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億
」 新光人壽 金管會 張忠謀 台積電 升息神山痛腳3/五座2奈米晶圓廠落腳高雄 陳其邁拼「第二矽盾」喊發電量夠台積電用
護國神山台積電 (2330)董座魏哲家17日一句「客戶對2奈米需求相當強勁」,甚至「作夢都沒想到」,證實了爆發性需求。目前,台積電規劃增蓋七座2奈米晶圓廠,四座在竹科寶山、三座在高雄楠梓。早在法說會前,高雄市長陳其邁8日即證實,已接獲台積電通知將擴建P4和P5廠,將啟動環評程序。高雄儼然成了台積電2奈米重鎮,然而對台積電最大痛腳「綠電」,高雄準備好了嗎?「高雄本來就是重工業區,水跟電都是不能缺的。」陳其邁今年初曾公開表示,「高雄自身一年的發電量高達500億度,但實際用量不到400億度,發電量比用電量還多,不僅供給台積電足夠,還可以南電北送。」依環團地球公民基金會今年6月發聲明表示,即將在2025年第一季及第三季營運的P1及P2,加上今年9月開始建廠的P3,台積電高雄3座廠區開發面積達47.05公頃,總用電量約達55億度,約佔2023年高雄市總用電量294.81億度的18%。也就是說,高雄總發電量夠台積電三座廠使用。不過,台積電是全球第一家加入RE100組織的半導體公司,為加速達到RE100,台積電預定2030年走到RE60,依環團估計,高雄三座廠總用電約55億度。也就是說,若要達成RE60目標,綠電需求將達33億度。地球公民基金會曝台積電廠區占高雄近2成用電。(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面對台積電的綠電需求,高雄市府做了哪些準備?高雄市府回應CTWANT記者,2020年成立跨局處「綠電推動專案小組」,推動光電屋頂、漁電共生專區及節能低碳行動等五大任務,推動「6年1.25GW計畫(2021~2026)」,至2023年累計設置容量共920.44MW,超越原定目標備案容量650MW達1.4倍。「高雄全年日照充足,再生能源發展以推動太陽光電為主。」該經發局回應,「高雄市有許多大型工廠,經評估建物可行後,紛紛於工廠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設備,目前高雄市太陽光電設施中工廠屋頂就佔了50%,其次是校園及公有房舍屋頂分別佔12%、10%。」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依地球公民基金會估算,台積電3座廠區全部建成後的用電量加種後已達55億度,至少要安裝4.4GW的太陽光電設施,這相當於鋪設台南七股區約40%的土地或4400座世運主場館的屋頂型光電設施。據此,CTWANT記者採訪高雄市經發局,對方透露,截至2024年3月,台積電已簽署約2.9GW的再生能源合約,這些合約涵蓋了陸域風電、離岸風電、太陽能及小水力發電等。「除使用再生能源,進駐廠商亦努力進行節電,如使用高能效設備,導入新世代機台、燈具等、智慧節能系統等」,高雄經發局進一步說明,目前台積電高雄廠營運前已規劃於辦公棟屋頂設置太陽能板,裝設面積約2500平方公尺。台電公司「電廠直供園區」的規劃,大林電廠將直供楠梓產業園區(圖/台電提供)為避免跳電、斷電的風險,高雄經發局透露,台電公司有包含「電廠直供園區」的規劃,興達電廠直供南科及橋科,大林電廠直供楠梓產業園區;「變電所屋內化」的規劃,就是保護設備安全,防止外力及極端氣候干擾影響等。此外,台電還計畫2023年至2027年期間投入30億元進行高雄地區配電系統升級計畫,在配電系統改善、二次變電所設備汰換、配電線路設備汰換以及預防改善措施等四個方面,全面提升電網面對突發事故的因應能力,並為2050淨零轉型目標做好準備。隨著台積電高雄三座2奈米廠2025年起進入量產,隔年要拚RE60,接著還要擴建2座2奈米廠,目前綠電發展進程又卡關,風電遇上國產化鬆綁的大逆風,太陽光電廠苦無土地開發大案廠等,高雄能否成為第二矽盾,端視產官學界如何為綠電卡關解套。
健保會總額協商破局!3大問題待解
健保會25日進行總額協商,4總額部門中,醫院、西醫基層均破局。其中醫院部門,醫界盼編列約247億元用於改善點值,另暫時性支付、罕藥、C肝、愛滋全改公務預算支應;西醫基層部門中,醫界代表希望編列6.5億用於護理師加薪。耗時數小時都未有共識,周五健保會將繼續討論。政院核定明年度總額範圍成長範圍介於3.521%~5.5%,不論低、高推估,明年總額都將突破9000億元。健保署曾試算,即便採高推估,安全準備金仍有1個月以上,尚不需調高保費。25日協商中,中醫、牙醫部門都取得共識,分別成長5.27%、4.679%,而醫院、西醫基層破局。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說,醫院總額中,醫界版本為5.565%,付費者代表為5.142%。最大差別在於,醫界盼落實1點0.95元的主決議,提出約247億元預算調整護理費、調劑費、診察費等,改善點數及點值,未獲支持。醫界也主張落實「總額瘦身」,不只癌症,其他藥品的暫時性支付都應移出總額,這部分約5.4億元。另151億元罕藥預算都應由政府負責支應,但付費者代表、健保署主張留下,並加碼至179億元。至於C肝22億元、愛滋用藥55億元,也不應再吃健保。西醫基層方面,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表示,醫界版本為5.5%,付費者代表則是3.999%,主要差距在護理師加薪計畫。去年、今年協商中,付費者代表都不支持,但衛福部同意才得以執行。該計畫為5年計畫,每年6.5億元,只要診所給護理師加薪,每日前30名病人的診察費都能加成。對於此次合計逾12小時的協商,付費者代表直言遺憾,批衛福部雖推動「總額瘦身」,卻將擴大癌症篩檢衍生費用等近35億元預防保健項目移入,是「假瘦身、真挪移」。對於點值,不斷補充點值,是治標不治本;此次協商,看到的是弱勢病人被排除、公務預算移花接木、支付衡平不解決3大問題。
影爆點/取材真實驚天土地詐騙事件!Netflix大熱日劇《地面師》嘲笑人性直到最後
疲軟多年的日劇,近來因為叫好叫座、多項入圍艾美獎的《幕府將軍》扳回一城,而《地面師》則是近期Netflix上架日劇中評價、排名及討論度都名列前茅的新寵。劇名乍聽之下有些不知所謂的《地面師》取材自真實存在的社會事件,並且翻拍自小說家新庄耕的同名原著小說。邀來日本眾多實力派華麗卡司擔綱主演,主演包括綾野剛、豐川悅司、北村一輝、小池榮子、染谷將太等,甚至連《AV帝王》男主角鬼才山田孝之也在劇中驚喜以旁白身份出演。「地面師」是真正存在的職業,起源於日本在80到90年代的泡沫經濟時期,由於都會區的房價飛漲,大量「地面師」詐騙由此應運而生。他們鎖定疏於管理、地主年事已高或身在國外的閒置土地,假冒地主,以土地買賣方式對金主進行詐騙,詐騙而來的鉅款再利用洗錢方式洗往海外,使之追查困難。但在房地產文件數位化之後,仿冒難度增加,地面師也沈寂了數十年,直到東京籌辦奧運期間地價上漲,地面師們又有機會東山再起。翻拍小說《地面師》影集在日本上線引發熱烈討論的主因,除了精彩的製作及卡司,也在於劇情取材自日本2017年發生的真實案件「積水房屋地面師詐欺事件」。日本的知名建商「積水房屋」以70億日圓買下東京品川區的一棟老旅館「海喜館」土地,簽訂契約之後開始陸續支付相關款項,直到辦理土地過戶手續時才發現受騙,已經損失高達日幣55億,受損金額至今都無法追討。《地面師》劇情取材自日本2017年發生的真實案件。(圖/Netflix提供)轟動全日本的事件被小說家新庄耕改編為《地面師》小說,導演大根仁將小說內容影像化。不過家大業大的積水房屋是許多電視台的重要贊助商,《地面師》成了一般電視台不敢輕易碰觸的禁忌題材,直到Netflix投資製作才被拍攝出來。也因為Netflix無需顧慮電視台的播映級別限制,讓《地面師》尺度超大也相當重口味,無論暴力、血腥或性愛場面的描寫都絕不手軟,直逼限制級別。《地面師》中,由豐川悅司飾演的主導者哈里森山中搭配由他一手栽培,綾野剛飾演的交涉談判家辻本拓海,北村一輝飾演情報收集員,瀧正則飾演律師兼代書,小池榮子是選角訓練員等幾位固定成員組成,至於染谷將太,則以劇中相當神秘的科技阿宅天才現身。製作及演員都是一時之選的《地面師》也找來日本知名雙人電子樂團Denki Groove(電気グルーヴ)成員石野卓球負責配樂製作,有別於一般劇集常見的配樂,劇中時髦的電子低限配樂都是出自石野之手。有趣的是,雙人組合的另一位成員,剛好是在劇中飾演地面師團隊律師的瀧正則。《地面師》豐川悅司飾演神秘的「哈里森」,將角色們玩弄於股掌之間。(圖/Netflix提供)「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這是片頭引自《菜根譚》的引言。豐川悅司飾演的哈里森山中,與綾野剛飾演的辻本拓海師徒,是左右《地面師》劇情走向最重要的主軸,兩人的相愛相殺、互相拉鋸的心理戰不輸詐騙劇情的緊張,也是讓人精神緊繃的重要主線,一場哈里森與拓海品飲威士忌的對戲,藉由哈里森的口中說出的一連串金句台詞,更能靠近他充滿神秘感的外表下,對土地,對詐騙,或對人性的真正看法,也是《地面師》的內核。在哈里森的秘密空間裡,兩人喝著被威士忌藏家譽為夢幻酒款的1979年波特艾倫第一版(Port Ellen),哈里森以威士忌收藏家爭相搶購早已絕版的酒款,卻或許不知自己為何而搶的盲目風潮為例,說起對於土地真正的看法:「假設這瓶酒有自覺好了,酒知道他本身的稀有價值嗎?土地也是一樣的道理。所有土地自古以來就存在了,也許野生動物有領域性,但他們並不想將土地佔為己有。據說人這種動物的本能被摧毀了,但反過來,我們擁有智慧,智慧催生出文明,讓我們凌駕於一切生物之上,然後創造出這麼可怕的世界。最愚蠢的行為就是我們執意擁有土地。土地本來就不屬於任何人,然而,人的腦袋還是發明出土地所有權的概念,導致我們陷入無止盡的戰爭和殺戮。」一邊喝著威士忌,哈里森幽幽地繼續:「簡單來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連串爭奪土地的過程,土地把人逼得發狂,如果是這樣的話,土地本身,也許有某種消滅人類的本能。」哈里森到底是誰?他的存在如同上帝,自由來去,懲罰所有想懲罰的人,將角色們玩弄於股掌之間,並且直到最後都沒有落網。如同整部戲開始時的森林狩獵場面,他帶著動物的本能狩獵,獵物或許是錢、是人,或者他從頭到尾都只想以神的視角看著眾生,享受獵物任他宰割的快感?答案或者以上皆是或者以上皆非。《地面師》有鬥智,有耍狠和帥氣的場面,但讓它最與眾不同的清醒與精彩之處,或許就是站在上帝視角,對人性貪婪與慾望的諷刺。《地面師》Netflix播映中。自介: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國際中文版封面及電影線採訪編輯。成長於港片最輝煌的80年代,相信在黑黑的電影院裡痛哭一場的神奇療癒力,沒有一場好電影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看兩場。
23年纏訟落幕!台北市「十連霸議員」陳政忠入獄 相擁親友不捨告別
台北市無黨籍的「十連霸議員」陳政忠,於1997年間被指控指示員工利用228個人頭帳戶替上市公司宏福建設護盤炒股,並涉嫌公告不實增資說明書,將募集來的55億元資金挪作他用。這起案件歷經23年的纏訟,最終在今年7月塵埃落定,陳政忠被判處6年有期徒刑。陳政忠於6日中午12時左右前往北檢報到發監執行,當天,其頭戴白色鴨舌帽,臉上掛著口罩,身穿短袖POLO衫、長褲、休閒鞋,一身輕便裝扮現身,然而,神情顯得十分落寞,在椅子上等待辦理相關手續,與前來送行的親友相擁告別,現場氣氛顯得沉重。陳政忠在政壇上的十連霸成就曾令其風光一時,但最終難逃法網,被指控在1997年利用人頭帳戶進行炒股,並以不實資訊誤導投資人,違反《證券交易法》和《公司法》,案件經歷長達23年的司法程序,陳政忠最終無法逃脫法律制裁,被判入獄服刑6年。
亞昕2025年破百億營收 董事長姚政岳:深具信心
亞昕集團(5213)在5月29日於亞昕福朋喜來登飯店召開股東會,在董事長姚政岳領軍下,交出漂亮成績單。112年,合併營收55億9119萬元,稅前淨利13億1266萬9千元,本期淨利11億9491萬2千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12億3128萬4千元,基本每股盈餘2.59元;董事會決議112年度盈餘分配之現金股利每股1.65元,以及盈餘轉增資配股0.6元,合計派利2.25元。亞昕業績逐年增長,公司持續購地、累積庫存,北中皆有新案待推出,今年3月,拿下台中南屯區大進段地號860等7塊土地,總價逾13億元;5月再簽下新北市新莊區海山頭段三角子小段等9筆合建案,投入金額為8.77億元。此外尚有8.49億元買下台中市北屯區洲際段千坪土地,22.8億元購入新竹東門段約700坪地、35億元購入林口力行段約2,000坪地等,實力驚人。而新案推出亦如火如荼,第2季將陸續推出北市總銷約50億元的「亞昕華威」、林口總銷65億元「亞昕天匯」,以及苗栗頭份總銷17億元「中央大道」等,對於公司營收屢創新高,2025年更可望站上150億元大關,董事長姚政岳表示:「公司一直在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一定會持續以最大的努力與誠信,用心蓋好房子,讓住戶放心一輩子!」對於未來深具信心。
金金併再起2/睽違22年露曙光!新光台新金股價皆漲 新光人壽增資找解方
國內第一樁「金金併」、富邦金併日盛金去年順利完成,今年4月下旬,台新金與新光金合併案重燃希望,市場再傳「金金併」,股民也掌聲響起,新光金股價受激勵近期從8.32元走高到9.18元,台新金則從17.6元站上高點18.85元。對此,台新金(2887)總經理林維俊5月3日回應,「正面看待任何可能併購機會。」「新光金、台新金都是出自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家族第二代,吳東進、吳東亮兄弟二十年前也曾談過合併壯大,之後不了了之,但看到其他家金控透過併購案的壯大,新光金過去這些年來所繳的成績單不甚漂亮,也讓新光創辦人家族之一的洪家第三代洪士琪重啟此案。」一名金融界高層說。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1945年創設新光商行貿易起家,之後創辦新光紡織進入紡織工業,1960年代創辦新光產險、新光人壽、大台北瓦斯、新光百貨娛樂、台灣証券投資等,1986年心臟病猝發辭世。2002年2月政府開放金控,准予銀行、保險、證券跨業經營,吳東進、吳東亮兄弟各自成立新光金、台新金控,吳東進一句「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山頂會合」留下伏筆;當年六月,兄弟倆在母親協調下,並肩坐下來宣布要談合併,記者會上吳東亮喊出響亮的新名字「台灣新光金控」,但此事一周後告吹,第一樁金金併美事便無疾而終。兄弟各自爬山後,以台新銀行起家的台新金透過併購壯大,2005年取得彰化銀行經營權,未料在政府改朝換代後,2014年台新金未取得經營權,認為財政部違反「彰銀經營權的契約認定」纏訟六年,直到2020年台新金出手併購外商保德信人壽才有了轉圜。「2020年對台新金來說,是開啟併購很關鍵的一年,美商保德信集團決定出售在台灣的保德信人壽,台新金重整併購眼光,排除勁敵成為保德信買主,也決定與彰銀說掰掰。」這名金融人士分析,當時主管機關要求六年內出脫彰銀股權退場。台新金控2020年8月,以55億元併購美國保德信人壽,於2021年6月獲金管會核准並於月底完成併購交割程序,並更名為台新人壽。(圖/CTWANT資料照)未料,同一年,2020年5月,前新光金董事長吳東進因涉及大股東干政等公司治理遭金管會裁罰停職。此事,讓擱置多年的新光金台新金合併案,重新又被提起,新光金董事洪士琪(現為新光人壽副董事長、新光集團創辦家族洪家第三代)、吳東進堂兄弟吳東明三度在董事會提案研議金控合併案,推「新光金、台新金」研議合併。隔月,台新金董事會也決議啟動與新光金合併之可行性評估,成立合併研究委員會下設立合併研究小組,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與吳東亮之子、台新銀兼台新證董事吳昕豪都是小組成員,吳東亮本人更在股東會上,對關切金金併的小股東回應「會努力、積極審慎評估」。然雙方的努力,始終沒有下文,直到2023年「新光金董事改選」前,在「改革派」「公司派」的交鋒下,外界才知道合併案「被已讀不回」,期間,吳東亮兩度寫家書給大哥,新光創始家族成員也居中協商多次,一方急著改變現狀,一方認定遭奪權,毫無交集。這段改選戰期間,新光金董事林伯翰爆料提及,台新金在2022年6月到10月間五度發函新光金,提出以0.584股台新金換1股新光金的方式合併,承諾增資新光金200億元。此案之後並無進展。2023年6月,「改革派」取得新光金經營權,日前重啟合併案之際,新光金控公開訊息自曝,「當時的董事長未落實執行邀請執行研究事宜,且未對其他金控公司來函表達意願一事予以處理」,也就是說,當年此案被冷處理。如今,隨新政府改組內閣,新光金順勢重啟合併案研議,金金併及換股比例再度成為市場焦點。對合併案持保留態度的獨董許永明即說,換股方式以市價而非以淨值為基礎,若換得比例更差,在合併議題可能存在之下,股東參與增資的意願會降低,除非存在有控制權溢價。2024年4月26日,新光金董事會通過「金金併」一案,持保留意見為董事吳欣儒、李增昌、賴慧敏及獨立董事許永明,圖為新光金控創辦人吳東進去年2月出席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擴建院區新建工程。(圖/黃威彬攝)一名金融界高層跟CTWANT記者說,「觀察這二年來吳董(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對『新光台新』兩家金控合併案的看法,從審慎評估可行性,到解決新壽增資、談合併時間點等,都一再拋出他的立場與各種解方。」「顯而易見,二家金控合併,自始至終就是『新光人壽』,金控合併的最大助益,即是可挹注營收量能大引擎的『保險業』,新壽的RBC一天沒處理好,就很難讓兩家金控併得漂亮。」這位高層說。
賣一輛電動汽車虧10萬美元? 外媒:福特將削減電池訂單減輕虧損
據稱,福特汽車(Ford)公司已開始削減來自電池供應商的訂單,以減輕電動汽車業務日益嚴重的虧損。此舉是福特電動汽車業務戰略收縮的一部分。知情人士表示,隨著電動汽車價格暴跌以及需求放緩,福特第一季度每輛電動汽車的虧損超過10萬美元,這個數字是去年的兩倍多。外媒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稱,公司還計劃在電池電動車型上減少120億美元的支出、推遲發佈新的電動汽車、下調F-150 Lightning等車輛的售價,以及推遲和縮小計劃中的電池工廠。據悉,福特將繼續與其電池供應商保持合作關係,當中包括韓國SK On Co.和LG Energy Solution Ltd.,以及中國寧德時代。但公司已開始收縮其電動汽車戰略,措施包括電池車型支出削減120億美元、推遲新電動汽車、減價、延遲和收縮規劃中的電池廠。福特曾預計,今年電動汽車業務虧損高達55億美元,集團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早前曾表示,電動汽車部門Model e成為整個公司的主要拖累。市場消息提到,隨著電動車價格急跌及需求放緩,福特首季每輛電動車的虧損逾10萬美元,為去年虧損額的2倍以上。福特發言人表示,公司一般不對與供應商的關係或條款發表評論。
員工鬧分手提離職秒批 「百度副總」遭炎上道歉
大陸百度集團公關副總裁璩靜近日言論惹議,她表示,如果員工鬧分手提離職她秒批,她不用顧慮員工家庭,被網友批「冷血」,而她也清空90多萬追蹤的抖音帳號,9日發文道歉。據悉,璩靜在抖音上大談職場看法,,她說,「員工鬧分手提離職我秒批,為什麼要考慮員工的家庭,我又不是她婆婆」,此話一出,網友批她有人情味,是沒有感情的主管,而因為她的百度副總裁頭銜加持,加上內容有爭議,粉絲數短短5天達到95萬,也有人質疑她是買粉絲造假。璩靜發文道歉。璩靜也在「職業婦女對家庭的最大遺憾」影片中說,她因為工作太忙,忘記幫兒子過生日,卻記得同事的生日,而更離譜的是,要問保母才知道大兒子幾年級了。璩靜9日凌晨發文道歉,她的言行跟百度沒關係,大家的批評也很中肯,她都虛心接受。也有知情網友爆料,璩靜莞人確實偏強硬,也注重績效與效率,而她在處理員工問題上,缺乏人情味。據《第一財經》報導,話題發酵後,百度港股7日下跌2.17%,市值蒸發55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46億元),加上百度美股,共蒸發超過12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538億元)。內部知情人士說,這和璩靜推在公關部推的「短視頻項目」有關。據了解,璩靜底下的全部員工要開短影音帳號,不做自媒體會影響年度績效,有些員工因此離職。
不怕商車市場衰退!戴姆勒6月進純電貨卡 估今年銷量雙位數成長
受到大環境因素影響,台灣商用車市場從2022年起逐年縮小,不過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DTAT)在2023年不僅FUSO在台市占率穩定,Mercedes-Benz Trucks歐系中重型市占率也增加2%。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執行長朴正祐表示,6月將在台導入純電輕型商用車FUSO eCanter。2023年,戴姆勒集團有10款純電車型進入量產,因此全球銷量達52.6萬台、增長近3倍,全球營收年增10%至559億歐元,稅前淨利率成長37%達到55億歐元,創集團紀錄新高。預估2024年全球銷量與往年持平,營收落在550至570億歐元的規模。至於國內部分,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旗下商車品牌FUSO於2024年3月掛牌數達到34%市占率,奪下台灣商用車市場單月冠軍。在2024至2026年將持續引進新車款,包含FUSO輕型商用車款FUSO eCanter、FUSO Canter新年式產品;FUSO中重型商用車款FUSO Fighter新年式產品、FUSO Super Great全新車型,以及Mercedes-Benz Trucks重型商用車款Mercedes-Benz Actros F旗艦車款,未來也計畫導入純電重型商用車款Mercedes-Benz eActros。台灣戴姆勒也指出,全新FUSO eCanter將於6月6日登台,未來也計畫導入適合長程運輸的純電重型商用車款-Mercedes-Benz eActros和Mercedes-Benz eEconic。展望2024年度,大環境經濟復甦放緩及市場升息、能源價格上漲,台灣戴姆勒預估台灣商用車市場將微幅縮小,不過台灣戴姆勒預估2024年在台銷售量達到雙位數成長,且FUSO、Mercedes-Benz Trucks市占率都成長5%。
金管會重罰新光金控增資拖延、新壽資本不足 兩董座皆減薪一年
金管會23日就新光人壽增資計畫未達資本適足率法定標準公布裁罰,限制新壽不得新增與利害關係人之授信或其他交易,董事長魏寶生調降薪酬30%等,並對母公司新光金控予以糾正處分,董座陳淮舟亦裁罰減薪50%,兩人皆為期一年。另依據裁罰書內容,金管會認為新光金控部分董事、獨董建議應儘速擬定現金增資時程,讓有意願增資股東出資,卻遭拖延等須予以導正,這部分主要大股東吳東進一派提出應儘快現增之主張。對此,新光金控晚間發布重訊表示,尊重主管機關之裁處進行處理與改善。不過,魏寶生個人則痛心地發出近千字聲明「對專業人士無情打壓」,還提出五問「金管會有那位人士能做得更好?」新光人壽資本適足率在112年6月底為184.38%,及112年底的176.37%,為「資本不足」,未達法定標準的200%;金管會表示,已依保險法相關規定要求新壽提出改善計畫,惟其所提計畫,仍未完備且無具體增資時程,亦無法使112年底及113年6月底資本適足率達法定標準,而做出此裁罰案。金管會表示,核處限制新光人壽不得新增與利害關係人之授信或其他交易,直至該公司資本適足率達法定標準並報經金管會同意後,始得恢復辦理。並要求新光人壽於一個月內提報具體、完整且可使該公司於合理期間資本適足率符合法令規定之增資、財務或業務改善計畫;以及令公司調降董事長魏寶生113年度所有薪酬30%,為期一年。同時,新光金控核有未善盡維持子公司新光人壽健全經營之責,進而影響金控公司整體財務、業務健全,致有礙金控公司健全經營之虞,且董事長陳淮舟有未善盡董事長職責,依金融控股公司法核處予以糾正,調降董事長113年度所有薪酬50%為期1年。依據裁罰案內容,新光人壽去年6月底資本適足率未達法定標準後,金管會依規定要求新壽提出增資、財務或業務改善計畫,新壽所報改善計畫有關現金增資新臺幣70億元無具體增資時程,經金管會多次去函要求補正具體時程未果,且該公司112年底僅完成15億元增資,致112年底資本適足率未達法定標準。金管會於113年1月22日函請該公司提具完整、具體且可確保該公司113年6月底資本適足率符合法令規定之增資計畫及明確時程。新壽2月22日函報之改善計畫,雖有提出現金增資70億元及發行次順位債券80億元,惟執行後仍無法使其113年6月底資本適足率達法定標準,其他改善措施包括提升收益、降低避險成本及撙節費用等欠缺量化評估依據,具高度不確定性,且無明確執行時程,亦難認依所提計畫確實執行能使新光人壽113年6月底資本適足率達法定標準。董事長應充分瞭解新光人壽增資之必要性及急迫性,惟渠身為新光人壽董事長,卻僅將金管會相關函示、到會溝通情形於董事會中說明,並未於董事會中表達應積極尋求新光金控現金增資,且承諾113年增資70億元中之55億元亦未有具體時程,即於113年2月17日董事會通過無法使新光人壽113年6月底前資本適足率達法定標準之113年改善計畫,顯見董事長未能善盡董事長職責,不利公司健全經營及保戶權益維護。在新光金控部分,依據裁罰內容,金管會表示自112年董事長陳淮舟上任後,即已多次向其告知金管會立場,即依金控法,金控公司具有維持子公司穩健經營之義務,尤其在銀行、保險、證券子公司等重要子公司受到主管機關要求增資之處分時,應立即協助子公司取得資金或對子公司挹注資金,否則子公司之財務狀況將持續惡化,亦會導致金控公司整體財務狀況受到影響;而當金控公司本身無充裕資金時,即應採積極作為募集資金後再挹注予子公司。由於新光人壽112年6月底、12月底自有資本及風險資本比率未達保險法規定之資本適足等級,金管會112年已促請新光金控對新光人壽增資,113年1月23日及113年2月15日發函要求新光金控應依金控法於文到一個月內提出對新光人壽之增資計畫及明確時程,內容應包括對新光人壽現金增資及資金來源之規劃。新光金控於113年2月22日函報對新光人壽之增資計畫,包括由各子公司盈餘上繳新臺幣70億元轉增資新光人壽、新光人壽發行具資本性質債券80億元,執行後資本適足率約為169%,另餘31個百分點之缺口,則以財務及業務改善面提升計畫為之,內容有欠具體,欠缺量化評估依據,且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金管會指出,新光金控董事長應充分知悉對新光人壽增資之必要性與急迫性,卻未善盡董事長職責,未採取積極有效作為,督導金控公司落實執行維護健全經營及維護保戶權益之措施。對部分董事或獨立董事於董事會建議公司應儘速擬定現金增資時程,讓有意願增資股東出資,董事長仍主張並主導通過以委託財顧公司進行評估之方式為之,拖延增資時程,且迄今亦未採取更積極之有效作為,以督導新光金控提出可確保新光人壽113年6月底資本適足率符合法定標準之增資計畫及明確時程,有立即導正之必要。金管會強調,由於均未見新光金控其有積極回應或作為,故對董事長予以處分,並於文到2個月內,提報具體、完整且可使新光人壽於合理期間資本適足率符合法令規定之增資、財務或業務改善計畫。
英國首富「身價近5800億」太神祕 連公司櫃檯也不知道他
說到英國首富你會想起誰?一位身價高達143億英鎊(約新台幣5778億元)的富豪普拉特(Michael Platt),現年56歲,平常行事神祕又低調,就連公司總部的櫃台接待人員都沒有聽說過他,但在實際上,他的財富遠超身家161億美元(約新台幣5235億元)、英國排名第2的石化大亨拉特克里夫(Jim Ratcliffe)。根據外媒《太陽報》(The Sun)、《每日星報》(Daily Star)的報導,普拉特在2000年創立了目前歐洲第3大的對沖基金公司BlueCrest,地點位在倫敦鬧區維多利亞地鐵站旁,但神奇的是,櫃檯接待人員只知道公司在8樓,卻無法喊出老闆的名字。普拉特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已經是10年前,是為了宣傳他所贊助的藝術展;而他本人從不回覆電子郵件,採用的投資策略與線上大多數避險基金公司作法大不相同,BlueCrest主要為普拉特本人、合夥人及員工服務,沒有外部客戶,而據該公司前基金經理人所述,公司基本上都只有1位客戶,就是普拉特本人。雖然他太過低調,極力保護著自己的隱私,更討厭自己經常出現在報紙的富豪榜上,但普拉特卻也曾被拍到在紐約搭乘計程車時,向司機自誇「我是全球金融界賺最多錢的人」,而當行車紀錄器影片被電視台曝光後,甚至引起了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前來調查。後來,即使普拉特稱自己只是與朋友喝酒後的發言,監管單位仍向他的公司開罰1.7億美元(約新台幣55億元)罰款,創下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對單一對沖基金公司開罰的最高紀錄。
外匯買單1/藍白立委合推外匯成立主權基金 稍有差池損及國家信用
為了兌現2024民眾黨副總統選人「新光金大公主」吳欣盈提撥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政見,民眾黨立院黨團正式提案,而國民黨立委也提出同性質法案,然而不僅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力持反對意見,就連學者都認為負責「雙率」和物價調控的央行勢必入左右為難,且無償挪用外匯存底一旦虧損,將衝擊我國際信用。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曾宣布當選後成立主權基金的政見,而基金來源則由央行提撥10%外匯存底,追求7%到8%「低風險高報酬」收益,然而由於吳欣盈新光集團大公主的身份特殊,去年爛賠的新光金控獲利又屈居末座,投資風險引發各界高度討論,且擴及利用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的可行性。即使「柯吳配」在大選中落敗墊底,央行總裁楊金龍始終力持反對無償撥用外匯存底,然而新科立委甫上任,挪用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的提案卻悄悄燃起「狼煙」,由民眾黨立院黨團提案落實吳欣盈的政見;藍委羅明才更再度加入戰局、領銜提案落實與白營類似的主張,兩案都要挪用10%外匯存底,並要央行成立「政府獨資之專業化及市場化的投資機構」,立院內盛傳楊金龍近來頻頻私下拜會立委,就是盼該案「留中不發」,並發現楊的白髮更白了。羅明才是立院財委會召委,加上國民黨大黨鞭傅崐萁也參與連署,外界預期該案闖關機率高,央行能否緊鎖外匯存底大金庫很難說,倒是金融界躍躍欲試,研判主權基金若成立,政府基金代操市場將更大,手續費收入可期。台灣外匯存底10%有多少錢?據今年三月央行最新統計顯示,我國二月份外匯存底金額是5,694.22 億美元,10%約569.4億美元(1.8兆新台幣)。著名的星國淡馬錫控股(基金)去年淨值是2855.72億美元(約新台幣8兆9139億元)。知情人士透露,新立院組成之初,盛傳白營盼藍營禮讓財委會召委,就是為要在財委會兌現「主權基金」政見,沒想到意外引發「柯黑」群起批判白營與財團扯不清,立委賴士葆隨後公開表達早已決定力挺羅明才任召委,民眾黨後來也以黨團名義提出主權基金草案,降低敏感性。新立院第一會期,傳出民眾黨盼國民黨禮讓財政委員會召委給白委黃珊珊,後來賴士葆(左三)表態力挺藍委羅明才(左四)任召委,黃珊珊也否認要藍營禮讓,風波才平息。(圖/趙世勳攝)賴士葆在上屆立委任期曾反對無償撥用外匯成立主權基金,主張整併四大基金(公務人員退輔、勞保、勞退及郵政儲金)成立,現在再與同黨召委、黨鞭站在對立面,賴強調外匯存底是廠商暫存央行的錢,最終要換回外幣,「無償挪用」沒道理,一旦虧損還衝擊我國信用,更甚者是外資撤離;四大基金操作績效遭批不如淡馬錫基金好,只要透過整併成主權基金有助提高績效。他還說,國際上主權基金多以退休金成立,例如星國淡馬錫控股(Temasek)、挪威政府退休基金(GPFC),但也有用銷售天然資源盈餘成立的主權基金,例如全球最大的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就是以賣油盈餘成立。至於國際赫赫有名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基金(GIC),的確由星國外匯存底成立,但星國對GIC建立最嚴格的「防政治力干預」規定,我國政治環境難以移植。即使GIC致力絕對中立確保收益,2008年仍曾損失350億美元,導致2018年到2022年間平均報酬率也只有3.7%;淡馬錫雖曾在2020年創下24.53%的高收益率,但兩年後卻淪為負5.07%、損失55億美元,近五年平均報酬率是4.41%,凸顯就算被視為政府基金操作績效「模範生」,也仍可能「看走眼」,成立主權基金絕對要慎重。立院內盛傳楊金龍近來私下密會多位立委,籲請反對財委會修改央行法、挪用外匯成立主權基金,立委體諒楊煞費苦心。(圖/劉耿豪攝)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黃朝熙也曾公開表示,央行主要任務是維持金融、匯率及物價穩定、促進經濟成長,但主權基金目的要累積財富,兩者任務截然不同,央行若主管主權基金,一方面要提高績效,另方面要緊縮金融市場抗通膨,立場對峙動輒得咎。
金管會邀吳東進、吳東亮談新壽增資案 黃天牧:不願見賣子公司籌資
針對新光人壽增資案,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0日親自與新光金(2888)大股東吳東進、吳東亮會面,清楚表明「不願看到」新光金控賣子公司(新光銀行、證券等)作為籌措新壽增資來源,但也強調仍須在2024年6月底以前,要看到增資的金額出來,確保新壽RBC(資本適足率)達到200%門檻。身為台新金(2887)董事長吳東亮,本身也是新光金控大股東之一,對於金控就子公司新光人壽增資案,他在今年1月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態說,「身為新光金大股東一定會做的」,但也希望如之前國泰、南山、全球都有動用過死利差準備金,並表示「大股東現金增資是最後的選項」。根據CTWANT調查,由於新光金控包括以其餘子公司盈餘上繳轉增資新壽70億元、新壽發次債籌資80億元,再加上新光金擬辦125億元現金增資注資新壽,合計275億元資金並非小數目,因此吳東亮當場表達「希望金管會能再給新光金一些時間來處理增資案」,並希望給予一些監理寬容。據悉,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現場並未鬆口同意,且並強調,以新光金增資125億元,再加上新壽發次債籌資80億元,新壽在6月底前RBC預期可能約170%,仍無法達到200%法定門檻的情況,除了先前吳東進允諾分三年增資70億元須繼續執行之外,新光人壽也要努力獲利。新光金19日舉行2023年第4季法人說明會,總經理陳恩光表示,金控將在29日召開董事會討論增資規劃,目標6月底讓新壽RBC回升到200%,由於首重強化資本,新光金今年則無配息規劃。 由於新壽2023年RBC連兩期低於法定門檻,新光金控決議辦理現金增資125億元,並將透過其餘子公司盈餘上繳轉增資新壽70億元、新壽發次債籌資80億元以強化資本。新壽則是在上個月的2月17日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上半年現金增資70億元,其中55億元為2023年已通過分次發行但尚未發行的私募現增額度,並另再通過15億元私募現增額度。
健保藥價調整55.3億 醫界憂「半年後爆缺藥潮」薛瑞元回應了
中央健康保險署22日公布113年藥價調整結果,本次藥價調整金額為55.3億元,檢討的藥品約有14,000項,其中約9,500項未調整,約4,500項藥品調整,調整品項數為自102年實施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rug Expenditure Target, DET)起最少。針對這次藥價調整,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今(26日)接受媒體訪時坦言,此次被砍價的新藥約占7%、超過專利期的老藥占逾9成,半年後恐出現缺藥潮,尤其老藥最可能缺貨,且業者面對大醫院議價時還會再被砍價,健保也會依業者給醫院的價格再砍,業者恐因沒利潤乾脆暫停生產。對此,衛福部部長薛瑞元回應,這次藥價調整是歷年幅度較小的,只有55億多,影響層面較小,且調整不限本土藥廠,例如今年原廠藥專利過期後,價格就砍得比較多,而健保署在調整藥價時,已有考慮「是否會因為價格過低影響供應意願」,如果是替代性低的藥品,健保就不予調降。健保署表示,自102年起試辦DET,於總額預算下,當實際藥費支出超過年度藥費支出目標值,則依藥價調查結果,針對藥價差超過一定範圍者,於隔年啟動藥價調整。調整時也會考量基本藥物品項、調降幅度及基本價保障等原則,以確保藥品穩定供應。健保署強調,藥價調整是每年例行作業,對於調整後藥價,廠商有不敷成本情況,可於公告日起兩週內檢具成本分析資料,依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第34條規定向健保署提出價格調整建議。健保署強調,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健保逐年引進新藥提高民眾使用新藥的可近性,藥價調整可有餘裕收納新藥之給付,確保健保永續,以達全民健康。另亦著手推動健保藥品政策改革,並研議輔導獎勵國內藥廠投入或擴充生產的措施,以達到合理調整藥品價格、扶植國產學名藥、確保民眾用藥無虞之三贏局面。
新光金董事會通過新壽現增70億是否達標? 保險局施瓊華:等看到計劃案再說
針對新光金控董事會通過對子公司新光人壽2種二個管道的70億元增資案,據了解,透過「子公司盈餘上繳」初估約有68億元,2億元是金控自有資金。是否符合金管會要求範圍中,保險局長施瓊華20日表示,「等看到(計劃書)再說。」保險局長施瓊華今天出席產險公會新春團拜,她透露,到2023年底為止,宏泰人壽的RBC資本適足率、淨值比已回升達到法定門檻;目前僅有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的增資速度還須加快,而三商壽去年在現資部分也非常努力。根據重訊,新光金控19日董事會通過對新壽現增70億元議案,將會依金管會要求,本月22日前提報改善計畫。不過,董事會中,名譽董事長、大股東吳東進派的兩位董事與獨董許永明皆對增資討論案提出反對。新光金表示,首季對新壽的70億元現增,資金來源包含新光銀行、元富證券等子公司盈餘上繳,與金控自有資金,實際金額將等各子公司年報經會計師核閱、並經各子公司董事會通過後才較明確,但初步估算確定可有70億元。對於新光金控使用「子公司盈餘上繳」來做為對新壽的增資來源,局長施瓊華進一步表示,接下來就是要看有沒有符合銀行法的一些相關規定。新壽對金管會承諾,從2023年到2025年每年各現增70億元,去年新光金僅用帳上現金現增新壽15億元,金管會要求今年要補上55億元,加上今年原本就要增70億元,共計125億元,首季即會完成70億元。新光金控表示,將請財顧在3月中提出方案,3月底召開金控董事會討論,儘速提出對新壽再增資55億元的方案,與新壽6月底RBC要達標的具體計畫,送金管會核准。
金管會再三催促 新光人壽今年擬現增70億+發債80億
新光人壽上周六(17日)召開董事會,決議再現金增資15億元,加上去年還有55億的現增未完成,今年將現增70億元,力拚上半年到位。同時決議再次發行10年期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籌資,上限80億元,等於今年至少要有150億元資金挹注來提高資本適足率(RBC)。金管會催促新光金旗下新光人壽儘速辦理現金增資,新光人壽上周六舉行臨時董事會。新光金表示,今年預計是要現金增資70億元,其中55億元為2023年已通過分次發行但尚未發行的私募現增額度,再加上另通過15億元私募現增額度,確定新光人壽今年會現增70億元,但資金來源還沒有確定。為讓RBC回到200%,新光人壽上周六也決議再次公開募集發行10年期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上限80億元。新光金表示,預計將以發行新台幣計價為主,票面利率部分還要向市場詢價,得視市場行情及客觀情勢在董事會決議起1年內一次或分次發行,會先向金管會申請額度。而每張面額、發行價格及發行利率等授權由董事長全權處理及決定。值得注意的是,今(19日)舉行的新光金董事會才是重點,將決定新壽今年能否順利拿到70億現增。現已將金控現金增資列入討論案,新光金大股東吳東進派董事,預計仍將建議新光金應盡快辦理現金增資進而注資新壽,以趕在22日前提改善計畫給金管會。新光金17日代子公司新壽發布重大訊息,為增加自有資本,強化財務結構、提升風險承擔能力及資本適足性,新壽董事會決議私募現增發行普通股,額度上限15億元,私募對象為100%持股新壽的母公司新光金;私募普通股價格將參考訂定時新壽最近期經會計師查核簽證或核閱的財報所顯示淨值,評估計算後的每股淨值及私募價格。
富豪新列傳/台股兔年跳股民笑呵呵 林百里乘AI躍居首富+金融大豐收富邦、國泰兄弟檔超車中租
美股在「科技七巨頭」領軍下,兔年強漲13%,台股更勝一籌,2月5日封關收在18096點,與虎年封關時14932點相比,漲幅達21%,每位股民平均賺進86萬元,搭上AI浪潮的台灣科技富豪更是笑開懷,依《富比士》封關日的即時排行,台灣前48名富豪中科技業者有14名,其中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暴增最快,身家從49億美元衝上112億美元,奪下首富寶座。原本的台灣首富「鞋王」華利實業總裁張聰淵,則因消費市場買氣尚未復原,華利股價從人民幣67元跌到53元,其身價從106億美元降到86億美元,屈居第二名。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儘管已交棒給劉揚偉,但身價仍穩定增加到71億美元,居《富比士》台灣富豪排名第三。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身價也由44億美元成長到56億美元,排名第五。其他的半導體大老闆身價表現也不容小覷,聯發科(2454)董事長蔡明介身價從21億美元來到28億美元,漲幅達33%,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也由22億美元來到28億元。英業達(2356)創辦人葉國一則由11億美元來到17億美元,增幅僅次於林百里。老牌PCB(印刷電路板)大廠楠梓電(2316)、首家台資PCB廠滬士電創辦人吳禮淦,也因AI伺服器厚板需求增,營運回溫、股價走升,重新擠入台灣前50大富豪之列。至於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等人身價則沒有太大變化。金融服務業在兔年可說是化悲哀為喜樂,不但擺脫防疫險鉅額理賠之災,年末還因美國升息暫緩而受惠,營收獲利及股價大漲,老牌金融家族蔡家、辜家、吳家全在榜上,包括富邦蔡明忠、蔡明興,國泰蔡宏圖、蔡政達、蔡鎮宇,與新光、台新的吳東進、吳東亮等三家七人兄弟檔。其中,富邦集團包括電信業台灣大(3045)、富邦媒(8454)去年營收獲利再創新高,富邦金控(2881)稅後純益661億元,年增高達41%,富邦集團大董蔡明忠、二董蔡明興二人身價也水漲船高,分別達48億美元、47億美元,兔年增長7億美元、5億美元,兄弟倆財富逼近3000億元大關。國泰金控(2882)董事長蔡宏圖及胞兄蔡政達兩人身價皆為39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7億美元,合計約新台幣2445億元。而虎年股價身價「虎虎生風」的中租集團董事長辜仲立,因海外業務成長趨緩,兔年身價從45億美元縮水為38億美元,排名從7退到12,遭富邦蔡明忠、蔡明興及國泰蔡宏圖、蔡政達超車。相形之下,石化市況兔年並不好,不過長春集團創辦人林書鴻,因著台積電、蘋果甚至特斯拉都需要他家的特用化學品,而逆勢成長,身價從55億美元增為67億美元,在富豪榜上蟬聯第四名。此外,長春另一名創辦人鄭信義的兒子鄭正和女兒鄭信愛,也在榜上分居第20名40名。有趣的是,這家老牌石化廠仍由96歲的林書鴻領軍,熱衷研究的他現正想著要如何將CO2純化。至於扮演經濟火車頭的房地產業,去年在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限制預售屋換約交易、私法人購置住宅採許可制等政策上路下,買氣受到壓抑,不過下半年有了新青安房貸助攻房市回溫,建商富豪們的資產幾乎沒有太大影響。遠雄集團創辦人趙藤雄資產小漲,以22億美元名列21名;聯邦企業集團創辦人林榮三遺孀林張素娥,擁有龐大土地資產和瓏山林建設,資產20億元、名列24名。元利建設董事長林敏雄資產維持在30億美元,雖無增減,但今年排名卻被緊追在後的寶佳機構創辦人林陳海超車,林陳海資產微幅增長4億美元,以31億美元排名13。建商富豪們唯有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資產減少,從49億縮水到41億美元,下滑4個名次,但仍排名第9。餐飲內需市場去年在台灣強強滾,上榜的食品業者名次波動不大,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居第6名,頂新魏家四兄弟則在第29名到第32名,第43名為統一集團美麗事業董事長高秀玲,第48名則是「燕麥王」佳格食品董事長曹德風。至於集團產業布局從水泥、石化、紡織,一路橫跨到通路、金融、電信的遠東新,因為各事業表現有升有降,掌門人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也維持在第23名。隨著AI熱潮持續爆發,企業ESG及減碳推動力道增強,加上國際政經環境不時飛出「黑天鵝」,企業營運挑戰加劇,送走兔年迎來龍年之際,但看這些富豪們如何掌舵企業,來年更「龍」光煥發。
AI加持緯創轉型成功 2023年營收8670億元毛利率7.9%創歷史新高
受AI巨浪助攻,緯創(3231)轉型成功,擺脫過去代工廠低毛利印象,獲市場法人頻頻按讚。18日公告2023年自結合併損益,年度合併營收為8670億元,毛利為689.13億元,全年毛利率為7.9%,創下歷史新高;營業淨利為273.33億元,稅後淨利為182.64億元,每股盈餘EPS為4.08元,也創下2012年以來最高紀錄。法人指出,緯創在高階AI伺服器的優勢可延續至2024年,從輝達平台延伸至超微與英特爾架構的新一代AI伺服器產品,因應產能所需,緯創在新竹三個廠區正在陸續擴建,1月底有湖口新廠的AI伺服器相關產能加入,下半年有新竹智慧園區,其他如車用與桌機業務皆可望有雙位數成長、筆電有個位數成長,顯示器則持平;可望讓今年首季再度維持雙位數成長。雖然2023年整體自結營收為8670億元、較2022年衰退11.9%,不過全年的毛利率達到7.9%,比起2022年的7.08%增加0.82個百分點,連續6年成長,去年淨利率則為2.1%,年增0.07個百分點,連8年成長,創歷史第4高紀錄。緯創近來大動作轉型,在既有的筆電代工核心事業外,積極佈局高毛利率的網通伺服器市場,2020年起開始處分昆山iPhone工廠,接下來是馬來西亞消費電子工廠,印度iPhone工廠賣給塔塔集團,甚至把立訊的持股認賠55億元出清,逐步退出毛利率相對低的事業。
激進升息的代價? Fed去年虧114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當地時間周五(12日),聯準會公佈了其2023年未經審計的初步財務報表。由於新冠疫情期間大力扶持經濟,隨後激進升息以應對高通膨,聯準會去年營運虧損高達1143億美元,為有史以來最大的虧損。去年扣除費用後,聯準會的收入為負1143億美元,而數據在2022年為正588億美元。不過,這些虧損並不會影響聯準會的日常運作。聯準會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實現獲利,法律要求它將扣除營運費用後的收益上繳美國財政部。聯準會表示,其12家地區聯邦儲備銀行去年的營運支出為55億美元。高利率是造成聯準會創紀錄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作為聯準會實施貨幣政策和控制短期利率的方式之一,聯準會向銀行、金融公司以及其他符合資格的資金管理者支付利息,以將現金存入央行的帳面上。從2022年3月開始,聯準會以近40年來最快的速度升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提升至5.25%至5.5%。受利率大幅提升影響,聯準會去年向金融機構支付了2811億美元,而在2022年,這項數據為1024億美元。同時,央行去年持有的債券利息總額為1638億美元,2022年為1700億美元。在2022年前9個月,聯準會向財政部轉移了760億美元的收入。同年9月,聯準會開始出現虧損,並在2022年底記錄了166億美元的遞延資產。聯準會的遞延資產去年增加了1164億美元,使其累計總額截至2023年達到1330億美元。當聯準會不再虧損時,它需要先清除全部遞延資產,之後才能恢復向財政部上繳收入。聯準會何時恢復獲利取決於它開始降息的時間。市場目前普遍預期聯準會已經結束了本輪升息週期,並且將在3月開始降息。
新光救火隊1/「要在市場最差時改革」 專訪魏寶生:新壽老本夠人才多拚三年轉骨
新光金(2888)董事會在迎接2024年的前五天,12月27日發重訊「新光人壽資本適足率RBC缺口,實非增資70億元即可支應」,將委外診斷財務3個月另尋自救方案。這使得改組後的新光人壽增資路添新變數,從原定年底增資200億元,遇上11月新台幣急升慘吞鉅額匯損,到年底前僅完成145億元後,還需55億元填RBC缺口的預期落空。新光金及主業新光人壽原由創辦家族之一的吳東進經營,近年因屢踩主管機關紅線,營收獲利不亮眼,去年六月由創辦家族「改革派」成員取得經營權,請來前保險局長魏寶生、大股東洪士琪分掌新壽董座、副董,為新壽進行轉型,首役是走出財務低潮,新壽上半年大虧112億元,原預計年底前發債130億、現增70億,資本適足率RBC達到200%門檻後,爭取過去海外投資部位遭罰限令得以解除。不料,新壽新團隊去年下半年才完成130億發債,11月就遇上新台幣急升匯兌評價損失擴大,累虧達188.22億元,新光金也被拖累,前11月累虧上百億,新光金大股東因而對新壽還要增資70億填新缺口一案急踩煞車,12月底前現增僅入帳15億元。增資路看似充滿變數,新壽董事長魏寶生在2024新年前接受CTWANT專訪時,已有明確方向,「所謂的改革,就是在市場最不好的時候改革」,「至少有145億進來,自己要先自力更生,看2026年。」這位首任保險局長拜託外界不要以單一指標RBC來檢驗新壽,「新壽有老本在(120億元投資性不動產增值利益放在特別準備金)」,「管理階層部門,人才濟濟,業務員實力夠,拚國際化。」新壽董座魏寶生、副董洪士琪共同推薦新設的通路長劉信成(中),準備拚2024年「行動年」業績成長,右為總精算師林漢維。(圖/李蕙璇攝)魏寶生接任董座兩個月後提出新壽轉骨五招,從投資、商品、財務、房地產與業務並進,董事會下設「國際接軌」「不動產管理」兩個委員會,分別由魏寶生及具建築師資格新光吳家第三代的吳昕達擔任主席,新壽總經理黃敏義兩個委員會都參加。「半年來,我在國際接軌委員會開了四次會,洪副董(洪士琪)和吳昕達董事在不動產管理委員會,開了六次會,加起來共十次,最重要的還是要交由董事會討論與決策。」「我們還邀請國際資產公司協助檢視現況,從國際經驗尋求解方,業務員部隊體質佳,將強化投資型保單市占率。」魏寶生說。除了以2026年順利接軌IFRS17暨ICS強化為目標,魏寶生一上任還研究「財務再保」可能性,並力推「國民保單」Go普惠定期保險等保障型商品,即累積CSM(保險合約邊際利潤),「過去保單賣得多樣化,現在要回歸保險本質」,近期壽險圈吹起實支實付險停賣潮,新壽也停售了近30張商品。新光人壽董事吳昕達擔任不動產管理委員會主席,對原本新光金起家厝新光纖維大樓的危老都更計畫,考量成本後可能而有所變動。(圖/報系資料)吳昕達則領著不動產管理委員會盤點新壽全台逾200棟物產,提出增加收益及活化方案。魏寶生透露,「譬如新光集團起家厝『新光纖維大樓』,原本想走危老都更,在評估所需時間與拆建成本後,可能改走外牆拉皮、內部重整的整棟出租規劃。」去年11月,新壽還設立壽險界首位「通路長」,由30年資歷的老新光人資深副總劉信成出任。年前新壽還公布2024年起,新進業務員一律為部分工時制,以提高獎金,激勵業績。「這是我的第五招『業務』,新壽轉型之鑰。」65歲魏寶生畢其功於一役,「接下來是新壽的行動年,衝業務。」「全國通訊處我已跑遍遍,業務員們要跟我拍照我都說ok,就是要他們交業績!」魏寶生來者不拒與大家打成一片,還自掏腰包作東請客,獎勵拿下全國第一業務員的表現。「其實,我很會罵人的!」他笑中軟硬兼施。至於攸關海外投資部位增減的增資大事,魏寶生說「新光金是新壽100%的單一大股東,增資就看看大股東的意思。」去年12月6日,新壽60年感恩茶會後,大股東吳東進說「我同意增資」,另一位大股東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則說「我沒有反對增資,但不能每次都要拿錢出來,要不要好好了解到底總共要現增多少金額。」究竟新光金大股東們何時對增資達成共識,沒人有答案,不過美國聯準會暗示今年降息的訊息,已為今年股匯市添上好彩頭。「現在就是最好的機會!對新壽來說,2026年接軌國際愈是困難,愈會激勵我們找出新路的。」魏寶生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