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症狀
」 淋巴癌長輩私密處發癢「檢驗竟是糖尿病」 專家示警6症狀:快就醫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代謝異常疾病,位居10大死因之一,每年有近萬人因而死亡。有一名中年男性,因為私密處發癢就診,沒想到檢驗發現,早上空腹血糖超標,確診罹患糖尿病。「有人問得到糖尿病會有感覺嗎?」李婉萍營養師在臉書專頁透露,最近有一名長輩來門診,主述私密處一直發癢,因此泌尿科醫生給他做了檢驗,怎料早上空腹血糖高達332mg/dL。李婉萍提醒,無論男女,私密處反覆發癢若去藥局買藥和擦藥,卻遲遲沒有好轉,一定要去看醫生,不要只是去藥局買藥而已,必須到醫院診所,有經驗的泌尿科或是婦產科醫生,都會檢測血糖,因為往往後面其實可能有血糖的問題,「這些細菌病毒也愛吃甜」。血糖超標可能是糖尿病。(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事實上,李婉萍曾在部落格「李婉萍營養師-營養工具書」指出,6大症狀若是發生,就可能有血糖過高的問題,一定要盡快求助醫生進一步篩檢。●3多症狀:多吃、多喝、多尿如今有許多患者都不一定有這個症狀,不過如果有相關症狀請一定要注意。●皮膚傷口不容易好如果皮膚的小傷口長期沒有癒合就是警訊,請不要輕忽。●免疫力下降(經常感染)尤其是女性泌尿道如果長期容易反覆發作感染就要特別注意。●體重減輕沒有在減重,但體重卻持續減少,千萬不要因此竊喜,反而要提高警覺。●視力模糊持續超過1個月視線都模糊不清,請盡快就醫。●神經病變(麻木、疼痛)手腳對於溫熱與痛楚的感覺異於平常,感覺較為遲鈍,就要小心。
女性罹囤積症高男3倍 醫點6症狀一次看
有沒有在家裡社區見過家中堆滿東西,髒亂不堪,寸步難行,這類人可能是「囤積症」患者。開業精神科醫生楊聰財表示,囤積症和腦部前額葉或扣帶皮質等功能失調有關,涉及到腦部運作區塊,驅使其強迫一直出現「囤積」的重複行為,其中女性為男性的3倍;列出6大症狀,包括:持續囤積物品、拒絕處分物品、生活空間極度混亂、社交和職業功能受損、情感困擾及健康風險。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臨床也發現,囤積症容易在55歲以上中老年人好發,其中個案常伴隨情緒障礙,如廣泛性焦慮症或是分離焦慮症等,女性為男性的3倍,囤積症從2013年被納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與拔毛症等屬於強迫疾病相關障礙的一種。他表示,精神疾病、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失智症、巴金森病或身體體力不佳等,都有可能使中老年人引發囤積行為,其中最明顯的特徵為不停囤物,從家裡囤置公共空間,影響到周圍家人與居民健康與安全風險。●情感困擾:患者常常因囤積和混亂的環境而感到焦慮、沮喪、尷尬或其他負面情感。●持續囤積物品:患者無法停止收集、購買或保留各種物品,即使這些物品並無實際價值。●生活空間極度混亂:囤積物品會造成家居或工作環境變得雜亂。●社交和職業功能受損:患者會因囤積症影響社交生活和職業,最後產生被孤立、失業或其他社交問題。●拒絕處分物品:患者難以捨棄或扔掉物品,即使這些物品已經破損、過期,或沒有實際上用不到。●健康風險:囤積症可能導致健康和安全風險,例如堆積物品可能引發火災、滋生害蟲或其他危險。囤積症該如何治療呢?他提到,囤積症和腦部前額葉或扣帶皮質等功能失調有關,涉及到腦部運作區塊,使一直出現「囤積」的重複行為,需以藥物調整血清素,穩定腦部系統運作,此外還需要以認知行為治療,排解壓力,解決患者的焦慮。
「社福界俠女」張錦麗淋巴癌病逝 初期像感冒…醫示警6症狀
新北市前社會局長張錦麗被譽為「社福界俠女」,近年一直與淋巴癌奮鬥,但本月2日仍不幸病逝享壽63歲。其實,淋巴癌是沉默的癌症,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常被誤以為是感冒而延誤就醫,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6大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及時就醫。張錦麗在去年4月因病請假休養,並於同年8月14日請辭,這1年持續與淋巴癌奮鬥,嘗試各種治療,無奈最後仍不敵病魔,2日晚間病逝台大醫院。據了解,淋巴癌在國人癌症10大死因中排名第9,包含「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何杰金氏症」,國人好發的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男女比例差不多,分布各年齡層。淋巴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常被誤以為是感冒。(圖/報系資料照)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血液腫瘤科醫師饒坤銘指出,淋巴癌患者因癌細胞侵犯到淋巴結,容易有發燒、感染情況,臨床上最常看到病人因發燒、咳嗽,或脖子、腋下、鼠蹊部摸到腫塊而就醫,必須做病理切片檢查才能確認。饒坤銘呼籲,民眾要注意有無「燒」、「腫」、「癢」、「汗」、「咳」、「瘦」6症狀,出現愈多症狀的淋巴癌患者,疾病的惡性程度較高,癌細胞也較為兇猛。相關症狀如下:※燒:莫名出現發燒。※腫:在脖子、腋下或鼠蹊部摸到不會痛的腫塊。※癢:全身發癢。※汗:夜間有盜汗情況。※咳:莫名的咳嗽、喘吁※瘦:因免疫力下降,體重減輕,常覺得疲倦饒坤銘說明,治療淋巴癌可用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甚至是骨髓移殖,仍有治癒的機會,但有些病人運氣比較不好,可能會有抗藥性出現。
6旬男「半夜頻尿」遭判死!醫一查癌末:剩2年可活 小心6大症狀
半夜頻尿小心恐罹癌!一名60歲的鄭姓男子出現血尿、夜尿等症狀前往醫院看診,怎料竟被醫師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第4期,且癌細胞已經擴散。對此,醫師示警,若發現排尿困難、血尿、射精疼痛、半夜頻尿及骨頭疼痛等症狀,恐是攝護腺癌找上門。鄭姓男子經常半夜起床上廁所,某天竟驚覺尿出「一條蟲」,定睛一看才發現是血絲,連忙到泌尿科就醫,沒想到檢查後卻被醫師告知,診斷出攝護腺癌第4期,且癌細胞已經擴散至淋巴系統及骨頭,只剩不到2年的壽命。詢問患者病史才得知,原來家族有肺癌、胃癌等癌症家族史,進行基因檢測後確認有BRCA基因缺陷,使用PARP抑制劑進行治療後,鄭男已與攝護腺癌共存了4年多,有效延緩疾病惡化、增加存活期。對此,泌尿科權威黃昭淵表示,50歲以上男性及有家族病史者均是攝護腺癌的好發族群,另外像是抽菸、不良飲食習慣等也會提高罹癌風險,提醒民眾攝護腺癌初期不易被察覺,若出現排尿困難、尿液或精液帶血、射精疼痛、半夜頻尿、骨頭疼痛或PSA指數上升等6大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
肚子腫到像水蛙!脹氣、便秘竟是「婦科癌王」作怪 醫:6大症狀別輕忽
卵巢癌是常見的婦科癌症之一,也是婦癌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因為症狀較不明顯且沒有任何檢測的工具,逾7成的患者皆在末期才被診斷出來,因此有「婦科癌王」之稱。對此,婦產科醫師王樂明以多年前家中一名確診卵巢癌的家人為例,提醒女性若出現這「6大症狀」,千萬別輕忽其嚴重性。王樂明日前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多年前他一名50多歲的女性家人,常出現便秘及肚子脹氣的症狀,第一時間先至消化內科問診,透過照胃鏡、不斷吃藥緩解等方式,最終仍找不出原因。這名家人在聊天時曾提到她的肚子近期大到像水蛙,且拍肚子時還會有水波震盪的感覺,但她不以為意,直到有次真的脹氣太嚴重就醫後,進一步會診婦產科才被確診卵巢癌末期,後來即便有開刀和追蹤治療,但症狀都未能被改改善,1年後就過世了。王樂明表示,婦產科有3大癌症,其中最容易被發現的就是子宮頸癌,但近幾年透過抹片宣導,發生率已經下降許多,唯獨卵巢癌,除了沒有篩檢工具,也因為卵巢結構位在骨盆腔最底部,僅一個小拇指大,「要長到一定的大小去壓迫周圍的組織,要感受到疼痛並不容易,等到大到感受到時通常都是晚期了。」即便卵巢癌初期徵兆並不明顯,但王樂明指出,若出現腹部脹痛、腰痛、月經量過少或停經、女性賀爾蒙紊亂、下肢及外陰部水腫及莫名消瘦等症狀時,就要務必要注意。至於高危險族群,他提到,未生育或不孕者、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史者、單獨服用雌激素藥物超過10年者、乳腺癌易感染基因發生突變的人群、卵巢腫瘤或惡性腫瘤家族遺傳史者及年逾50的女性,「50歲正值更年期,卵巢正在退休,這種退而不休的時期更要小心,因為它可能在長東西。」王樂明說,許多女性朋友都會詢問,「卵巢癌要如何發現?」對此,他呼籲,一切只能靠定期檢查及超音波的追蹤,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可能性。婦產科醫師王樂明日前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家中一名確診卵巢癌家人的實例,並呼籲女性出現這「6大症狀」務必當心。(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YouTube)
幼貓上吐下瀉拉到脫水! 獸醫曝「熱傷風」6症狀
新北一名羅先生發現幼貓精神食慾差、有嘔吐腹瀉症狀,通報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毛寶貝醫療中心協助,動保處救援人員將幼貓帶回檢查,發現有脫水及體溫過高,眼鼻分泌物多症狀,同時也為貓隻檢驗排除為貓瘟感染所致,經過重重檢驗最後確定為熱傷風感冒。獸醫師李建沛提醒,今年熱浪多、溫差大,可能導致動物感染熱傷風。好在幼貓在經過多重檢驗及輸液治療後,目前已恢復健康,在新店動物之家等待下一站幸福。李建沛表示,今年夏季熱浪一波高過一波,犬貓日間在戶外溫度過高,夜晚或突然下雨時導致溫差大,這種情形很容易熱傷風。另外,民眾因天熱居家開冷氣,但外出後冷氣關掉,家中溫度逐漸升高,溫差變化大也極有可能讓家中毛寶貝感染熱傷風,外出散步冷熱差過大也容易導致毛寶貝感染,建議盡可能讓家中溫度變化幅度減低以避免此類情形發生。▲獸醫師李建沛提醒,溫差變化大可能讓家中毛寶貝感染熱傷風,建議盡可能讓家中溫度變化幅度減低。(圖/新北市政府動保處提供)熱傷風6大症狀炎炎夏日,犬貓身體不適、過度喘氣,常被誤會為熱衰竭或中暑,其實可能是熱傷風所導致。中暑和傷風相似處為呼吸急促與體溫過高,需多加觀察。如果將犬貓先行降溫,其症狀仍未改善,且有嘔吐腹瀉情形,就要注意是否為夏季熱傷風。因熱傷風有上吐下瀉症狀,須盡速送醫以輸液治療,給予足夠營養。發燒咳嗽鼻塞流涕噁心食慾不振腹瀉新北市動保處表示,近期毛寶貝醫療中心救援許多熱傷風犬貓,透過專業寵物醫療護理,不僅使其中一隻幼貓「小點」恢復健康,也找到新飼主吳先生領養,還給予新主人有關飼養、保健等方面的建議和指導,可讓認養的寵物們更容易適應新的家庭環境,同時也增加了主人們領養的信心。歡迎有計畫認養寵物的家庭,可以在評估飼養環境及各方條件符合後,到各動物之家認養毛寶貝。動保處也呼籲民眾支持「認養不棄養」,期望每隻毛寶貝都能得到最好的照護,給牠們一個溫暖的家。
小奶貓發燒、嘔吐、拉肚子 當心頭號殺手「貓瘟」奪命!
新北動保處接獲通報,數隻年幼貓咪出現發燒、嘔吐、拉肚子,罹患「貓瘟」險喪命!新北市動物保護防疫處獸醫師李建沛表示,貓瘟正確名稱為「貓泛白血球減少症」,是一種病毒性傳染病,傳染性高、致死率也高,有「貓咪頭號殺手」之稱。4隻年幼小貓經過輸液以及特效藥物治療,終於搶救回一命。新北市動保處志工陳蓁穎通報,新店區數隻小貓出現嘔吐、拉肚子及沒食慾的情況,動保處隨即派遣救援人員帶回動物醫療中心進行檢傷醫療。經檢查後發現小貓罹患傳染性疾病「貓瘟」,需進行輸液及隔離治療,否則將無法保住生命。▲小貓在診療台接受打針治療。(圖/新北市動物保護防疫處提供)貓泛白血球減少症 當心6大症狀動保處獸醫師李建沛表示,貓瘟正確名稱為「貓泛白血球減少症」,是由貓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所引起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在年幼的貓咪有高度的傳染性及高機率的致死性,有「貓咪的頭號殺手」之稱。臨床上常見下列6大症狀,而且還會因免疫力下降而引發其他相關的疾病。發燒嘔吐下痢食慾不振毛髮髒亂精神不繼貓瘟的治療主要為營養補給及對症療法,其中靜脈給予輸液補充電解質及營,可增加治癒率,但因為罹病小貓靜脈太細且易塌陷,導致貓瘟的治癒難度增加。另外,本次療程也參考了國外研究報告,加入給予特效藥物,因此救回了性命。小貓們經過志工的加強隔離照護後,目前已恢復健康,完成基礎疫苗注射,與逗貓棒玩耍中(可愛影片點這裡),在新店動物之家的小城里認養小棧等待認養。▲小貓們目前已恢復健康完成基礎疫苗注射,享受陽光並等待認養中。(圖/新北市動物保護防疫處提供)志工陳蓁穎表示,以往照顧小貓時,最怕貓咪又吐又拉,最後被驗出來有貓瘟,因為小貓感染貓瘟後,會增加照顧的困難度,而且很容易死亡。這次小貓經過醫療中心的治療,加上她親自灌食、給予營養膏、baby food及奶粉後,讓小貓成功的對抗病魔,恢復了活力,相當令人高興。雖然這2周照顧得很辛苦,但看到撐過疾病的小貓在籠子內玩樂,心情便會不自主的快樂起來,想想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新北市動保處表示,貓瘟是貓咪的頭號殺手,有高度的傳染性及致死性,呼籲飼主需每年定期為家中寵物施打疫苗以保護貓咪的健康。另外,歡迎有計畫認養寵物的家庭,可以在評估飼養環境及各方條件符合後,到各動物之家認養寵物,即可獲得專屬白金卡及飼養寵物認證卡,憑卡享有價值近萬元的優惠,包括「終身免費狂犬病疫苗施打」、「免費1次內外寄生蟲及心絲蟲預防投藥」、「免費1年份犬8合1或貓3合1疫苗施打」、「憑卡至新北市151家動物醫院享有該寵物終身免收掛號費」、「半年內檢診醫療服務及公務獸醫電話諮詢」等,歡迎市民踴躍認養。
6種症狀1次看 助你判斷有無藥物過敏
看病時醫師詢問:「你對藥物過敏嗎?」很多人可能一時之間答不出來,只能回答:「好像沒有!」到底怎樣才算過敏呢?食藥署在臉書發文分享,有6種初期症狀可以判別,那就是「疹、破、痛、紅、腫、燒」如果服藥後出現這些不舒服的情況,建議立即回診,請醫師調整藥物。根據政府統計,我國藥害救濟給付最主要的不良反應,是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什麼是藥物過敏反應?簡單來講,就是服藥之後,身體出現無法預期的症狀,例如皮膚癢、起紅疹等,少數還可能出現嚴重的皮膚不良反應,而導致死亡的嚴重案例。所以看病時醫生都會問:有沒有對藥物過敏?這真的很重要,為了提醒大家觀察並紀錄自己的用藥過敏史,食藥署與藥害救濟基金會曾推出「用藥過敏紀錄卡」,方便大家使用,也曾推出「藥物過敏早期症狀自我檢視表」及「藥物過敏6大症狀海報」,供醫療院所免費索取張貼。民眾應注意自己的用藥過敏史,紀錄卡可連同健保卡隨身攜帶就醫,並可請醫生將過敏的藥品名稱註記在紀錄卡上,領藥時再請藥師核對,以免誤用過敏藥品。此外也要對「疹、破、痛、紅、腫、燒」6大藥物過敏初期症狀有所了解與警覺,以避免發生嚴重藥物過敏的情況。六大藥物過敏初期症狀1.「疹」--皮膚紅疹、搔癢或水泡2.「破」--口腔潰瘍3.「痛」--喉嚨痛4.「紅」--眼睛不適(紅腫、灼熱)5.「腫」--眼睛、嘴唇腫6.「燒」--發燒這些症狀可能在服藥後數日內發生,也可能二至三個月才出現。若出現時,應立即回診處方醫師。總而言之,多多了解身體對哪些藥物過敏,也就是在保障自己的安全喔!
銀髮族癌症「CAR-T治療成功首例」 難治型淋巴癌腫瘤全消失
今年71歲的蔡伯伯,一年半前赫然發現頸部淋巴腫大,原來不以為意,在家人提醒下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門診,經檢查後被診斷罹患瀰漫性大B淋巴細胞癌,由於瀰漫性大 B 細胞淋巴癌是高惡性度腫瘤,屬於難治型,其病程進展非常迅速,如未及時治療得宜,病人可能在幾個月或1-2年內就會有生命危險之虞,萬不可拖延與輕忽。蔡伯伯在經歷第一線治療後,不到一年淋巴癌就復發,使用數次第二線的化療與標靶治療也無法完全根除腫瘤,困境中再接再厲,經過與中醫大附醫內科部副主任暨淋巴癌團隊負責人葉士芃醫師深入討論,蔡伯伯與家人於今(2023)年2月決定接受全球淋巴癌新治療方式- CAR-T細胞治療法。葉士芃醫師協助導入國際高規格品質、也是國內唯一核准上市的CAR-T細胞治療,整體治療過程非常複雜,須先在醫院內以高規格品質管控認證的實驗室將病患血液中的免疫T細胞收集足量並做濃縮冷凍處理,全程低溫運送到國際大藥廠坐落於瑞士的細胞工廠,經過基因轉殖處理並大量複製後,培養出具有能準確並持續獵殺癌細胞的CAR-T細胞大軍,之後再度冷鏈運輸回台送醫院移植給病人。同年3月底,蔡伯伯住院接受前導性化學治療,緊接著進行CAR-T 移植,住院約兩週後就順利出院。CAR-T移植後一個月,以正子斷層造影(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以下簡稱PET )精密追蹤,蔡伯伯的難治型癌細胞「零檢出」。中醫大附醫內科部副主任暨淋巴癌團隊負責人葉士芃醫師指出,蔡伯伯的成功案例,是國內醫界以CAR-T治療癌症成功的第二例(第一例為孩童血癌),然而,在七旬長者是首例成功,在長者年齡細胞條件相對艱難挑戰以CAR-T成功打擊難治型淋巴癌,屬難能可貴。也讓CAR-T治療長者癌症成功帶來機會,提供蔡伯伯更好的醫療效果與生活品質。葉士芃醫師指出,淋巴細胞在免疫系統極為重要,當淋巴惡性癌化後形成癌症為惡性淋巴癌。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是屬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亞型,國內約有9成淋巴癌患者屬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國民健康署 2020 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國內最新十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十,平均每 10萬人有8.1人發生;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男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十(每10萬人有6.5人死亡),女性十大癌症死因則排名第九(每10萬人有5人死亡)。葉士芃醫師進一步分析,「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LBCL)好發於中高齡者,因病程發展快速且無規律,治療難度高。目前第一線的主力治療為化療加標靶,儘管治療成果佳,但仍有4成左右的病人治療反應不佳或復發。進入第二線治療階段時,需要加強化療強度或進行骨髓幹細胞移植。但對於身體機能較差的中高齡者;高強度的化療或骨髓幹細胞移植有較高的風險,不是每個病人都能承受此種治療,且如果移植前無法有效控制淋巴癌,移植效果也不佳。細胞免疫療法CAR-T對此一困境帶來的突破性改變!葉士芃醫師說,根據臨床研究結果,透過細胞免疫療法CAR-T,逾5成難治型或復發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的癌細胞能有效被殲滅,且經過兩年以上的追蹤,有治療反應者仍有6成能維持沒有腫瘤復發。與過往傳統化學治療效果相比,病人治癒與長期穩定控制疾病的機率大大提升。因此,2017年8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全球首個細胞免疫療法CAR-T,用以治療「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與「兒童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此開創性癌症治療將全球醫學進展推進到下一個里程碑,開啟再生醫療的新紀元。衛生福利部也在2021年10月核准台灣首張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一張免疫療法CAR-T藥物許可證,此CAR-T細胞療法也是已通過數個大型臨床試驗驗證的標準治療。葉士芃醫師說,淋巴癌常見的6大症狀有燒、腫、癢、汗、咳、瘦。其中臨床最典型的症狀就是腫,例如,脖子、腋下或腹股溝長了一顆東西,病人往往能觸摸得到淋巴結節或腫塊,也就是淋巴結腫大。此外,臨床表現還包括食慾不振,精神倦怠、發燒,夜間盜汗及體重減輕。葉士芃醫師進一步分析,淋巴癌細胞也可能侵入骨髓,伴有血球低下或不正常之白血球出現等病徵,葉醫師呼籲發現上述病徵者,應儘快到血腫門診接受詳細檢查,千萬不可拖延,以免病人錯失治療黃金期,並指出,癌症是個多變的且複雜的疾病,細胞免疫療法CAR-T是癌症治療的生力軍,卻也不是每個病人、每種疾病狀況都適合採用CAR-T治療,要有完美的配套計畫與團隊照護,才能提高成功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指出,有鑑於細胞免疫療法CAR-T是全球癌症治療趨勢,中醫大附醫數年前全力籌措GTP實驗室及引進國際細胞治療品質管理系統,率先成為台灣可正式提供臨床使用的細胞免疫療法CAR-T之醫學中心。對於「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與「兒童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人而言,即刻起已能掌握治療時機,無須遠赴國外治療或是苦等待療效與安全性尚未確定的臨床試驗、恩慈名額。
全台急凍今下探10°C!三高病人要當心 出現「6大症狀」快就醫
農曆春節將至,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本週日(1月15日)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預計下週一至週三(1月16日至18日)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外出採買年貨同時,也要密切注意氣溫變化,當氣溫驟降或溫差過大時,易引發血管收縮,對於三高的病人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容易增加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 吳昭軍提醒,年節採買適逢天冷,運動暖身才能保健康,春節採買的行程也別忘了運用採買的機會,把每週要達到的150分鐘中度身體活動融入日常生活,建議外出時,從頭到腳(穿戴帽子、圍巾、口罩、手套及襪子等),做好防寒保暖措施。至於有早起運動習慣的民眾,運動前應先暖身10至15分鐘,充分熱身後,再開始運動,強度與類型應身體狀況量力而為,運動後趕快將保暖衣物穿好,並適度補充溫開水,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如避免在大清早外出運動,建議可改在室內運動,並留意自身狀況。此外,在家遵守722原則量測血壓、血糖,規律服藥,勿擅自停藥,若突然出現胸悶痛、呼吸困難、冒冷汗等心肌梗塞症狀,或發生「臉歪、手垂、說話不清楚」等中風徵兆,應即撥打119盡速送醫,並記錄發生的時間,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終身的遺憾!國民健康署也指出,天冷辦年貨,小心嘴饞買太多春節將至。民眾習慣以香腸、烏魚子、蜜餞、糖果、糕點、肉乾等加工類食品作為年貨必買食材及零嘴,尤其天氣冷,飢餓與嘴饞的感覺更為強烈,無形之中,就採買過多零食,但這些食物所帶來的熱量及鈉含量更是讓人避之唯恐不及,易造成身體的負擔,尤其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應採取「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飲食原則,並以天然食物為主,避免攝取過多鹽分、糖分、油脂含量較高的加工食品,造成年後體重的增加或腰圍變粗的現象。
長期受鼻竇炎困擾 他牙痛不能進食竟患「這癌症3期」
近日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在節目《健康2.0》中表示,他遇到一位50歲男患者,長期受鼻竇炎困擾,之前因為上排牙齒來診間,內試鏡一照才發現,裡面像愛玉又像一團火龍果,患者已經是鼻咽癌3期了。鼻咽癌常見6大症狀。吳昭寬說,有研究表示,如果放任慢性鼻竇炎不管,患鼻咽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他之前遇過一位男患者,一到診間就說自己的鼻竇炎該處理了,男患者之前就有開過刀,但是鼻竇炎還是反覆發作,他也因此沒信心,「他左邊的上排牙齒痛到不行,完全沒辦法吃東西,他心想就覺得不妙了。」吳昭寬表示,一般慢性鼻竇炎頂多腫脹,很少遇到這種狀況,他幫患者安排內視鏡一照,「全部都是像愛玉果凍一樣,慢慢的推,完了,後面不是愛玉果凍,它是一團火龍果。」吳昭寬強調,還是紅色的火龍果,而切片看報告後,患者已經鼻咽癌3期。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歐美國家較少發生鼻咽癌,大陸廣東、廣西、福建、香港、新加坡和台灣等地,是全球最好發的地帶。台灣1年有1500患鼻咽癌,大多是男性。鼻咽癌第一期治癒率有9成以上,中晚期者仍有6至8成,因現在醫療科技進步,鼻咽癌的5年整體存活率大幅提升至75%,不過痊癒後仍須定期追蹤,有8成患者治療3年後還會復發。
好猶豫!5歲以下孩童打疫苗? 「美國7000位幼兒」接種後結果曝光
45萬劑莫德納兒童疫苗抵台,該不該讓6個月到5歲之間的小小孩施打?會不會產生副作用?許多父母都陷入天人交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兒科主任陳思融表示,以國外目前的臨床試驗來看,可以降低重症率、死亡率,長新冠肺炎和MIS-C的副作用,因此,還是建議家長讓小小孩施打。陳思融表示,莫德納目前在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報告,臨床試驗作了超過7000個嬰幼童,並沒有嚴重的副作用,也沒有併發心肌炎的報告。只是小小孩打完疫苗可能會出現低燒,比較疲倦、哭鬧等症狀,但是跟常規施打疫苗的狀況差不多,一兩天就緩解,並沒有因為施打莫德納疫苗出現比較嚴重的副作用。陳思融也說,6個月寶寶施打疫苗後,如果出現不適,可能也不太會表達,建議父母親可以觀察寶寶的食慾、活力,如果是小小孩有心肌炎,可能的表現會出現6大症狀,包含嘔吐,嗜睡,呼吸喘,冒冷汗,或是膚色比較慘白,小朋友活力很明顯下降,一定要儘速帶小孩來就醫。陳思融指出,如果6個月到5歲寶寶曾經確診,3個月內體內的covid-19 抗體是高的,因此,建議確診後,從發病日期3個月後,再去施打疫苗即可。跟其他常規疫苗目前國內與國際專家都建議可以同時施打、不同部位即可,到時再看CDC更新的指引。至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目前還沒有任何核可的疫苗可以施打,建議懷孕媽咪在寶寶出生以前,完整接種三劑,因為研究發現,孕婦施打mRNA COVID疫苗在寶寶出生後6個月內,可以降低寶寶6成因為covid-19必須住院的比例,抗體通過胎盤的機率是高的,對6個月以下的寶寶來說,是有效的保護力。
成人MIS-A致死率高出3倍 好發青壯年!確診後有6大症狀快就醫
國外出現感染新冠肺炎後多重系統發炎症(MIS-A)症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室醫師王振憲表示,如果確診後康復2周到12周期間,出現不明原因發燒38度且持續24小時以上,伴隨有皮膚紅疹,眼睛紅腫結膜炎,或是心臟不適症狀,例如持續性的胸痛,心律不整,以及腸胃道症狀,肚子痛、拉肚子、嘔吐等,甚至出現幻覺或中風等神經學症狀,若有上述6大症狀一定要儘速就醫,此時就要高度懷疑是MIS-A。 王振憲指出,根據國外的資料MIS-A常好發在青壯年,大約20-40歲年紀以男性居多,病人大都有肥胖現象。MIS-A致死率可高達10%,比幼童感染MIS-C致死率3%高出3倍以上,而且以國外的臨床經驗來看,因為成人常伴隨有其他慢性疾病和年齡的影響,所以成人的MIS-A較容易變成重症,一半病人可能都需要住到加護病房。雖然無法確實了解MIS-A的致病因子,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後造成全身免疫系統失調,成年人如果再伴隨有慢性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疾病,致死率可能又會高出幾倍以上。因此,王振憲提醒新冠肺炎確診康復後的病患,2-12周內,要觀察是否有不明高燒、紅疹、眼睛紅腫、胸悶、胸痛、喘等症狀,若有相關症狀請立刻就醫。醫師會透過心電圖和血液檢查發炎指數,來進一步確認是否為MIS-A。最後還是要提醒民眾,目前有效預防MIS-A的方法,還是要盡早把疫苗打好打滿。
居家芳香恐讓毛孩中毒? 出現6大症狀要注意
居家環境是現代人最講究的場域,下班後將整個人倚靠在沙發上,點上香氛精油,芳香療育的味道讓人感到無比舒適。現在就連寵物都有各式各樣的芳香產品,例如寵物洗沐、貓砂等,但產品其中可能添加了合成香味,偽天然卻在各大通路平台,隨處可得。寵物的嗅覺特別敏銳,貓狗嗅覺細胞約1.25億~2.2億,特別是狗狗的嗅覺,對人類剛好的香味,對汪汪而言,香味可是40~50倍的刺鼻,過度刺激的味道,可能造成寵物的嗅覺受損,「就算是宣稱100%純天然的產品都不一定安全」,寵物環境清潔品牌「臭味滾」創辦人夏綾那表示,一般人想到要蓋過臭味,就是想盡辦法的將香味堆疊上去,卻忘記了寵物其實對某些氣味很感冒,更可能會傷害到牠們。《寵物芳香療法》以大眾接受度高的柑橘精油為例,甘甜滋味深受消費者喜愛,但在美國的柑橘園,會例行噴灑各類有毒農藥,當水果外皮受到壓榨時,其中的農藥就會跑到精油中。對此,夏綾那建議,挑選產品時需多加留意成分含量,盡量挑選無味弱酸,避開常見對犬貓有毒性的精油:茶樹、薄荷、百里香、樟腦…等。另外,在使用寵物產品時也要觀察動物的反應,倘若寵物對於特定的氣味產生強烈的反應,例如踱步、大口喘氣、流口水、把頭撇開、打噴嚏甚至翻滾,出現6大症狀就要特別留意。
23歲東奧「拳擊女王」陳念琴竟患淋巴癌 醫師呼籲有6症狀速就醫
「拳擊女王」陳念琴去年在東京奧運挺進8強,讓不少國人為之振奮,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年僅25歲的她竟是淋巴癌患者。血液腫瘤科醫師提醒,淋巴癌的致病原因不明確,從小孩到長者都可能罹病,如出現不明腫塊、發燒、盜汗、體重減輕、疲累等6大症狀,務必及時就醫檢查。根據國民健康署108年癌症登記報告,每年淋巴癌個案數約3000名,發生率為男性第10位、女性第11位。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表示,淋巴細胞是人體重要的免疫細胞,若是發生惡性病變,淋巴細胞失控增生,恐引發淋巴癌。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共同呼籲,如出現「腫、燒、汗、咳、瘦、累」6症狀,可能是淋巴癌警訊,應盡速就醫。(圖/記者王家瑜攝)淋巴癌常見有6大症狀,包括淋巴結腫脹、發燒持續2周以上、夜間盜汗、久咳不癒超過1個月、6個月內體重減輕10%以上、疲累感加重。台大癌醫中心血液腫瘤科醫師林耘曲指出,淋巴結腫脹經常發生在脖子、腋下、鼠蹊部,如有摸到腫塊,千萬不要害怕就醫,應遵從醫囑接受完整檢查。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殖學會理事長柯博升表示,淋巴癌多達40到50種亞型,好發族群從老到幼,有些患者的淋巴結腫塊長在內臟,患者不一定能夠發現,往往是發燒、盜汗等症狀出現時才警覺,通常病人會先至家醫科初步檢查,必要時再轉診至血液腫瘤科。陳念琴今天獻「聲」分享抗癌心路歷程。2019年11月,當時23歲她正處於拳擊生涯的巔峰期,世界排名第一,當時離原訂的2020年東京奧運只剩半年;突如其來的淋巴癌打亂了一切,對她的心理和身體都造成很大的影響,當時她甚至想要為了比賽而放棄治療。在教練及醫療團隊的鼓勵下,陳念琴勇敢面對癌症,她說「抗癌其實跟拳擊很像,只要勇敢出擊,就能得到最後的成就」。雖然化療破壞了訓練計畫,邊吐邊訓練更是家常便飯,但她並不放棄,終於成功擊退淋巴癌。醫師強調,淋巴癌及時確診、治療很重要。林耘曲以最常見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為例,患者如未及時治療,可能在短短幾個月就死亡,但只要積極治療,治癒率可達7成、十年存活率高達45%。目前臨床上有6種治療方式,包括化療、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異體移植、自體移植以及細胞治療。周文堅表示,由於淋巴癌種類眾多,治療選擇很難一言以蔽之,醫師會依個人病況擬定客製化治療策略,呼籲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應盡速就醫,早期發現才能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