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齒
」 蛀牙 牙齒 蜂窩性組織炎 牙醫 刷牙女子為美觀矯正牙齒! 竟意外引發牙周病
34歲陳姓女子為了提升異性緣,決定花錢矯正牙齒,但卻沒注意到牙周病蠢蠢欲動,矯正後雖搖身一變成正妹,但卻陸續出現牙齦出血、吃東西會痛、牙肉萎縮等症狀,一年後就醫檢查才發現已經是中度牙周病。牙周病起因口腔清潔不足 常見齲齒、牙齦出血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牙科主任廖明德表示,牙周病是一種慢性口腔疾病,發生原因多與口腔清潔不夠落實有關。一旦食物殘渣未清除,細菌滋生會逐漸感染侵害口腔周圍的組織,包括牙齦、牙槽骨和牙周膜,這些細菌在牙齦和牙齒表面也形成牙菌斑,時間一久,就會出現齲齒、牙齦出血紅腫及牙結石堆積等症狀。有牙周病前兆 不宜先進行矯正廖明德主任也指出,由於齒列不正會導致齒縫死角不易徹底清潔,不少民眾會選擇透過矯正牙齒改善、避免牙周病上身,但如果本身已經患有潛在牙周病前兆,卻仍執行矯正治療,則可能會導致牙周病更加嚴重,引發牙齒鬆動、牙根吸收等問題。水雷射非侵入性治療牙周病 不適感大幅降低以陳姓患者為例,經與患者溝通後,廖明德主任建議採用水雷射非侵入性方式治療牙周病,針對深層的牙周囊袋及牙根達到滅菌效果,與傳統刮刀手術相較,術後出現的腫痛、流血或不適感等,都會大幅減少,當天治療後,患者就感覺牙齦腫痛感覺舒緩不少,再次回診時也沒有出血等症狀。牙齦炎有徵兆 這樣做保持一口好牙廖明德主任提醒,若發現牙齦顏色變得暗紅、刷牙時會流血,或是牙齦開始出現紅腫、壓痛,就是牙齦炎的徵兆,一旦侵犯到牙齦下方齒槽骨和牙周韌帶,則會進展成牙周病,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也會對太冰或太熱的食物特別敏感,甚至也與心臟疾病、失智症以及糖尿病有密切關係。因此平時務必正確潔牙,除了三餐飯後刷牙之外,還要搭配使用牙線、牙間刷,才能保持一口好牙。
全台學童平均有2.01顆蛀牙! 醫曝「強化琺瑯質方法」
根據衛福部2022年的12歲學童齲齒經驗指數平均值數據顯示,苗栗縣以3.82顆(平均每人)奪冠,其次是台中市3.28顆位居第二名,新北市1.9顆雖然低於全國平均值2.01顆,仍和世界平均值1.67顆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共同重視口腔保健 有望降低蛀牙率恩主公醫院牙醫部主任范綱信表示,基本上5~10歲這階段的學童都是自行刷牙之後,再由家長來幫忙檢查口腔的清潔狀況,並指出「只有單方面家長的督促,小孩只是盲目的去刷牙,也沒有家長幫忙檢查,這樣是達不到很好的口腔保健效果的,只有真正的互動監督,才能達到雙贏的目的。避免含糖飲料 不僅發胖更增蛀牙機率有位國小的學童檢查口腔就發現,暑假每天都在家裡,因為天氣熱更是喝2杯含糖飲料,不僅體重變重,而且牙齒表面也開始出現脫鈣齲齒前症狀。范綱信主任建議家長一定要嚴格控制小朋友的含糖飲料攝取量,才可以降低小孩的體重過重以及蛀牙率偏高的問題。而除了不能每天都喝含糖飲料,特別是一次喝超過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等同隨時口腔裡面都有含糖的物質,這樣會升高口腔中酸性物質在牙齒上停留的時間,而且累積久後就容易造成白色脫鈣,琺瑯質被破壞後就很難恢復了。預防蛀牙要塗氟 選用含氟達標牙膏除了從飲食習慣上去降低學童的蛀牙率,藉由塗氟也能強化琺瑯質,增加對抗酸蝕的能力,降低蛀牙的機率,特別適合於無法正確掌握刷牙技巧的幼童。范綱信醫師指出,政府目前針對六足歲以下的小孩都有提供免費的半年塗氟。此外,范綱信醫師教導家長選用含氟牙膏一定要選用含氟量達1000ppm以上的才有效,持續使用兩年以上就可以降低學童的蛀牙率50%,並配合每週一次的含氟漱口水的使用,再加上每天至少2次兩分鐘的刷牙以及搭配牙線的使用,這樣就可以有效降低齲齒的發生,擁有健康牙齒人生。
16歲高中生焦慮狂吃!近30顆牙齒全蛀光 意外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16歲的「小杰」有焦慮緊張之情緒問題,平時經常靠進食及喝飲料紓緩心情,長期下來造成全口嚴重齲齒及肥胖,且有重度發炎疼痛情形,甚至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送至急診!在家長陪同下至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牙醫求診,透過兒童牙科、根管治療、口腔外科及膺復牙科,以全身麻醉方式完成全口治療,同時解決小杰焦慮緊張的問題,患者終於不再過度進食,成功減重6公斤。小杰經兒童牙科主任孫國丁檢查後,發現門牙整排齲齒深入至神經,全口竟有28顆齲齒,其中有10顆需要根管治療,另外亦需拔除1顆殘根與2顆智齒。跨團隊全身麻醉精準治療中醫大兒童醫院集結跨專科團隊,包括兒童牙科、根管治療、口腔外科及膺復牙科,以全身麻醉方式完成全口治療,並解決小杰焦慮緊張的問題。治療過程中,牙醫部以移動式x光機等尖端醫療設備來精準監測,孫國丁在2次門診中成功為小杰完成28顆齲齒治療與3顆牙齒拔除,包括第一次根管治療、第二次牙套治療。小杰術後牙齒狀況良好,目前由中醫大兒醫定期追蹤。同時在孫國丁的鼓勵下,小杰不再過度進食,已成功減重6公斤。近1/3青少年看牙恐懼焦慮孫國丁表示,小杰非常害怕看牙,看診時手上緊緊握著點心及飲料,甚至連基本檢查也極度抗拒,經考量病人情緒問題並與家屬討論後,於2023年6月進行第一次全身麻醉接受根管治療、殘根拔除,並於隔月進行第2次全身麻醉裝上牙套。小杰經過全方位專業治療及正確衛教,現在三餐後都會仔細潔牙。由於小杰的齲齒嚴重狀況是進食頻率過高造成的,因此特別選擇不會蛀牙之點心,如無糖綠茶及無糖口香糖,並盡量克服用吃來舒緩焦慮。根據臨床文獻顯示,青少年有看牙恐懼及焦慮之比率高達近1/3,孫國丁強調這多是源自於兒童時期恐懼之經驗,因此兒童時期的看牙經驗更為重要,請家長重視孩童時期之看牙經驗,由兒童專業牙醫師循循誘導,建立孩童良好看牙經驗。若極度害怕無法配合,也可以嘗試使用牙科治療專用輕微麻醉氣體-笑氣以輔助治療,減少兒童及青少年焦慮緊張心情。孫國丁提醒,青少年時期錯誤的飲食習慣及青春期荷爾蒙的改變,容易造成蛀牙及牙齦發炎。正確的潔牙方式不可省略,也可利用牙線或含氟漱口水輔助清潔,並每3至6個月定期做口腔健康檢查。
16歲青少年焦慮吃不停 全口竟有28顆齲齒!
16歲的小杰(化名)因有焦慮緊張之情緒問題,平時經常靠進食及喝飲料紓緩心情,長期下來造成全口嚴重齲齒及肥胖。由於小杰的齲齒有重度發炎疼痛的情形,甚至引起蜂窩性組織炎而曾送至急診治療,在家長陪同下小杰至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牙醫求診,經兒童牙科孫國丁主任檢查後發現門牙整排齲齒深入至神經,全口竟有28顆齲齒,其中有10顆需要根管治療,另外亦需拔除1顆殘根與2顆智齒。中醫大兒童醫院集結跨專科團隊,包括兒童牙科、根管治療、口腔外科及膺復牙科,以全身麻醉方式完成全口治療,並解決小杰焦慮緊張的問題:治療過程中,中醫大兒童醫院牙醫部以尖端的醫療設備(如移動式X光機)來精準監測,小杰在孫國丁主任兩次門診中成功完成28顆齲齒治療與3顆牙齒拔除,術後小杰牙齒狀況良好,目前由中醫大兒醫定期追蹤。同時在孫國丁主任的鼓勵下,小杰不再過度進食,已成功減重6公斤。孫國丁主任表示,小杰非常害怕看牙,看診時手上緊緊握著點心及飲料,甚至連基本檢查也極度抗拒,經考量病人情緒問題並與家屬討論後,於2023年6月進行第一次全身麻醉接受根管治療、殘根拔除,並於隔月進行第二次全身麻醉裝上牙套。小杰經過全方位專業治療及正確衛教,現在三餐後都會仔細潔牙。由於小杰的齲齒嚴重狀況是進食頻率過高造成的,因此特別選擇不會蛀牙之點心,如無糖綠茶及無糖口香糖,並盡量克服用吃來舒緩焦慮。根據臨床文獻顯示,青少年有看牙恐懼及焦慮之比率高達近三分之一,孫國丁主任強調,很多是源自於兒童時期恐懼之經驗。因此兒童時期的看牙經驗更為重要,請家長重視孩童時期之看牙經驗,由兒童專業牙醫師循循誘導,建立孩童良好看牙經驗。若極度害怕無法配合,也可以嘗試使用牙科治療專用輕微麻醉氣體-笑氣以輔助治療,減少兒童及青少年焦慮緊張心情。孫國丁主任提醒,青少年時期常因錯誤的飲食習慣及青春期荷爾蒙的改變,容易造成蛀牙及牙齦發炎。容易蛀牙的孩子可增加利用牙線或含氟漱口水清潔,正確的潔牙方式不可省略,並每3-6個月定期做口腔健康檢查。
過早接觸手機、平板...中市25%幼童視力異常 眼科醫師示警:3C育兒危害大
台中市去年底完成30所幼兒園兒童健檢,2123名幼生中,竟有高達25.8%視力異常。眼科醫師提出警訊,指近年兒童使用3C產品機率增加,更有家長採3C育兒,使得幼童近視增加,甚至有幼稚園大班就近視超過400度,呼籲建立良好的使用3C習慣。鑑於兒童成長發展在學齡前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台中市去年9月委託22家健檢診所,前往30所幼兒園提供中班兒童視力、聽力、發展篩檢,檢查初步發現2123名幼生中,有1178人初篩異常達40.3%。異常比例排名前3名分別:548人視力異常(46.5%),而258人(21.9%)有齲齒問題居第2名,另有76人(6.45%)語言發展異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部兒童眼科主任林慧茹說,兒童視力異常以屈光異常為最大宗,近視、斜視、散光都算屈光異常,這與過早接觸到3C產品如手機、平板等恐有關係。依據國健署公布資料,台灣7歲學童約有9%有近視問題,且近視度數增加也較10年前更快。林慧茹說,近年常可以看到幼兒園學童近視已超過400度,診間就能聽到家長相互抱怨「以為不吵不鬧、好照顧就沒事,都是你讓他看手機!」衛福部台中醫院兒科主任李德敏表示,臨床發現除父母工作忙錄,讓幼童出現3C依賴,現今也有家長是怕孩子輸在起跑點,利用巧虎、平板點讀等工具讓幼童透過3C學習,幼兒過早接觸3C產品的危害,除了視力問題,藍光對腦部刺激,恐造成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建議家長多透過親子共讀陪伴孩子,也降低幼童對3C的依賴。為提早發現兒童期的健康問題,台中市政府今年再編列超過1065萬元預算,將擴大與62間健檢診所合作,至全市29區743所幼兒園整合健檢,預計將擴及2萬1313名幼生受檢。
長輩喝檸檬水養生「這習慣」恐蛀壞牙根! 牙醫:喝漱口水也要小心
不少長者會跟風「喝檸檬水」養生,但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常務理事溫斯勇指出,越來越多長者牙痛來看醫生時,一次就有將近10顆牙根蛀牙狀況,甚至嚴重到需要根管治療,才發現他們很喜歡在喝檸檬水時,選擇含在嘴裡1至2分鐘才吞下,導致琺瑯質遭到破壞,進而讓牙齦萎縮、口腔發炎。台北市牙醫師公會於去(2023)年12月30日舉辦了「台北銀髮族口腔真幸福 民眾衛教活動」,溫斯勇就分享,關於喝檸檬水可養生這件事他沒有意見,如果正常吞嚥也不會造成太大負擔,但若是在喝的過程中,將檸檬水在口中含著再吞,讓檸檬水和牙齒接觸過久,並未立即潔牙,就可能讓牙齒在酸性環境被侵蝕。溫斯勇進一步表示,長者的牙齒本就較多損傷,不少人的牙齦也已經萎縮,而由於牙根的琺瑯質又比牙冠脆弱,脫鈣狀態的牙齒會更加難以清潔,並使得蛀牙的情況更容易發生。另外,溫斯勇孩提到,不少長輩在喝漱口水時也會含個1分鐘以上,但實際上一般會建議不該超過1分鐘,20至30秒就要吐掉,漱口水含得太久,反而會導致口腔黏膜乾澀,造成上顎頻繁破裂。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民眾總認為有高達8成以上的成人患有牙周病,但長者的齲齒問題也該特別注意,除了日常飲食習慣外,隨著年齡增長唾液腺逐漸退化,或有其他慢性病用藥的因素等等,將會減少唾液分泌,讓口腔細菌更容易孳生,若又有刷牙能力下降的情形,便可能讓蛀牙惡化。溫斯勇提醒,除了健保給付提供12歲以上民眾每6個月洗牙1次,今年3月起,還會針對65歲以上、身障、糖尿病或洗腎等慢性病族群,給予每3個月1次的「塗氟」服務,希望民眾能透過定期追蹤口腔健康管理,好在80歲之後還能保有20顆以上自然的牙齒。
刷牙力道越大,牙齒越乾淨? 「出現這些狀況」恐是牙齦退縮
26歲的朱小姐因為刷牙時經常牙齦流血、疼痛而來到牙科就醫,醫師發現她的牙齦不但發炎,還有退縮、牙根外露、牙齒變長的情形,於是詢問她的牙科病史、日常口腔清潔情形,並安排放射影像檢查,最後確定她是使用刷毛過硬的牙刷,且刷牙力道過大造成的牙齦退縮。牙齦退縮 與這些因素有關台北慈濟醫院牙科蘇穎珊醫師指出,正常牙齦的高度應位於牙釉質、牙骨質的交界處,可是隨著年齡增加,牙齦退縮的比例也會增加。台灣研究指出,30 歲以下的人,有31%的人可以觀察到牙齦退縮的現象,然而年齡大於30歲以上的人,則有大於80%的人有牙齦退縮。此外,不當的牙刷與刷牙方式、刷牙用力過度、天生牙齒結構問題如邊緣軟組織較薄、高位繫帶、牙齒錯位、牙根外突或牙周炎、矯正治療及牙周治療後的副作用也都有可能出現牙齦退縮情況。治療牙齦退縮 常見方式一次看牙齦退縮會造成牙根裸露,進而影響美觀,造成齒質敏感、齒頸部磨耗或牙根齲齒等的問題,因此牙周病科的醫師若從患者的牙齒外觀發現牙根裸露、牙齒變長,便會先詢問病人牙科病史、刷牙習慣,之後再輔以影像檢查確認牙齦退縮的嚴重程度,決定治療方式。蘇穎珊醫師表示,臨床上治療牙齦退縮的手術方法眾多,包括蒂狀瓣移植、皮下結締組織移植、游離牙齦移植、引導組織再生手術、牙釉基質衍生物治療等。其中,皮下結締組織移植術式因為是自體移植手術,所以移植後的追蹤牙齦除了術後初期增加的覆蓋範圍會再自行增長至正常位置的預測性高,是牙根覆蓋效果較佳的術式。但不管是哪一種牙齦覆蓋手術,都會因為患者本身的口腔衛生習慣以及牙齒本身結構等而有約10%~40%的復發率。刷牙這樣做 避免傷牙齦許多人為了要將牙齒刷乾淨而暴力刷牙,或選用粗硬刷毛的牙刷,但卻導致牙齦創傷。蘇穎珊醫師提醒,刷牙宜採改良式貝氏刷牙法和軟毛牙刷,民眾要規律作口腔檢查,如有牙齦退縮的情況,應讓牙周病專科醫師鑑別退縮原因、嚴重程度以及時治療。
牙膏別沾水「飯後別馬上刷」 16項刷牙迷思曝光
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可以遠離蛀牙。許多人刷牙前,一定會把牙刷給沾濕,然而專家卻提醒不要這麼做,另外還有許多迷思,像是飯後立刻刷牙、改善牙周病的牙膏等,讓人長知識了。《人民日報》點出16項刷牙要注意的事情:1、最好不要用冷水刷牙口腔專家提醒,刷牙時用最接近自己體溫的溫水,效果最好。2、擠牙膏別沾水牙膏不是用泡沫來清潔牙齒,而是靠裡面的清潔成分和牙刷與牙齒的摩擦,牙刷不沾水,擠上牙膏慢慢刷,漸漸出現細微的泡沫,牙膏的清潔成分才能被發揮到最大。3、牙膏買2種,分早晚用白天唾液分泌量是晚上的3~4倍,容易抑制細菌產生,且口腔內易殘留食物殘渣,應使用清潔功效好的牙膏;晚上人處於睡眠狀態,唾液分泌不足,應使用抑菌型牙膏。4、家人不要共用牙膏全家共用一支牙膏,容易互相傳染口腔疾病,如家中一人感冒,或患有口腔疾病,在刷牙口語牙刷相互摩擦下,又會將病毒、細菌傳播到其他人的牙刷上。專家提醒,擠牙膏不要沾水。(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5、使用含氟牙膏研究顯示,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2次,患齲齒(俗稱蛀牙)的危險性降低40%,但學齡前兒童刷牙時會因誤吞部分含氟牙膏,引起腸胃不適,甚至是氟化物攝入水平的變化,因此兒童不宜使用。6、買牙膏避開7種壞成分牙科專家建議,應避免7類牙膏成分,十二烷基聚氧乙醚硫酸鈉(SLS)、 「三氯沙」(triclosan) 、染料劑、調味劑、水合矽石、酒精、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7、選擇軟毛牙刷硬的尼龍牙刷對刷除牙齒表面的菌斑、牙銹效果好,但長期使用易損害琺瑯質;軟的尼龍牙刷摩擦力小些,對琺瑯質的損害也較小。8、牙膏擠太多,牙齒會變脆體內含氟過多會形成氟斑牙,使牙齒變脆,刷牙時不需要擠上一整條,黃豆大小就足夠。太多牙膏會讓牙齒變脆弱。(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9、牙刷越普通越好如果口腔、牙齒沒有疾病,或病變不嚴重,建議使用傳統普通牙膏。10、藥物牙膏不能治牙周病某些中草藥牙膏能減輕牙齦出血症狀,但慢性牙周病患者可能沒有局部出血症狀,僅靠牙膏的功能和是否出血來自行判斷,可能延誤病情,導致情況更嚴重。11、牙齒沒了也得刷牙刷牙不僅是清潔牙齒表面,而是整個口腔環境,包括牙齦面和舌頭,就算牙齒掉了,但黏膜、牙齦等組織都還在。12、飯後別馬上刷牙用餐時大量酸性食物會附著在牙齒上,使牙齒表面的琺瑯質軟化,甚至與鈣、磷分子產生反應,牙齒會變得軟而脆,此時刷牙會破壞琺瑯質,損害牙齒健康。(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13、牙膏中有「沙子」?立即停用劣質摩擦劑不僅使琺瑯質越來越脆弱,還會磨損牙齒與牙齦的結合部位,造成牙齦萎縮,刷牙時要注意口感,若感覺牙膏質感粗糙,有沙子般的顆粒留在嘴裡,立即停用。14、牙膏要經常換品牌長期使用同一種牙膏,可能會使一些有害的口腔病菌產生抗藥性,從而使牙膏失去作用,經常更換牙膏種類,能維護正常的口腔菌群,有利於牙齒健康。15、牙膏底部標黑條,有毒嗎?牙膏軟管底部的色標主要用於牙膏灌裝封尾時的定位與識別,這樣的包裝很常見,和牙膏的成分沒有關係。16、3個訊號提醒換牙刷(1)牙齦根部顏色變深,說明累積較多汙垢。(2)刷毛尖變軟塌,代表磨損度較大,已無法有效清潔牙齒。(3)如果刷毛之間距離明顯變寬,就更容易殘留牙刷根部。
少年每天1習慣「滿嘴牙爛光」 網驚:14歲就當爺爺
口腔清潔很重要,否則牙齒很可能掉光光。中國浙江省寧波市有一名14歲少年,近日因為牙齒不舒服就醫,結果一看滿口蛀牙,醫生問診發現是每天的不良習慣引起,甚至有2顆牙齒必須拔除,年紀輕輕就開始裝假牙。根據《山海視頻》報導,少年跟著媽媽去看牙醫,醫生檢查大吃一驚,因為他滿嘴都是蛀牙,找不到一顆完好的牙齒,詢問後才得知,少年從小就愛吃甜食,小時候爸媽管得嚴,就比較少吃,但後來開始上學後,爸媽沒看到,他就大解放,把零用錢省下來買零食,有時一天一口水都喝不到,但可樂、雪碧等碳酸飲料,卻可以連喝3瓶。不僅愛喝飲料,少年刷牙習慣也不好,因為好幾顆牙齒已經開始腐蝕,不舒服加上怕痛,每次刷牙都草率了事,結果愈來愈嚴重。經過檢查,好幾顆齲齒徹底被蛀空,更嚴重的已經引起牙髓病及根尖周炎,其中2顆不得不拔掉,由於未成年無法植牙,只能暫時裝活動假牙。少年愛喝可樂、雪碧,甚至可以一天都不喝水。(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對此醫生呼籲,長期持續飲用碳酸、磷酸飲料,容易引起琺瑯質脫落,導致牙齒廣泛齲壞。另外,也提醒喝完不建議馬上刷牙,因為牙齒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鈣等,被酸性物質腐蝕後,牙齒表面被軟化,牙刷的摩擦力會加劇牙齒礦物質的流失,使得牙齒更容易腐壞。正確的做法是,喝完用清水漱口,同時喝的時候也要避免飲料在口腔中停留太長的時間。消息曝光後,引發一番討論,網友紛紛驚呼:「一天不喝水只喝飲料,太嚇人了!」、「確定壞掉的只有牙」、「小小年紀就當上爺爺了」、「不光對牙齒不好,查下血糖等等會不會有影響」、「過幾年糖尿病,腎結石也不是不可能了,飲料不能當水喝」。
蛀牙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醫曝:都是疏於這事導致
「醫生,我的臉腫起來了,又腫又痛,怎麼會這樣?」一位年約50多歲男性,某日突然覺得左邊牙齒感到微微疼痛,想說好好刷牙漱口,看看能不能自己改善,但兩天後左邊臉腫了起來,且疼痛難耐。急忙到醫院就醫,診斷發現原來是齲齒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齒源性蜂窩性組織炎 多因牙齒細菌感染所致除了齲齒之外,牙周病、根尖周圍炎、智齒冠周炎等的慢性發炎,都有可能造成臉部的蜂窩性組織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蒲永峻解釋,齒源性蜂窩性組織炎是由牙齒的細菌引起急性感染,最常見症狀為臉部或下顏面部或頸部突然腫脹,嚴重可能會進一步引起張口受限、發燒、吞嚥困難,或併發上呼吸道阻塞、敗血症等,造成嚴重且廣泛的發炎,甚至危及性命。牙髓壞死不治療 不痛也可能釀蜂窩性組織炎蒲永峻說,當齲齒發生時,如果放著不管,就會越蛀越深,形成嚴重齲齒引發牙髓炎甚至牙髓壞死。當牙髓壞死後,需要進行根管治療,將壞死的神經血管及細菌清除。有些民眾覺得牙髓壞死後,牙齒反而不會疼痛不適,就不須治療;但事實上,細菌會在牙髓腔中大量孳生,造成根尖周圍炎的慢性發炎。當身體免疫力狀況良好時,它能和平共存,一旦身體狀況不好,像是糖尿病病患、老年人或是經常熬夜睡不好的人,就可能會開始腫脹化膿,甚至造成齒源性蜂窩性組織炎。預防勝於治療 定期牙科檢查莫輕忽一旦發生蜂窩性組織炎,就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療,先控制感染,避免感染惡化蔓延,此時醫師會視情況切開引流膿瘍來減少腫脹輔助治療,但如果需要拔牙手術,還是得等蜂窩性組織炎改善後才能進行。蒲永峻表示,大部分的齒源性蜂窩性組織炎,常都是民眾疏於口腔保健的照護,或是發生感染病兆時因工作忙碌或是經濟因素而自行亂服用藥物,結果造成感染惡化,因此,平常就該留意自身的牙齒狀況。
吃1個要慢跑2小時!清明節「潤餅」熱量爆表 國健署曝5大健康做法
清明正是掃墓祭祖的時節,而「潤餅」也常是祭祖食品的熱門選項之一。對此,國民健康署也提醒,不論哪個地區做的潤餅,一份熱量大約都在300至500大卡,以60公斤的成人為例,要慢跑約2小時才能消耗這些熱量。因此清明節若想吃潤餅,國民健康署也提供潤餅DIY的5大健康吃法。據國民健康署官網的報導指出,除了粽子有南北之分外,潤餅大致也有南北作法的差異。一般來說,北部潤餅內餡多以燙熟或水煮的蔬菜,加入炸紅糟肉、豆干及蛋酥等配料,最後再撒上花生糖粉。而南部潤餅內餡則多為乾炒蔬菜,再搭上香腸、滷肉、油麵等配料,因習慣的口味偏甜,花生糖粉會混入較高比例的砂糖。但不管怎樣,潤餅一份的熱量大約都在300至500大卡,因此國民健康署也提供潤餅DIY的5大原則,教大家如何吃得美味又健康:1.餅皮優先選高纖,主食代換不過量傳統潤餅皮一般以中、高筋麵粉、鹽和水製成,屬於精製澱粉,建議選擇富含纖維的全麥、紫山藥或南瓜口味。此外,潤餅皮及內餡包的油麵皆屬於主食類,應取代當餐的主食,以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2.多吃新鮮五彩蔬,清爽健康無負擔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及膳食纖維。建議潤餅中多添加新鮮、顏色多樣的蔬菜,如:紫高麗菜、韭菜、紅蘿蔔、甜椒、苜蓿芽、小豆苗、香菇絲等,可以延緩血糖上升,幫助維持腸道健康,同時也能增加飽足感。3.優質蛋白聰明吃,烹調少油不肥胖建議選擇油脂含量較低的豆干絲、蛋皮、雞肉或瘦肉絲等豆魚蛋肉類配料,取代飽和脂肪含量高的五花肉、香腸等,並多以汆燙、水煮、低溫烘烤等烹調方式,以避免攝取過多油脂及熱量,減少身體負擔。4.精製糖減少用量,水果替代風味佳潤餅會加入花生糖粉,而花生糖粉中常混入不少的砂糖,一旦攝取過量的精製糖,容易造成肥胖、代謝異常、齲齒及情緒不穩等問題,對於需要控制血糖的患者,食用時應更加注意。因此建議民眾減少花生糖粉的使用量,或以新鮮水果的甜味來取代花生糖粉,如:蘋果、香蕉、奇異果等,同時也能增加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的攝取。5.堅果種子宜適量,辨明標示安心食花生屬於堅果種子類,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鎂等營養素,能為潤餅能帶來特殊的香氣及口感,不過也要注意花生含有較高的熱量,提醒民眾避免攝取過多花生粉,建議每餐攝取1茶匙。如自行購買花生粉時,也要看清楚食品標示、保存期限,挑選外觀正常、包裝完整的產品,才能吃得更安心。國民健康署也提醒,若將潤餅當作正餐,食用時記得把餐點中的主食、肉類及油脂類減量,並搭配「我的餐盤」均衡飲食的概念,適時補充水果及乳品類,才能滿足一天所需的營養喔!另外,也要留意潤餅的存放時間不宜過長,避免細菌孳生導致食物腐敗,確保食用安全。
女童不滿三歲竟有14顆蛀牙 全因「這習慣」戒不掉!
一位2歲9個月的女童有夜奶跟含飯習慣,全口20顆乳牙中有14顆蛀牙,尤其才剛萌發不久的臼齒也快速地出現明顯蛀洞。女童實施全身麻醉下的全口牙齒重建,歷經4至5小時的治療與麻醉照護,才完成乳牙重建治療,之後在家長配合努力下,女童戒除夜奶,並在牙齒恢復咀嚼功能後逐漸改善「含飯」的壞習慣。乳牙蛀牙 當心夜奶戒不掉、含飯壞習慣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醫師李俊育說明,不良的口腔習慣正侵蝕許多家庭「小小孩」的牙齒,那就是「夜奶」。會造成乳牙蛀牙絕非單一因素造成,但以三歲以下兒童最常見的蛀牙原因是便是「飲食習慣」,最明顯的就是「夜奶」,如:喝奶喝到睡著、半夜討奶喝、晚上刷牙後仍想喝奶再睡等習慣。睡眠時唾液分泌減少 齲齒菌種加速孳生由於人體在睡眠時的唾液分泌減少,酸鹼中和能力大為降低,若牙齒長期處於酸性環境中,一方面齲齒菌種加速孳生,一方面齒質也易被酸侵蝕。而乳牙結構和恆牙相比,前者有較大的牙髓腔、較薄的琺瑯質及牙本質,因此蛀牙的進程更易入侵到顎骨,進而產生囊腫、蜂窩性組織炎等感染問題,幼兒無法口語溝通配合看診,也難以精準地表達不適,導致多家長就醫時的困擾。含氟牙膏刷牙、定期塗氟 增加牙齒抵抗力李俊育建議,控制吃飯時間(每餐30分鐘尤佳)、避免夜奶、減少餐間點心的頻率等,都有益於控制口腔酸鹼值、齲齒菌量。除此之外,補充氟化物也相當關鍵,包含每天至少兩次使用1000ppm的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每半年接受塗氟(有蛀牙者或高蛀牙風險的兒童建議增加頻率至每三個月塗一次),另外也可以在牙醫師評估下考慮額外補充氟錠、使用含氟漱口水,進而全面增加牙齒的「抵抗力」。李俊育提醒,孩童若有齲齒問題,家長可選擇具兒童牙科專業治療的醫療院所協助。
戒掉壞習慣 乳牙齲齒恐影響學習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112年「臺北市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社區篩檢服務」將於3月6日開辦,篩檢對象及項目為:(1)滿3歲以上未滿4歲幼童:身體、口腔及聽力篩檢;(2)滿4歲以上至未上小學幼童:身體、口腔及視力篩檢,並對於未通過篩檢之幼童,提供後續轉介及追蹤治療之服務。乳牙齲齒影響學習 嚴重恐致死根據國際文獻,乳牙時期就蛀牙的人,一輩子都容易蛀牙;乳牙蛀到神經,細菌可能就會破壞底下正在發育的恆牙。依衛生福利部106至110年國民口腔健康促進計畫指出,幼兒的乳牙齲齒會影響身心健康發展,造成疼痛,進而影響發展學習與生活品質。嚴重的齲齒,更可能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導致死亡。照護者當心留意! 6大原因致蛀牙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童牙科醫師王敏靜牙表示,幼童應該從長牙也就是大約六個月,最晚也要在一歲前開始第一次看牙及塗氟漆。蛀牙的原因,已不再只是沒餐後潔牙及高頻率的飲食,其實造成蛀牙的風險超過100種,其中最危險的是:三歲前就開始有齲齒,連一點點脫鈣都有蛀牙的可能、一天進食的次數超過五次,每次都不可超過30分鐘、夜奶或奶睡、照顧者本身牙齒健康狀況不佳。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戒掉上述壞習慣,有上述風險的人,就要每三個月看牙塗氟漆,六個月回診只有完全沒風險的才足夠,要讓寶貝沒齲齒,就要從一歲前開始看牙跟每天至少刷兩次含氟濃度超過1,000ppm的牙膏,不會漱口的幼童,也可以安心使用含氟濃度超過1,000ppm牙膏」。兒童塗氟有新制 需持健保卡及兒童健康手冊王敏靜提醒,從幼童長出第一顆牙齒開始,每三個月到半年一次的牙齒塗氟就非常重要,除了幼童每天使用兩次含氟濃度超過1000ppm的牙膏,還需牙醫師定期使用高濃度氟化物,為寶貝的牙齒穿上一層防護衣,遠離蛀牙!值得一提的是,衛生福利部公告自112年2月1日起,進行兒童牙齒塗氟服務需持健保卡及兒童健康手冊之「兒童塗氟補助時程與紀錄」,若缺了其中一項,醫療機構可拒絕補助。
「這零食」含咖啡因、精緻糖! 小兒科醫師:4歲前不宜食用
4歲多的小女孩白天易怒、夜晚難以入眠。對此,小兒科醫師巫漢盟表示,仔細一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她的飲食習慣出了問題,直呼兒童零食絕對要慎選!巫漢盟23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有位4歲女孩「安安」白天常常易怒,只要玩玩具不順心,就會開始發脾氣、丟玩具,怎麼勸也沒有用,夜晚時也很難入睡,常常得哄睡到半夜12點多才會逐漸睡去,而且還會睡睡醒醒。仔細一查後才發現,原來安安的飲食習慣出了問題,才4歲多的她,很喜歡吃巧克力,尤其是小巧可愛的造型、上面有添加糖粉的更喜歡,「事實上,巧克力除了有咖啡因外,當中的添加糖也是健康陷阱。」巫漢盟指出咖啡因的食物來源相當廣泛,包括「巧克力、可樂、茶葉、咖啡等,攝取後會刺激中樞神經,會提神、亢奮,當攝取過量時會引起焦慮、失眠、淺眠、躁動、易怒等。」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12歲以下孩童應避免所有咖啡因製品,加拿大政府則建議4歲後才可接觸少量咖啡因,而目前國內並未針對兒童提出咖啡因的建議,僅以飲品類型分類,他以農業兒童網的資料舉例:1.偶爾可喝:巧克力牛奶、可可,咖啡因含量約2mg。2.盡量少喝:可樂、綠茶、奶茶、紅茶、部分提神能量飲,咖啡因含量約10~45mg。3.避免飲用:手沖咖啡、部分提神能量飲,咖啡因含量約100mg。除了咖啡因,巫漢盟還指出巧克力中的糖也是陷阱之一,「這是因為純黑巧克力太苦,為了增添口感、香氣和視覺效果,大多會添加精緻糖,而攝取過多則會引起肥胖、齲齒等問題,原則上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若一天吃進2條甜巧克力大多已超標,因此建議少給孩子吃糖與巧克力,避免咖啡因也過度攝取。」最後巫漢盟也示警,巧克力一定含有咖啡因,建議4歲前不宜給孩子食用,4歲後可偶爾食用,並建議在中午前吃,才不會影響夜間睡眠,另外也多以健康點心取代巧克力與甜食,例如:鮮奶、優酪乳、全麥麵包、豆漿等,補充需要的營養素。
反覆鼻竇炎「流膿長達4年」 一檢查傻眼!竟是蛀牙釀禍
上顎後牙因靠近鼻竇底部,因此嚴重的根尖發炎可能引起鼻竇炎症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口腔醫學科醫師葉沛盈指出,曾於臨床上遇到患者因反覆鼻竇炎症狀,左側持續流膿黃鼻涕已4年,由耳鼻喉科醫師轉介到牙科評估,經詳細的臨床口內及X光放射影像學檢查,發現患者左上第一大臼齒有一崩壞的暫時填充物,並有齲齒繼續蛀蝕的現象,因為沒有牙痛的症狀,所以患者沒有到牙科求診。後續經過幾次根管治療,根管清創、沖洗和換藥後,患者的膿鼻涕逐漸減少,口內觸診也不再有壓痛感。葉沛盈說,齒源性鼻竇炎(odontogenic sinusitis)意指病人患有鼻竇方面之疾病,且此疾病透過影像學、微生物學或是臨床上的證據證實與牙齒相關。根據文獻統計,齒源性鼻竇炎約佔單側上顎竇鼻竇炎的3成,且近年來,此類和牙科相關的鼻竇炎比例有升高的趨勢,值得大家提高警覺。其常見的症狀包括惡臭膿黃鼻涕、鼻子經常聞到臭味、臉部疼痛或腫脹感、鼻涕倒流以及鼻塞等。可能引起齒源性鼻竇炎的原因有牙科手術、齒源性感染、異物、齒源性囊腫、口竇管等,當病人診斷為單側鼻竇炎的同時,就必須警覺到齒源性鼻竇炎的可能性。仔細的牙齒和鼻腔的檢查,再配合影像學上的證據,例如電腦斷層掃描便是最常用且最標準的檢查,可以做出正確的診斷。牙科治療齒源性鼻竇炎的處理包括根管治療、拔牙或是皮瓣修補口鼻管等,視病灶而定。葉沛盈表示,齒源性鼻竇炎是鼻竇炎中較為特別的一環,需要牙科醫師和耳鼻喉科醫師細心的評估影像學檢查,並且與臨床發現互相配合比較,做出正確的診斷,在治療方面,配合抗生素治療、牙科處理和鼻竇內視鏡手術的使用,通常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鬼門關前12星座健康運勢分析 處女小心情緒、魔羯提防流行性疾病
下周俗稱鬼月的農曆7月即將進入尾聲,大家在敏感的鬼月,除了關心運勢問題,塔羅牌老師艾菲爾在臉書發文,針對12星座健康狀態,提出了在鬼門關(26日)前12星座的健康小叮嚀,像是提醒牡羊座要注意腸胃道、處女座要小心情緒問題;現在新冠肺炎等流行病疫情未歇,魔羯座要審慎提防。牡羊座農歷七月期間多注意腸胃方面的不舒服,或許你平常很健康,但就是情緒一上來就容易發怒、暴飲暴食。直接引起胃部不適丶消化不良丶或胃痛等症狀,甚至常常便秘,因此,建議你最好在飲食上能清淡一點丶吃東西不要太快,並及早到醫院做檢查。金牛座農歷七月期間要注意體重默默增加的問題。最近可能工作上壓力變大丶或被許多糟心事纏住,讓你只能從美食中尋求解脫,加上你又是天生美食家,就更就更無法忌口了,各種美食丶咖啡丶甜點全部吃下肚,短時間還不覺得怎麼樣,但一個月過後你可能會被體重機上的數字嚇傻了眼。雙子座農歷七月期間不要太常熬夜,為了拼工作日夜顛倒,無論身體有多強壯,長時間下來一樣會精疲力盡,而且抵抗力會變差,加上熬夜肚子就呃,吃完東西就睡,小心會發胖喔。巨蟹座農歷七月期間要特別注意牙齒、骨骼關節等,方面的問題。像是牙疼、蛀牙齲齒、或是牙齦發炎等,也很可能因為上火而嘴巴破洞,且一破洞就很難好;或是骨頭關節莫名發炎酸痛、連滑個手機都覺得大拇指那塊特別無力,甚至走路都很容易崴到腳。獅子座農歷七月期間要特別注意皮膚問題,炎炎夏日面部容易流汗出油,現在又是非常時期,外出戴口罩悶著臉頰,更容易冒痘痘。外出回到家一定要將臉部污垢清潔乾淨,外出時也一定要記得擦防曬,就算是在室內也是會有日光燈的紫外線,輕薄的隔離霜很適用喔。處女座農歷七月期間要小心自己的情緒調解,你最近總因為許多莫名奇妙的小事就感到煩躁,脾氣也變差,專注力下降,如果不找出發洩丶舒壓方法,小心會連生活丶工作情緒丶睡眠品質與人際關係都會受到影響!天秤座農歷七月期間要注意心血管疾病,就算天氣熱氣溫高,還是擋不住你想吃鍋擼串的高昂興致,大魚大肉,油膩的食品吃太多讓你的膽固醇升高,腰間的游泳圈又多了一層,這個月多吃點深綠色的蔬菜,以及水果,清一下腸胃吧。天蠍座農歷七月期間有空多活動筋骨,久坐在辦公桌前,讓你的脊椎受到壓迫,每天都覺得腰酸背痛,連臀部也越坐越寬。努力辦公之余,有抽個空起來走動走動,去茶水間衝杯咖啡,再繞道其他同事座位小聊幾句吧。射手座農歷七月期間不要長時間待在冷氣房裡,長期吹冷氣會誘發過敏體質,對血液循環也不好,工作空檔可以找時間起來走動,流一些汗會讓身體代謝更順暢。摩羯座農歷七月期間要注意流行性疾病,不是夏天就不會感冒喔。病菌是無所不在的,在無法控制別人的情況下,那就先保護好自己吧。外出戴上口罩避免飛沫、唾液噴濺,勤洗手,自己做好防護,就能遠離病毒侵襲。水瓶座農歷七月期間要注意運動傷害,近期的你對自己要求甚高,每天都強迫自己去運動,要記得運動前先暖身,循序漸進,不要還沒達到目標就先閃到腰、扭到腳,需要休息三個月,得不償失。雙魚座農歷七月期間要注意不要因為貪涼喝冰水,這樣會造成身體負擔,讓身體瞬間失去平衡,更容易會引發氣喘,女生朋友喝冰水更會造成婦科不順、經期錯亂。
教學童刷牙誰比較行? AR擊敗傳統方式!國教署將持續試辦
教育部國教署委託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辦理「109-110學年度學童口腔保健計畫」,因應疫情,自110年開始在嘉義縣試辦移動式擴增實境(AR)科技刷牙機及傳統潔牙教學成效比較,將「Pvix Oral Kid AR擴增實境專業學童口腔保健訓練系統」引入校園,透過科技輔助指導學童使用貝氏刷牙法進行刷牙練習,成效顯著。經前測、二周及四周後測調查,經過AR刷牙機教學介入的學童,在牙菌斑比例上有逐漸下降趨勢,而傳統教學組卻無法持續維持下降趨勢。AR刷牙機介入組學童牙菌斑比率從前測85%,經二周後降至81.3%,四周後降至80.6%;而傳統教學組從前測86.5%,經二周後測雖下降至79.9%,但在四周後測後卻再提升至82.6%,可見利用AR刷牙機訓練學童刷牙清潔牙菌斑的成效明顯。另外,有關詢問學童「潔牙時有信心使用貝氏刷牙法進行潔牙」的結果顯示,AR介入組的學童在使用刷牙機練習後,有更高比例的信心能夠在潔牙時使用貝氏刷牙法進行潔牙。AR介入組在有信心使用貝氏刷牙法潔牙比率從前測56%,經二周及四周後持續上升至64.2%及73.5%;傳統教學組則從前測58.3%,經過二周後下降至57.4%,四周後測比率上升自63.1%。可見透過AR刷牙機持續的訓練學童刷牙,能讓學童在潔牙時更具信心使用正確的刷牙方式潔牙。齲齒與牙齦炎是學童及青少年常見口腔問題,因潔牙技巧不佳,無法有效移除牙面上或堆積在牙齦溝的牙菌斑,可能會造成牙髓壞死或是牙周病的發生。國教署說明,該計畫先由試辦縣市推薦10所國小,並隨機分成AR介入組及傳統教學組各5校。AR介入組進行問卷調查、牙菌斑檢查及利用AR刷牙機學習刷牙法;傳統教學組除進行問卷調查、牙菌斑檢查之外,由計畫團隊人員進行貝氏刷牙法現場教學。每校皆施行一次前測及二次後測,並進行統計分析,嘉義縣總計有372位學童參與本項試辦計畫,其中200位接受傳統潔牙教學、172位接受AR刷牙機介入教學。國教署表示,將陸續檢視其餘試辦縣市之成效,以規劃因應後疫情時代基於校園防疫及輔助口腔衛生教育教學人力之校園口腔保健相關策略。
孕媽咪注意!罹患牙周病早產機率增2.55倍 更易掉牙導致外貌蒼老
明天就是母親節,在規劃母親節大餐與禮物同時,別忘了幫媽媽的牙齒健康把關!從EG Dental敦南上境「國人牙齒概況與衛教認知調查」發現,40歲為女性牙齒兩大問題分水嶺,40歲前女性關注牙齒外表,對於牙齒泛黃問題較在意,會希望進行美白療程;40歲後女性更關注牙齒健康問題,認為自己牙齒最大問題為蛀牙。EG Dental敦南上境陳樂福醫師指出,40歲後女性蛀牙率大增,缺牙問題也隨之發生,而缺牙正是造成女性容貌顯老的關鍵之一,此外,準媽媽們在懷孕期間因荷爾蒙影響,導致蛀牙、牙周病發生機率增加,孕媽咪們別忘了定期進行牙齒健檢。陳樂福提醒,女性常因兼顧工作及家庭疏於關心自己的健康,除了日常正確清潔牙齒外,進入孕期後也更要定期進行牙齒檢查,擁有健康牙齒才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從敦南上境市調結果也看出,20-39歲女性對「美」較追求,65.5%的20-29歲女性認為自己牙齒最大問題是泛黃,30-39歲更高達71.8%;而40歲以上女性則更關注牙齒健康問題,40-49歲女性有60.3%表示蛀牙為自己牙齒最大問題,50-59歲女性亦有5成以上有蛀牙困擾,此外40歲以上女性有有牙周病問題也佔了3成以上。陳福樂醫師表示,蛀牙問題發生原因與日常保健、定期健檢大有關係,年輕時因為牙齒健康而忽略定期看牙,時間久了就容易在熟齡後產生更嚴重牙齒問題。陳醫師也提醒,近年女性進行牙齒美白需求大增,透過美白貼片有可短時間內改善牙齒角度、修飾牙齒型態及調整外觀顏色等特點,但要進行任何牙齒療程前,也應該先進行牙齒健檢,而進行後更應正確清潔牙齒,才能常保牙齒健康,杜絕後續的蛀牙或牙周病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懷孕期的牙周問題與賀爾蒙改變有很大關係,因懷孕後體內賀爾蒙改變,造成體內血液循環豐富,且對牙菌斑刺激更為敏感,容易造成牙齦腫脹、敏感,甚至刷牙出血的情況發生。此外,孕吐時的酸性物質、進食次數增加,如此時未做好口腔清潔保健,就更容易導致齲齒及牙周病的發生,也因此會有「懷一個孩子、掉一顆牙」的俗語產生。而孕婦的牙周感染更容易影響胎兒的身體健康,造成孩子出現口腔疾病的機率增大,研究結果也發現,具有牙周疾病孕婦出現早產兒的比例是沒有牙周疾病孕婦的「2.55」倍!對此,陳福樂醫師指出,婦女在備孕期間就應該針對口腔進行全面性檢查及治療。另外,不只懷孕期間要注重口腔清潔,產後坐月子期間,也應維持口腔環境清潔,不因高頻率進進食次數讓牙齒健康遭受危害。
78歲老翁蛀牙延誤治療 竟釀蜂窩性組織炎險致命
78歲的梁先生有高血壓及末期腎臟病史,也因罹患重度失智症而有暴力躁動等攻擊行為,無法正常地進行牙科診察與治療。前年居住在養護機構期間,就曾因左下側反覆牙痛及臉部腫脹至臺中醫院進行症狀治療。然而後來因疫情爆發,梁先生中斷定期回診習慣,前陣子再到醫院就診時已經因齲齒殘根併發蜂窩性組織炎感染,緊急收治住院接受多顆齲齒拔除與感染控制後,復原狀況良好,終於能平安回到機構休養。衛福部臺中醫院牙科主任林佳詠表示,梁先生久未就醫,再次回診時左臉已呈現嚴重腫痛,並出現呼吸急促的狀況,經診斷發現是智齒齲齒殘根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臺中醫院也啟動跨醫療科整合共治策略,聯合牙科、家醫科、精神科及麻醉科主治醫師共同制定治療方針,在進行全身麻醉的清創及多顆阻生齲齒殘根的拔除後,才終於穩定發炎疼痛情形,術後的住院照護也呈現良好的預後。林佳詠主任指出,阻生埋伏智齒常因型態多樣變異,加上清潔照護不易,無法進行根管及牙周治療,一旦發生嚴重齲齒,極容易導致牙髓炎及牙周炎,更可能進一步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是深頸部感染及路易氏咽峽炎,若沒有謹慎處理,就可能出現致命危險。林佳詠主任提醒,長期臥床或身心障礙等特殊需求的病患,應定期追蹤口腔清潔狀況,並給予適時的治療;若併發系統性的感染,更應迅速就醫並遵從醫師指示拔除感染牙齒,一再拖延反而會有更嚴重後果。也呼籲各位民眾切勿因疫情嚴峻就忽視牙齒的治療需求,臨床上就有許多重度感染症的成因是來自於牙齒的照護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