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棘皮症
」 黑色棘皮症 糖尿病身體6部位黑黑的不是髒!醫師示警:恐是糖尿病 高危險族群曝光
現代人飲食習慣偏好重口味,長期攝取高油、高鹽、高糖食物,導致台灣每年罹患糖尿病的人數居高不下,長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一。皮膚科醫師透露,有些人脖子、腋下特別暗沉、粗糙,常誤以為是身體沒洗乾淨,很可能是患有「黑色棘皮症」,原因和內分泌異常、惡性腫瘤等有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尤其常見。皮膚科醫師王佑鑫在臉書表示,有些人脖子、腋下特別暗沉、粗糙,常誤以為是沒洗乾淨,當心很可能患有「黑色棘皮症」。黑色棘皮症會在皮膚的屈側部位,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出現棕色至灰黑色的增厚和粗糙感,在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的人群中較為常見,特別是2型糖尿病患者,家族遺傳、內分泌異常、藥物、惡性腫瘤也可能是原因。醫師說明,黑色棘皮症的患處皮膚摸起來觸感粗糙,以及呈現深色,嚴重時還夾帶異味,很容易被他人誤以為沒洗乾淨,常出現在特定部位的皮膚皺摺處,像是頸部、腋下與大腿內側,甚至手肘、膝蓋、指關節也是好發處。皮膚科醫師透露,有些人脖子、腋下特別暗沉、粗糙,常誤以為是身體沒洗乾淨,很可能是患有「黑色棘皮症」。(圖/翻攝自皮膚專科 王佑鑫醫師臉書)王佑鑫指出,「黑色棘皮症」多半是胰島素濃度過高或內分泌異常,引起肌膚的角質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異常增生,導致局部皮膚變得粗糙與深黑色樣,也可能與遺傳因素或特定藥物的使用相關,常見成因包括多囊性卵巢、體重過重、藥物誘發、糖尿病、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糖、異常膽固醇等)。治療方面,醫師建議,體重過重、代謝症候群等患者,應認真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內分泌異常患者首先要治療疾病,才能改善肌膚;若是藥物誘發,必須與主治醫師討論調整配方,切記不能擅自停藥、減藥或改藥;排除上述原因,水楊酸、果酸換膚、雷射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症狀,有需要時可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診斷,透過藥物或醫美治療改善。
全台糖尿病患者突破250萬 醫曝「7大無痛症狀」有這情形累血糖恐已失控
全台灣糖尿病患者已突破250萬人,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周建安指出,當血糖超標時,全身的血管及器官「就像泡在糖水裡」,會快速地誘發各種病變。糖尿病在抽血診斷前,不妨可以觀察是否有「7種無痛症狀」,若是一直覺得燥熱又疲累「血糖已經開始進入不可控制的程度」,要有所警覺。初日診所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周建安在YouTube頻道中分享, 若是怕自己罹患糖尿病?他建議可先試著自我評估是否有以下「7大無痛症狀」。1.皮膚變黑若有嚴重的胰島素阻抗,往往會在皮膚皺摺處,如脖子、腋下開始出現皮膚變黑變厚的「黑色棘皮症」,原因在高胰島素阻抗的情況下,糖分和胰島素作用,造成皮膚角質增生和膠原蛋白破壞,產生黑色棘皮症。有這個狀況就得開始懷疑糖尿病的可能。2.吃多喝多頻跑廁所當血糖不斷往上爬升,身體要把毒素排出,就會讓人頻頻跑廁所,由於糖分經由尿液排出,在排尿過程中大量水分跟著排出,因此會變得容易口渴,加上這麼多糖分流失,代表吃進的食物沒被身體好好地吸收和利用,造成會想吃甜食的念頭,當有上述症狀時,代表血糖開始異常。3.容易感到疲憊當血糖從小便中開始大量流失,身體能量就會開始不足,慢慢感到疲勞、倦怠,同時又伴隨脫水,讓人覺得燥熱易累,這暗示著血糖開始進入不可控制的程度,必須就醫。4.尿道感染很多人發現得到糖尿病食,不是因為尿道感染問題,而是馬桶周邊開始「長螞蟻了」,這是尿液中糖分太多,而大量糖分從小便中排出,假如水分又攝取不足,容易在尿道中滋生細菌,引發反覆的尿道感染。5.視力模糊病變持續性高血糖還會使眼睛角膜開始水腫,視野模糊看不清楚,糖尿病本身也容易引發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甚至青光眼。6.體重突然下降若是突然快速消瘦且伴隨著越來越疲勞與倦怠,可能就是糖尿病所導致,嚴重高血糖會造成脫水,體重快速下降,短短2個月可下降超過10公斤,這樣的體重驟減不會對體脂肪、肌肉有任何幫助,反而會越來越累須盡速就醫,否則可能會出現低血壓,甚至昏迷。7.傷口難癒合糖尿病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血管中流的就不是血而是糖了,高糖分適合細菌大量增生,也會因糖毒的影響造成免疫細胞無法有效抵達傷口清除細菌,這時身上容易產生大大小小的傷口卻又難以癒合。有這狀況就是糖尿病後期,要找醫師治療。周建安提醒,若出現上述症狀不用太過焦慮,因為糖尿病的診斷仍需靠抽血,應盡快就醫安排抽血檢驗飯前血糖、飯後血糖及3個月血糖平均值糖化血色素,當抽血驗出飯前血糖大於126mg/dL、飯後血糖大於200mg/dL、糖化血色素大於6.5%,才會被診斷為糖尿病。
國小女童「脖子黑黑」 洗好幾次都沒用 醫一看:內分泌失調
如果發現脖子後面一片黑黑,怎麼洗都洗不掉,並不是因為髒,有可能是因為身體出問題了。小兒科醫師王韋力分享,一對母女來掛門診,詢問醫師為何女兒脖子後方的黑垢洗不掉,他推測女孩可能罹患「黑色棘皮症」,替女孩抽血檢查後發現血糖、血脂出現紅字,BMI甚至超過30。王韋力醫師最近在節目《醫師好辣》中提到,當時那對母女進來時,手上都拿著一杯珍珠奶茶,體態較為豐腴,媽媽表示,女兒脖子後面黑黑一塊一塊的都洗不乾淨,就連一天洗好幾次或是拿海綿、菜瓜布來刷都還是刷不掉,也因為這樣媽媽常常被老師抱怨「為何不洗乾淨再來學校」,女兒的同學也會覺得女孩髒髒的不想跟她一起玩,便詢問醫師是否有美白相關的兒童藥膏可以擦。王韋力醫師當下發現女孩除了脖子黑以外,腋下也都粗粗黑黑的,便推測女孩得了「黑色棘皮症」,抽血一看BMI不僅超標,三高中的血糖和血脂全都亮紅燈,甚至比一般成年人還高。王韋力解釋,會得到「黑色棘皮症」可能是內分泌出了問題,有得時候也會好發在荷爾蒙失調、胰島素分泌異常以及罹患卵巢疾病時。王韋力醫師提醒這位媽媽,應該要注意孩童飲食,減少重糖、重鹹、重油的食物,並且多運動減少胰島素阻抗,同時他也特別提醒女孩媽媽應該要以身作則,跟著女兒一起注意飲食健康。還好3至6個月後,女孩脖子及腋下的黑垢逐漸變淡,抽血報告的紅字也逐漸恢復正常。他呼籲,「黑色棘皮症」無論什麼年齡都有可能會得到,若發現自己脖子、腋下總是黑黑的,應儘速就醫檢查。
9歲弟「脖子黑一片」體重也超標 醫照超音波驚呆:中度脂肪肝
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小華(化名)在學校體檢後,媽媽拿到轉介單,告知小華脖子處有明顯的黑色棘皮症,體重量測也超過標準,建議至兒童內分泌科進行評估。小華媽媽上網查詢發現,黑色棘皮症與糖尿病相關,非常擔心,因為家族中爺爺、奶奶也都有糖尿病,很擔心小華會不會得到糖尿病。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小兒科潘妤玟醫師表示,門診中詢問小華的飲食、運動、睡眠等狀況,發現他的飲食型態缺乏營養均衡的正餐、精緻澱粉及油炸類食物攝取過多、缺乏運動、晚睡等。進一步檢查發現有輕微血脂異常,肝功能輕微上升;血糖及糖化血色素數值雖正常,但胰島素數值偏高;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有中度脂肪肝。醫生交代小華一定要好好注意飲食並且多運動,脖子上的黑色棘皮症則要等到體重控制才會慢慢消失,接下來也會定期追蹤小華的抽血數值。潘妤玟指出,黑色棘皮症是胰島素阻抗在皮膚上的臨床表徵,其黑色素沉澱常見於皮膚皺摺處,如脖子背部、腋下及跨下。在兒童內分泌科因「黑色棘皮症」求診孩童,身體質量指數(BMI)往往過重或肥胖。研究顯示,兒童時期肥胖會增加日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疾病的危險。肥胖同時也是性早熟的危險因子,特別是快速進展的性早熟可能會影響成人身高。除此之外,肥胖孩童在心理上也可能較為脆弱,產生較多的心理健康狀況及社交問題。以上狀況皆提示了:兒童肥胖是需要提早介入的問題。因此,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及台灣兒科醫學會訂定「兒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專家建議,兒童體重的控制,不建議過度限制熱量或快速減重,而應根據年齡、BMI及是否有健康風險,同時考量個案及家庭配合度,提供個人化的制定體重控制的方針及目標。潘妤玟表示,像在飲食部分,應盡量定時定量且飲食均衡,減少高熱量食物、外食及速食,可以搭配營養師諮詢,提供每日熱量建議及飲食代換等原則;運動部分,建議每週至少3次,每次30-60分鐘以上,每日靜態螢幕時間小於2小時;同時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每天至少8-10小時。此外,全家人應一起參與生活型態介入治療。潘妤玟提醒家長,兒童肥胖比例逐漸上升,且肥胖會造成病童短期及長期的健康影響,因此肥胖防治應從兒童時期做起。若出現黑色棘皮症或學校健康檢查發現體重超過標準,應至兒童內分泌科就診接受評估,以及接受營養師諮詢。
7歲女童脖子一塊黑…以為汙垢 醫聽「3餐飲食」搖頭:快糖尿病了
小孩身體出現任何異狀,家長一定要多加留意。有一名7歲女童因為脖子一片「汙垢」洗不掉,被媽媽帶來就診,結果發現是一種皮膚變化,與飲食習慣有關,這讓醫師看了直搖頭,直言:「快要糖尿病了」。小兒科醫師林智葳在節目《醫師好辣》透露,有一名7歲女童因脖子後面有一條黑色汙垢,原以為是洗澡沒有洗乾淨,可是媽媽親自幫女兒洗澡,用力刷也洗不掉,只好帶去皮膚科看診,怎料醫師一看認為不是皮膚問題,所以轉介到小兒科。經過問診,發現女童的體重嚴重超標,BMI值超過同齡的85%,追問平常的飲食習慣,都是吃高熱量、油炸類食物,像是晚餐會吃滷肉飯當主食,配菜則是鹹酥雞,當作蛋白質和蔬菜的攝取來源,水果則是市面上賣的果汁。長期這樣下來,造成女童體重過重。女童的症狀是黑色棘皮症。(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林智葳解釋,血糖超標在孩童身上不會馬上就顯現出來,一開始可能是胰島素阻抗現象,也就是說血糖還是穩定的狀況下,但胰島素濃度已經升高,就會導致脖子上面的皮膚黑色素細胞增生,進而引發黑色棘皮症,再繼續下去會有糖尿病的風險。女童媽媽聽了相當著急,所幸聽從醫師的建議後,大量改變飲食習慣,女童後來體重有逐漸降低,黑色棘皮症也好了。據了解,黑色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分布的部位,以頸部周圍最多,其次為腋下,少數出現在手肘或膝蓋,這並不是疾病,但要特別注意是胰島素濃度偏高的警訊,是糖尿病的前兆。
小六生頸手佈滿咖啡色紋路 一查竟是糖尿病釀禍
小杰是一名國小六年級學生,爸媽最近注意到小杰愈來愈胖了,脖子和腋下總有洗不乾淨的深咖啡色紋路。於是小杰被帶到醫院的兒童腸胃科減重門診就醫,沒想到卻被醫師診斷為「黑色棘皮症」,成因就是過重造成的胰島素阻抗。同時,也檢測出小杰糖化血色素高達7.3%,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經治療三個月後,小杰的糖化血色素目前已降到6.7%,恢復良好。「我的孩子才小學,怎麼可能得糖尿病?」這句話是許多父母第一時間得知寶貝孩子得到糖尿病的心聲。然而,根據美國近年的大型研究指出,兒童和青少年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兒童過重和肥胖的比例不斷增加。以台灣2015年的數據顯示,國小和國中生的過重及肥胖的比例約有3成,承受不少三高與糖尿病風險。亞東醫院小兒內分泌科醫師李如浩表示,許多孩子因肥胖問題導致在小時候就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原因就是因肥胖造成的胰島素阻抗,使得胰島素降低血糖的能力受到影響。第二型糖尿病的前期,為降低血糖,胰島素會試圖「以量取勝」而大量分泌,但隨疾病進展,胰島素分泌也會「精疲力竭」而不足以降下血糖,進而產生糖尿病。李如浩醫師提到,一旦血糖高到一個程度,血中的糖分便會從尿液中漏出,因此稱作糖尿病。從尿流失的糖分,除了帶走營養,也會帶走水分,因此人體會感到飢餓和口渴,進而導致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減輕的惡性循環。所幸,第二型糖尿病的藥物日新月異,許多在成人間療效斐然的新藥,也已在兒童身上進行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兒童常見的糖尿病除了因肥胖導致的第二型糖尿病之外,還有因自體免疫而引發的第一型糖尿病。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因自身免疫系統的攻擊或是其他因素而被破壞殆盡,只能分泌極少量的胰島素,無法順利降低血糖,進而引發第一型糖尿病。事實上,第一型糖尿病也是青春期前的孩童最常見的糖尿病。李如浩醫師特別表示,並非所有過重和肥胖的兒童糖尿病病患,都一定是第二型糖尿病。有些過重的孩子,是因為前述免疫系統破壞胰島細胞所致的第一型糖尿病;相反的,有些臨床表現特徵像是第一型糖尿病的孩子,也可能是第二型糖尿病,因此需要專門的醫師仔細評估和通盤考量,才能確實診斷並擬定最適當的治療策略。
脖子腋下發黑沒洗澡?醫師驚曝:13歲少年有三高
一名13歲少年在國中健檢時被偵測到體內有尿糖,加上頸部、腋下都出現黑色粗糙斑塊,像是洗澡沒洗乾淨,於是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時,醫師發現他不只有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的「三高」疾病,就連肝臟也出現問題。據ETtoday報導,該名少年的身高為174.5公分,但體重卻高達95公斤,BMI高達31.5,脖子皺摺處、腋下等部位,都有黑色斑塊,像是洗澡沒洗乾淨,殊不知這些症狀跟他的飲食習慣有莫大的關聯。馬偕兒童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丁瑋信表示,少年身上出現的黑色斑塊是肥胖造成胰島素阻抗產生的皮膚現象,俗稱「黑色棘皮症」。健檢之前,少年不僅常喝手搖飲料,去安親班上課前也會大啖點心,下課還跑去吃宵夜,毫無節制的飲食讓身體呈現橫向成長。所幸少年的病情及時被發現,父母也願意抽出時間陪他運動,加上飲食的控制,病情才有些好轉,2年後BMI降至21.2,之前看似沒洗澡的黑色斑塊也逐漸淡化了。丁瑋信叮嚀:「黑色棘皮症若未警覺,可能有2至3成學童,年紀輕應就得第二型糖尿病。」他進一步指出,兒童會持續成長,肥胖與過重指數不能單就BMI衡量,而是要依照同年齡生長曲線分佈百分比定義,分佈在85至94%之間者為過重,超過95%為肥胖。如果沒能及時發現預防,長大後罹患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風險,都會比體重正常者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