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
」 本土 疫情 指揮中心 境外移入 確診數兒子罹罕病「多毛像狼人」 菲律賓媽自責:懷孕吃貓的詛咒…醫曝真相
以為受到詛咒!菲律賓有一名媽媽,在懷孕期間吃了一隻黑貓,結果生下的兒子異常多毛,看起來就像是狼一樣,她認為這是主要原因,為此十分自責,但醫師診斷後,表示這是一種罕見疾病,僅有10億分之一的機率得到。據《每日星報》報導,來自菲律賓阿帕堯的阿爾瑪(Alma Gamongan)育有1女2子,小兒子出生時長滿了頭髮,鬢角、臉上、頸部和手臂都長滿毛髮,原本就迷信的她深信,是因為懷孕時吃了一隻野貓,而給自己帶來詛咒。阿爾瑪擔心兒子的與眾不同去學校會被欺負。(圖/翻攝自每日星報)阿爾瑪懷孕期間,她對野貓這類偏遠山區不常見的食物有著無法克制的慾望,因此從住在村裡的朋友那找來一隻黑貓,用草藥炒來吃,直到兒子出生後,她立刻後悔,並且感到內疚,而村民們也一致認為這是詛咒的結果。阿爾瑪透露,其他2個孩子都沒有這種情況,她很擔心兒子去上學,因為與眾不同遭到霸凌,「我們嘗試幫他剪掉頭髮,但只會長得更長、更粗,所以之後就不再這樣做了」。不過,有皮膚科醫師證實,男童只是罹患了極為罕見的「先天性遺傳多毛症」,又稱狼人綜合症,全世界僅有50例個案,每10億人中才有1個,而這個病症無法治癒,只能靠雷射除毛等治療緩解情況。
台灣跨性別手術新進展! 新式手術助40歲二寶爸「變身」看見真正的自己
40歲琳子是跨性別者,一直覺得自己應該是女生,卻有著男生的身體,為了抹除身上陽剛的痕跡她做了許多努力,只要不拿出證件幾乎不會有人懷疑她的性別,不過她仍覺得若有所缺。因此和伴侶擁有兩個孩子的她,決定在孩子成長後接受性別置換手術。林口長庚醫院醫療團隊使用3D內視鏡取腸併隱痕女陰成型術為琳子進行手術,術後琳子表示,「完成性別置換手術對我來說是最後一塊拼圖,手術後,我在鏡中看見真正的自己,感受到久違的完整和確認,淚水不禁流了下來」。變性手術有哪些法規限制? 手術如何進行?目前國內法規規定必須有2位精神科醫師諮詢鑑定及賀爾蒙治療至少半年後,才能接受性器官摘除合併重建的性別置換手術(俗稱:變性手術)。其中男變女的跨性別手術,可能涵蓋了臉部女性化、喉結縮小、聲帶整形、隆乳、外陰部及陰道重建等。以外陰部及陰道重建為例,胡瀞暄醫師表示,醫師會將龜頭保留作為陰蒂,小陰唇則可視組織條件,利用多餘的龜頭或包皮重建,大陰唇則是利用陰囊來塑形,而較長的尿道也會縮短成女性的長度。至於陰道的部分,胡瀞暄醫師提到,醫師會在前列腺、直腸間創造出一個空間作為陰道,其內襯可依患者需求及自身條件選擇用陰莖皮、陰囊皮、腹部的皮、腸道或腹膜來重建。國內變性手術日趨成熟 新式手術隱痕、恢復較快而隨著性平意識開放、醫療技術進步,性別置換手術也越趨成熟。胡瀞暄醫師表示,除了利用陰莖皮翻轉重建陰道的傳統手術外,林口長庚性別置換醫療團隊也發展出利用3D內視鏡移植乙狀結腸或腹膜來重建陰道,並以達文西機器手臂移植腹膜重建陰道。胡瀞暄醫師說明,3D內視鏡是近年來發展的高科技技術,外科醫師能在清楚的立體視野下,順利移植乙狀結腸來重建陰道,大幅減少摘取腸道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及併發症,病患在術後當日即可喝水進食,若合併隱痕女性外陰成型術,術後會陰部疼痛度會大幅降低,傷口恢復時間也會縮短。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在2018年組成「性別置換醫療團隊」,經過3年籌備、國外考察及模擬手術訓練,於2021年8月開始正式執行性別置換手術,目前已完成近50例性別置換相關手術。目前台灣跨性別人數約佔總人口的0.5%,約有10萬餘人。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表示,跨性別置換手術是個新興的議題,期許林口長庚醫院「性別置換醫療團隊」提供完整的醫療技術,幫助民眾走出自我,活出嶄新人生。
跨性別新技術「3D內視鏡取腸」重建陰道 外陰隱痕降低疼痛感
台灣跨性別人數約佔總人口的0.5%,約有10萬餘人。由於台灣性別平等意識觀念開放,加上醫療技術進步,性別置換手術也發展得越趨成熟。林口長庚醫院近年組織了跨科別及跨領域的「性別置換醫療團隊」提供治療服務,其中在跨女手術方面目前更取得了領先進展,除了利用3D內視鏡高科技技術外,並合併隱痕女性外陰成型術,讓病人術後會陰部疼痛度大幅降低,刀口幾乎隱痕,也縮短了傷口的恢復時間。「一直覺得自己應該是女生,卻有著男生的身體,即便多年努力抹除身上陽剛的痕跡,生活中除了被證件出櫃的情況外,幾乎不會有人懷疑我的性別狀態,但我仍然覺得若有所缺。」40歲的跨性別病人琳子(化名)說,完成性別置換手術對她來說是最後一塊拼圖,手術後,她在鏡中看見了真正的自己,感受到了久違的完整和確認,淚水不禁流了下來,接納自己身體的感覺是這麼的棒!」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傷科胡瀞暄醫師指出,國內現行法規必須在精神科兩位醫師諮詢鑑定及賀爾蒙治療至少半年後,才可以接受性器官摘除合併重建的性別置換手術,也就是俗稱的變性手術。目前以男變女跨性別手術而言,囊括了臉部女性化、喉結縮小、聲帶整形、隆乳以及外陰部及陰道重建。她說,以外陰部重建為例,整形外科醫師會將原來的龜頭保留下來作為陰蒂,兩邊的小陰唇則可視組織條件,利用多餘的龜頭或是包皮來重建,大陰唇則是利用陰囊來塑形。較長的尿道也會縮短成女性的長度,剩下的男性特徵包括陰莖及睪丸則會全部移除。至於陰道部分,醫師會在前列腺及直腸間創造出一個空間來作為日後的陰道,當創造出陰道空間後,其陰道內襯可依患者需求及自身條件,選擇用陰莖皮、陰囊皮、腹部的皮、腸道或腹膜來重建。不過各種材質都各有利弊,在手術中承擔的風險及術後照護也依所選材質而有所不同,這些都須與醫師詳細討論才能進行手術。胡瀞暄醫師指出,在跨女手術的陰道重建選擇裡,除了傳統利用陰莖皮翻轉重建陰道,林口長庚性別置換醫療團隊再發展出利用3D內視鏡移植乙狀結腸或腹膜來重建陰道,並以近年來新發展的達文西機器手臂移植腹膜重建陰道,提供不需要陰道或是身體狀況無法接受陰道重建的病患一個無深度陰道的重建選項,對於其餘陰道重建病人也提供完整的骨盆肌復健擴張訓練,來維持陰道的深度及寬度。胡瀞暄醫師解釋,3D內視鏡是近年來發展的高科技技術,能讓外科醫師在清楚的立體視野下,順利移植大約12公分的乙狀結腸來重建陰道,大幅減少摘取腸道的手術時間、出血量以及併發症,病患在術後當日即可喝水進食。另外合併隱痕女性外陰成型術,將以往造成日後大陰唇正中央的兩道疤痕,改良至隱藏於大腿縫及大小陰唇溝的刀口,更讓術後會陰部疼痛度大幅降低,刀口幾乎隱痕,也縮短傷口恢復時間。相較傳統手術約需住院1週且須臥床數日,新式手術術後隔日即可下床,最快住院4日就可出院,快速回到工作崗位,兩者結合大大降低病患因手術造成的不適與煎熬。胡瀞暄醫師表示,術後除需按摩預防肥厚性疤痕增生以及規律擴張,避免陰道閉鎖外,幾乎沒有明顯後遺症,2個月後即可正常性生活,並保有術前的性敏感度,若術前前列腺也為敏感帶的跨性別女性,還會多一個類似女性G點的性刺激點。 林口長庚大腸直腸肛門外科游正府醫師說,移植乙狀結腸重建陰道的優點,在於移植後的乙狀結腸分泌的腸液,也提供類似女性陰道的潤滑功能,不像傳統以陰莖皮移植的陰道需要額外潤滑液才可使用,陰道深度可永久維持,移植的腸道也不易有想像中腸道的異味或過多的腸液分泌。為關懷性別置換族群醫療需求,林口長庚醫院於2018年組成「性別置換醫療團隊」,結合精神科、新陳代謝科、整形外科、大腸直腸科、泌尿科、婦產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心理師、社工師和個案管理師等專業,為跨性別族群提供包括精神科諮詢、賀爾蒙用藥及各式跨性別手術治療服務。經過3年籌備、國外考察及模擬手術訓練,於2021年8月開始正式執行性別置換手術,目前已完成近50例性別置換相關手術,因跨性別手術醫師訓練非常困難,未來也將繼續續訓練跨性別手術醫師,為跨性別族群提供醫療服務。
今年最小死亡個案!未滿10歲女童染A流 併發腦水腫、腦病變亡
疾病管制署今(16日)表示,類流感疫情處流行期,今年第2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127,229人次,近期呈上升趨勢且為近十年同期最高;近四週合約實驗室分離呼吸道病原體以腺病毒(40.1%)及流感病毒(38.7%)為多,其次為副流感病毒(11.1%),另有呼吸道融合病毒及新冠病毒等持續於社區活動,社區流行流感病毒以A型H3N2為主。疾管署說明,上週新增42例流感併發重症(5例A型H1N1、34例A型H3N2、3例B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30例未接種流感疫苗;另新增11例死亡(3例A型H1N1、7例A型H3N2、1例B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歲以上,其中8例未接種流感疫苗。死亡個案中,一名未滿10歲女童感染A流併發腦水腫、腦病變過世,為今年年紀最小個案。本流感季自去年10/1起截至今年1/15累計335例流感併發重症(116例A型H1N1、197例A型H3N2、4例A型未分型、18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8%),88%未接種流感疫苗;其中死亡50例(23例A型H1N1、24例A型H3N2、1例A型未分型、2例B型),92%未接種流感疫苗。疾管署表示,截至1/14,國內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640萬餘劑,其中65歲以上長者(含機構對象)共220.8萬人已接種,接種率52.7%,尚未達目標值(55.0%)。全國各縣市當中,已有基隆市、宜蘭縣、連江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高雄市、臺東縣、屏東縣及澎湖縣等十二縣市達標(55.5%-66.5%),六都中僅高雄市達標(55.6%),其餘則均尚未達標(45.9%-54.4%);兒童流感疫苗首打族(未滿9歲且初次接種流感疫苗)已接種14萬9,687人,其中5萬9,043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惟尚未接種第二劑,如未打滿兩劑疫苗保護力恐不足,請家長儘速帶小朋友接種第二劑。目前全國公費流感疫苗剩餘17萬餘劑,請符合條件民眾把握機會儘速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疾管署呼籲,寒假即將開始,近期流感疫情上升且併發重症通報數增加,提醒家長預防小朋友呼吸道感染注意事項(口罩、洗手、疫苗、警示徵兆),並請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資格民眾儘早接種、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勤洗手、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另請提高警覺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的風險,尤其若是自身及親友為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健康狀況。
貧血、腳腫、眼球無法轉動 六旬翁罹罕見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60歲的劉先生,從去年底出現貧血症狀,腳部也開始腫脹,原以為是腎臟不好的緣故,去腎臟科就診,發現病情並不單純,後轉至義大癌治療醫院血液腫瘤部就診,才發現竟是罕見的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收治劉先生的血液腫瘤部部長裴松南醫師表示,一般來說華氏巨球蛋白血症病程進展緩慢,但劉先生的惡化速度卻非常快速,治療初期先以單株抗體搭配化療,貧血和全身的淋巴結得到緩解,沒多久竟由腦膜復發造成眼球無法轉動,產生複視(看東西會兩個影子),所幸改以腦膜內化療搭配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才得以緩解,重拾視力。罕見淋巴癌-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常見牙齦出血、貧血、淋巴腫脹華氏巨球蛋白血症(簡稱WM),是種很少見的B細胞淋巴癌,但其表現特性又與漿細胞疾病有點相似,介於兩者之間。裴松南醫師說明,這種WM的癌細胞有可能會分泌大量的免疫球蛋白(IgM),使血液變得十分黏稠,最大特點就是會從黏膜處滲血,如牙齦滲血、鼻出血;此外癌細胞也會隨著血液在體內流竄,全身器官都可能會被影響,引起各種症狀,例如:轉移至骨髓,會影響造血功能,引起貧血;若長至淋巴結,就會出現淋巴腫脹;若佔據肺部便會影響呼吸,或像前述劉先生癌細胞進入中樞神經中,造成視力的影響等。「WM非常罕見」,裴松南醫師指出,台灣一年病例數約50人,且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於病例數太少,尚無法推斷其病因,也因為過於罕見,各大教學醫院一年也不見得會遇到1個病人,第一時間很難判斷是何種疾病,容易漏診。病程緩慢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及早診斷治療為關鍵慢性的B細胞淋巴瘤,雖然大部分情況下進展緩慢,不會快速惡化死亡,但其所造成的貧血及各器官的症狀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卻不容小覷,另外有少部分的病人會影響到心臟的功能可能會在幾個月內死亡,因此,及早診斷十分關鍵。目前華氏巨球蛋白血症主要的診斷方式為抽血檢驗,裴松南部長表示,若中老年人因貧血到血液科就診,會有一整套對血液的檢查,其中就會檢測到IgM,若發現是同一個細胞分泌出的單株IgM,加上病理切片為特定類別的B細胞淋巴瘤,就能確診為WM。漫長病程出現轉機 新一代BTK抑制劑帶來治療新曙光裴松南醫師說明,目前用於治療WM的方式包含化療、單株抗體、標靶治療,或幹細胞移植。雖然異體幹細胞移植為目前根治的唯一方法,但病人多為老年人,這種高風險治療的方式不一定適用,通常會先施以化療,或搭配單株抗體治療。另外,WM若分泌太多IgM造成血液黏稠而出血不止時,會以洗血漿的方式來移除過多的IgM,達到止血的效果。目前台灣的健保條件限制,在WM第一線就只能使用化療,而第二線就使用單株抗體合併另一種化療進行治療,但再來就會遇到無藥可用的窘境。而且WM大多為年長患者,身體較弱,有時也無法承受兩線化療的副作用,這時只能自費使用標靶藥物,也是不小的經濟負擔。裴松南醫師認為,WM很罕見,一年50例患者中,也並非所有患者皆需於第一時間採取積極性治療,目前健保給付方案仍在討論階段,以期未來給患者帶來治療效益的同時,也減輕患者的家庭經濟負擔。癌症治療已發展至全人照護模式 應及早掌握黃金治療期儘管患者平均年紀大,常因擔心副作用不想治療,裴松南醫師表示,如果經濟許可,都會鼓勵病人嘗試治療,且現在照顧病人都為團隊合作,包含個管師、臨床護理師、藥師、心理師、營養師等,都能在漫長的病程中提供各種知識衛教及服務。裴松南醫師提醒,若50歲以上有貧血症狀,尤其停經婦女或男性,都需提高警戒,建議至血液科進一步檢查,掌握黃金治療期。
登革熱新增5死「台南再添2248例」 疫情略降!慎防連假降雨後反彈
疾管署今公布上周新增5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均為男性且具潛在疾病,於發病後4至18日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衛生單位已於個案居住地及活動地完成相關防治工作,並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依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上週(今年10月3日至10月10日)新增2,52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地臺南市(2,248例)、高雄市(168例)、雲林縣(50例)、嘉義縣(21例)、屏東縣(15例)、新北市(7例)、桃園市及彰化縣(各4例)、臺北市及嘉義市(各3例)、臺中市(2例)、新竹市及南投縣(各1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其中1,339例男性、1,188例女性,發病日介於9月4日至10月10日,另新增本土重症病例19例及死亡病例5例。疾管署表示,國內近7日新增本土病例數較前7日下降,可能因連續假期部分門診休診影響,評估傳播風險仍高,須持續觀察。上周臺南市登革熱疫情持平,較前一週略降2%,本週前三日病例數共計665例,較上週同期997例減少33%,誘卵桶指數連兩週下降,預估本週總病例數將明顯下降;此外,小犬颱風後臺南市偶有降雨,請民眾與政府一起動手清除孳生源,以保全防疫成果。疾管署說明,防疫無假期,「登革熱前進應變工作隊」連假期間維持每日派員前往疫情熱區及中央各部會權管場域查核及評估防治成效,確保防治工作執行情形。而羅一鈞隊長也參與安平區環境清潔日及進行社區診斷,提醒民眾放假勿忘清潔家戶內外環境,避免隱藏孳生源造成病媒蚊生長;另亦至教育部權管校園視察環境整頓狀況,請其與周邊社區民眾共同加強環境管理,避免病媒蚊孳生;同時持續參加臺南市政府登革熱防治一級指揮中心會議,與市政府和相關專家密切合作,分析疫情趨勢、監測醫療量能及收治情形,共同規劃進一步防治策略與提供建議。今年截至10月10日累計15,561例本土病例,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縣市出現病例,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次高;曾感染登革熱、年長及高風險族群須持續注意重症警示徵象及出血徵兆。疾管署提醒,近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各地仍有局部短暫陣雨發生可能,民眾於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做好防蚊措施,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
台南登革熱狂燒!剩8區沒淪陷 疫情熱區全集中「這6區」
台南登革熱今天新增181例本土確診病例,累計3608例,其中大內區首度新增1例,全市37個行政區已29區出現確診病例,截至目前,只剩龍崎、山上、白河、北門、學甲、下營、東山、後壁8區尚未淪陷,而東區、永康等6個疫情熱區病例數高達3295例,占全市9成病例。台南今天新增東區36例、安南區35例、南區29例、永康區22例、北區20例、關廟區10例、安平區及中西區各9例、仁德區及歸仁區各3例、新市區、新化區、善化區、大內區及西港區各1例。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周台南新增5例重症,多為有慢性病史及長者,防疫人員原本以為這些人可能曾在2015年登革熱大流行時確診而導致重症,但經查5人當年均無通報確診紀錄。專家呼籲,台南市民一定要有風險概念,不只曾確診過的人要小心防範交叉感染,沒得過登革熱的人同樣不能以為「只是被蚊子叮咬」,截至目前台南已有7例重症。目前全市病例數仍以東區848例為最多,其次為永康區810例,安南區736例居第三,南區也竄升到337例,仁德區289例,北區為275例,這些疫情熱區更有多個里的病例數超過50例,甚至破百例,顯見社區存在傳播鏈。疫情升溫之際又遇上海葵颱風攪局,為疫情再埋下變數。台南在杜蘇芮颱風來襲後一周病例數飆升,主要就是颱風時民眾多在屋內,蚊子也躲在屋內, 8月9日一舉飆破千例,如未能在颱風過落實孳清等防治工作,9月病例數恐怕將持續上升。台南登革熱累計3608例本土確診病例,防疫人員趕在颱風前持續孳清。(台南市衛生局提供/曹婷婷台南傳真)
新冠病毒又變異!EG.5「台灣逾30例」恐成全球主流 疾管署回應了
新冠疫情雖已趨緩,但病毒仍在持續變異且威脅全球。其中暱稱為「艾里斯」(Eris)的變異病毒株「EG.5」不只被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認定為該國主流變異株、世衛組織(WHO)警告該病毒株更容易逃脫抗體免疫,恐迅速擴散全球,台灣疾管署更將在下週二(15日)記者會說明該病毒株在台灣的情況。疾管署在近兩週的疫情新聞稿指出,1日新增102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病例中,有52例本土,其中49例為XBB (有2例EG.5)、50例境外移入均為XBB (有14例EG.5);8日新增91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病例中,有53例本土,其中48例為XBB (7例EG.5)、38例境外移入均為XBB (10例EG.5)。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該病毒株傳播能力、免疫逃脫能力都較強,不過在感染重症機會則否。因此在持續觀察同時,將在下週二詳細說明。至於各界最關心的EG.5是否會發生大流行或新一波傳播,曾淑慧指出EG.5作為XBB的延伸株,現在比例雖確實有升高,但個案數沒增加,且國內整體疫情仍在下降。美國CDC此前表示,EG.5截至8月4日已占全美確診病例17.3%,超越XBB成為該國最新主流。另有醫學專家指出,EG.5與XBB都是Omicron變種,主要症狀為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咳嗽和發燒。WHO也警告,雖然該病毒株侵略性、致命性較小,但也更具競爭力,目前已傳入英國、加拿大、印度、泰國、中國、韓國、日本等51國家,可能短時間內擴散至全球。
與肺結核症狀相似 「非典型」死亡率卻更高
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日,肺結核曾是國病,難以根治,不過在衛生單位的努力下,發生率已經大幅降低。然而,「非典型結核」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症的個案卻逐年上升。有鑑於此,臺中榮總特別成立「分枝桿菌中心」,主任黃偉彰提醒,兩種疾患病狀極為相似且難以區別,但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5年死亡率高達35%,民眾太晚就醫恐無法治癒,若出現發燒、咳嗽、咳血、體重減輕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一名54歲女性出現咳血狀況求診,診斷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接受抗生素治療但未改善。經轉診至臺中榮總,進一步進行分枝桿菌培養及分型、藥物敏感性鑑定,接受精準藥物治療,並配合進行外科手術,終於成功控制疾病回到工作崗位。「非典型結核」人數將近肺結核2倍結核病感染源為分枝桿菌屬,分為兩種:第一為結核菌群,就是所謂的「結核病」;第二為非結核分枝桿菌,又稱「非典型結核」。依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在台灣,結核病的發生率已經從2005年的每10萬人口73例逐年減至2022年的28例。然而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個案卻逐年上升,2022年發生率達到每10萬人口50例。症狀相似 「非典型」死亡率卻更高 根據結核菌侵犯的位置,結核病可分為「肺內」結核和「肺外」結核。高風險族群包括支氣管擴張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愛滋病患、長期使用類固醇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等。建議家中浴室、蓮蓬頭應加強清潔,杜絕細菌藏匿。黃偉彰指出,兩種疾患的共同症狀為發燒、咳嗽、呼吸喘、咳血、體重減輕,而且照X光或電腦斷層掃描也難以區分。唯一的不同處在於治療方式,尤其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需使用至少3種抗生素,不僅容易出現副作用,若患者同時服用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病藥物,也容易有藥物交互作用,加上使用的抗生素抗藥性高,因此可供選擇的藥物較少,導致治療難度與死亡率皆更高。無論是「結核病」或「非典型結核」,從診斷到治療都相當複雜,需要多專科的協助處理,才能達到全面的照顧。醫師呼籲民眾若無法確診哪一疾患,建議進一步就醫進行分枝桿菌鑑定、抗藥性藥物檢測,精準治療可提高治癒率。「非典型結核」如何精準治療?點這裡
疫情再次升溫!王必勝:將有新一波疫情 1防疫措施將延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公布國內新增19,89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9,798例本土個案及9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1例死亡,其中新增一位女性青少年死亡特殊案例,年僅13歲。今日確診數與上星期四相比上升了23.6%,增加幅度擴大,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疫情升溫的速度加快,已經可以確定應該會有一波疫情產生。針對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的住民,每週一次的快篩措施將延長。本土+19,798、境外+93 新增1例13歲青少女死亡今日新增之19,798例本土病例,為8,869例男性、10,912例女性、1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而9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0例男性、4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中國(5例),日本(3例),香港及越南(各2例),法國(1例),另80例感染國家為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1月21日至12月21日。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3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9例具慢性病史、26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此外,指揮中心公布,新增1例13歲青少女確診死亡個案,本身有多重慢性疾病,未接種過疫苗,10月26日開始有發燒、咳嗽、嘔吐的症狀,10月28日至急診檢查發現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右側肺炎合併呼吸窘迫,收治兒童專責加護病房,插管使用呼吸器、藥物治療後,於11月18達到解隔條件,轉至一般兒童加護病房,但由於本身慢性疾病併發症,病況惡化,於12月18日過世。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此例為第28例青少年重症,也是青少年第7例染疫死亡個案,目前青少年重症有13例屬於肺炎,且都具有慢性疾病,建議沒有接種過任何一劑疫苗的兒童或青少年,盡快接種疫苗,增強保護力,特別是有慢性疾病的兒童或青少年。春節前將有新一波疫情 1措施延長至明年1月底與過去幾日相比,今日疫情上升幅度增加許多,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疫情升溫的速度加快,已經可以確定應該會有一波疫情產生,建議民眾除了做好防護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盡快施打次世代疫苗,來增加自己的保護力。周志浩也表示,由今日的確診數來看,疫情增加的幅度與上星期四相比較為擴大,現在的確有可能已經進入下一波流行,指揮中心將持續密切注意。年底將近疫情有所變化,羅一鈞表示,預期在春節前還會有一波疫情,因此指揮中心也宣布,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的住民,每週一次的定期快篩措施延長至明年1月31日,而工作人員有症狀時也須進行篩檢。
本土+17,118例 死亡案例增12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國內新增17,16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7,118例本土個案及5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2例死亡。今日COVID-19 新增17,118例本土病例,境外移入50例,另外死亡個案有12例。今日新增的病例數較上週二多1,116例,增加約7.0%。昨(12/12)日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總共接種21,245人次,其中BA.1接種374劑;BA.4/5接種20,871劑。今日無特殊死亡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7,118例本土病例,為7,838例男性、9,265例女性、1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750例),臺中市(2,235例),高雄市(2,107例),桃園市(1,705例),臺北市(1,660例),臺南市(1,542例),彰化縣(1,026例),屏東縣(531例),新竹縣(511例),新竹市(489例),苗栗縣(468例),雲林縣(408例),南投縣(294例),嘉義縣(293例),宜蘭縣(274例),花蓮縣(233例),嘉義市(187例),基隆市(144例),金門縣(110例),臺東縣(99例),澎湖縣(49例),連江縣(3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且具慢性病史、8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11月1日至12月5日,死亡日期介於11月21日至12月9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50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2例男性、2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分別自泰國(2例),日本、美國、越南及澳大利亞(各1例)移入,另4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1月12日至12月1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0,346,80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847,680例排除), 其中8,498,195例確診,分別為38,354例境外移入、8,459,78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4,72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4,70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876例、臺北市1,601例、臺中市1,565例、高雄市1,438例、臺南市1,101例、桃園市1,090例、彰化縣918例、屏東縣576例、南投縣480例、雲林縣479例、苗栗縣406例、嘉義縣382例、宜蘭縣317例、基隆市310例、花蓮縣254例、嘉義市249例、新竹縣243例、臺東縣190例、新竹市159例、澎湖縣36例、金門縣35例;另17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
本土+14,034例 死亡案例增38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國內新增14,08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4,034例本土個案及5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8例死亡。另外今日COVID-19 新增14,034例本土病例,境外移入50例,另外死亡個案有38例。今日新增的病例數較上週日多1,053例,增加8.1%。另本土病例以研判週計算第49週(12/04-12/10):100,651例第48週(11/27-12/03):101,109例下降0.5%且今日無特殊死亡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4,034例本土病例,為6,369例男性、7,658例女性、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407)例,臺中市(1,916)例,高雄市(1,750)例,桃園市(1,647)例,臺北市(1,384)例,臺南市(1,080)例,彰化縣(713)例,新竹市(441)例,新竹縣(431)例,屏東縣(366)例,苗栗縣(328)例,雲林縣(312)例,嘉義縣(216)例,宜蘭縣(213)例,南投縣(213)例,花蓮縣(154)例,基隆市(152)例,嘉義市(142)例,臺東縣(78)例,金門縣(56)例,澎湖縣(33)例,連江縣(2)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3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6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6例具慢性病史、28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7月25日至12月8日,死亡日期介於7月29日至12月8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50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3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日本、美國及越南(各1例)移入,另47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1月5日至12月1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0,310,01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838,905例排除), 其中8,470,187例確診,分別為38,270例境外移入、8,431,86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4,67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4,66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871例、臺北市1,597例、臺中市1,561例、高雄市1,435例、臺南市1,096例、桃園市1,088例、彰化縣914例、屏東縣574例、南投縣478例、雲林縣476例、苗栗縣404例、嘉義縣381例、宜蘭縣315例、基隆市310例、花蓮縣254例、嘉義市247例、新竹縣241例、臺東縣190例、新竹市159例、澎湖縣36例、金門縣35例;另17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並提醒體質敏感、有慢性病或發燒、呼吸道症狀的民眾,於人潮較密集區,仍建議戴口罩,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健康。
本土+15,595例 死亡案例增53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15,65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5,595例本土個案及5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3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5,595例本土病例,為6,913例男性、8,669例女性、1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568例),臺中市(1,999例),高雄市(1,962例),桃園市(1,715例),臺北市(1,279例),臺南市(1,258例),彰化縣(956例),新竹市(532例),新竹縣(524例),屏東縣(496例),苗栗縣(443例),雲林縣(344例),嘉義縣(270例),南投縣(255例),宜蘭縣(231例),花蓮縣(211例),基隆市(182例),嘉義市(164例),臺東縣(108例),金門縣(65例),澎湖縣(31例),連江縣(2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5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51例具慢性病史、37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8月1日至11月27日,死亡日期介於9月27日至11月28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5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3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土耳其、日本、法國、紐西蘭、馬來西亞及越南(各1例)移入,另5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0月27日至11月2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0,124,56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792,828例排除),其中8,329,008例確診,分別為37,772例境外移入、8,291,18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4,38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4,37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835例、臺北市1,581例、臺中市1,517例、高雄市1,404例、桃園市1,067例、臺南市1,067例、彰化縣895例、屏東縣565例、南投縣470例、雲林縣457例、苗栗縣392例、嘉義縣368例、宜蘭縣312例、基隆市306例、花蓮縣249例、嘉義市241例、新竹縣232例、臺東縣186例、新竹市156例、澎湖縣36例、金門縣34例;另17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並提醒體質敏感、有慢性病或發燒、呼吸道症狀的民眾,於人潮較密集區,仍建議戴口罩,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健康。
本土+16,578例 死亡案例增40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公布國內新增16,61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578例本土個案及4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6,578例本土病例,為7,850例男性、8,722例女性、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640例),臺中市(2,324例),高雄市(2,225例),桃園市(1,811例),臺南市(1,646例),臺北市(1,315例),彰化縣(901例),屏東縣(514例),雲林縣(442例),新竹市(426例),新竹縣(417例),苗栗縣(394例),南投縣(299例),嘉義縣(258例),宜蘭縣(232例),花蓮縣(188例),基隆市(187例),嘉義市(179例),臺東縣(83例),金門縣(50例),澎湖縣(42例),連江縣(5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9例具慢性病史、28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9月14日至11月10日,死亡日期介於10月13日至11月11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7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泰國(2例),美國、土耳其及馬來西亞(各1例)移入,另3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0月18日至11月1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9,760,14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708,895例排除), 其中8,050,901例確診,分別為36,977例境外移入,8,013,87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3,60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3,58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724例、臺北市1,517例、臺中市1,405例、高雄市1,313例、桃園市1,015例、臺南市1,010例、彰化縣809例、屏東縣538例、南投縣436例、雲林縣419例、苗栗縣371例、嘉義縣353例、基隆市296例、宜蘭縣291例、花蓮縣238例、嘉義市229例、新竹縣220例、臺東縣183例、新竹市149例、澎湖縣36例,金門縣33例;另17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本土+19,172例 死亡案例增60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19,22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9,172例本土個案及5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0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9,172例本土病例,為8,753例男性、10,409例女性、1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038例),高雄市(2,720例),臺中市(2,497例),桃園市(1,951例),臺南市(1,948例),臺北市(1,621例),彰化縣(935例),屏東縣(651例),雲林縣(501例),新竹縣(490例),新竹市(431例),苗栗縣(424例),南投縣(364例),嘉義縣(346例),宜蘭縣(296例),基隆市(296例),嘉義市(255例),花蓮縣(181例),臺東縣(125例),金門縣(50例),澎湖縣(42例),連江縣(10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6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57例具慢性病史、39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9月30日至11月9日,死亡日期介於10月15日至11月9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5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0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泰國(4例)、美國、澳大利亞(各2例)、馬來西亞、日本、中國、越南(各1例),另4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0月14日至11月1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9,718,58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700,147例排除),其中8,015,698例確診,分別為36,897例境外移入、7,978,74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3,50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3,48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714例、臺北市1,513例、臺中市1,388例、高雄市1,296例、桃園市1,012例、臺南市1,000例、彰化縣799例、屏東縣535例、南投縣430例、雲林縣418例、苗栗縣367例、嘉義縣350例、基隆市294例、宜蘭縣290例、花蓮縣234例、嘉義市226例、新竹縣218例、臺東縣183例、新竹市149例、澎湖縣35例,金門縣33例;另17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本土+24,935例 死亡案例增15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公布國內新增24,97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4,935例本土個案及39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5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4,935例本土病例,為11,678例男性、13,231例女性、2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高雄市(3,734例),新北市(3,722例),臺中市(3,552例),臺南市(2,541例),桃園市(2,166例),臺北市(2,107例),彰化縣(1,292例),屏東縣(929例),雲林縣(701例),嘉義縣(567例),新竹縣(555例),苗栗縣(546例),新竹市(493例),南投縣(477例),嘉義市(380例),宜蘭縣(357例),基隆市(255例),花蓮縣(239例),臺東縣(155例),金門縣(94例),澎湖縣(50例),連江縣(23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5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14例具慢性病史、11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9月13日至11月4日,死亡日期介於10月28日至11月5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3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4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義大利、奧地利(各1例)移入,另37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0月10日至11月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9,610,28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678,499例排除), 其中7,929,052例確診,分別為36,720例境外移入、7,892,27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3,24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3,23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670例、臺北市1,483例、臺中市1,360例、高雄市1,273例、桃園市999例、臺南市988例、彰化縣767例、屏東縣521例、南投縣415例、雲林縣415例、苗栗縣362例、嘉義縣339例、基隆市290例、宜蘭縣283例、花蓮縣230例、嘉義市222例、新竹縣216例、臺東縣182例、新竹市149例、澎湖縣34例,金門縣32例;另17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本土+29922例 死亡案例增81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公布國內新增29,97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9,922例本土個案及5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81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9,922例本土病例,為13,552例男性、16,351例女性、1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084例),臺中市(4,005例),高雄市(3,970例),桃園市(3,016例),臺北市(2,764例),臺南市(2,749例),彰化縣(1,427例),屏東縣(1,025例),新竹縣(717例),新竹市(716例),苗栗縣(697例),雲林縣(624例),嘉義縣(605例),南投縣(519例),基隆市(446例),宜蘭縣(445例),花蓮縣(374例),嘉義市(358例),臺東縣(194例),金門縣(94例),澎湖縣(89例),連江縣(4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8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3例男性、38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79例具慢性病史、49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9月15日至10月3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31日至10月31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5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8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韓國、泰國、香港、日本(各1例)移入,另5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0月3日至11月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 國內累計19,465,39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652,557例排除),其中7,810,077例確診,分別為36,533例境外移入、7,773,49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3,01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2,99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647例、臺北市1,465例、臺中市1,333例、高雄市1,235例、桃園市985例、臺南市969例、彰化縣741例、屏東縣511例、雲林縣408例、南投縣407例、苗栗縣358例、嘉義縣330例、基隆市287例、宜蘭縣278例、花蓮縣225例、新竹縣212例、嘉義市209例、臺東縣182例、新竹市145例、澎湖縣34例,金門縣32例;另17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本土+33,116例 死亡案例增53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33,18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3,116例本土個案及6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3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3,116例本土病例,為15,258例男性、17,840例女性、1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882例),臺中市(4,613例),高雄市(4,205例),桃園市(3,538例),臺南市(2,937例),臺北市(2,864例),彰化縣(1,646例),屏東縣(1,082例),新竹縣(816例),雲林縣(739例),新竹市(736例),苗栗縣(714例),嘉義縣(657例),南投縣(616例),宜蘭縣(527例),基隆市(476例),嘉義市(389例),花蓮縣(332例),臺東縣(164例),金門縣(106例),澎湖縣(67例),連江縣(10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2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50例具慢性病史、35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8月28日至10月29日,死亡日期介於9月25日至10月30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6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2例男性、3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4例),日本、泰國、柬埔寨及新加坡(各1例)移入,另6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10月2日至11月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9,429,72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646,845例排除),其中7,780,125例確診,分別為36,485例境外移入,7,743,58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2,92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2,91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633例、臺北市1,453例、臺中市1,327例、高雄市1,228例、桃園市980例、臺南市963例、彰化縣732例、屏東縣507例、南投縣404例、雲林縣404例、苗栗縣357例、嘉義縣328例、基隆市284例、宜蘭縣277例、花蓮縣223例、新竹縣211例、嘉義市208例、臺東縣182例、新竹市145例、澎湖縣34例,金門縣32例;另17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Omicron亞型變異株感染擴大!新增154例確診 分別104例本土及50例境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15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分別為104例本土個案(96例BA.5、8例BA.2)及50例境外移入(3例BQ.1/BQ.1.1、35例BA.5、7例BA.2.75、4例BA.2、1例BA.4)。截至目前國內今(2022)年累計檢出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BA.5為1,186例、BF.7為4例、BQ.1/BQ.1.1為5例、BA.4為104例、BA.2.75為57例、XBB為1例、BA.2為1,027例;另累計879例BA.5、5例BA.4、2,522例BA.2本土確定病例,尚無BA.2.75、BF.7、BQ.1/BQ.1.1、XBB本土確定病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之96例BA.5本土個案,占上週所有已定序之104例約92%,為31名男性、65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分布為北部46例、中部21例、南部26例、東部3例,確診日介於今年9月15日至10月13日。指揮中心表示,針對國內境外移入之46例BQ.1/BQ.1.1、BA.5、BA.2.75及BA.4個案,為27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9月24日至10月11日。其中檢出3例 BQ.1/BQ.1.1個案分別自德國、美國及英國(各1例);35例BA.5個案分別自印尼(8例),德國(4例),瑞士及美國(各3例),馬爾地夫、法國、越南、新加坡及泰國(各2例),奧地利、英國、香港、荷蘭、韓國、加拿大及日本(各1例);7例BA.2.75個案分別自越南及美國(各2例),印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荷蘭(各1例);1例BA.4個案自紐西蘭移入。指揮中心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10月19日資料指出,BA.5變異株占比約為78.9%,BA.4變異株(含BA.4.6)占比約為6.7%,另BA.2變異株(含BA.2.75)占比3.9%;BA.5變異株仍為全球主流株且持續變異,由其演化之新型變異株BQ.1.1、BF.7等於美、加、英、法等部分國家占比增加;另BA.4.6、BA.2.75及XBB.1(BA.2子代)變異株目前在新加坡等部分國家流行。WHO進一步指出,XBB變異株已於至少26個國家檢出,具顯著免疫逃脫特性,且較現有其他Omicron亞型病毒株具增長優勢,惟尚無證據顯示致病力增加;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亦表示,BQ.1及BQ.1.1變異株傳播可能於未來數週至數月內導致該地區新增病例數增加,需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接種加強劑疫苗對BA.5變異株仍具保護力,且為預防住院、重症及死亡之有效方式,呼籲符合條件對象加速完成接種疫苗。指揮中心將持續境外及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指揮中心呼籲,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圖/指揮中心提供)
免疫負債2/流感季提早到「即將大擴散」 國門開放最關鍵!400萬人恐感染
疫情持續已3年,隨著全民齊心做防疫,許多病毒在這段期間幾乎銷聲匿跡,以流感為例,過去2年竟無重症死亡案例!但隨著防疫逐漸鬆綁,流感病毒也捲土重來,且來勢洶洶,專家預估今年將是流感大爆發的一年,將有400萬人感染病毒。根據疾管署監測系統顯示,9月第二週已出現50起流感病例,較以往的11月流感季提前兩個月,甚至在10/10出現首例重症死亡案例,死者是一名住在長照機構的90多歲婦人,確認感染H3N2流感病毒,屬於A型流感的一種。而先前公布的50例中,就有46例屬A型流感,以H3N2流感病毒為主。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流感主要分為四種類型,包括A型的H1N1、H3N2,以及B型的山形株、維多利亞株。一般來說,A型流感傳播速度較快、範圍也較廣,一旦快速出現,恐怕會是大流行前兆。「這是強烈暗示,今年台灣流感疫情不會太小,要非常小心。」黃立民警告。依過去經驗,台灣流感小年,大約會感染10%左右人口;流感大年,則可能感染多達20%人口。若今年迎來流感大年,換算感染比率,恐怕會有超過400萬人被感染。黃立民也預估,新冠疫情10月中開始會走下坡,接下來就是A型流感的流行期。黃立民坦言,今年台灣不利因素有四項,「病毒早到、流行病毒株為H3N2、國門開放、防疫疲乏」,其中國門開放是最大不利因素,因為流感潛伏期短,通常邊境封鎖7天後,病毒就進不來,但現在國門已開放;H3N2致病力強、變異率高,重症率恐是H1N1、B型流感的1.5倍至2倍。面對反撲的流感病毒,民眾除了接種疫苗之外,也要做好個人公衛如戴口罩、勤洗手等。(示意圖/黃耀徵攝)流感病毒將如何大規模反撲?或許可以先參考其他國家的例子,澳洲、南非、智利這些南半球國家在防疫鬆綁後,迎來了睽違3年的流感大流行,以澳洲為例,這波已累積 21 萬人確診流感,人數超越過去5年的平均值。澳洲醫學專家分析發現,今年澳洲流感來的時間比較早之外,疫情上升很快速、流行幅度高、病人數較多,推測同樣情況也會發生在亞洲。目前台灣、新加坡、韓國的流感疫情持續加溫中,且都以H3N2為主。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表示,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本年公費流感疫苗已經開打,第一階段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以及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風險群,截至10/13接種數約184萬劑,較去年同期121萬劑為高,顯見民眾也已提高警覺,及早做好準備。沈仲敏說,今年流感疫苗無論是自費或公費,都屬於四價疫苗,保護力更好,選擇何種疫苗並沒有太大差異,若有過敏疑慮,則可選擇細胞培養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