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奈米製程
」 台積電聯電與英特爾合作12奈米 大摩評:優於大盤上調目標價60元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日前發布報告表示,針對聯電(2303)和英特爾共同宣布,將合作開發12奈米製程平台,以因應行動、通訊基礎建設和網路等市場的快速成長;而為反映雙方合作帶來的收入成長潛力,大摩將聯電目標價從55元上調至60元,給予「優於大盤」評級。報告指出,英特爾原本就是聯電28奈米的客戶,這次的合作為聯電提供了額外的產能,加速他們的發展路線,除了展示12/14奈米的領先技術,並認為聯電可以成為台積電(2330)12奈米、16奈米以外的第2個主要供應商。未來長期也不排除英特爾將會向12/14奈米轉進的可能。考慮到聯電的產能擴張,2024年預計營收將成長10至15%。大摩預估,聯電晶圓廠產能利用率在今年第一季將持平或小幅下降,在庫存水位降至 102 天的情況下,使市場復甦有機會更加快速。考慮到平均售價出現2至3%的侵蝕,預計今年第一季營收將季減5%,匯率影響和晶圓價格等波及下,毛利率則可能下降至30%。大摩指出,英特爾一直是聯電28奈米WiFi晶片的主要客戶,不排除未來英特爾會採用聯電的12奈米、14奈米製程。大摩也提到,聯發科(2454)可能是聯電12奈米的另一個潛在客戶,因此給予聯電「優於大盤」的投資評等,並且目標價由每股新台幣 55 元,提升到 60 元。報告也強調,台積電近日在法說會表示,預期2024年晶圓代工產值將較前一年成長20%,這代表著成熟製程市場也將會有所成長。聯電也將在31日舉行2023年第四季法說會,其中法人將關注的重點,預計將在成熟製程的價格壓力、市場的復甦狀況、以及中介層的擴產情況。不過,因聯電在市場上直接與中國業者競爭的關係,在對手也持續擴產的情況下,情況仍值得關注。
半導體業界名聲響叮噹 台灣「晶片魔術師」梁孟松助攻中芯
美國媒體報導指稱,華為Mate60 Pro新手機無線速度可與iPhone 14匹敵,可能再逼美國對大陸制裁出重手;而備受矚目的華為旗艦新機,成功挑戰晶片禁令,因搭配的是中芯晶片,也讓有「台灣晶片魔術師」封號的中芯執行長梁孟松再度受到外界關注。梁孟松在半導體業界是響叮噹的人物,但其名聲卻是「毀譽參半」,梁孟松登上媒體版面總是與半導體製程推進有關,曾助三星超車台積電,被業界人士視為「台積電叛將」,也曾帶領中芯從28奈米推進入到14奈米製程,如今又助攻中芯衝到7奈米,讓他享有「晶片魔術師」的封號,而產業競爭、媒合,沒有誰對誰錯,就看是站在哪個利益的角度。台積電出身的梁孟松,擔任資深研發處長,曾是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業界人稱「蔣爸」的愛將,因為他是當年台積電最被看好的研發人才之一。梁孟松於2009年初離開台積電後,率領多名技術團隊投效韓國三星,擔任三星研發副總經理,主因傳聞是三星向梁孟松開出,在三星3年可賺到台積電10年薪酬。台積電因此對梁孟松涉嫌洩漏營業祕密而提告,法院判決梁孟松於2015年結束前禁止使用、洩漏台積電的營業祕密及人事資料;梁孟松在競業禁止期限結束後,短暫返回三星任職,之後又被中芯國際挖角。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過去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對梁孟松的看法;張忠謀坦言,原本對梁孟松印象很好,讓他覺得好感打折的原因,是梁孟松跑來跑去(三星、中芯),他語帶惋惜表示,知道梁孟松要離開台積電時,他曾努力挽留,最終卻沒有留住。
美中晶片割喉戰1/不只台積電 還有這10大科技被列入美國關鍵報告
「國慶日魔咒」再度大大發威!台股11日一開盤就爆跌500多點,權值王台積電更是大跳水,終場跌掉36.5元,只因連假前美國對中國祭出新一波晶片管制,如同2018年國慶日後,台股狂瀉660點創紀錄,同樣有美中貿易戰及國安基金備戰等熟悉場景。「美國近期的晶片禁令動作有點出乎意料,現在的世界,幾乎所有東西都需要用到晶片,但當美國已設定中國就是最大對手,全球半導體產業都走到一個選邊站的十字路口,要不去中、要不就去美的兩邊化。」一位不具名的半導體廠商高層告訴CTWANT記者。而令台灣科技廠神經緊繃的,美國禁令清單上不只有晶片,「還有印刷電路板(PCB)、光纖、電子代工,下游的路由器、伺服器、交換器及液晶顯示器,電動車及電池等十大科技。」這位高層透露,這些全列在美國2月發布的《ICT關鍵供應鏈報告》中。讓台灣科技廠聞之色變的這份關鍵報告,其實是延續川普時代的抗中貿易戰,源頭則要追溯自2015年中國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為要從「世界工廠」晉身為「製造強國」,「中國製造2025」列出「三步走」:第一步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2035年達到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第三步,2045年中國建國百年時,進入世界製造強國,與美國並列,包括2020年16/14奈米製程正式量產,2025年半導體自製率七成等目標。前美國總統川普在2018年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當時的制裁清單就挑明對著「中國製造2025」相關技術。(圖/CSET提供、新華社)這個計畫,在川普2016年選上美國總統後,被視為「挑戰美國霸權」,從而在2018年啟動貿易戰,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當時的制裁清單就挑明對著「中國製造2025」相關技術。隨後,這項計畫從中國媒體及兩會工作報告中登出,但美國抗中力道絲毫未減。美國重要智庫CSET(美國科技安全智庫)2020年4月就發布了一份重量級報告「AIChips:What they are and why they matter?」明確提出抗中戰略就是:鎖定AI晶片。這份指引著美中科技戰略的報告中提及,人工智慧(AI)將是國家安全重要的一環,但AI系統難被限制,除了硬體,也就是AI晶片及製造設備等,而這些供應鏈集中在美國,美方若要控制AI技術發展,可從出口政策做限制。AI晶片有GPU、FPGA、ASICS等三類,而使用7或5奈米的最新晶片效率比舊晶片好上33倍,而中國在AI晶片設計及製造上,仍倚賴美國,例如Nvidia和AMD,以及晶圓廠台積電。總得來說,這份報告指出,中國缺少AI晶片供應鏈中和新技術的發展,而美國及盟友國的競爭優勢大,AI晶片技術及相關發展及應用極具關鍵戰略價值,接下來,就看如何運用這些優勢。據此,美中貿易戰從2018年制裁華為開始,2020年又制裁中芯,還不足以對抗「中國製造2025」,尤其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開,中國等陸續封城,導致供應鏈中斷,引爆全球晶片荒,加深美國意識到晶片供應鏈掌控上的脆弱與不安。因此拜登當上美國總統後,「川規拜隨」,2021年2月就下令研究ICT關鍵供應鏈,一年之後的2022年2月提出了《ICT關鍵供應鏈報告》,仔細盤點全球供應鏈,今年直接加大對中國半導體的制裁,台灣有十大科技也入列。拜登上台後所推出的晶片法案也是延續川普時代的政策,要阻止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目標,甚至還加大制裁力道。(圖/翻攝自SOSOrdi.net Entraide informatique臉書)先是8 月9日先通過520億美元的晶片法案,補助晶片廠商在美國設廠,自建半導體供應鏈,聯合台韓日組晶片四方聯盟;與此同時,今年初先通知EDA設備商出口中國禁令,8月底限制Nvidia及AMD的AI及GPU等高階AI晶片不得輸出中國,10月7日端出規模更大的新一輪管制清單。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個人臉書發文指出,美國對中國的封鎖從點到面,這次全面圍堵,這當中有三項重點,一、禁止高階晶片出售中國,二;禁止相關技術流入中國,三、禁止美國人(含持有美國護照的中國人)為中國半導體產業工作。「這等於是把產品、技術、人才一起打,因此,英國倫敦金融時報形容美國要把中國『打回石器時代』,「晶片戰爭已沒有回頭路,台灣受到衝擊會最大!」謝金河說。財經專家黃世聰則表示。「美國禁止高階晶片輸美,對『中國製造2025』影響很大,這讓中國的半導體技術被限制在某種層次,讓中國技術停滯,也會讓中國壓力更大。」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指出,近年來中國的科技技術崛起發展讓美國人嚇到,讓美國為了保持領先,才會使出這樣的手段,「美國禁令將決定權掌控在商務部手中,就像蝴蝶效應,關鍵是美國審核的嚴格程度。」一位法人告訴CTWANT記者,被列入關鍵報告的十大科技台廠,未來恐壓力重重!半導體設備廠成為最近受到最強烈管制的產業,其中龍頭廠ASML也宣布,將根據拜登政府的新規範,停止對中國客戶提供服務。(圖/ASML提供)
突破美科技圍堵!中芯國際悄售「7奈米」晶片 據傳抄襲台積電
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最近傳出在美國的科技圍堵下取得重大突破。半導體資訊分析公司TechInsights於19日在網站發文指出,總部位於上海的中芯國際目前正在交付使用7奈米製程的比特幣挖礦晶片,這遠比該公司成熟的14奈米製程技術先進許多。TechInsights還聲稱中芯國際可能抄襲了台積電的7奈米製程,導致雙方在未來恐將發生智財權爭議。據悉,台積電過去曾2度提告中芯國際專利侵權。據資訊科技網站Tom's Hardware的報導,目前台積電、英特爾和三星都擁有比中芯國際7奈米更複雜的技術製程。中芯國際的成熟製程是比7奈米落後2代的14奈米技術,而7奈米製程又比台積電和三星電子最先進的技術落後約4年。TechInsights也在文章中指出,中芯國際可能抄襲了台積電的7奈米製程,導致雙方在未來恐將發生智財權爭議。自2020年底以來,美國川普政府就開始禁止艾司摩爾(ASML Holding N.V.)等公司在未經美國政府允許的情況下,向中芯國際出售可用於製造10奈米及更先進製程晶片的光刻機等設備。因此TechInsights的報導,顯示出中芯國際雖然身陷美國的科技圍堵,但仍然透過龐大市場和資金吸引技術秘密流入,使製程提升了2代。也不禁讓人懷疑美國出口管制機制的有效性。雖然美國的科技制裁實際上已重挫中國資通訊大廠華為的智慧型手機銷量,但華為先前也傳出正在進行「南泥灣項目」,同時還正在推進實現半導體自給自足的「塔山計畫」,期望與其他中企攜手建設中國自身的晶片供應鏈。中國國內龐大的新基建、電動車、5G和AI等技術和資金需求帶來了其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優勢,由於中國已經可以在14奈米以上的中低階晶片自給自足,若美國還要將更先進製程的晶片禁輸中國,那三星、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將失去中國市場的龐大商機,而且目前仍沒有其他市場可以取代,因此就連美國的英特爾都不想放棄中國的半導體市場,目前已透過子公司「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投資中國的蘇州順芯半導體。據傳,也有歐美的半導體廠商避開合資的方式與中國當地的相關企業進行秘密的技術合作,只為了搶先佈局中國市場。
川普緊掐咽喉不放!中芯晶片庫存疑不到一年 華為屆時將完全無晶片可用
繼華為之後,大陸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被美國列入制裁黑名單中,要求美國企業不得銷售10奈米以下(包含10奈米)的製程技術給中芯。而有專家認為,雖然早在幾個月前,中芯就開始囤貨、訂購材料與設備,但這些庫存極有可能撐不到一年,屆時,手機大廠華為將會面臨到完全無晶片可用的狀況。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美國商務部於18日宣布,中芯等80家大陸企業被列入黑名單中,日後若無美國的許可,美國企業將不得銷售10奈米以下的製程技術給這些企業。為此,中芯曾於20日回應,短期內對營運、財務狀況無影響,但是的確對10奈米與10奈米以下的技術研發、產能有重大影響。而有業界人士表示,雖然美國限制的是10奈米製程技術,但由於現行14奈米製程、生產設備,有一部分是與10奈米相通用的,美國此舉,其實也是變相的減少、縮限中芯在14奈米上的生產。而大陸科技專家張孝榮表示,中芯的主要工作是晶圓代工,幾個月前就開始採購相關材料與半導體設備,短時間內,中芯應該沒有問題。但推估其存貨應該頂多只能支撐1年,屆時,中芯有可能面臨到完全無法生產晶片的狀況。而仰賴中芯提供晶片的華為,屆時也有可能面臨到無晶片可用的情形。
2年燒光660億!4倍薪挖台積電員工 武漢弘芯成為「最大騙局」
先前中國大陸武漢弘芯半導體為了快速掌握高階晶片的製程技術,以市場行情4倍的高薪挖腳台積電員工,但近日卻遭媒體爆料,種種跡象顯示武漢弘芯已經面臨財務危機,甚至要成為中國大陸晶片史上最大騙局。根據《網易新聞》報導指出,2017年11月,武漢弘芯半導體成立,對外揚言將投資人民幣1280億元(折合新台幣約5517億元)在半導體的製程發展技術上。而且在創立之初,武漢弘芯就揚言要主攻14奈米製程,甚至準備進攻7奈米製程,在當時,僅有台積電與韓國三星才有如此實力。在晶圓這個「沒錢、沒人就寸步難行」的領域,武漢弘芯到2019年年底時,實際累積投資總額也到了人民幣153億元(折合新台幣約660億元),原本預計2020年的投資額為人民幣87億元(折合新台幣約375億元),看起來資金非常的充裕。人才部分,則是挖角了台積電負責人張忠謀的左右手蔣尚義來擔任CEO,也因此,在2019年時,中國大陸從台積電挖角了100多名工程師與管理人員,其中有一半都去了武漢弘芯。武漢弘芯也從創立之初,就成為湖北省2018、2019年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可以說是備受矚目,一切事情也看似順風順水。但卻有媒體發現,武漢弘芯當初為了搶攻7奈米製程,在2019年年底購入的極紫外光EUV光刻機,竟然在今年初以人民幣5.8億元(折合新台幣約25億元)的估值,抵押給武漢農村商業銀行東西湖支行,該台光刻機甚至全新尚未使用。而且在中國大陸的社群網站上,有不少收到武漢弘芯聘書的準員工,都在抱怨公司一直在拖延時間、不讓新員工入職。有消息人士透露,武漢弘芯因為沒有經費繼續燒錢,二期工程幾乎沒有任何進度,甚至在去年7月時就全面停擺。11月時甚至傳出二期工程用地遭到武漢法院查封三年,原因是武漢弘芯一期工程的總承包商,積欠底下小包商人民幣4100萬(折合新台幣約1.76億元)的工程款。連續兩年都被納入省級重點建設項目的武漢弘芯,在2020年5月21日所發布的《湖北省2020年省級重點建設計劃》中,卻找不到他的身影。7月30日,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甚至在發表文件,指稱武漢弘芯存在項目主體資金不足,隨時面臨資金鍊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媒體分析武漢弘芯的產權結構,發現背後的兩大股東「北京光量藍圖科技」與「武漢臨空港開發區工業發展投資集團」,北京光量藍圖科技的大股東是李雪艷,過去之前沒有半導體相關行業經驗,光量藍圖甚至是在武漢弘芯開工前一個月才成立,而且武漢弘芯成立至今都在燒政府贊助的資金,光量藍圖沒有出到半毛錢。於是媒體推斷,李雪艷成立空殼公司光量藍圖,接著透過光量藍圖拉到武漢區政府的贊助,成立武漢弘芯,接著透過總包商,將包含貸款、工程款、貨款等債務、風險,轉移給銀行、小包商、供應商。到最後,不管是政府、承包商、供應商、工程師與員工,全部大受重傷,這也讓武漢弘芯成為中國晶片史上最大的騙局。
陸半導體公司4倍薪狂挖台積電員工 竟是「中國晶片史上最大騙局」
大陸武漢弘芯半導體近期宣布的一項投資計畫引發半導體業大震動,該項目擬投資1280億元(人民幣,下同),作為武漢市明星項目,並邀請到曾經履職台積電和中芯國際的半導體行業風雲人物蔣尚義擔任總經理,如今卻傳出停工,陸媒報導甚至稱之為「中國晶片史上最大的騙局」。據陸媒報導,弘芯這項投資計畫將主攻14奈米製程,項目啟動一年後將進軍7奈米製程,產能將達到每月3萬片。此言一出,震驚半導體行業。因為當前全世界僅有台積電、三星具備7奈米晶片量產能力。據報導,自2019年以來,大陸從台積電挖走了100多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薪水可以翻3至4倍,其中超過一半的人去了武漢弘芯半導體。今年7月30日,武漢官方發布的《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中明確提及,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鏈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引發軒然大波後,上述檔案也被火速刪除。不僅如此,對於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的進展,近期也有武漢市民在武漢城市留言板諮詢。對此,8月28日,武漢市東西湖區官方回覆稱,經區商務局投資協調管理調查,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因為資金鏈問題,項目暫停了。資料顯示,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僅有2位股東,分別為北京光量藍圖科技有限公司、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發展投資集團(地方國資),持股比例分別為90%、10%。然而,北京光量藍圖一直未曾出資,而武漢臨空港經開區的繳納出資額2億元。
未來10年我最大2/成功給有準備的人 Intel失誤台積電被動當主角
先前,因地緣政治因素台積電宣布赴美設廠成為全球矚目事件,這次再被動的變成主角,正是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的失誤、超微、輝達等客戶搶產能及自身優異的工藝條件等順勢而成。在台積電銳不可當的壯大中,最令人驚奇的是,頭號勁敵「英特爾」執行長史旺(Bob Swan)7月24日在第2季財報聲明中宣布,「英特爾7奈米晶片製程內部進度落後半年,恐將延後半年量產,不再堅持自己生產,已把委外代工列為未來的選項。」雖然英特爾財報營收成長了近20%,但此消息一出,股價沒受到鼓舞反而重挫16.2%,同一天,台積電股價則上漲9.7%。巧的是,超微同時發表7奈米製程處理器。曾任英特爾首席工程師的皮德諾爾認為,過去10年英特爾並沒有專注在處理器業務發展,導致對手超微迎頭趕上。(圖/翻攝自推特)史旺坦承,因自家製程有缺陷,導致產能無法提升,原計劃明年推出7奈米產品來追趕競爭對手超微,如今恐怕得等到2022年才能問世,屆時超微恐怕已進入5奈米。目前英特爾仍採取傳統「垂直整合製造」(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的模式,從晶片設計、製造到封測都一手包辦,其產品包括處理器、記憶體、網路、通訊、晶片組、伺服器等,全球個人電腦處理器市占率超過7成。英特爾是一家從晶片設計、製造到封測都自己完成的垂直整合製造(IDM)公司,但其最新第10代CORE i9桌上型處理器,仍是14奈米製程技術。(圖/翻攝自WIKI)不過,英特爾近年發展中,處理器不再是重點。曾經擔任英特爾首席工程師20年的皮德諾爾(François Piednoël)曾指出:「英特爾過去十年並沒有專注在處理器業務上,反而進行了不少併購,讓一直苦苦追趕的競爭對手超微能趕上它。」美陸貿易戰裡,半導體技術成為突顯科技戰略位置的關鍵。(圖/新華社)其中,原本自行生產晶片的超微,自2009年轉為「無廠半導體公司」(Fabless),晶片委由台積電等大廠代工,投片量並不大(去年每月投片量僅有2,000到3,000片),連台積電前5大客戶都不是,但目前每月已提升至大約8,000片,明年更將成長至每月逾1.6萬片,全年20萬片。若依此速度,超微明年第2季起將會擠下蘋果,成為台積電最大客戶。
重金望留台積電叛將 中芯國際望突破14奈米製程
許多工程師都希望能夠進入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內工作,雖然是相當辛苦的工作,但新進碩士畢業工程師能夠拿到約新台幣150萬的年薪,是相當不錯的,因此仍有許多人想進去工作,不過反觀中國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卻面臨到人才外流窘境。根據《新浪科技》報導,有熟悉中芯國際內部營運的「半導體從業人員」表示,該公司薪資待遇在半導體產業是排名墊底,其中一線工程師平均年薪就連15萬人民幣(約新台幣63萬元)都不到,知名研究所出身的博士年薪也不到3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126萬元)。根據中芯國際《2018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該公司在北京、上海及深圳工廠之員工流失率分別高達25.7%、52.2%、11.7%,整體流失率則為22%,跟其他同業相較之下多出30%。隨著美國政府的華為禁令擴大,中芯國際在5月26日時公告,授予8名董事共234.97萬份的「購股權」,而其中也有「台積電叛將」之稱的中芯國際執行董事暨聯席執行長梁孟松,希望他們可以幫助公司突破14奈米製程,這也是少數中芯國際綁住人才的行動。不過雖然人才流失問題嚴重,在中國大陸當局決定加速半導體自主化腳步後,中芯國際在上月16日正式回歸大陸股市,不只創下最快上市紀錄,掛牌首日股價漲幅就超過200%,從原本的27.46元人民幣飆升到95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