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小一數學寫「6+6=12」被畫叉…升高一姊無奈:錯哪? 網點細節解惑
一名將升高一的女網友分享小一弟弟的數學作業,可見其中一題「7+5(5拆為3、2)=12」正確,然而「6+6(6拆為3、3)=12」、「8+7(7拆為5、2)=15」等的算式卻被畫叉,讓她直呼,「錯哪?」隨著問題拋出,引來其他網友解惑。原PO在Threads分享弟弟的數學習題,可見第一題「7+5(5拆為3、2)=12」正確;第二題「6+6(6拆為3、3)=12」、第三題「8+7(7拆為5、2)=15」」、第四題「5+7(7拆為6、1)=12」、第五題「8+7 (7拆為5、2)=15」都被畫叉,最後僅得20分,老師並以紅筆寫下「請參考課本P.27複習」。由於弟弟都有算出正確答案,等號後方的數字也沒寫錯,也讓原PO見狀一頭霧水,「想問大家這怎麼解?」她也直呼,「身為一個要升高一的人真的看不懂,第一題對,後面(題目)錯是錯哪?」隨著問題拋出迅速引起討論,不少網友解答「他們在學的是十位數加法,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希望能跟前面數字湊成10,因此答案就是:(二)4/2、(三)1/3、(四)5/2、(五)2/5」、「第一題7+3=10再加剩下的2所以才對,第二題後面的6應該要分成4跟2,這樣前面的6+4=10再加2,後面同理」、「感覺是在學進位,所以要拆成可以進位(相加等於十)的兩個數字」、「這是要練習湊10和數字拆解的邏輯,不是答案對不對的問題」;另有網友不解題目意義何在,直言「能算對不就好了嗎?課本教育方式感覺太硬要了吧」、「為什麼要這麼侷限小朋友的思考」。正確答案如下:一、7+5(5拆為3、2)=12二、6+6(6拆為4、2)=12三、9+4(4拆為1、3)=13四、5+7(7拆為5、2)=12五、8+7(7拆為2、5)=15
5+7怎算?小孩用手指老師傻眼 他疑惑:還有什麼方法
其實這麼回答也沒錯啦!近日一位網友在臉書社團貼出一張照片,老師要小孩寫出5+7是怎麼算的,而小孩回,用手指算的,網友疑惑,「5+7除了手指還有什麼算法?」該貼文引發討論,有人給出專業解答。老師表示,數學題目要寫算式。(圖/翻攝爆料公社)原PO近日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發文說,「5+7除了手指還有什麼算法?」從照片中可見,數學題目為「5+7是多少」、「說說看你是怎麼算的?」小孩回答,答案是12,但第2個問題就天才的寫下「我用手指」,其中「用」跟「指」還是寫注音,可見應該是低年級學生。老師回,「算式!」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拿出計算機,來計算」、「就給他扣分阿,自己知道是對的就好了,天才都被教成智障,考試分數很重要嗎」、「之前女兒的老師也要叫孩子拆開算」、「低年級會要拆開,再湊整數,5+7,5+5+2,10+2=12」、「一堆自以為的鍵盤教育專家,這個就是在教進位,如果都用手算,那55+77是要怎麼教」。有網友建議「說真的,覺得5+7=12理所當然,答案馬上在腦海裡浮現的大人們,有幾個還記得當初還在學1到10的時候,是怎麼去理解5+7怎麼算的」、「面對數字加減理想思維是先分成整數再做計算,因為這樣符合直覺性,比如說77+33分成80+30,如果在建立基礎的時候依賴手指會在程度增加時跟不上;所以先別急著表示否定,家長對於教育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小朋友的學習意願,這才是要注意的」。
李秉穎預警「醫療崩潰居隔可延長」 陳時中:沒有防疫措施零風險
今(12日)新增65385例本土確診個案,顯示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不過指揮中心正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引起專家擔憂依此確診數上升趨勢,到疫情高峰時醫院恐怕不堪負荷;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在民進黨中常會就指出,如果醫療量能不堪過載,到時可以將居隔政策3+4再進行修正,或許應考慮回到「10+7」。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根據疫情規劃一步步做好,他也稱「任何措施都有潛在風險」,居隔可以維持14天,但如此一來對社會經濟影響太大。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昨(11日)受邀到民進黨中常會就「新冠病毒防疫」進行專案報告;會中他指出,此波疫情高峰預估會在5月下旬到6月初,目前高峰還未到,如果到時單日確診人數太多,導致醫療量能不堪負荷,必須考慮是否重新縮緊防疫政策,譬如目前的居隔天數縮短為「3+4」,或許需回到「10+7」。李秉穎指出,如果6月疫情高峰單日確診人數過高,導致醫療量能重擔需考慮重新緊縮防疫政策。(示意圖/報系資料照)事後他於臉書發文補充說明,他認為如果疫情太過嚴峻,「可以考慮加嚴防疫規定」,例如改回10+7,但不一定是10+7,也可以是5+7或7+7,或是改變其他規定;他強調他的說法是為防止醫療量能崩盤,也不一定要改變居隔規定,「而現在醫療並沒有崩盤」。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防疫記者會時回應指出,會根據疫情規模一步步的做好防疫,目前的防疫工作主要朝減少人工化、增加資訊化方向進行,防疫效率也會比較好,對醫療量能的控制也會比較有幫助。針對居隔天數部分,陳時中強調,任何措施都有潛在風險,指示利大於弊或弊大於利,居隔天數可以維持14天,但對社會影響很大,或是像上海封城,對社會影響更大,這都是互相比較風險大小和利弊得失的結果。
6月若疫情高峰導致醫療崩潰 李秉穎:居隔恐改回10+7天
台灣本土疫情延燒,11日更來到新高點57188人,更有8例死亡個案,而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則在11日的民進黨中常會中表示,若台灣疫情6月達到高峰,造成醫療崩潰的畫,可能居隔政策將從現在的3+4天,改回10+7天,或改變其他的防疫規定等,另外他也舉出4大重症特徵,警告更要注意沒發燒的不適。台灣現今居家隔離規定3+4天,而李秉穎醫師則在民進黨中常會上表示,國內疫情至今未達高峰,若6月初達到高峰,每日新增的確診人數太多,恐造成醫療量能超載,雖然不一定升級成三級警戒,但居隔政策恐改回10+7天。隨後他也在臉書發文說明,疫情若太嚴峻,也不一定是改回10+7天,也有可能是7+7或5+7,他也表示未來最重要的是降低重症和死亡比例,而老年人的確診也要特別注意,因為老年人是高風險族群,一旦發生較大規模的群聚感染,可能就會提高重症和死亡的比例,進而影響到醫療量能的狀況。而李秉穎今(12)日接受周玉蔻訪問,他舉4大重症表徵,如呼吸急促、吸氣胸凹、脫水、高燒都要特別注意,甚至更要注意若沒有發燒,更要注意是否有身體不適、意識模糊的狀況,而且不代表兒童就不會有重症,因此都需要多留意。
台男玻璃心? 27歲台北女徵求70K另一半慘遭網友出征
七夕情人節才剛過,台男台女就為另一半月薪標準,在網路上吵翻天!TUN大學網「有問必答」討論區有人提出「男生一個月薪水要多少才能算是理想的交往對象?」引發台女是否有公主病的議題!原PO表示,自己是名研究所畢業,月薪45K的27歲台北女生,在小公司當企劃,雖然目前還沒對象,但希望另一半薪水至少70K以上,結婚後在台北生活才夠用,沒想到卻被網友狂酸「鬼月到了,遇到這種雙標女比撞鬼更可怕!」最近「台女不意外」這個詞,也在網路上掀起了一陣討論。其中最多人提到所謂台女的特徵,大多數是女權自助餐、驕傲虛榮、眼睛高過頭頂、愛出國、ㄈㄈ尺、自我中心、公主病、工具人一堆等等的負面印象,也因此在TUN大學網「有問必答」討論區,這則討論男朋友薪水的問答一出,就引發網友激烈的筆戰。有網友批評原PO:「連對象都還沒看到,就在談對方薪水有多少,是在哈囉嗎?」、「大嬸您要不要PO個文,直接讓大家開價競標把自己賣出去?」、「不是想著另一半薪水要多少才夠吧?自己薪水才45K,然後要求另一半70K???人家花了多少資源犧牲多少時間爭取到這薪水,憑甚麼讓妳這低薪仔挑三撿四!」、「與其交往傷神,不如年年七夕繼續母胎單身、公主...妳病得不輕了...」、「如果今天角色對換,妳還會這麼說嗎?又一個雙標自助餐阿姨!」當然也有網友支持原PO看法,認為以現在的生活標準,要求男方7萬元月薪並不過分,「夫妻兩人月薪超過10萬在台北生活剛剛好而已,頂多養一個小孩,就很緊繃了啦,不知社會世事,倒不如說用愛發電吧」。更有人提到了很現實的顏質問題,只要有天仙外貌,找到7萬月薪的男友根本不成問題:「要求月薪7萬很合理..但要看原PO顏值如何,否則你怎敢要求啦...哈哈哈...台男很看臉的」、「除非家事都一人一半外加不要生小孩啊,連七萬都沒有乾脆去吃屎,還想結婚生子,笑死」、「如果要買車要買房4. 5+7只是低標吧,沒有麵包再愛也會吵架」。更有人批評台男根本玻璃心「自己願意賺4萬5已經人很好了好嗎?如果台男沒能力養又想挑外表是在?」,也有人熱心提醒原PO「小心同事問你想要月薪多少的男友 是在套你話,你開太高,可能在背後說你眼高手低...」、「這要求是可以啦!但提醒一下,不是你老公婚後一定要養你,現在這觀念已經過時了」由此可見在現代社會的學貸、車貸、房貸「三貸同堂」經濟壓力下,男女雙方與其期待一個高薪的另一半,不如先打點好自己,免倒反遭質疑「憑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