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例
」 疫情 本土 指揮中心 確診數 境外移入CAR-T細胞免疫治療給付滿周年 共45人通過「3.7億藥費健保來幫忙」
自去(112)年11月後,健保署將CAR-T細胞免疫治療納入健保已滿一週年。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說,「成人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或「25歲以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兩疾病,患者若經過兩線標準治療後,仍治療反應不佳或復發,即有機會符合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給付標準,全台約100位癌友符合資格。根據健保署資料,今年有60人申請,健保過件率高達75%,共有45人成功通過,包含39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6例兒童或青少年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每人819萬、共計約3.7億的醫療費用由健保支付。截至目前為止,已有33位患者已完成治療,包含29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4例兒童或青少年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讓各界更雀躍的是,已使用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患者,至今均維持良好的疾病控制。「感謝健保署與專家理解治療的急迫性,持續加速審查進度,從送件至核准平均僅要一至兩週,傾盡全力幫助癌末患者爭取治癒」,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柯博升理事長也鼓勵:「未能成功申請健保的個案,多是經過評估後,患者仍可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尚不需使用CAR-T細胞免疫治療;另外則是檢附資料不全,待補齊資料後即可再次申請,千萬別氣餒!」「健保給付通過後,自費藥價也大幅降低」,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李啟誠理事長接續分享:「國際間CAR-T細胞免疫治療單次費用要價1200萬至1500萬不等,在台灣自費治療有望減少680萬藥費,降價幅度高達45%;再加上台灣血液疾病治療經驗成熟,從檢測、治療可完善提供治療後的各種副作用控制與照護,更是吸引了各國患者特地到台灣治療。」以花蓮慈濟醫院為例,今年就各有一位七十歲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以及十四歲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癌童,特別從越南飛來台灣自費治療,無疑帶動了我國國際醫療發展,讓台灣的血液癌症治療持續於國際間發光。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副秘書長暨臺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主治醫師劉家豪副秘書長指出,國健署《民國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疾病,在男性、女性癌症發生與致死排行中排名均為第九與第十名,可見得這兩種癌症不僅發生率不容小覷,也嚴重威脅了國人性命。在這兩個疾病當中,又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為常見的類型。前者好發於兒童,後者則好發於中高齡者。雖然兩疾病發病初期症狀不典型,容易與疲勞、生長痛、腰痠背痛混淆,但事實上,病程可能惡化的極為快速,未即時就醫治療,可能在短短幾週、幾個月就會危及性命。劉家豪醫師進一步說明,確診後患者與家屬也不用過於擔心,根據臨床經驗統計,在第一線的高劑量化療合併標靶藥物療程後,約有8至9成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6至7成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疾病可獲得長期控制。劉家豪醫師說,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一旦第一線治療復發或是反應不佳,患者的治療就會變得相當棘手,壽命也將陡坡式下降。舉例而言,約有2成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會在第一線治療失敗或復發,而這群病患高達5至7成的癌童活不過五年,多數的癌童還是來不及長大。若檢視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約一半病患在第一線化療後復發或無效,此時這群病患更是有高達7至8成難以存活超過五年,此類醫學困境一直難以克服。劉家豪醫師鼓勵,近年來CAR-T細胞免疫治療問世,這種集結了基因、細胞、免疫治療等醫療科技於一身,屬於一種藥品,經過多國的大型臨床試驗,在治療成效與安全性上有保障。劉家豪醫師指出,CAR-T細胞製作需要先分離患者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再送往國外實驗室植入可以追蹤癌細胞標的的基因序列,將原本如同「普通士兵」的T細胞,轉變成有如「精銳兵」會辨認癌細胞標的之CAR-T細胞,並透過大量複製,打造一支可以精準殺滅癌細胞的戰隊。將這些CAR-T細胞回輸患者體內後,這群「精銳部隊」還可以在人體內生長,因此可以透過一次性治療達到緩解疾病的成效。治療反應不佳與復發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有8-9成的機率可以完全緩解;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則有4-6成可以完全緩解。病患可以不用接受強力的化療,也可以用此免疫細胞療法控制病情。現衛福部規定僅能在九家擁有專業團隊之醫學中心才可執行。李啟誠理事長指出,在健保支持下,CAR-T細胞免疫治療日益普及,也提醒患者,若治療期間發現治療反應不佳或出現復發的跡象,切莫對治療失去信心。患者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自己的治療期望,這有助於打造個人化治療方案,並積極遵循醫師的建議治療,便有機會擊退癌症陰霾,重新掌握人生主導權。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苗栗縣爆首例本土登革熱!30多歲男潛伏期「足跡遍及2縣市」感染源不明
登革熱疫情升溫!苗栗縣竹南鎮一名30多歲男子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紅疹等症狀,就醫後確認感染登革熱,而這也是苗栗縣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且潛伏期間個案足跡曾至彰化縣、新竹市,呼籲民眾提高警覺。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17日)表示,苗栗縣出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一名居住在竹南鎮的30多歲男子自10月7日起,出現發燒、肌肉痠痛、背痛、腹瀉、紅疹等症狀,就醫採檢後確診感染登革熱第一型病毒,不過由於新北登革熱群聚為第二型病毒,因此感染源仍待釐清;另個案於潛伏期間曾至彰化縣、新竹市活動,該地衛生單位也已展開相關防治活動。疾管署指出,個案潛伏期無國外旅遊史及本土疫情風險區活動史,主要活動地點為居住地及工作地,研判為本土病例,為防範疫情擴散,衛生單位已針對確診個案竹南鎮居住地周遭半徑100公尺範圍,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及孳生源清除等防治工作,同時苗栗縣衛生局今天上午起於竹南鎮設立社區篩檢站,盼透過擴大篩檢主動找出隱藏個案、及早阻斷疫情擴散。疾管署統計,截至今年10月16日,全台已累計236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入夏後累計72例,病例分布新北市66例、台北市及高雄市各2例、苗栗縣及花蓮縣各1例);另今年累計227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印尼88例最多,其次為菲律賓29例及泰國28例。對此,疾管署提醒,目前氣溫仍適合病媒蚊生長,請民眾澈底落實住家內外環境整頓與孳生源清除,並於雨後加強巡檢,以降低病媒蚊密度;戶外活動時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的防蚊藥劑,若發現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活動史,或至苗栗縣衛生局成立社區篩檢站篩檢。
上周新增51例本土登革熱! 疾管署提醒:山陀兒影響後是重點
疾病管制署1日表示,國內上週(9/24-9/30)新增5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分別為16例男性、35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80多歲,居住於新北市新店區29例及中和區22例,發病日介於9月13日至9月28日,多數個案因出現發燒、噁心、頭痛、肌肉痛、腹瀉及嘔吐等登革熱疑似症狀後就醫快篩陽性,採檢送驗後確診登革熱,無重症及死亡病例。目前衛生單位已針對確診個案居住地及共同活動區域進行相關防治措施,及進行區塊防治針對社區擴大預防性噴消與環境孳清,並加強疑似病例監測。此外,疾管署提醒,本週受強颱影響全台皆有豪大雨機會,請民眾注意自身安全並於颱風後落實「巡、倒、清、刷」。經疫情調查發現大部分個案有中和區三介廟、興南市場或新店區天山公園等疫情風險區活動史,與前公布群聚個案屬同一群聚事件,該群聚案累計57例病例,包括新店區32例、中和區24例及花蓮縣1例,其中約4成為接觸者或擴大篩檢檢出。疾管署指出,因應本起群聚,衛生單位持續加強確診個案住家及活動地周邊環境病媒蚊監測、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除三介廟至天山公園自9月24日起封山一個月,新店及中和地區亦於周末社區大動員整頓環境,中央亦於疾管署成立應變工作小組及機動防疫隊,不分平假日每日派遣2-3組人員至風險區協助防疫。提醒居住或曾出入疫情風險區之民眾應注意防蚊,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至醫療院所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疾管署統計,2024年截至9/30累計223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入夏後累計59例,病例分布新北市56例、高雄市2例及花蓮縣1例);另今年累計217例境外移入病例,高於近4年同期,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印尼88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27例及泰國26例。疾管署提醒,目前評估新北疫情已獲初步控制,但本週受強颱影響全台皆有豪大雨機會,請民眾注意自身安全並於颱風後落實「巡、倒、清、刷」,迅速清理家戶內外積水容器,避免病媒蚊孳生,整理家園及從事戶外活動時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同時籲請醫療院所提高警覺,落實詢問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及早通報,並請留意就診病患是否出現登革熱警示徵象,包括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及躁動不安等,給予妥適醫療處置。
新北登革熱再添15例 潛伏期多曾有高風險管制場域活動史
新北市登革熱疫情擴大,新增15例本土登革熱病例,4男11女,年齡介於34至77歲,為新店區8例、中和區7例,發病日介於9月16日至9月24日,於潛伏期間多曾有目前高風險管制場域活動史,研判感染區域未擴大。累計已有29例。衛生局指出,今日15例中有12例的血清抗體IgG呈現陽性,表示感染至少一週以上,主要是市府在高風險區設置篩檢站主動發掘之已無傳染力個案。另昨9月26日於中和區興南市民活動中心總共篩檢126位攤商,快篩皆為陰性。衛生局長陳潤秋說明,為積極找出隱性感染者,市府24日至26日於高風險區域設立篩檢站主動進行社區擴大篩檢,總共篩檢378人。截至9月26日本市累計29例本土登革熱中,便有15例是透過擴大篩檢找出,且多數已無傳染力。為防堵疫情擴散,市府持續執行區塊防治計畫,並針對中和區景新公園、三介廟至新店區天山公園環山步道之管制區域加強巡邏,禁止人員進入。新店區公所及中和區公所將於28日動員進行社區孳生源清除活動,籲請民眾響應配合「周六新北市民清潔日」,共同維護社區清潔,保護自己及親友的健康。清除積水容器避免孳生病媒蚊是預防登革熱不二法門,請民眾積極檢視戶內外環境清除積水容器以及容器減量,減少病媒蚊孳生。若經防疫人員査獲陽性孳生源,將依傳染病防治法處3000至1萬5000元罰鍰。衛生局提醒,此次登革熱疫情主要是由第二型病毒引起,部分患者曾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或是多次就醫才被通報,呼籲醫師提高警覺,診間詳細詢問TOCC,視需要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以利衛生單位快速啓動防治措施,防範疫情蔓延。
寶林中毒通報又+1「累計30例」 13歲少女吃粿條腹痛…現況曝光
寶林茶室食安風波延燒,原本累計29例個案,但衛福部今(2日)新增1例通報,是13歲少女,在3月23日食用粿條後,發生腹痛症狀,就醫治療後症狀緩解,已經返家休養。截至目前為止,已累計30人食物中毒,其中2人死亡、5人重症命危。原本的饒河店2案已排除,並新增5例檢驗陽性,共22人體內檢出米酵菌酸。而相關單位3月24日到A13寶林的稽查結果,包括環境和生物跡證(刀、砧板,以及現場人員的手部),請台大法醫所協助相關檢驗,確定廚師的手部有米酵菌酸毒素呈現陽性反應。據悉,5名重症病人還在加護病房,1人病況好轉,有機會轉到普通病房,但其餘4人仍在昏迷,甚至有1人使用葉克膜,肝臟損害都非常厲害,還有2人可能得換肝。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指出,4名重症患者的的生理監測指標,包括阿摩尼亞、膽紅素等均顯示,仍處於非常嚴重的腎衰竭,情況都沒有改善,而且都沒有尿液或尿液極少,代表腎功能幾乎完全消失,臨床醫療團隊持續使用支持療法,協助患者維持肝臟代謝功能,以及透過洗腎維持他們的生命跡象。對此,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明(3日)將召開專家會議,除了討論將米酵菌酸改名,也將請專家研議發起研究計畫,了解唐菖蒲伯克氏菌在台灣土壤自然存在的可能。
寶林饒河店遭爆「沒繳電費6千元」!台電寄紅單通知:今起停止供電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續燒,至今已累計29例受害個案,其中2人死亡、5人重症命危,繼寶林茶室被爆出「積欠保費」導致保單失效後,如今又傳出饒河創始店「寶林咖啡館」因沒繳電費,今天(2日)將被迫停電。位於台北市饒河夜市的「寶林咖啡館」是寶林茶室的創始店,不過由於寶林茶室遠百A13爆發食安風暴,連帶已被衛生局勒令停業,根據《鏡週刊》報導,大門緊閉的寶林咖啡館,鐵門上卻被貼了一張「電費逾期未繳」即將停電的紅色通知單。從台電通知單內容可見,「寶林咖啡館」3月份應繳電費6355元,提醒用戶應於4月1日前完成繳費,否則今(4月2日)將實施停電作業。事實上,寶林茶室昨(1日)還被爆出,除了信義A13分店之外,包括寶林微風台北車站館、EVB馬來西亞風味蔬食餐酒館(復興店)及寶林咖啡館(饒河創始店)等3間分店,均因欠繳保費遭註銷保單。對此,北市衛生局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開罰寶林公司,針對3家無保險分店,共重罰100萬元,而在此之前信義A13門店也因未繳保費、漏報分店,遭重罰250萬元。
外界憂寶林案成懸案? 薛瑞元:不會說懸案就沒結果
台北市信義區素食餐廳「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持續發酵,截至4月1日已累計29例患者。衛福部長薛瑞元2日表示,最新數據顯示沒有新增個案,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的患者狀況大致穩定,其中一位稍有好轉,但目前未能證明米酵菌酸是從何而來,外界擔憂該案成懸案,薛則認為「答案越不明顯,需要預防的範圍就越大,不會說懸案就沒有結果」。截至4月1日晚間,食物中毒案共累績29例,其中14人檢測出米酵菌酸陽性,包括2人死亡、5人正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薛瑞元指出,目前無新增個案,患者狀況與昨日大致相同,也有1位加護病房患者情況稍有好轉。至於可能需要肝移植的患者,仍需考量手術對其恢復的幫助、其他器官損傷情況以及病患是否適合進行手術等因素。外傳法醫研究所正在檢測死者體內是否有老鼠藥,也有傳聞指該案素食餐廳在處理食材時長時間擱置室溫、未冷藏,對此,薛瑞元則表示,這些細節都在調查中,檢調也尚未向衛福部透露詳細信息,所以詳情他並不知曉。此外,由於目前檢驗完成的14名患者檢測均出現米酵菌酸陽性反應,因此,薛瑞元認為其他物質引發中毒的可能性相對較低。此外,有專家建議,應考慮將米酵菌酸納入常規檢測範圍,同時擔心此案件是否會成為懸案。對此,薛瑞元表示,需要與專家進行討論,明確「常規檢測」的含義,儘管目前尚不清楚米酵菌酸的來源,但他強調,專家將進行推論並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答案越是不明確,需要預防的範圍就越大,不會說懸案就沒有結果」。
寶林食材始終找不到「米酵菌酸」 專家質疑人體檢驗恐是「偽陽性」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截至4月1日已有29例個案,造成2死、5重症,其中17例驗出米酵菌酸「陽性」,但35種食材全未驗出米酵菌酸,對此結果,感染科權威王任賢直指不能排除人體採檢偽陽性的可能,肇禍的未必真是米酵菌酸,錯放真兇恐相似事件依然會繼續發生。寶林茶室中毒案震驚全台,由於病況來得太急,且為肝衰竭引發後續器官衰竭等重症,專家傾向最可能是「米酵菌酸」肇禍,事後也從死者和其他中毒者等14例血液檢體中檢出「米酵菌酸」陽性,但寶林茶室查扣35項食材、調味料等,卻全都未驗出米酵菌酸。對此結果,衛福部長薛瑞元指,是否是因為前面那批食材包括粿粉已被用掉,所以驗不出來,也是有可能;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法醫科主任高大成也傾向是沒有查扣到出問題的那批食材。感染科權威、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除了錯失第一時機,也強烈懷疑,人體血液採檢根本就是偽陽性,衛福部「先射箭,再畫靶」,才會有這樣的結果。王任賢說,食物中毒案,理論上應該是食材檢體濃度很高,否則在病人糞便也應該可以檢出,但寶林茶室案衛生醫療單位沒有在病人的糞便檢體檢出,但卻在大體解剖、患者血液檢體中驗出陽性反應,其檢驗方法是否可信,令人質疑。
寶林茶室2案排除「通報改29例」 4重症肝衰竭嚴重…恐需肝臟移植
寶林茶室食安風波延燒,原本有31例通報個案,其中2人死亡、5人重症命危,由於2例饒河店個案均已檢驗陰性排除,將不列入病例,會另案處理,因此累計個案改為29例。至於北市4名重症患者,仍有非常嚴重的肝衰竭,情況未見好轉,考慮未來需要進行肝臟移植手術。寶林茶室確定是米酵菌酸感染導致中毒,先前包括2名死者、6名住院個案,共8人體內驗出陽性,截至目前已有14例個案檢出米酵菌酸。其中,5名重症病人還在加護病房,1人病況好轉,有機會轉到普通病房,但其餘4人仍在昏迷,甚至有1人使用葉克膜,肝臟損害都非常厲害,還有2人可能得換肝。對此,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說明,4名重症受害者的生理監測指標,包括阿摩尼亞、膽紅素等均顯示,仍處於非常嚴重的腎衰竭,情況都沒有改善,而且都沒有尿液或尿液極少,代表腎功能幾乎完全消失,臨床醫療團隊持續使用支持療法,協助患者維持肝臟代謝功能,以及透過洗腎維持他們的生命跡象。陳彥元透露,北市照護團隊已成立意見交換小組,討論如何挽救垂死的病人及最新治療發法等,同時也討論可能需要2位死者的病理資料,因此北市即刻與中央聯繫,待士林地檢署同意後,能向法醫研究所取得相關資料,好讓臨床照護團隊能更精準評估,包括是否需要替患者做肝臟移植手術等。
全國登革熱確診突破2萬 疫情是否過冬疾管署這樣說
天氣已經變冷,本土登革熱疫情卻仍舊嚴峻,依衛福部疾管署統計,全國本土登革熱個案數,今天(29日)再增170例,全國正式突破2萬例,外界擔心,登革熱疫情恐怕跟著過冬。疾管署統計,今日新增170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分布於台南市129例、高雄市29例、雲林縣5例、屏東縣4例、嘉義縣、桃園市及新竹市各1例。本土登革熱截至今天,全國累計20144例本土病例,創下近10年同期次高,僅低於2015年同期的2萬9329例。此外,今年累計本土重症病例103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分別為台南市83例、雲林縣15例、高雄市3例及屏東縣2例,另累計死亡病例37例。確診縣市中,仍以台南市最為嚴峻,共1萬7772 例、高雄市1195例、雲林縣600例、屏東縣174例、嘉義縣124例、新北市73例、台中市43例、台北市40 例、桃園市35例、嘉義市22例、新竹市19例、彰化縣13例、新竹縣12例、南投縣10例、宜蘭縣5例、苗栗縣3例、基隆市2例、澎湖縣1例、台東縣1例。今年本土登革熱疫情爆發至今,將超過2萬例,外界擔心,個案數有無可能超過2015年12月的4萬多例,甚至導致疫情過冬,朝向疫情本土化方向發展,導致如東南亞部分國家,登革熱本土化後,每當疫情到來,10萬、20萬例確診個案的情形?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疾管署評估,今年本土登革熱個案數,約介於2萬至4萬例之間,應不會超過4萬例,而目前衛福部、地方縣市政府均積極防治、清除病媒蚊,疫情更不會過冬形成本土化。為何今年南部特別嚴重?曾淑慧說,台灣南部氣候較為炎熱,為病媒蚊容易孳生的環境,加上今年是暖冬,且過去幾個月平均溫度都比往年還要高,目前全球都有類似現象,而天氣是登革熱防治很重要的因素,若沒有在第一時間控制,擴散後,要壓制疫情就很困難。
全台多病齊發!社區呼吸道病毒它最猛 新冠第5波疫情高峰時間曝光
台灣各診間近期「多病齊發」。疾管署今(24日)公布最新疫情監測,指上週類流感就診達8.1萬人次、流感處於流行期;分析各社區呼吸道病毒分離情況,顯示前3名為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另新冠疫情雖在低點且上下波動,但單週併發症通報達流感重症的6至10倍。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目前為流感流行期,本週就診人數較前一週下降,有81167人次;近4週合約實驗室分離出流感病毒以A型H3N2居多,高於H1N1;社區合約實驗室呼吸道病毒分離中流感病毒占比最高達41.3 %,呼吸道融合病毒23.1 %、腺病毒19.5 %,顯示多種呼吸道病毒仍持續活動。(圖/疾管署)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由於前3年的新冠疫情累積的免疫負債,今年流感疫情一直持續,預估近期疫情會再上升,與往年流感從10月中旬開始流行略有不同。新冠疫情上週新增262例本土(併發症),另新增29例死亡,對比前一週下降,但較再前2週上升,近期處於低點但上下波動狀態,其中近4週本土病例以XBB為主流株,達98%,重點變異株以EG.5的65%為多,其次為XBB.1.16的7%、XBB.1.9.1的5%。(圖/疾管署)曾淑慧表示,過去4週的新冠每週併發症個案約流感重症6到10倍;另依疫情中心模型推估,新冠第5波疫情將在12月底至明年1月中旬達高峰,每天約2萬至2.4萬人感染,並有約200名併發症。此外,XBB.1.5疫苗對目前正流行變異株均具免疫保護力,現已開放6個月以上全民接種;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302.7萬劑,較去年同期增加4.1萬劑,且由於秋冬相關疫情將持續,符合資格民眾應儘速接種,減少感染及重症風險。
台南登革熱狂燒!剩8區沒淪陷 疫情熱區全集中「這6區」
台南登革熱今天新增181例本土確診病例,累計3608例,其中大內區首度新增1例,全市37個行政區已29區出現確診病例,截至目前,只剩龍崎、山上、白河、北門、學甲、下營、東山、後壁8區尚未淪陷,而東區、永康等6個疫情熱區病例數高達3295例,占全市9成病例。台南今天新增東區36例、安南區35例、南區29例、永康區22例、北區20例、關廟區10例、安平區及中西區各9例、仁德區及歸仁區各3例、新市區、新化區、善化區、大內區及西港區各1例。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周台南新增5例重症,多為有慢性病史及長者,防疫人員原本以為這些人可能曾在2015年登革熱大流行時確診而導致重症,但經查5人當年均無通報確診紀錄。專家呼籲,台南市民一定要有風險概念,不只曾確診過的人要小心防範交叉感染,沒得過登革熱的人同樣不能以為「只是被蚊子叮咬」,截至目前台南已有7例重症。目前全市病例數仍以東區848例為最多,其次為永康區810例,安南區736例居第三,南區也竄升到337例,仁德區289例,北區為275例,這些疫情熱區更有多個里的病例數超過50例,甚至破百例,顯見社區存在傳播鏈。疫情升溫之際又遇上海葵颱風攪局,為疫情再埋下變數。台南在杜蘇芮颱風來襲後一周病例數飆升,主要就是颱風時民眾多在屋內,蚊子也躲在屋內, 8月9日一舉飆破千例,如未能在颱風過落實孳清等防治工作,9月病例數恐怕將持續上升。台南登革熱累計3608例本土確診病例,防疫人員趕在颱風前持續孳清。(台南市衛生局提供/曹婷婷台南傳真)
開學注意!上周新增13例流感死亡 慎防群聚感染風險
疾管署今(29)日表示,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達81,232 人次,近三週呈上升趨勢;近四週合約實驗室分離情形以流感病毒為多,社區為A型H1N1及H3N2共同流行,顯示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持續於社區活動。疾管署說明,上週新增36例流感併發重症 (24例A型H1N1、11例A型H3N2、1例A型未分型),年齡介於1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8月12日至8月24日,其中30例具慢性病史,29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另新增13例死亡 (11例A型H1N1、1例A型H3N2、1例A型未分型),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9日至8月17日,均具慢性病史,其中6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統計,本流感季自去(2022)年10月1日起截至今年8月28日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582例 (379例A型H1N1、188例A型H3N2、8例A型未分型、7例B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占51%),84%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81%具慢性病史;其中死亡126例 (92例A型H1N1、29例A型H3N2、3例A型未分型、2例B型),73%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94%具慢性病史。疾管署呼籲,目前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仍持續活躍,且近日學校已陸續開學亦增加校園流感群聚發生之風險,籲請民眾仍需注意,勿輕忽流感危險徵兆,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勤洗手、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的風險,尤其若是自身及親友為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健康狀況。
台南登革熱累計754例 防叉感染2萬通簡訊提醒
台南市2日新增29例登革熱確診病例,累計病例數達754例。其中,永康及東區的病例數,均已超車最早出現病例的仁德區。登革熱防治中心擔心交叉感染形成出血性重症,昨天發簡訊通知2011至2019年曾感染登革熱的1萬9987名市民,還將於周五前郵寄無聯絡電話的3854人,提醒大家加強防蚊措施,保護自身健康。防治中心表示,新增病例中,永康區10例、東區9例、南區3例,中西區、北區及仁德區各2例,左鎮區1例。截至昨天為止,台南市登革熱確診病例分布區域,以永康區的220例最多,其次為東區214例,第三是仁德區211例。防治中心認為,首發登革熱病例的仁德區,目前疫情已經獲得控制,將集中火力設法減少永康、東區的病例持續增加。根據疾病管制署分型鑑定,台南市的病例至今仍以第一型為主,但考量國內已出現第二型病例,加上歷年來台南曾經出現不同型別的病毒,一旦交叉感染易形成出血性重症。在市長黃偉哲的指示下,昨天衛生局除發送1萬9987通簡訊,還將於本月4日之前寄發紙本郵件給沒有絡電話的3854人,關心這些曾經感染登革熱的市民,提醒大家注意自身防蚊措施,避免重複感染。另外,鑑於清除孳生源仍是防治登革熱成敗的關鍵,衛生局也持續進行社區孳清,1日在安南區調查259戶,其中陽性戶3戶,查獲77個積水容器、3個陽性容器,衛教388人次,還開立3張舉發單。
新增4例流感重症死亡 猴痘本土病例再增17例
疾病管制署27日表示,國內目前流感仍處高原期,上週新增29例流感併發重症,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為18例男性、11例女性,發病日介於6月6日至6月23日,其中24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22例具慢性病史;另新增4例死亡(3例A型H1N1、1例A型H3N2),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均為男性,發病日介於6月11日至6月15日,均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其中3例具慢性病史。疾管署統計,上週(6月18日至6月24日)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76,297人次,相較前一週(79,957人次)略降,主要受連假部分門診休診影響,整體疫情仍處高原期,須持續關注連假後疫情變化。另疾管署說明,上週無新增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維持累計4例重症,分別感染腸病毒D68型、伊科病毒21型、克沙奇A4型及A6型,均為5歲以下幼童。今日也公布國內新增17例猴痘本土確定病例,居住縣市為北部11例、中部4例、南部2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8日至6月24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6月20日至6月26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24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6月26日累計確診198例病例(185例本土及13例境外移入),其中 140例已康復,5例仍住院治療中、53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疾管署表示,統計截至6月26日止,全國共104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為增加民眾接種方便性,其中11縣市、30家合作醫療院所有提供夜間或假日門診服務。呼籲符合接種條件之民眾,可至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全球資訊網/猴痘專區/猴痘疫苗/第三階段猴痘疫苗接種合作醫院項下(https://gov.tw/3SG),查詢合作醫院名單及預約掛號等資訊,並儘速至合作醫療院所預約接種。
上周平均日增209例確診 逾5成是XBB「併發症65歲以上佔76%」
疾管署今(30)日公布國內自3/20新制實施後,近7日(5/24-5/30)每日平均新增209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較前7日(5/17-5/23)之每日平均新增203例上升;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4,904例,未打滿3劑疫苗有2,416例(約49%),其中又以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者約70%為多(1,684例)。上週(5/21-5/27)平均每日新增20例死亡,較前一週(5/14-5/20)之每日死亡平均數18例上升;新增死亡個案中,95%具慢性病史、58%未打滿3劑疫苗、94%為60歲以上。綜合病例趨勢、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數及住宿式機構陽性率等指標研判,疫情處於上升階段,須持續監測。疾管署指出,上週新增檢出160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其中89例本土個案分別為59例XBB、29例BA.2.75、1例BF.7;另71例境外移入分別為58例XBB、12例BA.2.75、1例BA.2。近四週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XBB佔59%,已為主流株,其次為BA.2.75佔39%,須密切觀察。WHO表示XBB、BQ.1及BA.2.75等變異株具較佳傳播力及適應力,BA.5次世代疫苗對變異株仍具保護力,而全球XBB及其衍生變異株佔比約9成,以XBB.1.5為多(41.6%),另XBB.1.9.1(15.7%)、XBB.1.16(13.2%)、XBB.1.9.2(5.2%)及XBB.2.3(3.6%)佔比上升,但現有證據顯示致疾病嚴重性未明顯增加,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因應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上升,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佔76%,且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多具慢性病史及未接種滿3劑疫苗,為降低長者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請長者儘速踴躍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以及早獲得保護力。此外提醒兒童如出現抽搐,意識不佳或持續昏睡,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體溫大於41度,肌躍型抽搐,步態不穩請立即就醫,以即時治療,獲得妥善照護。疾管署呼籲,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Q.1、XBB等新興變異株仍具效力,請符合資格且尚未接種的民眾儘早接種,並仍應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特別是以下四種情形: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及他人健康。
猴痘本土案例激增!5大傳染途徑一次看 醫籲愛愛前「先做這件事」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台灣國內的猴痘(Monkeypox virus)確診個案已經累計29例,昨天(16日)更一口氣增加4名本土個案。對此,疾管署指出,其主要傳染途徑有5種。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建議,還是要固定性伴侶以避免感染;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也表示,在性行為前先做一件事,不但可避免遭感染,還有利及早就醫。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猴痘病毒傳染途徑為以下5點: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長時間面對面與感染者接觸,進而遭受飛沫感染。感染孕婦經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於產程中因接觸而傳染。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食用感染動物的肉。台灣國內的猴痘確診個案已經累計29例。對此,黃立民表示,由於相關性行為很難約束,預計猴痘疫情也將延燒到各縣市,相關感染鏈也將斷不掉,預估猴痘將會成為國內的地區性流行病,每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段流行,且猴痘皮屑也會汙染環境,將來有可能其他同住親友,或是與感染者共同待在特定空間一段時間等「非特殊交友圈」族群,也難逃感染風險。因此他建議疾管署,如果猴痘本土個案出現在非特殊交友圈的族群,就應該公佈相關細節,讓大家做好準備。另外,民眾親密接觸也要小心,由於傳染主要是身體接觸到對方身上的病灶,因此即使戴保險套也沒用。黃立民建議,在性行為前可多關心性伴侶的身體狀況,問問看有無發燒、淋巴水腫,最重要是有無水泡病灶並注意寢具乾淨與否,可避免遭感染,也有利及早就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指出,猴痘會經由性行為傳播,為了避免感染,建議還是要固定性伴侶;不過現在也不排除「床單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他建議,如果要住外面,還是自己帶毛巾、被單等衛生用品。
致死率高達90% 「馬堡病毒」傳非洲人口稠密地區
非洲近期再爆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疫情,世界衛生組織警告,馬堡病毒的風險非常高,死亡率高達90%,該病毒已從西非幾內亞傳播到人口稠密的地區和主要交通樞紐。據《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在幾內亞爆發的馬堡病毒疫情,被認為是有紀錄以來的第4大疫情,自2月以來,已有7人染疫死亡。官方統計的確診和疑似病例,從上周的16例增加到29例,截至22日,坦尚尼亞已出現8例病例,其中5例確診者不幸死亡。世衛警告,馬堡病毒的死亡率在25%到90%之間,已經從幾內亞傳播到人口稠密的地區和主要交通樞紐,增加了進一步的傳播風險。在幾內亞最大城市巴塔,至少發現了4起病例,巴塔是一個擁有約20萬人口的主要貨運港口城市,國際航班在此起降,鄰國加彭和喀麥隆處於高度戒備狀態。目前,肯亞官員已採取措施加強監視,加強烏干達和坦尚尼亞邊界的檢測基礎設施。烏干達衛生部表示,「當局已做好高度戒備,該地區正在進行風險評估。」世衛說,坦尚尼亞感染馬堡病毒的風險非常高,但在全球風險很低,主要流行於中非地區,以前肯亞也曾爆發疫情。據了解,該病毒最早可追朔追溯到1967年,當時歐洲的貝爾格勒、法蘭克福、馬爾堡3個城市,接連發生病例。若患馬堡病毒,會出現發燒、噁心類似瘧疾等症狀,後期會引發鼻子、牙齦、眼睛和陰道等出血。而馬堡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種特定類型的果蝠,可以透過糞便將病毒傳給人類。
清明掃墓需留意「這玩意」 否則恐「高燒不退又頭痛」
4月的清明連假將至,相信不少民眾都已經著手在安排掃墓祭祖等行程。而疾管署提醒,民眾前往野外掃墓的時候,需要特別留意「恙蟎」,恙蟎恐引發恙蟲病,會出現高燒、頭痛、淋巴腫痛等症狀。前往野外時必須要做好個人防護,離開後盡速沐浴更衣,避免身上有恙蟎引發恙蟲病。疾管署表示,恙蟲病是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螨叮咬而傳染,恙螨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人類或動物身上。恙蟲病的潛伏期約9至12天,患者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約發燒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恙蟲叮咬處通常會出現焦痂,是此疾病的重要特徵。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今(2023)年截至3月20日累計15例恙蟲病確定病例,個案感染地以花東地區9例為多,今年累計病例數低於2021及2022年同期(分別為29例、26例)。我國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歷年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呈現上升,6至7月達高峰,於花東及離島地區感染病例數較多。疾管署呼籲,民眾從事掃墓祭祖或踏青等戶外活動時,如有接觸到草叢環境,務必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長筒襪、長靴及手套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成分的防蚊藥劑。此外,離開草叢後請儘快沐浴及換洗全部衣物,避免恙螨附著叮咬。根據媒體報導指出,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研究發現,恙蟎爬到人類身上後並不會馬上叮咬,而是會等到一兩天後找適當的地方才會下手,潛伏期約為9至12天,患者發病後會出現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情況,而等到高燒一周後,患者的皮膚會出現紅色斑狀丘疹,叮咬處則會出現焦痂。林詠青也說明,恙蟲病如早期發現的話,經過抗生素治療後致死率不到1%,但如放任不管的話致死率高達60%。因此民眾除了外出要做好個人防護、返家後隨即更衣沐浴外,如身上出現類似的情形,因盡速就醫,告知醫師相關活動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等資訊,方便醫師及時掌握情況。
今年首例!漢他病毒於中部現蹤 30多歲女眼窩痛又發燒
疾病管制署今(10)日公布國內今(2023)年首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病例,為中部30多歲女性,同住家人曾於去(2022)年11月確診漢他病毒症候群,當時該案接觸者採檢結果均為陰性。近期無旅遊史,主要活動地為工作地及住家周邊,工作時常接觸鼠類,且日常活動可能接觸野鼠排泄物。1月15日起陸續出現眼窩痛、發燒、腹痛等症狀,1月16日至醫院就診,醫生開立退燒藥後返家休養,1月17日因症狀未改善,再次就醫並收治住院,檢查發現血小板偏低、肝指數偏高,經通報檢驗確診漢他病毒感染,目前狀況已穩定出院;相關接觸者共9人,其中2人發燒,7人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啟動各項疫情調查,安排接觸者採檢送驗,前往個案住家周邊進行捕鼠作業釐清可能感染源,並進行民眾衛教等防治工作。疾管署統計,國內去(2022)年累計5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確診病例,個案居住地為台北市(2例)、新北市、高雄市、彰化市(各1例),自2011年起累計41例,性別以男性30例(佔73%)為多,年齡則以40歲以上29例(佔71%)為多,其中1例境外(感染國家為印尼)。疾管署表示,漢他病毒症候群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經由吸入或接觸遭帶有漢他病毒鼠類排泄物或分泌物(包括糞、尿、唾液)污染之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有病毒的嚙齒類動物咬傷而感染,經由人與人接觸傳播的機會極低。漢他病毒症候群依臨床症狀分成「漢他病毒出血熱併腎症候群」及「漢他病毒肺症候群」2類,其中出血熱感染後主要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等,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經治療後病況可改善。疾管署呼籲,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民眾平時應留意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路徑,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善處理,並做好環境清理,尤其是倉庫、儲藏室等老鼠容易躲藏的空間。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應先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另為避免病毒飛揚於空氣造成傳播,請使用清除污物之拋棄式紙巾、抹布或舊報紙清理,再以垃圾袋密封後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