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款指示藥
」缺藥情況嚴重!健保署擬刪15款指示藥 遭專家痛批打假球
國內缺藥問題嚴重,近期外界不斷有呼聲要求指示藥品退出健保給付,健保署上周雖宣布15款指示藥擬退出健保,但仍遭專家質疑打假球,認為應先讓使用量大的指示藥退出,且應制定出指示藥廠自行退出健保的相關辦法。健保署上周召開會議,初步共識有15項指示藥未來不再由健保給付,主要是針對廠商已無生產、消化酵素、維生素或保健食品成分等品項,至於未來也會發函給醫界,詢問每年用量藥錠低於五千顆、藥膏少於一千條以及眼藥水低於一千瓶者,未來是否應持續納入健保。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表示,指示藥品退出健保是她一直以來的建議,但健保署的做法是先將用量低的踢出健保,「根本是在打假球」,因為這些用量不到5000顆的產品,藥廠早就不願意生產,還需要健保署來踢嗎?沈采穎指出,健保一年在指示藥上花了將近17億,其中前五大項目依序為止痛藥、咳嗽感冒藥、抗組織胺、腸胃機能藥、鼻用製劑等,但在這次會議的初步共識中,並未看到這類藥品,顯見健保署仍不敢切入問題核心處理。以去年健保給付指示藥品用量前五名排序,番瀉苷(Senna glycosides)、乙醯胺酚(Paracetamol)、氧化鎂(Magnesium oxide)、Silicone、愛克痰(Acetylcysteine)為使用量最高的指示藥,沈采穎質疑,如健保署真有心解決缺藥問題,應優先將這些用量高的藥品剔除,而非只拿用量少的開刀。沈采穎強調,健保署面對缺藥問題短期內應針對處方藥進行價格保護而非指示藥,並依法讓指示藥回歸自由市場機制,例如氧化鎂就不應調高地板價,應直接剃除健保給付,由使用者來付費。至於中期因應方針應採用成分給付,而非齊頭式平等,沈采穎說,民眾應自負差額以避免劣幣驅逐良幣,讓民眾能有自由選擇廠商的權力,這才是真正以病人為中心,而非以醫院為中心。最後,沈采穎認為長期目標應落實真正的醫藥分業,才能避免藥品過於集中在某些大型醫院,進而導致「以藥養醫」與藥物浪費。
短期難解!杏輝23款藥品出包「停產」 衛生局開罰20萬元
杏輝藥品因為安定性試驗出包,宣布23款藥品全面回收,食藥署也要求全面停售停產、停售,地方衛生局10月底也依違反GMP等規定,開出2張共20萬元罰單,未來還須通過突襲稽查才可恢復生產。根據《中央社》報導,杏輝旗下藥品連環爆出持續安定性試驗不合格,因此有23款藥被下架,還被食藥署祭出停產重罰,食藥署3日也證實,已經收到杏輝相關的改善計畫,正在審視當中。根據食藥署監管組組長遲蘭慧表示,杏輝須回收的23款藥品,分別為8款處方藥與15款指示藥,在下架、回收之後,中央已祭出停止生產、不能出貨的處分;所轄的宜蘭縣衛生局也約談杏輝,並在10月底已開出2張罰單,分別依違反藥事法GMP規定,開罰17萬4000元,且針對部分藥品未依法申請,擅自更換藥品包材,開罰3萬元。杏輝在宜蘭工廠本身有很多產品在製造,至於相關藥品何時能夠恢復生產、出貨?食藥署給的答案,近期恐怕無望,因為必須等待食藥署再次無預警稽查合格後才可能解除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