麵碗,現在市售的泡麵碗大多為紙盒容器,但仍有少部分附的是保麗龍碗,如果燒開水沖泡麵、又用鋁箔蓋上再壓一本厚厚的書泡好幾分鐘,高溫悶燒,這樣就可能超過 6 號塑膠的耐熱使用範圍,而 6 號塑膠在動物實驗中確實會增加動物的罹癌風險,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建議,外帶咖啡還是自備不銹鋼或陶瓷保溫杯、泡泡麵還是用陶瓷碗最安全。第八名:喜歡吃烤焦的食物很多人喜歡焦香美味:烤肉、烤麵包、焦掉的鍋貼、鍋巴等,肉類的脂肪和蛋白質燒焦產生危險的致癌物是多環芳香烴,這是在人類已經發現有致癌風險的一級致癌物。而鍋貼麵皮麵包是澱粉,產生的致癌物是丙烯醯胺,這個物質是歐盟食品安全局在2015年發現在動物實驗具有致癌風險,認為不管任何族群都可能造成癌症發生的增加,因此在2017年入法,歐洲要求速食店提供的產品需抽查丙烯醯胺濃度,而美國FDA要求洋芋片及餅乾廠商需提供產品丙烯醯胺的濃度於成分表。洪永祥醫師說明,當然所有致癌物都是總量的問題,澱粉食物高溫烹煮,難免會出現丙烯醯胺,所以並不是都吃不得,但千萬不要過量。洪永祥醫師建議,烤肉烤麵包烤得金黃可以吃,但是燒焦黑就建議不要吃。建議把燒焦的部位剪掉、切掉不要吃進肚子,並且同時多攝取大量膳食纖維的蔬菜降低風險。第七名:睡覺不關燈洪永祥醫師說明,開燈睡覺有機會提高患甲狀腺癌的風險。《Cancer》癌症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比起睡眠時接觸較少光線的人來說,睡眠中長期暴露在光線之下的人,患甲狀腺癌的風險會增加55%,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加高危。《美國醫學會雜誌》有研究發現,長期在睡眠時暴露在人工光線之下,會增加變肥的機會,而體重增加的比例,還會跟着光的強度而有所增加,也就是光源越強,體重便增加得越多。而肥胖又是導致多種癌症的危險因子。第六名:經常做電腦斷層檢查洪永祥醫師表示,照一次頭部電腦斷層所接受的輻射量就相當於照100次胸部X光攝影;胸部電腦斷層則相當於照350次胸部X光攝影。 刊登在美國權威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罹癌風險會增加,其中電腦斷層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占了81%。電腦斷層仍是X光攝影的一種,因此會有輻射致癌風險。美國《消費者報告》曾報導一項研究發現,電腦斷層攝影(CT)釋放的輻射,每年可能導致2.9萬美國人罹患癌症,其中婦女占三分之二。洪永祥醫師建議,每個病人一年照胸部X光最好不要超過50次,而電腦斷層則是除非必要才做。第五名:不喜歡刷牙漱口洪永祥醫師提到,頭頸部癌在台灣的發生率節節升高,其中以口腔鱗狀細胞癌佔多數,以前都認為與抽菸、喝酒、檳榔或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有關,但是口腔裡面的細菌也是不是可能會引起口腔鱗狀細胞癌?以前的研究指出口腔的細菌也可能會引起腸胃道癌症,但是會不會也引起口腔內的癌症,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在最近的研究已發現口腔內的細菌可能引起胰臟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也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大的是幽門桿菌,幽門桿菌會引發胃癌或胃淋巴瘤。洪永祥醫師建議,每天記得刷牙漱口做好口腔的清潔習慣第四名:經常裝潢住家與買新櫥櫃洪永祥醫師表示,2004年國際癌症研究署把甲醛歸類為一級致癌物,根據統計,有4成的5年裝潢仍然偵測出甲醛超標,卻只有不到30%消費者知道建材或家具中會有甲醛氣味殘留,最長需要15年才能完全揮發。 洪永祥醫師說明,長時間的甲醛曝露,除致癌外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學齡前兒童更容易受到影響,造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狀況。洪永祥醫師建議,裝潢可選擇通過綠建築標章的產品,或是低甲醛建材;選擇建材櫥櫃時,可先試聞氣味,若氣味刺鼻則建議不要購買。也可選甲醛多已揮發完全的中古家具,或採用原木建材與家具,避免毒害。第三名:喜歡吃加工紅肉洪永祥醫師提到,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充分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而紅肉則被列為2A級致癌物(很可能對人類致癌),該署指出,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量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都有劑量效應關係,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品會增加18%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100克的紅肉會增加17%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解釋,國人過去1天紅肉攝取量超過100公克者就高達24.3%。進一步分年齡看,有36.8%的13歲至15歲的青少年每日紅肉攝取超過100公克!洪永祥醫師建議,日常最好遠離加工肉品及少吃紅肉(豬、羊、牛),以魚肉、禽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攝取同時多吃天然蔬果。第二名:久坐洪永祥醫師解釋,所謂的久坐,是指睡覺除外每天坐著或躺著6個小時及以上,「久坐不動」是非常確定致癌危險因子。許多研究表明,久坐的生活方式與增加罹患各種癌症風險相關。2022年,知名期刊《歐洲流行病雜誌》刊登了一篇綜述論文,研究人員納入了來自 77 項原始研究超过 200,000 個癌症病例。研究發現,久坐行為會增加罹患六種癌症的風險,乳腺癌發病率增加8%、結腸癌增加25%、前列腺癌增加8%、直腸癌增加7%、子宮內膜癌增加29%和卵巢癌增加29%。另外,久坐行為還能導致癌症患者生存率下降,其中結直腸癌患者確診後的久坐行為增加其特異性死亡風險61%。洪永祥醫師建議,民眾買個會升降的辦公桌儘量站著辦公腿酸再坐,減少坐沙發看電視時間且每坐三十分鐘起來伸展與活動。第一名:吃太甜太鹹洪永祥醫師提到,先前美國研究人員給小鼠餵食含糖很高的加工食品,結果發現,小鼠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增高,且增加癌細胞存在擴散到肺部的潛在風險。另一項加拿大魁北克拉瓦爾大學的研究也顯示,每週喝3杯以上、每杯約355毫升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說癌細胞喜歡吃糖,事實是在食用過度的碳水化合物(例:高GI值的食物或精製糖)時,會使得血糖快速飆升而導致的體內的一連串作用而有促癌風險。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最近發表報告,指出胃癌與攝取高鹽食物關係密切。英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如果每天吃高鹽分、醃漬類、醬菜等食物加上本身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增加胃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不要養壞你的味蕾,從小養成品嚐天然食物的天然美味,減少高鈉與高GI精緻糖的攝取 。
「2種癌」常同時出現在1病人身上! 醫授7招有效防範
當食道中的黏膜細胞積累突變嚴重時,可能會衍生食道癌。致癌原因仍有待釐清,一般認為除了年齡(中老年人居多)、性別(男性比女性多)等因素之外,日常生活對食道的各種慢性刺激,都可能導致食道癌。食道癌與口腔癌危險因子一次看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尚有: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煙燻食物)、熱飲(超過攝氏65度)、肥胖(坐式生活)、慢性胃食道逆流、Barrett's食道炎、腐蝕性食道炎、食道弛緩不能及遺傳(Tylosis, Plummer-Vinson syndrome)等。口腔癌的危險因子尚有:口腔牙齒因素(不合適的假牙、齒齦炎和口腔衛生不佳等慢性刺激)及遺傳(Fanconi anemia, dyskeratosis congenital)等。口腔癌患者近4成同時罹患食道癌 50歲以下機率更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賴建仲說,臨床發現,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常和其他的上呼吸消化道(口腔、口咽、下咽、喉、肺部)鱗狀上皮細胞癌同時或異時發生,且癌化的細胞帶有相似的基因變異。食道癌約有5~12%的患者,可能會同時罹患頭頸部癌症或肺癌,因此在診斷及追蹤時必須特別加以注意。反之,口腔癌(包括口咽癌及下咽癌)之患者中約有5~14%,甚至40%同時有食道癌。其中年齡小於50歲的初次患者同時得到二種癌症的機率更高。食道癌與口腔癌常見這些症狀癌症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則功能保留較好,生活品質較好,且預後也較好。所以,一但出現下列症狀且持續數週,務必提高警覺,即時就醫檢查。口腔癌的症狀包括:口腔內持久不癒的潰瘍(同一位置、超過兩週以上)、白紅斑、不明腫塊、不明原因出血、咀嚼吞嚥時痛或耳朵疼痛、局部壓痛、感覺異常(麻木感)、舌運動受限、張口困難、吞嚥困難、構音障礙、口臭(腐爛味)、掉牙、體重減輕和頸部硬塊等症狀。食道癌的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會出現吞嚥時有異物感、漸進性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飯後嘔吐、食物逆流、火燒心、體重減輕、胸痛、吐血、黑便、吞嚥時嗆咳、慢性咳嗽、反復肺炎、聲音沙啞和頸部硬塊等症狀。預防勝於治療 7個提醒要時刻留意賴建仲表示,食道癌與口腔癌大多是可以預防的。食道癌目前尚未有有效的篩檢工具,因此落實健康生活方式,遠離致癌因子是必要且相對有效的防癌步驟。拒絕致癌因子:避免菸、酒、檳榔、含亞硝胺食物(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或湯品。執行均衡飲食,少吃醃製品,多食用原型食物、綠色蔬菜及新鮮水果。補充維生素 C 以減少胃內亞硝胺的形成。控制體重:適度且規律的運動,避免肥胖帶來身體的負荷。定期篩檢(口腔黏膜檢查、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特別是有癌症家族史以及癌症風險因素者。定期牙科檢查,並及時解決任何口腔問題(牙齦炎、牙周病)或不合適的假牙。考慮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尤其是年輕人。有助於預防與 HPV 相關的口腔癌、食道癌。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發現疑似症狀,請及早就醫診治。
保存剩菜「4大行為超NG」! 放電鍋保溫恐成「細菌培養皿」
北市遠百信義A1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越演越烈。衛福部疾管署30日上午公佈新增4人,目前共計25名個案,而死者及住院病患共8人的體內都驗出「米酵菌酸」,目前定調此次中毒原因是米酵菌酸所引起,仍持續追查來源。而此風波也讓「如何正確的保存食物」成為熱門話題,對此食安專家「韋恩的食農生活」也整理出國人保存剩菜的4大NG行為。臉書粉絲專頁「韋恩的食農生活」於30日發文指出,以現代環保的立場,丟棄剩食是件對環境造成壓力的事,而且台灣老一輩也是有捨不得的心情,剩菜總是想要一留再留,但是剩菜保存則特別需要注意一些食安重點,食物若保存不當,可能會有食物中毒致死的風險。對此,他整理出國人保存剩菜的4大雷區,呼籲民眾保存剩菜時不要犯了這樣的毛病,以保衛生健康。1. 飯菜放電鍋保溫就不會壞:X大同電鍋切保溫,大概只會保持在40-50度左右,40-50度左右,這樣的溫度並不夠殺菌,其實對細菌來說挺舒服的,剛好像是在培養細菌,這樣放到隔餐,可能就細菌超標啦。只有超過65度以上保存,細菌才難以存活。正確方法:食物保存還是放冰箱比較好。2. 剩菜沒吃完熱好幾次:X食物反覆加熱不但營養價值會被大量破壞,而且過程中因為不斷高溫,使得食物成分產生一些氧化或是聚合等的化學反應,導致生成丙烯醯胺、氧化膽固醇等不良物質的機會,而微生物也會趁隙孳生。正確方法:只取吃得完的量出來加熱,其餘保持冷藏或冷凍。3. 飯菜不能熱的放冰箱,會容易壞:X急速冷卻當然對食物比較好,只是對冰箱裡其他東西不太好,因為熱熱的東西,會把冰箱整個平均溫度向上拉,反倒造成其他東西的保存受到影響。正確方法:如果冰箱空間足夠、壓縮機冷藏能力夠,當然熱的東西放進去沒問題;不然也是食物在覆蓋情況下稍微放涼後儘速放入冰箱,不要拖太久。4. 冷藏既然比較安全,冰箱就用剩菜塞滿滿:X冰箱東西太滿,影響裡面的空氣對流,也會造成壓縮機製冷不足,造成冰箱不夠冷,東西可能就一起壞掉了。正確方法:不要製造太多剩菜,也不要一次全部都放冰箱。
寶林茶室中毒案驗出「米酵菌酸」!護理師揭米麵製品保存關鍵 食藥署:2食物要小心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遠百a13店,驚傳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累計18例,共造成2死、5命危,受害者通報恐持續增加,而共通點都是吃過炒粿條、滑蛋河粉這2個品項。如今衛福部也在首名死者的血液中驗出「米酵菌酸」,為台灣首見。讓許多人憂心米麵製品到底還能不能吃?對此,長庚醫院臨床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譚敦慈則建議,濕式的麵、米粉、河粉、粿條買回家就要立刻放冷藏,保存不要超過3天。另外衛福部食藥署也提醒,米酵菌酸不會因洗滌烹飪而被破壞,所以預防才是關鍵,尤其別吃長期存放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譚敦慈受訪時呼籲民眾不要過於緊張,因為米食相關的飲食文化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也是相當健康營養的食物,而台灣這次則是首次檢出,重點在於保存食物的方法,來避免食物中毒。以本次的粿條類食品來說,濕式的麵、米粉、河粉、粿條因為含水量高,購買之後不要再繼續逛菜市場,應儘速放入冷藏,而且保存不要超過3天,含水量高的食材本來就比較容易長菌、壞掉,像是她自己購買的油麵等濕式食材,一定都是當天就吃掉。譚敦慈也建議,乾貨要泡發最好先用水沖洗一下,然後再用乾淨的水泡,切記不要超過4小時,或每4小時換水,但泡水時間不要超過24小時,而且最好置放冰箱泡發。若發現泡發的水若產生黏液軟爛就丟棄,泡發好的食物則要趕快料理。此外,許多人在把食物放入冰箱前,都會把食物放涼,但這其實是錯誤行為。譚敦慈點出,食物的危險溫度是7至60度,所以要冰存的食物溫度不要低於65度,當以手碰觸容器覺得熱不燙手時就可以放入冰箱。她也提供小方法,如果是煮白米飯要保存,她會大概在65度時密封放入冷凍庫,下次要吃時再加熱,不但不容易壞掉,口感還和現煮的一樣美味。冰箱的使用上也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像是冰箱具冷藏冷凍功能,但沒有殺菌功能,放冰箱只是延緩食物長菌的時間,所以食物放冰箱太久還是會腐敗。另譚敦慈也提醒,冰箱只能放7成滿食物,這樣才能通風維持低溫,也不要讓食物擋住出風口。譚敦慈最後也補充,民眾處理食物前務必確實洗手、熟食物必分開處理,可以先處理熟食再處理生食,而且若發現食物變味變質腐敗發霉絕對不要入口。食藥署長吳秀梅也指出,米酵菌酸是罕見毒素,由唐蒼蒲伯克氏菌產生,唐蒼蒲伯克氏菌喜歡在富含脂肪酸食物繁殖,椰子和玉米是最佳選擇之一,因此過去國際間出現的米酵菌酸中毒案皆與椰子和玉米等有關,若椰子、玉米、米製品等食品,剛好存放在適合唐蒼蒲伯克氏菌迅速增殖的環境,也就是溫度在攝氏22至33度、酸鹼值中性環境,容易產生大量米酵菌酸。吳秀梅提醒,消費者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
家人常生病問題恐出在冰箱! 「無毒教母」公開廚房管理的6大重點
家中的冰箱要是沒有定期整理或是做好分類,除了會讓一家人難以取得食物外,也會造成食品保存不佳的問題,進而導致身體出狀況。對此有「無毒教母」之稱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分享,曾有一家人常生病,後來被發現是因為冰箱塞得太滿,常吃保存不佳的食物所導致。對此她也分享了,廚房管理的6大重點。譚敦慈上營養師宋明樺的網路節目「明欣醫聊事」分享,林杰樑醫師生前的看診經歷,有位病人的家人常常生病,後來林醫師發現他們家中的2個大冰箱,裡面竟被食物塞滿滿,「就是那種打開冰箱東西會掉出來的」,林醫師就告訴對方,就是因為常吃保存不好的食物,才會容易生病。譚敦慈補充,後來這家人把冰箱大掃除後,自然而然全家人生病次數就變少了。所以譚敦慈指出,記得冰箱只能放7成,放超過了,冷藏效果就會打折扣。此外,譚敦慈也分享歸納廚房管理的6大重點,像是冰箱東西不要放超過7成、醬料統一用1個籃子裝好,剩菜在溫熱時就放進冰箱裡、吃菜要先瀝掉菜湯、油品要分裝保存於冰箱、煮菜不爆香以免產生油煙。其中,醬料統一用1個籃子裝好,是因為醬料常常用了一點就放進冰箱,找不到又去買,家庭中最常重複購買就是醬料,為避免浪費就拿個盒子收納,這樣不只省錢又能輕鬆取得。至於剩菜在溫熱時就放進冰箱裡,譚敦慈說細菌會滋生是在攝氏7至60度,吃剩的菜用手摸若還有溫熱的感覺,就是攝氏約65度,這時趕快放冰箱,因為這沒有低於攝氏60度,還沒有長菌,這時候隔天再拿出來複熱吃,是沒有問題的。而吃菜要先瀝掉菜湯則是因為,現在種菜多用氮肥,過去檢驗發現紅白蘿蔔、深綠色蔬菜,都有比較多的硝酸鹽,但洗菜時是可以洗掉大部分硝酸鹽,剩下會溶於水,只要記住不要吃菜湯,就可避免吃到太多硝酸鹽。最後在油品選擇與保存上,譚敦慈說選油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愈高、飽和脂肪酸愈低較好,例如苦茶油.橄欖欖油、芥花油等。在煮菜時,建議用冷鍋冷油,不爆香,記得冒煙就會產生有毒物質。譚敦慈建議,買了新油後進行分裝,並選擇避光不透明的玻璃瓶,以每人每天二湯匙的量,進行一周一瓶的分裝,再置放於冰箱裡,用完了再依序取出。
愛喝熱咖啡!她食道燙傷「22cm全脫皮」 醫揭:熱飲是二級致癌物
最近天氣越來越冷,不少人總是想喝杯暖呼呼的咖啡或熱湯。不過,一名50多歲女子經常感覺胸悶不舒服,一開始被診斷為胃食道逆流,然而服藥治療後卻未見改善。沒想到,醫師透過胃鏡檢查,驚見患者的食道燙傷,長達22公分都出現脫皮現象,畫面十分駭人,經詢問生活習慣後,發現竟是熱咖啡惹禍。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在《健康2.0》節目中分享,該名女患者平時愛喝熱咖啡,經常覺得胸悶,起初以為是胃食道逆流,長期服藥卻未見改善,直到照胃鏡檢查才發現食道燙傷,上層黏膜幾乎全脫落,看起來就像被扒掉一層皮,整條食道約長22公分,到處都是脫皮,所幸經過切片化驗後,並未發現癌細胞。錢政弘說明, 2016年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ARC)就將高於65度C的熱飲視為二級致癌物。國外研究顯示,喝非常熱的人罹患食道癌風險增加1.9倍;趁熱喝的人(等待時間少於2分鐘),增加1.76倍風險;喝得快的人,增加2.23倍的風險;常燙到的人(一個月內6次以上),會增加1.9倍的風險;如果以上習慣都有,就會增加4.6倍的風險。醫師表示,高溫食物會造成食道黏膜燙傷,反覆的燙傷和結痂會導致鱗狀上皮細胞癌發生,「有人會疑惑『喝熱飲時,感覺嘴巴沒有被燙到,但是為什麼食道會受傷呢?』針對這個問題早期曾做過研究,科學家在咖啡杯、口腔、舌頭上放溫度計,最後得到一個結論是,沒有感覺燙是因為喝的速度『很快』,高溫還來不及造成口腔黏膜受傷就嚥下去了,但是進入食道就足以讓食道黏膜灼傷致癌。所以研究發現習慣『喝太快』的人風險最高。」
2天81人猝死「冷氣團今晚又襲台」 待室內也危險!千萬別漏做這件事
近日天氣忽冷忽熱,全台疑似心血管疾病猝死頻傳,據統計12月16、17日全台消防局獲報內科OHCA(心肺功能停止)至少81人,今(19)日起又有另一波強烈大陸冷氣團接近台灣,明起中南氣溫驟降、北台灣最低溫探8度,恐怕再掀心血管疾病爆發潮。國健署長吳昭軍呼籲,除了長者、三高患者及嬰幼兒外,早出晚歸或是輪值大夜班的民眾,也要注意「戶外」溫差,造成血壓突然升高,促發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至於「室內」的溫差,應注意門窗不能完全緊閉,須適度通風,起床階段遵守「慢、熱、起、穿、行」原則;至於隨身保暖商品琳瑯滿目,使用2個重點,一則不能長時間使用,二則不建議直接接觸皮膚使用,遵守上面幾個提醒,就能平安度過寒冷的氣候,也提醒民眾有異狀就要盡速就醫。國健署也建議以下低溫保健8要點 1.環境室內的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等環境,長者容易跌到的地方,燈光需要明亮,地上不要堆放雜物,避免增加行走的障礙,若加上天冷末梢血液循環慢,更要注意頭暈或心臟不適等現象,除了保暖之外,適度的通風也很重要。2.保暖無論何時,只要有起床的動作,千萬要記住「 慢、熱、起、穿、行」5字訣,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何時起床,都要記得先在床上活動一下四肢或進行伸展暖身運動,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起身後先坐在床邊,添加衣物保暖,再慢慢地下床,起床後的活動不要過於急促,並補充溫開水以暖和身體。3.飲食天氣冷選擇食補或藥補的湯品或鍋類,若含有酒精的成分,更要注意身體體溫及外在環境溫度的差異,再者,喝湯時,湯品的溫度避免超過65度,可能造成食道的傷害。4.泡湯避免飯後或喝酒後立即泡湯,建議至少間隔2小時,且水溫勿超過40度,千萬不宜單獨泡湯。5.運動運動時要充分熱身,有抽菸、酗酒、肥胖或慢性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高風險族群,應晚一點出門運動,或選擇在室內的簡單運動,若要出門運動,建議結伴而行的去運動,相互有照應。6.按時服藥與情緒穩定控制病情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等數據,並遵照醫囑按時用藥及維持情緒的穩定。7.攜帶健保卡及緊急用藥外出要隨身帶著健保卡,並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等訊息;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8.有異狀立即就醫身體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不適的症狀,或出現腦中風的任一徵兆,無法準確執行「微笑、舉手、說你好」,不要自行開車,應立刻撥打119,並記下發作時間,3小時內迅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
不菸不酒卻罹患食道癌! 醫揭飲食「1壞習慣」風險最高
最近隨著天氣漸冷,許多人都會喝熱呼呼的咖啡或是熱湯暖暖身子,但小心「趁熱喝」的壞習慣恐讓不菸不酒的人也容易罹患食道癌。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便提醒,研究發現喝高溫飲品習慣「貪快」的人罹癌風險會提升不少,不可不慎。醫師錢政弘昨(27日)在臉書專頁《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發文分享,前陣子他遇到一位耳鼻喉科轉介過來的病患,「這位70歲的阿姨在兩週前吃薑母鴨的時候,無意中吞下薑片卡在喉嚨,當下她有用力咳出薑片,但事後每次吞東西就覺得喉嚨卡卡的,吞嚥不是很順暢,她懷疑是薑片造成咽喉發炎,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咽喉沒有發現異常,便安排做胃鏡檢查。」結果在食道的入口處,即食物要進入食道的地方,看到了一塊不平整的突起物,大小約3公分,約占管徑的3分之1,錢政弘醫師當下就懷疑這個不規則組織很可能是惡性腫瘤,因切片時可感覺到組織是硬的,而硬的東西通常是癌細胞。後來病理化驗證實,果然是食道的鱗狀上皮細胞癌。錢政弘醫師指出,這位患者並沒有抽煙或喝酒的習慣,不過平常喜歡喝熱湯,只要湯放在桌上久一點,就習慣再加熱後才喝,尤其到了冬天,幾乎天天燉湯喝,「其實喝湯沒有什麼不好,只是不應該喝太熱或喝太快,因為高溫的飲品會造成食道癌,在2016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ARC)就將熱飲(>65度C)視為二級致癌物。不過話說回來,熱呼呼的飲料真的很好喝,有沒有什麼比較具體的做法可以避免傷害?」錢政弘醫師分享了一篇2022年法國的研究供參考,此研究是在東非進行,因當地食道癌發生率非常高,研究分析849位食道癌患者的飲食習慣,結果發現:喝非常熱飲品者,增加1.9倍風險。趁熱喝者,等待時間少於2分鐘,增加1.76倍風險。喝得快者,增加2.23倍風險。1個月內被燙到6次以上,增加1.9倍風險。若以上習慣都有,就會增加4.6倍風險。他也解釋,會有上述結果主要是因為高溫食物會造成食道黏膜燙傷,反覆的燙傷和結痂會導致鱗狀上皮細胞癌發生。不過,常有人疑惑,喝熱飲時感覺嘴巴沒有被燙到,但為什麼食道會受傷呢?錢政弘說明,有科學家曾針對此問題做過研究,在咖啡杯、口腔、舌頭上放溫度計,最後得到一個結論是,沒有感覺燙是因為喝的速度「很快」,高溫還來不及造成口腔黏膜受傷就嚥下去了,但是進入食道可是足以讓食道黏膜灼傷致癌。所以研究發現習慣「喝太快」的人風險最高!錢政弘也示警,不論是喝茶、喝湯、喝咖啡時,都應讓食物在口腔多停留一下,感覺溫度不會太燙,再吞下去,就能保護食道不受傷。
早晚溫差大…「2病」風險激增 由內到外保命5重點曝
入秋後早晚溫差大,國民健康署提醒,低溫與早晚溫差大均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呼籲民眾面對氣溫下降而導致的溫差大,一定要加強身體的保暖,並維持室內的空氣流通,避免門窗完全緊閉,適當補充水分及身體的活動等。國健署指出,常見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腹部肥胖、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膽固醇偏高等,但其實這些是可以被提早預防的;首先,先了解是否有家族病史的疾病,並善用政府提供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以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確認是否有三高或其他疾病等問題),透過健檢的結果,早期發現是否有慢性病、早期介入及治療,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國健署再次呼籲,由內到外保命的5個重點:1.控制三高:有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民眾要維持量血壓-量測7天、每天2次、每次2遍原則、定期測血糖習慣,更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切勿任意停藥或增減用藥劑量,積極做好三高的管理與控制。2.健康飲食、體重及腰圍的控制:採低油、低糖、低鹽、高纖(3低1高)原則,避免加工食品的攝取,並建議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於18.5-24之間;另外,腰圍部分,成年男性控制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3.規律運動、減輕壓力:避免早、晚低溫時段外出運動,運動前先充分暖身,或天冷時改採室內運動;尋找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盡可能減緩或降低緊張情緒。泡湯時溫度勿超過攝氏40度,避免冷熱溫差過大,且不宜單獨泡湯。4.戒除喝酒取暖、戒菸、遠離二手菸:不管是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血管傷害以及心臟病的風險,所以戒菸、遠離二手菸危害;另,以茶(水)代酒,避免喝酒造成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下降更危險,茶(水)溫度以攝氏65度以下入口,避免食道灼傷。5.注意保暖:留意天氣,採多層式穿搭法,適時增減衣物,外出穿戴帽子、口罩、圍巾、手套、襪子、暖暖包(須注意溫度與放置的位置)等。
孩亂調冷氣設定 母見「遙控顯示65度」傻眼求助
一名女網友表示,孩子日前亂玩家中的冷氣遙控,還將溫度調成華氏(℉)65度,讓身為媽媽的她非常傻眼,且因不知怎麼弄回原本設定,只好發文求助,「請問現在有冷氣師父能叫嗎?」對此,其他網友紛紛提出解決方法。原PO在臉書社團「宜蘭知識+」貼出2張照片,可見冷氣遙控、冷氣機上的溫度均顯示華氏(℉)65度,讓她非常無奈,「請問現在有冷氣師父能叫嗎?因為孩子把溫度調成這樣,但現在都調不回來。急!」貼文曝光後引發討論,有網友直呼「只是調成華氏溫度,調成攝氏溫度,應該就可以了」、「請他練習數學,換算一下」、「上網找這機型冷氣的說明書,應該可以找到答案,不然自己用算的也可以,°F=(9/5)x°C+32,顯示不同而已,不用花錢找冷氣師父」。與此同時,也有網友解惑「看看遙控器背面有沒有按鍵說明」、「模式按鈕按一下,然後上下按鈕按看有沒有°C的選項」、「有一個小洞牙籤戳下去就重置了」、「遙控器在關機的狀態下,同時按下遙控器上的『模式』按鍵和溫度『-』按鍵就可切換」。
男童突爆瘦4公斤 竟是「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惹禍!醫1招改善
一位11歲的男孩三個月瘦了四公斤,食不下嚥,胃脹難忍,父母以為小孩得了厭食症,緊張得四處求醫,卻一再被以胃炎醫治,就醫經醫師詳細檢查發現,該男孩罹患了「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十二指腸被壓扁,食物無法通過,最佳的「處方」是增胖,一段養胖後,果然不藥而癒!先天性「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需手術 過瘦則可改吃流質營養物澄清醫院中港分院一般兒科醫師廖子涵表示,經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該男孩的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之間夾角只有23度,這個夾角正常時大約38到65度之間。該情況的原因常見為體重過輕,上腸繫膜動脈缺少脂肪支撐,壓迫到十二指腸,胃裡消化的食物較難順暢下到十二指腸,而導致食慾不振與頻繁的噁心嘔吐。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發生的原因如果是先天性,就需要手術處理,但如果是因為太瘦而造成的可考慮「增胖」,來增加上腸繫膜動脈支撐的脂肪,讓夾角慢慢的增大,以解除對十二指腸的壓迫。因此,廖子涵醫師下的「處方」是讓男孩改吃流質的營養食物,並給予適當的止吐和促進食慾的藥物,果然吃了兩個多月後,體重逐漸增加,病情也獲得很好的改善。孩子成長期 體重急速下降需儘快就醫 廖子涵指出,正在成長的孩子,體重應該是逐步增加,不應該有體重急速下降的情形。據醫學統計分析,兒童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的機率約為0.05%,孩子如有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就要求醫找出真正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年輕的女性如果過度減重,也有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的風險,故追求完美體態的同時,也須注意不要過度減重以免得不償失。
11歲男童「胃脹食不下嚥」暴瘦4kg 醫檢查見「1器官被壓扁」親曝解方
台中一名11歲男孩3個月暴瘦4公斤,食不下嚥,胃脹難忍,不時感覺噁心想吐,父母以為孩子得了厭食症四處求醫,卻被當胃炎醫治,後來輾轉到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兒科就診,醫師廖子涵發現該男孩是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造成十二指腸被壓扁,食物無法通過,該病症須透過「增胖」治療,醫師讓男孩改吃流質的營養食物,同時也開立促進食慾以及止吐藥物,一段時間後病情果然有所改善。廖子涵醫師指出,該名男孩3個月前突然胃口變得不好,且情況越來越差,一吃東西就想吐,後來甚至完全吃不下東西,體重也從30公斤瘦到26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僅剩15.05 kg/m2,父母帶著孩子四處求醫,卻被當胃炎醫治,吃藥情況完全沒有好轉。後來男孩輾轉到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兒科就診,經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男孩的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之間夾角只有23度,不過正常角度為約38到65度之間,而造成該情況常見原因是體重過輕,導致上腸繫膜動脈缺少脂肪支撐,壓迫到十二指腸,導致食慾不振與頻繁的噁心嘔吐;若為此原因造成可考慮進行「增胖」治療,增加上腸繫膜動脈支撐的脂肪,讓夾角增大減少對十二指腸的壓迫。廖子涵醫師讓男孩改吃流質的營養食物,同時給予促進食慾以及止吐藥物,2個多月後,男孩體重逐漸增加,病情獲得改善。廖子涵指出,醫學統計分析顯示兒童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的機率約為0.05%,若孩子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要盡快就醫找出真正的原因。
食道癌有九成是男性! 要注意這「3大地雷」
依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9年有2,875人罹患食道癌、110年有2,030人死於食道癌;其中9成以上罹癌患者為男性,男性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9歲,約有7成個案發生於50-70歲,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遠離風險因子 養成規律運動依據癌症登記資料發現,109年食道癌新發個案中,77.9%有吸菸行為,53.5%的個案有偶爾喝酒或習慣性喝酒,48.5%有嚼食檳榔習慣,然而食道癌目前沒有實證有效之篩檢工具,因此落實健康生活,並遠離風險因子(菸、酒、檳)及養成規律運動,都是防癌的重要因素:1.平日飲食減少過燙的食物:天冷時人們都喜歡喝熱飲暖暖身,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當覺得食物燙口時,有可能達到傷害食道的溫度,務必注意溫度是否過燙,儘量待食物稍微溫涼後再食用。2.及時戒除菸、酒、檳榔,減少含亞硝胺食物:抽菸、飲酒及嚼檳榔是多種癌症的共通風險因子,呼籲有接觸菸、酒、檳習慣的民眾,應儘速戒除,以避免癌症找上門。3.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減少食用此類含亞硝胺的食物,可降低罹癌風險。重視身體症狀 及時就醫勿拖延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食道癌的症狀除了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導致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而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因此平時就需留意自身的不適感,務必提高警覺,切勿上網蒐尋相關資訊後,就自己判斷身體應該沒什麼異狀,而延誤就醫時機,如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零元循環杯2/真的洗得乾淨嗎? 業者:「跟餐廳內用一樣」5大清洗流程現場直擊
「循環杯真的洗得乾淨嗎?」沒人反對消費做環保,但對就口的容器被多次重複使用,消費者可能會卻步。uCup執行長丁啟詔和「環海淨塑」行銷經理李佩郁不約而同地告訴CTWANT記者,「到餐廳用餐使用的是店內餐具,比較少人對此有疑慮,但是對循環杯就會有。其實這(循環杯)跟餐廳『內用』是一樣的思維!」 環保監督團體「綠色和平組織」專案主任張凱婷表示,「循環杯業者其實一直依循非常嚴謹的清洗作業流程,最近環保署也推出影片,讓民眾更了解清潔方式。」她也坦言,「不過這真的需要政府大力宣傳,才更能消除疑慮。」就口的容器被多次重複使用,容易產生清潔、衛生問題的疑慮。(圖/翻攝自好盒器臉書)環保署拍攝循環杯清洗流程的主角,是位在桃園市龜山區的環海淨塑公司。「環海淨塑打造全台灣首創獨一無二的循環杯清洗線。」李佩郁說。環海淨塑2020年成立,除了提供自家品牌循環杯,也配合其他循環杯業者委外清洗業務,是目前北台灣主要的循環杯清洗業者之一。為了解循環杯清洗過程,CTWANT記者12月中實地走訪環海淨塑。這天,記者照著清潔人員日常工作方式,換上全套無塵衣,再進入清潔區。「我們採用一條龍的清洗線,檢驗以後的洗淨、烘乾到包裝都在同一個空間內。」李佩郁解釋。這套比照半導體廠清洗流程的全台第一條「水不落地清洗產線」,共有5道流程,從分類篩選、動態浸泡、高溫清洗、風刀乾燥以及檢驗控管,李佩郁補充,「因為機器需要暖機、運作,因此每天第一批大概需要花費6分鐘時間清洗」,不過第一批之後只需要90秒就可以洗完25個杯子。記者發現,明明是清洗工廠,地板卻完全沒有水漬,「我們堅持水『零落地』,因此整個清洗線地板上不會有任何一滴水,一方面維持環境整潔、二方面也保護人員不會有滑倒的風險。」李佩郁表示,整個過程遵循「TFDA 餐具清洗良好作業指引」與「食品安全管理系統」規範設計。環海淨塑清洗循環杯過程,從分類、清洗、乾燥到檢驗,一刻也不馬虎。(圖/趙文彬攝)「循環杯使用聚丙烯(PP)材質,耐溫範圍-15℃至120℃,完全不會釋放塑化劑,真的可以安心使用。」李佩郁說。好盒器創辦人宋宜臻也表示,該公司循環杯是委託清洗廠商,在疫情期間更加強消毒,除了本來85度高溫蒸汽殺菌、再加一道「遠紅外線消毒櫃」消毒流程,等於容器以85度消毒45分鐘、防塵袋以65度消毒30分鐘。所以,循環杯洗得比自家杯子還乾淨?「目前從未接過關於杯子很髒的投訴。」受訪業者給出一樣的答案。遵循「TFDA 餐具清洗良好作業指引」與「食品安全管理系統」規範設計的5大清洗流程。
婆婆要求「用65度水洗碗2小時」…媳超崩潰 網大驚:要燙肉?
一名人妻抱怨,家中明明已經買了洗碗機,但婆婆卻要她用高溫65度的水洗碗,且還要洗2個小時,認為這樣才會乾淨,讓她相當崩潰,直呼「請問我到底為了什麼買洗碗機?」網友看了也傻眼表示「65度在燙肉嗎?」一名人妻在臉書「靠北婆婆2.0」發文抱怨,她透露家中已經買了洗碗機,但婆婆卻仍要她用65度的水洗碗,「說要洗2個小時碗才會乾淨,請問我到底為了什麼買洗碗機.....?」貼文曝光後,讓不少網友相當傻眼,紛紛留言「洗下去手也廢了,以後就不用洗了」、「請婆婆示範一次,兩個小時65度,我不相信她手還能好好的」、「65度在燙肉嗎」、「告訴她洗碗機的水溫度更高」。也有人直批婆婆其實只是不想看原PO過的太舒適,「這是魔鬼級的老妖吧,別人的女兒死不完」、「他當媳婦時沒這些電子產品幫忙,現在媳婦有很多可以幫忙的電子3C產品,他當然會不平衡,希望你能過的跟他一樣吧」、「她就是靠北見不得妳爽而已,妳必須硬起來直接嘴她」、「她就是在整你而已,洗碗機都買了幹嘛還乖乖的用手洗」。
《非常律師禹英禑》裡朴恩斌的蓬蓬蘋果頭髮型今年夏天超流行!韓妞都剪掉長髮改換成可愛短髮造型囉!
《非常律師禹英禑》風潮席捲全台,蟬聯Netflix全球排行榜第一名,女主角朴恩斌在劇中的俏麗短髮成為時下女孩們的關注焦點,更出現了「蘋果頭」的可愛稱號!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박은빈 (@eunbining0904)不過如果妳也想剪去一頭長髮嘗試看看這種蘋果頭,除了要跟設計師溝通低層次的剪法技巧外,髮根的蓬鬆感也很重要!尤其最近氣溫頻頻飆高,天氣濕黏悶熱更容易造成頭皮出油、扁塌,希望快速恢復空氣感髮絲的人,以下三招快學起來!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강남구청역미용실 유이프 김선영 단발 태슬컷 단발펌 (@yuif.sun)TIPS1:深層清潔夏日頭皮油脂夏日炎熱,在外活動不過十幾分鐘頭皮就開始出油,整天下來回到家,頭皮、頭髮上的汙垢更需要深層清潔,所以在洗髮前建議可選用能針對頭皮部位做深層清潔與舒緩的產品,解放濕黏油膩感。A.M Fairyland頭皮舒淨角質調理霜100ml/490元 洗後第一步先按摩舒緩頭皮3分鐘,再接著搭配洗髮產品,提供洗後髮根蓬鬆、快速吹整、減少異味等優點。(圖/品牌提供)呂滋養韌髮頭皮深層淨化液145ml/599元 富含人蔘精華、栗皮萃取物及薄荷萃取物,能夠為頭皮去除多餘角質與汙垢,淨化髮根毛囊,對抗頭皮油膩造成的扁塌髮,是夏天油頭的最佳救星。(圖/品牌提供)TIPS2:日常每天使用的洗髮用品也要慎選夏季出油頭髮好扁塌,尤其是騎車上班的通勤族,在脫下安全帽瞬間,頭髮更是被壓得慘不忍睹>_<,這種時候一定要選擇特別為易扁塌髮質的人量身訂做的呂「滋養韌髮系列-扁塌無力髮專用洗髮精」,獨家專利「髮根立體技術™」搭配添加發酵山茶花精油成分,能為受損、細軟的髮根提供營養,打造蓬鬆輕盈感,告別扁塌頭頂。呂Ryo滋養韌髮系列-扁塌無力髮專用洗髮精400ml/420元 特別添加有五味子提取物和山茶油,協助強化秀髮彈性及光澤。(圖/品牌提供)TIPS3:手殘人也能輕鬆使用的整髮神器以往想要拯救扁塌髮根,可能很多人都會使用電棒,但一不小心不是燙到手就是產生奇怪髮痕?若是使用一般的圓形髮捲效果卻不夠持久又僵硬?要是妳也有這樣的困擾,請快快入手韓國這款超適合手殘人、已經熱賣22萬個的EGOYO蓬鬆髮捲!好梳理的103根齒梳做設計,搭配上79個通風孔設計和特殊的65度角,只需在化妝前夾在髮根位置就OK,化完妝後拿下來,弧度自然不僵硬,連Super Junior利特、少女時代Sunny、Nine Muses倞利都曾在韓國知名美妝節目《Beauty and Beauty》中推薦使用喔。EGOYO蓬鬆髮捲by MEDITHERAPY 單品/399元、買三送一優惠組合價/999元 能夠取代電棒跟一般髮捲,直接夾在頭頂或瀏海處,搭配吹風機加熱,效果自然又能夠長久維持。(圖/品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