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第一公墓
」墓仔埔也敢去1/年訪千座墳 「偵探社」墓地打滾最想找到這位「董仔」
墳墓對台灣人而言充滿禁忌與晦氣,對學者卻是埋藏瑰寶的無價之地,一群歷史愛好者組成「古墓偵探社」,閒暇時在各鄉鎮的公墓中「探險」,意外在信義區發現二戰時期遺留的戰俘古墓,更在屏東找到抗日客家英靈的聯合祀靈牌位,以及牡丹社事件戰死的湘軍墓碑,該社希望古墓都能被保存,別淹沒在開發的浪潮中。6月17日上午,本刊跟隨古墓偵探社社員阿國(化名)抵達鹿港第一公墓,該公墓占地12.8公頃,現已完成遷葬作業,當中7公頃設置為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設施,打造成綠能基地與綠能停車場,另外5公頃則將打造為運動公園。「這邊以前大概住有上萬人,他們生活的最後痕跡都消失了。」看著滿是太陽能板的公墓,阿國內心百感交集。他提到,墳墓是人們死後安身的地方,其墓碑最少記載著2代人的歷史,墓葬裝飾更代表著子孫對這位先人的不捨,古墓作為第一手史料,地位極為珍貴,但如今各縣政府都在「與死人爭地」,致力於將墳墓遷葬以做開發用途。228殉難者、日治時期最年輕醫學博士施江南遺骨不知去向,因而以衣冠塜安奉在施家墓園,台灣古墓偵查社還在旁邊發現施家祖母的古墓。(圖/黃威彬攝)為了不讓這些先人淹沒在荒煙蔓草與大時代的潮流中,阿國與多名同好2年前組成「古墓偵探社」,他們得先克服心中恐懼,並戰勝超毒蚊蟲和高聳雜草,在各鄉鎮的公墓中觀察一個又一個「陰宅」,一旦發現古墓便公布在網路上,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為台灣記錄下最真實的歷史。一般人恐難以理解他們為何總在墓地「打滾」,對偵探社而言卻是一種使命,他們深受古墓魅力吸引,採訪當天也帶著記者拜訪鹿港長源診所創辦人許讀的家墓,以及228殉難者、日治時期最年輕醫學博士施江南的衣冠塚,還有鹿港「金銀廳」黃家的家墓,每座墓都藏著鹿港開發史或者用鮮血寫就的悲壯,更能感受先人篳路藍縷的不易和偉大。而古墓偵探社以足跡緬懷為國家社會奉獻的每位先人,在這樣的地毯式搜索下也發現不少「驚喜」。他們今年4月在北市信義區福德街巷弄發現二戰時期的戰俘古墓,過去也曾在屏東長治鄉發現1895年「火燒庄戰役」抗日殉難的六堆客家義勇英靈,以及牡丹社事件中來台平亂卻客死異鄉的湘軍墳塚,他們生前都經歷兵馬亂世的摧殘,如今更因各縣市政府的遷葬,恐連死後之處都被剝奪,此現象讓社員十份扼腕,也造成無盡遺憾。第一銀行創辦人之一藍高川(右)對台灣金融體制貢獻甚高,他與辜顯榮(中)、昔日台灣首富林熊徵(左)的合照還曾被收錄在歷史課本。(圖/翻攝維基百科)「像最近屏東才有一個剛拆掉的,那是藍高川、里港藍家的墓。」偵探社成員阿正(化名)表示,藍家為當地望族,靠著製糖成為一方之霸,藍高川則在1910年與行政院長蘇貞昌祖父蘇雲英等人創立台灣商工銀行,也就是如今的台灣第一銀行,對完善國內金融體制貢獻厥偉,藍高川與辜顯榮、板橋林家成員、昔日台灣首富林熊徵的合照還曾被收錄在歷史課本中,其影響力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藍家墓園設置在里港公墓中,偵探社成員多次前往尋找,卻未能確切找到藍高川的墓碑,而藍家墓園近日同樣遭遇遷葬風波而遭「請開」,藍高川的墓碑也恐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如果連他們最後存在的證明都被破壞,我們下幾代人又該怎麼記得他們?」阿國表示,過去看到遷葬或是古墓遭毀的消息還會氣憤,但在開發的利益面前,先人是否能長眠顯得不值一提,類似事情層出不窮,社員們只能強迫自己「習慣」,並加快腳步紀錄古墓,期望相關單位能想出文化與經濟共存的方案,讓這些珍貴的歷史能夠被保存。
墓仔埔也敢去2/玉鐲陪葬品可以「隨便拿」 金字塔古墓被毀遷葬亂象多
「台灣古墓偵探社」近年用足跡尋找古墓,並記載先人生活的痕跡,但台灣各地公墓如今都面臨遷葬風暴,更有大量文物遭破壞,彰化鹿港第一公墓內有超過200座明清時期古墓在遷葬時遭怪手破壞,玉鐲和陪葬品還被隨意丟棄,任由現場人員隨意拿取,對珍貴文物的粗暴行為引發文化界震怒,文化局更對鹿港區公所提出行政懲處。據了解,鹿港第一公墓占地12.8公頃,所葬先人超過萬名,當中更有超過269座明清時期的古墓,2018年因要改建成停車場和公園而開挖,當時就有許多文史人士挺身呼籲保護古墓、保存文資,但相關單位卻對此建議充耳不聞,繼續粗暴開發。在怪手的破壞下,269座古墓只剩不到40座被保存,其餘的都面目全非、殘破不堪,僅有「女同歸所」、「萬善同歸」等少數墓碑遭到保存,而縣府在多方壓力下,2018年10月決定停工,廠商卻仍持續開挖,在當地形成文化浩劫,甚至造成盜墓疑慮。鹿港第一公墓遷葬過程極為粗暴,許多陪葬品被棄如敝屣,文化局因而對鹿港鎮公所提出行政裁處。(圖/黃威彬攝、彰化縣文化局提供,CTWANT合成)墓碑遭剷平後,墓穴內的古物也沒有清點而被隨意丟棄,有成串的玉鐲被丟在角落,更有陪葬瓷器缺角遭棄置,現場人員甚至可以隨意拿走這些極具歷史意義的陪葬品。此事在文化界引發譁然,多位歷史學者站出來砲轟,直指鎮公所太離譜,成串的玉鐲就像納粹人被屠殺後的「成堆金牙齒」,彰化縣文化局也看不下去,針對鹿港鎮公所疏於監管清代古墓之責提出行政裁處,鎮公所卻認為是廠商履約的程序瑕疵,公所是依照文化局的相關規定辦理、沒有疏失,推諉說法讓學者失望搖頭。鹿港第二公墓也面臨同樣劫難,該公墓內原有3座金字塔造型的「義塚」,約在乾隆45年和46年興建,是當年泉郊、廈郊、日茂行來台主林振嵩及地方士紳出資,為無法得到安葬的死者拾骨入土,讓他們得以安息,這3座金字塔義塚因特殊造型和暖心善舉成為鹿港人心中的驕傲,但它們卻早在1995年就被拆除改建公園,後人如今只能看到籃球場,留下無限唏噓和遺憾。鹿港第二公墓內原有3座金字塔造型的「義塚」,但在1995年就被無情拆除。(圖/翻攝臉書鹿港影像館)更遺憾的是,鹿港恐怕不是最後一處古墓被破壞的地方,台灣古墓偵探社成員阿國(化名)表示,台灣各地如今都在遷葬,「看起來」都有在做文資保存,實則是怪手開挖後文資委員才會進入,等同「破壞後再審查」,文資保存根本只剩下程序而失去實質意義。「我們的子孫真的需要這麼多建設嗎,這麼大的城市容不下先人們的一席之地?」阿國感嘆,許多縣政府都還停留在開發導向的思維中,但文化和歷史才是一塊土地最珍貴的內涵,古墓就是先人們曾在此生活過的最鮮明紀錄,卻遭到後人無情剷平,期望相關單位能在保護與開發間取得平衡,別讓下一代只能看到鋼筋水泥搭建出來的冰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