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專家
」地震前麻雀、燕子聚集疑是前兆 鳥類專家出面解釋了
台灣連2天發生有感地震,氣象署統計,今年規模5以上地震已有50起,比往年都還多,在地震發生前12小時,彰化二林鎮及員林市就有民眾捕捉有燕子及麻雀瞬間群聚的畫面,認為這是地震前兆。對此,專家表示、目前恰逢鳥類遷徙季節,燕子經常會集中覓食棲息、而黃昏時麻雀也會成群歸巢和地震較無關聯。宜蘭縣及花蓮近海從15日傍晚接續發生芮氏規模5以上的有感地震,全台多縣市明顯感受到搖,不過在彰化二林鎮,疑似有地震前兆的異象,15日晚間7時許,當地民眾直擊大批鳥群出現在天空中盤旋,數量之多引發當議民眾嘖嘖稱奇,持續時間長達5分鐘以上。根據目擊者表示,這種景象在當地連續有半個月,鳥群會密集盤據在電線上,地面上鳥大便也越來越多,尤其晚上一到6時30分過後,就會聽到一陣陣啾啾鳥叫聲,甚至擔心外出被鳥屎「攻擊」,由於在當地極為罕見,讓人感到不安。除此之外,員林市區15日傍晚也有民眾捕捉到數百隻麻雀聚集在電線上,大車一經過,麻雀們便會一轟而散,但不久又飛回電線上,讓附近居民也感到奇怪。對此根據《ETtoday新聞雲》引述野鳥協會總幹事李益鑫的說法,從二林鎮民眾拍到的畫面研判是燕子,由於時逢夏秋之際,鳥類正在遷徙,且燕子在遷徙過程中就會群聚,當時是偏黃昏,而黃昏也是群聚覓食的主要時段,大概就會找到夜棲的環境,不管是覓食或是夜棲,都會大群體聚集。至於鳥類群聚是否跟地震有關聯?李益鑫解釋,地震確實會影響野生動物的行為,不過台灣的鳥類大部分處於地棲型環境,地震主要影響是地殼變動,除非大到類似森林大規模變動,否則台灣的鳥類受到地震影響的機率不大。有許多民眾認為,今年地震似乎比往年多,據中央氣象署統計,從1月到現在規模高達5以上的地震有50起,其中最大的是4月3日的花蓮地震,規模為7.2。包括地震專家郭鎧紋也表示,今年的地震確實比往年多,他表示,直到今天上午發生6.3地震為止,規模6的地震在今年已經累計了10起,但921那一年則大約有15起。據郭鎧紋的說法,今年很有可能會打破921那一年的紀錄,變成有史以來地震次數最頻繁的一年並補充「可能是新的地震時代開始」。
睽違150年!神鳥「埃及禿鷹」現身英國 專家:讓我滿足一整天
英國鳥類專家瓦格斯塔夫(Will Wagstaff)日前在帶領賞鳥團時,意外發現許久未曾現跡於英國的罕見鳥類「埃及禿鷹」(Egyptian vulture)。如此奇遇也讓瓦格斯塔夫直呼「一隻鳥就能讓我滿足一整天」。根據外媒報導指出,瓦格斯塔夫是在英國西南部夕利群島(Isles of Scilly)中第二大的特雷斯科島(Tresco)發現埃及禿鷹,瓦格斯塔夫也表示,在此之前,他只是看到1隻白鶺鴒和4隻蒼鷺,沒想到意外在松樹樹梢上看到埃及禿鷹,這也讓他直呼「一隻鳥就能讓我滿足一整天,這是一隻多麼了不起的鳥啊!」瓦格斯塔夫在受訪時也表示,這隻埃及禿鷹在樹梢停留1.5小時後,就起飛離去,之後又在聖瑪莉斯島(St. Mary's)上空現身。而值得一提的是,當日下午,附近的海鷗都出現了恐慌的情況,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是因為埃及禿鷹所造成。據了解,埃及禿鷹又名白兀鷲,除了是少數會使用工具(用石頭砸破鳥蛋)的鳥類外,同時也是歐洲唯一會進行長距離遷徙的禿鷹類鳥類,飛行距離可達5000公里,可以從歐洲遷徙到撒哈拉沙漠過冬。但是從20世紀以來,埃及禿鷹的數量急遽下降,目前全球估計僅存1.2萬隻。而英國當地上次的目擊報告是在1868年,但這隻埃及禿鷹在當時遭到埃塞克斯(Essex)當地農民射殺。
知本濕地大火害鳥巢蛋被烤熟 專家曝現場一跡象心酸又感動
「蛋蛋的悲傷與濃稠的感動!」,台東知本溼地3月26日發生雜草火警,保育團體最近到災區巡視,發現數窩鳥巢的蛋幾乎都已經被烤熟,但是巢邊還留有新鮮的絨羽,可見鳥媽媽重新回到火場,看到形狀完好的寶貝蛋,鬆了一口氣,發揮天性及母愛繼續孵蛋,此情此景,令人動容。台東生態工作者呂縉宇說,知本溼地生雜草火警,燃燒面積難以估計,由於正值野鳥繁殖季,擔心對當地的鳥類造成危害,日前與荒野保護協會人員進入災區巡視,果然發現4個鳥巢,巢內的蛋都已經焦黑、熟透。而令人揪心的是,他們發現鳥巢周邊布滿鳥媽媽新鮮的絨羽,表示鳥媽媽回來過!呂縉宇說,部分野鳥會利用自己的絨羽把巢布置成溫暖的家,以提高孵化率,但是大火後,原先的絨羽早已飛灰湮滅,推測是災難過後,鳥媽媽重新回到火場,看到形狀完好的寶貝蛋,鬆了一口氣,發揮天性及母愛繼續孵蛋,「這一幕非常心酸,卻帶有更多感動」。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環境議題組長蘇雅婷表示,知本溼地是環頸雉重要棲息地,所以他們原本以為是環頸雉的蛋,但是連續兩天都在巢區附近看到花嘴鴨飛起,鳥類專家也研判,應該是花嘴鴨的蛋。她說,一般人對花嘴鴨的認知是棲地比較接近水岸,這次卻發現牠們也在乾旱的草原築巢、繁殖,可見草原與溼地有著緊密的關係,值得進一步觀察、研究,也呼籲民眾不要擅自進入,避免對野生動物造成干擾。
全球不到500隻「萊島鴨」花蓮現蹤?不具遷徙能力怎來? 專家解答了
花蓮一隻雁鴨被媒體拍到報導,直指就是全球僅剩不到500隻的夏威夷「萊島鴨」(Laysan Duck)、飛逾8000公里而來。由於是花蓮從未出現的物種,立刻吸引愛鳥人士趕往發現地點朝聖。但鳥會存疑,引發兩派不同意見論戰。縣府農業處慎重起見,特別請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協助,從特徵及生態習性判斷,證實並非雷仙島鴨!縣府農業處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查證,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大利表示,花蓮縣吉安溪出現的鴨子,並非雷仙島鴨(又名萊島鴨),主要是依據5點,體型、翼鏡、分布、移動能力及保育措施。他說,依據美國康乃爾鳥類研究室(The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之線上全球鳥類圖誌(Birds of the World)的描述:雷仙島鴨的體型在37公分至39公分之間,屬於小型的雁鴨科鳥類,媒體拍到吉安溪出現的鴨子,體型約50公分,體型上顯然有極大的差異,較接近馴化自綠頭鴨的家鴨。他說,雷仙島鴨在翅膀張開時,翼面中後緣有明顯的藍綠色金屬光澤,稱為「翼鏡」,而花蓮的鴨子沒有這個特徵。美國康乃爾鳥類研究室的線上全球鳥類圖誌,說明雷仙島鴨不具備遷徙能力。(花蓮縣府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他說,雷仙島鴨僅分布於夏威夷的雷仙島(Laysan island),島嶼面積僅3.7平方公里,是全世界所有雁鴨中,分布範圍最侷限的物種。雷仙島鴨不具遷徙能力,無法長距離甚至跨海移動,無法從夏威夷跨海飛到台灣。林大利表示,由於分布侷限再加上移動能力不佳,雷仙島鴨屬於嚴重瀕臨滅絕的鳥類。美國相關單位多年來投入大量保育行動,目前90%以上的個體都有繫上編號腳環,為的是每年清楚盤點每一隻雷仙島鴨。花蓮的鴨子則未戴有美國研究用的腳環。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表示,中華鳥會成立鳥類紀錄委員會,每年定期審查鳥友們提交的稀有鳥類報告,新鳥種的認定須透過委員會的鳥類專家與學者仔細的特徵鑑識,甚至排除相似的鳥種,以及比對鄰近地區的紀錄,經過種種的考量才會正式納入台灣鳥類名錄。但若有鳥友提出進一步的見解和證據,都歡迎提交正式的紀錄報告給中華鳥會進行討論。這隻鴨引發軒然大波,因4日有平面媒體「獨家報導」,刊登稱在花蓮拍到全球僅剩不到500隻、分布於夏威夷的稀有保育類「萊島鴨」(Laysan Duck),竟飛越逾8000公里到花蓮,未料,隔天就有飼主貼文表示「那是我家鴨鴨啦,開心牠一切安好」,還貼照片佐證;花蓮野鳥學會擔心鳥友被誤導,發文澄清「特徵不符」。雷仙島鴨:學名Anas laysanensis,又名萊島鴨,分布:雷仙島、位於夏威夷檀香山西北方1500公里。保育等級:嚴重瀕臨滅絕,數量僅存約500隻。
英國小鎮降下駭人「鳥雨」 上百椋鳥從天而降屍橫遍野
英國一處小鎮近期發生駭人聽聞的自然災害事件,有上百隻椋鳥(starlings)從天而降下起「鳥雨」,小鳥就這樣高速撞擊地面,造成屍橫遍野的畫面,讓附近的居民看的是觸目驚心。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這起事件發生在10日晚間,當時位於英國威爾斯西部的村莊,突然下起「鳥雨」,超過200隻椋鳥因不明原因從高空撞擊路面,造成一顆顆「血球」爆破在地面的駭人景象。一名目擊者表示,當時有聽聞天空傳來一陣又一陣的巨響,接著看到一堆鳥死在他的車頂上。也有人目睹了當時「鳥雨」降落時的瞬間,看到許多椋鳥屍體就這樣在散落在整條街道上,有些因為撞擊力道太過強烈而炸開,讓人看的是毛骨悚然。目前對於為何會有大量椋鳥從天而降,目前沒有找到發生原因。而鳥類專家考岑斯(Dominic Couzens)表示,推測這些椋鳥可能是遭受驚嚇,然後迷路了。但要這樣大規模的從天而降,「實在太過奇怪」。
攝影師捕捉「倒立飛行」的鵝 鳥類專家:年輕的鵝學新技巧「炫耀」
鵝竟會倒立飛行?荷蘭一名攝影師捕捉到一隻鵝倒立飛行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專家證實,倒立飛行的鵝只是在向牠的朋友「炫耀吹噓」。根據《鏡報》報導,今年早些時候,一名業餘攝影師文森(VincentCornelissen)在荷蘭阿納姆(Arnhem)拍到一隻深灰褐色的豆鵝在「倒立飛行」,並將照片上傳,很快地便在網上廣泛流傳開來,許多網友也很好奇這隻鵝到底在做什麼。對此,荷蘭鳥類保護組織的野生動物攝影師和保護科學傳播者蘇林克(Lars Soerink)出面解釋,這隻鵝可能是一隻年輕的鵝,正在學習新的飛行技巧,並在其他鳥類同伴面前炫耀,一旦年輕的鵝掌握了飛行技巧,牠們就會開始嘗試各種可能性,以及牠們能飛多遠,「牠們這樣做是為了向同伴吹噓,比如說,看看我!」當時文森在Instagram上分享了這張照片,並寫道:「儘管天氣不好(或者在我看來天氣不好),我今天早上還是出門了。沒想到除了遇到一隻海鷹和一隻琵鷺飛過,還有一隻因為風而不知道怎麼飛的鵝。」之後文森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條訊息和評論,「甚至有一位來自伊斯坦堡(Istanbul)大學的教授用箭頭編輯了我的照片,向他的學生傳授空氣動力學知識。」報導指出,這種倒立飛行在數種鳥類中都能看到,包括鴴亞科(lapwing)和鵝,據說是為了躲避鳥類的捕食者。這種飛行方式被描述為類似於「落葉」,為了做到這一點,鵝必須將牠們的身體倒捲,並將牠們的脖子和頭扭轉180度,回到正常位置。
神秘畫眉鳥「黑眉雅鶥」 消失170年再現蹤跡
觀鳥是探險活動,亦是一種藝術。進入人煙稀少處,拿起望遠鏡尋覓鳥類的蹤跡,是一種脫離城市繁瑣生活的享受,近期在在印尼婆羅洲南加里曼丹省(South Kalimantan)有2名男子發現一隻不認識的畫眉鳥,經捕捉拍攝後釋放,事後證實,這種名為「黑眉雅鶥」(black-browed babbler)的畫眉鳥原以為已經滅絕,未料在170多年後再度被發現蹤跡,令研究人員相當驚喜。「黑眉雅鶥」時隔170多年再度被發現蹤跡。(圖/翻攝自Panji Gusti Akbar推特)根據英國《衛報》引述自全球野生動物保育機構(Global Wildlife Conservation)的報告指出,去年10月,這2名男子發現他們不認識的畫眉鳥,他們將牠捕捉拍攝後釋放,並在後來將這項發現告訴賞鳥團體。當地的鳥類專家依照鳥的身形、巧克力色的羽毛和獨特的眼部黑色條紋,確認牠的身分就是「黑眉雅鶥」。「黑眉雅鶥」時隔170多年再度被發現蹤跡。(圖/翻攝自Panji Gusti Akbar推特)「黑眉雅鶥」最早被發現於1840年代,由拿破崙的侄子、鳥類學家夏爾呂西安波拿巴(Charles Lucien Bonaparte)將其記錄下來並命名,據專家表示,「這種鳥類通常被視為『印尼鳥類學中最大的謎團』。令人驚訝的是,牠並未滅絕,仍在生活在低地森林中」。「黑眉雅鶥」時隔170多年再度被發現蹤跡。(圖/翻攝自Panji Gusti Akbar推特)鳥類專家對這款畫眉鳥所知極少,因為「黑眉雅鶥」比其他亞洲鳥類「失蹤」的時間更長,據專家表示,與標本不同的是,活禽的虹膜是醒目的栗色。研究人員目前計畫回到發現這隻鳥的地點展開調查,據動保人士表示,目前全球有超過150種鳥類被認為處於「滅絕」狀態。
世界地球日希望永續 台灣稀有物種貓頭鷹生態首度曝光
1970年4月22日開始的地球日環保活動,至今已屆滿50週年,每年都有超過10億人投身參與這項極具意義、全球最大的環境保護運動。國家地理頻道特別於地球日當天首播由導演楊守義與萬俊明攜手、緯創人文基金會支持拍攝製作,林務局與特生中心、台南野保學會協助,耗時兩年半製作生態紀錄片《夜行獵手:台灣草鴞》,將瀕危的台灣東方草鴞的生態史首度呈現在螢幕上。《珍古德:點燃希望》拍攝珍古德3百多天貼身紀錄,紀錄超過70年珍藏影像。(圖/國家地理提供)「台灣草鴞」是台灣瀕臨絕種、唯一住在草叢的草生性貓頭鷹,世界各國對於草鴞野外生態幾乎一片空白,是極為珍貴、神秘難尋的生態物種。這些美麗的夜間狩獵者在臺灣西南部熱帶草原只剩下不到500隻,過往連專家學者也找不到的野外草鴞,遑論完整的攝影紀錄,本片導演楊守義談到拍攝的契機說:「因為科學家與鳥類專家都很難在野外與牠有機會驚鴻一瞥,又是面臨瀕危的物種,因此我們開始收集臺灣草鴞的資料。2017年的冬天,林務局與學者專家開始進行臺灣草鴞的衛星追蹤計畫,讓我們紀錄片團隊有了一個『好的生態保育故事』的開始。」國家地理頻道在4月22日地球日當天凌晨1點開始播出「世界地球日希望永續」特輯24小時馬拉松節目;包括《珍古德:點燃希望》、《影像方舟》,以及由台灣製作團隊金鐘導演楊守義與萬俊明攜手再一鉅作《夜行獵手:台灣草鴞》。將大自然生態透視帶到人們眼前,啟發大家更多對於地球的希望與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