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信彰
」60歲婦人直呼「這病比生小孩更痛」 醫:每3人就有1人中鏢
一位60多歲婦人不明原因胸痛,劇烈疼痛使她短短約一周內數度就醫,卻遲遲找不到病灶,就算服用強效止痛藥物也未見起色,最終甚至痛苦大喊:「醫生,我胸口痛到比以前生小孩的時候還痛!」,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部主任程劭儀教授表示,當下聞言趕緊掀開婦人衣服檢查,發現婦人胸口至背後長出一大片疱疹,才發現原來是皮蛇纏身。依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研究指出,90%的40歲以上成人體內恐存在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一旦免疫力低下就可能引發帶狀疱疹,造成患者如遭電擊、火燒般的疼痛,嚴重更恐可能導致中風、失聰或失明危機,痊癒後還可能產生延續數月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使患者生活大受影響。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黃振國理事長表示,民眾時常認為帶狀疱疹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事實上50歲以上與免疫力低下族群都屬於罹患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 恩主公醫院院長黃信彰教授表示,國外研究顯示,高達90%成人體內恐存在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根據統計,台灣民眾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之機率約為32.2%,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等於每三人就有一人可能皮蛇上身。使民眾就像身處在一場『大富翁』的機會與命運的遊戲中,一旦不加以注意就可能會引爆帶狀疱疹危機。皮蛇為什麼會冒出來纏身?黃信彰教授指出,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主要受身體免疫力低下誘發,高風險族群包括50歲以上民眾,與免疫力低下者,皆屬高風險族群,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發生帶狀疱疹機率比一般人還高2倍,顯示慢性病患更需注意帶狀疱疹的預防 。帶狀疱疹往往伴隨嚴重疼痛,研究指出,帶狀疱疹所帶來的急性疼痛其疼痛感堪比分娩痛,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更嚴重的是帶狀疱疹還可能長在身體各部位,而造成不同器官的功能性損傷。以眼部為例,眼部帶狀疱疹約占所有帶狀疱疹病例的10-15%,若未及時治療,恐導致嚴重視力受損。程劭儀教授表示,近2成患者在痊癒後,還會產生長達數個月到半年的疱疹後神經痛,另外糖尿病患者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發生率又較非糖尿病族群高出約50%。程劭儀補充,預防帶狀疱疹的方式有很多,首先,規律的運動、適當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其次,可以打帶狀疱疹疫苗來獲得主動免疫,建議可與醫師討論預防方式,藉此降低皮蛇發作的機率。為呼籲民眾重視帶狀疱疹危害,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今年特別邀約金鐘影帝陳亞蘭以及金獎演員李李仁擔任衛教大使共同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痛。李李仁特別提前錄製了短片,陳亞蘭也表示,過去身邊不少家人朋友都曾遭皮蛇纏身、十分痛苦,讓她印象特別深刻,希望趁著父親節前夕與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共同呼籲民眾不要輕忽風險,也鼓勵民眾一起關注家中長輩的健康。
疾管署估「春節後再掀新冠高峰」 防疫認知調查揭關鍵原因
新冠肺炎已威脅全球達三年,近期隨著新冠肺炎防疫政策陸續解封,不少民眾已迫不及待迎向疫後新未來。如何維持防疫好表現及降低新冠肺炎的威脅,為下一步重要關鍵。2022年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為瞭解國人防疫認知水平,進行千人防疫認知調查,其中發現仍有3成民眾防疫認知不足,甚至無人可答對所有題目。為了解國人是否做好充足準備以迎向疫後新未來,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於今年11月進行千人防疫認知問卷調查。結果如下:1.7成民眾對於未來疫情走向樂觀,期待各項防疫政策可正式解封。2.3成民眾對於新冠肺炎基礎防疫認知不及格,甚至無人可答對所有題目。其中,對於疫情樂觀者,在認知答題表現最差,恐成未來開放後的一大威脅。4.進一步觀察民眾答題狀況,民眾對新冠肺炎症狀、確診後應對流程認知程度高,然而提及預防或治療等資訊,認知水平仍低,為下一步應努力的目標。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表示,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新冠肺炎認知程度仍有待加強,若在此情況鬆懈,恐成為下一個防疫漏洞,使新冠疫情再次反撲。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王鶴健理事長指出,防疫政策陸續解封後,近期觀察到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持續回升,增幅超過20%,指揮中心也曾表示確診數恐進入快速增加期,預估接下來可能會有下一波疫情高峰。同時,新冠肺炎病毒仍不斷變異且具一定死亡率,提醒民眾目前仍不可鬆懈。根據統計顯示,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有高達9成患者為慢性疾病患者、7成為65歲以上長者,顯示高齡及慢性病族群仍應小心。王鶴健醫師進一步提醒,高風險族群感染新冠肺炎後,相較一般人更容易轉重症或引發嚴重併發症,而近期政府也新增氣喘為新一類族群,若是感染後病毒以侵犯肺部為主,患者容易覺得喘或持續咳嗽,對肺部有一定負擔。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王治元理事長則指出,依據研究,糖尿病患者相較一般人重症風險約高5-10倍,然而近年已有疫苗、口服抗病毒藥物,若能把握時機好好使用,相信可降低新冠肺炎對糖尿病患者的威脅。王治元醫師補充提醒,已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若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會無法正常控制血糖,甚至一般民眾若因新冠肺炎重症住院,一年內也可能會有血糖異常現象,恐影響免疫功能。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楊志新理事長也特別提醒癌症患者,癌友本身免疫力較差,比起一般人更容易受病毒感染,即使身旁親友防疫逐漸鬆懈,自己還是要持續維持警覺。除了新冠肺炎病毒仍持續潛伏,長新冠可能也將成為下一步需重視的威脅。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黃信彰理事長指出,在大量民眾確診新冠肺炎後,診間長新冠患者比例約增加1至2成,其中以失眠、長期咳嗽等症狀最為常見,也較容易影響日常生活。而造成長新冠的原因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分別為病毒侵犯器官所引起、免疫發炎性的反應以及疾病轉中重症的後遺症。同時,相較於一般民眾,長新冠又更常見於高風險族群,黃信彰醫師說明,若能在感染新冠肺炎時就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不僅能夠降低重症住院率,更能幫助快速降低體內病毒量,預防長新冠症狀的出現。王復德醫師也進一步說明,目前研究顯示,若民眾可於感染新冠肺炎後5日內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將有助於降低重症、住院風險。此外,提醒民眾,因應新冠肺炎病毒變化快速,領取口服抗病毒藥物後,仍應遵照醫師指示完整服用5日,避免病毒產生抗藥性,未來恐無藥可用。疾管署周志浩署長提醒,新冠肺炎病毒並不會一夕消失,而是會持續存在,疾管署也預測一月底二月初可能為下一波疫情高峰,雖然影響不大,但要維持台灣防疫表現,仍有賴民眾共同肩負防疫責任,落實四大防疫守則,才能共同迎向疫後新未來。此外,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為了幫助民眾更加了解新冠肺炎衛教資訊,今年也首度打造了新冠肺炎衛教網站,將最新防疫資訊、衛教資訊進行整理,幫助民眾快速瞭解各項資訊。衛教網站:https://reurl.cc/lZAMoq
免疫新招1/對抗「突破性感染」有絕招 醫:疫苗打「這裡」效果更好!
由於Delta病毒傳染力極強,台灣頻頻出現突破性感染案例,根據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自7/2至10/29共有578名境外移入病例,其中189例符合突破性感染,比例突破3成以上,近日更出現國內首例接種4劑疫苗依舊突破性感染的案例,案16529分別接種2劑AZ、2劑BNT,卻依舊中鏢。一份最近發表的英國研究顯示,英國接種滿2劑新冠疫苗者,每500人中就有1人發生突破性感染,約占0.2%左右,而影響突破性感染的因素,主要有疫苗種類、接種時間多長、變種病毒強弱、個人免疫反應。其中,接種疫苗後引發的個人免疫反應相差甚多,舉例來說,老年人接種疫苗的效果就比較差。「關鍵就在於肌肉量!」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黃信彰理事長表示,維持免疫力的重要新觀念就在於肌肉,因為肌肉除了能維持生活自理能力,也能活化免疫細胞,「所以新冠疫苗才會注射在肌肉層,因為這裡是免疫重鎮!希望能刺激出更多的抗體生成!」但由於大多數老年人的肌肉量較少,疫苗刺激出的免疫反應也就跟著減少,所以效果才會不佳。德國癌症研究中心也曾進行研究,希望了解肌肉量流失如何影響免疫系統,因此將名為「淋巴球性脈絡叢腦膜炎」的病毒,分別注入肌肉量不一的小鼠身上,結果發現,肌肉量較多的小鼠較能抵抗感染。研究人員指出,研究發現小鼠的肌肉細胞會對慢性感染做出反應,釋放出介白素-15(一種細胞激素,在免疫系統中主要刺激T細胞的增生),肌肉量愈多的小鼠釋放愈多,這能讓免疫T細胞潛藏在骨骼肌中,避免消耗T細胞數量,使免疫系統能夠長時間對抗病毒攻擊,這項研究也發表於知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除了飲食均衡之外,多到戶外運動也能刺激骨骼、肌肉生長,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圖/焦正德攝)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是對抗病毒的方式之一,但多數人卻往往忽略,尤其肌肉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流失,員榮醫院家醫科醫師黎雨青說,「研究顯示,40歲之後,每10年身體就會流失8%的肌肉量,但多數人並沒有感覺,只覺得自己變得虛弱,但就醫又查不出哪裡生病,最後只能歸咎於『老了』!」黎雨青說,根據西班牙一項大型研究顯示,肌肉量流失與免疫力息息相關,當肌肉量下降10%時,感染風險就會增加;下降20%時會影響傷口癒合;下降30%時會虛弱到臥床;下降40%時死亡率就大幅增加,而其中多數皆是死於肺炎,顯見與呼吸道疾病非常相關。疫情期間,許多長輩都減少外出的機會,黃信彰也提醒:「肌肉流失速度比想像中更快,若是缺乏運動會更惡化!」建議秋冬防疫應該從「增肌」做起,均衡飲食、多外出活動,才能維持充足肌肉量,進一步提升免疫力。
免疫新招2/跌破眼鏡!台灣男竟比女性虛弱 「檢查3部位」判斷肌肉量
肌肉量嚴重減少稱為「肌少症」,員榮醫院家醫科醫師黎雨青表示,診斷肌少症有3個元素,首先是經由儀器檢測確認肌肉量已經減少;其次是生理功能受到影響,例如移動速度每秒鐘低於0.8公尺;第三則是力量,以握力來說,男性低於28公斤、女性低於18公斤。男女的生理結構天生不同,一般來說男性的肌肉量都高於女性,所以相較於男性,過去總認為女性是「肌少症」的高風險族群,但根據亞培與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的調查顯示,高達4成6民眾有肌少症風險,其中男性的肌少症風險竟比女性高,身體顯得更加虛弱!這項調查的對象是1322位50歲以上民眾,以亞洲肌少症共識會指標如握力,作為風險評估基準,結果發現男性肌少症風險51%,高於女性的43%,顯示每2名男性中就有1人具有風險,與普遍認知截然不同,跌破眾人眼鏡!黎雨青說,男性肌少症風險較高的原因有二,第一是受到50歲以上的男性正邁向更年期,男性荷爾蒙、睪固酮分泌都大幅減少,進而影響身體內分泌;第二是肥胖,調查顯示,男性的肥胖率比女性高,因此容易發生胰島素阻抗導致血糖飆高,導致身體囤積許多脂肪,自然就會使得肌肉量下降。雖然男女天生肌肉量相差甚多,但依照門診經驗,醫師認為女性更具有健康意識,注重運動與飲食,因此肌肉量維持得比男性好。(圖/報系資料庫)黎雨青提醒,男性雖然天生肌肉量較多,但維持肌肉量更需仰賴後天的努力,依照門診經驗看來,女性比男性更具健康概念,也比較注重飲食、勤運動,一旦發現身體出現狀況,通常也更積極求診,而多數男性則不然,所以往往更容易輕忽肌少症的相關症狀,如虛弱、行動力變差等等。「其實可以觀察手掌、脖子、額頭這3個部位,就可以初步判斷是否有肌少症問題。」黎雨青說,這3個部位的皮膚都比較薄,假如肌肉量足夠,通常會顯得較為飽滿,如果發現手掌掌心與額頭凹陷、脖子鬆垮,就建議到醫院骨科、家醫科、老人醫學科檢查。「增肌」能夠提升免疫力,不僅在後疫情時代很重要,民眾是否能安享晚年也極為有關。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國人108年平均壽命雖達到80.8歲,但「平均健康餘命」僅72.4歲,代表民眾餘生平均有8.4年受病痛所苦,導致國人無法安享晚年的關鍵之一就是肌肉流失。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提醒,隨著肌肉流失,行動力將逐漸退化,一旦進展成肌少症,臥床機率便會大幅提升,日常自理能力與生活品質會如溜滑梯般直直落,還可能加劇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引起感染、肺炎等併發症,建議及早預防肌肉流失,健康才有保障。
英國警示「50年來最嚴重流感」 死亡人數恐上看6萬人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中,不過隨著天氣即將邁入秋冬之際,還得留意流感的發生,美國、英國均呼籲人民盡速去接種流感疫苗,而英國官員也指出,國內接下來恐面臨50年來最嚴重的冬季流感疫情,死亡人數最高可達6萬人。有鑑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措施之下,去年得到流感的人數相較以往沒那麼多,同時也降低群體免疫力,不過現在隨著防疫限制逐步放寬,可預期的是,今年秋冬的流感會比以往嚴重,《獨立報》(TheIndependent)就指出,英國醫學科學院模型顯示,今年因流感死亡的人數,可能會是過往的2倍以上,預計會有1.5至6萬人死於流感。英國政府警示,接下來恐面臨50年來最嚴重的流感,近日國民保健署(NHS)也啟動有史以來最大的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包含將青少年免費接種疫苗的年齡從2到12歲上調至2到16歲,50歲以上民眾、孕婦、與高風險人士同住者、第一線醫療和社會工作人員也都可以免費施打。事實上,台灣流感疫苗已在本月初開放第一階段對象接種,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黃信彰提醒,流感疫苗主要為預防流感病毒大流行外造成的重症、死亡與相關家庭社會負擔外,國外研究證實,施打流感疫苗不僅可以降低新冠肺炎感染率,也可降低新冠肺炎重症和住院率。民眾應視自我狀況選擇高保護力疫苗並及早預約施打,提升自我保護。衛福部建議,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施打要間隔七天,黃信彰醫師建議,民眾可以在10月初快點預約施打流感疫苗,一周後剛好銜接上第二劑新冠疫苗,補足疫苗空窗期。
民眾接種新冠忽視流感疫苗 醫師籲:不管自費公費都快打
流感疫苗今(1日)開打,根據國內首次針對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認知調查發現,民眾明顯輕流感重新冠。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黃信彰提醒,流感疫苗主要為預防流感病毒大流行外造成的重症、死亡與相關家庭社會負擔外,國外研究證實,施打流感疫苗不僅可以降低新冠肺炎感染率,也可降低新冠肺炎重症和住院率。民眾應視自我狀況選擇高保護力疫苗並及早預約施打,提升自我保護。今年公費疫苗共632萬8250劑,採2階段式接種施打;10月1日起第1階段對象: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安養、養護、長期照顧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與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今年公費疫苗廠牌去年開始,政府公費流感疫苗就有分兩種,除了傳統的雞蛋培養方式外,同時有最新科技的哺乳類細胞培養方式,也是因為新技術相對成本也較高,故今年公費疫苗哺乳類細胞培養疫苗比例較少只有89萬劑、雞蛋培養疫苗543萬劑。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因應新冠疫情,做了一項關於民眾對疫苗認知的調查。根據問卷調查顯示,保護力是民眾選擇疫苗的第一考量(87.1%),其次是安全性(76.6%),病毒變異性(32.3%),而疫苗培養方式的考量人數卻不到2成(16.1%)。而疫苗製程培養方式的不同是影響疫苗保護力與效力的關鍵因素。但考量疫苗製作方式的人數卻不到2成(16.1%)。根據問卷結果顯示,僅有46%的民眾知道流感疫苗製程培養方式有分雞蛋培養和哺乳類細胞培養。調查結果發現,無論是新冠或流感疫苗,保護力是民眾選擇疫苗的第一考量,有超過九成的人知道新冠疫苗會因為製作方式不同,影響其保護力和效力;但僅有七成的人知道流感疫苗其實也因製作方式不同,影響其保護力。黃信彰醫師擔心流感疫苗認知不足對於秋冬疫情輕忽可能會產生感染破口,為避免雙重威脅增加重症及死亡的風險,呼籲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缺一不可!全球不斷出現新冠病毒持續變異,理想中的群體免疫顯然還要花更多的時間方可達成,現在全球專家首要的目標為增加新冠疫苗完成2-3劑施打覆蓋率以降低重症和死亡率。台灣目前新冠疫苗第二劑覆蓋率偏低的狀況下,流感疫苗的施打更為防疫關鍵。根據問卷調查,去年流感疫苗施打率僅2成,年齡在35-45歲之間不屬於公費流感疫苗接種且家中有子女在12歲以下的家長自費施打流感疫苗的比例也只有20.3%,黃信彰醫師建議,流感疫苗公費自費都應該施打,以提高自我防護力,減少家庭群聚感染和長者感染重症的風險。衛福部建議,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施打要間隔七天,黃信彰醫師建議,民眾可以在10月初快點預約施打流感疫苗,一周後剛好銜接上第二劑新冠疫苗,補足疫苗空窗期。黃信彰醫師說明,流感疫苗問世已有超過50年的歷史,隨著科技進步,已經非常安全,政府在去年公費流感疫苗加入了國外最新科技細胞培養流感疫苗,不僅保護力提升10%,病毒變異性較傳統雞蛋培養流感疫苗減少,優化疫苗保護力與效力低。今年秋冬將會台灣疫情的新考驗,建議民眾要施打新冠疫苗外,也要同時記得先預約施打流感疫苗,雙倍保護!
豐原之光謝文達首航百周年 2公尺複刻機向台灣飛行英雄致敬
台灣第一位飛行員謝文達1920年10月17日在台中練兵場上空駕駛「新高號」進行「鄉土訪問飛行表演」,創下台灣人駕駛飛機在台灣上空的第一次飛行紀錄。2020年是謝文達駕機首航百周年,台中市文化局17日在其故鄉豐原,舉辦「豐原飛嚮曲」紀念活動,向其致敬。謝文達首航百周年紀念活動17日在豐原田心公園舉行,謝的獨子91歲謝東漢、立委江啟臣、市議員陳清龍、張瀞分、台中市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等「百人百機齊射」向台灣飛行英雄致敬,並為戶外模型機揭幕,豐原區書香卓越典範圖書館也展出2公尺「新高號」復刻機。台灣第一位飛行員謝文達100年前駕駛「新高號」進行「鄉土訪問飛行表演」,轟動全台,圖為復刻版。(圖/王文吉攝)謝文達1901年出生於為葫蘆墩街田心庄(今豐原區田心里),16歲那年觀賞美國特技飛行家亞瑟•史密斯在台中的表演之後,立志學習飛行。謝文達台中一中第一屆畢業後,前往日本伊藤飛行機研究所就讀,以優異成績畢業,1920年在東京舉行的飛行競賽中獲得第3名。該年10月17日謝文達駕駛伊藤式惠美五型機「新高號」,在台中練兵場(今台中市東區干城一帶)上空進行「鄉土訪問飛行表演」,迴旋市區後,第一站飛向葫蘆墩,象徵向故鄉致敬。同月底,謝文達另於台北練兵場(今萬華區南邊)進行2場飛行表演,轟動全台。「豐原飛嚮曲」紀念活動號召百人「百機齊射」向台灣飛行英雄謝文達致敬。(圖/王文吉攝)謝文達駕機在台灣上空飛行,成為台灣的第一飛行家。策展人黃信彰表示,當時日人高壓統治,謝文達的「鄉土訪問飛行」,激起台灣人的民族氣節,也為台灣民族運動種下種子,促成全台知識分子與學生菁英大團結。1921年的台灣文化協會即以謝文達的首航日(10月17日)為創立大會,1923年謝文達更參與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駕駛「台北號」在東京市上空散發20萬張請願宣傳單,表達反對日人集權統治和要求實施議會政治的訴求。2020年是台灣飛行先驅謝文達首航百周年,文化局舉辦「豐原飛嚮曲」紀念活動,向其致敬,並在豐原區書香卓越典範圖書館辦理「首航百年—台灣第一飛行家謝文達特展」,展示謝文達生平事蹟及相關文獻文物,另設置飛行模擬機艙,讓觀展民眾有個難得的飛行體驗。
【揭神秘社團5】入股投資超過30個項目 總資產逾50億元
儘管識富天使會的天使人培訓課程不便宜,3天課程要價6萬元(今年上調為8萬元),但透過遊戲化課程所提供的投資評估方法,可提高投資成功率,避開「九死一生」(投資獲利10倍出場的機率只有1成)的命運,因此吸引許多人參加。迄今年底,識富天使會將誕生200多名天使投資人,身分共有「第二代接班人、轉型企業家、創業家」、「豐富管理經驗的竹科高階管理人員」、「財務自主的專業人士(醫師、律師和會計師)」及「天使投資專業顧問」等4類型。成員包括全台最大羽絨製造商的光隆實業董事長詹賀博、富邦育樂公司總經理蔡承儒、人稱「台灣觀光工廠教父」的肯默整合設計黃信彰。此外,還有來自大陸、馬來西亞的企業家,大家一起協助新創團隊走出海外。不過,對創業者而言,政府拿補助、向銀行申請貸款,究竟哪一種好?「每一種錢都有成本,坦白說,新成立公司不容易貸款,寫計畫拿補助耗時又費力。」麻布記帳App執行長陳振榮分析,「天使投資人參與創業執行中『人』的資源,意義遠大於金錢。」「我們識富天使會已經扶持上百新創團隊,入股投資超過30個項目,總資產逾50億元,有團隊的業績呈二位數成長中。」黃冠華說。最後本刊記者詢問:哪一種人創業會成功?只見他語帶玄機地先說:「佛度有緣人。」黃冠華接著表示,會不斷想盡辦法解決問題、持續找路活下去,就是「對的人」;他並透露自己看好「手搖飲料、文創、學齡前教育、精緻農業」等等「輕服務業」的未來發展。(5-5)認識富天使會創始人1、黃冠華 Sunny 旭榮集團執行董事2、陳碧勳 Vince 易普網路ezprice共同創辦人3、侯鈞耀 Howard 程析科技創始人兼執行長4、郭美璘 May 無醛屋的創立者5、劉文帥 Vincent 四零四科技前全球營運委員、艾易科技共同創辦人6、謝育仁 Eugene 友友建設董事、鋐昇實業董事(資料來源:黃冠華、劉文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