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傑
」 經濟部 工業生產指數 餐飲業 零售 製造業AI發威!工業生產指數連9紅 電子零組件業年增19%創新高
AI持續發威,經濟部統計處23日發布11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02.35,製造業生產指數102.69,分別年增10.29%、10.73%,創下歷年同期次高,也是連續第九個月正成長,其中又以電子零組件業最旺,而汽車及其零件業年減9.66%最慘。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電子零組件業年增19.07%,創歷年同月新高,主要就是因為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需求持續強勁,帶動12吋晶圓代工、主機板、IC晶圓測試等增產,加上其他光電材料及元件海外訂單回溫。而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增高達7.98%,也是因人工智慧應用持續擴展,以及雲端資料處理需求成長,帶動伺服器、其他通訊傳播設備、其他電腦週邊設備及零組件等生產增加,不過用戶傳輸及通訊設備、行動裝置鏡頭等因訂單縮減而減產,抵銷部分增幅。傳產方面,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年減2.82%,主要還是受海外產能開出之排擠效應影響,加上部分廠商排定歲修及配合擴廠工程計畫停產,致其他合成橡膠原料、苯乙烯單體、聚乙烯等減產較多。汽車及其零件業則年減9.66%,因汽車傳動系統及其他汽車零件因客戶調節庫存而減產,加上燃油小型轎車受部分車款缺料及進口車競爭影響,以及客貨兩用車因上年同月新車款上市,比較基數偏高所致。累計今年前11個月已較去年同期減少6.73%。經濟部統計處表示,全球經濟成長步調仍受美中科技爭端、地緣政治衝突等不確定性因素干擾,惟在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下,以及半導體高階製程需求暢旺,加上農曆春節前備貨需求釋出,有助支撐製造業生產動能穩健成長。
內需消費好旺! 零售、餐飲2024年營業額可望寫新高
經濟部統計處公布,9月零售業營業額、餐飲業營業額皆創前九月同創新高。經濟部統計處指出,預期零售、餐飲今年全年有很高的機率營業額可以寫下歷史新高。統計處指出,9月零售業營業額為4,018億元,年增3.2%,其中,汽機車零售業因民俗月落點差異致比較基期偏低,且在進口車交車數增加下,年增10.9%;另外,受惠業者積極拓點、開展複合店型,同時推出多元行銷活動及擴增銷售品項,致便利商店年增5.8%、超級市場年增7.9%、其他綜合商品零售業年增10.1%、量販店年增4.2%、資通訊及家電設備零售業年增3.8%;燃料零售業則因汽柴油價格較上年同月減少,年減7.6%;食品、飲料及菸草零售業因兩年中秋節落點差異,部分贈禮採購分散至上月,年減4.3%。綜計1至9月營業額為3兆5,688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3.0%。9月餐飲業營業額為846億元,年增4.1%,統計處指出,主因受惠中秋節聚餐效益,以及展店和促銷活動挹注,惟今年中秋節較上年同月提早,部分禮盒採購商機提前於上月發酵,抵銷部分增幅,致餐館及飲料店分別年增4.0%及0.5%;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因空廚餐點銷售續增,年增13.6%。綜計1至9月營業額為7,741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3.6%。9月批發業營業額為1兆1,293億元,年增4.7%,統計處分析,主因人工智慧等創新科技應用加速擴展,半導體廠擴大資本支出,激勵相關供應鏈出貨動能。統計處處長黃偉傑指出,預期零售、餐飲業今年全年有很高的機率營業額可以寫下歷史新高;批發部分,全年轉正機率非常大,創下新高的機會也不小。
刁天龍首秀送助攻 中華男足國際友誼賽惜敗柬埔寨
中華男足11日在國際友誼賽作客柬埔寨,混血好手刁天龍、簡柏庭與歸化的「台灣女婿」羅偉都上演「藍翼軍團」處女秀。可惜中華隊上半場靠主隊烏龍球先馳得點,下半場卻連丟兩球,儘管刁天龍第83分鐘神奇助攻新秀林晨扳平,4分鐘後仍被拉塔納(Min Ratanak)梅開二度射入致勝球,讓中華隊以2比3落敗。中華男足對柬埔寨友誼賽先發11人賽前合照。(圖/中華足協提供)中華隊此役排出4-3-1-2陣型,36歲的陳柏良再次掛上隊長臂章,效力於MLS紐約城預備隊的刁天龍擔任先發左後衛。上半場中華隊歸化前鋒安以恩、混血好手蔡立靖屢次射門,門將黃秋霖則用左腳神奇擋出主隊球星先佔貼(Sieng Chanthea)的禁區內射門,沒讓主隊越雷池一步。上半場終了前中華隊右路獲得邊線球,梁孟昕手榴彈直接擲入小禁區,柬埔寨中場球員小川雄大受自家人頭槌干擾,竟把球頂進主隊大門,讓中華隊半場結束以1比0領先。中場休息過後,中華隊換下跑動型的防守中場蔡孟辰,柬埔寨則換上中路活動力強的拉塔納,下半場開賽不到3分鐘,拉塔納就接應左路吊中凌空射門破網。隨後有美國血統的泰勒(Nick Taylor)右肋直傳,皮索特(Lim Pisoth)反越位成功並誘出黃秋霖,斜傳後點助攻先佔貼打入空門,助柬埔寨2比1反超。落後的中華隊試圖反攻,但這次徵召名單的前場人選較少,雙箭頭安以恩、黃偉傑始終難以突圍,第83分鐘刁天龍左路發動快速反擊,竟然展現絕倫視野與左撇子的優勢,直接送出大範圍斜傳,助攻首次入選成年國家隊的林晨跟進破門,將比分扳成2平。然而中華隊沒能高興太久,4分鐘後柬埔寨把握快攻機會,又是拉塔納在禁區內展現刁鑽盤帶,騰出左側空間後起左腳低射打入球門右下角,頂替黃秋霖傷退的門將段昍撲救未果,讓中華隊以1球之差飲恨。中華男足今年國際賽首勝仍未開張,對柬埔寨的對戰首勝也得再等等(1和3負),下役將於11月的國際友誼賽對陣新加坡,整合陣容備戰12月的東亞足球錦標賽預賽。
國腳出走2/從稱霸亞洲到世界倒數 體育署6年砸40億足球排名還倒退
「黃金小將」袁永誠擁有絕高天賦,卻在大環境逼迫下不得不離鄉背井、出走發展,如今在西班牙發光發熱,成為台灣足壇獲得歐洲職業足球員門票的第一人,而台灣足球風氣始終低迷,許多球員因國內發展有限,只能在10多歲就遠赴他國學習,為足球離開家人也成為這些小將們的一大遺憾。本刊調查,台灣足壇曾經稱霸亞洲,1936年、1948年和1960年三度踢進奧運,在1958年東京亞運以五戰全勝的佳績蟬聯金牌,教練、「球王」李惠堂受到英雄式的歡迎,但當時的出戰主力多為香港籍,而1971年後香港球員因政治因素被禁止再來台灣出賽,台灣就此無緣於運動員的最高殿堂,國內對足球的關注也漸漸轉移到其他球類。根據國際足球總會(FIFA)紀錄,中華男子足球代表隊在1965年以世界排名第60名,站上隊史巔峰,此後便一蹶不振,還曾在2015年跌到213名,一度成為世界倒數。體育署在2018年宣布要振興台灣足壇,並投入43億元推動6年計畫,諷刺的是,台灣男足在計畫之初的世界排名為124名,砸入大筆經費後的排名卻「不進反退」,2024年4月排名是6年來最差的159名,在210個國家中成為後段班。袁永誠2022年曾回台參與亞運男足培訓隊的集訓。(圖/翻攝中華民國足球協會CTFA臉書)而台灣的足球風氣低迷也導致有潛力的小將們受限於國內的「足球天花板」,紛紛出走以追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黃金小將」袁永誠在12歲就背井離鄉,中華台北U19足球代表隊前隊長溫志豪則在20歲時,與當年21歲的隊友陳浩瑋一同加盟北京八喜聯合競技足球俱樂部,被稱為「台灣最強18歲」小將黃偉傑也於2023年底確定旅外,赴西班牙挑戰足球夢。究竟為何台灣足壇留不住人才?記者調查,相較於棒球、籃球,足球在台灣的發展備受限制,不僅場地空間有限,連訓練資源都相當匱乏,即使球員再有潛力,台灣的現有環境都難以培育出下一個「梅西」。此外,球員的花費也相當驚人,一學期破萬的教練費只是基本,從專業的釘鞋到球衣也只少得花費2到3萬元不等,再加上日常飲食和生活開銷,一般家庭根本難以支撐,球員們只能走出家門,另尋企業或國際俱樂部支持,國人根深柢固的觀念也是一大阻礙。賴清德2023年為袁永誠促成、將赴西班牙參加足球青少年盃賽Arnedo Cup的「Dream Taiwan台灣夢想隊」加油打氣。(圖/讀者提供)知名球評石明謹表示,台灣人將運動視為休閒活動,而不會將運動當成產業看待,甚至在教育中也經常會灌輸錯誤思維。「很多人都會覺得不會讀書,就去踢球啊。」石明謹無奈表示,台灣的教育風氣仍停留在八股思想,許多家長會先將讀書擺在第一順位,卻沒想過這種思考方式恐會扼殺掉尚未萌發的天賦,讓有才華的孩子最終僅能成為普通的讀書人,再也找不到那獨特且不平凡的長處。「以袁永誠來說,其實也有不少孩子是跟他一樣有能力的。」石明謹表示,只是在台灣的現行體制內,選手們若要有更傑出的表現及發展,除了資源上的輔助,更多的是背後支持的力量及自身的堅持,袁永誠的過人之處並不是在於踢球的天賦,而是他那鍥而不捨的剛毅性格,造就了他在西班牙的輝煌成績,相較於其他足球能手從小耳濡目染的運動環境,袁永誠靠著毅力與膽量在21歲就能成為全台首位登上西協甲舞台的少年足球員,十分不容易。石明謹認為,台灣風氣的改善並非一朝一夕,台灣社會仍相當仰賴政府的推動及關注才有望翻轉,政府應先將運動視為產業經濟體,了解運動及體育之間的關係仍存有落差,而非只是隸屬教育部管轄,限縮運動產業發展的可能性,抹殺運動員未來的無限可能。石明謹呼籲政府應先將體育局升格,讓單位間的溝通能橫向發展,讓選手們能安心地留在國內發展,讓國腳不再出走。
AI領頭結束連6季負成長! 經部:製造業指數87.21「是好消息」
經濟部統計處23日公布3月的工業生產與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其中3月的工業生產指數為92.76,年增3.99%,製造業生產指數92.49,年增4.01%。主要受惠於人工智慧、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成長,但其他傳統產業回升力道仍不足;不過好消息是,第1季製造業生產指數87.21,較上年同期增加6.16%,結束連續6個季度負成長。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像是化學材料、基本金屬、塑橡膠等減幅縮小,基本上是好消息,希望終端需求快速回升,成長速度就會更快,AI的浪潮目前還是持續,AI穩住之後,再來就是等傳統產業回升,整個態勢就會更明朗。經濟部預估,若終端需求回溫速度加快,4月製造業生產指數成長的機率仍高,可望年增11.1%到16.4%。若以產業類別來分,電子零組件3月的生產指數年增13.27%,主因是12吋晶圓代工在高速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之強勁需求帶動下持續成長,加以IC設計、印刷電路板、主機板、DRAM等產品受惠客戶積極拓展應用領域及拉貨動能回升而增產所致。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增則為15.15%。 但基本金屬業年減5.69%,主因是國際鋼鐵市場需求仍疲,加上低價進口鋼品干擾;化學材料及肥料業 年減8.23%,也是受國外產能開出競爭影響,加上部分石化廠設備定檢後重啟時間遞延,影響下游生產鏈所需之原料供應而減產;機械設備業年減9.91%,主因是全球經濟復甦力道緩慢,企業機械設備採購動能仍弱;汽車及其零件業年減9.87%,受市場年後買氣趨緩影響,加上部分汽車零件外銷接單減少所致。3月批發業營業額為1兆681億元,較上月增加29.4%,批發業營業額年增4.6%,其中機械器具批發業受惠人工智慧及雲端運算需求擴增,推升相關零組件出貨動能,年增20.5%;但建材批發業因用鋼產業買氣疲弱,加以鋼價低於上年同月,年減11.2%;食品、飲料及菸草批發業年減4.0%,主因工作天數較上年同月減少;家用器具及用品批發業年減4.7%,主因是家電及清潔用品買氣偏弱所致;藥品及化粧品批發業因上年同月部分疫苗及藥品進口數量較多,比較基期偏高,致年減4.3%。不過零售業營業額則是維持成長,年增0.7%,其中電子購物因業者持續祭出促銷活動,加以販售品項愈趨多元,年增6.4%;布疋及服飾品零售業受惠展店及春夏新品上市,帶動營收成長5.5%;藥品及化粧品零售業年增3.4%;汽機車零售業則因上年同月缺料緩解,墊高比較基期,年減4.5%。經濟部統計處22日也公布外銷訂單數據,3月金額471.6億美元、年增1.2%翻紅,但前3月外銷訂單總額1333.2億美元,年減2.1%,則為第7季負成長。
挺過疫情回春...去年全台工廠營收達22.3兆 這8縣市表現亮眼
疫情停辦1年,經濟部11月30日公布最新2022年版「工廠校正及營運調查」,全台工廠總營收達到22.3兆元,比2020年大增15.8%,疫情後完全回春。這次共有8縣市工廠營收破兆元,新增雲林與新竹市2地入榜。桃園二連霸,尤其突破4兆台幣,創下了國內縣市紀錄。總計全台營運中工廠有9萬1534家、員工數294.9萬,2年來小增0.4%、1.2%,總營收比起前年疫情籠罩時的16.6兆,大幅跳升5.7兆元。對此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點出:「這是疫後首次調查,增幅代表台灣產業挺過疫情考驗。」營收上升,主因半導體相關產品需求熱絡,加上原物料價格高檔盤旋,產品價格調漲,如不是下半年受困全球通膨及升息,終端市場需求減弱,否則營收恐怕更高。過往全台有7大縣市工廠營收破兆,2020年疫情期間,雲林縣因為麥寮六輕石化重鎮價格不振,掉出榜外,減為6縣市。但這次調查,卻一舉跳升到有8個兆元縣市。區內工廠營業額最高還是桃園市,這次4兆623億,比前一次大增近4成,也是首度有縣巿營業額突破4兆。第2為高雄市的3.4兆,緊接著3、4名的台中、台南,都是2兆多元,第5名由新竹縣擠掉新北市,但金額落到1.8兆。新北市這次整體營收下降了1名,來到第6,但僅比新竹縣少200多億,也有1.8兆。第7名雲林縣是重返兆元行列,繳出1.5兆,最後一個破兆名次是新進榜的新竹市,有1.2兆。對於桃園這次營收大突破,黃偉傑說明,主要該市產業為「電子零組件」和「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產品多是記憶體、IC載板、伺服器等。前者營收6.2兆,為各業別之冠,比2020年增1.9兆,遙遙領先金屬製造業新增7400多億。至於雲林縣、新竹市,前者主要就是石化業市況已回溫,後者為科學產業園區重鎮,同樣是電子零組件火旺助攻。
最長衰退期!工業生產指數連16黑 下月力拼轉正
經濟部23日公布9月工業生產指數89.60,年減6.72%,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88.81,年減7.01%,都為連續16個月負成長,陷入最長衰退期。累計前9月,工業生產指數與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15.48%、16.07%,整體大環境需求沒有改善,全年負成長已經成為定局,將創連續第2年衰退。經濟部統計處預期10月製造業生產指數恐年減7.0%至年減2.8%。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坦言,今年備貨潮和去年同期相比較為偏弱。但他強調,若保持今年月增上升速度,加上去年低基期因素,工業生產指數有機會在10月轉正,且歐美耶誕節拉貨以及亞洲農曆年前批貨潮,相關效應也可望第4季顯現。惟黃偉傑直言,以巴衝突使地緣政治風險增加,時間如果拖長,其他產油國家也牽扯進來,可能擴大影響範圍,就像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推升產品價格,讓之前各國在抑制通膨的努力大打折扣,影響消費動能。經濟部23日同時公布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統計。受惠於疫後復甦,中秋節商機9月零售業營業額3747億元,年增6%、餐飲業營業額為835億元,年增15.8%皆創歷年同期新高。至於批發業9月則受到全球經貿動能低緩、終端市場需求疲弱,營業額1兆683億元,年減3.8%,為連續11個月負成長。台綜院23日發布9月台灣整體產業電力景氣指數及經濟預測。9月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年成長率為1.05%,整體產業電力景氣燈號續呈「轉向」的黃藍燈,結束自去年7月份以來用電負成長現象(排除春節因素)。台綜院指出,全球經濟復甦力道遲緩,廠商投資保守,製造業生產動能受到抑制,惟年底旺季備貨效應、AI新興應用商機,以及去年同期用電基期低等因素影響,9月國內產業用電轉為正成長。惟預測第3季經濟成長率為2.2%,低於主計處8月份公布的2.54%。
經濟部直言Q4轉正機率「已降下來」 工業生產恐連19黑創新紀錄
工業生產指數六大製造業表現糟糕!原本預期第四季工業生產可望觸底反彈,但是經濟部昨公布8月份工業生產指數年減1成,9月減幅雖可望縮小到個位數,但一樣是負成長。由於景氣看不到轉好跡象,經濟部直言Q4轉正機率「已降下來」,如果10月不能拚回紅字,那麼工業生產可能一路黑到年底,有機會創造19黑新紀錄,全年生產指數確定會是衰退。經濟部統計處公布的8月工業生產指數為90.74,年減幅10.7%,連續15個月負成長。主要是全球經濟復甦步調遲緩、終端市場需求疲軟、產業鏈庫存調整時間延長三大因素造成。不過這個減幅比原預估的18%小,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解釋,是傳統產業出現「短單效益」,加上去年屬低基期,減幅收斂。所謂短單效益,是指傳統產業廠商庫存有所去化,需要回補存量到安全水位,自然帶動產品出貨。黃偉傑專業分析:「短單下的多,代表廠商對景氣存在不確定性,否則看到明確需求上來,應該會下長單,後續得觀察。」六大製造業,8月表現呈「三正三負」。傳統產業中,基本金屬、汽車零組件小增0.8%、1.3%,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微減,但機械業負成長達16.7%。科技業部分,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出貨有小增2.8%,可主力電子零組件業掉量近1成7。「主要是消費性產品手機消費量低。」黃偉傑指出,如此手機內的IC晶片生產就不需那麼高,雖然車用電子、AI所需晶片暢旺,還是補不過來手機這一塊,導致電子零組件業衰減。至於電腦電子產品是連二漲,則因伺服器、網通設備需求暢旺。先前原本寄望AI商機拉貨,工業生產量第四季提早轉正,不過目前看來不樂觀,黃偉傑直言機率「已降下來」。他分析,雖然廠商去化庫存不錯,短單也帶動出貨,可是景氣還沒有明顯轉好跡象,看不到終端需求回升。目前9月工業生產減幅預估為6.4%,會是繼今年2月後,再次縮到個位數,但黃偉傑說這不代表需求回來。目前只能寄望10月份因去年基期低可拚正成長,但機率不是很大。接下來11、12月更不容易好,統計處說如此確實可能負成長到年底。不管如何,因前8個月工業生產負成長已16%,全年難逃衰退數字。
史上最長衰退!工業生產指數連14黑 經濟部回應了
復甦恐比預期慢!7月工業生產指數昨日出爐,年減15.2%,拉出連14黑,為史上最長衰退。更不妙的是「不利因素」多過「有利因素」,在全球終端市場未見復甦跡象與中國經濟比預期差兩大不利因子籠罩下,工業出貨量在第3季看不到轉正機會。我國工業生產從去年6月就開始衰退,經濟部統計處昨日發布7月指數為85.44,又衰退1成5,為14個月見黑。先前工業生產指數最長衰退是12個月,從2015年5月一直到隔年4月,這次長達14個月的衰退期,持續創連黑新高中。而7月工業產品出貨衰退,主因在全球經濟成長力道疲弱,消費與投資動能減速,產業鏈庫存調整時間拉長。六大製造行業僅有「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動能出現紅字,7月由負轉正增8.24%,其餘都見黑,像是「電子零組件業」比去年同月衰退22.9%,「化學材料及肥料業」減12%,「機械設備業」與「汽車及零組件業」也都續減18.6%、4.4%。電腦、電子產品之所以一枝獨秀,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說,這是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成長,加上人工智慧等新興應用拓展挹注關係,其生產指數達到120,還創歷年新高。展望未來,由於製造業廠商看衰減者比看增者高出8.5個百分點,因此經濟部預估8月工業生產指數還要年減18%,持續拉連15黑。黃偉傑直指:「綜觀來看,不利因素比較多」,主要有兩大不利因素,一是中國經濟沒有想像中好,發生問題,內部房地產不好,連帶我傳統產業,如基本金屬、化學材料生產都呈現蠻大減幅,再來是全球終端市場沒有很明顯復甦跡象。雖然也有有利因素存在,像是伺服器訂單長紅,消費性電子產品供應鏈逐步啟動,不過仍是負多於正。黃偉傑不看好第3季工業生產能落底轉正成長。至於第4季,根據主計總處發布資料,出口會回正,或許屆時工業生產就會有好表現。過去拉低外銷訂單、工業生產的廠商庫存過高因素,黃偉傑說明有好轉,現每個月存貨率指數持續下降中,可是即使庫存下降,需求沒有回來,生產指數還是無法看到回升,「現在只能等待需求回來」。
製造業生產指數持續負成長 經濟部分析回應了
工業生產各月指數與年增率經濟部昨公布5月工業生產指數85.03、年減15.73%,製造業生產指數為84.22、年減16.42%,雙雙滑落呈現連12黑;經濟部統計處預估,6月製造業可能持續負成長,預估上半年製造業生產指數將較去年同期下滑,年減幅度介於18.2%至18.9%。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指出,接下來消費電子新品上市、AI科技應用,有助於拉抬製造業生產動能;若觀察業別,電子零組件等仍呈雙位數衰退,但汽車及其零件年增率高達29.44%,推估與歐美新車上市,帶動售後維修需求回溫有關,黃偉傑認為,該數據近期出現翻轉現象,市場是否穩定回溫,仍需多一點時間來觀察。台經院昨也同步公布5月景氣動向調查,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連續2個月下降、至89.3點,服務業微增、營建業再次轉為下滑格局;台經院表示,邊境解封帶動內需,餐飲服務業持續暢旺,而外銷數據最壞情況已經過了,製造業廠商對下半年展望樂觀,台經院也觀察,科技業庫存去化已見到曙光,下半年景氣將優於上半年。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分析,國際主要預測機構上修全球、美國和日本的經濟成長率,不過,美國去年暴力式升息,幅度是21世紀以來最快,因為短短1年間,利率從0%上升到5.25%,警示上半年美國銀行倒閉、債信等金融危機,下半年仍可能會再複製,不要因為美國暫時停止升息而掉以輕心。統計處公布的5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已連吞12個月負成長,黃偉傑指出,部分行業跌幅已有收斂,考量5月工作天數增加等季節性因素影響,景氣是否落底仍要持續觀察,除汽車及其零件年增率由負轉正外,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等,年減幅度也縮小為0.8%。
開春首月工業生產量掉20% 創近14年最慘紀錄
受外需動能減弱、春節工作天數減少兩大不利因素夾擊,1月工業生產指數大減逾2成,創下近14年最大衰退幅度,拉出連五黑。接下來,經濟部統計處預估2月恐續減逾1成,難逃連續6個月負成長命運。其中製造業的六大產業,年減幅全達雙位數。傳產中,機械設備業少3成最多,主要是未來經濟展望不佳,廠商因而降低設備投資意願,另化學材料、基本金屬、汽車零件業也減逾2成。科技業中,電子零組件業減幅達19.7%,其中「積體電路業」較去年同月銳減12.8%,意外終止從2019年11月起,長達3年2個月的正成長。統計1月份工業生產指數是109.2,年減20.5%,為自2009年4月負20.6%後,13年10個月來的最大降幅。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則解釋,主因全球終端需求低迷、產業鏈持續進行去化庫存調整,以及適逢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減少等因素。至於積體電路暢旺生產突然遭逆轉,黃偉傑指出,是1月廠商加速去化庫存調整造成,因此數據低於該處原本預測。
9成勞工不滿薪資待遇 創下10年來新高
我國第四季製造業產值昨出爐,受全球通膨及升息、終端需求疲軟影響,以及高庫存拖累,總共繳出4兆1426億元,年減4.01%,正式終結連8季正成長,2年多來首次轉黑。而且今年第一季生產表現也難看好,估計製造業產值將拉出連二黑。在外銷、出口持續惡化下,第四季製造業本就不樂觀,最終產值總結4.14兆元,是自2020年第四季連8季正成長後,首次衰退。其中傳統產業最慘,化學原材料、基本金屬、金屬製品受到消費動能減弱,庫存調整,讓業者得調降產能因應,都呈現雙位數衰退,機械設備業減4.2%已算少。只有石油煤製品業、汽車及零件業受惠國際油價仍高、新車上市熱銷,仍較去年同季各增13%、 8%。不過整體製造業,還是靠科技業強撐。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說,只要是看「資訊電子產業」表現,尤其是其中的積體電路,其產值攀升至7869億元,創歷年單季新高,年增33.5%。另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也有17%增幅。他說這是靠著台灣半導體的高階製程優勢,以及美中科技戰後,網通、筆電、高階伺服器產現移到台灣,來撐住製造業產值表現。第四季轉黑後,展望今年第一季,黃偉傑坦言也不樂觀,雖然中國大陸解除封控,國際機構普遍看好其經濟跳升優於國際平均,會有利我出口。可是通膨升息、俄烏戰爭和美中科技戰干擾仍在,同時製造業生產廠商的庫存去化,估計仍得到第一、第二季才會去化,等於上半年還看不到有利表現,首季恐創連兩季負成長。
工業生產指數年減4.9%連三黑 零售、餐飲業逆勢翻新高
經濟部統計處昨(23)日公布11月零售與餐飲業營業額,由於內需回溫,兩者皆續旺,全年營業額都幾乎確定能創歷史新高;批發業則翻黑,終結連二十四紅;工業生產統計指數則為130.3,年減4.9%連三黑,統計處預估12月也將見黑,但全年仍有機會維持微幅正成長。據統計處統計,11月工業生產減少4.9%,其中製造業減少5.2%,礦業及土石採取業減少6.4%,電力及燃氣供應業減少0.08%,用水供應業增加1%。統計處表示,11月份製造業生產指數第三黑,主因全球經濟受通膨及升息影響,終端市場需求下滑,以及產業鏈持續進行庫存調整,加以上年同月比較基期偏高所致。統計處同時公布批發、零售、餐飲業11月營業額,11月批發業營業額為9981億元,年減8.3%,月減6.2%,主因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終端市場需求疲弱,客戶持續去化庫存影響拉貨動能,加以上年同月比較基期相對偏高。11月零售業營業額3827億元,年增1.4%,其中電子購物及郵購業因業者加碼促銷雙11優惠活動刺激買氣,推升營業額再締新猷;11月餐飲業營業額760億元,年增13.3%。其中餐館業及飲料店業受惠雙11、世足賽商機挹注,外燴及團膳承包業也受惠於航班載客量提升,空廚餐點需求增加。其中製造業指數132.8,年減5.2%,受全球經濟受通膨升息影響,終端市場需求下滑,以及產業鏈庫存調整,加上上年同月比較基期偏高所致。儘管製造業指數9、10、11月均呈衰退,但累計今年前11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35.4,仍年增1.8%。統計處預估,因有5G及高效運算等晶片需求、農曆春節前備貨需求兩項支撐,今年全年製造業生產指數約在134.9至135.3,年增0.8~1.1%,仍可望守住正成長。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工業生產指數12月要跌到116.7才會造成全年負成長,目前來看很難跌這麼多,統計處預估今年生產指數年增幅仍會有0.8到1.1%。再者,國外預測明年景氣仍為正成長,但幅度變小,國內部分,主計總處也不看好出口,但由於內需表現佳,包括民間消費、政府投資,因此批發業的內需部分、零售、餐飲應該皆能正成長。
冷風吹起製造業需求降 餐飲業營收成長13%
工業冷服務業熱!受到消費疲軟、廠商高庫存調整影響,11月工業生產指數年減4.93%,連續三個月出貨量減幅破「4」,製造業吹起冷風。好消息是內需仍成長,餐飲業營收年成長13%,零售業績也優於去年同月,但增幅連5個月走跌。工業產品55%靠出口,其餘才是供應國內所需,在外銷訂單低迷下,產線出貨量不看好。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說明,這是受通膨及升息影響,全球終端消費需求下滑,加上產業鏈庫存調整影響。工業生產中的資訊電子方面,如電子零組件業出貨僅年增1%,主要靠積體電路量增撐住沒負成長。但是消費性電子買氣疲弱,液晶面板、記憶體都減產不少。出貨量跌最多的是傳統產業,尤其是受大陸疫情封控影響,化學原材料業、基本金屬業生產減逾2成,機械業設備也少13.6%,僅汽車及零件業出貨成長。相對工業疲軟,內需正常很多。零售業、餐飲業營業額各繳出3827億元、760億元,兩者都創造歷年11月新高。不過前者年增1.4%,是7月起的連續5個月下修,力道減弱。餐飲年增13.3%,一如預期熱絡。零售業中的電子購物與汽機車業,靠著雙11買氣,新車購買熱絡,營業額都有提升。不過,資通訊及家電設備、服飾品、量販店及百貨公司,營收都較去年同月衰減。黃偉傑解釋:「零售業主要是去年該月有五倍券振興消費,墊高基期,所以增幅不大。」餐飲業中的餐館業及飲料店業,受惠雙11、世足賽聚會等活動,業績雙雙成長。外燴及團膳業也因航班量提升,空廚餐點需求增加而擴增營收。展望12月還是「工業慘內需旺」。黃偉傑認為,大陸疫情解封後有控制不住趨勢,部分廠商提早放連假,估計工業生產減幅超過9%。零售及餐飲業因進入耶誕、跨年、婚宴及尾牙聚餐等消費旺季,加以車商衝刺年底業績,估計可各成長高逾5%與10%。
通膨與高庫存影響 11月工業生產恐連三黑
外銷訂單連跌2個月,昨公布的10月工業生產指數也拉警報,呈現連二黑,年減3.56%。接下來在通膨、俄烏戰爭、中國大陸清零三大因素拖累下,11月恐持續負成長,年減5.9%到8.8%。經濟部統計處甚至預估,整體工業生產低迷狀態可能延續到明年上半年。工業生產指數反映一國工業產銷狀況,其中9成3屬製造業,當指數衰退,就代表產品出貨量減少。經濟部統計處發布的10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30.77,年增率為負3.56%,是繼9月年減4.49%之後的連二黑。至於衰退的原因,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解釋,製造業主要靠電腦電子產品、電子零組件業兩塊在撐,但是在全球通膨及升息下,終端市場需求疲軟,慢慢也出現產能利用率調整問題。傳產部分,同樣面臨庫存,業者設備投資意願保守,採取減產的衝擊。綜觀資訊電子產業方面,受到液晶面板及組件業衰退53%影響,電子零組件業生產指數僅成長2%。傳產部分,化學原物料、基本金屬都比去年同期掉2成以上,機械設備業也減1成,兩者都是連11黑。不僅如此,統計處預估11月工業生產也不妙,在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俄烏戰爭衝突,加上中國大陸堅持清零等三大因素拖累國際經貿下,可能年減5.9%到8.8%,拉出連三黑。黃偉傑預估,製造業表現低迷可能維持到明年上半年。依據統計處調查,製造業者認為今年11月生產量將較10月增加的廠商家數占8.6%,持平者占70.3%,減少者占21.1%,以家數計算的製造業生產動向指數為43.8,按產值計算的動向指數為48.1,預期11月生產指數將較10月減少。面對這波供應鏈調整,感受最深的就屬過去2年靠貨運獲利的航空業者。長榮航空總經理孫嘉明表示,貨運收入已自2021年時的高峰逐月下行,近期航空市場是「客漲貨消」,不諱言貨運派對有「結束的味道」。孫嘉明昨日在法說會上表示,今年受惠於3架新貨機全數上線,即便運價走滑,貨量增幅約疫情前50%、承載率維持80%以上水準,單位收益仍高於疫情發生前,貨運收入是重要基石,「不敢說樂觀,但也不悲觀保守」,整體貨運量價指標仍屬相對健康的情況。長榮航空先前因應貨運需求、將座位拆除改成貨機的13架客機已經陸續改回客機,目前還有7架還沒有改回來,預計明年4月底前全數改回客機,屆時運力與運量將更為平均,改回後的客機也可順利銜接疫情後的客運需求。
叔叔和平島溺水「2姪子超自責」 總經理親送孩子回家…一席話讓他百感交集
基隆市和平島公園的海水泳池昨(31日)發生溺水意外,一名年約40歲的林姓男子不慎溺水,目前仍在醫院觀察治療。和平島公園的委外經營業者、宏岳國際公司總經理黃偉傑透露,溺水的林男是疼愛姪子的叔叔,2名孩子的懂事,讓他百感交集。黃偉傑表示,一整天感觸良多,林男對出生就沒有爸媽、從小就跟著阿公阿嬤住的2名姪子視如己出,特地一早凌晨5時多就從桃園出發,為了就是讓姪子可以玩好玩滿,未料卻發生溺水事件;事後大姪子感到相當失落與自責,若能提早意識到是否就不會那麼嚴重,而小姪子則婉拒人員提供的珍奶,擔心怕被哥哥罵「為什麼買那麼貴的飲料」。之後黃偉傑決定開車幫忙家屬將2名小朋友帶回家,路上他得知,孩子們的高齡70多歲阿嬤近期摔倒骨盆碎裂,而阿公則是重聽不方便,三叔於上個月因心肌梗塞過世。黃偉傑詢問大姪子,「所以看起來其實是你在照顧阿公阿嬤對吧?」大姪子不好意思回,「沒有啦,是互相照顧。」聽到這裡,黃偉傑認為,這2名孩子很懂事,因此想要留下他們的聯繫方式,不過因為費用的關係,孩子們並沒有手機,讓他心中百感交集;第一時間,他便請夥伴幫忙查詢預付卡、門號方案,決定無償提供3年的手機門號費用給孩子們,並且之後將協助聯繫基金會,詢問是否能申請生活費方面的支持。黃偉傑說,「我相信,支持並不是憐憫,而是對於不向人生低頭的一種肯定。」貼文一出引發討論,網友紛紛留言「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就是這份人情,謝謝您拋磚引玉」、「和平島公園團隊跟您都有愛,真的很棒,善的傳遞」、「祝福這兩位懂事的孩子及家人們」、「和平島公園現場當下危機處理超棒的,是一個優質的團隊,祝福林先生早日康復」。
醫療器材業前八個月產值631億 隱形眼鏡成長近20%最突出
經濟部今天(5日)公布我國醫療器材業今年前8個月產值達631億元,年增6.6%,可望刷新去年一整年的912億元產值,續創連續20年迭創歷史新高紀錄。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醫療器材業主要以眼鏡製造業占44.3%為最大宗,還有醫療設備、用品、醫用化學製品等產業,近十年產值平均成長8.3%。其中又以隱形眼鏡平均成長19.6%,表現最為突出,近年因隱形眼鏡業者積極布局自有品牌,廠商持續擴增產線及推出新品,並拓展海外市場,儘管因疫情民眾減少外出衝擊需求,致使產值連續2年衰退,但在護目鏡疫情需求增加而增產,抵銷部分減幅。因此眼鏡製造在去年的產值404億元,年減3.3%,今年1~8月因全球景氣穩定復甦,國外訂單回升,年增9.5%,轉呈正成長。其次為占41.5%的醫療設備及用品業占41.5%,今年1~8月在注射器、血糖機、人工關節及手術用醫療用品等產品需求帶動下,產值年增2.0%;醫用化學製品業占14.2%居第三,像是診斷試劑、酒精棉片需求提高,去年產值129億元,今年則是續增11.0%。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我國醫療器材業以外銷為主,出口市場以美國居冠,去年直接外銷比率77.2%。今年1~9月醫療器材業出口總值達18億美元,年增16.5%;按出口地區觀察,以美國占30.4%居首,中國大陸占15.0%次之,日本占13.2%排名第三,前三大出口國合占約6成。
餐館業績年減26.9%!餐飲業「連4黑」 9月狀況不表樂觀
受到疫情管制影響,經濟部統計,8月餐飲業營業額548億元,較7月增加28.8%,但與上年同月相比,則年減25.7%,從5月開始,呈現「連4黑」。至於9月餐飲業狀況仍不表樂觀,經濟部希望10月推出的振興五倍券能對餐飲業有所助益。防疫警戒降級,不過餐飲營業表現仍無法回到正常水準,經濟部統計處指出,餐飲業中的餐館業業績年減26.9%,主因餐館內用席次降載、商務與宴會客尚未全部回流,加上去年同月振興方案挹注,比較基期較高所致;飲料店業也因為內用座位限制,營業額年減17.3%;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因寺廟、會議及社團活動減少,外燴及團膳需求下滑,較去年同月大減22.8%。總計今年前8月餐飲業營業額為4588億元,年減10%。統計副處長黃偉傑指出,預估9月餐飲業營業額仍因疫情尚未消退,防疫管制持續,加上去年三倍券效應比較基期較高,以及民眾預期10月份推出五倍券,可能造成消費遞延的影響,9月預估較去年同期呈現17.5%至14.5%的衰退。至於另一個受疫情衝擊較嚴重的零售業,8月營業額為3198億元,較7月增加了5.3%;但是和去年同月相比,仍然下滑了4.3%,主要因為疫情導致門市來客數較上年同月減少,加上進入傳統民俗月,影響汽車消費需求,和去年同月業者搭配政府振興方案推出促銷活動,比較基期較高所致。統計處指出,其中衝擊較大的百貨公司、便利商店、汽機車零售業、布疋及服飾品零售業的業績分別年減18.9%、13.2%、4.7%、8.7%。不過,電子購物及郵購業則年增17.6%,超級市場及量販店因逢中元節採購旺季,分別年增10.6%及4.1%。
宅食經濟發威!食品業產值連5年創新高 果乾堅果、冰品增幅最大
經濟部統計處今(15)日公布食品業2020年產值達4,727億元,創歷史新高,較上年增加98億元,年增2.12%,連續5年正成長。其中,富含植化素及膳食纖維的果乾、堅果等休閒產品增長快速,同時台灣近2年平均氣溫皆創新高,亦帶動冰品需求成長,脫水食品及冰淇淋去年產值分別達到72億元及25億元,皆創歷年新高,年增20.52%及17.09%,連續3年及2年呈正成長,為年增幅度最大的。另,隨人口結構高齡化,預防保健意識提升,帶動機能性保健及營養補充食品需求成長,年產值達195億元續創新高,年增9.78%,連續6年正成長。其它食品業產值佔比雖達44%,卻因疫情關係中斷連續17年的正成長。(圖/經濟部統計處提供)統計處表示,「肉類加工及保藏業」小類是食品業2020年產值成長之最大貢獻來源。至於「其他食品業」產值達2,060億元,佔比44%雖然居冠,但是中斷連續17年的正成長、年減2.01%,主因是冷藏餐食、其他烘焙炊蒸食品、精製茶等因COVID-19疫情重創觀光產業,致相關產品訂單大幅減少,惟膳食及菜餚、保健營養食品、速食麵粉條類食品等受惠防疫儲備需求而成長,抵銷部分減幅。「肉類加工及保藏業」產值達1,323億元、占28%,年增7.43%。主因民眾因疫情減少外食而多自行烹煮,推升冷凍肉類、雞肉產值分別創下歴史第3高、第1高,二者合計占72%。另香腸、培根、火腿等醃漬肉品,則是外食族經常搭配之食材,也因疫情宅食經濟發酵,致2020年膳食及菜餚、醃漬食品產值分別為304億元、79億元,皆創歷年新高,年增6.63%及0.17%,連續7年及6年呈正成長。經濟部統計處發言人黃偉傑表示,今(2021)年1-6月食品業產值達2,45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78億元,年增7.80%,展望全年,宅食經濟需求仍在,加上海運缺櫃影響部分食品進口以及農業原料上漲,推升國產供給量與市場價格,今年食品業產值可望維持正成長,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