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呎櫃
」 SCFI 海運 長榮 運價 航運SCFI翻黑航商仍盼年底拉貨潮 法人估貨櫃三雄大賺2500億明年配息高
運價指數終止連3紅,上海出口運價指數(SCFI)15日出爐,指數下跌79.68點至2251.9點,周跌幅3.41%,東南亞線持續上漲。四大主要航線除遠東到地中海線上漲外,其餘都下跌。近洋線表現最吸睛,遠東到東南亞每TEU(20呎櫃)較前一周上漲69美元,漲幅11.48%;遠東到日本關西、遠東到日本關東每TEU與前一期持平,遠東到韓國每TEU較前一期下跌9美元。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達2512美元,較前一期下跌29美元。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達3080美元,較前一期上漲25美元。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達4181美元,較前一期下跌548美元;遠東到美東每FEU達5,062美元,較前一期下跌219美元。MSC(地中海航運公司)將從下周一開始降價,美西線每FEU降至約3150美元,美東線每FEU降至約4850美元。 11月船班供給恢復正常、貨量減少,預估下周開始其他船公司恐會跟進價格修正。航商普遍認為,12月到過年這段時間出貨量是最大的支撐動能,較早的農曆春節有機會出現一波農曆年前拉貨潮;另外美東碼頭工人聚焦碼頭設備自動化的議題談判的演變狀況,以及關稅政策的發展。貨櫃三雄近日公布Q3財報亮眼,15日長榮(2603)上揚3.4%至227.5元,陽明海運(2609)、萬海(2615)漲幅約2%,各收至72.2元、90.5元。法人樂觀預估,今年全年合計獲利總額要飛越2,500億元大關應無太大問題,甚至會更好,明年高配息很可期待。
SCFI反彈終止連8跌 四大航線勁揚最高逾14%
上海出口運價指數SCFI終止連八跌,25日上漲5.97%至2,185.33點,歐美主要航線同步反彈,由歐洲線、地中海線分別上漲14.15%、10.51%帶動,美西線、美東線分別小漲1.21%、2.61%。近期傳出歐洲線、地中海線艙位緊張,看準11月初從亞洲到歐洲、地中海航線的船舶,還來得及趕上歐洲耶誕節、新年,歐系航商帶頭收取買艙費,每40呎櫃約300~500美元,並陸續發出11月1日GRI漲價通知,每40呎櫃喊漲約1,400~1,600美元不等。歐洲、地中海線漲勢能維持多久,多家貨代業者表示11月下半月到12月上半月的船舶沒有年終節慶貨載可運,貨量減少能否支撐運價是關鍵。接下來要等到12月下半月以後,中國農曆年放假前,歐美備貨需求有機會出現一波旺季。美國線方面,美西線運價穩定 ,美西南航線不少船舶傳出滿艙;美東線受到罷工影響,有些船舶無法準時回來,加上航商調節艙位等因素,大陸美東航線成功拉漲美元,但能夠維持多久還是要看下周的貨運狀況。SCFI本周報價,上海到歐洲線每20呎櫃運價2,226美元,上漲276美元、周漲14.15%;到地中海線每20呎櫃2,555美元,上漲243美元、周漲10.51%。上海到美西每40呎櫃4,783美元,漲57美元、周漲1.21%;到美東每40呎櫃5,099美元,上漲130美元、周漲2.61%。
SCFI周跌5.76% 連五黑 長榮總座:看好Q4 +明年航運價
上海航交所昨(20)日公布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較上周再跌144.71點至2366.24點,跌幅5.76%,為連續第5周下跌。四大長程航線仍全面下跌,歐洲、美東航線分別下跌8.76%、5.15%,美西航線下跌2.78%。本周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為2592美元,下跌249美元,跌幅8.76%,兩周來跌幅達3成;遠東-地中海每TEU(20呎櫃)為2955美元,較前一周下跌410美元,跌幅12.18%。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為5341美元,下跌153美元,跌幅2.78%;遠東到美東每FEU(40呎櫃)為6486美元,較前一周下跌352美元,跌幅5.15%。長榮昨(20)日舉行法說會,目前長榮在全球海運排名仍是第七名,船舶數至220艘;累計上半年,長榮海運合併營收新台幣1,949.67億元,年增45.27%,毛利率28.12%,每股盈餘則為21.86元,大賺逾兩股本。雖然運價持續下跌,長榮總經理吳光輝表示,由於紅海危機持續發酵,北美與亞洲港口依然面臨船期延誤問題,以及2025年農曆新年較往年提早,預計今年第四季的貨運量將保持穩定,運價穩定修正,對於第四季及明年運價仍保持樂觀。
SCFI指數連11紅航運股卻「綠油油」 貨櫃三雄均下挫萬海跌逾3%
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SCFI)運價指數連11漲,四大主要航線及東南亞航線運價續漲,但週漲幅收斂至2.9%、報3475.6點。今(24日)航運股一片綠油油,貨櫃三雄股價均小跌,截至發稿,長榮(2603)下跌近1%現報37.5元;陽明(2609)跌2.11%現報74.3元;萬海(2615)股價開高後翻黑,現報88.9元下跌3.68%;散裝航運族群多數呈現下跌,航運股拉回修正。之前航運運費、貨櫃費用受惠紅海危機、運河壅塞、美東碼頭勞資談判等利多因素而持續上漲。不過,航運股今日稍作拉回,目前貨櫃輪仍隨紅海危機、美東碼頭勞資談判兩項主要因素牽動,紅海危機導全球貨櫃輪供需緊張;美東碼頭勞資談判則造成罷工壓力。如果中東局勢持續惡化,戰爭風險溢價將繼續推升運價,進一步加劇全球航運供應鏈壓力。根據最新一期SCFI指數運價,指數上漲96.38點至3475.6點,週漲幅2.9%、為連11漲,四大主要航線及東南亞航線運價續漲,漲幅也縮小。遠東到歐洲運價每20呎櫃(TEU)達4336美元,週漲幅3.75%;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達4855美元,漲幅0.14%;遠東到美西每40呎櫃(FEU)達7173美元,漲幅3.86%;遠東到美東每FEU達8277美元,漲幅達3.55%。近洋線方面,遠東到東南亞每TEU較前一周上漲60美元,漲幅8.83%;至於遠東到日本關西、遠東到日本關東每TEU都與前一期持平,遠東到韓國每TEU上漲6美元。貨櫃三雄第二季業績也受惠運價漲勢不斷而持續成長,第三季旺季續旺;除息表現方面,繼萬海已率先於6月13日成功填息,隨後長榮將在本週四(27日)除息,是否能順利上演填息秀受到市場關注。陽明除息日為7月9日。
貨櫃三雄「集體沉船」!紅海危機有望緩解 歐洲線貨櫃運價震盪近4%
受以巴停火協議影響,自2023年底造成全球運力吃緊的紅海危機有望緩解,市場憂心一旦危機緩解,將面臨艙位過剩、運價急跌的挑戰,航運族群11日在亞、歐股市與期貨市場都遭遇沉重賣壓。以巴衝突引發紅海危機連鎖反應,胡塞運動自2023年10月起多次攻擊穿越紅海的商船,大量船舶因此繞道航行消化運力,戲劇性扭轉海運船噸過剩,推動運價上漲。4月底歐美開始補庫存,貨主提前出貨,加劇船舶吃緊、缺櫃、塞港壓力,近期幾乎全航線瘋漲。然而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如果紅海危機緩和,貨櫃航運業將面臨艙位過剩的挑戰。陽明海運前董座謝志堅等業界人士推演兩個情境:一、若有望解除,船公司將花3個月調整航班,復航蘇伊士運河,運力過剩問題將凸顯,運費可能打回原形。二、若紅海危機持續,到7、8月新增運力可能補足目前運力缺口,運價趨向平衡,但可能在年末最後4個月淡季造成運力供過於求,運價明顯回落。受此影響,台股「貨櫃三雄」12日集體翻船,其中以萬海(2615)跌勢最重,盤中一度觸及80.5元,面臨80元保衛戰,終場收83元,跌5.9%,成交量7.91萬張。陽明(2609)盤中股價也跌破70元關卡,觸及68.6元,終場收70.9元,跌5.09%,成交量24.28萬張;長榮(2603)盤中則觸及186元,終場收191.5元,跌3.04%,成交量8.33萬張。此外,丹麥馬士基、德國赫伯羅特、韓國HMM等貨櫃航運商,以及港股海運股同樣集體下挫,大陸中遠海控跌逾12%,上海歐線集運指數主力合約11日一度暴跌逾9%,終場跌幅收斂至5.17%。貨攬業者台驊投控研判,近期航運股漲多回檔整理,11日恰有利空消息趁勢修正;貨代業者則表示,目前歐洲線訂艙滿到6月底,加上部分歐洲線船延遲回亞洲載貨,部分航商決定6月中每40呎櫃喊漲1000美元;美國線艙位也滿到6月中,但要不要喊漲,目前仍在觀望。
SCFI連3漲美東線跌幅縮小 貨櫃三雄逆勢收紅陽明漲逾3%
上海航交所公告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本周漲幅0.71%至1769.54點,連三漲。其中,4大主要航線中,歐洲持平,僅遠東地區到地中海航線上漲,遠東到北美地區雖持續下跌2.58%,但跌幅縮小。受長榮(2603)法說會釋樂觀展望帶動,貨櫃三雄昨(19日)皆收紅,終場長榮、陽明(2609)、萬海(2615)漲幅分別為2.68%、3.08%、0.82%。長榮總經理吳光輝日前在法說會上指出,紅海危機影響海運市況的船舶周轉率將延長到第二季,且對美國航線合約的簽約數量、進度、價格等都相對正向。預估長榮第一季財報比原先預期好;至於北美線長約,吳光輝表示,對於今年合約的換約價格及總量仍樂觀看待。 有市場人士指出,中東再度爆發衝突,然目前國內貨櫃航商、航空貨運業者的航路都未受波及。5月貨櫃運輸裝載率據觀察市況不差,遠東到美西線滿載,遠東到美東線較鬆,而遠東到歐洲線狀況不錯,第二季是貨櫃航運淡季,在目前各航商嚴控艙位下,若淡季運價跌幅不大,第三季旺季就一定會比去年好。此外,承攬業者台驊投控(2636)也持續買進長榮海股票,買進區間3月8日到4月19日,以每股平均價格171.65元,購入長榮海1735張,交易總金額2.97億元,截至昨日,台驊總計持有長榮3985張。根據最新一期出爐的運價,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達1971美元,與上周持平;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達3048美元,周漲38美元,漲幅1.26%;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達3175美元,周跌30美元、跌幅0.93%;遠東到美東每FEU達4071美元,周跌108美元,跌幅達2.58%;遠東到澳洲、西非、南非、南美持續上揚,分別上漲29、105、23及526美元。近洋線方面,遠東到日本關西為292美元,較上周下跌2美元;遠東到日本關東較上周下跌4美元,報價305美元;遠東到東南亞每TEU周漲15美元,到295美元,漲幅5.35%;遠東到韓國每TEU較上周上漲9美元,為164美元。
歐洲、美西運價回升 SCFI連2紅周漲近3%
上海航交所周五(20日)公告最新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連2漲,本周較上周續漲26.11點,至917.66點、周漲幅2.92%。以四大遠洋航線來看,歐洲、美西運價回升,遠東到波斯灣、澳新、南非及南美運價漲幅較大。近期航商努力撐住在淡季期間運價偏弱的壓力,而三大主要長程線運價漲跌互見,但變動幅度不大。有貨攬業者認為,由於第四季已進入貨櫃海運傳統淡季,暫難脫市況低迷整理的局勢;法人指出,進入遠洋線傳統淡季、貨量減少,運價於第四季持續有修正風險。根據最新一期運價,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為581美元,周漲19美元,漲幅3.38%;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為1109美元,周跌3美元,跌幅0.26%;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為1746美元,周漲11美元,漲幅0.63%;遠東到美東每FEU達2198美元,周跌32美元,跌幅1.43%。遠洋線中占權重較大的四大航線遠東到歐洲及遠東到美西運價微幅上揚,遠東到地中海及遠東到美東運價下跌。其中,地中海線微幅下跌,主要是包含遠東到波斯灣、澳新、南非及南美運價漲幅較大。近洋線方面則都較前一周上漲。遠東到日本關西每TEU(20呎櫃)周漲1美元至307美元;遠東到日本關東每TEU與前一周持平;遠東到東南亞每TEU周漲5美元至185美元;遠東到韓國每TEU周漲2美元至142美元。
拉貨動能未顯現 SCFI貨櫃運價指數周跌近4%周線連3黑
中國十一長假前的拉貨潮動能趨弱,根據上週五(22日)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SCFI)運價顯示,最新指數為911.71點,週跌36.97點、跌幅3.89%,已連續3週下跌。觀察主要航線指數,皆全數下跌,其中又以遠東到美東航線跌幅最深。根據最新一期SCFI資料顯示,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為623美元,週跌35美元、跌幅5.31%;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為1217美元,週跌31美元、跌幅2.48%;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為1790美元,週跌98美元、跌幅5.19%;遠東到美東每FEU為2377美元,週跌173美元、跌幅6.78%。近洋線方面,其中遠東到日本關西每TEU週漲2美元;遠東到日本關東每TEU週漲2美元;遠東到東南亞每TEU週跌8美元,跌幅4.39%;遠東到韓國每TEU週漲2美元。而貨櫃三雄22日股價表現也各異,長榮(2603)、萬海(2615)小幅收黑,僅陽明(2609)收紅。市場人士指出,在貨量未明顯提升下,運價持續走跌,第四季雖將進入歐美感恩節、耶誕節的貨櫃運輸旺季,但歐美在商品庫存陸續消化下,預期運價走高機率不大,但再下跌空間也有限,營運仍可較第一季好。陽明日前召開法說會也表示,供需失衡問題持續存在,加上中國十一長假前出貨不如預期,在陽明釋出對第四季保守看法後,並未對貨櫃三雄股價走勢造成太大衝擊。而長榮預計將在10月6日召開法說會,進一步對外釋出第四季景氣看法,將是市場關注焦點。
運價上漲長榮、陽明8月營收月增逾6% 業者:景氣仍偏保守有待觀察
受惠於海運旺季,推升8月整體貨載與平均運價較7月回升,長榮(2603)、陽明(2609)公布8月營收分別較7月增長6.38%、6.82%。此外,上海航交所公告最新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上周翻黑下跌34.42點至999.25點,周跌幅3.33%。航運業者表示,第三季貨櫃裝載量較前一季略有提升,然而短期內航運市場景氣仍偏保守,需謹慎應對。長榮8月營收達249.18億元,月增6.38%、年減56.62%;累計今年前8月營收1825.53億元、年減60.83%。陽明8月營收122.37億元,月增6.82%、年減65.13%;累計前8月營收956.93億元、年減66.77%。陽明表示,觀察全球市場概況,在經濟方面,近期主要國家核心通膨頑強,庫存去化仍在進行,加上需求持續疲軟;同時中國面臨經濟低迷局面,經濟前景充滿挑戰。陽明指出,巴拿馬運河正面臨嚴重乾旱問題,致使水位下降,巴拿馬當局採限航措施,貨櫃船因提前預訂過河閘門時段,享有通行優先權和保障名額,船期安排上尚無重大影響,未來將持續關注巴拿馬運河調整措施,並維持美東航線服務準點率。觀察市場供需成長預測,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提供最新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測,今年供給成長為8.2%,需求成長為1.4%;2024年供給成長為9.0%,需求成長為2.2%。貨櫃市場方面,據統計,今年第二季貨櫃裝載量較前一季稍有提升,然而短期內航運市場景氣趨於保守,仍需審慎應對。此外,根據最新一期SCFI運價指數,遠東到美東每40呎櫃(FEU)周跌263美元至2869美元,跌幅8.4%;到美西每FEU周跌99美元至2037美元,跌幅4.63%。遠東到歐洲運價每20呎櫃(TEU)周跌54美元至714美元,跌幅7.03%;到地中海運價每TEU周跌56美元至1308美元,跌幅4.11%。至於近洋航線,遠東到東南亞每TEU周漲10美元至162美元,漲幅6.58%;到日本關西每TEU周漲1美元至310美元;遠東到日本關東及韓國運價則與前一周持平。
SCFI運價連2漲 貨櫃三雄4日股價皆收紅
在各大航商堅持合理運價,加上第三季傳統旺季來臨,SCFI貨櫃運價指數連續兩周上漲。上海集裝箱出口(SCFI)運價指數上周五(4日)公布最新一期報價,周漲0.98%至1039.32點。在各主要航線中,美東線每FEU(40呎櫃)突破3000美元,美西線每FEU突破2000美元。受惠運價上揚,貨櫃三雄4日股價全數收紅,其中長榮(2603)收在109元,漲幅3.8%;陽明(2609)收在47.15元,漲幅逾1.5%;萬海(2615)收在51.6元,漲幅逾0.19%。最新出爐的SCFI運價上漲10.09點至1039.32點,周漲幅縮小為0.98%;四大主要航線表現,遠東到美西每FEU突破2000美元,達2002美元,周漲59美元、漲幅3.03%;遠東到美東每FEU達3013美元,周漲160美元,漲幅5.6%;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達947美元,周跌28美元,跌幅2.87%;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達1529美元,周漲26美元,漲幅1.72%;至於近洋線方面,遠東到日本關西、日本關東及東南亞每TEU與前一週都持平;到韓國每TEU較前一週上漲34美元至131美元,漲幅25.9%。業界表示,此次價格上漲,主要反映美國線8月1日喊漲成功,加上遠東到美國線的航商積極減班縮艙,帶動運價走揚。不過,遠東到歐洲線方面,因船商船隊大,且策略不同,因此運價較為混亂。目前不論航商或是貨代業者都認為,需求並不高,但美國線貨量又比歐洲線好,加上航商持續抽艙,且航運諮詢機構Sea-Intelligence觀察到,6月底跨太平洋空白航行活動急遽升高,與美國線現貨市場運價漲勢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國際運價指數周漲0.33%連4揚 貨代業者:5月調漲難度高
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在昨(21日)小漲3.42點至1037點,連4週走揚,但在不敵貨量少的現實下,美西、美東線每40呎櫃運價再度轉為下修35、55美元;地中海線每20呎櫃續跌13美元,只有歐洲線小漲12美元。船公司預計5月1日再次闖關調漲,但21日美國線再度回測,貨代業者認為,要漲難度很高。海運市場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反轉,運價連續下跌將近40周,在3月底止穩後,船公司終於在4月小漲美國線運價成功,SCFI指數於14日上漲8%,重新站上千點關卡,但美西、美東航線漲勢暫歇。業者認為,船公司包含長榮、陽明等,宣布5月1日繼續加收附加費(GRI),帶動上周指數提前反應,本週應是貼近市況的修正,研判下周中國五一長假前市況會較明朗。觀察上海航運交易所公布的最新一期運價指數,綜合指數週漲幅0.33%,但美西航線每40呎櫃(FEU)較前一周下跌35美元至1633美元,周跌幅2.1%,終結連兩周強彈;美東航線每FEU較前一週下滑55美元至2510美元,周跌幅2.14%;上海到歐洲線每20呎櫃(TEU)運價小漲12美元至883美元,周漲1.38%;到地中海每TEU運價下跌13美元至1605美元,周跌0.8%。至於航商長約價談判狀況,船公司主管接受電訪時指出,客戶目前接受的長約價高於現貨價,現在航商跟客戶有共識的價格,分別為美西線1500美元至1800美元,美東航線2000美元以上。市場傳出,美國超大型直客長約價大致底定,美西線運價約1500~1600美元、美東線約2400~2500美元,以此為基準定錨,中大型客戶將陸續議價續簽長約,船公司將會透過縮艙等努力,死守美西線在1600美元上下、美東線在2500美元上下,在這個運價防守區間,盡可能簽訂較多、較佳的長約貨量與運價。但多家貨代業者直言,目前長約的約束力低,若是船公司無法守穩現貨價走勢,難保大型客戶不會要求修約降價。目前只能期待下半年景氣逐漸好轉,歐美新訂單加持。
SCFI本周小漲0.3%止步連9黑 業者:運價走勢Q2有望轉好
最新公布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為909.72點,本周小漲3.17點,漲幅0.3%,結束連續9周下跌走勢。其中近洋線漲幅高達5.5%,主要遠洋航線如歐洲、地中海運價小幅上揚1~4%,美西線小跌接近持平,美東線相對沈重,跌幅4.83%。從最新一期出爐的運價指數來看,遠東到歐洲運價每20呎櫃(TEU)為878美元,較上週上漲13美元,漲幅1.5%;遠東到地中海運價每TEU為1651美元,較上週上漲62美元,漲幅3.9%;遠東到美西每40呎櫃(FEU)為1161美元,較上週下跌2美元,跌幅0.1%;遠東到美東每FEU為2088美元,較上週下跌106美元,跌幅4.8%。近洋線方面,遠東到東南亞每TEU為190美元,較上週上漲10美元,漲幅5.5%;遠東到日本關東及遠東到日本關西都是持平,報價328美元;遠東到韓國每TEU較上周下跌3美元,為197美元。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看到中國貨物陸續出貨,歐洲線在少數客戶急單下,近洋、歐洲線運價翻紅,歐美線裝載率約80~90%。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疫情紅利不再,且考量不符合新環保法規、耗油等因素,已見航商開始拆除老舊船舶、縮班減艙等,可望進一步縮小貨櫃海運的供需缺口。貨櫃航商及貨代業者普遍認為,近期運價貼近航商成本,貨量略有所增加,運價再往下空間機率不高,預期未來運價指數漲跌幅可望在1%上下來回。不過,近期大環境變數仍多,外加矽谷銀行、瑞士信貸等事件恐引發消費信心恐慌, 多家船公司、貨代業者解讀,船商擴大縮艙、貨主季底月底出貨,加上許多亞歐船舶繞道好望角,節省蘇伊士運河高額通行費消化過多運力等三大效應發威,有效阻跌。不過貨代業透露,歐洲貿易量開始復甦,部分船舶出現滿艙甩貨現象,支撐運價,甚至出現百美元以下調幅。但隨著MSC等多家船公司新造萬TEU大船陸續下水,主要投入歐洲線,第一季整體來看仍偏淡,第二季有機會略微回升,後市運價走勢仍需觀察。
一櫃難求變空櫃過剩 深圳貨櫃堆到廠門口
全球海運業回歸常態,隨著運價下跌,此前「一櫃難求」的問題已轉變為空櫃過剩。陸媒21日報導,大陸製造業重鎮與重要口岸—深圳的部分貨櫃堆場內,不僅大量貨櫃靜置在地,貨櫃車司機也普遍反映訂單偏少且空櫃增多,此情況是目前大陸運輸業遇冷的縮影。證券時報報導,上海航運交易所18日數據顯示,美西航線已跌破疫情前部分旺季時段。18日,上海港出口到美西基本港市場運價為每FEU(40呎櫃)1,559美元,周減4.5%。此運價與2018年同期美西航線運價每FEU超過2,500美元相比,跌幅超過3成。報導指出,深圳龍崗區一家貨櫃堆場內,近期堆積著大量嶄新的貨櫃,高達40輛至50輛未出動的卡車則停在一旁等待訂單,該堆場距離承擔大陸對美貿易四分之一貨物量的重要航運樞紐—深圳鹽田港僅約20公里。該堆場負責人坦言,目前業界蕭條,空櫃堆積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這與一年多前大量裝滿貨物的貨櫃積壓情況完全相反。深圳蛇口港附近一家貨櫃堆場工作人員也表示,空櫃流通效率慢,僅依靠收取堆存費,難以產生裝卸等其他費用,堆場的賺錢效應也較差。另外,一名司機指出,光是要把碼頭附近的空櫃運到相對不遠的堆場,就在蛇口一家堆場等了五個小時,有些地方的空櫃甚至快堆到門口。方正中期高級海運分析師陳臻認為,大陸生產全球絕大多數的貨櫃,今年以來貨櫃實際產量明顯下滑。但由於全球港口及陸運效率恢復,加上市場需求減弱,目前貨櫃過剩現象較為顯著。如果歐美企業去庫存順利,隨著舊有貨櫃淘汰,貨櫃過剩的情況才有望緩解。與造船週期較長相比,貨櫃生產更加靈活,對航運市場造成的衝擊相對較小。對於全球海運業來說,市場更加期待全球消費需求提升。大陸貨櫃製造商中集集團稍早指出,貨櫃需求可能會逐步恢復到正常,貨櫃價格也會隨之下跌,對於中集集團來說,這是從非正常逐步回歸到正常。
SCFI連22週下滑運價跌逾67% 法人:明年首季貨櫃航運業恐虧
歐美海運貨櫃量自8月起急降,除了高通膨壓抑消費需求,等待高庫存持續消化,航運業界也發現,產業訂單雖然稍有回復,但數量和速度都低於預期,大型訂單變少,反映在出貨整櫃變併櫃,難以阻止運價連續性下跌。上海航運交易所18日告最新一期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為 1306.84,較上期下跌136.45,跌幅9.45%,不僅連續22週下滑,且跌到2020年9月初、二年又二個月以來新低,等於是跌到起漲點之下。主要航線運價中,歐洲線大跌 2 成,美西線跌幅也較上周略增。法人指出,因航程因素,運價多落後2個月左右,才反映在航商營收上,若運價後續持續走跌,明年第一季淡季貨櫃航運業者恐有虧損疑慮。根據昨日出爐的SCFI顯示,主要航線來看,遠東到歐洲運價每TEU(20呎櫃)大跌306美元至1172美元,跌幅高達20.7%;到地中海運價每TEU下跌94美元至1967美元,跌幅4.56%,失守2000美元大關。遠東到美西每FEU(40呎櫃)為1559美元,較上週下跌73美元,跌幅4.47%。遠東到美東每FEU失守4000美元至3877美元,較上週下跌346美元,跌幅8.19%稍有有收斂。近洋的遠東到東南亞每TEU則較上週下跌19美元到327美元,跌幅5.4%。根據資料顯示,各主要航線運價從高點跌到昨(18)日,多有超過67%以上的跌幅。法人指出,近3週的SCFI跌幅擴大,另外自11月到隔年農曆過年,是貨櫃航運的明顯季節性淡季,在缺乏貨量支撐的情況下,貨櫃運價後續仍將持續走跌。以目前的運價跌勢及歐美零售業的高庫存來看,明年第一季貨櫃航運很可能面臨價量齊跌。加上海運燃油、人工薪資、船舶成本又明顯高於疫情前,推估明年第一季貨櫃航商可能面臨虧損的局面。
全球航運價格今年跌逾六成 Q4傳統旺季盼止跌
上海航交所貨櫃運價指數SCFI昨(14日)最新報價1814點,周跌108點、跌幅5.67%,距離年初高點跌幅達65%,美歐四大主要航線運價直落,跌深的美西線、歐洲線單周跌幅都逾12%,距離高點分別下跌74%、67%。雖是連17周下跌,跌幅並沒有因為上周是中國黃金周而將累計跌勢加大,反而較前幾周平均每周近一成的跌幅縮小,波斯灣與南美等航線運價還回升,亞洲線運價也穩住,讓第四季歐美線淡季不會太看壞,亞洲線旺季則有支撐。南美線(桑托斯)每箱運價5120美元,周漲95元,漲幅1.89%;波斯灣線每箱運價1171美元,周漲295美元,漲幅28.40%;東南亞線(新加坡)每箱運價349美元,周漲1美元,漲幅0.29%。航運市場的好壞主要看供需,需求端雖重要但不可控,受升息、通膨、戰爭、疫情等因素影響消費信心,歐美需求量急遽放緩,但可控制供給端,這是船公司面對新挑戰的機會。運輸需求下降同時,卻碰到大量運力釋出,主要來自塞港緩解、新船下水,目前壅堵問題已較年初解決一半,剛好與之前海運榮景時的情景相反,意味運價接下來將很快地回歸正常化。據國際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統計,明年將有近240萬的20呎標準貨櫃(TEU)的新船運力將交付,去年同期為110萬TEU,到後年新增運力為280萬TEU,加劇市場對運力過剩的擔憂。其中近3成運力為雙燃料船舶,估計船公司主要用於船舶的汰舊換新,因應明年環保新規上路。相關業者分析,美西線現貨市場目前每大箱(40呎櫃)運價都在1800-2000美元之間,有些超大型攬貨業者可以拿到1700美元運價,由於1700是1萬箱TEU以下貨櫃船成本價,估計運價不會繼續下跌。
國際海運旺季不旺 貨櫃運價連14周跌上周再跌一成
SCFI貨櫃運價指數連14周跌不停,續創 2020 年 12 月以來低點。SCFI指數是涵蓋亞洲到全球各主要地區現貨價平均值,SCFI自年初歷史高點5,109點下滑至今已經腰斬,累計跌幅達54%,也代表所有的航線運價都是向下。美西線、地中海線及東南亞線跌幅都達一成,但本周跌幅較上周微幅縮小,指數下跌249.47點,至2,312.65點;跌幅也由前一周的10.02%微幅縮小至9.74%,雖然較上週收斂,但美西、美東線將面臨3000美元、7000美元的運價整數關卡保衛戰。其中,美西線FEU(40呎櫃)自7,900美元一路下滑、跌幅已達62.42%。今年5月美國線換約時,市場上不管是船東還是貨主,對於今年的展望都相當樂觀,所以簽出來的長約價格都貼近市場運價,當時指數在4,000多點,誰都沒有想到在短時間,指數、運價同步腰斬。隨著SCFI指數持續走跌,船公司也開始面臨年度合約重新談判的壓力。據SCFI最新報價,上海到歐美主要航線全面下修,美西線40呎櫃運價3,050美元,下跌434美元、周跌12.46%;美東線每40呎櫃運價7,176美元,下跌591美元、周跌7.6%。比較來說,台灣價量相對穩定,目前美西線運價幾乎都有3,000美元以上,歐洲線運價多數落在6,000~6,500美元,多家船公司保留更多艙位到台灣載貨。長榮減資在7日暫停交易,下周一19日新股重新上市,但近期運價續崩,海運市況詭譎,減資出關是否引爆逃命潮,讓市場格外關注。專業人士分析,長約是保障船公司全年獲利重要支撐,現貨價格大跌後,現在檢視的合約價格都是偏高,對於合約價格重談已造成極大的壓力,隨著合約價陸續調整,為因應運價跌跌不休,許多船公司採取控艙、縮艙策略,緩解運價跌勢。
塞港不見緩和 運價指數再飆新高⋯整體海運市場恐無淡季
塞港不見緩和,運價驚驚漲!上海航交所最新SCFI運價指數再飆新高,美東、美西、東南亞線運價全面大漲,其中美西線更是一舉突破7000美元大關,創下歷年新高,整體海運市場農曆年前恐無淡季,運價還有高點可期。受運價走高激勵,航運族群昨日再度匯聚台股人氣,貨櫃三雄續扛多頭大旗,長榮股價漲逾5%、終場收141元,陽明也有4.5%漲幅,萬海漲7.29%居冠、股價來到176.5元,三雄在技術面站上所有均線,醞釀反攻氣勢。根據SCFI最新報價,美西線每40呎櫃7019美元、周漲4.2%,衝出新天價;美東線每40呎櫃10623美元、周漲1.8%,連二周上漲;東南亞線每20呎櫃1266美元、周漲12.6%,反映第4季是近洋線旺季利多,創下歷史新高。航運業者分析,東南亞先前因疫情停工、中國斷電停工,貨都往第4季堆,但年底本來就是近洋線傳統旺季,運價漲上加漲,且在亞洲廠商搶出貨同時,歐美市場補庫存需求仍然強勁,帶動歐洲線、美國線淡季不淡,市場瀰漫加價搶艙的氛圍,運價跟著墊高。航運業者表示,塞港有如連環套,近日逾500艘貨櫃輪海上等待靠泊,造成船期延誤、準班率直落,上周起連著四周,全球主要航線將取消近50個航次、取消率8%,逾7成來自最繁忙的亞洲至美國線,塞港毫無緩和跡象。海空市場火熱,也讓貨攬業者營收大補,中菲行11月營收44.41億元,年增117.68%,連7個月創單月新高,第4季創高可期,其中海運業務進帳17.94億元,年增高達172.7%。
全球運價連漲19周SCFI再創新高 歐洲航線漲最兇
儘管達飛、赫伯羅德等航商喊出凍漲,但面臨下半年出貨旺季,上周五(17日)最新一期上海貨櫃運價指數(SCFI)再創歷史新高、來到4622.51點,周漲54.35點,今年5月已連漲19周;其中全球主要航線運價,無論是上海到歐洲、美東等主要航線,還是亞洲線到日本、韓國或東南亞等地運價都持續上漲。昨(20)日歐洲航線運價指數更上漲到10373.45點,至於美西航線則維持在4234.61點高檔位置。貨運代理商表示,配合耶誕、新年假期,每年第3季末到第4季初都是海運的傳統旺季,今年疫情升溫加上各港口的人流管制措施,讓港口作業等待時間拉長,也相對增加運價成本,不排除10月續漲,至少要等到11月,待歐美出貨旺季過去後,運價才有機會開始回穩,短期內還是居高難下的狀況。SCFI運價指數自今年5月以來,已連續上漲19周。(圖/翻攝自財經M次方)為何航商宣布凍漲、但運價還是上揚?貨運代理商指出,凍漲的航商只是少數,而且原本運價就比同業高,所以在9月15日20呎櫃(TEU)漲逾900美元、40呎櫃漲逾1,000美元後,10月再漲機率不小。全球貨櫃航運龍頭馬士基則預測,今年全年全球貿易量年增約7-8%。而據IHS Markit統計,全球主要港口貨櫃裝卸量相較疫前成長10-70%,尤其是美西洛杉磯、長灘港等港,平均每艘船舶裝卸量較疫情前暴增逾70%。
部分航班「跳港」略過台灣 海運攬貨業者提出3警告
貨櫃船運市場碼頭壅塞與缺櫃問題持續惡化,極端運價也陸續出現,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12日指控運往土耳其的貨櫃從7千美元漲到3.5萬美元,對此陽明海運與攬貨業者都表示沒有這個價,可能是貨載超大或目的地特殊。攬貨業者警告,因為台灣市場運價低於中國大陸,已有部分航班跳過台灣,出現所謂的跳港現象。陽明海運與上市櫃攬貨業者指出,目前台灣運往歐洲的貨櫃,除了英國,每大箱(40呎櫃)運價都還在1萬元美元以內;至於運往英國貨載,台灣地區收費在1.2到1.3萬美元之間,大陸地區則在1.6萬美元以上。對傳言運土耳其貨櫃出現3.5萬美元天價,陽明認為應該是特殊貨載,尤其是工具機容易有超長、超高或超寬貨,必須放在甲板貨的最上層,而且可能占用到前後左右的櫃位,過去貨少的時候可以不計較,現在就不同了。另外目的地如果不是主要彎靠港口,而是要運到內陸,價格就會不一樣,當然也有可能是攬貨公司漫天要價。至於工具機公會呼籲國營航運優先留艙位給台灣業者,陽明表示已儘量多留艙位給本國企業。國內上市櫃攬貨公司則指出,要求國航多留艙位給台灣實際操作有一定困難度,因為其在亞洲各國都有收貨,也都有長期客戶,不可能將多數艙位都留給台灣。攬貨業也指出,船公司對貨櫃回運困難的貨載都已放棄承運,美國除了芝加哥、達拉斯等少數內陸城市,其他城市都已停止收貨,主要是貨櫃一進去要很長時間才出得來,在缺櫃嚴重情況下,必須全力設法提高貨櫃周轉率。另因為台灣運價沒大陸市場高,目前已有大型船公司減少提供給台灣市場的艙位,另因碼頭擁擠且作業速度減慢,船期延誤狀況嚴重,為了趕回船期,就會取消彎靠部分港口,出現所謂跳港現象,陽明所屬THEA聯盟近期就有船班取消彎靠台灣;至於跳哪些港是經過投票,貨少、運價較低的港優先被跳過。
全球這個市場陷入瘋狂中 40年老業者:第一次見到
全球貨櫃船運市場因為缺櫃缺艙嚴重,導致運價狂漲不停,攬貨業者直言,經營海運承攬業40年,第一次見到市場如此瘋狂!一家年營業額超過150億的大型攬貨公司董事長指出,多家貨櫃船公司已預告明年元月起歐洲線每大箱(40呎櫃)運價1萬美元起跳。另一家年營額超過300億的超大型攬貨公司董座則透露,近期有家船公司派出加班船,該公司將美西線1,000美元的買艙費提高到1,200美元,想包攬數百個艙位,卻被同業以1,700美元搶走,市場已經瘋狂了!而在大陸的航運網站,16日就報導在大陸市場已出現1萬美元全包的運價,甚至還有船公司報價超過1.3萬美元。不過國內攬貨業者認為,歐洲運送範圍很大,會出現超高運費,應該是歐洲內陸的貨載,目前台灣市場22日到歐洲港口的報價是6,500美元外加80美元的低硫油附加費。站在船公司的立場,美西線每大箱運價是3,948美元,加一千多美元的買艙費,總運費已超過五千美元,元月1日起基本運價還要加高一千美元,歐洲線的航程是美西線的倍數,運價收1萬美元算合理。攬貨業者則指出,經營海運承攬業40年,第一次見到市場如此瘋狂的狀態,過去是買方市場,船公司與攬貨公司都要到託運人的公司去爭取貨載,現在是賣方市場,託運人到船公司與攬貨公司拜託務必要給貨櫃、給艙位。 運價上漲,船公司營運進補。有大型攬貨公司就以陽明海運的營運規模估算,陽明歐洲線1月收的貨載,可為公司賺進1億美元,並指出像萬海航運經營的亞洲區間航線,原東南亞多個航點每箱運價不到100美元,有時候甚至只收50美元,靠收取貨櫃場作業費等賺取利潤,現在基本運費就漲到近800美元,是八到十倍的上漲,而亞洲區間航線航程短,船隻與貨櫃周轉率高,估計萬海第四季獲利在50~60億元。 但國內也有一家經營紡織與石化業的大財團,因為長期合作的外籍船公司一再調漲運價,突然通知與這家船公司終止所有合作關係,也拒絕船公司任何解釋,只是貨轉到別家,在每家都缺櫃缺艙位情況下,也不可能拿到比較優惠的運價,只是出一口怨氣,否則就只能設法安排散雜貨船運貨。而全面在趕工製造貨櫃的大陸造櫃廠,一箱(20呎櫃)造價已從年初的1,700到1,800美元,翻漲到3,000到3,100美元,每大箱從3,000美元漲到5,200美元,漲幅有七到八成;準備淘汰的舊貨櫃,一箱從800美元漲到1,500美元,每大箱從1,800美元漲到快4,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