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倒流
」 鼻竇炎 鼻塞 感冒 咳嗽 過敏性鼻炎徐若瑄爆罹癌!8年前富尪爆欠債她被迫復出 霸氣喊:從未想做富太太
49歲的女神「鋼鐵V」徐若瑄今(6)日被《鏡週刊》爆出年初罹患甲狀腺癌,已動完手術,恢復健康。徐若瑄稍早也在IG上證實,並喊話粉絲「我現在很好喔!」,她在2014年遠嫁給新加坡富商李雲峰,婚後育有一子Dalton,眾人原以為女神成功嫁入豪門一生幸福時,李雲峰的公司卻驚爆破產危機,徐若瑄甚至傳出是因此積極復出,而當時她曾表示「從沒想做貴太太」。徐若瑄2014年嫁給李雲峰。(圖/報系資料照)徐若瑄10年前與身家上億的李雲峰結婚,對方當時有過一段婚姻和兩名女兒,兩人婚後,徐若瑄隔年產下一子,2016年復出拍廣告代言、出新書,據傳是因為丈夫的新加坡馬可波羅海運集團有財務危機,資金缺口高達59億台幣,12個月內到期的債務逾43億台幣。當時,徐若瑄喊話自己並未想過要當貴婦,唯有和另一半攜手打拚才能腳踏實地過生活。李雲峰的公司不斷傳出財務危機,但徐若瑄一路力挺。(圖/翻攝自臉書)徐若瑄當時發文表示,從小到大努力工作撐起一個家,只有懷孕時不得不臥床停工,結婚後沒想過要引退,因為覺得女人仍應該要有自己的事業工作,才能成就對自己的肯定,而這樣的價值觀婚前婚後都沒改過,她也表示:「幸福不等於錦衣玉食」。她更指出,自己的夢想就是遇到一位對生活、工作、家庭都認真的好老公,兩人攜手努力去經營家庭、面對生活,「很感謝先生和婆家一路支持我,去做我喜歡的事,從未給我任何壓力。」言下之意,是自己心甘情願為了另一半復出工作。李雲峰的公司不斷傳出財務危機,但徐若瑄一路力挺。(圖/報系資料照)未料徐若瑄去年底與李雲峰離婚,原因是克服不了彼此差異,除此之外,兩人身在異地也是一大問題,再加上2021年李靚蕾暗指出軌王力宏,最終導致兩人分道揚鑣,而徐若瑄這幾年除了忙著照顧家庭,還要兼顧演藝事業、學業,常常睡不到5個小時,簡直「蠟燭多頭燒」。徐若瑄4 年前因慢性鼻炎導致鼻涕倒流,耳鳴變得更加嚴重,上節目還會暈眩,擔心是否耳中風、暈眩症,甚至懷疑得鼻咽癌。後來徐若瑄連續去看4個醫生,才被告知是身體過勞。2021年,她曾在限動透露腹脹、貧血、臉色蒼白、頭暈、視線模糊,又突在臉書PO出躺在醫院的照片,事後她在臉書證實,「我因為子宮裏的腺瘤長大,導致非經期間連續幾日大量出血不止,血紅素&鐵嚴重不足,有昏倒危險,需緊急入院處理」,經過醫生的治療加術後補充鐵質,等一切都穩定,才發文報平安。想不到4年後,徐若瑄驚傳罹患甲狀腺癌,她以自身的經歷,呼籲大家要定期固定做健檢,「畢竟有些問題,身體不會感到不適,但需要去處理的」,她也向廣大粉絲「小翅膀」們報平安,「別擔心,我現在很好喔,也謝謝所有關心的朋友,我們都要平安健康,快樂幸福」。
一堆人都在咳嗽!醫列「7大症狀」示警:別拖了快就醫
近期流感及新冠肺炎疫情逐漸上升,許多人都出現咳嗽等症狀。對此,醫師特別提醒,咳嗽除了急性呼吸道感染外,也可能是其他健康問題的徵兆,若咳嗽持續超過8週,建議接受胸部X光檢查,若咳嗽伴隨「7大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異常呼吸聲、發燒等等,應該立即前往就醫,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臉書粉絲專頁「長安醫院」近日發文表示,咳嗽是胸腔科門診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咳嗽的病人占了胸腔科門診的40%,而依據咳嗽持續的時間,可以將咳嗽分成3類,每類的常見病因各不相同,這3類分別為:1、急性咳嗽:症狀持續不到3週,最常見的原因是急性呼吸道感染。2、亞急性咳嗽:症狀持續3至8週,通常是呼吸道感染後未完全恢復。研究顯示,近一半的亞急性咳嗽不需特殊治療即可自行恢復。3、慢性咳嗽:症狀持續超過8週,常見病因包括鼻涕倒流、氣喘和胃食道逆流。醫師表示,慢性咳嗽較常見於女性,因女性的咳嗽反射敏感性較高。此外,醫師也指出,咳嗽也可能是其他健康問題的徵兆,包括非哮喘性嗜酸性粒細胞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腫瘤、異物、間質性肺病等。若咳嗽持續超過8週,建議接受胸部X光檢查;若如果咳嗽又合併呼吸困難、異常呼吸聲、發燒、胸痛、咳血、咳出黃綠色黏液、咳嗽加重或持續超過10天,請立即就醫。最後醫師也提醒,咳嗽雖然是常見的症狀,但不能因此輕忽,先了解咳嗽的原因和持續時間,有助於更好地應對和治療。
這幾個月都狂咳?引一票人崩潰+1 網曝:買止咳的特別多
一名網友日前在網路上發文,表示自己前陣子得新冠,一開始咳嗽都不嚴重,反而後來好了才開始狂咳。原PO還指出,他日咳夜咳「琵琶膏啊、咳藥水啊都狂吞,還是咳不停」還影響到了睡眠,貼文一出立刻引起大批網友共鳴,紛紛表示「我也是這一個月一直咳欸,莫名癢」、「這個月來買止咳的真的特別多」。一名網友日前在PPT中以「有人這幾個月都狂咳嗎?」為題發文,表示他前陣子得了新冠「沒喉嚨痛就累累的一直想睡覺,也不算咳得很嚴重」結果後來好了之後,反而開始狂咳「日咳夜咳,琵琶膏、咳藥水啊都狂吞,還是咳不停。」原PO透露,因為這樣的情況,還影響到了他的睡眠,且2個月前他也才因為得流感咳到不行。因此他便好奇詢問「也有人同病相憐嗎?」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紛紛留言表示「我也是這一個月一直咳欸,莫名癢」、「我啊!咳到喉嚨好痛、好癢,一直咳忍不住」、「這個月來買止咳的真的特別多」、「我!感覺胸腔肺部變得很弱QQ得流感」、「我也是欸!我以為只有我這樣沒救了」。也有網友建議「西醫照X光看有無病變,西藥若無效看健保中醫,開類清冠應該很快就好了」、遇到咳不停的情況最好就是去胸腔科檢查了」、「去看西醫,記得解釋病情,不要只看一次,要不斷回診追問題,因為可能有其它原因造成咳不停」、「弄個洗鼻器看看,也許有點鼻涕倒流」。
單側鼻塞是「鼻竇炎還是鼻過敏」? 醫授判斷方式
一名42歲的陳先生,左側鼻孔鼻塞及黃鼻涕半年,於診所就醫多次,症狀仍未緩解,前往耳鼻喉科做內視鏡檢查後,發現為左側鼻腔巨大息肉。據了解,陳先生平時有抽菸習慣,無其他慢性疾病,接受了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簡稱FESS)之後,鼻子功能恢復正常,重新體驗順暢呼吸的美好,而病理檢查結果為良性息肉,也讓陳先生安心不少,藉此機會戒菸,一舉數得。單側鼻竇疾病 多與牙齒相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郭乃文指出,單側鼻竇疾病很多跟牙齒相關,病患如果有單側黃鼻涕、單側鼻塞、頭痛等,要小心齒源性鼻竇炎,最好同時請牙醫師協助診療。此外,單側鼻竇炎可能的診斷還有黴菌感染、良性及惡性腫瘤等,必要時須接受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清除病灶,得到確切的病理診斷,以治療疾病,緩解症狀。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 恢復快、降低復發及併發症機率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是一種透過內視鏡技術治療鼻竇疾病的微創手術,用於治療鼻竇炎、鼻息肉、鼻腫瘤等等。手術目的主要是清除鼻腔及鼻竇內的病灶,改善鼻竇的通氣功能、減輕鼻塞及發炎症狀。郭乃文說明,內視鏡手術相對傳統手術傷口較微創,透過不同角度的內視鏡更增進手術視野,手術中可搭配不同角度的微創旋轉刀頭及鼻科手術器械,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降低復發及併發症機率,也讓病患康復時間縮短,早日回歸正常生活。鼻竇炎、鼻過敏分不清 這樣判斷兩者差異鼻竇炎及鼻過敏是民眾常常分不清楚的診斷。郭乃文表示,鼻竇炎指的是有黃鼻涕、可能併發息肉,症狀有鼻塞、黃鼻涕、鼻涕倒流、咳嗽、眼睛周圍脹痛、嗅覺減退等等,嚴重者則有顱內及眼睛症狀,例如:頭痛、複視;鼻過敏則是鼻甲或鼻黏膜肥厚,常見症狀有鼻塞、流鼻水、鼻子癢、眼睛癢。鼻過敏的人常常會說兩隻鼻子輪流鼻塞,分不清楚有沒有鼻竇炎,這時候可以就醫接受鼻咽喉內視鏡檢查,直接看鼻腔裡的狀況來判斷。郭乃文建議,有鼻塞、鼻涕症狀應儘早就醫,確定診斷,才能用適當的藥物或手術治療疾病,以避免產生相關併發症。
長新冠症候群引發免疫系統紊亂 慢性咳嗽與感冒咳嗽治療有差別
按世衛組織(WHO)的定義,長新冠症候群是在新冠狀病毒感染後3個月內發生的一些徵候,恐怕會長達一年以上。按各國的統計,約有9大器官系統引發的10大以上的症狀,可能仍有病毒殘存、潛伏在人體某些角落,而這些病毒仍會感染某些細胞引發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雖經過一段時間,急性症狀減輕,但整體的發炎尚未平復而有長期的後遺症,並可能造成後續的不健康老化及多種慢性病。可能的原因有4到6個,但比較重要的有2,一是免疫系統紊亂,炎性反應產生的不正常蛋白或病毒感染後的抗體附在細胞上使自身對抗該抗體產生症狀,另一是從休眠病毒的重新激活和病毒誘導的自身免疫反應。 新冠疫情前的門診常遇到慢性咳嗽的案例,按美國胸腔病學會的定義,咳8週以後的為慢性咳,常被醫生當鼻涕倒流、逆流性食道炎、呼吸道過度敏感反應及非典型的哮喘發作等原因,而空污或霾害危害人體是因浮懸微粒小於百萬分之一的2.5公尺之直徑的顆粒,可以進入肺泡在局部產生發炎或進入血流到肺、心、神經系統引發發炎反應,而發炎反應產生的細胞肽、自由基及極小顆粒引起的發炎反應,產生的物質循環全身引起惡性循環的發炎反應,產生更多的自由基攻擊組織細胞,當呼吸道過敏反應準備好之後,因吸入髒空氣、溫差改變、情緒反應等引發咳嗽,因一般止喘的症狀治療阻止不了發炎的繼續與加重,尤其咳嗽是反射反應,持續咳可激發該反射系統的C型神經纖維分泌神經肽(细胞肽)而致持續的發炎,稱為呼吸道過度敏感反應。哮喘的病患,呼吸道過度敏感反應必然存在,但有此反應的人不一定有支氣管性哮喘產生,故使用哮喘的治療(如擴張劑)不見得有效,治療的原則是消除發炎。目前最有效的抗發炎物質是類固醇,但因醫生患者都擔心月亮臉、水牛背、容易皮下出血及免疫力低下而不敢使用,其實在上個世紀的研究,使用治療劑量超過5天才有腎上腺的抑制作用使免疫力下降、細菌感染,按其生理分泌的高峰在早上8點及下午4點,但服用後半小時,血中濃度開始發揮作用,可維持24到36小時,因此,有效的證據不必等到5天後,以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的案例治療,只24到36小時,由氧合狀態就可得知是否奏效。2023年2月份,一位25歲女性及一位27歲女性病患,打過疫苗、確診新冠病毒感染,咳嗽尤其是夜咳,在新店某大醫院治療兩個月,仍持續咳嗽,2024年2月某天一位男性約30餘歲,也是咳嗽,在家附近的地區醫院治療咳嗽超過1個月,也是無效,3位經使用抗發炎的類固醇及抑制咳嗽有效的止咳藥水治療後,都獲得去除慢性咳嗽的效果。因此,在疫情期間,不管是新冠徵候群、疫苗副作用,和發炎有關的呼吸道過度敏感反應,都要注意抗發炎的處置,正如對 COVID-19感染的處理,不是細菌學、不是病毒學,是免疫學,最後強調的是叔本華的哲學(病毒物種間的平衡或愛人如己的宗教觀),但慢性咳嗽不以抗發炎為主軸治療,就比較難了!
出國旅遊後「類流感症狀」纏身 中醫辨證治療對症下藥
31歲的周小姐年初至國外旅遊,返台隔天就出現了鼻塞、咽喉癢等症狀,原本以為只是單純感冒,不料一覺醒來出現了畏寒、胸悶、咳嗽、高燒不退且伴隨全身痠痛無力等症狀,自行服用退燒藥後仍有頭痛、喉嚨疼痛、劇烈咳嗽及全身倦怠等類流感症狀,求診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陳淑儀醫師,治療一周後,不適症狀改善許多,後續持續調養,恢復身體機能。陳淑儀醫師表示,中醫將類流感視為一種「感冒」。中醫對於「感冒」的定義為,受到風邪或時行病毒侵襲,引起肺衛功能失調,造成鼻塞、鼻涕、頭痛、發熱、畏寒…全身不適的外感疾病。陳淑儀醫師指出,一般感冒因四季皆會發生,故又稱「四時感冒」,六淫邪氣風、寒、暑、濕、燥、火為主要病因,通常以風邪為首、互相兼夾為病,常見冬季夾寒、夏季夾熱,而成風寒、風熱之證,治療以解表藥為主,根據其病邪屬性選擇荊防敗毒散、銀翹散、香薷飲等藥物治療。 而新冠肺炎、流感則偏屬時行病毒造的「時行感冒」,有較強傳染力。除了常見的風寒及風熱邪氣之外,也常兼具濕邪,因而出現畏寒、疲憊、關節肌肉痠痛、腹瀉、病情難癒等濕勝之證,治療可選擇羌活勝溼湯、藿香正氣散、甘露消毒丹等藥物以祛濕邪。 許多疾病都會出現類流感症狀,在中醫辨證上也分寒熱虛實等不同證型,每個人治療的藥物及時間長短也不相同,需要醫師多方面的評估。陳淑儀醫師表示,周小姐經診斷起初為風寒型,但不久就化熱了。因此治療期間必須密切注意證型及症狀的變化,以隨時調整藥物。一週後周小姐病況已有明顯改善,但後續還是有鼻涕倒流、咽癢咳嗽情形,仍持續調養治療,讓身體狀況恢復。 陳淑儀建議,平常可使用黃耆大棗泡茶,一天約300-500c.c.,可以益氣固表、增強免疫力,但若有感冒症狀或是火氣較旺者則不適合飲用。此外,充足睡眠、適度的運動及均衡飲食也能增加自己的正氣。平時到人多場所記得配戴口罩,並且多清潔雙手,季節交替、溫差大時也要注意保暖,才能預防呼吸道疾病感染。
開唱倒數29小時 周蕙喉嚨出狀況「感冒一個月了」
美聲歌后周蕙於2月24、25日一連兩天於高雄衛武營歌劇院舉辦「大玩樂家3《小蟲&簡文彬&周蕙 跨樂衛武營音樂會》」,今(23日)她出席彩排記者會,透露自己過年期間感冒至今尚未完全痊癒,笑說:「希望老天爺保佑我29小時順利康復,給我最好的聲音狀態。」出道25年首度以跨界古典樂形式、用不插電方式重新演繹「創作大師」小蟲的12首經典作品,周蕙說更為了這次演出,自《2024超級巨星紅白藝能大賞》演出後就暫停所有工作,專心準備衛武營演出,沒想到過程中卻還是不小心感冒,讓她十分擔心自己明、後兩天的演出表現。出道25年的周蕙,首次以界古典樂形式,演唱小蟲老師的12首經典作品。(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陳建豪提供)透露本身就有過敏性鼻炎的,近期更是每天起床都鼻涕倒流,讓周蕙一度擔心自己是不是確診?她表示前幾年曾經因為講話過多導致失聲很久,很害怕悲劇重演,所以前陣子都不敢放聲練習,直到本周一進錄音室正式彩排才開口唱歌。周蕙也表示,準備這麼久希望能有最好狀態,「往好的方面來想,至少不是演出當天出狀況,所以我趁著過年休假努力養病,也對我的醫生下最後通牒,還請醫生幫我把藥加重一點,務必在這個周末前讓我恢復到最好狀況」。「大玩樂家3《小蟲&簡文彬&周蕙 跨樂衛武營音樂會》」特別以古典樂重新架構小蟲多首膾炙人口創作,周蕙將演唱包括鄭怡的〈小雨來得正是時候〉、林憶蓮的〈玫瑰香〉、張惠妹〈我可以抱你嗎〉、潘越雲〈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等12首小蟲的經典歌曲。
兒童反覆感冒勿輕忽! 嚴重恐會併發肺炎和鼻竇炎
一名4歲男孩林小弟連續咳嗽一個月,原本家長以為是一般感冒,因為家族有過敏史,感冒時有陸續服用診所開立的感冒藥及抗生素,但仍未好轉,之後發燒由媽媽帶至臺北醫院兒科,由兒童感染專科楊子毅醫師檢查。結果確定併發肺炎和急性鼻竇炎。系列病毒檢查 肺炎又鼻竇炎楊子毅醫師表示,檢查時發現林小弟鼻塞鼻音嚴重、喉嚨有許多黃膿鼻涕倒流,精神活力不太好,透過聽診發現痰音很重,進一步進行身體檢查和照X光,確定是併發肺炎和急性鼻竇炎,且經過病毒檢查,林小弟鼻腔中感染的肺炎鏈球菌還具有抗藥性。所幸在安排林小弟住院之後,透過抗生素治療、搭配口服藥物與蒸氣輔助化痰及抽吸鼻涕等治療,在四天後即緩解所有症狀順利出院,返家後繼續服用短期抗生素,一週後回診檢查確定已完全痊癒。盡快接種疫苗 注意呼吸喘息楊子毅醫師說明,肺炎鏈球菌平時會帶原在健康人的鼻腔中,在感冒嚴重時細菌增長形成疾病,是經常造成五歲以下兒童感染肺炎、鼻竇炎及中耳炎等感冒併發症的細菌,也有一定的機率再造成侵襲性的血液和腦部感染,但近年常規疫苗施打之後,細菌帶原率及嚴重病例已減少許多,因此呼籲家長盡快帶孩子接種流感疫苗,提升免疫力,並要經常留意檢查孩子是否有呼吸道敏感,例如鼻過敏或氣喘,也要觀察孩子是否有呼吸喘或是精神胃口下降。透過多方位的控制及呼吸道保養、施打常規疫苗,留意孩子狀況,讓孩子能在症狀初期及早就醫,若有發燒症狀不能大意,盡快就醫,讓醫師能針對細菌感染選正確的抗生素和劑量以對症下藥有效治療,預防呼吸道感染並提高兒童免疫力,降低感染機會及減輕症狀。小心免疫負債 把握早期治療楊子毅醫師提醒兒科門診出現許多免疫負債的小病人,例如久咳不癒、反覆發燒、吃不好、睡不好,孩子感冒不容易痊癒,或是感覺快好轉卻又突然發燒,也有孩子經常在半夜咳不停,甚至因精神與胃口一路下降,嚴重至半夜急診掛號、住院才緩解惡性循環,使孩子與家長身心俱疲。這些「免疫負債」的病人對所有病毒都缺乏免疫力,容易受到疾病侵襲。由於身體抵抗力低,當受到許多病毒輪番攻擊時,就可能出現「感冒好久怎麼還沒好」的狀態,而這不一定是原本的感冒病毒所造成的,所以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感冒很久無法痊癒,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由醫師進一步檢查。
選後一開口聲音「分岔」破音? 醫:聲音休養注意少碰「這個」
總統大選昨天(13)剛落幕,許多民眾在大選期間激情吶喊,嗓音因此出了問題,醫師振興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張智惠表示,近期聲帶急性受傷的患者增加了將近2~3成,可以透過聲音休養恢復,期間可以正常說話,但這段期間須注意不要喝含糖飲料,要多喝開水。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最近適逢選舉及尾牙季,許多民眾會大聲嘶吼,因此近期聲帶急性受傷的患者增加了將近2~3成,加上天氣變冷,也是新冠及感冒盛行的季節,張智惠表示,如果已有呼吸道感染的民眾,甚至已經造成長期咳嗽及鼻涕倒流等狀況,又持續急性使用聲音,小心變成永久性的聲音傷害。 她表示,聲帶有表面和深層的地方,裡頭也分布微血管,大聲嘶吼可能造成聲帶表面微血管破裂,聲帶也會瘀青血腫,或有產生水泡的風險,進而影響「發聲」,然而選舉過後最常見的症狀是聲帶急性發炎,有可能是聲帶表面變得比較粗糙,主要原因是聲帶表面碰撞太用力造成的發炎,不過可以透過休養而自行修復。 她表示,聲音休養不代表是完全不能說話,或是只能講氣音,只要正常說話並不會傷害喉嚨,這段期間要注意不要喝含糖飲料,還要多喝開水。 她說明,急性聲帶受損患者,女性的聲音較多會變得低沉,像是大叔的菸酒嗓,男生則是聲音「分岔」破音,無法正常發聲。 她建議,選舉過後3到5天,民眾可以自行觀察聲音,要是聲音異常的狀況沒能改善,可以至耳鼻喉科做聲帶內視鏡檢查。
季節交替「過敏三兄弟」出現! 中醫師給「3建議」有效改善
奇奇是氣喘兒,平日容易咳嗽、流鼻水、鼻塞、眼睛及鼻癢等,尤其早上起床和夜間鼻塞嚴重,容易夜咳影響睡眠;若下雨多日、環境潮溼,還會導致氣喘不定時發作。經醫院小兒過敏中西醫合療門診治療後,幾乎不再夜咳,氣喘也穩定控制,就連早上起床亦不會一直擤鼻水。過敏三兄弟 常見這些原因導致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林莉華醫師表示,常見過敏疾病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故被稱為「過敏三兄弟」,這三種疾病可能單獨出現,或兩種、三種合併出現在過敏體質患者身上。過敏疾病的原因除了先天遺傳,還與後天的環境、季節氣候、生活習慣、過敏原暴露及情緒壓力等因素相關。過敏苦不堪言 疾病特性一次看林莉華醫師進一步解釋過敏的疾病特性:.過敏性鼻炎常見症狀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通常伴隨眼癢、鼻癢、喉嚨癢、鼻涕倒流等狀況。好發高峰為學齡期,但學齡期之後,可能仍會有症狀。.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持續性的皮膚炎,且會反覆發作,典型症狀為皮膚紅疹、濕疹狀、皮膚增厚苔蘚化、脫皮、滲出組織液等。通常好發於小兒,但在成年人中也會發生,與遺傳或生活環境息息相關。若年紀小於2歲,好發於臉、頭皮、四肢外側(伸側);若為2歲至青少年時期,則好發於頸部、四肢內側(屈側)。.氣喘的主要症狀有陣發性呼吸困難、呼吸延長、咳喘、呼吸有喘鳴聲等,常常因吸入刺激物質、感染、接觸過敏原等情形而引發。此外,氣溫變化過大也很容易發作,且以夜間和凌晨居多。防範過敏發作 日常3點提醒針對過敏體質,林莉華醫師提供幾點生活習慣與飲食的建議:一、少吃生冷食物,如寒性水果、冰品及冰飲二、避免接觸過敏物質,常見過敏原為塵蟎、黴菌、狗毛、貓毛等三、經常換洗寢具,避免使用地毯、布/絨布沙發,窗簾則盡量採用百葉窗,並適時使用除濕機、空氣清淨機等
治療喘咳2個月沒好轉 5大成因恐釀不可逆病症「菜瓜布肺」
天氣轉涼,從秋季轉為冬季是大部分過敏兒的疼痛期,加上新冠疫情剛過,民眾時不時喉嚨發癢乾咳幾聲,若經醫生治療超過兩個月以上,咳嗽的情況仍未改善,要小心特發性肺纖維化病症「菜瓜布肺」可能已經纏身,症狀包含呼吸急喘、容易疲憊,以及肺部變成如菜瓜布般粗糙,且一旦病發便不可逆。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俗稱「菜瓜布肺」,屬於一種少見的疾病,每10萬人中,約有14~43人患此疾病, 目前全球共有約300萬名患者。台灣聯安診所胸腔科醫師蔡哲龍表示,健康的肺柔軟且有彈性,一但纖維化,就再也無法回復,最後變成如菜瓜布一樣粗糙,而肺纖維化多從咳嗽開始,症狀包含呼吸急喘和容易感到疲憊。治療後超過2個月,咳嗽症狀如果仍未改善,就建議進一步檢查。蔡哲龍進一步指出,肺纖維化的原因,主要是嚴重或反覆的發炎,造成肺部組織不停進行修補並開始結痂、硬化,最後喪失氣體交換功能。成因分成5大類,包括細菌和病毒或黴菌感染導致肺部發炎、胃食道逆流或鼻涕倒流反覆嗆咳、透過呼吸道進入肺部的有害物質、疾病治療以及自體免疫疾病。要預防「菜瓜布肺」的方法,除了長期追蹤自身健康外,蔡哲龍也提醒民眾要遠離生活中的危險因子,像是戒掉香菸與電子菸;有自體免疫病史者,應積極治療與追蹤;使用藥物或疾病治療,要了解可能的副作用;工作環境需暴露粉塵風險者,則需改善工作環境與使用保護器具。蔡哲龍也表示,保持居住的空氣品質,避免環境極度乾燥或潮濕,也建議接種流感和肺炎疫苗,同時保持運動習慣、充足睡眠,最後補充抗氧化維生素的食物。
38歲男左耳悶確診鼻咽癌 醫曝4危險因子
一名38歲男性自述因左耳耳悶一周,遲遲未改善前往就醫,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醫師張弘檢查後發現對方「中耳積水」,且近期並沒有游泳或潛水情況,由於在此年紀發生單側中耳積水並不尋常,安排對方做鼻咽內視鏡檢查,後續竟診斷出鼻咽癌第2期,須接受化療。耳鼻喉科醫師張弘日前在臉書粉絲團上分享病例,指出一位38歲男性主訴左耳耳悶一周,曾求診治療未改善,經他檢查發現是中耳積水,進一步詢問,發現病人並無游泳或潛水,也無抽菸或鼻咽癌家族病史,由於這個年紀發生單側中耳積水「不尋常」,後續安排鼻咽內視鏡檢查切片化驗後,沒想到驚見鼻咽部左側有明顯腫瘤,甚至已經大到阻塞耳咽管開口,確診鼻咽癌,須接受化學放射線治療。根據台灣癌登資料庫,每年約有超過1500位新診斷的鼻咽癌患者,鼻咽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發現時已經偏末期。張弘進一步提醒,鼻咽癌好發於亞洲人,和基因遺傳、鼻咽病毒感染、飲食(尤其富含亞硝酸鹽的食物,如香腸臘肉)及抽菸有關。張弘表示,鼻咽癌最常見症狀包括,頸部腫塊、流鼻血、鼻塞、鼻涕倒流、鼻音增加。另外,耳部症狀部分,據研究統計,約有30%新診斷的鼻咽癌患者合併中耳積水,因此成年人有中耳積水時,須考慮鼻咽癌可能性;腦神經學症狀部分,約有8%至12%的病人因為鼻咽癌侵犯腦神經(最常見為第6對腦神經受侵犯,導致複視),而出現腦神經學症狀。醫師提醒,成年人出現單側耳悶持續未改善時,建議盡快找專科醫師檢查,避免延誤治療。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醫師張弘於個人臉書分享自身觸碰案例。(圖/擷取自臉書耳鼻喉科張弘醫師)
換季災難1/「病菌輪攻」鼻竇炎患者激增5成 過敏兒當心!每3人就有1人中鏢
疫情解封後,民眾脫下口罩回歸日常生活,讓流感、腸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有機可趁,時值換季,兩者形成惡性循環下,鼻過敏就醫人數直線上升,甚至惡化成鼻竇炎,藝人王心凌日前坦承自己因鼻竇炎「吃藥吃到吐」。醫師表示,「近來鼻竇炎求診人數激增5成以上,不少是嬰幼童。」根據健保資料顯示,最嚴重時每3名幼童中就有1人罹病,當細菌沿著血管感染眼窩時,就可能重創視力、甚至惡化成失明。台灣是海島型國家,濕熱的環境加上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令不少民眾飽受鼻竇炎之苦,然疫情爆發後,就醫人數明顯減少。據健保資料,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鼻竇炎就醫人數約430萬人,平均每5人有1人,疫情爆發後人人口罩戴緊緊,呼吸道感染機率迅速下降,鼻竇炎就醫人數更是銳減,2020年降為302萬人、2021年為223萬人。如今疫情解封,愈來愈多人脫下口罩,一場鼻竇炎風暴已悄然爆發。儘管健保署尚未公布最新數據,但不少耳鼻喉科醫師臨床上發現,鼻竇炎患者迅速激增。「真的差很多,跟前幾年疫情相比,鼻竇炎患者最近至少增加5成以上!」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莊碧焜說。台灣一年就有逾百萬人因鼻竇炎就醫,藝人王心凌日前也透露自己因鼻竇炎「吃藥吃到吐」,大吐苦水。(圖/趙文彬攝)鼻竇是指一些圍繞在眼眶及鼻腔周圍的頭骨空腔,這些空腔都跟鼻腔相通,會分泌黏液,滋潤並過濾吸入的空氣。「鼻竇炎的發生原因,主要是過敏、或病毒、細菌或黴菌感染,而現在的孩子鼻過敏的比例非常高,再加上校園本來就容易感染各種病菌,鼻黏膜很容易受刺激而發炎腫脹,若病況沒控制好,鼻竇開口堵塞就容易滋生細菌,當分泌物愈堆愈多、愈來愈濃稠,就變成鼻竇炎。」莊碧焜說。據健保資料顯示,鼻竇炎在幼童和31~40歲青壯年特別普遍,不論疫情前後,0到10歲兒童因鼻竇炎就醫的比率最高,最嚴重時,每3個小孩中就有1名患有鼻竇炎,且病況甚至會持續至長大。花蓮一名7歲男童日前右眼突然又紅又腫,父母原以為是過敏,沒想到越腫越大,甚至嚴重到眼睛睜不開,就醫檢查才發現是急性鼻竇炎引發眼窩感染、同時壓迫視神經。花蓮慈濟耳鼻喉科副主任周昱甫表示,眼眶與鼻竇有互通的血管,因此細菌會經由血管進入眼眶引發感染,男童當時視力只剩0.2,若不緊急處理恐有失明風險。周昱甫提醒,如果感冒持續2周未癒,又有鼻塞、黃綠色濃稠鼻涕時,就要當心罹患鼻竇炎,一般可以藥物、抗生素治療,若效果不佳可採取內視鏡手術。莊碧焜說,其實多數人患有鼻竇炎而不自知。「很多人以為出現黃鼻涕才是鼻竇炎,其實如果時常鼻涕倒流、耳朵悶塞、莫名頭痛、說話有鼻音,都可能是鼻竇炎的症狀,建議進一步檢查。」
20多歲男鼻塞3年 開刀被醫拉出「陳年紗布」:味道就像往生老鼠
一名22歲男子由於鼻塞且有黃鼻涕3年多,服用抗生素、跑遍多間醫院都沒有用,日前卻在一次檢查意外得知,鼻竇開口有被像是骨頭的「異物」擋住。後來醫師為他手術期間,竟從鼻竇拉出一團有如往生老鼠味道的陳年紗布,感到非常驚訝。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該名22歲男子左側鼻子鼻塞且有黃鼻涕3年多,雖有前往各大醫院看診,也曾洗過鼻子與吃抗生素、用鼻噴劑治療,情況仍未好轉,於是再度就醫,就被發現左邊鼻竇開口有黃鼻涕倒流喉嚨,且因症狀持續多年,符合慢性鼻竇炎診斷標準。之後男子去到合作醫院進行電腦斷層檢查,結果顯示左邊鼻竇蓄膿,其餘鼻竇都很正常。不過,陳亮宇在男子左邊的鼻竇開口看到,疑似有被像是骨頭的「異物」擋住,推測正因如此,他才罹患鼻竇慢性炎,建議接受鼻竇內視鏡手術解決這個問題。不料,陳亮宇在為男子手術期間,才剛打開鼻竇開口,「一股惡臭就從鼻孔跑出來,味道超像之前躲在天花板內往生的老鼠。」陳亮宇透露,當時透過器械從他鼻竇拉出一塊乾硬的東西,仔細一看竟是一團陳年紗布。當下陳亮宇心想「應該不是男子那麼調皮,會把紗布塞到鼻子裡面吧」?後來就請男子仔細回想「紗布為何而來」?這才透露,曾有拔過左邊上排的智齒,當時牙醫師請他咬著紗布止血,回家一覺醒來發現「咬在嘴裡的紗布怎麼不見了」?最初想說是被吞下肚了,就也沒太在意,沒過多久左邊鼻子開始鼻塞、流綠鼻涕,以為感冒沒好,不斷去買藥局藥品服用,結果病況越發嚴重。至於為何男子原本咬在嘴巴的紗布,卻會掉到鼻竇裡面?陳亮宇指出,由於上排牙齒的牙根與鼻竇底部互為「鄰居」,而在拔完智齒當下,很有可能出現鼻竇、牙齦相通的情況,儘管這種情況發生機率不高,民眾仍需提高警覺。
他鼻塞半年不見好!醫一照「半臉灰整片」搖頭:侵蝕到骨頭了
不少人都會有鼻塞症狀,小心恐是癌症警訊!一名50歲中年男子被左側鼻塞困擾了半年之久,加上睡覺時經常鼻涕倒流決定就醫,醫師一查才發現,電腦斷層影像竟「鼻腔灰整片」,左側鼻腔長滿癌細胞,判定罹患鼻竇癌。「持續的單側鼻塞就必須要特別注意!」 開業耳鼻喉科診所院長陳亮宇在臉書粉專分享診間案例,該名男病患長期左側鼻塞,但因工作忙碌便自行購買成藥服用,一拖就是大半年,直到最近症狀惡化影響睡眠,這才在家人的催促之下前來就醫。50歲男子長期左側鼻塞,就醫才發現「鼻腔灰整片」長滿癌細胞,確診為惡性鼻竇癌。(圖/擷取自Facebook/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陳亮宇表示,起初使用內視鏡檢查時,發現左邊鼻腔黏膜雖然完整,但是鼻竇開口的地方十分腫脹,懷疑可能是黴菌性鼻竇炎,沒想到2天後電腦斷層掃描一照,讓他瞬間倒吸一口涼氣,「影像中,灰色的部分都是腫瘤長出來的地方,範圍很大而且有非常明顯的『骨頭侵蝕』,這個都是非常明顯的『惡性腫瘤』的特徵」,經切片檢查確診為惡性鼻竇癌中的「扁平細胞上皮癌」。對此,陳亮宇提醒,若發現持續性「單側鼻塞」,務必尋求專業的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檢查,因為不只可能是鼻竇炎,最怕的是罹患鼻竇癌,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
感冒好了仍咳不停…醫解答慢好原因 1症狀恐是從頭到腳「任何疾病」
感冒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咳嗽、打噴嚏、喉嚨痛、流鼻水等是常見症狀,不過有許多民眾發現,明明感覺快好了,卻還是咳個不停。對此,醫師就解釋背後原因,更提醒假如只有咳嗽,可能是「全身的任何疾病」導致,建議就醫治療。陳亮宇醫師向《ETtoday健康雲》透露,一般感冒通常5~7天症狀就會減緩,咳嗽之所以咳很久,是因為病毒入侵人體從「鼻子→喉嚨→氣管」,氣管恢復速度較慢,容易因些許刺激(過敏原,冷空氣,鼻涕倒流,氣管痰液,甚至胃酸逆流等)就誘發咳嗽,惡性循環造成好不容易長好的氣管上皮「又被咳掉」,痰卡在該處引發喉嚨癢,就會一直咳,所以咳嗽才最慢好。基本上,只要用對藥物,咳嗽就會緩解。特別注意的是,若只有咳嗽,而沒有其他感冒症狀,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從頭到腳的任何疾病」都可能導致咳嗽。陳亮宇指出,曾有患者吃完飯後咳嗽,檢查發現是腦部退化、帕金森氏症導致進食嗆咳,也有患者晚上睡覺咳嗽,診斷為氣喘。他提醒,若感冒超過1周都沒好,務必就醫治療。
鼻孔塞住、沒有嗅覺? 恐是慢性鼻竇炎與鼻息肉惹禍!
一名40歲男性,長期受鼻竇炎症狀所苦,不僅沒了嗅覺,張口呼吸更是常態,但由於害怕手術後可能引起的出血與不適,遲遲不肯至醫院接受治療。當他某次在洗臉時發現,竟然甚至可用手指摸到塞住鼻孔的鼻息肉,才終於下定決心進行手術治療。經過鼻竇內視鏡手術搭配導航系統,手術過程十分順利,術後隔日已經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嗅覺也於1至2個月恢復,終於脫離多年鼻竇炎所苦。台灣氣候潮濕 慢性鼻竇炎盛行率高台灣人口密集、空氣汙染嚴重,加上濕度較高,使慢性鼻竇炎為國內近年常見的疾病之一,因常合併過敏性疾病,使得慢性鼻竇炎的盛行率高於其他國家。林口長庚耳鼻喉部鼻科傅嘉祥醫師表示,慢性鼻竇炎常見症狀包含鼻塞、嗅覺下降、流膿鼻涕、鼻涕倒流、慢性咳嗽、頭痛或臉部脹痛等症狀。各個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尤其北台灣孩童因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高,症狀可能導致孩童張口呼吸、長期張口呼吸造成齒列紊亂或臉型改變、夜間咳嗽、睡眠障礙、白天精神不佳而影響學習。傅醫師也指出,過敏的孩童或家中具二手菸環境更有較高機率引起慢性鼻竇炎;而環境方面,工作經常接觸粉塵、揮發性化學原料、燃燒的煙灰粒子、本身抽菸或暴露於二手菸的成人也是慢性鼻竇炎的高危險族群,若症狀持續大於12週,則為慢性鼻竇炎;若藥物治療無法有效控制,就可能需要手術介入治療。鼻竇內視鏡手術 鼻腔治療新主流早年慢性鼻竇炎手術經掀唇入路,顏面結構破壞性大,術後患者臉腫麻情況嚴重;近二十年鼻竇內視鏡手術已經是治療主流,無疤痕且有效降低出血風險、減少住院及復原天數,但仍有千分之一到四的比例可能產生眼眶內或顱內傷害,造成複視、視力下降、腦脊髓液鼻漏、腦膜炎等。因此,美國耳鼻喉科頭頸外科學會制定導航系統使用指引,針對病灶延伸至額竇或蝶竇,鼻竇腫瘤,病灶位置靠近顱底、眼眶、視神經或內頸動脈,瀰漫性鼻息肉,解剖構造變異,修補腦脊髓液鼻漏,病灶延伸至後篩竇,復發再次手術的個案,可利用導航系統的介入,使手術更精準,降低手術風險,提升安全性。手術導航如Google map 精準治療不迷路傅嘉祥醫師分享,導航系統能夠精準立體定位手術器械尖端的位置,擴大手術範圍,縮短手術時間,減少麻醉暴露與出血量,於手術時輔助醫療團隊不在複雜的鼻腔及鼻竇的空間內迷路,幫助病灶完整移除,降低復發的機會。他表示,「導航系統就像開車Google map一樣,即使開車技術佳,但有導航後能夠更準確地且縮短抵達目的所耗的時間。」透過導航系統輔助,讓手術團隊治療時更有信心,對於病人也是一種保障。慢性鼻竇炎得及早治療 維持生活品質傅嘉祥醫師補充,慢性鼻竇炎並不罕見,成人或孩童可能受到影響。除鼻部症狀外,鼻塞導致長期張口呼吸可能改變孩童臉型或造成暴牙、或是成人口臭,也可能併發中耳炎或中耳積水影響聽力,或因疾病影響睡眠品質,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工作或情緒,內分泌失調有礙生長發育等。建議若有症狀,應尋求醫師診斷,及早治療,避免長期症狀對健康以及生活品質造成不良影響。
專家教你如何區分鼻竇炎、感冒、鼻過敏 及早診斷、精準治療
30多歲國標舞教練經常鼻塞、鼻涕濃稠,原以為是感冒,直到鼻塞嚴重到難以呼吸,且喪失嗅覺、聞不到瓦斯漏氣而身陷危險,就醫才得知是嚴重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而且息肉竟然跟拳頭一樣大!台彎鼻科醫學會秘書長戴志展指出,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鼻塞、流鼻涕症狀相似,關鍵差異在於「感冒鼻涕無色黏稠、過敏性鼻炎鼻涕清澈水狀、鼻竇炎會出現黃綠色濃稠鼻涕」,提醒民眾若有上述情況,應盡速就醫檢查與治療。鼻竇炎是因為感染或體質等因素引起發炎反應,造成鼻腔及鼻竇黏膜發炎、鼻竇口阻塞。估計台灣約有15-20%、超過300萬人罹患慢性鼻竇炎,而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是鼻竇炎類型中的「困難治療類型」。老是鼻塞流鼻涕 如何區分鼻竇炎、感冒、鼻過敏?如何及早發現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警訊呢?戴志展表示,鼻竇炎的臨床症狀多樣且缺乏特異性,大部分症狀跟感冒、過敏性鼻炎類似,很容易混淆,如果未能正確辨別及早診斷,治療預後將大受影響。不同於感冒無色黏稠鼻涕或過敏性鼻炎的清澈水狀鼻涕,典型的鼻竇炎會出現黃綠色濃稠鼻涕,且伴隨黃鼻涕倒流、咳嗽、或兩頰或前額脹痛等症狀。而且,一症狀持續般感冒大多會在1、2週就能痊癒,但鼻竇炎的黃膿鼻涕常常是超過2週以上,持續超過1個月為急性鼻竇炎,持續3個月以上則屬於「慢性鼻竇炎」。戴志展強調:「拖越久越難治療!」一般的急性鼻竇炎,若能及早正確診斷,多數經藥物治療都可改善;但若是超過3個月,鼻竇黏膜開始變化,細菌「築牆」保護自己,一般藥物不易穿透,需要用「尖端武器」,也就是內視鏡手術才可能清除乾淨。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恐難治療 手術後半年復發率3成5! 台彎鼻科醫學會理事長葉德輝表示,鼻竇炎若未完全治好,導致鼻黏膜長期發炎,就可能長出息肉,即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台灣慢病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盛行率約占20-33%。文獻指出,病友因鼻塞引起的睡眠障礙風險高2倍以上,90%患者出現嗅覺會味覺改變,且嗅覺喪失導致發生危險事件的風險增加3倍,嗅覺完全喪失者有較高的憂鬱、焦慮以及恐懼症風險,連帶工作生產力也受影響。另外,部分病友可能併發眼眶蜂窩組織炎、腦膜炎、腦膿瘍等嚴重併發症。臨床治療慢性鼻竇炎方針為「先內科再外科」,先以鼻噴或口服類固醇藥物治療,嚴重者再進行鼻竇內視鏡手術,目的是移除阻塞鼻竇之異生組織或鼻息肉,擴大鼻竇開口,提供鼻腔及鼻竇足夠的通氣與引流。然而,葉德輝分享一份追蹤長達10年的報告,針對健保資料庫中逾6萬名接受內視鏡鼻竇炎手術的患者進行分析,發現將近15%慢性鼻竇炎患者在6年內二度接受手術。原因包括術後追蹤不足、自我照護不佳與持續抽菸,也與第二型發炎反應為主的慢性鼻竇炎密切相關。國外研究顯示,8成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病友屬於第二型發炎反應的體質,術後半年復發比率高達3成5。若合併氣喘者,再手術的風險相對高。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 生物製劑減少反覆手術之苦 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病友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為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呢?葉德輝指出,只要透過抽血或息肉切片化驗,符合三項指標中的一項,即屬於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組織嗜酸性球≧10/hpf血液嗜酸性球 ≧250/μLIgE總量≧100 IU/mL這群病友過去常受復發與手術之苦,但隨著醫藥進步,現今可考慮搭配自費生物製劑治療,精準鎖定引發第二型發炎反應的驅動因子,抑制其訊息傳遞,阻斷發炎反應,有助逾6成病友在半年內恢復嗅覺,改善逾5成鼻塞程度,減少復發、反覆手術及使用口服類固醇的機率逾7成,鼻息肉體積也縮小約4成,大幅提升整體生活品質。鼻病預後2關鍵:及早診斷、精準治療台彎鼻科醫學會指出,鼻子是人體執掌呼吸與嗅覺功能的重要器官,外觀小小一個,卻包括鼻腔與上頜竇、篩竇、額竇和蝶竇等4對鼻竇,加上連結的神經網絡錯綜複雜,同一症狀的背後疾病可大可小,若是讓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甚至可能造成鼻息肉的增生或是影響到下呼吸道(如胸腔、肺部)的健康。因此,有慢性鼻病的病友應提高警覺,盡快諮詢鼻科專科醫師,才能及早正確診斷與精準治療,保有較佳的預後。
嬰兒感冒鼻塞怎麼辦? 醫授「吸鼻器」使用七撇步
防疫措施鬆綁加上免疫負債,近期許多嬰幼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流感或過敏,寶寶鼻涕堵塞鼻腔、整夜哭鬧該如何處理?恩主公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許登欽建議,家長可使用吸鼻器將鼻涕引流出來,手動式小巧易攜,電動式吸力強效但須小心別傷害到鼻黏膜,只要掌握7項重點,即可緩解寶寶不適。流鼻涕、鼻塞都是生病或過敏常見的症狀,使病人難以順暢呼吸,尤其夜間躺下鼻涕倒流更是不舒服,嬰幼兒不會擤鼻涕,如因堵塞鼻腔,便容易引起感染和發炎導致粘膜腫脹變成「鼻塞」,除了會降低飲食慾望,晚上也會哭鬧不易入睡。因此,使用吸鼻器將鼻涕引流出來,可以緩解寶寶的不適,改善症狀。吸鼻器有哪些種類?手動式:手動式吸鼻器價格便宜、操作簡單、體積較小且方便攜帶,常見的有按壓式或口吸式,主要是利用負壓原理將鼻涕吸引出來。但吸力較弱且不容易消毒清洗,尤其家長使用口吸式要注意,若吸入寶寶的鼻涕,容易被傳染病毒與細菌。電動式:電動式吸鼻器靠電力驅動幫浦產生吸力,可產生較大的吸力,操作方便,但使用時需小心不要傷害到寶寶的鼻腔黏膜,建議先使用較低的吸力,反覆少量吸取,減少吸力對耳膜的負擔降低不適感。另因噪音較大,可能使寶寶懼怕而排斥。雖然適度吸出鼻涕,對症狀緩解有幫助,但若鼻腔黏膜出現受傷紅腫及流鼻血的情況,就不建議再繼續使用了,這時候應該交由醫師判斷處理。通常洗澡後、睡前或是鼻涕量累積太多的時候,適度地幫小寶寶吸出鼻涕,就可以改善呼吸及睡眠品質。使用吸鼻器七大重點一、先確定寶寶鼻塞的原因是鼻涕太多還是黏膜腫脹造成,若是鼻涕太多可使用吸鼻器,但若是黏膜腫脹則不適用。二、吸鼻涕時要把寶寶固定好,以免寶寶掙扎受傷。三、使用電動式吸鼻器要從最小吸力開始,慢慢反覆少量吸取,1次吸取約3秒鐘,勿求快速強力抽吸,以免傷害到寶寶的鼻黏膜。四、吸鼻器效能除了負壓的強弱之外,吸頭與鼻孔的密合度也很相關,選擇適合的吸頭,可與鼻孔密合產生有效負壓,且不會過度深入鼻道傷害到黏膜。吸頭的位置應放置在鼻道中央而不接觸到鼻黏膜。五、鼻涕黏稠不易抽吸時,可以先給寶寶吸加熱潮濕的空氣(例如洗澡時的蒸氣),當洗完澡、鼻涕稀釋後再使用吸鼻器。六、鼻涕太黏稠時,也可滴3-5滴生理食鹽水滴到鼻腔中,鼻涕稀釋後較易抽吸。七、一旦寶寶顯露出疼痛表情或有流血,應立即停止。醫材安心三步驟 一認二看三會用無論是手動式或電動式吸鼻器,皆屬於第一等級醫療器材。許登欽說明,醫材產品需有許可證字號,家長使用前應先詳閱說明書再謹慎使用。若孩子年紀較大,可與他溝通同意後再使用吸鼻器,可減少孩子對醫材的懼怕與抗拒。吸鼻器可以協助紓緩寶寶的不適,但非治療的必要程序,若是生病相關醫療問題仍應與醫師討論用藥治療。食藥署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吸鼻器時,可以參考「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只要掌握以下3個小撇步,即可正確且安心使用合法的醫療器材。第一:「認」識此類產品是醫療器材。第二: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其標示。第三:在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依說明書刊載的方式「正確使用」醫療器材。
鼻塞、嗅覺喪失!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困擾多 術後生物製劑助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慢性鼻竇炎相當常見,一般會以藥物治療改善症狀,但有部分病人症狀遲遲無法獲得改善,治療後鼻竇炎仍反覆發作,導致黏膜增生,產生病態性的黏膜組織,發展成所謂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過去,這類病人只能反覆手術搭配類固醇治療,但台灣鼻科醫學會已有新的治療指引共識。義大醫院頭頸部腫瘤外科主任王誌群表示,病人若接受過鼻竇內視鏡手術後復發,且符合第二型發炎過敏體質、使用口服或鼻腔沖洗類固醇無效等情況,可考慮搭配生物製劑治療,有助降低復發、反覆手術的機率。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 嗅覺異常困擾多鼻竇炎依發病時間可分為「急性鼻竇炎」和「慢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的病人發病時間通常超過3個月,鼻黏膜長期處在發炎狀態甚至產生鼻息肉,受到的影響也更多、更長久。王誌群主任指出,台灣約有15-20%的慢性鼻竇炎患者,其病因通常是因鼻中膈彎曲、空污、吸菸、過敏性鼻炎、潛在遺傳性疾病、免疫異常等導致鼻竇炎反覆發作,而合併有氣喘共病、第二型發炎過敏體質者,則較容易有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狀況。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以成人較多,病患常有鼻塞、鼻涕倒流、臉部腫脹悶痛、嗅覺或味覺異常甚至喪失、頭痛、眼窩脹痛、聽力部分受影響及睡眠障礙等症狀。王誌群主任特別提到,約有6-7成的病人有嗅覺問題,成人患者常會抱怨吃東西沒有味道、聞不到香水味等,影響生活品質;嚴重嗅覺喪失甚至可能讓自己暴露在聞不到瓦斯味的危險事件風險之中。術後不斷復發好挫折 生物製劑輔助治療新利器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一般會先以類固醇鼻噴劑、抗組織胺等藥物治療,一旦治療無效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產生副作用,就會利用鼻竇內視鏡手術切除鼻竇、清除息肉,改善鼻竇通氣、引流等生理功能。不過,王誌群主任指出,通常難治型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多屬於第二型發炎反應,也和鼻息肉復發及氣喘共病有關。即使術後用類固醇治療有部分功效,但病人常因類固醇副作用及病症控制效果不彰,藥物服從性不高,很快又復發需再次手術,不只病人辛苦,身為開刀的醫師其實也蠻挫折的。對於這些病人來說,除了傳統藥物和手術之外通常需要更多的治療選項。生物製劑主要由蛋白質組成,可透過調控特定細胞激素(cytokine)來改善發炎。王誌群主任說明,台灣鼻科醫學會針對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成年患者提出治療共識,若做過鼻竇內視鏡手術又復發,影像檢查有雙側鼻息肉,且以下5項條件符合3項就建議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包含:有第二型發炎反應的證據,包含組織嗜酸性球≧10/hpf,或血液嗜酸性球≧250/μL或IgE總量≧100 IU/mL使用全身性類固醇無效(一年≧2次療程,或長期(> 3個月)使用低劑量類固醇),或有全身性類固醇禁忌症顯著影響生活品質,如:SNOT-22鼻及鼻竇疾病生活評估量表≧40分嗅覺明顯喪失有氣喘共病生物製劑治療問世,有助術後更快地縮小鼻息肉體積,改善鼻腔阻塞、嗅覺喪失,還可減少大約7成的復發以及反覆手術的機率,讓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在治療上不再有太大的挫折感。王誌群主任建議,病友應尋求專業協助,搭配影像學檢查、抽血檢測,並和醫師充分討論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