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劑
」 疾管署 疫苗 新冠 疫情 新冠肺炎青少年性病例創6年新高 16歲男一次中鏢菜花、淋病、梅毒
適逢開學,今年北市率先首次擴大國中男生公費接種九價HPV疫苗。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呼籲,家長們應多支持家中適齡孩子接受施打,因為青少年正是容易對於「性」感到好奇卻又一知半解的年紀,可能因一時衝動或受同儕影響而想要嘗試,卻又缺乏預防保護觀念。顧芳瑜建議及早接種HPV疫苗不僅能夠減少HPV(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機率,同時還是少數具有防癌效果的疫苗,能協助女生預防子宮頸癌、外陰癌、也有助預防好發於男生的頭頸癌、肛門癌或陰莖癌等生殖泌尿道癌症,其中頭頸癌在亞洲國家的好發性又較其他國家高。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去年13至18歲青少年的淋病與梅毒病例均創下近6年新高,且據相關醫學研究指出,不分性別,一生被HPV感染機率高達8成,最有效的預防感染方式就是接種HPV疫苗,而青少年階段接種則可達最大保護效果。顧芳瑜提到以目前診所曾收治的性病案例中,就有年僅16歲的青少年同時感染菜花、梅毒與淋病的病例,由媽媽陪同來檢查,經了解就是因為暑假期間和朋友們對性好奇,而有了不安全性行為導致。由於打疫苗需要父母同意,顧芳瑜表示有些父母可能會對施打HPV疫苗的必要性存疑,或者帶有錯誤見解,擔心施打疫苗是否變相鼓勵性行為,因而不同意孩子施打,反而錯失這個提供絕佳保護且由政府補助的良善政策,極為可惜。顧芳瑜更建議,由於HPV疫苗的最適接種年齡為9至45歲,鼓勵父母親除了支持家中孩子施打,若自己也未曾接種過,不妨考慮和孩子一起施打。值得提醒的是,接種第一劑時年齡在9-14歲只要施打2劑即可,若已年滿15歲以上則應施打3劑。
WHO與以色列達成「人道主義暫停」協議 讓數十萬加薩兒童接種小兒麻痺疫苗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於美東時間29日表示,在巴勒斯坦飛地加薩走廊(Gaza Strip)出現25年來首例小兒麻痺(Polio)確診病例後,以色列已與WHO達成協議,將有限度地暫停該地區的軍事行動,以便讓數十萬兒童接種小兒麻痺疫苗。據美聯社的報導,WHO駐巴勒斯坦領土代表皮佩爾科恩(Rik Peeperkorn)29日在加薩中部城市代爾拜萊赫(Deir al-Balah)舉行的聯合國記者會上,透過預先錄製的影片指出,疫苗接種行動將於當地時間9月1日在加薩走廊中部地區展開,「人道主義暫停」(humanitarian pause)將持續3天,暫停時段則為早上6點至下午3點,若有需要,可以再延長1天。皮佩爾科恩補充,這項工作已與以色列當局協調,隨後疫苗接種活動將轉移到加薩南部,最後才是加薩北部,屆時也會有類似的人道主義暫停,「我不會說這是最理想的情況,但這是1種可行的方法。」他也認為,人道主義暫停至關重要,這樣當地居民才可以帶孩子去接種疫苗,並在下午3點前返回住處,「我們已就此達成協議,希望各方都能遵守協議內容。」以色列當局29日並未立即針對此事發表評論。但以色列國防軍先前已宣佈在加薩有限的地區進行人道主義暫停,以允許國際人道行動。據悉,上述行動的接種對象為64萬名10歲以下的加薩兒童,每人將分2輪接種2劑口服小兒麻痺疫苗,第2輪將在第1輪接種後4週追加接種。WHO表示,衛生服務工作者需要為至少90%的加薩兒童接種疫苗,以阻止小兒麻痺疫情的擴散。預估將有來自聯合國相關機構及加薩衛生部約2100多名志工參與這場行動,他們將在加薩各地的數百個據點和流動工作小組中提供服務。對此,美國駐聯合國副大使伍德(Robert A. Wood)也敦促以色列在人道暫停期間避免進一步下達疏散平民的指令,並表示聯合國志工們需要安全的為兒童接種疫苗,「為開展疫苗接種行動的機構提供便利,並避免在行動期間採取軍事行動,對以色列來說尤其重要。」小兒麻痺已在世界大部分地區被消滅,但這種傳染病仍在少數國家蔓延。如今隨著以色列種族滅絕行動所引發的人道主義危機不斷加劇,加薩地區的醫護人員幾個月來已多次示警當地可能早已爆發小兒麻痺疫情。
疾管署修新冠病例定義!不再叫「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9月起僅通報重症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0日)表示,考量多元監測方式已能有效掌握COVID-19疫情,為降低醫院通報負荷,經諮詢專家後,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名稱為「新冠併發重症」、通報時效為「1週內」,另修訂病例定義,調整臨床條件為「發燒(≧ 38℃)或有呼吸道症狀後14 日(含)內出現肺炎或其他併發症,因而需加護病房治療或死亡者。」並自今年9月1日生效;公費藥物開立條件不變,不影響民眾權益。疾管署說明,上週(8/13-8/19)新增274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8/6-8/12)新增347例下降,低於流行閾值,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45例本土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57例下降,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指出,國內新冠疫情下降,將觀察未來一週疫情趨勢,如持續低於流行閾值將可脫離流行期,惟目前重症及死亡病例數仍多,須留意重症發生風險。另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病例檢出皆以KP.3各占36%及27%為多,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表示,全球COVID-19陽性率於近期呈上升趨勢,其中,歐洲、美洲及西太平洋區陽性率上升,東地中海區則為上下波動,部分國家如韓國COVID-19住院數呈上升趨勢,美國陽性率持續上升,另俄羅斯、希臘及中國等國家之病例數亦處高點。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全球近28天(6/24至7/21)期間,與前28天期間相比,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分別增加了30%和26%。於7月下旬(7/15至7/21)之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KP.3、JN.1、KP.3.1.1、KP.2占比分別為29.4%、25.7%、18.6%、12.8%,惟尚未增加疾病嚴重度。疾管署提醒,國內疫情雖降,但重症死亡風險持續,且國際新冠疫情仍呈上升趨勢,民眾如有出國旅遊計畫,建議儘速接種新冠XBB疫苗,以獲得保護力,並落實勤洗手、出入人多擁擠或空氣不流通場所佩戴口罩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疾管署呼籲感染後易併發重症或死亡之65歲以上長者,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請再接種第2劑,提高保護力,抵抗疾病威脅。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肺鏈疫苗專區」(https://gov.tw/eU4)查閱。
小時候都打「屁股針」為何沒了? 醫師吐3原因:刺中就糟了
近日,有兒科醫師分享,在替小朋友打水痘疫苗時,小朋友的媽媽提起,「我記得以前都打在屁股,為什麼現在都改成大腿或手臂呢?」醫師解釋,現在打針在屁股上已經很少見了,主要是考量三個原因:怕刺中坐骨神經、導致屁股肌肉纖維化,以及「面子掛不住」。兒科醫師「傑登醫師」在粉專「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發文分享,近日一名4歲小朋友來施打水痘疫苗第2劑,當時醫師問小朋友「想打在手臂還是大腿?」此時一旁陪診的媽媽忍不住問,「我記得以前都打在屁股,為什麼現在都改成大腿或手臂呢?」對此,醫師也說明,小時候常打的「屁股針」現在很少見了,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害怕針頭刺中坐骨神經。坐骨神經是人體直徑最粗的單根神經,主要支配大部分腿部的感覺和運動,屁股剛好是它的必經路徑,「一不小心刺中造成神經受損可就糟了!」再來,打針在屁股上,可能會導致屁股肌肉纖維化,也就是俗稱的「青蛙肢」。反覆的肌肉注射造成肌肉長期發炎,之後攣縮纖維化,導致無法併腿蹲下或活動受限,在過往很愛從屁股打退燒針的年代較常出現。最後也最重要的,是「面子掛不住」。畢竟要把褲子脫下來對陌生人露出屁屁,不管對大人或小孩來說,都需要一些「恥力」,尤其是要大規模接種時,就更難達成了。傑登醫師表示,現在為孩子接種疫苗或注射藥物時,會優先選擇「大腿」或「手臂肌肉」。若是2歲以下的嬰幼兒,由於手臂的肌肉還不夠厚,通常會優先選擇在大腿前外側注射,但卡介苗除外;而2歲以上的孩子,因手臂有肉了,可選擇在非慣用手的上臂三角肌注射。傑登醫師還透露,他的個人習慣是遇到2歲以上、又可以溝通的小孩,就讓孩子「自己選要打哪裡」,一方面是讓孩子練習自己做決定,而且小朋友面對「自己選的」通常也會比較勇敢面對。
M痘成「國際關注公衛緊急事件」 疾管署急發醫界通函示警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各國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全球M痘疫情緩升,其中非洲區自5月起疫情明顯上升。鑑於此波疫情已出現跨國傳播且致死率高達3%以上,疾管署決議宣告此次疫情成立「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同時急發醫界通函提醒醫師提高警覺。WHO於8月14日針對此波疫情召開緊急委員會,並於會後表示,非洲疫情以剛果民主共和國為主,今年報告病例數已逾15,600例,537例死亡,主因為開始流行能快速傳播之Ib型病毒,並陸續透過人際接觸擴散至周邊國家,目前已知Ib型病毒可能主要透過性行為和家庭接觸傳播,感染者多為年輕成人和兒童。疾管署已於8月15日提升非洲7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將剛果民主共和國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並將該國鄰近已有疫情、或已出現Ib型病毒之國家,包括:中非共和國、剛果、蒲隆地、肯亞、盧安達、烏干達等六國,提升至「第一級:注意(Watch)」。我國自2022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年8月14日累計確診399例病例(377例本土及22例境外移入),目前國內雖尚未有感染M痘Ib型病毒個案,惟須留意境外移入Ib型個案造成國內傳染風險,且國內本土IIb型M痘疫情仍持續。疾管署提醒醫界朋友診療病人時若發現符合「M痘」通報定義,如皮膚病灶(如皮疹、斑疹、斑丘疹、水泡、膿疱等),及病人出現有發燒(≥38°C)、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症狀,臨床醫師無法以其他已知病因解釋,請於24小時內至「傳染病通報系統(NIDRS)」進行通報,並採集檢體(如:水疱液、膿疱內容物及咽喉擦拭液等)送驗。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已儲備足夠M痘疫苗與口服抗病毒藥物,疫苗庫存約2萬瓶,年底將再進貨1萬瓶,約可提供7-8萬人次M痘疫苗接種,口服抗病毒藥物尚有約440人份;另接種疫苗為目前預防M痘最有效的方式,接種第1劑M痘疫苗14天後,對疾病的保護力僅有約4成至8成,而完成接種2劑疫苗後,則可高達9成保護力,呼籲醫界朋友於診療時遇有符合疫苗接種條件民眾,包括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例如:與不特定對象發生性行為、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等,請協助或轉介前揭民眾及早完成2劑M痘疫苗接種,僅接種1劑者,亦請儘速完成第2劑,以獲得完整保護力。
10月大男嬰腸病毒致肺水腫!國內「打疫苗仍重症」首例 羅一鈞曝原因
國內確認首例曾經接種疫苗的腸病毒重症!疾病管制署13日公布個案是北部10個月大男嬰,因為嗜睡、發燒就醫收治加護病房,住院時一度出現肺水腫及休克情況,後續確認感染克沙奇病毒A2併發重症,且發現他曾經接種過2劑自費腸病毒疫苗。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腸病毒疫苗僅針對71型,但對於其他型別腸病毒沒有交叉保護,家長還是要做好防範措施。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8月4日至8月10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1381人次,較前一週11506人次基本持平,仍處於流行期,疫情傳播風險持續;近期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另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及「D68型」為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今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克沙奇A10型2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疾管署呼籲民眾及教托育機構人員注意預防措施及警覺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流行期,腸病毒的傳染力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地方最容易傳播,例如家庭、幼兒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籲請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多加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並加強教導學童落實肥皂勤洗手,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與重點消毒,確保學童健康。另外,暑假期間,全家出遊時,別忘了持續落實個人防護措施,請家長協助孩童出入公共場所後正確肥皂勤洗手,避免傳染病威脅。另外,今年社區流行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對腸病毒71型疫苗無交叉保護效果,打過自費腸病毒71型疫苗仍可能感染,同樣應做好防範措施。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洗衣機傳「滋滋聲」!苗栗女晾衣被眼鏡蛇咬傷 醫示警:用嘴吸毒超NG
苗栗縣通霄鎮一名吳姓女子今年7月在家中準備晾衣服時,突然被躲在洗衣機下的眼鏡蛇咬傷,造成傷口嚴重腫脹發紫,嚇得趕緊就醫,最後轉至大甲光田綜合醫院注射了共6瓶血清,才得以控制眼鏡蛇的神經毒傷害。大甲光田急診醫學部彭楷瑜醫師表示,近幾年急診陸續出現民眾在家中被蛇咬傷的案例,提醒民眾若能看到蛇的外觀,先記下特徵,並盡速就醫,才能緩解蛇毒帶來的傷害。據了解,吳女被咬的當下沒看到蛇,只聽到「滋滋」兩聲,趕緊讓家人請消防隊至家中捕蛇,自己則是保持冷靜就醫。半小時後,消防隊捕到蛇,才確認是眼鏡蛇,轉至有血清的大甲光田就診,她根據自己被咬傷的經驗,提醒其他民眾血清不是「常備」的,衛福部有血清庫存查詢系統,可以先上網搜尋,確認血清在哪間醫院,再至該院施打,會爭取到更多的時間來緩解蛇毒。大甲光田亦透過此系統,除了為吳女注射院內的4劑血清外,並啟用緊急調度,從他院調集另2劑血清,得以進行急救。吳女透露,雖然她已無大礙,但眼鏡蛇的神經性蛇毒仍在,出院後1週傷口還是經常腫痛,目前還在持續就醫中。彭楷瑜表示,每年夏季,急診室幾乎都會出現毒蛇咬傷的案例,最近中部除了通霄民眾被躲在洗衣機下的毒蛇咬傷外,無獨有偶,南投在5月份也傳出類似案例,讓不少民眾感到擔心。醫師指出,根據臨床觀察,這幾年因為天氣炎熱,民眾被誤闖家中避暑毒蛇咬傷的案例,的確略有增加,但也不必太緊張,因為若在家中被蛇咬傷,只要立即前往有血清的醫院注射血清,大多都沒有生命危險。彭楷瑜解釋,蛇毒毒性3三大類,像出血性的蛇毒(龜殼花、青竹絲、百步蛇)等,遭咬傷後傷口會局部腫脹、全身出血、凝血異常等;而神經性毒蛇(雨傘節、眼鏡蛇)會有發燒、麻木感、意識不清等;而出血及神經型混合的蛇毒(鎖鏈蛇),則會出現傷口瘀腫、瘀血、水泡,呼吸喘等致命症狀,提醒民眾萬一看不到蛇的外觀,可以先敘述出現的症狀,以供臨床判斷。醫師強調,遇蛇咬時要記得「四不」︰不要割開傷口、不要以嘴吸出毒血、不要冰敷、不要綁止血帶。因為毒蛇在咬人後,其毒液會隨著進入人體組織中,並不會只停留在真皮層中,因此無法藉由切開引流、嘴巴吸取或冰敷來緩解,反而在割開傷口或冰敷的過程中,容易使傷口反覆感染,增加感染壞死的可能。最後,他也特別提醒民眾,不要刻意追捕毒蛇,因為當蛇在咬人後逃竄,急診也可以根據臨床的症狀來做初步判斷,所以不要再花力氣追捕毒蛇,可參考吳小姐的做法,先報警請消防隊處理捕蛇問題,因為若在走動的過程中加速血液循環,反而對病情不利,還是請民眾保持冷靜,記下特徵速就醫最實際。
赴日旅遊注意!日本新冠肺炎病例「單週破5萬」 疫情連10週上升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指出,日本新冠肺炎病例數自今年5月中旬起,已連續10週上升,第28週(7/8-7/14)報告55,000餘例,每家醫療機構平均就診人數為11.18例,是前一週的1.39倍,日本此波疫情以KP.3為主要流行病毒株。疾管署今(23日)表示,國內上週(7/16-7/22)新增77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7/9-7/15)新增896例下降,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124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104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疫情下降,惟仍處流行期且死亡數上升,仍須留意重症發生風險。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病例檢出以JN.1占比37%為多,KP.3、KP.2及XDV.1占比上升,分別為18%、17%及11%,LB.1占比為16%,呈下降;境外以JN.1占29%及KP.3占26%為多,其次依序為KP.2占17%、LB.1占12%及XDV.1占12%,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提到,日本新冠肺炎病例數自今年5月中旬起,已連續10週上升,第28週報告55,000餘例,每家醫療機構平均就診人數為11.18例,是前一週的1.39倍,日本此波疫情以KP.3為主要流行病毒株。近期正值暑假旅遊旺季,病毒傳播風險增加,請規劃前往日本之民眾,應儘速接種新冠XBB疫苗,以獲得免疫保護,並落實勤洗手 、出入人多擁擠或空氣不流通場所佩戴口罩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疾管署統計,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89.1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1.73%,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1.24%、2.3%;由於國際疫情仍為流行,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高風險族群應接種現有XBB疫苗,無須等待新疫苗,以避免重症/死亡風險。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270.8萬劑、NovavaxXBB疫苗僅約2,400劑,呼籲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者應儘速接種。
拜登「二次確診新冠」住家隔離中 感染醫示警:長者要小心2症狀
美國總統拜登於17日確認二度確診新冠肺炎,目前症狀輕微。近期台灣疫情升溫,對此,感染科醫師黃高彬就指出,長者確診要特別注意對方的呼吸和活動力,年紀愈大,長新冠的機率也會愈高。拜登於當地時間17日,在拉斯維加斯首場造勢活動結束後的檢測出Covid-19陽性,白宮新聞秘書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根據白宮醫師的說明,拜登有上呼吸道症狀,包括流鼻涕和乾咳,還出現一般性的身體不適,「他在首場競選活動上狀態良好,但考量到他的症狀沒有好轉,我們對他進行了COVID-19的檢測,結果呈現陽性。」白宮醫師表示,拜登已服用了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並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指導,在德拉瓦州(State of Delaware)里霍博斯比奇(Rehoboth Beach)的住家中進行自我隔離。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也表示,年長者若有潛在疾病,確診後應特別注意呼吸情況和活動力。他解釋,新冠感染有時會導致血氧下降,出現反應較差的情況。一般正常人在血氧下降時會以「呼吸急促」來補償,吸入更多氧氣,但年長者需特別留意「精神不濟」和「昏睡」等症狀,這可能是血氧問題,建議就醫。黃高彬指出,這波疫情是「夏季新冠」,不僅在台灣,歐美和亞洲各地都有流行,而拜登並非首次確診,他說明,新冠病毒會再感染,不會因為先前確診過,後續感染的症狀就減輕,現在症狀較輕微是因為病毒弱化。他表示,年紀愈大長新冠的機率愈大,新冠病毒對免疫系統影響仍然很大,尤其長新冠最常發生在65歲以上的女性,需特別注意,因此建議一般長者可以施打疫苗,雖然無法完全預防,但可以避免重症和死亡。疾管署也提醒,目前疫情仍處流行期,民眾務必落實勤洗手、出入人多擁擠或空氣不流通場所佩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感染後易併發重症或死亡之65歲以上長者,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再接種第2劑,提高保護力,抵抗疾病威脅。
新冠肺炎「上週增104人病逝」 疾管署示警:疫情仍處流行期
近期台灣疫情升溫,疾管署也於今(16日)表示,上週(7/9至7/15)新增898例COVID-19本土案例、104例死亡個案,提醒民眾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者應儘速接種。疾管署表示,上週(7/9至7/15)新增898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7/2至7/8)新增987例下降,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104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99例略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說明,有關COVID-19及類流感疫情趨勢監測,疾管署蒐集國內健保門急診就診診斷碼、COVID-19併發症、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病例趨勢以及住院數等指標綜合評估,依據監測資料顯示,國內COVID-19併發症疫情自今年第23週(6/2至6/8)超過流行閾值進入流行期後呈上升趨勢,門急診就診人次亦觀察到相同趨勢,上週併發症病例數較前一週下降,惟仍處高點且處流行期;另類流感疫情自今年第18週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超過流行閾值,持續處流行期,且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處近期高點。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疫情下降,惟處高點且仍處流行期。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39%及36%,較前一週持平;LB.1占比為20%及9%,KP.3占比為17%及22%,KP.2占比為13%及20%,XDV.1占比則為7%及8%;近四週本土LB.1及KP.3占比上升,KP.2占比下降,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指出,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87.6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1.7%,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1.1%、2.2%;惟國內疫情仍處流行期,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個案 有91%以上未接種新冠XBB疫苗。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高風險族群倘經評估,抗體保護力已遞減、或已滿劑次接種間隔,建議即刻接種現有XBB疫苗,無須等待新疫苗,以避免重症/死亡風險。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273萬劑、Novavax XBB疫苗約5000劑,呼籲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者應儘速接種。疾管署提醒,目前疫情仍處流行期,民眾務必落實勤洗手、出入人多擁擠或空氣不流通場所佩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感染後易併發重症或死亡之65歲以上長者,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請再接種第2劑,提高保護力,抵抗疾病威脅。為使有症狀民眾能及時分辨是否為COVID-19感染,疾管署也釋出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至醫療院所,由專業人員評估提供給有醫療實際需要者使用,同時疾管署亦邀集領有藥證之快篩試劑製造商積極補貨,目前多家藥局亦重新上架家用快篩試劑。同時目前健保亦已有給付高風險對象醫用快篩檢驗。
新冠新變種病毒「LB.1」傳播力更強 醫示警:恐會有波更大疫情
近期新冠疫情再度升溫,國內上周新增987例中重症,其中死亡新增99例、暴增55%,感染權威、台大醫師黃立民表示,目前新冠併發重症與死亡比流感嚴重10多倍外,傳播力更強的新變種病毒「LB.1」佔比也迅速上升中、加上年底冬季時疫情本就升溫,國內恐會有一波更大疫情。疾管署於9日表示,上週(7/2-7/8)新增98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較前一週(6/25-7/1)新增931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99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64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評估疫情將於7月中旬前達高峰。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38%及39%,惟近期呈下降趨勢;KP.2占比為23%及24%,LB.1占比為18%及7%,及KP.3占比為14%及20%,占比上升;另XDV.1占比則為5%及7%,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台大醫師黃立民於14日出席一場研討會時指出,國內近期面臨新冠、流感和腸病毒等多種病毒的夾攻,但民眾似乎缺乏警覺。根據疾管署的統計,每星期的死亡人數約在20至90人之間,大部分為老年人。他強調,現行的新冠疫苗經研究證實仍具保護力,若民眾及早施打,可以降低重症的風險。黃立民表示,民眾對抗新冠病毒的保護力主要來自之前的感染或接種疫苗,但由於病毒演化迅速,保護力逐漸減弱。台灣在第四季度將開始接種「JN.1」疫苗,雖然不如北美的「KP.2」疫苗先進,但仍具有一定的保護效果。黃立民也提到,目前新冠病毒引發的重症及死亡率比流感高出逾10倍,而變種病毒「LB.1」的傳播力更強,預計年底可能爆發更大的疫情。疾管署也說明,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JN.1、KP.2及KP.3及近期快速增加的LB.1,JN.1為需留意變異株(VOI),餘均為監測中變異株(VUM),皆具免疫逃脫性,傳播力較佳等特性,惟疾病嚴重度尚未增加;目前資料顯示,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仍有效。WHO建議高風險族群倘經評估,抗體保護力已遞減、或已滿劑次接種間隔,建議即刻接種現有XBB疫苗,無須等待新疫苗,以避免重症/死亡風險。疾管署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以增進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
新冠預計7月中旬前達高峰!但疫苗接種人次急降13% 疾管署分析1原因
國內COVID-19仍處於流行期,疫情還在持續上升中,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預測,未來一週新冠疫情仍會處於流行期,預期7月中旬前將會達到高峰。疾管署呼籲民眾應盡速接種XBB疫苗。不過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上週XBB疫苗接種劑數較前週下降13%,對此疾管署有進行檢討並分析下降可能有1原因併發症病例數暴增近千例 6個月大女嬰重症住院中疾管署於7月9日公布,上週(7月2日至7月8日)新增98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6月25日至7月1日)新增931例上升,另外新增了99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64例上升。其中,有1例較年輕的COVID-19重症個案為北部6個月大女嬰,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名個案有早產病史,還未接種過任何一劑COVID-19疫苗,在7月上旬時開始有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症狀,發病後2天出現呼吸困難、食慾及活動力下降等情況。前往急診就醫後,進行新冠抗原快篩,檢驗為陽性,胸部X光也顯示這名個案有肺炎的情況,因此收治一般病房治療,目前這名個案仍在一般病房中持續治療、觀察當中。林詠青醫師呼籲,民眾在家中若發現有新冠疑似症狀,可以先用快篩試劑做確認,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將有利於醫師正確判斷及後續處置,同時也建議年滿6個月以上的民眾,尤其是新冠重症、死亡高風險族群應接種XBB疫苗。疫苗接種人次較前週降13% 疾管署分析1可能原因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國內新冠XBB疫苗至今已累計接種285.8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1.63%,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1.03%、2.12%,不過上週(7月1日至7月7日)接種2.6萬人次,較前週(6月24日至6月30日)3.0萬人次下降13%。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疾管署去分析下降的原因,認為可能是有些民眾在等待新的疫苗,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委員建議,目前高風險族群如果抗體保護力已遞減就應儘快接種XBB疫苗,不需再等待新的疫苗,主要是因為很多國家都是10月後才開始接種新版疫苗,而且目前疫情仍持續,疫苗接種後也要約2週才會產生保護力。因此,不論是世界衛生組織或是疾管署都建議,民眾仍應盡速接種疫苗,獲得更好的保護力,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間隔12週(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疫苗增進保護力。
腸病毒來勢洶洶 金門弱勢幼童免費施打疫苗
腸病毒71型來勢洶洶!金門縣政府為守護弱勢族群幼童健康,降低重症風險,自10日起,凡設籍當地出生滿2個月至未滿6歲之低收、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及重大傷病幼童,將全額補助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同時也呼籲中央能盡快研議將此疫苗納入公費疫苗接種項目,全面保護幼童的健康。縣府說明,本次施打疫苗為安拓伏腸病毒71型疫苗,共需接種2劑,且2劑接種至少需間隔28天;衛生局已調查幼童接種意願,造冊後交由各鄉鎮衛生所進行接種及再通知作業,提醒符合接種資格之幼童家長攜帶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卡,前往各鄉鎮衛生所接種,若未被通知到,但符合施打對象資格,可先洽詢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確認相關細節。衛生局表示,腸病毒感染為幼兒常見疾病,其中以「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併發症及重症,其致死率高達3成,5歲以下幼兒為感染該型腸病毒的高危險群,且感染腸病毒71型易引起神經系統併發症,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接種疫苗有助降低感染風險,減少重症及死亡機率。衛生局強調,雖然接種疫苗後能達到保護效果,但腸病毒包含幾十種的病毒型,還是會有機會感染其他類型的腸病毒,其他型別目前仍無疫苗可以預防;因此,家長在暑假期間仍應落實幼童的防治措施,避免進出人潮擁擠場所,並隨時注意個人衛生及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尤其是加強洗手,要確實做到「溼、搓、沖、捧、擦」五步驟,以降低腸病毒傳播的風險。
JN.1疫苗10月起開打!疾管署揭「沒買最新款」原因 接種時程出爐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0日)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4月針對COVID-19疫苗抗原組成建議使用單價JN.1作為新疫苗抗原成分,以提升對抗主流病毒株之免疫保護力;另歐盟與鄰近日本、韓國亦同時採用單價JN.1疫苗。目前國內外疫情仍以JN.1為主流病毒株,考量KP.2及KP.3變異株為JN.1衍生後代,且兩者與JN.1之間棘蛋白突變位點差異小,經昨(9日)提案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討論,建議以單價JN.1疫苗因應我國今年秋冬面臨COVID-19之疫情,儘早提供民眾接種提升免疫保護力,防範新冠侵襲。疾管署說明,另經參依美國CDC針對COVID-19疫苗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之安全性,考量併同接種可提升接種率,降低併發COVID-19及流感重症發生風險。因此,今年10月1日起單價JN.1疫苗將與流感疫苗同步分兩階段開打。由於今年秋冬供應之莫德納疫苗12歲以上為單劑型(0.5mL/劑),12歲以下為多劑型(0.25mL/劑/每瓶10劑),相關接種期程及建議如下:一、接種時程與對象:(一)第一階段(今年10月1日起):同流感疫苗第一階段實施對象。(二)第二階段(今年11月1日起):滿6個月以上民眾(未列在第一階段實施對象)。二、接種建議:(一)滿6個月至4歲幼兒:1.未曾接種COVID-19疫苗者接種2劑,2劑間隔4週(28天)以上;2.曾接種COVID-19疫苗者接種1劑,與前1劑間隔12週(84天)以上。(二)滿5歲以上兒童、青少年及成人:接種1劑,曾接種COVID-19疫苗者與前1劑間隔12週(84天)以上。疾管署說明,後續將依疫苗進口期程再另行公布相關接種規劃資訊,以提供國人接種,增進免疫保護力,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小夥子見女網友沒戴套…發燒起水泡「痛到睡不著」 醫檢查搖頭
一名青年今年5月透過交友軟體認識女網友,2人見面後激情難耐,沒有戴套就床戰,結果幾天後出現發燒、肌肉痛、水泡、紅疹及淋巴腺腫大等症狀,痛到難以入睡,拖到6月才就診,檢查發現是「M痘」(Mpox virus)。南投縣衛生局長陳南松指出,M痘潛伏期可長達21天,部分個案在症狀出現前1至4天即有傳染力,接種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全球M痘累計人數達9萬8千餘人,由於國際M痘疫情持續,國際旅遊頻繁,暑假到來,社交活動機會大增,提醒民眾注意個人防護,除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符合疫苗接種條件之民眾,也應儘速完成2劑疫苗接種,提升自我防護力,也保護他人。陳南松提醒,M痘可以透過密切接觸確診個案的皮疹、瘡痂、體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染,常見感染症狀包括臉部、手腳與生殖器出現不同型態的皮膚病灶、淋巴結腫大、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小便時疼痛或排尿困難等。陳南松呼籲,M痘初期症狀表現較不典型,不易與其他傳染病區分。應避免與不特定對象發生親密行為,隨時注意身體狀況,若出現疑似症狀時,儘速就醫並告知疑似M痘接觸史、高風險場域的暴露,保護自己與他人。
新冠暴增99死!單週新增987例併發症 疫情估7月中前達高峰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9日)表示,上週(7/2-7/8)新增98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6/25-7/1)新增931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99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64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評估疫情將於7月中旬前達高峰。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4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38%及39%,惟近期呈下降趨勢;KP.2占比為23%及24%,LB.1占比為18%及7%,及KP.3占比為14%及20%,占比上升;另XDV.1占比則為5%及7%,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指出,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85.8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1.63%,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1.03%、2.12%;上週(7/1-7/7)接種2.6萬人次,較前週(6/24-6/30)3.0萬人次下降13%,惟全球COVID-19陽性率呈上升趨勢,國內疫情亦持續升溫,接種新冠XBB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後門急診就醫及住院機率,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276.6萬劑、Novavax XBB疫苗約0.75萬劑,仍提醒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者應儘速接種。疾管署進一步說明,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JN.1、KP.2及KP.3及近期快速增加的LB.1,JN.1為需留意變異株(VOI),餘均為監測中變異株(VUM),皆具免疫逃脫性,傳播力較佳等特性,惟疾病嚴重度尚未增加;目前資料顯示,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仍有效。WHO建議高風險族群倘經評估,抗體保護力已遞減、或已滿劑次接種間隔,建議即刻接種現有XBB疫苗,無須等待新疫苗,以避免重症/死亡風險。
待冷氣房助長新冠! 專家示警「感染數上看150萬人」:8、9月恐又有一波
疾病管制署2日指出,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上升,上週(6/25-7/1)新增932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1週(6/18-6/24)新增815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64例死亡病例,較前1週新增40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對此,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也示警,由於今年夏天特別炎熱,因此民眾都躲在冷氣房內,而這可能會使疫情惡化,他也預估這一波感染人數恐上看150萬人。疾管署指出,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JN.1、KP.2及KP.3及近期快速增加的LB.1,皆因具免疫逃脫特性,具較佳傳播力,目前研究顯示無觀察到疾病嚴重度差異性;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亦持續有效。美國CDC評估接種XBB疫苗對青壯年與高齡者,皆具有效疫苗保護力,建議高風險者補接種疫苗,以得到更佳的保護力。疾管署進一步說明,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評估近期仍呈上升趨勢,7月中旬後可能進入高原期。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47%及38%,仍為國內主流株;KP.2的占比略升,分別為20%及25%,其餘重點變異株分別為LB.1占比為14%及9%,KP.3占比為9%及15%,XDV.1占比為8%及9%,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陳秀熙昨(3日)也指出,這波疫情各地發展沒有明顯差異,其中北北基屬於都會區,密集交流會加速病毒傳播,因此感染率相對高,且50至64歲,以及65歲以上這2大族群的致死率也會提升,尤其觀察最近1周,65歲感染後的死亡率是50至64歲的20倍。陳秀熙也點出關鍵,由於今年夏天天氣炎熱,因此民眾都待在冷氣房內,然而這種現象恐助長疫情。他也預估,台灣這一波流行的總感染數將上看150萬人,包括輕症、無症狀感染者。陳秀熙提醒,民眾可戴口罩、施打新冠疫苗,來加強防疫、預防感染,若有疑似症狀可使用家用快篩,並到醫療院所就醫。他也強調,台灣疫情發展和歐美相比,慢1個半月至2個月,目前歐美正流行新變異株LB.1,傳染力及免疫逃脫力不亞於KP系列病毒,若LB.1在台灣的病例占比持續上升,8、9月可能會再發展新一波疫情。疾管署則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週(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以增進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肺鏈疫苗專區」(https://gov.tw/eU4)查閱。
新冠單週增64死!932例併發症創新高 「1變異株」快速增加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日)表示,上週(6/25-7/1)新增932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6/18-6/24)新增815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64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40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評估近期仍呈上升趨勢,7月中旬後可能進入高原期。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占比分別為47%及38%,仍為國內主流株;KP.2的占比略升,分別為20%及25%,其餘重點變異株分別為LB.1占比為14%及9%,KP.3占比為9%及15%,XDV.1占比為8%及9%,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指出,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JN.1、KP.2及KP.3及近期快速增加的LB.1,皆因具免疫逃脫特性,具較佳傳播力,目前研究顯示無觀察到疾病嚴重度差異性;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亦持續有效。美國CDC評估接種XBB疫苗對青壯年與高齡者,皆具有效疫苗保護力,建議高風險者補接種疫苗,以得到更佳的保護力。疾管署進一步說明,根據美國研究指出,接種舊版(雙價BA4/5或單價原始株)疫苗,對於目前疫情皆已不具有效保護力,提醒民眾應接種XBB.1.5疫苗,以獲得免疫保護,降低感染後併發重症或死亡風險。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 283.2萬人次,上週接種2.9萬人次,較前週2.5萬人次增加16%,民眾接種意願有升高;全國接種率11.55%,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0.89%、1.97%。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280.1萬劑、Novavax XBB疫苗約1.3萬劑。另外,近期民眾接種莫德納XBB疫苗時,查看疫苗瓶身標示效期至今年5月,發生質疑疫苗效期一事,疾管署在此說明,針對莫德納XBB疫苗效期,依廠商所提文件業於今年5月22日經食品藥物管理署審核同意成品架儲期在-15°C 至-50°C儲存條件下,由原廠製造日起9個月展延為12個月,因此目前庫存之效期均已展延至今年8月24日至27日以及11月15日,故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請民眾安心接種。
疫情流行期!孕婦急遽惡化「插管送ICU」 台大醫:傳染力仍高
疾管署指出,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預期近期仍呈上升趨勢,評估7月中旬後可能進入高原期。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透露,一名孕婦感染新冠肺炎病況惡化,緊急插管治療,建議各位孕婦還是趕快去打疫苗。施景中昨(26日)在臉書表示,下午去查房看病人,才聽病房的護理師說,上周有一名孕婦懷孕到中期,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入院之後病情急遽惡化,插管送加護病房治療。施景中直言,雖然這個病毒已經弱化,但是傳染力仍高,對於某些族群仍然可能產生重症,奉勸各位孕婦,還是趕快去打疫苗。疾管署25日表示,上周(6/18至6/24)新增81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周(6/11-6/17)新增624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周新增40例死亡病例,與前一周新增38例持平,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再次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周(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以增進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
沒確診「全程戴口罩」看醫生!等藥旁邊人狂咳 他回家傻了
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上升,不少人都中鏢。一名網友透露,去看醫生都有全程戴口罩,豈料回家後居然開始不舒服,快篩結果呈現2條線確診,讓他直呼「感覺這次的傳染力很強」。原PO在PTT以「確診潮又要開始了嗎」為題表示,這個月喉嚨一直都很不舒服,上禮拜去診所看醫生,被診斷是扁桃腺發炎,而在等待領藥期間,旁邊的阿姨一直咳嗽,整個過程自己口罩都有戴著,豈料一回家就渾身疲倦,睡醒起來還是很累,接著開始流鼻水、鼻塞。原PO透露,確診時鼻子腫脹的那種感覺回來了,所以進行快篩,結果兩條線確診,「上次確診是在家沒戴口罩,家人傳染給我的,感覺這次的傳染力很強欸,確診潮是不是又要開始了?是說口服抗病毒藥物我以為只有老人或有慢性疾病的人才能領,原來BMI超過30也能領,下次一定記得。」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躺兩天就好了」、「一堆人咳嗽都不遮」、「就變成新的流感,每年都會變異」、「天氣熱一堆人不戴口罩,加上最近遇到很多咳嗽的人,轉頭一看發現都沒在遮」、「一堆醫生都在說高峰快來了,只是沒人鳥他們」。疾管署25日表示,上周(6/18至6/24)新增817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周(6/11-6/17)新增624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周新增40例死亡病例,與前一周新增38例持平,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疾管署再次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篩試劑,並於就醫時告知快篩結果以利醫師診斷;此外,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有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民眾等高風險族群,如已接種1劑且間隔12周(84天)則可再接種第2劑以增進保護力,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之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