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瑽寧
」 黃瑽寧 新冠肺炎 咳嗽 流感 兒童黴漿菌病例增家長憂…孩咳不停一定染病? 醫曝可能「3原因」
秋冬不只有流感,還有許多病毒齊發,近期「黴漿菌」更是廣受討論,而小兒科名醫表示,小孩嗽咳不停,也不一定染黴漿菌,可能和這3原因有關。黃瑽寧在臉書發文,「近期黴漿菌的感染病例增加,讓許多家長擔心,但只要孩子咳嗽咳不停,就一定是感染『黴漿菌』嗎?不一定喔!」黃瑽寧表示,過去這3年,全台各大醫院都有呼吸道病原體PCR核酸檢查,「篩檢久咳不癒的住院病童身上的病毒或細菌,結果顯示,黴漿菌在過去這3年根本沒有流行過。雖然最近開始有一些零星的個案出現,但要說到和中國一樣大流行,程度還差得遠。」黃瑽寧解釋,「換句話說,久咳不癒的孩子,除了黴漿菌之外,也可能感染到的是其他病毒(比如呼吸道融合病毒),細菌(比如流感嗜血桿菌),或加上過敏氣喘發作。」他指出,「黴漿菌的感染有輕有重,大部分的黴漿菌感染,不治療也會自己痊癒,只是病程會拖延比較久而已,不見得非用抗生素不可。真正進展為嚴重肺炎的個案,其實佔非常少數。」疾管署表示,多數肺炎黴漿菌感染者可自行痊癒,然而,若發展為肺炎,醫師通常會開立抗生素治療。一般建議的首選治療藥物為巨環類抗生素(macrolides),替代性藥物為氟喹諾酮類(fluoroquinolones)抗生素或四環黴素類(tetracyclines)抗生素。然而近來各國研究顯示肺炎黴漿菌對巨環類抗生素的抗藥性有增加的情形,治療的困難度隨之上升,故建議對於疑似感染肺炎黴漿菌之病患如須使用抗生素,請考量其年齡與臨床表徵嚴重度,並參考國內外臨床指引進行治療。
全民酷酷掃1/男大生劇咳2周「失眠又嘔吐」 病毒輪番上!嬰幼童輕忽恐變重症
疫情解封的同時,民眾也面臨「免疫負債」的代價,除了新冠肺炎仍持續發生之外,各式各樣的病毒也鋪天蓋地而來,而共同的症狀都是咳嗽,再加上時值秋天,本就容易「酷酷掃」,也讓醫師驚呼簡直是「全民皆咳」,呼籲要好好對症下藥,否則久咳恐落得終生病根,而5歲以下嬰幼童更要當心,劇烈咳嗽可能是感染「小孩殺手」病毒的症狀,一不當心恐變重症。「咳咳咳….」,相信許多人最近常聽到陣陣咳嗽聲,因為近來不只新冠病毒持續肆虐,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人類間質性肺炎病毒、肺炎鏈球菌、腺病毒等也廣泛流行,根據疾管署統計,上周類流感就診人數就高達11萬210人,國慶日連假期間許多人都在生病中度過。「更慘的是,許多人吃藥好幾天,卻還是咳個不停,吃完西藥又換中藥,這樣的患者最近就增加4成。」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很多患者是遭受一連串的病毒攻擊,例如就曾遇過連續4次確診的患者;還有另一個患者是先得流感、接著又確診新冠肺炎,飽受折磨。「還有一位男大生,剛從南部北上就學,結果整間寢室的室友都感冒了,他也不例外,一開始他不想看醫師,後來咳了1周,不只睡不好、甚至咳到吐,看了西醫兩輪都還沒改善,最後他就醫才知道得了A型流感。」鄒瑋倫認為,今年實在有太多病毒一起出現了,若出現感冒症狀,建議一定要看醫師比較安全。中秋、國慶連假南往北返,病毒傳染也跟著擴散,建議出入公共場合要多洗手、戴口罩。(示意圖/侯世駿攝)尤其是5歲以下的嬰幼童更要當心,被封為「小孩殺手」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近來也很猖獗。「這個病毒9月中在美國、澳洲大爆發,現在台灣也要格外當心,它的症狀很像一般感冒,但特殊之處在於高燒不退,就算住院打點滴也難以退燒,而且會一直劇烈咳嗽,彷彿快把咳出肺臟來。」鄒瑋倫說。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表示,hMPV若發生在過敏氣管的孩子身上,比較容易會誘發過敏咳嗽,甚至讓氣喘發作。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則提醒,hMPV感染可能會併發重症,包含肺炎、腦炎及心肌炎,國外研究顯示hMPV感染兒童的ICU入住率可達12.2%~24.29%,建議若發現孩子發燒、食慾差、咳嗽、呼吸急促,建議趕緊就醫,以免錯失治療良機。鄒瑋倫說,千萬別輕忽咳嗽,就算是一般感冒的咳嗽,久咳不癒就可能惡化成過敏性咳嗽,天氣一旦變化、甚至過於疲累,就可能引發劇咳,就曾有患者此連續咳嗽半年之久,建議及時治療,否則落下病根,恐怕要花上更久的時間才能調養回來。
幼兒界最新流行病毒!hMPV 爆大流行「躲都躲不掉」 兒科醫揭應戰技巧
近期許多耳鼻喉科、兒科診所,每天都有小朋友擠爆診間,兒科醫師觀察,儘管國內新冠疫情漸歇,最近社區流行的病毒,不是新冠肺炎或是早前流行的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而是以咳嗽和鼻塞、發燒為主要症狀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由於該病毒的發作症狀跟感冒太相似,第一時間很難察覺,兒科醫師提醒,這款病毒每個人遲早都會得,躲也躲不掉,4歲以下小小孩若近期有出現上述症狀,家長就醫時就要有警覺性。兒科醫師黃瑽寧最近透過臉書發文向家有幼童的家長示警,提到如果最近發現家中的小小孩,出現了咳嗽加上高燒不退的症狀,驗了新冠肺炎確定沒有確診,那可能就要懷疑,孩子可能感染了現在社區正流行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黃瑽寧提到,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病毒,都是一種單股核糖核酸(RNA)病毒。當感染到Hmpv時,病毒潛伏期約為3至6天,常見的症狀除了高燒,臨床還會出現咳嗽和鼻塞。且因hMPV症狀在嬰幼兒、免疫系統較弱,還有年長者身上會更劇烈,因此hMPV跟今年初一度流行的RSV病毒一樣,都是兒科醫師嚴陣以待的「小小孩殺手」。根據《heho健康網》報導,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指出,跟早期的新冠肺炎相比,hMPV病毒對人類的殺傷力雖然沒這麼大,但包括早產兒、5歲以下嬰幼兒,以及有先天性心臟病、氣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孩子,甚至是患有免疫疾病或癌症的孩子們,對hMPV病毒都不能輕忽,儘管該病毒並不強,但後續引發的併發症跟感染問題,容易對上述族群帶來關鍵性傷害。一旦感染到hMPV病毒,黃瑽寧醫師表示,目前沒有針對這款病毒的特效藥,感染後的治療,主要以退燒、止咳、打點滴等支持性療法與症狀緩解治療為主軸;但患者若有出現像是中耳炎等細菌感染症狀,則會搭配抗生素治療。吳昌騰醫師並指出,hMPV 傳染方式包含飛沫、直接、間接傳染,雖然現在口罩解封,但對於平時過著團體生活的孩子們,預防上還是建議戴口罩、勤洗手與環境消毒,比較能有效防範病毒。他並從急診的角度觀察,認為在春末夏初之際,最近臨床以腸病毒造成重症的風險,可能還是比hMPV再高一些。
兒童大流行「這病毒」高燒7天!醫示警家長:躲也躲不掉
家中的小寶貝最近是否高燒不退,但既不是確診新冠肺炎,也不是得到流感呢?兒科醫師示警,小心恐是「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在作怪,且這病毒「躲也躲不掉!」兒科名醫黃瑽寧在臉書發文表示,近期社區流行的不是黴漿菌、新冠肺炎,而是流行「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若是孩子最近出現咳嗽加上高燒不退,恐是感染了此種病毒,不過家長們也無須太過擔憂,「這隻病毒雖然名字很嚇人,但本質上和呼吸道融合病毒類似,以咳嗽,發燒為主要症狀」,年紀較小的孩子可能發燒長達5-7天,但大孩子2、3天就可退燒了。黃瑽寧指出,其中比較麻煩的則是「過敏氣管」的孩童,因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會誘發過敏咳,甚至讓氣喘發作,提醒有呼吸道過敏體質的孩童,須保持氣管健康與穩定,以免病情惡化住院治療。黃瑽寧進一步說明,除非併發中耳炎等細菌感染,否則治療「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無須使用抗生素,且此病毒人人都會感染、躲也躲不掉,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型態,「感染後也不至於太嚴重。」
喉嚨痛也有分種類 醫師出「感染百科」助民眾了解病因
你曾經喉嚨痛過嗎? 一開始只是感覺熱熱辣辣的,到後來變成吞口水會痛,嚴重時連吃東西都有困難......。然而,並不是每次喉嚨痛都會進展到痛如刀割,有時候喉嚨沙沙的一、兩天,睡個覺也就好了。喉嚨痛的病因也分為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痛個一兩天就痊癒的通常是普通病毒感染,至於痛到不能吞口水的那一回,很有可能是腸病毒,或者A型鏈球菌的感染。 壓舌板的惡夢很多人看病時,最怕醫生用壓舌板把病人舌頭往下按,不喜歡那種被催吐的噁心 feeling,其實我們醫生也不很想這樣做啊! 但是病人肥肥的舌頭,通常會擋住咽喉,在視野不清的情形下,醫生很難看清楚喉嚨的樣子,只好狠心的用壓舌板把病人的舌頭往下壓。如果你不喜歡被壓舌板蹂躪,可以事先在家練習,對著鏡子把嘴巴打開,有意識的扯開喉嚨發出渾厚的「啊」聲,此時舌頭自然就會往下降,醫生就不需要使用壓舌板了。 咽喉炎、扁桃腺炎、咽峽炎站在鏡子面前,嘴巴張大,拿著手電筒探照自己的喉嚨,可以觀察到上顎、後咽、扁桃腺、舌頭等等構造。喉嚨正中央的懸雍垂兩旁,形成一個「麥當勞形」區塊,如果看起來顏色泛紅,醫生就會說你咽喉發炎(Pharyngitis);如果看見兩顆扁桃腺泛紅或化膿,醫生就會說是扁桃腺炎(Tonsillitis),如果在咽喉長水泡、潰瘍,則可能是腸病毒導致的咽峽炎(Herpangina)。透過仔細的觀察,有一些具有特色的蛛絲馬跡,比如說「出血斑點」、「鹽粒狀的白色化膿」、「象牙色的大塊膿斑」......,可以讓醫生心裡有個底,去猜測背後的病因。光是用眼睛看還不足夠,所謂醫者望聞問切,還要詢問發病的過程與症狀,才能決定這次的喉嚨發炎,會不會是細菌感染,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沒錯,醫生檢查喉嚨後需要做的第一個決定,是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部分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喉炎、扁桃腺炎、咽峽炎等等,其實都不需使用抗生素,症狀治療即可。唯有細菌感染,比如說A型鏈球菌扁桃腺炎,才要用抗生素治療。現在醫學更發達,除了用眼睛看、嘴巴問之外,還有A型鏈球菌的快篩試劑,醫生可以進一步藉由篩檢結果,來決定用藥。「消炎藥」是什麼?既然一般喉嚨發炎的病因只是病毒感染,醫師處方的會是「止痛退燒藥」,比 如說:安佳熱、依普芬、普拿疼等等,目的是讓病人症狀緩解,好好休息,自我痊 癒。至於少數細菌感染引起的咽喉炎、扁桃腺炎,病人拿到的藥物則是「抗生素」,要吃滿一個療程十天,把細菌殺乾淨。本文摘選自《黃瑽寧醫師感染輕百科》,親子天下出版
理膚寶水推出『全方位高階肌膚健檢』快閃店!提供你肌膚健檢服務,還邀請超人氣小兒科醫師黃瑽寧現場開講!
覺得自己的肌膚有問題?想用高階健康檢查規格的儀器好好檢查一下肌膚?即日起到~30日一連4天,在台北信義威秀廣場登場『理膚寶水全方位高階肌膚健檢』快閃店,提供消費者全方位肌膚問題檢測及肌膚問題專業護理諮詢服務,這次更全新上市「理膚寶水 B5+全面修復霜」還有特惠組合,到現場只要體驗就有很多服務,還能了解肌膚健康狀況,一起來看看快閃店5大亮點!(圖/品牌提供)5大亮點一次看:【第一亮點│創新吸睛 3D 裸視科技】快閃店首次採用 3D 裸視立體螢幕,醒目視覺搶佔信義區最驚艷打卡熱區,打卡拍照分享個人社群媒體再加碼贈送打卡禮!(圖/品牌提供、黃筱婷攝)【第二亮點│醫美診專業肌膚健檢服務】聘請專業美容師協助體驗醫美診所配備一對一高階醫美肌膚檢測儀,涵蓋完整 8 大面向的膚質檢測,包含:敏感泛紅、乾燥脫屑、毛孔粗大、暗沉瑕疵、膚色不均、鬆弛老化、曬斑、皺紋的完整分析,深度剖析潛在肌膚問題,了解肌膚問題癥結、有效對症保養改善;此外理膚寶水再貼心安排專業藥師駐點進行一對一問診服務,人性化即時互動性服務諮詢,讓困擾已久肌膚問題迎刃而解,完成健檢後即可領取專屬肌膚健檢袋(內含 B5+全面修復霜&B5 瞬效全面修復精華試用組)。(圖/品牌提供)【第三亮點│平衡肌膚微生態挑戰】結合『理膚寶水 B5+全面修復霜』平衡皮膚微生物群落與加速修復肌膚問題的概念,現場設計互動遊戲寓教於樂,完成遊戲挑戰還可領取精心小禮物,打卡拍照再送可愛氣球。(圖/品牌提供)【第四亮點│超值產品組合區】此區可盡情試用理膚寶水最新推出『理膚寶水 B5+全面修復霜』以及理膚寶水旗下各式產品並以超值優惠價購買《理膚寶水 B5+全面修復霜(升級版)買 100ml 送肌膚修復組》、《理膚寶水 B5 瞬效全面修復精華 30ml 年度組》等五大超值優惠組合(左)理膚寶水 B5+全面修復霜(升級版)買 100ml 送肌膚修復組》、(右)《理膚寶水 B5 瞬效全面修復精華 30ml 年度組》只要1580元(圖/品牌提供)【第五亮點│肌膚健康名醫衛教講座】肌膚問題是 0~100 歲各年齡層都會面臨到的健康挑戰!理膚寶水特別邀請深受大家喜愛的馬偕兒童醫院超人氣小兒科醫師黃瑽寧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 &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皮膚科主治醫師 江品萱 醫師於 10/29(六)於台北信義威秀影廳舉辦 3 場肌膚健康衛教講座,活動內容精彩、名額限定開始報名!理膚寶水全方位高階肌膚健檢 & 衛教講座.報名網站:https://www.lrp.com.tw/events/2022popupstore/理膚寶水 2022 肌膚健康名醫衛教講座台北信義威秀影廳(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 20 號)2022 年 10 月 29 日星期六(僅此一日)
陳時中咳嗽咳到「骨頭痛」 名醫:可能是肌肉拉傷或全身性發炎
中央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確診新冠肺炎,於家中進行居家隔離。行政院長蘇貞昌16日晚間,要求確診官員「比讚自拍」讓國人知道他們一切安好,陳時中也透漏自己的病況,表示咳嗽時「骨頭會痛」對此,名醫黃瑽寧推論了2種可能性。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16日在節目《年代向錢看》中,對陳時中咳嗽咳到「骨頭痛」的情況,表示2種可能。第一種是「咳嗽太大力」,導致肌肉(呼吸肌)拉傷﹔第二種則是「病毒全身性發炎」導致的肋膜發炎,使呼吸肌產生不適。咳嗽時骨頭痛,可能是咳太大力導致的肌肉拉傷,也可能是病毒導致的全身性發炎。(圖/Pixabay)另外,對於Omicron的新型亞變種:BA.4、BA.5,黃瑽寧表示,每增加一個變異株,就會傳出「傳播力增加」的說法,對此他認為,若真是如此「Omicron應該成為無孔不入的大魔王」,顯然並非如此。黃瑽寧以「打籃球」進行比喻,新型亞變種就像「剛上場的變異株」,而原始病原體和過去的亞變種就像「很疲憊的變異株」,兩者相互比較,才有前者比後者傳播力更強的感覺,但其實病毒傳播力就是這樣,目前重症率和死亡率都沒有增加的跡象,做好防疫措施就好,不用過於緊張。
台灣出現首例MIS-C 孩童解隔後出現「5大症狀」需警覺
台灣出現首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臺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林銘泰近日發文表示,一名10歲男童在4月底確診輕症,康復後卻在端午連假前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送加護病房緊急救治才撿回一命。2020年4月開始,世界各國專家發現,有一些兒童在感染新冠病毒後,發生侵犯身體多系統的發炎性疾病,之後並將此病通稱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其致病機轉至今仍然不明,主要症狀包括出疹、低血壓、心肌功能受損等。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統計,截至2021年7月底,累積有4,404位個案,其中有37位死亡(死亡率0.8%)。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MIS-C」主要是病患感染後的免疫反應在病毒清除掉後也沒有停止,並造成體內多處器官產生發炎反應,發生時間以感染後2到6周間最常見,至於發生率還沒有明確數字,但已知亞洲人的發生率比黑人、拉丁裔人種低一半以下。黃瑽寧說,雖然外國已經有統計數字,最糟的推估發生率是「萬分之一」,即一萬個孩子裡面,會有一個發生MIS-C。黃瑽寧說,MIS-C最常見年齡是6-12歲,國外研究發現打過一劑疫苗後,MIS-C的發生率可以降低97%,兩劑者在該研究中則沒有發現MIS-C,因此家長不用過度擔心。針對確診孩童,黃瑽寧說,若康復後2~6周間發現孩子發燒3天,並伴隨皮疹、結膜發紅,或是嘔吐、腹痛或拉肚子等5大症狀,一定要跟醫師詳細報告,多數兒科醫師都會想到這個疾病,並給予積極處理,且多發性炎症有不同器官同時發炎,每個人都不一樣,但讓醫師知道,早期介入可以降低死亡率。
醫師蓋兒童「確診康復大樓」 超過1300名家長響應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兒童染疫數也持續增加,目前累積2例兒童死亡,讓家長們憂心忡忡。醫師黃瑽寧近日在臉書蓋「確診康復」大樓散播正能量,吸引超過1300名家長留言分享,引發熱議。黃瑽寧16日在臉書發文說「家長每天看到的疫情消息,幾乎都是報憂不報喜,讓人越看越擔心焦慮,看到媽媽社群有人在蓋『確診康復』大樓,我決定也來蓋一個!」她也指出,需要正負消息並存,才不會造成偏誤。民眾女兒確診發燒第2天,堅持練琴。此文一出,家長紛紛留言回覆,「我家的9歲女孩,發燒2天多,第2天練琴的模樣,我真的有勸她不要練」、「10個月大的兒子第1天發燒有吐,第2天有發燒39.5-40度左右,物理性退燒,家裡常備退燒藥,還有視訊看診開的藥,第4天開始活潑亂跳食慾恢復正常。大概吃了5天左右的藥,快篩已經是陰性」、「坐標英國,小孩8歲,燒2天,之後就活蹦亂跳,最近練成倒立和側翻。」家長說「5年級的小孩發燒了一天半後自行退燒,完全沒有任何症狀,現在活潑好動吃喝睡玩隔離中」、「我們一家三口5月3日確診,現在康復囉!兒子1歲5個月關到1歲6個月,很堅強的。」
兒童疫苗開打1/醫師爸:mRNA「就像要麥當勞蒸小籠包」 我的孩子不打
中央開放6-11歲學童接種莫德納疫苗,高雄市、桃園市在5月2日第一天搶先開打,新北市3日開打,台北市、宜蘭縣也即將在5日與9日開打,而輝瑞BNT兒童疫苗預估最快在6月初讓5-11歲學童接種。隨著多日本土確診數單日破萬例,同時又陸續傳出幼童不幸染疫身亡或重症的消息,家長們紛紛陷入恐慌之中,但是孩子到底要不要接種兒童疫苗?一方面擔心副作用、一方面又怕孩子染疫,家長實在兩難。綜觀各方專家意見,大多數都是鼓勵家長讓孩子接種疫苗,認為「利大於弊」,或者就是要家長自己多方面評估,極少有醫師公開持反對意見。就在兒童疫苗開打之際,心臟外科醫師楊智鈞在臉書上表示,他在與一位腫瘤免疫專家討論之後,做出的結論是「不只是莫德納疫苗、而是包括BNT在內所有的mRNA疫苗,我目前都不考慮讓孩子施打」。楊智鈞解釋,mRNA疫苗是一種全新的疫苗開發技術,首次做成產品就投入實戰,它的原理是送一段人造「信使RNA」進入免疫細胞、讓免疫細胞製造抗原出來。「打個比方,就像是你把菜單、餃子皮、豬肉餡丟給麥當勞,叫他蒸小籠包出來。」用人工的方式、改變了天然細胞的能力。這有沒有風險呢?楊智鈞認為,理論上沒有,因為mRNA理論上不會改變細胞的DNA結構。意思就好比,麥當勞小籠包蒸著蒸著,不會哪天整個突變成鼎泰豐一樣。但一切就只是「理論上」而已,而幼兒的免疫系統正在發展狀態,兒童不成熟的骨髓幹細胞也很旺盛,這些人造mRNA會不會進入幹細胞?會不會改變兒童的免疫系統呢?輝瑞BNT兒童疫苗預估將在6月開打,由於劑量較小、國外數據相對較多,部分家長對其比較有信心。(圖/輝瑞提供)楊智鈞說,決策總要考量風險利弊。不打疫苗的風險是什麼?最嚴重就是一死。日本84萬兒童染疫,死亡的有4人,死亡率約為萬分之0.046,也就是百萬分之4點多。換句話說,100萬個感染的小孩、有99萬9996人存活,這個是他知道的。打 mRNA的風險呢?除了嚴重副作用萬分之一外,還有其他風險嗎?答案他不知道。當有一個選項的風險是相對能掌握、另一個選項的隱藏風險卻所知有限時,楊智鈞(以及他認識的至少三位有小孩的兒科醫師)決定以他們有限的所知、幫孩子選擇風險較能承受的那一個。在孩子身上,楊智鈞的邏輯是先講求不傷身體、再講求效果。楊智鈞發表看法後,立刻引來許多「關切」,許多醫師甚至貼上「兒科醫學會鼓勵接種的聲明書」,要楊智鈞好好謹慎發言。楊智鈞則是回應「請大家不要幫我貼標籤,我沒有下指導棋要別人怎麼做,只是表達自己的看法,難道我決定不讓我孩子打哪一種疫苗,還得向別人道歉?」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最近也在粉絲頁上「澄清」,表示最近網傳「黃瑽寧醫師勸大家不要打疫苗」,並非事實。主要是因為黃瑽寧日前拍攝一段衛教影片,表示6-11歲的莫德納疫苗沒有明顯的利大於弊,最多只能說「利弊相當」,而根據紐約的一項研究,輝瑞BNT兒童疫苗對Omicron病毒株的保護力只剩下12%左右,但可以減少約一半的住院率,不過,當時紐約每十萬人口只有0.6%兒童染疫,而打疫苗的兒童每十萬人口僅0.3%住院,所以數字已經小到沒有統計意義。此番言論被解讀為「反疫苗」,黃瑽寧因此特別發文,強調兒童打疫苗可減少一半的重症機率,他自己的孩子也會接種。不過,黃瑽寧也坦承,由於Omicron病毒株的免疫逃脫,不論哪一種新冠疫苗,只有接種後2~3個月可以減少感染,以及保護身邊的人,未來有極大機率仍會感染病毒。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也公開表示會帶孩子去打疫苗,他直言,如果這場仗最後一定要打,最終決勝負的將會是孩子的免疫力,應該要多讓孩子們運動、營養均衡,少吃零食甜食、注重睡眠品質、及有穩定的情緒,一定可以打贏這場仗。
幼兒染疫1/「2歲童病逝」急診瞬間擠爆 感染醫:不分流!重症遲早死在外面
新北市中和一名2歲男童成為國內首例兒童重症,不幸於4/19凌晨病逝,收治男童的雙和醫院表示,病童到院時意識不清、高燒,院方當下執行緊急插管,隨即送至負壓加護病房進行搶救,病程快速且症狀罕見,最後仍因併發敗血症、腦幹腦炎而過世。2歲男童成為新冠最年輕死亡案例,瞬間引發家長恐慌,醫院急診室也擠爆人潮。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說,「重症新聞出來之後,病房就爆了,許多父母發現孩子發燒就趕緊送急診,還有一些家長打電話到衛生局,明明孩子活動力都很好,只因為家長表示很擔心,衛生局還是叫救護車送到醫院來。」「這就是徹底沒分流的狀態!」張凱音說,現在醫院裡擠滿輕症病人,例如隔離病房就滿滿都是發燒孩童,而他們只需要退燒藥而已。張凱音說,可以理解父母現在的擔心,但輕重症若是沒有好好分流,不但讓救護人員一直暴露在風險之中、病人也無法好好休息。更重要的是,如果這樣的情況再持續1~2周,就會馬上看到醫療資源失衡的情形,最嚴重的情形就是「重症個案會死在外面」,因為根本擠不進醫院、也沒有病床。再加上醫護人員也疲於奔命,張凱音以自己為例,這幾天她常常都是忙到清晨4點才能回家休息,「真不知哪一天會累倒!」張凱音認為關鍵在於遠端視訊診療沒有徹底執行。醫師提醒,當孩子出現精神不佳、活動力變差的情況時,就要提高警覺,建議積極就醫。(示意圖/CTWANT資料室)根據指揮中心4/11公布的確診病例居家照護原則,確診病例可透過「健康益友APP」進行門診視訊診療預約,確診者所屬縣市政府也要指定責任醫院,劃定責任分區,提供確診者門診視訊診療與關懷服務。「但許多縣市仍然還沒開始,才會導致輕重症無法分流。」張凱音說。何時該趕緊帶孩子到醫院?張凱音認為活動力最重要,尤其是服用過退燒藥後,若活動力依舊不佳,就要提高警覺。此外,血氧濃度、尿量也都是觀察重點,血氧濃度太低、尿量太少,也都要注意。「如果能搭配遠端視訊診療,由專業醫護人員幫忙辨別,就能更加精準分流輕重症,才能保留醫療量能。」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則提醒,不論是新冠病毒,或是其他會造成發燒的病毒感染,送急診的4時機是「精神不佳」、「嘔吐不止」、「頻頻氣喘」、「疼痛難耐」。而感染新冠病毒的孩子,若屬於1歲以下的高風險族群,或是已經發燒2天以上,目前也建議積極就醫。
幼兒染疫2/做好5件事!有效預防校園感染 孩子若生病「別接近爺嬤」
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4/14於疫情記者會上表示,根據美國統計到3月31日的數據,962位兒童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病例,因此算出兒童感染致死率是萬分之一,因此推估當未來台灣確診者破萬時,可能會有10幾位兒童過世。沒想到隨即就爆發中和2歲男童重症的消息,引發外界極高的關注,所以,雖然教育部已訂出新的停課標準,但許多縣市卻不買單,依舊以較嚴格的標準看待,部分學校甚至自行擬定停課標準,儼然多頭馬車。截至4/19下午為止,全台已累計498所學校停課,18歲以下的確診案例則已達2208例。想要預防校園感染,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建議家長一定要先打滿疫苗,同時家裡要定期消毒環境,「若家中同時有學齡、學齡前幼童,大小孩回家後要先換掉身上衣服,同時洗手,才能跟小小孩一起玩,從學校帶回來的物品也要先用酒精消毒一下,避免小小孩感染病毒。」此外,張凱音尤其提醒家中長輩一定要打足三劑疫苗,「比起小孩,我們更怕阿公、阿嬤感染,所以也提醒小孩若有感冒症狀,千萬不要接近長輩。」家中也要準備快篩試劑,出現症狀就先篩檢,才能掌握治療時機。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根據美國數據,推估當未來台灣確診者破萬時,可能會有10幾位兒童過世。(圖/翻攝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Youtube)到底兒童染疫風險多高?前台大感染醫林氏璧表示,李秉穎所提的萬分之1致死率,是美國這兩年疫情死亡的總數,包括前面致死率較高的變種病毒。且美國這個數字是17~19歲以下的資訊,各州也不同。若以這個冬天來看,美國17歲以下約500萬人確診,其中199人死亡,致死率只有萬分之0.4,比萬分之1更低。再觀察日、韓,日本小於10歲兒童目前已經91萬人確診,僅4例死亡,致死率僅百萬分之4;韓國兒童有194萬人確診,目前僅17人去世,致死率百萬分之8.6。林氏璧認為,兒童若發生死亡,應該不可能漏掉檢驗新冠,但分母肯定有非常多黑數,輕症無症狀很多是沒有確診的,因此實際兒童的致死率應該是更低,他認為亞洲兒童感染Omicron致死率應該是十萬分之一以下,甚至更低。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也認為,12歲以下兒童一直都不是新冠病毒重症或死亡的高危險族群,Omicron病毒株感染和其他兒童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嚴重度,其實已相去不遠,家長真的不需要單單針對Omicron病毒株而緊張害怕,依平常心照顧孩子即可。張凱音認為,雖然要習慣身邊隨時有確診者,抱著平常心生活,但防疫態度依舊要嚴謹。「雖然確診案例一定會持續增多,但最好是慢慢的增加,而不是一下子大爆發,這樣才不會拖垮醫療量能。」
新北2歲重症童死亡 兒童染疫轉中重症「4大警訊」速打119送醫
國內日前出現首起幼童確診重症案例,讓家長們相當擔心兒童若確診後,到底該如何判斷送醫的時機點,馬偕感染科名醫黃瑽寧提醒,其實對兒童來說,只要發燒感染,立即送急診有4大時機,若是確診新冠的幼童,只要滿足2大條件中的其中之一,建議就要就醫。新增死亡個案說明。(圖/指揮中心提供)Omicron變種病毒對兒童殺傷力大,香港先前就出現數名兒童染重症,甚至導致死亡,如今國內也有一名2歲男童確診不到1天,病況急轉變重症,一度在加護病房插管,最後仍不治,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9日表示,「接到這訊息深感不捨,不過整體醫護人員、雙和或台大也好,這些專家都進了很大力氣」,20日下午會請兒科專家討論送醫指引。這名確診男童在4月14日緊急送至急診,到院時已意識不清、高燒且生命徵象不穩定,醫師當下緊急插管,隨即送至負壓加護病房進行搶救。在治療期間,除支持性療法外,陸續給予抗發炎單株抗體藥物、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但男童仍不幸因急性新冠病毒感染併發敗血症,導致腦幹腦炎,於4月19日凌晨03時46分在父母陪伴下過世。根據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曾表示,香港這波疫情也有2例兒童確診後引發腦炎死亡,因為病毒若到了大腦或心臟等其他器官,病情恐加速惡化,而且兒童併發腦炎的風險較高,新北市這名男童因染疫搶救不治,成為國內首例兒童新冠肺炎重症死亡個案,除了引發各界震驚,也讓不少父母憂心,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曾提醒,若孩童染疫有出現幾種狀況應盡快就醫。羅一鈞說過孩童一旦染疫後出現幾種狀況千萬要注意。(圖/指揮中心提供)羅一鈞表示,一般常見4大症狀為咳嗽、流鼻水(鼻塞)、發燒及全身倦怠等症狀,特別要注意的是以下症狀出現,都是一些較嚴重的警示徵兆,家長要特別留意,趕緊打119送醫。(1)抽搐、意識不清、意識改變,常是腦炎或是全身性感染的警示徵兆。(2)呼吸喘或呼吸困難,代表可能有肺炎。(3)持續胸痛或胸悶,可能有影響到肺部或心肺功能。(4)冒冷汗、皮膚、嘴唇、指甲床發青,很可能是休克症狀、缺氧。預防兒童染疫變成中重症,兒科醫學會示警,發燒超過48小時以上或是持續嘔吐就是徵兆,要立即就醫。兒童若發燒超過48小時以上,還有體溫飆破39度、狂冒冷汗,另外,就算沒發燒,但呼吸變快、精神差,或者12小時以上沒吃東西,也沒有解尿,甚至持續嘔吐,就要提高警覺。據聯醫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科醫師姜冠宇指出,「真的要發炎的時候,通常是以全身那種高燒或全身的反應方式呈現,比較不會是先以呼吸道的方式來呈現」。黃瑽寧提醒孩童送急診的4時機。(圖/翻攝自黃瑽寧臉書)另外,馬偕感染科名醫黃瑽寧在臉書發文表示,「在醫院工作的兒科醫師,每年都會碰到一、兩位令人心痛的類似病例,可能是流感、腸病毒、EB病毒、皰疹病毒、黴漿菌感染,甚至多數是找不到原因的」。黃瑽寧指出,「嬰幼兒染疫重症需要呼吸器的比例,約在十萬分之1-10之間,跟流感病毒差不多」,他也提醒,不管是新冠病毒或是其他病毒感染,只要孩童發燒,判斷是否要送急診的4個時機是:精神不佳、嘔吐不止、氣喘不休、疼痛難耐。黃瑽寧醫師解釋兒童後遺症。(圖/翻攝自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YouTube)此外,若是確診的孩童,黃瑽寧也表示,只要「1歲以下」或是「發燒2天以上」,目前也都建議要積極就醫,「生命無常,我們祈禱在疫情軟著陸的過程中,也讓我們有平靜的心」。目前食藥署緊急通過兒童疫苗使用授權,核准6到11歲也能打莫德納,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就表示,「在用法跟用量的部分,是青少年跟成人劑量的一半,也就是施打是0.25CC,劑量是50微克(mRNA),2劑之間要隔28天」。如今接種年齡門檻往下降,針對兒童受試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勞、頭痛、肌肉痛、畏寒、噁心和嘔吐等症狀,這些都和成年人受試結果相近,若孩童施打疫苗後,家長仍需多費心思觀察孩童的後續狀況。
疫情恐奪90童性命? 別過度擔心「日本91萬確診僅4死」
昨本土狂飆至744例,指揮中心透露已有採購5至11歲兒童疫苗的計劃,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14)接受媒體人周玉蔻廣播節目專訪,表示先前他提到疫情大規模流行下,可能造成「近百」兒童死亡案例一事,其實是從美國大規模流行下、多達900多位兒童確診死亡估算,台灣人口總數與美國人口數相比後,將此數目除以10,就會得到約90名兒童死亡的數字。李秉穎強調,並不是說台灣疫情擴大、兒童死亡一定破百,只是希望提醒,幾十例兒童死亡,對社會還是會造成很大的震撼,且兒童感染後,還是有出現重症、死亡病例的可能性,也是此族群要打疫苗的主因。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則認為,從日本、英國實際的情況來看,12歲以下的兒童重症、死亡率極低。林氏璧在臉書寫道,「我很同意黃瑽寧醫師說的:12歲以下兒童,並不是新冠病毒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群,重症死亡率極低,希望爸媽們不要過度擔心。」林氏璧舉例,日本小於10歲兒童目前已經91萬人確診。僅4例死亡。這不是因為日本兒童廣泛注射疫苗後的數字喔。目前日本兒童施打一劑僅9%,兩劑2.6%。而英國在今年第9~12週,小於18歲有23萬人確診,應該已經是BA.2為主了。其中有1096人需要住院,僅有2人死亡。而英國兒童疫苗施打比例應該還只有個位數。李秉穎則希望兒童疫苗的採購能夠更快速,他表示採購過程相當複雜,雖已經在洽購輝瑞兒童劑型疫苗,但到貨、封緘、緊急授權都需要時間,參考過去新冠肺炎疫苗剛進來的時候,一面審查、一面封緘檢驗,或許是加速過程的做法。
3C綁匪1/沒收手機!14歲孩子一躍而下 父母做錯這件事「換來更激烈對抗」
新北市一位14歲國中生日前因父母管制沒收手機,疑似情緒失控而墜樓身亡,再度讓大眾關心孩子過度依賴手機(包含平板等3C產品)而衍伸的親子衝突議題。根據兒童福利聯盟2021年的調查,發現國小學童使用手機已經相當氾濫,以10至12歲兒童為例,平均一週玩手機遊戲13小時,12歲玩的時間幾乎是10 歲的2倍,顯見年齡增長、玩手機時間也跟著拉長。手機彷彿成了現代孩子最親密的家人,正綁架著孩子的情緒、注意力,甚至撕扯親子之間的關係。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認為,父母跟孩子會因為手機發生嚴重衝突,往往是因為一開始就做錯了!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應該盡量不要讓他們過早接觸手機,土耳其裔藝人吳鳳就相當感嘆,他在臉書PO文表示,最近帶著孩子到公園時,看到一個爸爸也帶著3歲左右的孩子,但2個人竟各自在滑手機,當場讓他腦袋裡「雷達大響」。吳鳳感慨寫道,「我當了爸爸已經6年,從來不會為了打發時間或讓他們安靜而給手機。孩子本來就會發脾氣、調皮搗蛋,如果怕孩子哭鬧,其實不要生寶寶比較好吧?」即使看到別的親子在滑手機,他也明確地告訴女兒「我不會給妳們玩手機,不想要妳們眼睛壞掉」。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也不讓孩子過早接觸手機,當小朋友在14歲的時候,才為他們購買了第一部手機,而且比爾蓋茲會限制孩子每天使用手機的時數。目前歐美國家的專家普遍認為14歲之後較適合給孩子手機,此時大腦較成熟、自律能力也較好。至於台灣,小兒科醫師黃瑽寧認為2歲前的孩子不適合接觸手機或平板等3C產品,以免影響眼睛發育;身處於網路世代,孩子出生在充斥3C產品的環境,實在很難不接觸到手機,若無可避免,仍要注意一些原則。例如2~3歲之後若要接觸手機、平板3C電子產品,要控制在15分鐘內以免傷害視力,同時以靜態圖片為主,父母也要全程陪同且有所互動;3~6歲時間可增加至30分鐘,建議父母也要陪伴,才能了解孩子使用手機得內容,同時半小時結束後要讓眼睛休息10分鐘,以免增加眼睛負擔,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間不超過1小時。土耳其裔藝人吳鳳喜歡帶著孩子接觸大自然,他認為不該為了安撫孩子而讓他們接觸手機。(圖/翻攝自吳鳳臉書)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則認為5~8歲非常關鍵,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在發展自我控制能力,爸媽最好建立起規範,例如每次使用的時間限制在30分鐘內,以免孩子進入青春期無法控制。王宏哲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的需求有所不同,使用手機的時間也可逐漸拉長,但建議一天最好不要超過2小時,同時每用半小時就要讓眼睛休息一下。黃宜靜說,要不要給孩子看手機?幾歲可以使用手機?其實可以視每個家庭的狀況而定,「但重點是要跟孩子說明清楚原則,例如每週使用幾次、每次使用多長時間,我建議要有固定的家庭會議時間,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商量,最好能有共識,而不是由家長直接規定。」舉例來說,如果孩子喜歡玩手機遊戲,每場比賽大約30分鐘,就可依此時間為約定時間,若是遊戲常常可能會拉長為31、32分鐘,家長也可和孩子討論是否有一段緩衝時間,否則一到30分鐘就要斷網,遊戲突然被中斷恐怕讓孩子難以忍受,這些都可以事先溝通清楚。如果意見僵持不下,例如父母希望每次使用20分鐘,而孩子想要30分鐘,那就先維持一周30分鐘的手機時間,再觀察孩子使用的狀況,如果孩子相當自律,那就維持30分鐘的時間,若孩子無法自律,就調整為20分鐘,然後再觀察孩子的使用狀況,若往後能夠自律,再視情況拉長為30分鐘。「這是一個訓練孩子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黃宜靜說,孩子的大腦尚未發展成熟,無法自律是非常正常的事,當孩子破壞約定時,家長態度要溫和且堅守原則,如果孩子反應激烈,除了維持平穩情緒之外,也要試著同理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但我們之前已經約定好了。」黃宜靜說,孩子是很聰明的,如果有時哭鬧或發脾氣就能獲得父母妥協,他們就會每次都大吵大鬧測試看看,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情緒更加失控,所以家長們若能堅守原則,孩子反而情緒會比較穩定,而且也會從過程中逐漸學會自律。除此之外,許多家長將手機作為獎勵或懲罰的工具,例如成績進步了,手機使用時間就可以拉長,相反的,如果考試分數不理想,手機時間就減少、甚至沒收手機。「獎勵跟懲罰會讓家長被拱上一個權威者的角色,因為會變成父母來判斷孩子有沒有認真?有沒有用功?所以變成父母在評價孩子。」黃宜靜說,如果孩子學習本來就出了問題,那就只能被懲罰,於是孩子只能用衝突、對抗的方式解決,父母跟孩子說不能怎樣,孩子故意偷偷做,等於在訓練孩子有更多對抗大人的行為。所以比較好的方式是,手機使用時間是依照自律程度延長或縮短,而不是因為學業成績,只要維持好這樣的原則,親子之間就不會因為手機發生嚴重衝突,甚至讓孩子情緒失控、鑄下大錯。
BNT入體1/國外研究!心肌炎患者共同症狀是「胸痛」 4大警訊要注意
12至17歲青少年本周於校園開打BNT疫苗,根據教育部資料,總計有129萬8861位學生同意施打疫苗,比例高達93.10%,各縣市當中,以桃園市96.95%同意比率最高,最低則是則是台東縣的77.62%。雖然同意施打疫苗的比例相當高,但其實多數家長仍然忐忑不安,抱著「看狀況隨時喊停」的心態,教育部提醒,即使家長與學生已經將同意書送出來,在接種前最後一刻仍可反悔,會充分尊重家長與學生的評估及意願。疾管署日前舉行「兒少新冠病毒感染與疫苗接種的臨床處置建議」線上研討會,邀請多名兒科醫師討論。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瑽寧在會中提到,臨床研究數據顯示,12至15歲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抗體濃度高,且經過4個月後,仍能維持9成疫苗保護力,比成人更佳。疫苗副作用方面,黃瑽寧說,數據顯示以注射部位疼痛最多,第1劑或第2劑都達8成以上,但全身性副作用如發燒、肌肉痠痛、頭痛、疲倦、需服用止痛藥等,則以第2劑接種後比例較高。而最令家長擔心的心肌炎,黃瑽寧表示,依照美國監測資料,發生率為百萬分之40,且大多在5天內可出院返家。馬偕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瑽寧在疾管署舉辦的線上研討會表示,BNT疫苗的相關副作用在第2劑之後較為明顯,就算罹患心肌炎也不嚴重。(圖/翻攝自疾管署線上研討會畫面)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邱舜南表示,根據美國報告,mRNA疫苗引起的心肌炎有4種主要特徵,包括年齡小於30歲、男性,有肥胖、心臟病或氣喘等共病,以及最近有接受心肌炎相關治療者,症狀大多發生在接種疫苗後一周;發生的時間點大多落在接種第2劑疫苗後,以接種後5天內發生最多,少數於接種一到兩周後才出現症狀。美國心臟學會期刊《循環》(Circulation)今年8月發表一篇研究,蒐集61名mRNA疫苗相關的心肌炎個案,其中98%為男性,年齡層落在14歲至70歲,89%接種第2劑疫苗後出現,平均發生在接種後2.4天。邱舜南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個案都出現胸痛症狀,其中又有63%合併有發燒、肌肉痛、疲倦等症狀,個案住院中位數為4.6天,全數存活出院且89%症狀完全緩解。邱舜南也指出,本身有心臟病的青少年,建議在病情穩定的狀況下才施打疫苗,避免感染後症狀更加嚴重,但接種後如果出現新的症狀或原有症狀惡化,必須立即就醫。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玉成表示,接種BNT疫苗後,注射部位紅腫熱痛、痠痛都屬正常,部分人也會發燒,但如果高燒超過48小時便要就醫。接種疫苗後28天內都要注意是否有胸痛、呼吸急促、心跳不規則等症狀,尤其接種第二劑、年輕男性更要提高警覺。BNT接種後4大警訊。
不是危言聳聽! 名醫預言:未來十年每人必染新冠「疫苗一定要打」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許多人本來把接種疫苗,當成抵抗新冠肺炎的武器。但隨著疫苗開打,國內頻傳打完AZ疫苗猝死案例,儘管目前沒有一起猝死個案,被證實死因與疫苗相關,但國內已經出現疫苗緩打朝,許多長輩都聞AZ色變,不敢打疫苗。小兒科醫師黃瑽寧透露,就算打疫苗保護,新冠病毒也難以消滅,他並認為,未來十年內,每一個人一定都會得過一次新冠病毒,他更強調,「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黃瑽寧醫師在風傳媒《下班經濟學》節目上透露,他自己也是接種AZ疫苗;他並表示,很多人有錯誤的觀念,以AZ疫苗預防效果70%來說,並不是指100人接種後只有70人有效,「它是有打跟沒打的人,比起來得病的機率,這個保護效果,其實100人打了,應該九成多的人都不會生病」。黃瑽寧醫師並指出,若台灣群體接種新冠疫苗超過70%,是否未施打的人,就可以不用打了?黃瑽寧指出,如果台灣國內,真的在短短半年內施打超過七成,造成某種全體免疫的觀念「是對的」,但如果把時間再拉長,「一年、兩年、三年呢?這概念是這樣的,這個病毒不會離開人類了,在這10年內,我們也不可能每一年補這些疫苗,十年內每一個人一定都會得過一次新冠病毒。」十年內,每個人一定都會得一次新冠病毒這句話,黃瑽寧強調,「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就像流感疫苗打了多少年,「我們還是可能三年、五年就會得一次對不對」。他表示,向新冠病毒這種呼吸道病毒,是不可能光打一次疫苗,這輩子就OK的,提醒大家還是要積極接種疫苗,才能保護自己,降低染疫後得到重症與死亡的機會。
寶貝陷毒害1/好嚇!嬰兒奶嘴溶出物超標 醫:這樣消毒更糟糕
食藥署日前公布最新邊境不合格清單,一款由杏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自德國進口的「NUK迪士尼安睡型乳膠安撫奶嘴」,在蒸發殘渣溶出試驗(水、40℃/24小時),發現有68ppm的雜質溶出,超出合格標準40ppm以下,因此將共324個(3.60公斤)的奶嘴全數退運與銷毀。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這是近6個月來的第一件奶嘴蒸發殘渣溶出不合格事件。陳慶裕說,此試驗是模擬40℃相當於嬰兒嘴巴的溫度,測試奶嘴雜質溶出狀況,發現雜質溶出超出標準,這代表讓小朋友使用時即有溶出過量雜質的風險。小兒科醫師黃瑽寧也在《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臉書粉絲頁中提出看法,認為購買任何嬰兒用品包括奶嘴,還是要看盒子上的認證或合格標示,至少這代表有國家單位幫忙把關,若是購買國外平行輸入、網路代購、或夜市贈品等嬰幼兒商品,就會少了這道程序,若沒經過檢驗,用在寶寶身上,心裡總是毛毛的!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受訪時則說,除了選購合格的奶嘴之外,正確的清潔方式也很重要,由於奶嘴材質多為橡膠,若是直接用沸水煮滾消毒,可能會讓孩子陷入塑化劑的風險。嬰兒用品業者則建議先用清水沖洗奶嘴,再放入蒸汽消毒鍋烘乾,奶嘴也該定期更換較為安全。
寶貝陷毒害2/別陷入名詞迷思 標榜「嬰兒」「有機」不保證安全
標榜有機食材的樂扉寶寶米餅,門市遍布中國大陸、香港、澳門,頗有名氣;日前卻被離職前員工爆料,公司為了節省成本,竟以工業用氮氣填充米餅包裝,且廠房充斥老鼠屍體和蟑螂,就連輸送帶上用來盛裝米餅的塑膠盒,都看得到老鼠屎尿。消息曝光後,新北市衛生局會同新北市調查處前往稽查,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移請地檢署偵辦,日前再依《食安法》重罰業者180萬元,並勒令暫停作業。許多新手爸媽為小寶貝準備日常用品時,總是會特別注意成分與安全,但並非所有冠上「有機」、「嬰兒專用」名稱的物品,就一定保證安全。經常分享飲食健康原則的腎臟科醫師王介立,日前就在臉書粉絲頁上寫道,「飲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每個領域的人關注的東西都不同」,但他認為基本原則是三個,包括盡量不碰「飽合脂肪」、盡量不碰「糖」、充足的蛋白質,PO文中附上一張照片,正是嬰兒肉鬆的成分表,只見不但含有飽和脂肪,糖、鈉含量也都不低,完全不能算是健康食品,卻標榜寶寶食用。有機米餅爆發醜聞之後,小兒科醫師黃瑽寧也有感而發,他在粉絲頁上表示一向鼓勵寶寶吃天然食物,所以他覺得與其吃米餅、不如吃米飯,但身為爸媽也不必對自己過於苛求,大家都希望給孩子最健康的食物,但如果能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觀念,對孩子的未來更好。
兒喊肚子動掛急診!醫聽呼吸遭刺青爸狠踹 2天後「肺部淹一半」他傻眼
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就算身體不適也無法具體描述清楚,常因此耽誤了黃金治療時間。小兒科醫師黃瑽寧近日在節目中透露,一名男童因肚子痛就醫,醫師懷疑肺部感染,仔細聽診卻被家長嫌動作慢,後來直接把孩子帶離診間,直到2天後才再度前往看診,不料X光一照赫見「整個肺部淹一半」,確診感染肺炎。黃瑽寧日前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個案,當時同事在急診室值班,遇到一名面露凶光、全身刺青的男子帶兒子就診,初步詢問後發現男童有腹痛情形,於是便請對方躺下,並用聽診器聽呼吸,打算先評估患者呼吸狀況;誰知此舉惹怒了父親,他當場怒斥「我跟你說肚子痛,你在那邊聽呼吸?」甚至踹了醫師一腳。黃瑽寧在節目中分享個案。(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頻道)事後,家長怒氣沖沖地把男孩帶離醫院,醫生也滿腹委屈,孰料2天後又遇到同一名患者,經過X光檢查,發現弟弟感染了肺炎,「整個肺部淹一半」。黃瑽寧解釋,有時肚子痛不一定和腹部有關,尤其兒童感染肺炎時,不見得會劇烈咳嗽,反而會出現肚子痛的症狀,所以才必須聽呼吸聲,無奈家長不一定了解。黃瑽寧進一步說明,孩子被細菌感染時常會以肚子痛表現,像是咽喉感染也會出現類似情形,而一般肺炎除了腹痛,也會伴隨其他症狀,例如精神不濟、全身虛弱、發燒等;醫生提醒,如果小孩不停喊肚子痛,家長千萬不可輕忽,建議及早到醫院治療,交由醫生詳細檢查,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