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內視鏡手術
」以為只是小感冒鼻塞一週 內視鏡一看竟發現「倒生性乳突瘤」
一名40歲男子日前因鼻塞一週而求診,原以為只是感冒,鼻腔也無明顯腫脹化膿症狀,但經鼻咽內視鏡檢查後,才發現是長出了腫瘤。對此,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提醒,如果是持續性的鼻塞、流鼻血、頭痛、臉部脹痛或嗅覺異常,可能不只是簡單的過敏症狀,仍建議儘早就醫檢查狀況。張弘醫師於臉書粉專分享了一個案例,表示該男子的腫瘤是從鼻腔的下鼻甲長出,也由於是早期發現,後續便接受了鼻內視鏡手術切除,化驗結果為「倒生性乳突瘤」(inverted papilloma)。張弘醫師透過鼻咽內視鏡發現了患者下鼻甲的腫瘤。(圖/翻攝自張弘個人網站)他介紹道,「倒生性乳突瘤」經研究指出約有40%和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相關,而這個名詞於1854年被提出,好發於鼻腔及鼻竇,發生率為每年10萬分之1,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其臨床症狀可能為鼻塞、流鼻水、嗅覺異常、流鼻血、頭痛、臉部脹痛等等,約有4至23%的患者是為無症狀,並於偶然間發現。張弘醫師提到,倒生性乳突瘤雖為良性腫瘤,但會侵蝕骨頭,更有約7%會合併惡性腫瘤鱗狀上皮癌,因此還是建議及早手術將其完整切除並化驗。另外,由於倒生性乳突瘤的復發機率有0至50%,手術後仍應持續門診進行內視鏡追蹤。
肢端肥大症難揪出 恐短命5到10年
50歲的陳先生最近二年來容貌外觀產生不小的變化,一開始額頭及下巴變得突出,鼻子與手也變大,儘管身高沒有改變,但鞋子越穿越緊、越換越大雙,就醫發現罹患「肢端肥大症」。醫師指出,肢端肥大症是因為腦下垂體腫瘤分泌過多的生長激素,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臟器增生膨大而影響功能,平均壽命恐減少5到10年。馬偕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俊達說明,肢端肥大症是一種少見疾病,發生率大約每百萬人有2到11人,原因是腦下垂體腫瘤分泌過多的生長激素;由於病程進展速度慢,患者不易發現,病人手腳會逐漸變大、額頭突起、鼻子變大,也會有多汗多油、皮膚變粗及性功能障礙等問題。不僅如此,由於臟器會隨著內分泌異常而增生膨大,若沒有及時發現並治療,平均壽命約減少5到10年。黃俊達指出「膨大的臟器是回不去了」,因此第一要務是設定停損點,避免臟器繼續膨大;由於肢端肥大症患者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肥大,因舌頭肥大也容易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因此規律追蹤回診是十分重要的。陳先生經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後,接受核磁共振影像檢查,進一步定位腦下垂體腫瘤。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詹雲凱表示,過去像陳先生這樣需要腦部手術的病人,要在頭部劃下一道長長的手術傷口,取下大範圍的頭骨後才能切除腦部腫瘤,現在透過腦瘤微創手術以及經鼻內視鏡顱底手術,具備「最大範圍切除」與「最小程度破壞」兩大特點,可免於開顱手術。黃俊達表示,陳先生接受手術後,大手大腳與外觀變化情況已逐漸改善,目前仍持續在門診追蹤。一般而言,肢端肥大症患者多半由內科醫師發現,並需要整合外科醫師進行手術治療,接著再由內科醫師追蹤與長期觀察,因此醫療團隊的組成陣容也格外堅強。詹雲凱提醒,由於每位病人腦瘤位置與大小均不相同,也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使用微創手術來切除腦瘤,解決腦部腫瘤的問題需要明確的診斷與充分的檢查,再搭配良好的精良的外科手術,才能解決病灶。
左眼飄過白影嚇傻!醫揭鬼影真相 他開完刀「性能力神奇激增」
嘉義一名50多歲的江姓男子有糖尿病史,2年前視力開始減退,原本不以為意,不料最近卻頻繁看到詭異白影,還以為自己撞鬼,甚至為此跑到廟裡拜拜。直到就醫檢查後,醫生查出江男的腦下垂體長了一顆腫瘤,經手術移除腫瘤,患者不僅不再看到「鬼影」,就連性能力也大幅改善,讓他驚訝不已。據了解,江男前陣子因左眼視力衰退到眼科診所檢查,原本懷疑是度數增加,不料配了新眼鏡也沒有改善,只有遠處才能看得清楚,後來更瞄到白影閃過,轉過頭又隨即消失,由於時值農曆七月,患者一時間還以為自己看見鬼影,嚇得趕緊到廟裡拜拜,之後又陸續到眼鏡行驗光,最後才前往大林慈濟醫院檢查。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陳金城透露,江先生除了視力出問題,性功能也有障礙,整整一年無法行房;經核磁共振檢查,他發現患者的腦下垂體有一顆大小超過5公分的腫瘤,已嚴重壓迫到視神經,才會導致視力減退、性功能障礙等一連串症狀,所幸接受鼻內視鏡手術移除腫瘤後,病人已擺脫白影並重振雄風。陳金城表示,多數腦下垂體腫瘤是由內分泌不平衡引起,好發於成年人,有時會造成泌乳激素分泌增加,若是女性可能出現不孕、無生理期症狀;男性則有女乳症、陽痿等可能性;治療方面,醫生通常會依照是否有分泌激素或壓迫視神經判斷,狀況輕微可透過藥物治療,部分則需要進行手術或輔助電療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