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指數
」 肝衰竭畫面太鼻酸!1歲寶寶心臟病治療無效 在父母懷裡「看完最後一場煙火」離世
大陸貴州省貴陽市一名1歲多的男童,罹患先天心臟病,經治療多次後,其父母仍被醫生遺憾告知「這個小孩你帶不大了」。某天晚上,天空正放著煙火,男童在媽媽的懷抱裡安然離世,男童父親則悲痛地說到,「我心想,煙花放完了,寶寶是不是也會離開了,結果他真的離開了」。根據《九派新聞》等陸媒報導,男童父親表示,孩子1歲4個月,剛出生就黃疸指數過高,3個月時曾因肺炎住院,更檢查出心室中隔缺損。他說,孩子5個多月就做了心臟開胸手術,術後第3天心臟驟停,導致嚴重的缺血缺氧性腦損傷,並在加護病房住院1個月。後來,經過專家會診,醫師認為可能無法治癒,也向男童雙親告知「這個小孩你帶不大了」,要他們做好準備,男童父母與家人商量後,決定放棄治療。上月29日,當天正好放煙火,男童的母親抱著孩子,一家3口在1樓抬頭看煙火,而男童也在父母的陪伴下,默默地離開人世,畫面令人鼻酸。事後,男童父親感嘆,孩子太痛苦了,要走的時候剛好外面在放煙火,「我心想,煙花放完了,寶寶是不是也會離開了,結果他真的離開了」。影片曝光後,迅速引起熱烈討論,網友們也紛紛淚道,「他在媽媽懷裡去的,走的時候應該是幸福的,煙火相送,來世一路繁花,萬事順遂」、「父母陪他看最後的人間盛景。下一輩子一定是平安健康的小朋友」、「絢爛的煙花是他的第2次心跳」、「太難過了,當媽了見不得這些,寶貝下次投胎來爸爸媽媽這裡,一定是健健康康的」。
年輕上班族3餐不正常「全身發黃」 醫生檢查驚:膽管全是結石!
台中31歲劉姓男子是上班族,因工作忙碌,3餐時間不正常,有時工作太忙還會整天不吃,最後直接跟同事一起吃火鍋、宵夜大餐。某天他發現自己「全身發黃」,嚇得直接就醫,檢查時發現他的黃疸指數飆升至27,卻查不出原因,經醫師詳細檢查才發現,劉男肝內膽管滿結石,還有2顆非常大的結石阻塞,經配合治療後總算恢復健康。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許本麟指出,劉姓男子就醫後,院方以膽胰管內視鏡技術,並搭配新一代導管式膽道內視鏡檢測,發現其總膽管內不但布滿結石,還有2顆大結石,因此引起阻塞、發炎。許本麟進一步解釋,膽結石是因為膽汁分泌淤滯成石,一般較常見於肥胖、高血脂的中高齡女性身上,但劉先生因為年輕,又是男性,各項數據檢查也很正常,因此一開始在他院就醫時,忽略了結石的可能。許本麟指出,劉先生肝內膽管的2顆結石大小都約0.9公分大,且由膽固醇組成,因位置在肝臟內部膽管中,位置較高,電腦斷層掃瞄難以發現,才會反覆就醫2個月,甚至住進加護病房,卻找不出造成嚴重黃疸的原因。由於劉先生反覆就醫已經2個月,嚴重影響工作,想早日回到正常生活的他希望能在不開刀的狀況下處理結石問題,因此選擇膽胰管內視鏡技術,並搭配新一代的導管式膽道內視鏡深入肝臟檢測,才找到病灶。許本麟說,新一代的導管式膽道內視鏡可深入肝臟內部,且為3D影像,視野角度較佳,確認肝臟結石位置也較為容易。此外,導管式膽道內視鏡可在檢查時立即採用「電震碎石」的方式,將大結石分裂成小結石再取出,使原本要動刀休養近2週的手術,可以大幅縮短至3天出院,不到一週就能解決結石引起的黃疸問題。許醫師提醒,膽結石過去雖好發於中高齡的女性身上,但近年因為工作型態關係,不少上班族3餐不正常,加上暴飲暴食,臨床上不僅常見40歲以下的膽結石患者,就連男性患者也較過去增加。他呼籲民眾「即使減重,3餐還是要規律,尤其早餐還是要多少吃一些。」此外,許醫師還提醒,應該盡量避免整天禁食,晚上卻用高油、高熱量大餐抵1天的飲食習慣,這都會讓膽汁變得濃稠。唯有三餐規律、清淡飲食、並養成運動好習慣,才能避免年紀輕輕就養出膽結石。
喑啞父癌末肝衰竭 用盡力氣曝心願「拔管,可以嗎?」家人含淚點頭
台中市東勢區一位70歲的張伯伯平時身體硬朗、生活自理,本身是聾啞人士,因無法口說,以手語及筆談作為溝通方式,4月份因腹痛不適至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腸胃科就醫,發現是肝硬化合併肝惡性腫瘤,經評估後不適積極治療予採保守治療,經過多日治療腹部疼痛持續加劇,經詳細檢查診斷為腹膜炎。醫師與家人討論後,決定維持保守治療及疼痛控制,而後張伯伯使用嗎啡止痛效果不佳,家人再度與消化外科袁天民主任討論手術的方式;袁天民表示,開刀無法解決肝臟惡性腫瘤問題,但可以清除造成腹膜炎的髒腹水,並置放空腸餵食造口,讓張伯伯可以改善目前困境。術後至外科加護病房照護,隨著時間流逝,張伯伯開始由空腸餵食造口餵食牛奶,看似順利的狀態,卻因體力虛弱無法順利訓練拔除氣管內管,加上黃疸指數、肝毒素升高的突發性肝衰竭,讓原本意識清楚的張伯伯都會用手語問何時拔掉嘴巴上的管子,漸漸轉變為意識不清的肝昏迷,這樣的病況讓家人心慌了。會客時,看著張伯伯已經無法比手語溝通,只能用著最後的力氣把手撫在氣管內管上,似乎仍無語問著家人何時可以拔掉嘴上的管子,女兒開始多次詢問醫療人員「拔管,可以嗎?」主袁天民明白家屬對病人的心疼,會同胸腔內科、安寧療護團隊醫師、社工召開家庭會議,詳細告知病程進展及符合安寧療護條例,確認家人共同意願為「不捨病人繼續痛苦,舒適就好」,經2位專科醫師確認病人已無法表達自主意願,由家人做最後決定安寧拔管,讓家人陪伴身邊及道別,讓伯伯最後一程安心離去,不要繼續痛苦。袁天民指出,重症醫療的病人有時會需要緊急處理狀況,如插管治療、抗生素使用、放置中心靜脈導管甚至緊急手術等,等急性期過後,病人如出現無法挽回的醫療狀況,即使再好的醫療也無法阻擋死亡這最後一哩路,此刻即有需要向家屬提出安寧照護的方式,而目前台灣安寧觀念的大力推展下,許多家屬已普遍接受「寧願善終,也不要歹活」的想法,希望安寧療護的末期病人及家屬都能在合法狀況下,得到安寧醫療的照護。
老闆貼心準備中藥!40歲夜班男每天喝「尿液變咖啡色」 就醫竟是猛爆性肝衰竭
四十幾歲林先生在工廠做大夜班,老闆貼心買了何首烏、黃耆、紅棗、枸杞等中藥材,想讓員工調養身體。林先生每天煮藥材當茶飲用,一個月後,家人同事注意到林先生眼白與皮膚泛黃,但他卻沒有感到不舒服,直到觀察尿液變成咖啡色,才到住家附近地區醫院檢查,竟然黃疸指數飆破正常值的二十五倍,地區醫院趕緊轉診到台中慈濟醫院進一步檢查與治療。過量中藥導致黃疸指數飆高 「猛爆性肝衰竭」嚴重需換肝台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廖光福說明,黃疸指數是一百毫升血液的膽紅素總量,正常在1.2 mg/dl以內,林先生轉診時黃疸指數接近四十,廖光福以臨床經驗判斷已經是猛爆性肝衰竭,急診檢測肝功能GPT指數也超出正常值40 U/L的四十倍,廖光福警覺:若出現肝昏迷就必須通報一般外科準備換肝!大量點滴加快代謝 補充營養與藥物治療緩解 廖主任抓緊時間檢查黃疸原因,透過檢驗追查會造成猛爆性肝炎的疾病、做電腦斷層與超音波檢查,一一排除溶血性貧血、病毒與免疫性肝病、膽管堵塞等問題,仔細詢問生活史判定是中藥吃過量。林先生回想煮中藥茶那段時間,一天平均喝五百到一千毫升,確認真的是補過頭了。找出病因後,廖主任安排大量點滴加快代謝、補充營養與藥物治療,幸好林先生身體素質不錯加上及早發現,順利降低黃疸指數降到十左右;肝功能GPT指數也從一千六百降到三百多,顯示肝功能已經逐漸恢復,住院接近兩周,就安排回家調養後續門診追蹤。中藥需醫師處方 民眾須小心誤用或過量食用廖光福主任提醒,中藥確實能幫助身體健康,但使用中藥處方,必須依照中醫師指示,千萬不要自己誤用或過量食用,以免導致猛爆性肝衰竭,陷入換肝甚至危及生命的風險。
老闆貼心燉藥害他尿尿成咖啡色 就醫發現是「1急症」!差點要換肝
一名40多歲的男子,日前被家人發現眼白、皮膚泛黃,但因為沒有出現不適的情況,就沒有就醫,結果後來卻尿出咖啡色的尿液。後來男子就醫檢查後,醫生發現他的黃疸指數飆破正常值的25倍,趕緊轉診到台中慈濟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後來經過醫生問診才得知,原來患者為了調養身體每天都喝中藥茶,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台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廖光福指出,該名40多歲的男病患,因為在工廠做大夜班,因此病患老闆就貼心購買何首烏、黃耆、紅棗、枸杞等中藥材,讓員工調養身體。病患就每天都將藥材燉煮,當茶飲用,結果一個月後,就出現眼白、皮膚泛黃,尿出咖啡色尿液的情況。當患者轉診到慈濟醫院後,廖光福發現患者轉診時黃疸指數接近40。但黃疸指數是100毫升血液的膽紅素總量,正常在1.2 mg/dl以內。廖光福當時以臨床經驗判斷,患者已經是猛爆性肝衰竭,急診檢測肝功能GPT指數也超出正常值40 U/L的40倍,若是出現肝昏迷的情況,就必須立刻通報一般外科準備換肝。廖光福表示,後續經過問診了解詳情,確認患者是因為中藥吃過量,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之後,廖光福緊急安排大量點滴加快代謝、補充營養與藥物治療,幸虧患者本身身體素質不錯,加上及早發現問題,最終順利降低黃疸指數降到10左右;肝功能GPT指數也從1600多降到300多。而後續患者肝指數也逐恢復正常,住院近2周後,就安排出院回家調養,後續進行門診追蹤即可。
愛吃堅果注意了!他踩1地雷慘害「肝硬化」 醫師籲:避免久放
近日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引發民眾心慌,就有醫師分享,我們日常吃的堅果也會因為不當存放釋放毒素,更分享有位患者因為吃堅果導致出現肝硬化狀況,因此他就呼籲愛吃堅果的民眾務必多加留意堅果存放狀況,避免賠上了健康。肝膽腸胃科醫師楊子緯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曾經有位病患阿伯因為很常感到疲憊,家人相當擔心就將他送醫就診,結果醫師檢查後發現阿伯不僅臉色很差而且眼白還呈現黃色,抽血過後也發現他的黃疸指數很高,掃超音波後更驚見肝已經硬化。楊子緯指出,造成肝硬化的常見原因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以及酗酒習慣,不過阿伯聽見楊子緯這麼說之後就強調自己沒有這些狀況,而這時陪同看診的媳婦就向醫師提到,公公平時很喜歡吃堅果配茶,而且每次買堅果都買很多,堅果平時就放在床底下,想到的話就會拿出來吃。楊子緯解釋,堅果類放久之會有受潮狀況出現,也很容易滋生黴菌,而一旦滋生黴菌就會釋放黃麴毒素,如果再長期食用不僅會造成肝發炎,時間一久就會出現肝臟硬化。不過好在最後阿伯有遵循醫師指示改變飲食習慣,還有認真服藥,肝功能也有好轉現象。
賀一航兒子肝衰竭昏迷 送醫急救進ICU加護病房險喪命
男星曾治豪是已故天王賀一航的兒子,除了演藝事業外,感情世界也備受關注,今年曾治豪更是雙喜臨門,不僅成功娶回美嬌娘Meggy,還在今年國慶日當天迎來女兒出生,順利升格人父的幸福滋味不在話下。曾治豪卻曾因長期酗酒習慣導致肝功能受損近日他到《聚焦2.0》分享發病過程,曾治豪表示,過去他習慣依賴飲酒舒緩壓力,不喝就渾身不對勁,最後身體不堪負荷引發肝衰竭緊急送醫,驚險過程讓他大嘆「這是我人生中離死神最近的一次」。已故天王賀一航過去曾因心血管阻塞緊急送醫,過程中一度休克,透過電擊急救才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來,因此當曾治豪出現「胸悶、手抖」的情況時,都會聯想到是心臟疾病問題,直到某天雙手不停顫抖,前往就醫過程中突然昏厥不醒人事,那時才得知原來是罹患「肝衰竭」。當時曾治豪黃疸指數13、肝指數GOT高達567,嚴重程度讓醫生評斷需要送進ICU加護病房,歷經3周的治療與休養才逐漸恢復健康,曾治豪這回從鬼門關前走一遭,也讓他體悟到健康的重要性。曾治豪坦言自己年紀輕輕就踏進演藝圈,為壓抑內心緊張感就會透過酒精麻痺,長期下來就演變成惡性酗酒、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現在曾治豪身邊多了妻女陪伴,他也在節目中澄清「已經戒除壞習慣」,飲食上則跟著女兒一起清淡飲食,不再揮霍健康。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本周六晚間8點,於年代新聞50頻道播出《聚焦2.0》。CTWANT提醒您: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35歲男子自稱鬼門關走一回 外泌體助緩解症狀
35歲的林姓男病患,去年因為covid-19感染導致免疫力嚴重失調,黃疸指數高達10以上(正常值是1),加上本身有先天罕病Kloppel Treone症,毛細血管畸形,以及長期洗腎,不斷出現喘、嚴重貧血、黃疸等症狀,身體非常虛弱。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鍾智淵,經過醫病溝通,決定以外泌體治療,細胞治療修復大約2個月。林姓病患說,自己當初幾乎面臨生死交關,現在已經不再出現喘等不適症狀,黃疸指數也完全恢復正常。鍾智淵主任表示,外泌體泛指細胞分泌細胞以外的小囊泡,過去被認為是代謝廢棄物,在2013年,美國與德國學者,針對外泌體的研究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發現外泌體有生長因子以及細胞營養素,讓外泌體垃圾變黃金。外泌體來自自體以及異體,自體大部分為脂肪幹細胞或骨髓細胞培養,異體主要來自新生兒臍帶細胞去培養間質細胞,培養過程中產生分泌出來的小囊泡就是外泌體,因為沒有細胞核,一般認為安全性相對高。鍾智淵主任指出,外泌體適合三種類型的人,首先是免疫失調的人,像是皮膚過敏、腦霧、肺損傷、心肌炎等症狀的人,以及退化性疾病的病患,例如中風、老年癡呆、帕金森氏症等,以及第三種類型皮膚或是禿頭的患者。鍾智淵主任強調,禿頭除了本身疾病,頭皮產生免疫調節失調或營養素不夠,外泌體可促成細胞修復以及免疫調節。
失業男借酒澆愁 引發肝衰竭險喪命
心情不好借酒澆愁,小心肝臟泡在脂肪中演變成肝衰竭危及生命!台中澄清醫院日前收治一名37歲肥胖男性,有脂肪肝病史,因失業悶在家中酗酒,後來出現腹痛、黃疸,經肝臟切片發現肝臟泡在脂肪細胞中且已有肝臟衰竭,經住院1個月後指數才恢復正常。澄清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吳明駿表示,患者因腹部悶脹不適、皮膚發黃就醫,血液檢查發現肝指數已飆到正常值30倍、黃疸指數則也有正常值的10倍以上,診斷是酒精性肝炎收住院治療。吳明駿表示,入院後病人接受營養與白蛋白補充,但黃疸指數持續攀升,追蹤性超音波發現大量腹水,引流腹水效果不好,有肝臟衰竭的情形;之後血中病毒及自體免疫檢查,報告皆呈現陰性,在住院兩個禮拜不見好轉的狀況下,幫病人進行肝臟切片檢查。病理結果排除感染或自體的因素,倒是在顯微鏡底下,可見多個大顆泡泡狀結構,肝臟被大量脂肪細胞浸潤,符合脂肪肝的診斷;經治療後病人的精神食慾漸漸恢復,肝指數也慢慢地往下降,終於在一個月後順利出院。吳明駿強調,脂肪肝不但可以引發肝指數上升,在感染、壓力、酗酒、或藥物中毒的情況下,甚至可以造成肝衰竭,危及一個人的生命。除了肥胖與代謝症候群,飲酒是導致脂肪肝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短時間內大量喝酒,容易使肝細胞受到重傷害。吳明駿也說,患者及其家人在發現是因酗酒差點肝衰竭送命,懊悔不已,也立誓要戒酒。※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小心肝病來敲門! 醫籲4警訊需留意:「肚臍突出」也在列
現代人因工作忙碌,導致身體不時冒出病灶。肝膽胃腸科醫師陳炳諴分享4個肝臟病變的警訊,其中「肚臍突出」也算在內,原因是肝硬化會造成腹水淤積,所以台語有句俗諺「膨肚短命」。對此,他提醒民眾若出現疑似症狀,務必盡快就醫。陳炳諴在節目《醫師好辣》指出,人體最大器官是皮膚,內臟則為肝臟,其涵蓋製造、合成、代謝的功能;一旦肝臟出現異常,多半會有4個徵兆,包括皮膚或眼睛變黃、肚臍異常突出、皮膚出現紅蜘蛛斑、易疲勞與肌耐力差。陳炳諴表示,多半會有4個徵兆,包括皮膚或眼睛變黃、肚臍異常突出、皮膚出現紅蜘蛛斑、易疲勞與肌耐力差。(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談及皮膚或眼睛變黃,陳炳諴表示,其因黃疸指數升高所致,造成膽紅素無法被代謝。他建議,民眾不妨多加留意,一旦發現皮膚或下眼瞼變黃,可能為肝病的先兆。另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官網資料顯示,若眼白呈現黃色、黃褐色,通常膽紅素已超過標準數值,也是患有B型肝炎、C型肝炎、猛爆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象徵。至於肚臍異常突出,陳炳諴透露,其因肝硬化導致腹水淤積,所以台語有句俗諺「膨肚短命」。他說,由於古代人的營養攝取多半不足,因此肚子變大、肚臍突出,大多不是三高引起,而是肝病所致。提到皮膚出現紅蜘蛛斑,陳炳諴解釋,其因肝臟代謝賀爾蒙異常造成。對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官網資料指出,肝病患者出現蜘蛛痣,即為荷爾蒙失衡引發的動脈血管擴張,已知與雌激素升高、多種血管新生或擴張因子有關。最後,說到易疲勞與肌耐力變差,陳炳諴表示,不論是肝硬化或脂肪肝的病患,在體力方面都會比健康的族群還差,過往一項研究指出,一群BMI(身體質量指數)和體型類似的受試者,患有脂肪肝者的肌耐力通常較差,此因肝臟、肌肉、胰臟為同源器官,彼此會互相影響。
早期沒追蹤發現已是15公分肝腫瘤 有這些症狀快去看醫生
台中黃姓男子4年前因爆瘦、腹痛且易感疲倦就醫,意外發現竟有1顆15公分大巨型肝臟腫瘤,輾轉多家醫院都評估「生命僅剩2個月」,經與亞大醫院醫療團隊討論後,採取「三箭齊發」策略,不僅恢復健康,癌指數更降到10以下,找回彩色人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王博民指出,肝癌末期或腫瘤過大的患者常因腫瘤侵犯到肝門靜脈,肝臟無法拴塞治療伴隨肝臟損傷,加重肝臟衰竭的風險;黃男到院時體重僅40公斤,血液中的黃疸指數高到5,癌症指數(胎兒蛋白)更飆高至599,左、右肝門靜脈都被腫瘤塞住,無法執行栓塞治療,他也一度交代後事,準備向家人告別。台中黃姓男子4年前因爆瘦、腹痛且易感疲倦就醫,意外發現竟有1顆15公分大巨型肝臟腫瘤,經三合一療法治療順利恢復。(圖/亞大附醫提供)經與癌症中心團隊討論後採用「標靶藥物」、「光子刀放射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等三合一療法治療,不但3個月後黃疸指數及癌症指數恢復正常,腫瘤也僅剩疤痕痕跡,近年來他穩定回診追蹤,無復發跡象。王博民說明,採用標靶藥物可避免腫瘤擴張,免疫療法則藉由活化免疫系統,結合光子刀局部放射治療合併產生「遠隔效應」,人體內放出更多抗原,強化體內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的能力,不僅副作用低,也可縮小腫瘤有利手術切除,大幅延長存活率。王博民說,黃男早期罹患C肝,但他沒有持續追蹤,多年後癌細胞已經快速成長,演變成巨型肝臟腫瘤,幾乎難以挽回;提醒民眾若有B肝、C肝病史,且出現爆瘦、腹脹、莫名容易覺得累等症狀,就得提高警覺,盡快就醫。王博民也呼籲,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也令治療方法愈來愈多,民眾若不幸罹患晚期肝癌,只要保持信心與體力,配合醫師建議,都有機會突破困境。
才曝趙小僑母女出院喜訊 劉亮佐突爆:換我進廠檢查
藝人劉亮佐和趙小僑5日迎來女兒典典,不過女兒出生第6天因為黃疸指數較高,必須待在醫院觀察,而劉亮佐11日開心透露,老婆和女兒已經出院前往月子中心,不過他話鋒突一轉,表示自己也要住院引發網友關注。趙小僑平安產女,今(11日)2人都出院。(圖/翻攝自趙小僑臉書) 趙小僑日前平安生下女兒「典典寶寶」,10日透露女兒黃疸指數比較高,所以到月子中心的行程必須調整,趙小僑生女兒的路十分曲折,先是經歷試管嬰兒失敗、胎停陰霾,成功懷上後,又碰上胎兒胎位不正、緊急破水等緊張過程,除此之外,趙小僑堅持親餵母乳,每3小時就要親餵,感嘆「她的辛苦我已經不知道用什麼文字來形容」。劉亮佐表示,換自己住院做檢查。(圖/翻攝自劉亮佐臉書)如今趙小僑和女兒出院改到月子中心,令不少人鬆了一口氣,不過劉亮佐表示,「馬不停蹄地換我進廠檢查」,隨文附上2張照片,包括自己手上的患者識別帶以及病房窗外風景的畫面,好在看起來並不是因為身體有什麼狀況,而是要做基本的檢查。對此,不少網友湧入留言,鼓勵隔19年再度當爸的劉亮佐,「祝全家都平安健康」、「請導演多多保重」、「斗哥,一切順利平安」、「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力氣陪伴寶包」、「闔家平安」、「要睡飽....」。
友人建議生飲鱉血進補 屏東男肝指數急飆患猛爆性肝炎
屏東男子生飲鱉血確診猛爆性肝炎,屏基胃腸肝膽科醫師林群峰建議,食物入口還是須經殺菌處理。(圖/中國時報記者林和生攝)屏東市36歲潘姓建築業男子為求強健體魄、進補滋養,在友人建議下生飲鱉血,未料竟腹瀉多日不止,緊急到屏東基督教醫院求診,發現肝指數暴增21倍,同時出現黃疸症狀,確診猛爆性肝炎,醫師共使用3種抗生素才將病況穩定,經住院治療10天後已出院休養。屏基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群峰表示,潘男本身並無慢性病史,是在一次與朋友餐敘中,同桌友人突然道出「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接著拿出鱉血讓眾人生飲,飲宴之後,友人紛紛傳出腹瀉狀況,經自行服藥後,只剩他不見好轉,於是前往急診就醫。原以為只是感染性腸炎,但經過抽血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潘男肝發炎指數高達836u/l,比正常值13至39u/l、足足多出21倍;黃疸指數也上升到6.4mg/dl(正常0.35至1mg/dl),連胰臟及腸道都在急性發炎狀態,經會診感染科醫師,使用多種抗生素才將病況穩定。林群峰指出,猛爆性肝炎會造成肝臟內肝細胞大量死亡,對患者肝功能造成急速傷害,嚴重影響到肝臟排毒、代謝等功能,若未能及時就醫治療,會在短時間內造成肝臟衰竭,嚴重恐需換肝,並造成死亡。屏基中醫科主治醫師許家祥表示,在中醫來說鱉屬涼補,鱉血有滋陰清熱、活血通絡功效,但中醫使用動物血會經過消毒殺菌處理,不會直接飲用。林群峰也強調,坊間不少偏方都標榜強身健體,或提升性功能,但生飲動物血恐吞下大量寄生蟲,其實並不建議,且在西醫並無相關記載;還是希望食物入口必須經過殺菌處理,不建議生食,畢竟吃下寄生蟲、細菌風險太高反而會傷身,到鬼門關前走一遭實在不划算。
陳熙鋒豪邁下訂月中30天 自曝愛女未滿月就被迫分開
陳熙鋒上個月喜獲愛女樂樂後,帶著老婆住進愛麗生產後護理之家30天,今天(3日)準備帶老婆跟樂樂回家,他說這次很謝謝嫂嫂葉家妤推薦,因為嫂嫂說女人懷孕很辛苦,男生沒辦法承擔身體上的不適,但至少月子要補好,所以半年前就下訂月子中心,大方預定了30天就為了讓老婆好好休養。陳熙鋒也透露,女兒樂樂一入住月中,就被通知黃疸指數過高需要照光,所以都還沒抱到就被迫分開,但好在這一個產後護理之家有小兒科,所以不需要在送到外院,「一站式的服務真的幫了新手爸媽很多忙。」陳熙鋒女兒樂樂滿月。(圖/愛麗生產後護理之家提供)他說初當人父,終於嘗到擔心子女的心情,回想有天剛好進棚拍攝《黃金歲月》,接到老婆電話慌張的說女兒樂樂有做新生兒檢測,檢查報告出爐後有顯示一項罕見疾病沒有通過,但他人在劇組也無法馬上安慰老婆,結果他詢問愛麗生的護理師後,對方馬上協助安排小兒科醫生和太太說明可能遇到的狀況,並安撫她的情緒,好在經過小兒科醫生專業解釋後,女兒樂樂經過複檢發現沒有異常,讓大家都放心不少。陳熙鋒女兒樂樂滿月。(圖/愛麗生產後護理之家提供)被問到最辛苦的地方,陳熙鋒表示,「就是睡眠一直被中斷,每隔幾小時就要起來檢查尿布跟餵奶。」但最辛苦的就是老婆,因為女兒樂樂是喝母乳,但產後五天就遇到傳說中的石頭奶,還發現她在半夜邊擠奶邊落淚,讓他相當心疼,也感謝這段時間月子中心護理師教導小朋友照顧方法,也學到很多新手爸媽的幼兒知識,陳熙鋒笑說接下來會更努力在表演上,累積更多作品以後可以跟女兒炫耀。
19歲大眼正妹眼睛泛黃以為黃疸 醫一查竟是性行為「感染急性B肝」
一名19歲的大眼正妹擁有一雙明眸雙眼,但卻被男友發現眼白的部分有點泛黃,去看醫生原本以為是黃疸,沒想到一檢查後發現是感染「急性B型肝炎」,讓醫生相當意外,因為通常年輕患者較少發生這樣的病狀,詳細問診後才發現這名正妹近期交了新男友,而男友也在檢查後確定有慢性B型肝炎,從而研判是性行為接觸後的感染。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諴分享病例,妙齡女罕見染急性B肝,一查才發現是性行為感染。(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T)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諴近日就在綜藝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有位19歲正妹就醫時,表示自己吃不下、皮膚顏色偏黃、眼白部分也偏黃,讓他直覺反應應該是是黃疸,但超音波卻沒有特別異常,且抽血後發現肝功能指數破千,黃疸指數僅有約2到3左右,再檢查發現竟是急性B型肝炎。但急性B型肝炎很少發作在年輕患者身上,通常都是母嬰垂直傳染,且通常有慢性肝炎才會發作成急性,醫師檢查該患者也沒有毒品打針等問題,便更詳細問診,發現患者近期新交了一位新男友。經過詳細問診與請男友來做檢查後,發現男友有B肝,所以經過性行為後傳染成為急性B肝。(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T)也請男友接受檢查,才發現男友有慢性B型肝炎,研判患者是因為性行為接觸而感染急性B型肝炎,所幸在即時發現後,透過藥物治療目前已情況好轉恢復健康,醫師也提醒民眾若發現身體有任何異常,都要及早就醫治療,眼白泛黃的部分也可以自行照鏡子,將眼睛往上看並翻開眼皮看照不到陽光的部分,是否也跟著泛黃,若只是照得到陽光的部分泛黃,可以帶太陽眼鏡來預防色素沉澱問題,但若連眼皮裡都泛黃,那就要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新研究!生物製劑雖能控制免疫疾病 卻會導致「病毒反撲」恐讓B肝復發
B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國人重要疾病,若沒有適當的監測與適時的藥物治療,可能產生B型肝炎發作而導致肝衰竭甚至死亡。B型肝炎病毒在人體內會受到免疫系統的控制,然而一旦人體免疫力下降無法壓制病毒,就會讓B肝病毒大量快速複製,進而產生肝炎發作。近年來在風濕免疫疾病治療的進展下,發展出許多生物製劑,都比過去更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病程,保護關節,改善病友生活品質。但同時可能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產生B肝復發風險;即使在B型肝炎痊癒的患者,仍可能發生B型肝炎表面抗原從陰性轉變為陽性並產生肝炎發作。臺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黃怡翔主任所領導的B型肝炎研究團隊,過去就曾發現莫須瘤(一種B細胞抑制劑)治療對於B型肝炎痊癒的患者,仍有很高的B肝復陽風險。最近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及風濕免疫科共同發表1937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接受各類型免疫抑制劑治療長期追蹤結果,發現除了莫須瘤具有最高的B肝復陽風險,恩瑞舒(一種CTLA-4融合蛋白,可以讓免疫T細胞活化剎車)也具有B肝復陽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病人在免疫抑制劑治療前帶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在治療中仍可能產生抗體消失與B肝復發;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風濕免疫學頂尖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臺北榮總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陳明翰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常需接受長期免疫抑制治療,以控制疾病進程,減少關節破壞。近年來研究發現施打生物製劑可能影響人體對抗B肝病毒的能力。在長時間的免疫制劑治療下,可能使B型肝炎發作。一位68歲男性,2014前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口服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2015年起接受恩瑞舒(Orencia)治療,病人關節炎受到良好控制。因此病人為康復型B型肝炎患者,持續追蹤肝指數、黃疸指數,及每年追蹤B型肝炎表面抗原。2021年1月此患者發生B型肝炎表面抗原轉為陽性,B肝病毒量已上升至1520萬IU (正常為測不到)。風濕免疫科醫師保持高度警覺性,及時轉介至胃腸肝膽科接受抗病毒治療,目前病患B肝控制良好,且持續接受恩瑞舒治療,關節炎也得以受到穩定控制。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李懿宬醫師提醒,台灣B型肝炎盛行率高,在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前,務必幫病人檢測B肝抗原與抗體,即使是B型肝炎痊癒的患者也不可輕忽。在免疫抑制劑治療過程中,除了定期檢驗肝指數、黃疸指數,也需追蹤B肝表面抗原與抗體。若接受高強度的免疫抑制劑治療,像是莫須瘤與恩瑞舒,因B肝復發率高,也需考慮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藥物。健保在今年3月1日起,擴大B肝抗病毒用藥之給付,包含B肝表面抗原陽性患者使用莫須瘤或長期高劑量類固醇,或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後產生B型肝炎發作者,都可給予B肝抗病毒治療。針對B肝高復發風險病人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藥物,對於中低復發風險病人定期監測,若B肝發作及時給予抗病毒治療,才能確保B肝病人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安全性。
扯到爆!產後花5萬住月子中心 月子餐湯被加料「S掛勾」
高雄1名陳姓新手爸爸在爆料公社指控,12月初花5萬元讓老婆入住左營頂級月子中心柏仁醫院10天,未料入住第一天吃月子餐,驚見湯被加料,有一個具大「S掛勾」,陳男羅列該中心五大罪狀,讓網友公審,也爆氣說「妻子哭著離開」,從評價五星好評變一星差評。對此,該月子中心坦言有疏失,當下有處理及致歉。陳男指出,12月1日太太入住月子中心,第一天月子餐就出包,湯內被加料「S型掛勾」,當時現場負責人立刻請廚師和送餐阿姨來道歉,「我們也覺得難免會出錯,也不再苛責」,後來對方還送一件中心毛毯表示歉意。不過,事隔兩天,月子中心告知初生兒黃疸過高,數值高達19.2,請夫妻倆將孩子轉診去榮總接受更好的治療。陳男說,他也立刻開車前往榮總檢查,但檢驗報告出來,黃疸指數只有14.8,根本不需要轉診,質疑月子中心說法與榮總差很大。陳男還指控,10日半夜兩點半火警警報響了10分鐘後,廣播才說誤觸警鈴,但依然沒有關閉,響將近半小時,後來給的回覆是地震引起,「但我無法理解既然已廣播說誤觸為何不能關閉警報,依然讓他騷擾大家近半個小時?」陳男怒指,11日當天要退房回家,未料月子中心稱他們把電視遙控器用壞,索賠1000元,「老婆氣到直接掛電話哭了起來」,事後負責人說一切可能有誤會,所以不用賠,且會往上呈報,並請月子中心督導打電話瞭解情況,但迄今1周多,已都沒人關切,似乎石沉大海。對此,柏仁醫院行政護理部主任沈姿蓉今回應,坦言月子餐加料是作業疏失,當日有向對方致歉,內部也做了檢討,另贈送毛毯且未收取該餐餐費,「當下都有作處理與致歉,陳先生也能接受。」關於新生兒黃疸指數與榮總檢查結果有落差,沈姿蓉表示,月子中心比較小心謹慎,才建議到大醫院檢查,「家屬換個角度想,幸好小孩沒事」,畢竟黃疸指數那麼高,也怕引發後續問題。另關乎警鈴誤響,她也解釋是地震引起,不是故意的,電視遙控器事件也有回覆不用對方賠償,至於高層沒聯繫是「護理長回報媽媽可以接受,所以就沒有回電」,這部分深感歉意。陳男今表示,月子中心已在今早11時電話致歉,表示現場負責人因公事繁忙所以沒把意見單呈報上去,也打電話道歉,事情也先暫時告一段落,謝謝大家的關心。
剛出生7天...女嬰曬太陽「右手慘遭獵犬咬斷」滿身血!母崩潰痛哭
馬來西亞南部大城馬六甲一名女嬰剛出生7天,因黃疸指數較高,因此家人把她抱到室外曬太陽,之後獨自將她留在戶外,便進屋準備幫女嬰洗澡的熱水,沒想到家中所飼養的4歲普羅特獵犬,疑似把女嬰當成食物,竟張口狂咬女嬰,導致女嬰右手遭咬斷,正在坐月子的母親得到消息後傷心欲絕,心情無法平復。根據《中國報》報導,,事發於8日上午8時30分左右,一名剛出生7天的女嬰因黃疸指數較高,在她喝完奶後,一名女性家屬便將她抱到戶外靠近籬笆的地方讓她曬太陽,之後便回屋準備幫女嬰洗澡的熱水。沒想到,當這名家屬再度走到戶外,竟發現家中所飼養的普羅特獵犬正咬著女嬰,且女嬰的右手已遭咬斷,甩至籬笆外,滿身是血的女嬰嚎啕大哭,家屬趕緊將女嬰送醫急救。警方指出,這家人飼養了5隻寵物犬,其中一隻正是大型普羅特獵犬,但他們並未申請養狗許可,且事發當下普羅特獵犬並未被綁住,這家人因此被開了罰單,普羅特獵犬也被帶走。據悉,女嬰是這對夫妻的第一個小孩,經送醫急救後進行手術,但情況不樂觀,因女嬰年紀尚小,血管太細,手術難度高,將近10小時才完成手術,未來恐面臨終身殘疾。女嬰的母親還正在坐月子,得知消息後情緒激動,無法平復,到現在都無法接受事實。
「國際創舉」北榮發表康復型B肝研究 免疫治療有風險
臺北榮總長期追蹤1494位康復型B型肝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發現,其中17位患者發生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也有患者發生嚴重肝炎,更值得注意的是從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到發生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即已經消失的表面抗原再次出現)的時間短則2年,長則可達20年。此為國際首次大規模且長時間追蹤得到之重要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胃腸病學協會知名期刊(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B型肝炎是臺灣的國病,過去有高達三百萬人是屬於B型肝炎帶原者,影響國人的健康甚鉅。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黃怡翔主任表示,近年來因疫苗政策及健保擴大B肝健保給付,帶原者已日漸減少,根據民國107年臺灣肝臟研究學會的調查,全臺B型肝炎帶原者已經跌破200萬大關。但仍然有一大部分的人為康復型B型肝炎感染(resolved hepatitis B),亦即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雖然消失了,但B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Anti-HBc) 仍呈陽性,這些病人原則上不會復發,但仍有人會因免疫力低下而發生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的情形,進而造成肝炎,甚至有生命的危險。臺北榮總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蔡長祐主任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是一種慢性關節炎,需長時間接受免疫調節的治療,包含一般口服的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或施打生物製劑,來延緩疾病的進程,減少關節的破壞。但過去對這些藥物是否會影響人體抑制對抗B型肝炎的能力,進而使康復型B型肝炎的患者變成帶原者的情形並不清楚。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發生的機會不高,但可以在長時間的免疫制劑治療後發生。蔡主任建議即使是康復型B型肝炎,也需要定期追蹤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以及其抗體,才能讓患者遠離嚴重肝炎的風險,也能減少政府醫療支出。57歲女性,10前年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口服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98年1月起接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恩博)治療,剛開始反應良好,但效果漸漸變差,99年2月改以莫須瘤(一種B細胞抑制劑)治療,病人關節炎受到良好控制。因此病人為康復型B型肝炎患者,持續追蹤肝指數、黃疸指數,及每年追蹤B型肝炎表面抗原。106年8月此患者發生黃疸,肝功能也異常上升,雖四個月前剛驗過B型肝炎表面抗原為陰性,醫療團隊仍保持高度警覺性,再次驗B型肝炎表面抗原變成陽性,B肝病毒量139,000 IU/Ml,正常偵測不到,為康復型B型肝炎發生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且合併肝炎發作案例,及時接受抗病毒治療之後順利康復。黃怡翔主任提醒,對長期使用免疫調節劑的患者,除了驗B 型肝炎表面抗原篩檢出帶原者以外,也應該要測B 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若為康復型B 型肝炎也不要輕忽, 除了定期驗肝指數及黃疸指數以外,至少一年追蹤B 型肝炎表面抗原,患者們也要配合醫囑規則回診接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