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林天文台
」 小行星神秘閃光被國際太空站拍到 NASA小行星威脅專家直言:非常罕見
台灣時間今日凌晨,一顆編號為CAQDTL2的「火流星」(bolide),墜落在菲律賓呂宋島東北部,小行星進入大氣層時,產生超過-8等亮度,包括台灣南邊也可看到這景象,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鹿林天文台」就上傳火流星發光瞬間!未料,國際太空站(ISS)2日也拍到一道神秘的閃光,似乎是某種太空物體「爆炸」所發出的,就連美國太空總署(NASA)小行星威脅評估計畫首席研究員史密斯(Jeffrey Smith)也直言「相當罕見」。從社群平台上的縮時攝影影片可見,拍攝地點在北非上空,由於當時正發生暴風雨,因此看起來一片黑暗。不過,卻有一個太空物體劃過尼羅河上空,爆炸後還發出綠色和白色的耀眼光芒。根據《太陽報》報導,這是NASA太空人多明尼克(Matthew Dominick)將影片放慢到每秒一幀,並且分享至X上,據他表示,「昨天把這個拿給幾個朋友看,他們都認為這是在大氣層爆炸的一顆流星,一顆更亮的火流星」。據了解,火流星又稱為「火球」,這個天文學術語,意指格外明亮的流星,可以在很大的範圍內被觀測到。針對這個特殊的天文景象,就連NASA小行星威脅評估計畫首席研究員史密斯也直言非常罕見。這位同時兼任「SETI協會」(SETIInstitute)的數據科學家表示,「一般來說,火流星相當罕見,由於地面系統的觀測區域有限,從地面上被偵測到的火流星很少。火流星爆炸速度非常快,通常只會有幾分之一秒,所以也需要非常迅速的偵測工具」。國際太空站拍到「神秘閃光」。(圖/翻攝自X)
小行星墜落台灣視角曝光!菲律賓「目睹火球畫面超震撼」
一顆編號為CAQDTL2的小行星,在台灣時間今日凌晨,墜落在菲律賓呂宋島東北部,小行星進入大氣層時,預計會產生的亮度會超過-8等,台灣南邊也可看到火流星。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鹿林天文台」拍下發光瞬間引起熱議,而網路上瘋傳菲律賓民眾拍攝的視角畫面更震撼!CAQDTL2是一顆來自主小行星帶,也就是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的小行星,這是人類歷史上第9次在進入地球大氣層之前,就先發現的外星物體。CAQDTL2小行星墜落後,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鹿林天文台」隨即在臉書貼出一段6秒影片,表示雖然天氣的狀況非常差,今凌晨0點39分還是等到了流星發出來的亮光。畫面中原本漆黑一片的空地,慢慢發出一陣亮光,不過才3秒就消失了。鹿野天文台拍下小行星墜落瞬間。(圖/鹿野天文台臉書)許多天文迷也分享自己在陽明山等地拍攝的畫面,網友們紛紛表示,「台北陽明山,800公里實在是太遠了,扣掉地球曲率仰角大概只有3度,中間還有花東的積雨雲干擾」、「恆春南灣電閃雷鳴,我猜它混在這一片一片雷光中」、「我們先看到的是像閃電那種曝光!再後來看到那個亮點!」此外,有不少菲律賓民眾也紛紛拍下小行星墜落的一刻,當地視角相當清晰,只見一顆火球,朝著地面飛來,隨即消失在地平線下,畫面非常震撼,也在網路上瘋傳。
登山客登鹿林山昏迷! 警消輪番徒步背下山送醫
登山客登鹿林山昏迷!南投縣消防局30日下午1時許獲報,一行8人登山客上午出發前往攀登鹿林山,不料在攀登過程中卻有一名61歲的張姓山友,突然在鹿林天文台附近倒地昏迷,一旁有人嚇得立即報警求助。不過當消防員與張男接觸時,張男已無生命跡象,緊急在下午4時許將張男送往秀傳醫院急救。初步了解,南投消防局下午1時許先是獲報,一行8人的登山隊30日上午11時許從塔塔加停車場出發,準備前往鹿林山,預計下午5時許返程,不料過程中一名61歲的張姓山友在行經鹿林天文台時,突然倒地昏迷。警消獲報後也立即派遣玉山分隊警消4人、義消5人,出動勤務車與救護車共2車9人前往救援,並於3點半抵達登山口,12分鐘後與患者接觸。警消抵達時也緊急對昏迷的張男進行CPR,但張男已無生命跡象,最終以人力背負輪式擔架將患者送下山,並在下午4時許將張男送往竹山秀傳醫院急救。
電源教父鄭崇華1/流亡學生打造世界品牌感謝「這2人」 他70歲時帶氧氣瓶爬玉山觀星
「台灣科技業有不少教父級人物,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比較霸氣,鄭崇華是電源教父,他個性很內斂,都說是別人幫忙他才成功。」群光電能總經理曾國華向CTWANT記者如此推崇這一位同業老前輩。今年86歲的鄭崇華,退休10年來仍忙著四處演講,還將心得集結成《利他的力量》與《鄭崇華演講集》新書,12月6日發表會上,除了一票跟著他創業的老員工都到場支持,不少後輩出席,科技同業也親自參加,包括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中磊榮譽董座王伯元、數發部署長呂正華及多位財政部、交通部官員等。面對新書發表會高朋滿座,「我真的好感動,有這麼多人愛護我。」鄭崇華激動地連連感謝。台達電(2308)以電源產品做到世界第一品牌,市值6大的上市公司,「做POWER(電源)一定會想到Delta(台達),就像談半導體必提到台積電」,這位電源教父將榮耀歸給員工及台灣,尤其是「因為時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財政部長李國鼎的遠見,為台灣經濟打好基礎,讓台達電子從一個小工廠成長到這樣的規模。」鄭崇華的感謝不只掛嘴上,還化成行動,他在成大、中央大學等多所院校捐贈研究大樓,還以孫運璿、李國鼎命名,更自費捐贈清大、成大成立孫運璿、李國鼎科技講座課程,台達基金會亦贊助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其中「傑出公務人員獎」被公務人員視為最高榮譽。鄭崇華創辦的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推廣能源與氣候教育、保護海底生物鏈的關鍵「珊瑚」,並將過程拍成影片用8K投影技術在日月潭邊放映,跟社會分享。(圖/取自台達電臉書)數位產業署長呂正華是孫運璿基金會的傑出公務人員獎得獎人之一,告訴CTWANT記者,他獲獎時擔任工業局副局長:「得這個獎是心態(Mindset)改變,鄭創辦人很鼓勵公務人員進修,台達電自己也不斷創新,從製造時就常得獎,現在做品牌,成為電源第一品牌。」詢問鄭崇華對自己如今有電源教父地位有什麼看法,他只是微笑地說:「謝謝,謝謝!」再問到他的長子、台達電子執行長鄭平,至今Delta成為電源界第一品牌的想法,他冷靜地說:「我們只是在做自己該做的事。」這對理工男父子句點王的個性如出一轍,總是想的多、做的多,說的少。行事低調的鄭崇華也關心台灣的陸海空。2005年他鉅額捐獻中央大學光電大樓,當時70歲的他還帶著氧氣瓶,跟著央大師生爬玉山,用鹿林天文台的觀測望遠鏡觀星,2008年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觀測到一顆新的小行星,編號168126,便用鄭崇華的名字「Chengbruce」命名,鄭崇華(右)2017年捐贈中央大學「鹿林兩米望遠鏡」。(圖/報系資料照) 在鄭崇華推動下,台達電早在2012年就展開減碳,而鄭崇華創辦的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除了推廣能源與氣候教育,近年也加入保護海底生物鏈的關鍵「珊瑚」,而這只是因為員工2020年在後壁湖潛水,拍下一張大規模珊瑚白化照片。針對過熱產生珊瑚白化危機,正同步與珊瑚復育的專家合作,把LED與自動化技術及設備用於培育耐熱珊瑚,基金會另也與海生館合作訓練企業志工,協助台灣東北角復育珊瑚。台達電企業志工都是經國際珊瑚礁監測網絡CoralNet認證的合格成員,目前有20位,占全台總合格人數的8成,並已經成功復育千株珊瑚,接下來的目標是3年1萬株。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表示,基金會將島嶼電網韌性、珊瑚復育成果和海洋調適策略,看得一樣重要。台達電從世界品牌電源到基隆海域珊瑚復育,都本著鄭崇華的初心「被社會需要的企業」。
搜奇/雷神索爾降臨? 喜馬拉雅山區出現「紅色精靈閃電」台灣也曾現蹤
受到梅雨季影響,各地天候不穩定,像是大陸許多地方就因為暴雨出現災情,福建有道路和民宅被淹沒,居民受困,救難隊冒險涉水搶救,沒想到竟有攝影師在喜馬拉雅山區拍到風暴中的奇景,罕見的紅色精靈閃電,不過類似的景象,過去也曾在台灣東部外海現蹤。喜馬拉雅山地區出現了罕見的紅色精靈閃電,這種閃電被攝影愛好者偶然記錄拍下。(圖/翻攝自SOH_TV/status推特)從網友公布的影像和圖像可見,喜馬拉雅山上的紅色精靈閃電出現了環狀水母形態的造型,以及各種奇特效果,在山脈附近出現的紅色閃電,形狀宛如煙火,而且數量繁多。根據拍攝者表示,這樣的景象是在5月20日的凌晨捕捉到,這也喜馬拉雅山是近幾年目擊到的最大規模的紅色精靈閃電,是十年難遇的現象,紅色精靈閃電出現的非常密集,約每一兩分鐘就會出現一次,因此,拍攝者當晚就拍攝了一兩百張相關的照片,據悉,當時有無數道紅色閃電匯集在空中,染紅了整個星空。56歲的攝影師武田康男2016年在茨城縣鉾田市的近海上空拍到紅色精靈的自然現象。(圖/翻攝自搜狐網)有網友就笑稱,看到紅色精靈閃電相當震撼,「像科幻片裡出現的景象,甚至有點像外星人要入侵地球」。所謂的紅色精靈,是高空短暫的發光現象之一,發生在積雨雲以上的大範圍放電,由於發光過程僅數十分之一秒,轉瞬即逝又極難捕捉,肉眼幾乎無法看見,因此人們稱之為「精靈」,直到1989年科學家才首度捕捉到紅色精靈。根據歷史記錄,有關精靈閃電的相關資訊,可以追述到1886年以前,因為這種閃電逗留的時間非常短暫,只有高性能的相機才能夠有效的拍攝到這種現象。除了在喜馬拉雅山,2016年,有日本攝影師在茨城縣鉾田市的近海上空拍到雷雲朝太空放出紅色精靈的自然現象。據《朝日新聞》報導,56歲的攝影師武田康男是一名天氣預報員,他在當年的11月25日晚,離地面50至90公里的高空捕捉到「紅色精靈」的美景,他當日花了長達5小時捕捉景象,「就只發生在一瞬間,我還以為是肉眼錯覺」。罕見的「紅色精靈」現象2019年4月28日凌晨於東部外海現蹤。(圖/鹿林天文台提供)其實台灣從90年代就開始投入紅色精靈研究,成大團隊與歐美相關團隊合作,對於相關現象觀測研究貢獻良多,2109年的4月28日的凌晨,鹿林天文台在台灣東部也捕捉到「紅色精靈」的清晰影像,現任的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也曾在臉書分享由網友蕭翔耀提供的「紅色精靈」珍貴畫面。
小行星以「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為名 台泥支持多元物種保存成現代方舟
台泥(1101)企業團今(17)日舉行「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發表會暨授證儀式。台泥表示,早在2007年時,辜嚴倬雲女士與當時台泥董事長辜成允,將位在屏東高樹鄉的「泰和農場」部分土地提供出來,由台泥企業團投入經費支持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推動成立「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目前「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熱帶與亞熱帶植物保育基地,更於2021年正式躍上天際。國立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將所發現的第526460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Ceciliakoocen),並通過IAU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審查。「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為2006年08月28日由鹿林天文台台長林宏欽及美國馬里蘭大學葉泉志博士共同發現,大小約在1-3公里之間。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繞行太陽一圈5.62年(軌道週期),離太陽最近時(近日點)為3億公里,最遠時(遠日點)為6.46億公里。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此次命名彰顯「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對於物種保育及生態永續的無私奉獻,希望這個地球上最大的熱帶植物保種中心,能成為植物諾亞方舟,乘載著永續的希望繼續前行;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也將此精神化為永恆,在宇宙中照耀大地。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表示,保種中心團隊正協助台泥以原生植物復育花蓮和平、蘇澳太白礦區,已大量繁殖白及與東方狗脊蕨的幼苗。(圖/黃耀徵攝)辜嚴倬雲女士由兩位女兒辜懷群與辜懷如代表出席發表會,並接受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授贈的紀念銘版。張安平承諾,台泥將長期出資支持保種中心的日常運營,勇於承擔處理人類文明與大自然複雜關係的重任,也希望新冠病毒可以消失,2022年可以是更好的一年。張安平於記者會上提到:「老董事長公亮先生儒商風範,為兩岸,亞洲和世界和平然諾一生,將企業的經營宗旨與社會利益緊密相連,心中所念便是謀求人民福祉與回饋社會。辜嚴倬雲女士則熱心公益事業,無償捐出屏東泰和農場20公頃土地,用於建設植物保種中心。從年輕便致力慈善事業及婦女地位的平等均權,支持弱勢團體,從未改變。」張安平指出,保種中心座落的泰和農場原是片種植著瓊麻和甘蔗的畸零地,這塊貧瘠的沙礫地,早年因為辜嚴倬雲女士的苦心經營而留下來,不僅幫助過周遭幾百戶窮苦的農家,還能為生態保育盡一份心力,保種中心當年以「辜嚴倬雲」為名便是感念她52年來的費心經營。保種中心成立宗旨,契合台泥企業團追求永續地球的經營理念,從生活環境到多元物種的存續,都是台泥努力的方向,台泥從保種中心成立之初便全力支持,至今13年從未間斷。保種中心以熱帶和亞熱帶的瀕危或珍稀植物為主要蒐集項目。從初期的蘭科、鳳梨科等12類植物,後再新增秋海棠、多肉、水生及苔蘚等,保種中心已累積近30類植物,其中有許多世界之最、或野外滅絕的種類,到2021年,已有3.4萬種活體植物。此外,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也針對植物的不同部位,進行液態氮冷凍保存,現已有4000多個物種、2.5萬份組織標本,為下一個世代的科學家準備研究材料。
小行星以「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命名 成為最「有種」的小行星
中央大學今天表示,將學校鹿林天文台所發現的第526460號小行星命名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 Ceciliakoocen )」,彰顯其對物種保育及生態永續的無私奉獻,更成為台灣最「有種」的小行星。「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2007年成立,蒐藏超過3.4萬種來自世界各地的活體植物,為全球最重要的熱帶和亞熱帶的植物保種中心。台泥企業團今舉行「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發表會與授證儀式,希望這個地球上最大的熱帶植物保種中心,能成為植物諾亞方舟,乘載著永續的希望繼續前行。「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在台泥前董事長辜成允及辜嚴倬雲女士大力支持下成立,其使命為保育全世界熱帶及亞熱帶植物,以永續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這個保種中心以異地活體保存,學術研究為本,透過國際學術交流,參與世界熱帶植物保育計畫。目前已成功培育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其中蘭花、鳳梨、秋海棠及蕨類收藏更是世界之最。中央大學表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為2006年08月28日由鹿林天文台台長林宏欽及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葉泉志共同發現,大小約在1-3公里之間。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小行星繞行太陽一圈5.62年(軌道週期),離太陽最近時(近日點)為3億公里,最遠時(遠日點)為6.46億公里。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肯定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對於保存物種,以及盡力降低物種消失的危機所付出的心力。中央大學以地球科學起家,在環境永續上與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並肩同行,以科學的專業,守護台灣和地球。
超大火球劃破夜空 全台各地民眾多人目睹奇景
全台各地有民眾於7日凌晨0點左右發現,夜空中出現一顆明亮的火球劃破天際,奇特的景象引起許多網友的討論,甚至有不少網友都拍下這特殊的景象,而目前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鹿林天文台也發文表示,這顆劃破天際的火球其實就是「流星」。有網友在臉書社團「宜蘭知識+」中貼出影片,只見影片中看到漆黑的天空中,出現一條筆直的光線,鏡頭縮放之後,看到的是一個火球持續飛行,而且後面還拉出一條細長的光芒,而且這顆火球還不斷地閃爍,上傳影片的網友也表示「有點無法判斷是什麼東西」,甚至還Tag自己的朋友,以此強調影片的真實性。影片曝光後,引起不少網友的熱烈討論,就有網友留言表示「天外飛仙」、「悟空,是你嗎?」、「天有異象,會不會誰要駕崩了?」、「最猛的流星,說好的許願呢?」、「衛星墜落」、「飛的好慢不像隕石啊」、「信號彈沒錯」。面對網友的眾多疑問,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鹿林天文台則發文釋疑,表示民眾在夜空中看到的閃爍火球,其實就是一顆流星,同時也大呼「爆閃4次」,而之後鹿林天文台也發出多篇拍攝到流星的畫面,流星璀璨的光芒,甚至還照亮了身處在黑夜之中的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