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梨
」2023苗栗壢西坪「農村體感藝術季」開跑 走逛創作還可野餐、餅乾DIY
喜歡淳樸農村風情和欣賞藝術作品的人,近期可以造訪目前正在苗栗卓蘭的壢西坪休閒農業區展出的「2023農村體感藝術季」,順勢到壢西坪的農場玩一圈。今年活動與墨西哥商務簽證文件暨文化辦事處合作策展,將墨西哥亡靈節的異國元素,融合到農村藝術作品中,並打造5件墨西哥文化交流後的大型裝置藝術,展現台灣農村文化以及在地熱情,展期將持續至12/26。藝術家詹自強作品《生生不息》。(圖/趙文彬攝)藝術家余燈銓的《梨想家園》。(圖/擷取自壢西坪藝術聚落粉絲頁)先來介紹一下今年大型作品,主要圍繞在農業區內的「自然圈農場」,農場入口處可見潘守誠創作的《水保1號飛行船》,是由廢棄的水塔、機車零件、建築鐵材等打造而成,藉此訴求環保議題,除了傳遞希望大家種樹的心願,同時也寓意若注重水土保持,可讓世界與環境更美好;就在《水保1號飛行船》正對面的則是藝術家詹自強作品《生生不息》,從中帶出壢西坪從軍用機場到土地開墾以及開始注重生態,使環境逐漸變好的一段歷史;而在自然圈農場旁鳥梨園內,則有藝術家余燈銓帶來的《梨想家園》,藝術家落腳在壢西坪已有6~7年,他將早晨所見山嵐伴隨五色鳥的叫聲、第一道陽光透過露珠灑落在草莓上的美景,以及春耕翻土機後面跟著一群白鷺鷥的農村樂畫面,轉化成藝術創作。藝術家賀大匠的創作《保護靈》。(圖/擷取自壢西坪藝術聚落粉絲頁)另外藝術家劉獻文則以漂流木創作出《木林導魂獸》,展出地點在自然圈農場入口旁草地,他認為每塊漂流木來自不同樹木,經由不同流域研磨刷洗,宛如每個歷經不同人生的的靈魂個體;還有位於台三線旁(金葉山莊入口處)由藝術家賀大匠創作的《保護靈》,他認為再坎坷的人生,總有保護靈能渡你一路平安、穿過黑暗,希望每個生命最終都能迎來光明與希望。趁著藝術季還可以順便到壢西坪遊客中心預約烘焙體驗(左,圖/趙文彬攝),右為劉獻文的《木林導魂獸》。(圖/擷取自壢西坪藝術聚落粉絲頁)花露休閒農場近期還新增波波草區,相信會讓許多女孩兒瘋狂拍照。(圖/趙文彬攝)今年藝術季更與在地商家合作,在KKday平台推出「走讀散策聯票」,帶領遊客在賞讀藝術品的過程中,順路遊玩農村景點。聯合套票包含:手作、野餐盒、烘焙、賞花及最夯的冬季草莓採果體驗等,例如到壢西坪遊客中心手作番茄餅乾、到自然圈農場進行草地野餐,以及欣賞今年的藝術季新作品,並可於在地體驗中4選1:像是可兌換花露休閒農場門票並品嘗玫瑰霜淇淋,或到寨酌然野奢庄園體驗植物敲拓染,抑或到橘舍三食品嘗下午茶,也可選擇西坪草莓農園採果,讓民眾豐富地排滿一日遊行程。
司法祕密花園2/甘棠、黃槐當門神 國定古蹟驚奇多
台灣最高司法機關所在地的司法大廈,裡面有司法院、高等法院、高等檢察署等重要司法機關,堪稱全國司法機關的大腦和中樞神經,這棟司法大廈至今已有88年歷史,1998被列為國定古蹟,很少人知道,司法大廈和鄰近的中山堂還是姊妹屋,都出於同一個日據時期官員之手。國民政府遷台後,司法大廈增建了第四層,還在門口兩側種植具有歷史意義的甘棠樹和黃槐樹,勉勵司法官明察秋毫、保障人權。司法院貴賓室兼用自然採光的生態工法,吊燈上方裝設圓形採光玻璃,右上為後來增建的採光罩。(圖/黃威彬攝)前高等法院庭長王炳梁指出,司法大廈由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規劃建造,1934年竣工,原為總督府高等法院、台北地方法院及檢察局的辦公室,是當時臺灣最高的司法機關。井手薰還設計建造了台北公會堂,就是現在的中山堂,與司法大廈是姊妹屋,所以兩座建築物擁有許多共同特色,包括採用折衷主義樣式,雖有拱門及拱窗,但線條已趨簡化。司法大廈是鋼筋混凝土建築,外觀圓拱門、希臘柱與拱窗等古典建築元素,具有文藝復興風格。外牆貼上淺綠色磁磚,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具有防空保護作用,可避免盟軍飛機轟炸。司法大廈外觀最重要的特色是中央塔的八角形屋頂,屋頂四周呈波浪曲線,很像日本武士的頭盔,稱為帝國興亞式,隱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擴張、一統亞洲的野心。有法界耆老指出,井手薰蓋的這棟司法大廈雄偉氣派,展現殖民政府的司法權威性,具有震攝台灣人的功能。井手薰蓋司法大廈時非常用心,採用了節能減碳的生態工法。高等法院總務科長陳漢朝指出,最有名的就是現在司法院貴賓室吊燈上方的玻璃天花板,使用採光玻璃,讓陽光也能從貴賓室上方塔樓窗戶引進室內,盡量不用人工照明,即便是現在來說,設計也是相當先進。此外,管理司法大廈的高等法院還在門前植栽加入中國傳統元素,在面對大門的左右兩側各種甘棠樹、黃槐樹,而這兩種樹都是有歷史典故的,被稱為「甘棠之愛、樹槐聽訟」,由高院前庭長王炳梁在民國90年代建議種植,時任高院書記官長梁宏哲蒐集資料撰寫公文、逐級上呈,獲當時司法院長賴英照批准。王炳梁指出,甘棠樹位於司法大廈大門右邊。西周時期召公治理國家勤政愛民,經常下鄉探訪民隱,有時就在甘棠樹下遮風避雨聽訟,被稱為是世界最早的巡迴法院之一,召公過世後,民眾感念他的德政,不忍砍伐他曾待過的甘棠樹,《詩經》〈召南〉章的〈甘棠〉詩記載了這件事,史稱「甘棠之愛」,有司法為民的寓意。甘棠樹在台灣俗稱「鳥梨」,果實圓而小、味澀,水果店常見這種醃漬後的零食。至於黃槐樹是中國官衙前常見樹木,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在獄詠蟬〉詩,序文提到自己被關在槐樹旁的法院,暗喻身陷冤獄。司法院和高院認為種槐樹和甘棠樹可提醒司法官應該保障人權、避免冤獄,這也是司法機關努力的目標。甘棠樹(右方最高樹)和黃槐樹(左方開黃花者)具有司法為民和保障人權意義,圖中人物為高院前庭長王炳梁。(圖/黃威彬攝)