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手術
」小煜愛妻突曬病床照⋯「鼻血用噴的」病況曝光 尪暖舉被讚爆
曾為台灣男子團體「Lollipop棒棒堂」成員的小煜(楊奇煜),於2020年與護理師言言登記結婚,並共同育有2子,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滿。近日言言因鼻竇炎住院開刀,在她最虛弱的狀態下,小煜的溫暖行為,讓她相當感動。言言表示,鼻竇炎手術結束後又痛又暈,不能說話,也不太能喝水吃東西,於是就差不多有一整天的時間都沒有下床,在這段時間裡,感受到先生無微不至的照顧,專業的護理師有教他怎麼換藥跟冰敷,結果先生真的每隔2小時就幫她換藥、擦鼻血,貼紗布,不間斷的冰敷15分鐘、休息15分鐘,再繼續絲襪套頭冰,完全沒有停過,加濕器持續加水,怕她口乾舌燥。言言感動地說,「但我實在沒有力氣,也無法回應他,就在他的照顧下繼續昏睡,雖然我意識還沒恢復,但我知道有人一直在旁邊與我同在,會不時看我的鼻血有沒有滿出來要換紗布,在旁邊時不時看我有沒有呼吸,讓我不孤單很溫暖。」言言透露,這幾天在醫院睡覺,半夜先生會突然跳起來,自己也跟著清醒詢問「怎麼了」,而先生總會微笑回「我睡飽了」,直到出院才知,原來是她的鼾聲太大聲,震到先生睡不著,都不知道先生那幾天怎麼過的。言言說有感而發,「總之,覺得很感謝我人生中第一次最虛弱狀態下,發現先生除了平常是個神隊友以外,他還是個很專業的護理師,真的很暖、很Man。BTW先生超級無敵怕血,平常只要一個小割傷他就說不敢看,在這次的照顧下,他完全沒有半句怨言,也沒有表現畏懼的樣子,我自己看到自己的鼻血用噴的我都快暈倒了,真的很佩服他的勇氣,真的又長大了。」
紀言愷聞偶像李玟猝逝不可置信 悲嘆「這是給大家的警訊」
紀言愷(JR)及歌手HowZ今(6日)出席服飾品牌Nautica活動,昨歌壇天后李玟逝世,讓大家既惋惜又難過,紀言愷提到李玟是他的偶像,自己的音樂清單中,10首歌一定有一首是李玟的歌曲,得知李玟去世的消息讓他不可置信,難過說:「演藝圈不能再失去這樣的角色。」紀言愷也說李玟的離開是給大家的警訊,並不是每個人都真的像外表一樣開開心心,尤其是藝人,從以前就被教導要報喜不報憂,例如自己的IG從來不會PO不開心的事情,但是面對壓力總是要有抒發的管道,希望大家都能多關心身旁的人。偶像李玟與老友仔仔都傳出過世消息,讓紀言愷相當難過。(圖/林士傑攝)HowZ則說國小時就知道李玟,大讚她是華語音樂的先驅,「不敢說她影響我很深,但她對整個音樂圈絕對是非常重要的。」由於李玟生前患有憂鬱症,HowZ坦言身為音樂創作者,身旁也不少這類的患者,因此他對憂鬱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會去關心這些好友,並要注意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狀況。七朵花的仔仔日前也傳出過世消息,享年僅35歲,紀言愷過去為K ONE的一員,與七朵花同屬喬傑立娛樂,提到以前與仔仔一起在公司練習,「她比我還小,我跟薇如、喬恩都是當年戰友,這幾天詢問狀況,這麼多年來,她(仔仔)也許一直面對很有壓力的事,我不是本人不方便說太多,每個人都有需要關注的一面,有時候多關心身邊朋友、多聊天,走向大自然。」HowZ因鼻竇問題影響唱歌,便決定動手術。(圖/林士傑攝)HowZ去年動了鼻竇炎手術,原本鼻竇的問題會影響到他唱歌,導致他唱歌的狀態非常差,音準及咬字都沒辦法很準確地掌握,開完刀後狀況真的改善很多,「原本味道完全聞不到,自從開完刀開始聞到,非常珍惜,會去香水專櫃先聞一遍,每天噴不同香水,對味道很敏感,聞一次就會記得。」◎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鼻孔塞住、沒有嗅覺? 恐是慢性鼻竇炎與鼻息肉惹禍!
一名40歲男性,長期受鼻竇炎症狀所苦,不僅沒了嗅覺,張口呼吸更是常態,但由於害怕手術後可能引起的出血與不適,遲遲不肯至醫院接受治療。當他某次在洗臉時發現,竟然甚至可用手指摸到塞住鼻孔的鼻息肉,才終於下定決心進行手術治療。經過鼻竇內視鏡手術搭配導航系統,手術過程十分順利,術後隔日已經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嗅覺也於1至2個月恢復,終於脫離多年鼻竇炎所苦。台灣氣候潮濕 慢性鼻竇炎盛行率高台灣人口密集、空氣汙染嚴重,加上濕度較高,使慢性鼻竇炎為國內近年常見的疾病之一,因常合併過敏性疾病,使得慢性鼻竇炎的盛行率高於其他國家。林口長庚耳鼻喉部鼻科傅嘉祥醫師表示,慢性鼻竇炎常見症狀包含鼻塞、嗅覺下降、流膿鼻涕、鼻涕倒流、慢性咳嗽、頭痛或臉部脹痛等症狀。各個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尤其北台灣孩童因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高,症狀可能導致孩童張口呼吸、長期張口呼吸造成齒列紊亂或臉型改變、夜間咳嗽、睡眠障礙、白天精神不佳而影響學習。傅醫師也指出,過敏的孩童或家中具二手菸環境更有較高機率引起慢性鼻竇炎;而環境方面,工作經常接觸粉塵、揮發性化學原料、燃燒的煙灰粒子、本身抽菸或暴露於二手菸的成人也是慢性鼻竇炎的高危險族群,若症狀持續大於12週,則為慢性鼻竇炎;若藥物治療無法有效控制,就可能需要手術介入治療。鼻竇內視鏡手術 鼻腔治療新主流早年慢性鼻竇炎手術經掀唇入路,顏面結構破壞性大,術後患者臉腫麻情況嚴重;近二十年鼻竇內視鏡手術已經是治療主流,無疤痕且有效降低出血風險、減少住院及復原天數,但仍有千分之一到四的比例可能產生眼眶內或顱內傷害,造成複視、視力下降、腦脊髓液鼻漏、腦膜炎等。因此,美國耳鼻喉科頭頸外科學會制定導航系統使用指引,針對病灶延伸至額竇或蝶竇,鼻竇腫瘤,病灶位置靠近顱底、眼眶、視神經或內頸動脈,瀰漫性鼻息肉,解剖構造變異,修補腦脊髓液鼻漏,病灶延伸至後篩竇,復發再次手術的個案,可利用導航系統的介入,使手術更精準,降低手術風險,提升安全性。手術導航如Google map 精準治療不迷路傅嘉祥醫師分享,導航系統能夠精準立體定位手術器械尖端的位置,擴大手術範圍,縮短手術時間,減少麻醉暴露與出血量,於手術時輔助醫療團隊不在複雜的鼻腔及鼻竇的空間內迷路,幫助病灶完整移除,降低復發的機會。他表示,「導航系統就像開車Google map一樣,即使開車技術佳,但有導航後能夠更準確地且縮短抵達目的所耗的時間。」透過導航系統輔助,讓手術團隊治療時更有信心,對於病人也是一種保障。慢性鼻竇炎得及早治療 維持生活品質傅嘉祥醫師補充,慢性鼻竇炎並不罕見,成人或孩童可能受到影響。除鼻部症狀外,鼻塞導致長期張口呼吸可能改變孩童臉型或造成暴牙、或是成人口臭,也可能併發中耳炎或中耳積水影響聽力,或因疾病影響睡眠品質,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工作或情緒,內分泌失調有礙生長發育等。建議若有症狀,應尋求醫師診斷,及早治療,避免長期症狀對健康以及生活品質造成不良影響。
專家教你如何區分鼻竇炎、感冒、鼻過敏 及早診斷、精準治療
30多歲國標舞教練經常鼻塞、鼻涕濃稠,原以為是感冒,直到鼻塞嚴重到難以呼吸,且喪失嗅覺、聞不到瓦斯漏氣而身陷危險,就醫才得知是嚴重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而且息肉竟然跟拳頭一樣大!台彎鼻科醫學會秘書長戴志展指出,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鼻塞、流鼻涕症狀相似,關鍵差異在於「感冒鼻涕無色黏稠、過敏性鼻炎鼻涕清澈水狀、鼻竇炎會出現黃綠色濃稠鼻涕」,提醒民眾若有上述情況,應盡速就醫檢查與治療。鼻竇炎是因為感染或體質等因素引起發炎反應,造成鼻腔及鼻竇黏膜發炎、鼻竇口阻塞。估計台灣約有15-20%、超過300萬人罹患慢性鼻竇炎,而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是鼻竇炎類型中的「困難治療類型」。老是鼻塞流鼻涕 如何區分鼻竇炎、感冒、鼻過敏?如何及早發現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警訊呢?戴志展表示,鼻竇炎的臨床症狀多樣且缺乏特異性,大部分症狀跟感冒、過敏性鼻炎類似,很容易混淆,如果未能正確辨別及早診斷,治療預後將大受影響。不同於感冒無色黏稠鼻涕或過敏性鼻炎的清澈水狀鼻涕,典型的鼻竇炎會出現黃綠色濃稠鼻涕,且伴隨黃鼻涕倒流、咳嗽、或兩頰或前額脹痛等症狀。而且,一症狀持續般感冒大多會在1、2週就能痊癒,但鼻竇炎的黃膿鼻涕常常是超過2週以上,持續超過1個月為急性鼻竇炎,持續3個月以上則屬於「慢性鼻竇炎」。戴志展強調:「拖越久越難治療!」一般的急性鼻竇炎,若能及早正確診斷,多數經藥物治療都可改善;但若是超過3個月,鼻竇黏膜開始變化,細菌「築牆」保護自己,一般藥物不易穿透,需要用「尖端武器」,也就是內視鏡手術才可能清除乾淨。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恐難治療 手術後半年復發率3成5! 台彎鼻科醫學會理事長葉德輝表示,鼻竇炎若未完全治好,導致鼻黏膜長期發炎,就可能長出息肉,即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台灣慢病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盛行率約占20-33%。文獻指出,病友因鼻塞引起的睡眠障礙風險高2倍以上,90%患者出現嗅覺會味覺改變,且嗅覺喪失導致發生危險事件的風險增加3倍,嗅覺完全喪失者有較高的憂鬱、焦慮以及恐懼症風險,連帶工作生產力也受影響。另外,部分病友可能併發眼眶蜂窩組織炎、腦膜炎、腦膿瘍等嚴重併發症。臨床治療慢性鼻竇炎方針為「先內科再外科」,先以鼻噴或口服類固醇藥物治療,嚴重者再進行鼻竇內視鏡手術,目的是移除阻塞鼻竇之異生組織或鼻息肉,擴大鼻竇開口,提供鼻腔及鼻竇足夠的通氣與引流。然而,葉德輝分享一份追蹤長達10年的報告,針對健保資料庫中逾6萬名接受內視鏡鼻竇炎手術的患者進行分析,發現將近15%慢性鼻竇炎患者在6年內二度接受手術。原因包括術後追蹤不足、自我照護不佳與持續抽菸,也與第二型發炎反應為主的慢性鼻竇炎密切相關。國外研究顯示,8成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病友屬於第二型發炎反應的體質,術後半年復發比率高達3成5。若合併氣喘者,再手術的風險相對高。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 生物製劑減少反覆手術之苦 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病友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為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呢?葉德輝指出,只要透過抽血或息肉切片化驗,符合三項指標中的一項,即屬於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組織嗜酸性球≧10/hpf血液嗜酸性球 ≧250/μLIgE總量≧100 IU/mL這群病友過去常受復發與手術之苦,但隨著醫藥進步,現今可考慮搭配自費生物製劑治療,精準鎖定引發第二型發炎反應的驅動因子,抑制其訊息傳遞,阻斷發炎反應,有助逾6成病友在半年內恢復嗅覺,改善逾5成鼻塞程度,減少復發、反覆手術及使用口服類固醇的機率逾7成,鼻息肉體積也縮小約4成,大幅提升整體生活品質。鼻病預後2關鍵:及早診斷、精準治療台彎鼻科醫學會指出,鼻子是人體執掌呼吸與嗅覺功能的重要器官,外觀小小一個,卻包括鼻腔與上頜竇、篩竇、額竇和蝶竇等4對鼻竇,加上連結的神經網絡錯綜複雜,同一症狀的背後疾病可大可小,若是讓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甚至可能造成鼻息肉的增生或是影響到下呼吸道(如胸腔、肺部)的健康。因此,有慢性鼻病的病友應提高警覺,盡快諮詢鼻科專科醫師,才能及早正確診斷與精準治療,保有較佳的預後。
男子擤鼻涕噴出「12公分紗布」 竟是14年前手術遺留
太離譜了!中國江蘇有一名29歲王姓男子,日前擤鼻涕時,竟擤出一條12公分的紗布,但是另一端仍和傷口連在一起,只好到醫院檢查,手術後順利取出。原來是他在14年前接受鼻竇炎手術,醫生忘記把紗布取出,目前男子準備申請醫療事故鑑定。事情發生在2008年6月,王男做了鼻竇炎手術,出院後正常回診,醫生也沒告知鼻子裡面有紗布沒取,過了大約10年,他感覺鼻子怪怪的,再度到醫院檢查,發現鼻腔內有一塊東西,當時還詢問醫生是否要重新做手術,但醫生表示不需要,「正常保養就行了」。王男14年前做鼻竇炎手術,遺留紗布在鼻腔內。(圖/翻攝自微博)直到最近,王男擤鼻涕的時候,赫然發現鼻子跑出一條紗布,由於另一端卡在傷口內,沒辦法取出,他只好到醫院就診,好在手術過程十分順利,成功拿出紗布。他透露下周會到市醫院把病例印出來,做醫療事故鑑定,涉事醫院則回應稱需要調查。王男打算做醫療事故鑑定。(圖/翻攝自微博)消息曝光後,引發一番熱議,不少網友都嚇傻,「人命關天啊,做醫生真的要有醫德才行,太恐怖了」、「像這個算是責任事故」、「胡搞瞎搞的醫生」、「醫者仁心,良心呢?」、「恐怖,這醫生也太不靠譜了」。還有許多人好奇,「不會吧,鼻子裡頭堵了14年」、「難道沒覺得不舒服嗎」、「10幾年沒有異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