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億
」 美國常搭飛機、坐長途航班注意了!未來將擬「頻繁飛行稅」 最高多付500歐元
一張機票裡,除了一般的票價以外,還包含了燃油附加費、機場建設費、安檢費、戰爭保險費、檢疫稅、各城市出入境稅等等費用,而目前歐洲正計畫徵收「頻繁飛行稅」,稅額也將隨著飛行次數增加而調漲,希望能藉此減少汙染,也能籌措綠色資金。根據環保運動組織「Stay Grounded」官網指出,「Stay Grounded」、新經濟基金會(NEF)和其他機構共同發表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民調發現,西歐有52%受訪者在1年內完全不搭飛機,只有11%的人每年飛行超過3次;以收入超過10萬歐元(約新台幣346.7萬元)的家庭為例,有35%每年會搭乘3次或以上的來回航班,而收入低於2萬歐元(約新台幣69.3萬元)的家庭,僅有5%每年會飛行3次或以上。該報告提議,「頻繁飛行稅」未來將將實施至歐洲經濟區(EEA)和英國出發的所有航程中,預計可使歐洲航空稅收入增加6倍,高達約640億歐元,相當於整個歐盟年度預算的30%,同時減少5分之1的碳排放量。至於該如何計費,該報告認為,若1年中僅搭乘2次航班以內,不會被課徵「頻繁飛行稅」,但當搭乘較長,需要多收取50歐元附加費;長途、商務艙、頭等艙則要多收取100歐元。從第3、4次搭乘開始,每張機票將加徵50歐元的「頻繁飛行稅」及其他附加費用;第5、6次搭乘,費用則提升至100歐元;第7、8次,稅額則再調升至200歐元,此後每次搭乘稅額改為400歐元。有90個組織和47名學者簽署了一份公開聲明,表達對「頻繁飛行稅」的支持,包括綠色和平組織、國際行動救援組織(Action Aid International)、提倡稅收正義的組織「Taxmenow」等等。「Stay Grounded」認為,這項政策是一種創造社會公平的方式,以解決大多數富裕常客因過度飛行造成的污染問題,同時能同時增加收入,以擴大提供鐵路及公共交通等建設;如果是偶爾乘坐飛機的旅客,則不會增加任何財務成本。NEF高級研究員塞巴斯蒂安(Sebastian Mang)表示,為阻止氣候崩潰,歐洲目前面臨巨大資金缺口,「頻繁飛行稅」恰好能為此作出貢獻,像是風能、太陽能的投資,也可用於救濟因氣候危機而出現困難的國家。
MIT機器人逆襲1/女媧Collibot槓中國一哥普渡 55歲董座:自製伺服馬達取代日系「成本砍90%」
疫情趨緩後,坊間連鎖餐廳出現一種特別的服務生,被民眾暱稱為「貓型機器人」,往來廚房與餐廳,穿梭於餐桌間,為民眾送上餐點。這些貓型機器人多來自大陸,但2024年起,一台名為「Collibot」的MIT服務機器人也將上陣,「我們自行研發伺服馬達,成本大降90%!」55歲的女媧創造董事長郭柳宗告訴CTWANT記者,自信能正面迎擊挾價格優勢的陸廠。據104人力銀行公布的數據資料,2023年11月工作機會達104.2萬個,與年成長4.2%,工作機會已連續9個月破百萬大關,顯示百萬大缺工成為常態,其中最缺工的產業是住宿、餐飲服務業。連帶地,服務型機器人市場需求高漲。研究機構集邦科技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服務型機器人應用場景也迅速擴展,2023年全球服務型機器人產值預估為640億美元,2023年到2028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達35%。台灣最大服務型機器人代理商甲電國際總經理任介卿分析,台廠機器人的價格是最大的競爭劣勢。(圖/報系資料照)「台灣目前市場主要的商用機器人,多為中國廠商普渡、擎朗所生產,不可否認,中國廠商的最大的優勢就是價格,台廠要拚很難。」台灣機器人銷售商龍頭甲電國際總經理任介卿告訴CTWANT記者說。早在疫情初期,醫療院所因人力移動受限,環境消毒作業需求大增,台灣科技大廠緯創(3231)、微星(2377)曾搶進服務型機器人市場,例如微星推出「AI-UVC消毒機器人」,結合醫護人員工作台車,隨時隨地進行消毒與潔淨作業。然台廠機器人受限於成本問題,迄今未能大幅推廣。據了解,一台台廠的機器人,平均成本約需要70-80萬元,而中國廠商的售價是30-40萬元。疫情期間台廠也積極研發不同用途的機器人,圖為微星的消毒機器人。(圖/微星提供)「我們很清楚,機器人的硬體研發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關鍵,因此在成立之初,策略就是『先硬後軟』,先拚降低硬體成本,再增加軟體研發,目前公司約100人中有50人是研發工程師。現在我們的伺服馬達都是自行研發出來的,成本比外購低90%。」女媧營運長張智傑說。女媧由郭柳宗於2016年成立,初期主攻陪伴型機器人,曾創下2000台銷售成績,後來轉供教育機器人,推出「凱比」在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銷售居冠。三年前高通舉辦台灣創新比賽,女媧以服務型機器人參賽奪冠後,郭柳宗轉而搶進這塊陸廠獨霸的市場。對面中國廠商的價格競爭優勢,郭柳宗一點也不擔心。「關鍵技術我們都自行研發,不依賴外部廠商。」郭柳宗告訴CTWANT記者說。據了解,機器人最關鍵的零組件是伺服馬達,以日系品牌的價格一顆約需200美元,一台需要12顆,女媧透過自製,將成本可以比日系品牌低90%。女媧機器人因為搭載了自行研發的伺服馬達等關鍵零組件,成本比外購低了90%。(圖/報系資料照)「女媧今年將上市的服務型機器人Collibot,正在進行客戶驗證。定價部分,一定跟可以跟中國品牌一搏。」張智傑說。郭柳宗指出,「我們將機器人看作職員的延伸,從硬體、軟體、AI三個層面,讓機器人可以應對各種需求情境,一方面緩解產業缺工問題,另一方面還能做到服務品質再升級。」另個競爭優勢是Collibot整體都是台灣設計、生產。「因為法令限制,很多地方目前不能使用中國產品,像是政府單位、醫院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卡位的市場。」郭柳宗說。「相較於中國產品,MIT產品如果在價格上沒有價差,甚至還低於中國產品,那市場的接受度將會明顯增加,加上女媧在機器人市場已有品牌知名度,可以預見市場勢必會有不小變化。」一名大型機器人經銷商說。
美國男中640億頭獎後狂買豪宅 專家建議「冷靜下來」做好財政規劃
美國1名男子愛德溫卡斯楚(EdwinCastro)在贏得20億美元的威力球彩頭獎後,在加州購買多棟豪宅,甚至買了1輛保時捷復古跑車。不過他的行為被專家認為是最糟糕的選擇,專家建議中大獎之後,第1要務就是「冷靜下來」,千萬不要做出錯誤的理財規劃。根據《FORTUNE》報導,愛德溫卡斯楚在2022年11月贏得20億美元(約640億台幣)的威力球彩頭獎,他選擇了近10億美元(約321億台幣)的現金提現,繳納相關稅務後,他還剩下6.28億美元(約201億台幣)。此後,艾德溫在好萊塢購買了1棟價值2550萬美元(約8億台幣)的3層樓豪宅,屋內設有5間臥室、6間浴室、家庭影廳、酒吧、健身房、冷水池、蒸氣淋浴和桑拿。外媒估計這棟豪宅每年的維修費,至少需要25萬5千美元(約800萬台幣)至100萬美元(約3215萬台幣)。幾個星期以後,愛德溫在加州阿爾塔迪納花400萬美元(約1億台幣),買下1棟日式房屋,2023年9月初,他又在洛杉磯購買了價值4700萬美元(約15億台幣)的豪宅。除此之外,艾德溫還花費25萬美元(約800萬台幣)購買1輛老式保時捷911。愛德溫的行為,在財政專家眼中,無疑是最不明智的決定,財政專家表示,通常建議中大獎的民眾透過29年以上分期的方式領取獎金,雖然1次性提領獎金,可以讓得主立即投資運用,也有許多人選擇1次性領獎,是為了避免長期的稅收影響,不過以年金支付的方式,可以提供稅收優惠,還能防止超支,也能隨著時間提供穩定收入來源。此外,財政專家建議彩券中獎者或其他意外獲得大量財富的人,諮詢財政顧問、稅務律師或其他專家,以制定財政計畫。富國銀行投資和財富管理部門諮詢和規劃董事總經理艾蜜麗歐文(Emily Irwin)表示「不要做出任何明顯的生活改變,不要辭職、不要購買法拉利、不要買豪宅」,愛蜜莉也補充道「也許你有學貸需要償還,這是合理的,但要盡量避免大規模的購買。」
Arm上市首日大漲近25%市值680億美元 分析師:仍面臨四大風險
今年全球最大規模IPO正式亮相,Arm於美東時間9月14日在美國紐約那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上市首日,Arm股價收盤大漲近25%,推升總市值達680億美元。此前軟銀集團收購旗下願景基金持有的25%之Arm股份時,對Arm估值略高於640億美元。IPO完成後,軟銀持有Arm約90%已發行普通股。自8月21日遞交招股書以來,市場圍繞Arm估值的討論聲從未停止。有市場觀點認為,Arm與輝達屬於同一級別。海納國際集團(Susquehanna)分析師羅蘭(Christopher Rolland)基於企業價值和銷售額比率(EV/Sales),給予Arm 2025財年14倍的估值,領先於高通、英特爾、美國超微公司等同業公司的平均約10倍水平。Arm認為,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取決於半導體和系統公司對其產品和服務的接受度,特別是那些針對大容量電子設備開發和銷售晶片的公司。除了業績增長外,Arm還面臨著需求週期下行、行業競爭激烈、業務不確定和IPO市場低迷等風險,或將損害公司未來經營。雖然與今年上市的其他公司相比,Arm規模更大,且在科技生態系統中發揮着更爲重要的作用,但它仍有面臨市場質疑的可能性。首先,需求端波動衝擊Arm相關業務,人工智慧提振效果有限。以智慧型手機為例,IDC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年減7.8%至2.65億部;該機構預計全年出貨量為11.5億部,年減4.7%,創下十年來新低。在2023財年,智慧型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的專利費收入佔到Arm專利費收入的50%以上。Arm坦言,如果因爲消費者行爲變化而減少相關產品的購買,公司對應產品的市場需求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但同時,不少聲音認為Arm所處人工智慧邊緣領域GPU(圖形處理單元)是人工智慧所需關鍵基礎設施。Arm也表示,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新技術可能不適合通用CPU算法,基於Arm架構的晶片可能變得不那麼重要。其次,隨著更多參與者湧入市場,Arm的生存空間或被壓縮。Arm將x86(中央處理器指令集架構)以及RISC-V(開源指令集架構)列爲潛在競爭者,指出客戶可能會使用RISC-V這種免費的開源架構而非Arm產品。最後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背景是,美股IPO目前處於低迷狀態。巴倫週刊(Barron’s)報導稱, 在Arm上市前,今年納斯達克IPO首日平均漲幅17%,但漲勢很快消失。另據道瓊斯數據,企業IPO後首周交易平均下跌7.4%,第一個月平均下跌6.9%。Arm股價14日上漲24.69%,盤中漲幅一度達到29.96%,終場報63.59美元。15日小幅下跌2.84元或4.47%,終場收在60.75元
今年最大IPO!軟銀旗下Arm傳下周路演 9/13公佈定價
據彭博周五(1日)報導,今年最受期待的股票上市公司之一,軟銀旗下英國晶片設計公司安謀(Arm),正準備在下周開始投資者路演(roadshow)之前,設定首次公開募股的價格範圍。據悉,這家晶片設計公司正考慮在9月13日對其股票進行定價,緊接著在隔天就會開始交易。不過,因美國時間4日是國定假日勞動節,故路演時間預定在4日之後開始。但該公司的IPO計劃仍未定案,時間安排可能會改變。Arm的目標是通過上市籌集50至70億美元,公司估值爲600至700億美元,並指出細節仍可能根據需求而變化。另外有報導稱,Arm估值最終也可能在 500至600億美元之間。同時,母公司軟銀集團執行長孫正義不想放棄該公司10%以上的股份。最初,Arm計劃在首次公開發行中籌集80至100億美元。然而,由於軟銀決定保留更多的Arm股份,Arm的籌資目標已經降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軟銀通過購買願景基金在Arm的股份進行了交易。這個交易使得Arm的估值超過了640億美元。軟銀旗下願景基金去年虧損了創紀錄的300億美元,如果Arm成功上市,將為孫正義帶來巨額收益。此外,Arm如果成功進行首次公開發行,這可能會鼓勵其他公司也開始考慮自己的首次公開發行計劃,包括美國食品雜貨配送公司Instacart、營銷和數據自動化提供商Klaviyo以及鞋類製造商Birkenstock等公司,他們正在努力準備自己的上市計劃。消息人士透露,目前Arm也在與一些最大的客戶列為其IPO的戰略投資者,並進行談判,其中包括蘋果、輝達、英特爾和三星電子。消息人士稱,這些戰略投資者還包括AMD、Cadence、Alphabet旗下的Google、Synopsys等公司。
黃仁勳:輝達未來4年將花1兆美元升級AI數據中心 由Meta等4大科技巨頭買單
輝達(Nvidia)上周炸裂的業績給科技股注入了強心針,但隨之而來的質疑也不少,最大的關注焦點在於,對於其昂貴GPU爆炸性的需求是否真的能夠持續。執行長黃仁勳預計4年內將花費1兆美元升級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其中大部分的費用,將由雲端供應商亞馬遜、Google、微軟和Meta等4大科技巨頭支付。根據《Insider》報導,黃仁勳在上周三(23日)電話會上表示,未來四年將有約1兆美元用於AI數據中心升級,包括GPU的升級,他甚至具體列舉了每年的費用。他表示,全球約有價值1兆美元的數據中心需求,每年的資本支出約2500億美元。根據黃仁勳的說法,大部分費用將由領先的雲端服務提供商,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支付,這些公司正爭相參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競爭。這些巨頭主要包括亞馬遜、微軟、谷歌,Meta等公司。目前超大規模雲端供應商正通過Llama 2和其他人工智能模型,大力發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但這是一個非常燒錢的行業,這些雲端供應巨頭是否擁有足夠的現金來投入輝達龐大的資本開支截至6月30日,亞馬遜、Google,以及微軟和Meta公司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約3340億美元(約新台幣10.6兆元)。其中,亞馬遜現金持有410億美元(約新台幣1.3兆元)現金,Meta則擁有640億美元(約新台幣2.03兆元)。Meta首席財務長Susan Li表示,公司預計今年的資本支出將爲270至300億美元(約新台幣8593至9547億元)。到2024年,該數字將上升,因公司將建設新設計的數據中心,並在伺服器上投入更多資金,以支持旗下的所有核心人工智能排名、推薦工作以及下一代人工智能項目。
拚全球最大IPO! 軟銀邀28券商參與安謀21日在美上市「估值上看700億美元」
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近期從旗下願景基金一號(Vision Fund 1)手中買入了25%的安謀(ARM)股份,在這筆交易中對ARM的估值約為640億美元。報導引述消息人士透露,ARM已聘請約28家券商銀行參與交易,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巴克萊和瑞穗金融等,將擔任主要承銷商。ARM股權從願景基金轉移到軟銀,表明軟銀希望通過ARM的IPO來實現,甚至是超過640億美元的估值。報導指出,高盛、摩根大通、巴克萊和瑞穗金融集團四大銀行,預計將擔任本次交易的主要承銷商,並有十家二級承銷商,包括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德銀等金融集團。消息人士透露,第三級承銷商有14家券商銀行,包括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大和證券集團本社(Daiwa securities group Inc.)、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Intesa Sanpaolo SpA)和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 SA),總計多達28家券商銀行參與交易。英國半導體公司ARM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晶片架構設計公司,它設計的晶片架構用於輝達、高通、AMD、蘋果、三星等企業,如蘋果iPhone的A系列晶片。軟銀於2016年以約3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ARM,然後軟銀以80億美元的價格將後者25%的股份出售給了願景基金。願景基金主要是中東投資者組成,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阿布達比穆巴達拉投資發展公司。在1000億美元規模的願景基金中,軟銀只投資了約280億美元。因此,本次軟銀從願景基金處購買ARM股份,實際上是從中東投資者手中買回股份。在經過本次ARM股份購買,願景基金的ARM持倉獲得了大約翻倍的戰績。這對於該基金來說是一次罕見的勝利,此前該基金未能達到預想的期望。預計最快下周一(21日)公開ARM的在美股那斯達克上市的IPO計劃,本次IPO有可能成為今年全球規模最大,軟銀創辦人孫正義期望籌集80至100億美元,目標估值上看700億美元,以提振軟銀營運困境。
對戰微軟、谷歌 亞馬遜砸1億美元推AI創新中心
ChatGPT掀起的生成式AI競賽如火如荼,亞馬遜正在奮起直追。外媒報導,亞馬遜於美東時間周四(22日)宣佈旗下雲端業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推出名爲「AWS生成式AI創新中心」的新項目,投入1億美元,目前已在和兩家客戶Highspot和Twilio合作。亞馬遜雲端事業AWS的這個中心是一個「項目」,並非實體。AWS創新中心的負責人Sri Elaprolu透露,1億美元的投資將專門資助生成式AI相關的人員、技術和流程。它要將AWS附屬的數據科學家、策略師、工程師和解決方案設計師幫助企業客戶及合作伙伴構思、設計和推出新的生成式AI產品及服務,加快他們創新和成功的速度。Elaprolu稱,AWS的AI創新中心最初將優先和此前曾向AWS提出生成式AI計劃、目標或援助請求的客戶合作。該中心還將優先考慮金融服務、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媒體和娛樂、汽車和製造、能源和公用事業以及電信行業的組織。有媒體指出,AWS坐擁640億美元現金,一年有5萬億美元的營業費用,相比起來,1億美元的資金投入是九牛一毛。但這筆投資表明,AWS認識到生成式AI目前的重要性,以及回應對手微軟和谷歌的重要性。AWS執行長Adam Selipsky表示,將免費為眾多AWS客戶提供內部專家,重點關注那些擁有大量AWS業務的客戶,他認爲AI將是雲端領域的下一波創新浪潮。對於目前AI應用方面的晶片短缺問題,Selipsky表示短期內全球都有缺少用於生成式AI和機器學習的算力,但今後幾個月形勢會有改善。Selipsky指出,亞馬遜最終目的是銷售更多雲端服務,簡言之,該公司寄望客戶打造新的AI應用程式時會尋求AWS的幫助,而非微軟雲端服務Azure。行銷軟體銷售商Highspot、雲端通訊平台Twilio、瑞安航空與Lonely Planet出版社將成為該創新中心的早期用戶。
英特爾下修全年獲利、營收預估 計劃進行裁員
美國晶片製造大廠英特爾27日下修全年獲利和營收預估,並表示為了要在明年削減30億美元營運成本,計劃進行裁員。但由於本會計年度第三季(10月1日止)PC晶片業績超預期,推升英特爾股價28日早盤不跌反漲、勁揚8.6%,報28.53美元。儘管如此,英特爾股價今年以來仍重挫約47%,跌幅大於標準普爾500與費城半導體指數,後兩者跌幅各為20.6%與41.9%。英特爾發布上季財報表示,將致力在2023年削減30億美元營運成本,2025年前至多削減100億美元。它還調降本會計年度資本支出,從前估的270億美元降至250億美元。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調降第四季前景反映經濟不確定性料將持續到明年。他說英特爾正花時間提高數據中心銷售額,其第三季銷售額銳減27%。至於提到人力精簡,基辛格表示「人員優化」將是撙節成本的一部分。不過他也補充該成本僅占整體成本結構的一小部分,提高工廠網路效率比人事成本更為重要。他還表示調整勞動力是當務之急,可能從第四季開始,不過未透露有多少員工受到影響。在基辛格接任執行長之前的2020年底,英特爾當時約有11萬600名員工,不過到今年10月初已膨脹到13萬1,500人。此外,經濟衰退疑慮使得PC晶片與數據中心市場前景轉趨黯淡。Summit Insights集團分析師Kinngai Chan指出,英特爾的PC晶片客戶端業務銷售額連續增長,讓投資者抱有一些希望,認為英特爾市占損失已經大幅緩和。英特爾客戶運算部門營收、也是其PC晶片銷售額,從第二季77億美元增至第三季的81億美元。該業者目前預估2022年的年營收約為630億至640億美元,低於初估的760億美元。它還下修全年調整後的每股獲利預測,從2.3美元降至1.95美元。
貿協疫後首發拓銷團入肯亞 非洲市場達人引路
為協助我商前進非洲市場,外貿協會於本(111)年9月29日與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辦理「熟手引路!西、北部非洲市場這樣做!」非洲市場研討會,聚焦幾內亞、塞內加爾、摩洛哥及埃及等國。講師包含首度公開分享專攻塞內加爾冷凍魚產的Afriocean、經營幾內亞農林礦產的緯達集團、具埃及ACI新關務系統實戰經驗的立秧啟業與調懋興業,並由開羅台貿中心主任葉人誠說明讓貿易商苦不堪言的埃及LC新規定。最後還邀請非洲經貿協會理事長黃華民分享第一手經驗,吸引超過130名業者參加。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組長張淑逸表示,我商在非洲產業合作部分,塞內加爾的食品加工、水泥生產、化肥及紡織極具有前景,幾內亞主要生產鋁礬土、咖啡、可可和橡膠,摩洛哥漁業和磷酸礦的出口,以及埃及的紡織成衣、汽車製造、通訊及能源產業等,都是值得交流合作的領域。貿協市場拓展處處長邱揮立也補充,貿協疫情後首發非洲實體拓銷團,已於9月20日出發赴衣索比亞、奈及利亞、肯亞及坦尚尼亞等4國,同時辦理「肯亞臺灣週」。今天的主題國家西北非19國在2022年GDP總值為9,640億美元,成長了7.5%。
擠下貝佐斯 阿達尼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
亞洲首富阿達尼(Gautam Adani)擠下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60歲的印度阿達尼集團(Adani Group)創辦人暨董事長阿達尼,憑藉1,470億美元身家,取代貝佐斯,晉升全球第二大富豪。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仍以2,640億美元淨資產,穩座全球首富寶座。排名第三的貝佐斯身家財富為1,470億美元。全球億萬富豪都有部分財富,與金融市場息息相關,在高利率與高通膨干擾下,今年股市遭遇逆風,也讓全球富豪排行榜大洗牌。標普500指數今年迄今累計大跌19%,科技股雲集的那斯達克指數跌勢更兇,高達27%。在全球前十大富豪榜中,阿達尼是唯一淨資產沒有縮水的富豪。拜旗下企業股價上漲所賜,今年阿達尼的財富大增700億美元。集團旗艦公司阿達尼企業(Adani Enterprises)股價上周創下新高紀錄。外媒報導,阿達尼旗下部分公司股價自2020年來飆漲逾1,000%。阿達尼集團事業範圍涵蓋綠色能源、電力、天然氣與石油等。貝佐斯去年卸下亞馬遜執行長職務,目前擔任亞馬遜執行董事長。根據FactSet數據,截至8月24日止,貝佐斯約持有亞馬遜將近10%的股權。今年迄今亞馬遜股價大約跌逾25%,也讓貝佐斯的淨資產銳減455億美元。相較之下,穆斯克的淨資產減少64億美元。今年阿達尼的財富急速增加,年初時他還只是全球第14大富豪,如今僅在一人之下。阿達尼在2月取代印度信實集團董事長安巴尼(Mukesh Ambani),成為亞洲首富,4月淨資產跨越1,000億美元大關,該月稍晚個人財富便超越股神巴菲特。8月取代法國LVMH集團總裁阿爾諾(Bernard Arnault),登上全球第三大富豪。
拜登簽署12.8兆元降通膨法案 預算從營收超過299億元企業課稅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6日在白宮簽署總金額達到4,290億美元(約新台幣12.86兆元)的《Inflation Reduction Act(降低通膨法案)》,內容涵蓋新能源、醫療以及針對年營收達10億美元(約新台幣299億元)的企業課徵最低15%的稅收。綜合外媒報導,拜登16日上午簽署《Inflation Reduction Act(降低通膨法案)》前,表示,「這項法案代表美國人民贏了,而特殊利益團體輸了」,而該法案以220票贊成、207票反對的結果通過,其中沒有共和黨員投下同意票,此舉也讓民主黨在不到3個月的期中選舉取得重大勝利。在《Inflation Reduction Act(降低通膨法案)》中,有3,690億美元(約新台幣11兆元)主要針對氣候、新能源政策,包括鼓勵綠能投資、提供購買節能家電、電動車、安裝太陽能板稅率減免。有640億美元用於延長聯邦醫療保險擁有藥品議價權,協助年長者減少每年數百美元的處方籤藥支出;而這4,290億元(約新台幣12.86兆元)的預算支出,將針對年營收達到10億美元(約新台幣299億元)的企業課徵最低15%的稅率,同時也會加強查稅。白宮經濟顧問Brian Deese指出,美國從現在到明年將面臨全球經濟帶來的衝擊,該法案的通過以及美國就業市場強勁,有助於穩定美國經濟情況,但其中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包括能源市場以及尚未停歇的烏俄戰爭,而目前美國經濟已經進入技術性衰退,讓經濟環境有助於轉向穩定成長。
美眾議院通過4300億美元「降低通膨法案」 拜登下週簽署生效
外電報導,規模達4300億美元的「降低通膨法案」於12日以220票贊成、207票反對的表決結果,獲得美國眾議院通過。而美國總統拜登也表示,下週將簽署法案。路透社報導,該法案包含三大議題,包括氣候、健保及稅制,首先在氣候部分,將有3700億美元用於潔淨能源及因應氣候變遷,包括降低美國的碳排放量,目標是要比2005年減少40%,同時也提供購買電動車稅額減免,以及補貼屋頂安裝太陽能。健保部分,金額為640億美元,首先是要抑制處方藥價,同時也要將俗稱「歐巴馬健保」(Obamacare)的平價醫療法(Affordable Care Act)所提供的補助措施,再延長到2025年。稅制部分,則包括對於獲利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課徵最低企業稅率15%,以防止公司利用避稅天堂,以低額稅款進行逃漏稅。
國泰高股息ETF第二次配息0.32元創新高 富邦首推REITs ETF明起募集
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 今天(3日)公告2022年第2次配息,預估配息每單位發放0.32元現金股利,可望創下歷年來配息金新高;富邦投信則是於明天(4日)起募集國內首檔REITs+基礎建設ETF的富邦全球入息不動產與基礎建設ETF(00908),每股15元、每張一萬五千元。至於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每單位實際配發金額將在5月13日公布,除息日則訂在5月18日,投資人最晚只要在5月17日前持有或申購,皆可參與本次配息。國泰投信表示,00878是國內首創季配息的台股ETF,由於標榜ESG選股策略奏效,在今年台股上沖下洗的過程中,有8成的交易日,在大盤下跌時,00878所追蹤的MSCI臺灣ESG永續高股息精選30指數卻跌得更少,甚至反漲。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告之「定期定額交易戶數」統計排行月報表,去年12月底00878定期定額交易戶數達39,487戶,今年3月底交易戶數已達66,554戶,3個月內成長近69%。再觀察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等資料,截至4月29日,00878受益人數已衝破46萬人大關,為468,218人,年增約220%,規模達640億元,年增239%,堪稱國民存股型ETF,同時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ESG主題ETF。富邦基金經理人蘇筱婷則指出,00908追蹤標的指數為全球入息不動產與基礎建設指數,一次買進全球前30大高殖利率不動產及基礎建設標的,美國、新加坡與香港市場占比較大,同時還跨及澳洲、日本、比利時、馬來西亞、加拿大、荷蘭、台灣等16個市場,已涵蓋全球REITs市場9成以上之覆蓋率。蘇筱婷表示,該檔ETF成分股每半年調整一次,於每年1月與7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生效。由於全球REITs商機主要來自高通膨、高房價及高租金,自疫情開始,全球房地產消費者對於住宅、零售與辦公室等各類不動產的需求大增。
TikTok去年吸金640億 美國成海外最大市場
即便是美國前總統川普曾揚言要封禁TikTok,但隨著拜登的上任,這件事情就如此不了了之。而日前也有分析機構發布最新的報告,表示TikTok全年度吸金23億美金(折合新台幣約644億元),業績成長77%左右。而除了中國當地之外,美國則是TikTok在海外最大的市場。根據《IT之家》報導指出,他們引述數據公司Sensor Tower資料,表示2021年TikTok用戶花費約23億美元,與2020年的13億美元相比,成長幅度約為77%。這其中有57%的收益是來自中國用戶,第二大營收國家則是美國,在2021年Q4TikTok在美國的收益接近1.1億美元,佔全球營收的13%。但也由於印度從2020年年中開始禁止使用TikTok,這也讓TikTok在全球使用率大幅下降。2021年的安裝量僅有7.4億次,2020年時則有9.8億次,可以說是衰退了25%左右。但整體安裝數則突破30億次,這也是繼Facebook之後,首個達到30億次關卡的軟體。根據Sensor Tower的資料,TikTok雖然大部分用戶還是源自於中國,但是在海外市場不斷的增長,與2020年Q4相比,2021年Q4的活躍用戶數量增加了30%之多,用戶平均花費時間也增加了15%。
馬思克推特聲援Epic 批蘋果App Store在全球網路課稅
特斯拉首席執行長馬思克(Elon Musk)隨著電動車與太空事業SpaceX事業蒸蒸日上,愛放炮的馬思克,這次炮火這回射向了蘋果(Apple),在個人推特上批評蘋果的App Store收費抽成,話風一轉力挺向蘋果提出反壟斷的遊戲開發商Epic,直言「Epic是對的」,儼然在為Epic聲援。馬思克在個人推特帳號上發布了一則貼文,內容是「Apple app store fees are a defacto global tax on the Internet. Epic is right.」,意指蘋果應用程式商店藉由全球網路的方式在課稅,貼文吸引了22.6萬個喜歡,並有1.7萬個轉推。這篇貼文是馬思克第一次就蘋果公司的經營規範提出評論,而這也是繼蘋果收購特斯拉一案由馬思克接任蘋果首席執行長傳聞後,馬思克再次牽扯到蘋果的事件。去年8月遊戲開發大廠Epic向蘋果提起App Store對軟體開發商具有壟斷性訴訟,Epic首席執行官Tim Sweeney直指蘋果透過遊戲開發商不公平獲利,並在自己的推特上表示,蘋果以壟斷的方式收取30%費用,相較於Visa及MasterCard只收取3%。雙方對薄公堂的起因正是因為蘋果下架了Epic《要塞英雄》所引爆。 根據App Store的規則,蘋果會對App Store上的許多交易收取30%的佣金抽成,就美國媒體CNBC曾分析指出,蘋果App Store 2020 年的收入為640億美元(約新台幣1.92兆元),比 2019 年估計的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5兆元)增長了28%。而這椿訴訟目前已經進入審理階段,美國地區法官Yvonne GonzalezRogers預計將在幾個月內對對此案進行裁決。有趣的是,馬思克貼文下的回覆貼文中,有人直接點出馬思克的貼文是透過iPhone來發布的,反問,你自己看來不介意啊。Epic首席執行官Tim Sweeney在馬思克的貼文回應蘋果以壟斷方式徵收30%稅。(圖/翻攝自Twitter)
冬季旅遊補助一團1.5萬元 12/1上路
冬季平日團體旅遊補助專案12月1日至明年1月31日實施,補助旅行業冬季包裝團體旅遊,旅遊天數為二天一夜以上,行程需安排於平日,獎助每團1.5萬元,每家旅行社申請上限15團,預期帶動超過百萬人次出遊,直接與間接觀光效益可達69億元。另因國境未解封,觀光局也從12月1日起受理綜合、甲種旅行業及觀光旅館業、旅館業第四季即10月至12月四成員工薪資補貼。冬季平日團體旅遊補助專案是補助旅行業於冬季包裝團體旅遊,旅遊天數至少二天一夜以上,行程需安排在平日出遊,以分散假日觀光景點人流。同時鼓勵旅行業提供導遊領隊人員工作機會,以旅行業需雇用導遊領隊人員擔任隨團服務人員才能領取出團補助方式,將以往導遊領隊人員生計補貼改採功能性補貼納入,每團獎助1.5萬元,每家旅行業申請上限15團。觀光局說,這次補助除了觀光局之外,也會結合各地縣市政府,共同合作推廣冬季團體旅遊,只要旅行業在冬季團遊期間,至少安排一晚住宿於有舉辦相關團體旅遊補助縣市,可向觀光局申請最高2萬元補助,藉此吸引更多旅行團造訪。根據觀光局統計,今年國內疫情控制得宜,國人將原先規劃的國外旅行改為更為精緻的深度國內旅遊,今年7月至10月間推動的「安心旅遊國旅補助計畫」合計已帶動近1,821萬人次出遊,直接間接觀光效益達640億元,其中團體旅遊補助旅行業計超過2,500家參與,為歷次補助最高,共有6.5萬團提出申請,參團旅客逾200萬人次。
冬季團旅補助來了!平日2天1夜以上 地方縣市再加碼
國內旅遊進入傳統淡季,交通部將於12月至明年1月推出冬季平日團體旅遊補助專案,替旅行業保溫。根據規畫內容,旅行業規劃旅遊天數應為2天1夜以上,行程主要安排於平日出遊,且須雇用導遊領隊人員隨團服務,達成3條件才能領取出團補助,預期可帶動超過百萬人次出遊,直接間接觀光效益達69億元。安心旅遊國旅補助結束後,觀光產業仍面臨經營困境,向交通部反映仍有紓困振興需求,交通部長林佳龍宣布於今年12月至明年1月間辦理冬季團體旅遊補助,延續旅遊熱度,也鼓勵旅行業者轉型。此外,國境未能解封,觀光局也自12月1日起受理綜合、甲種旅行業及觀光旅館業、旅館業申請紓困3.0第4季(2020年10月至12月)員工薪資補貼。根據觀光局估算,今年7月至10月間推動的安心國旅補助,帶動近1821萬人次出遊,直接間接觀光效益達640億元,其中團體旅遊補助旅行業計超過2500家參與,為歷次補助最高,計已提出近6.5萬團申請,參團旅客逾200萬人次。觀光局指出,冬季平日團體旅遊補助專案,旅遊天數應為2天1夜以上,行程需主要安排於平日出遊,以分散假日觀光景點人流。為鼓勵旅行業提供導遊領隊人員工作機會,以旅行業需雇用導遊領隊人員擔任隨團服務人員方能領取出團補助之方式,將以往導遊領隊人員生計補貼改採功能性補貼納入,每團獎助1.5萬元,每家旅行業申請上限15團,預期可帶動超過百萬人次出遊,直接間接觀光效益達69億元。交通部觀光局同時與各地方政府共同合作推廣冬季團體旅遊,旅行業如於冬季團遊期間至少安排1晚住宿於有舉辦相關團體旅遊補助之縣市,可向觀光局申請最高2萬元補助。本加碼方案是為了鼓勵各縣市可依縣市特性補助團體旅遊,期藉由聯合補助方式,吸引更多旅行團造訪,中央與地方共同為國旅市場保溫。而由於國際間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持續嚴峻,國境未能解封,觀光局本波紓困3.0第四季員工薪資補貼方案,仍分別補貼綜合、甲種旅行業、觀光旅館業、旅館業給予雇主薪資費用之4成補貼,其中旅行業須提出曾參與安心旅遊國旅補助、參與國內旅展及與公私部門合作振興國民旅遊拓展商機之實績,以「有轉型作為旅行業者」為補助對象,至接待非本國籍旅客為主之旅館業仍比照第3季須加計營業額衰退幅度,均自12月1日起受理業者申請。
股價一飛衝天 特斯拉趁勢發新股50億美元
特斯拉1日(周二)宣布擬發行最高50億美元的新股,顯示這家電動車大廠趁著近期股價一飛沖天的好時機,進一步募集資金。特斯拉周一甫進行一股拆五股的股票分割計畫,帶動股價再度狂飆。隔日即發表新股籌資50億美元的消息,此金額約占目前市值4,640億美元的1.1%。不過新股消息也終止特斯拉強勁漲勢,周二跌落4.67%作收。特斯拉向美國證交所申報文件顯示,新股將會「依照市場價格」、「不定期」發行,銀行會根據特斯拉的指示售股。
拼半導體國產化 中國半年籌資額較去年多2.2倍
為了擺脫美國掣肘、加速提高半導體的自給率,中國將大灑銀幣!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截至2020年7月5日為止,中國半導體相關企業已經籌集1440億人民幣發展基金(約6126億台幣),相較2019年全年640億人民幣多了2.25倍 (約2723億台幣) 。中美半導體大戰起源於川普政府發動「半導體戰爭」,2018年時遭禁運的中興通訊一度瀕臨破產,而華為也陷入最先進半導體採購問題,中國境內半導體製造裝置輸入比以前困難,中國政府危機感加深之下,中央、地方政府紛紛出資設立相關基金投資中國企業,盼早日完成半導體國產化目標。回顧2014年,由中國政府主導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設立,到2019年時為止總共投入1400億人民幣發展半導體;2019年秋天,再次成立「大基金 II」,加速發展腳步。受惠代表企業就是中國半導體大廠中芯(SMIC),SMIC本月也將在中國科創板掛牌,預計籌資500億人民幣,目標是打敗台積電。中國目前的半導體自給率是10%,專門扶植中國高科技產業政策的「中國製造2025」,目標是希望中國半導體在2025年自給率能夠達70%。在美中對立加深下,中國半導體的自給率在2024年可望達到20%,但這距離中國的理想目標甚遠。報導指出, 實際上,無論是量產或製造裝置,中國半導體的技術和世界相比還差一截,外界甚至評論相比台積電,中芯技術「還差了2個世代以上」。中國半導體國產化戰略要成功,除了資金面以外,技術面要克服還有一大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